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創新創業蓬勃發展 成都打造“雙創”新高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607.html

徐一丹從褲兜里掏出一個手機大小的盒子打開,“這是一個無人機,市場售價只有1800多元。”他認為,這種口袋無人機產品未來將會迅速普及,而這款無人機搭載的就是通甲優博公司開發的無人機視覺模塊。

成都通甲優博科技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公司在機器人視覺、無人機視覺、智慧城市與物聯網、虛擬試穿戴與購物輔助領域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徐一丹就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兼CEO。他是國防科技大學圖像測量視覺博士,之前在軍工企業工作,現在則開始出來創業。

目前,通甲優博開發的TopUav 無人機視覺模塊和TopGlasses 虛擬眼鏡試戴模塊,市場占有率、技術含量和專利申請量均居於國際領先地位,與騰訊、Intel、高通、舜宇集團、零度智控建立了業務夥伴關系。

通甲優博在成都創新創業平臺“菁蓉匯”評比中成為優勝企業,成為首個獲得四川省商業銀行無抵押貸款的初創公司,並獲得國內外多家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徐一丹也獲得首屆十大“菁蓉創業之星”稱號。

像徐一丹這樣的創業者迅速在成都聚集。2015年以來,成都以“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為主線,通過搭建菁蓉匯、創交會兩大平臺,打造雙創引領區、雙創集聚區、雙創特色區三類載體,激活資源、集聚要素、強化保障、營造環境,使成都成為“創業之城、圓夢之都”。

今日,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在成都開幕,將以高端論壇、成果展覽、要素交易、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打造全球創新創業首個全要素展示交易平臺。

為什麽去成都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4.9萬戶,其中包括1.1萬戶科技型企業;新增註冊資本超過6500億元,同比增長103%;新增企業數和註冊資本數均位居中西部首位。這些數據反映出成都創新創業的生動局面。

徐一丹創業之初由5個博士組建成團隊,除了他來自四川省瀘州市,其他都是外地人。不過外地成員們從一開始對成都的不了解,到融入、喜愛成都,只用了半年時間,他們目前已計劃在成都置業定居,長期發展。

通甲優博對外招聘廣告語就是“一個月工資能在成都買一平方米的別墅”,這個廣告語收到很好的效果。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都以其相對較低的房價和舒適的生活贏得了不少創業者的青睞。

通甲優博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演示新款口袋無人機

在高房價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工作的年輕人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走還是留?以深圳為例,今年5月,深圳新房成交均價55817元/平方米,深圳二手房價為55333元/平方米,而成都新房均價只有一萬元。
生活成本便宜、生活相對舒適使得成都的流動性相比沿海城市要低很多。如果工作環境舒適,符合自己的要求,是很願意長期待下去,這樣也變相地為企業降低了成本。

成都高校雲集,擁有電子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使得人才聚集。不僅如此,今年5月舉行的“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圳行”顯示,當天來招聘現場的人中,非四川籍的超過了一半。

政策上的促進措施也讓創業者加速向成都匯集。精藝墻衣新型材料創始人鐘庚告訴記者,去年春節聽說郫縣的創業優惠政策,在這里辦公免收3年房租,他和好友楊華山就一起創辦了這家公司,鐘庚他們申請到4套房間,一套作為辦公室,另外的作為樣板展示。

免收房租可能是對初創企業最大的吸引力,這能為創業者節省不少成本。鐘庚說,入駐園區之後,創業者之間能夠互相交流,信息互通,甚至發現商機,找到自身產品和服務的配套上下遊,比如他就在園區內找到了廣告和美工。

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為例,2015年該區共扶持企業2866家31018.17萬元扶持資金,其中大孵化資金扶持1862家,支持金額15073.17萬元,高層次人才企業419家,支持金額15029萬元,補貼平臺148萬元,補貼585家企業768萬元。

成都還著力打造菁蓉匯、創交會兩大平臺。菁蓉匯在全社會營造了推動創新創業的大氣場,更好地把“有錢人的口袋”和“有想法的腦袋”結合起來。2015年共舉辦菁蓉匯系列活動超過160場,吸引了40多萬創客參與,獲得意向投資超100億元。

徐一丹認為,“少不入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蓉漂蓉創”正當時,成都的城市形象、創業環境、整體競爭力會快速提升,包括通甲優博在內的企業也因此受益;高效的政務服務、政策支持會讓更多的魚兒遊到成都的源頭活水里來,在這里生根發芽、發展壯大。通甲優博自身的良性發展,就是很好的證明。

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雖然說創業是市場行為,是個體的事情,但是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的那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成都市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創業過程中,首先發揮了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作用,尤其在規劃、政策、資金保障、配套服務,包括知識產權交易和保護等方面發揮了好作用。

實際上,除了資金的扶持和平臺的搭建,成都在創新創業方面更深層次地推進體制機制的創新,簡政放權、改革科技體制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等,這不僅促進了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也大大地促進了政府自身建設。

成都系統推進“三證合一”、“先照後證”,稅務登記網上自動賦碼,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試行小額經營社區備案制度、放寬企業名稱註冊登記條件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現企業設立“一口受理、一表申請、一窗服務、自動賦碼、網上查詢”,辦理證照平均時間從4~5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工作日。

2014年9月1日,成都發出首張西部地區“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營業執照。隨著“一窗式”受理以及放寬註冊資本等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成都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各項改革疊加效應逐漸顯現。

目前,成都擁有56所高校、30家國家級科研機構、4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截至2015年底,擁有專業技術人才135.5萬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成都還擁有16家技術交易登記機構,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39家。2015年,成都技術交易額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42.5%。

如何把這些科技資源轉化為創新動力呢?成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

2014年,成都出臺了被稱為“成都十條”的《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幹政策措施》,“成都十條”推動科技成果“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改革,打破了束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的制度藩籬,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熱情。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成都有1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員帶成果、帶技術創(領)辦企業,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900余項,帶動全市新增科技型企業1萬余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7858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

在此基礎上,成都又從構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制機制、搭建成果轉移轉化平臺載體、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加強創新創業金融扶持、促進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推動高校院所內部配套改革等方面入手,對“成都十條”進行調整完善和優化升級,最近又出臺了《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若幹政策措施》,也就是“成都新十條”。

成都市科技局局長盧鐵城表示,和兩年前的“成都十條”相比,“成都新十條”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在全國城市中,首次提出將實施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發明人,以股份等方式對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

 “成都新十條”在推動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支持在蓉高校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高校院所與發明人或由發明人團隊組成的公司(下稱“發明人”)之間,通過約定以股份或出資比例方式進行知識產權獎勵,對既有職務科技成果進行分割確權;以共同申請知識產權的方式分割新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發明人可享有不低於70%的股權。

另外,“成都新十條”設立10億專項資金支持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對每個產業技術研究院投入不少於2億元;首次提出成果轉化人員股權激勵機制,允許高校院所非正職領導幹部等在崗創業、兼職取酬;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立不低於10億元天使基金促成果轉化,鼓勵高校院所開展配套改革。

創新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密切相關。“2015年,成都知識產權、商標、版權、公安、檢察、法院和成都海關,進一步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成都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吳健介紹說,通過對各種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力打擊,成都的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11032家,獲批成為“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財富》雜誌把成都列入“2015年中國十大創業城市”。

不僅如此,“2015年,成都多措並舉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吳健介紹說,首先,成都探索建立了將原科技撥款形式改為投資、貸款、補貼形式的新型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出資2.3億元引導建立創業天使投資基金,出資2.5億元引導建立債權融資風險資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和信用貸款等融資服務,取得明顯效果。

吳健列舉了一組數據,2015年,成都全年專利申請量達7753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9791件,同比分別增長19.34%和34.83%,分別居副省級城市第2和第3位。全年專利授權量達4485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206件,同比分別增長40.4%和54.3%。截至2015年底,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達19758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13.6件,同比分別增長33.9%和3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