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前一○%家戶所得十年只增一八%遠遜於美星韓 台灣貧富差距真相竟是「均貧」

2015-07-13  TWM

國外貧富差距擴大,是有錢人越賺越多,窮人越賺越少。但台灣卻是富人與窮人的收入都下滑,台灣前一○%的家戶所得十年來只增一八%,遠低於美國、新加坡與韓國,顯示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足,落入均貧的泥淖。

撰文•吳沛璇

財政部最近公布二○一三年綜合所得稅申報,該申報將所得共分成三種等分:五等分比、十等分與二十等分。其中,二十等分的數據顯示,前五%的家戶中,平均一年所得約新台幣四三七萬元,而落在最後五%的所得卻只有新台幣四萬四千元,相比之下,所得差距高達九十九倍。此消息一出,更加深國內的仇富情緒,行政院只好緊急召開記者會,召集財政部等部會,反駁此種說法。

財政部的說法是,綜合所得稅的申報並未計入移轉性收入、攤販、地下經濟的所得,與實際台灣財富分配有差距,不能作為國內貧富差距的標準。此外,台灣在一四年的吉尼係數(編按:判斷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為○.三三六,低於國際警戒線的○.四。

經濟體質出現大問題

財政部忙於滅火,要掩蓋貧富差距擴大的事實,但財政部與國內媒體卻忽略另一件也值得注意的事:貧富差距擴大,先進國家皆然,台灣也不例外。但問題是,他國都是富人越富的貧富差距,而台灣則是富人沒更富,窮人卻更窮的貧富差距,顯示台灣經濟體質出現大問題,已經落入富人窮人都是「均貧」的泥淖。

若仔細分析綜合所得稅(不含資本利得,與美、星相同)的統計數字,可以發現,自一一年起,台灣前五%的家戶所得開始下滑。一三年前五%的平均所得為四三七.三萬元,比一一年的四六四.七萬元減少二十七.四萬元,相當於平均每個月少兩萬多元新台幣;而一三年最後五%的平均所得為四.四萬元,比一一年少五千元新台幣,平均每個月少四百多元。

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家戶所得數字。○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前五%與最後二○%的所得都下滑,但一○年之後,兩種級距的所得都回彈,最有錢的五%平均所得從二十八.七萬美元上升到三十二.二萬美元;最窮的二○%平均所得也從一.一萬美元上升到一.二萬美元,顯示整體經濟正在復甦。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新加坡。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資料,一四年所得前一○%家戶的平均每月收入為三.一萬新幣,比一一年高出三二七五新幣(折合台幣約七萬六千元);而所得最後一○%的家戶平均每月收入也從一一年一五八一新幣上升到一七七五新幣,上升超過一二%。

只顧分配餅沒把餅做大

至於台灣最重視的競爭對手韓國,也未如台灣這般慘烈。韓國統計廳將家戶所得等值化(equivalized),並分成五等分。一四年,前二○%的家戶等值化平均每月所得為四一七.八萬韓元,比一一年高出四十二萬韓元;最後二○%家戶等值所得也有成長,從一一年的四十七.八萬韓元增加到一四年的五十一.七萬韓元。

若以長期來看,台灣前一○%的家戶所得,十年來(○四年至一三年)只增加一八%,遠低於新加坡的六四%;而韓國前二○%的家戶所得,從○六年到一四年增加四成,同樣超過台灣。就連已經是高度發展的美國,十年來前五%的家戶所得成長為二二%,在在顯示台灣長期成長動能不足。

自從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在一三年推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後,老百姓對貧富差距的議題就更加關注,固然更能監督政府為所需之人提供福利。然而,台灣經濟問題的根本,在於缺乏成長的可靠動能。討論如何分配餅之外,也要討論如何將餅做大,以免讓台灣繼續陷於均貧的苦痛中。

和各國相比,只有台灣富人沒更富、窮人卻更窮!

台灣前10%與最後10%家戶年平均所得單位:萬台幣(稅前)資料來源:財政部美國前5%與最後20%的家戶年平均所得變化單位:萬美元(稅前)資料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新加坡前10%與最後10%的家戶月平均所得單位:萬新幣(稅前)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韓國前20%與最後20%的家戶等值化月平均所得單位:萬韓元(稅後)資料來源:韓國統計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26

啟德加密再加密 塞多逾萬戶 休憩地縮水 恐只增豪宅

1 : GS(14)@2016-10-18 08:11:32

【本報訊】啟德發展區繼前年提高發展密度兩成後,規劃署再提出為用地加密及增高,建議將4個區多幅土地改劃,令住宅單位增加逾萬個至近5萬個,人口增至13.4萬人。商業樓面亦增三成至290萬平方米,地積比更增至6.5倍,休憩用地將會縮水。有立法會議員質疑,增加均屬臨海住宅用途,料將用作興建豪宅,亦質疑是梁振英為連任而「做靚個成績表」。 記者:鍾雅宜



啟德發展區面積約320公頃,市區罕有大幅臨海地皮,最新改動涉及4大區域,住宅地積比將提高至6.5倍,單位由3.9萬個增至4.99萬個,未定公私營單位比例,人口增三成至13.4萬人。商業樓面面積增17%至228萬平方米,就業人口將由7.9萬人增至9.9萬人。休憩用地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則分別減少1公頃及1.4公頃。



梁特被指為連任篤數


改變較大包括坐擁無敵海景的跑道位置,有6幅住宅用地及3幅酒店用地尚待發展,當局將3幅酒店用地及部份休憩用地改為住宅,其中一幅住宅地改為酒店用地,最終即減少2幅酒店地及增加5幅住宅用地,地積比由3.4至5.9倍大增至6.5倍,高限由45至80米增至最高90米,酒店房間將減少約1,000間。近啟德明渠進口道5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為商業用途,樓高將由45米大幅增至最高100米,增幅逾1倍;觀塘避風塘旁2幅商業及其他用途用地則改作住宅。對於啟德發展區大幅提高密度是否違反以往規劃原則,發言人辯稱,因考慮到近年房屋商業用地的持續需求故檢討密度,強調無偏離原先發展大原則,最高住宅地積比6.5倍仍比觀塘和黃大仙一帶的7.5倍低,至於交通配套,則日後有沙中線和中九龍幹線等可應付所需。民主黨尹兆堅指不反對增加地積比,但期望增加的單位可有約四成劃作公營房屋。他擔心臨海地皮多劃作私樓,傾向發展商,「呢啲地咁貴,多數起豪宅,最終變成投資工具。」他質疑發展密度增加得較嚇人,擔心會否罔顧規劃原則,甚至有屏風效應,「就係梁振英慣用伎倆,用嚟篤數,交成績表,為連任鋪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則認為增加幅度不算特別大,但關注交通能否負荷,對景觀和山脊線有否影響,直言臨海住宅地價值不菲,呎價最少2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8/198045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