📖 ZKIZ Archives


大媽也創業 電商扶貧破解紮蘭屯“富饒的貧困”

62歲的張秀榮大媽最近“火”了。

依靠栽培黑木耳,通過自主創業,她僅用了兩年就完成了從家貧如洗到年入數萬的“蛻變”。這期間,她更是升級了種植技術,組建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註冊網店實現線上銷售,還帶動了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張大媽的脫貧案例是內蒙古紮蘭屯市“電商扶貧”的一個縮影。面對當地土特產品質好但銷路不暢、外界知曉率低等“富饒的貧困”這一突出問題,地方政府借助發展農產品電商的契機,既幫助貧困戶脫貧又推動相應產業發展,用一根網線逐步改變著當地的貧困面貌。

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作為貧困縣的紮蘭屯,這次下定決心要“摘帽”。

富饒的貧困

就面積來說,呼倫貝爾市是山東與江蘇兩省之和,而隸屬於呼倫貝爾的縣級市紮蘭屯更是超過北京市。在紮蘭屯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態系統完整,有著較好的自然資源,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認證農產品就有7個,比如黑木耳、大米等。然而,這里仍然生活著1.6萬的貧困人口,存在土特產品質好但銷路不暢、外界知曉率低等“富饒的貧困”問題比較突出。

紮蘭屯市扶貧辦副主任李海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地貧困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因災、因病以及生產資金缺乏。對於“富饒的貧困”,他解釋稱,紮蘭屯市有青山綠水,還有很多優質的農產品資源,但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無法走向全國市場,更賣不出好的價錢,自然無法帶動貧困村民增收致富。所以是盡管富饒,但仍然貧困。

不過,發展勢頭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改變了這一局面。

2015年,電商扶貧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依托紮蘭屯市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電子商務試點縣、全國供銷合作社認定為電子商務示範縣的有利時機,李海龍稱,政府統籌考慮,集中整合了扶貧的政策和資金,將扶貧攻堅納入到電商體系全面推進,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貧困戶在電商發展的全產業鏈上就業增收。

也就是在這一年,張大媽做了三件大事:立體栽培黑木耳擴大規模、成立張大媽黑木耳專業種植合作社、註冊網店通過電商銷售黑木耳。而上一年,張大媽才參加由政府組織的黑木耳栽培技術培訓班,將信將疑試著用東拼西湊借來的9000元錢購買了6000袋菌袋,在自家院子里,開始了創業之路。

樸實憨厚的張大媽對本報記者表示,當時菌袋買回來後,還瞅著發楞,這個就能長出木耳?但在紮蘭屯市黑木耳辦技術人員的跟蹤式培訓和技術指導下,2014年,她賣木耳就收入了1.8萬元,去掉成本凈賺9000多元,每袋大約凈賺1.5元。在她看來,家里兩個病人需要照顧,自己年齡又大,外出打工也賺不了多少錢,這種庭院經濟勞動強度並不大,很適合她的家庭狀況。

有了一年種植經驗的張大媽嘗到了“甜頭”。2015年,當了解到最新的“黑木耳吊袋大棚立體種植”技術之後,考慮到自家院內的場地有限,張大媽琢磨改變原來地擺的種植模式,在現有的院內進行立體栽培,栽培規模將擴大近4倍,可達到2萬袋。

不過,資金仍然是制約因素。於是,在扶貧辦等部門的幫助下,為張大媽眾籌了12.15萬元,建成鋼結構吊袋大棚300余平米,購買吊袋木耳菌袋2萬袋,註冊成立了張大媽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和“一把木耳”牌商標,通過政府提供的電商技術培訓,張大媽成功開設網店實現線上銷售,這一年凈收入達到3萬,實現當年脫貧。在她的示範帶動下,建檔立卡貧困戶紛紛加入合作社。

脫貧致富的3.0版本

致富“達人”張大媽的這種脫貧模式,被當地扶貧部門稱為“貧困戶直接創業模式”。李海龍稱,這是全市在執行電商扶貧發展戰略以來,通過整合資源,培育的七種電商扶貧致富模式之一。

這種依靠大學生、農村青年、貧困戶轉為電商創客的方式被地方政府大為認可。李海龍認為,政府為創客們提供資金、政策、技術支撐,但更多的還是要調動他們不論是脫貧還是創業的積極性,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市場的力量改變當前的貧困面貌。

從目前情況來看,一根網線正在逐步改變著紮蘭屯市貧困地區的面貌。事實上,在經濟新常態地方不斷尋求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無疑有助於帶動貧困農民實現增收致富。而這種依靠市場而非“等靠要”來擺脫貧困,乃至在將來脫貧致富,更值得期待。

紮蘭屯市蘑菇氣鎮野馬河村支書康少全更是一語中的:要脫貧的話,市場扮演的角色比政府更為重要。他說,通過電商平臺,可以了解市場行情,市場需求啥,就種啥,而且方便促成訂單。另外,哪里價格高,就可以銷往哪里,電商很容易就解決了產銷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他分析,當地之所以貧困,在於人多地少,而且山地較多,依靠土地難以維持生活。另外,地理位置離鎮區較遠,交通不便利,購物、銷售都不方便,這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此外,農產業也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

對於地方推行的電商,他評價稱電商平臺讓工業品得以下鄉、農產品得以進城。而且針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無電子商務技術的貧困人群,還專門搭建村級服務站,集中展示和銷售貧困戶需要銷售的特色產品。

由於電商對交通及通信等基礎設施要求較高,還需要相應的人才配套,呼倫貝爾市政府副秘書長、紮蘭屯市副市長陳秋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貧困落後地區要想借助電商實現彎道超車, 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過,要是等什麽條件都具備了再去做電商,就沒有機會了。考慮到基礎設施、人才等不足,市政府也在努力采取政策、資金等措施來提高完善,希望通過電商為地方的扶貧攻堅探索出一條道路來。

目前,紮蘭屯市在經歷“授人以魚”的1.0救濟式扶貧模式和“授人以漁”的2.0開發式扶貧模式後,開始進入“開拓魚市場”的電子商務開放式扶貧3.0時代。陳秋霖解釋說,1.0模式是保底扶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考慮到可持續性,需要在產業、技能上給予幫助,就有了2.0模式的開發扶貧,但是小規模化的種養殖,在應對隨時會發生變化的市場行情時,貧困戶極有可能遭遇市場風險而可能返貧,那就需要進入3.0模式,通過電商開拓穩定的市場,降低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對於這一年多來的電商扶貧實踐,陳秋霖認為,不論是政府,還是個人現在都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互聯網信息時代已經到來,貧困地區尤其應該抓住這一機遇,不但脫貧還推動經濟轉型。那麽,地方政府應該做的重點是提供公共服務,比如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還有就是人才先行,培訓人才、引進人才、孵化人才。當然,電商不應該僅僅作為扶貧手段,還應該將其納入到地方整個產業經濟的背景下考慮,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融合發展。

如果說過去有一些地方以“貧”為榮、樂享落後,為爭取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持,不願“摘帽”的話,那麽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9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一時間倒逼機制和組織考核機制下,地方政府更有脫貧摘帽的動力。

李海龍對本報記者表示,紮蘭屯有能力“摘帽”,也不想戴這頂帽子。政府要實行動態管理,一方面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控制好防止返貧。至於摘帽後,並不代表著就解決了貧困,還要繼續關註相對貧困,給予這部分群體不論是產業還是政策方面的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