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先天都非常適合也十分需要視頻直播,視頻直播可以滿足用戶對資訊時效性、現場感和多角度的需求。
這幾天,相信很多人留意到各大新聞客戶端均在對北京暴雨進行多角度的直播,尤其是增加了24小時視頻直播,形式很新穎。事實上,2016年上半年,直播就已成為移動新聞客戶端在重點探索的方向。年初騰訊新聞開展日本《一個女孩的車站》直播之後,資訊客戶端紛紛加入直播大軍。上海迪斯尼開幕、2016年高考、南方水災等熱點事件都受到騰訊、網易、澎湃等新聞客戶端的直播報道。除了熱點大事件,人文類內容成為資訊直播另一大重點,騰訊新聞策劃了《造熊季》、《黑鏡實驗》、《十三邀》等內容,網易新聞則直播了波音787-9的交付過程,並在切爾諾貝利30周年期間赴前線制作了VR全景視頻。
直播儼然已從一種App演進為一種互聯網內容形態,如同H5一樣,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不同內容形態都在尋求與直播的結合。娛樂是直播的“殺手鐧”內容是沒有爭議的,娛樂之外最適合做直播的則是資訊,資訊直播是一座富礦,正在成為資訊客戶端的努力爭奪的高地。
騰訊和網易已押註資訊視頻直播
現在做直播力度最大的資訊客戶端有兩個玩家。
騰訊: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客戶端已推出移動直播卡片。騰訊新聞客戶端的直播擁有與新聞、推薦並列的一級入口,天天快報直播則是位於視頻之後的菜單,入口都很醒目。直播內容分為圖文直播和視頻直播兩種類型(或二者之結合),並且更重視視頻直播。在內容上,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的直播內容是打通的,均為PGC模式,主要是人文和熱點類內容,看上去很像是電視臺的內容。
網易:網易在2015年便已開始布局直播,丁磊將直播視作是跟帖之後最重要的新功能,2015年直播以圖文為主。現在直播在網易新聞客戶端中還沒有一級菜單,但最近在首屏頂部擁有了特別入口,足見網易對直播的重視。在內容形態上,網易直播同樣是圖文與視頻並重,視頻開始被重視,已有網易在現場、天網直播、新聞直播、娛樂、本地、體育等頻道,幾乎涉及到主流門戶頻道。
除了騰訊和網易之外,新浪、搜狐還沒有明顯動作。如日中天的個性化客戶端,今日頭條在直播上有所嘗試,例如最近直播了Papi醬,並且與娛樂直播平臺“火山直播”讓後者在“視頻”頻道有了一個入口,整體來說,直播尚未形成今日頭條的重量級功能;一點資訊目前尚無動作。然而,毫無疑問,這些資訊客戶端的直播已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之中。
為什麽視頻直播對資訊十分重要?
理論上來說,直播內容消費門檻更高:用戶需要在指定時間去消費內容,而用戶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所以許多人都有疑問:我們為什麽要看直播視頻,而不是轉播?對於娛樂類直播來說,答案有兩個:一是直播有更強的互動性,大家一起看,還能與主播比如雷軍互動;二是直播本來就是為了打發時間,許多用戶看直播是無聊時遇到什麽看什麽。
資訊類視頻直播為什麽重要,答案卻並非為了互動或打發時間。
資訊,尤其是新聞資訊,我們更需要時效性,總是希望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情本身的最新進展;我們更需要現場感,耳聞不如目見,親自到現場將會比看間接報道更直接;我們更需要多角度,對於一個熱點事件我們會關註來龍去脈,關註專家觀點等等。這三點,正是傳統電視新聞直播努力在達成的事情:熱點大事件總會有記者在第一事件奔赴現場發回視頻報道,並且會采取專家連線等手段來幫助觀眾了解事情。移動資訊客戶端有了視頻直播之後,同樣可以給用戶更具時效性、現場感和多角度的信息。
直播對資訊如此重要,然而,傳統電視臺版面卻十分有限,直播只會屬於少數重大事件。當移動資訊客戶端擁抱直播之後,資訊直播就會更加普及,一件小事都可能被直播,過去成不了熱點的事情可能也會成為熱點。與此同時,網絡速度、流量資訊不斷下降,用戶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觀看直播內容。未來,更多熱點事件和人物現場,將會通過視頻直播的形式傳遞給關註的用戶。
資訊視頻直播依然是內容為王
視頻直播對資訊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形式,VR、H5、彈幕等技術和產品功能必然會與資訊直播結合。然而,直播要在資訊中發揮價值,最關鍵的還是要看內容本身,技術永遠不缺。而資訊視頻直播的內容之爭,與娛樂類直播爭搶“主播”的做法,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1、主播不是重要元素,信息本身更重要。我們看電視新聞直播時,不會關註記者本人,而是關註事件本身,同理在資訊視頻直播中,主播將不是重要元素,甚至是可有無可的元素,這是與娛樂類直播非常大的不同。娛樂類直播主播的外貌、聲音、才藝等因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Papi醬直播差評如潮。然而,資訊類直播最重要的是,還是內容本身,不管你顏值如何,如果能夠在土耳其政變時出現在現場直播,你的視頻就非常有價值。所以,可以說“資訊直播不需要網紅”。
2、PGC模式將是主流,考驗內容策劃能力。娛樂類直播宣稱要讓“人人都可做主播”,而資訊類直播顯然不是“人人可做”的事情。尤其是新聞類直播,需要專業培訓和團隊作戰才能客觀、真實和全貌地呈現信息給用戶。事實表明,資訊客戶端對熱點事件的直播,做得好的均有過細致周密的策劃,並且均是團隊作戰模式,例如騰訊就先後策劃了多個NBA相關直播、谷歌人機大戰直播、一個女孩的車站關停直播、大熊貓造熊等內容,最近則策劃了法國國慶日活動恐襲事件直播,內容形式和策劃水平向電視臺直播看齊。在資訊視頻直播內容大戰中,以內容策劃和制作見長的平臺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3、視頻不能孤立存在,圖文等多媒體是必要手段。與電視臺資訊直播不同,資訊客戶端的視頻直播能夠在視頻之外增加更多信息形式,例如圖片、文字、圖表,還能以信息流方式不斷更新事態進展——電視臺視頻節目下方也有文字信息,但還是存在著版面有限的問題,不能刷。因此,移動互聯網上的資訊直播,將會以視頻為載體,圖文為輔助的形式存在,真正實現“多媒體”直播,幫助用戶更加及時、立體和有效地了解事情本身。
4、UGC內容依然有機會,然而卻會重新定義資訊。娛樂類直播均是UGC的,強調人人可參與;資訊類視頻直播會以PGC為主,然而UGC的資訊視頻直播同樣有機會,未來的新聞資訊,是去中心化的流媒體傳播,這是直播給媒體業帶來的巨大顛覆。人人都可拿起手機直播身邊的新鮮事兒,直播一場發布會,直播朋友的婚禮,直播一場民間球賽。地球上發生的事情將會在第一時間被傳播到關註的人,只不過這些事情不一定是大事件,不一定是熱點事件,然而它們依然有對應的受眾,對於關註者來說依然是資訊,有著直播的價值。我們現在朋友圈看到的大部分小視頻和圖片,就有類似的特性,未來直播流可能也會出現在朋友圈,相信未來資訊客戶端均會加大UGC資訊直播的運營。
整體來說,資訊先天都非常適合也十分需要視頻直播,視頻直播可以滿足用戶對資訊時效性、現場感和多角度的需求,現在騰訊和網易已在資訊視頻直播領域發力,澎湃已開始布局,不出意外其他資訊客戶端也會很快入局,最終大家將要PK的核心依然會是內容,資訊視頻直播之爭本質將是內容大戰。
本文來自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羅超(luochaotmt)投稿,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