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我沒有看到過一家創業公司還在做手機,大家都已經在研究發射火箭、醫療、VR等下一代技術,但是在中國,號稱最聰明的創業者中還在不斷做手機。”
今年年初時,當談到中美創業者的差別,獵豹移動CEO傅盛曾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3個多月後的4月26日,在獵豹移動全球媒體開放日活動,傅盛公布了獵豹對“未來”的布局:前期投入5000萬美元(約合3.3億人民幣)成立機器人公司,進軍人工智能領域。
傅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獵豹移動未來三年的戰略將會以工具為入口,內容為核心載體,利用大數據提升。而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戰略,是傅盛在思考工具的最終表現形式——人工智能。
獵豹CTO範承工表示,獵豹正在力圖把矽谷建立為北京之後的第二總部。美國研發策略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內容搭建,並研發更加前瞻性的工作,即人工智能。
與傳統企業先“本土化”再“全球化”的路徑不同,一直以來,獵豹移動都在“反客為主”,跳出中國市場,瞄準全球市場,力圖迅速紮根。因此在較短時間內,獵豹移動成為中國移動互聯全球化成功樣本,擁有23.41億用戶安裝量完成了全球用戶平臺的搭建。數據顯示,在6.35億的移動月活躍用戶中,78%來自海外市場。此外,通過移動廣告商業引擎的搭建,獵豹迅速成為第一家在海外大規模變現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為了繼續縱深國際國內市場,從去年第4季度,獵豹移動宣布全力以赴聚焦在內容層面,建立以工具為入口,內容為核心,大數據為高地的全新發展方向。基於全球6億用戶的優勢,傅盛表示,獵豹移動有能力與用戶建立更進一步的連接,通過對內容的核心建設,以大數據為基礎將內容直接傳遞給用戶,建立與用戶之間的直接聯系。
為了夯實大數據基礎,獵豹移動啟動雙總部的架構,將在矽谷建立獵豹的第二總部。據了解,美國研發中心在全球的研發體系中有關鍵的地位,大數據高的的建立是美國研發中心的核心業務。
獵豹新任CTO範承工表示,獵豹在矽谷的研發策略以大數據為基礎,研發更加前瞻性的工作。因為以數據為基礎的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已經開始沖擊一些原來不易沖擊的領域,此外還要進行內容搭建,與商業平臺的構建,根據強大的數據基礎,將廣告精準推動到受眾手中。此外,通過建立美國研發中心,獵豹移動希望構建數據生態系統,以此為平臺邀請具有前瞻性的專家加入研發隊伍,跟合作夥伴展開更近距離的技術合作。
可以說,AlphaGo的勝利讓傅盛看到了人工智能才是未來。因此,獵豹移動計劃投資5000萬美金建立機器人公司。
傅盛認為,機器人涉及全行業技術的整合,獵豹移動用有全球化的事業,有機會對全球最前沿的技術進行整合,同時獵豹移動擁有一定資金量,並且有足夠的耐心進行長效投入,真正理解用戶需求去定義產品,而不是簡單炫技,獵豹有信心找到一個折中點。此外,獵豹將以“軟硬一體”的形態進軍機器人領域,在構建平臺的同時,著重機器人領域的硬件研發。
傅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期投入的5000萬美元將全部用於機器人的研發,並且由於機器人的市場非常廣泛,需要大量實踐,對於獵豹機器人將以何種形態面世,目前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