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各省區上半年經濟數據更多細節的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各地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十分明顯。國家發改委今天刊文分析指出,上半年我國區域發展新亮點不斷湧現,呈現出“東部企穩趨好,中部基本平穩,西部穩中有升,東北下行趨緩”的特征。
具體來看:
東部地區經濟企穩趨好。上半年,東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6%、6.4%、11.0%,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9、0.4、2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經濟基本平穩。上半年,中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7.8%,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萬億元,增速為12.8%。其中,江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增長勢頭總體較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山西經濟逐步企穩,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較一季度明顯提高,6月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走出負增長區間。
西部地區經濟穩中有升。上半年,西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8.0%,繼續處於“四大板塊”首位;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3.5%,均較一季度有所提高。其中,重慶、西藏、貴州增速仍然處於全國前列。資源型省份經濟增速普遍提高。
東北地區經濟下行趨緩。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逐步趨穩,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2%,工業增速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個百分點。分省份看,吉林企穩態勢相對明顯,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6.7%,主要經濟指標趨近合理區間。遼寧、黑龍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較一季度有所提高。
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在地區經濟平穩運行的過程中,各地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動能轉換步伐持續加快,區域發展新動能新亮點不斷湧現。可歸納為五大亮點:
一是新經濟新業態加速發展。浙江市場采購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外貿新動能,帶動全省連續3個月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河南5月當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4倍。遼寧沈陽機器人產業在國產機器人市場占有率超過20%。
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前進。江西上半年互聯網等創新類投資增長267%。重慶豬八戒網匯聚了1000多萬創業者和300萬家中小微企業,成為全國最大的眾包服務平臺。江蘇無錫在物聯網、新材料、電機電氣等領域建立了32個產業研究院,形成了“一鎮一院一產業”的特色模式。
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20多個省份簽訂了去產能責任書。廣西、河南對農民進城購房進行補貼。黑龍江今年以來兩次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6億元。全國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省份全部開工建設。
四是部分地區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廣東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達到19.6%,超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1個百分點。福建1—5月民營企業出口值占到全省的六成,拉動全省出口7.3個百分點。
五是多點多支撐格局不斷增強。國家級新區等重點功能平臺在區域經濟中持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大部分國家新區經濟增幅高於所在省份平均水平,預計上半年濱海新區、舟山群島新區、兩江新區、南沙新區、湘江新區、江北新區等的經濟增速都將超過10%,蘭州新區經濟增速將超過20%,貴安新區經濟增速將超過30%。
總體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在發展新經濟方面勢頭強、亮點多,新的發展動能不斷形成,東中部地區占到我國經濟總量的3/4,只要穩住這個基本盤,全國經濟形勢就能保持總體平穩。同時,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和模式,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