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中國市場仍缺少好電影,不然整個交易額還會有更大的突破。

這兩日,淘寶電影聯合華誼兄弟研究院發布的《2015中國影市報告》吸引了不少電影愛好者的關註,這份圖析數據報告直觀的告訴了我們很多市場情況,但對於行業人士而言,讀懂其中潛在的數據信息或許更有意義。

電影即時消費性更強,預售適合用來做補充

在淘寶電影發布的數據報告中,有很多直觀的數據結論,但還有一些根據這些結論數據深度分析的市場推論沒有被挖掘出來,因為有些推論並不適合呈現給大眾,但對行業人士而言這些推論當中或許藏著一些很重要的市場信息。

例如,報告中簡單直接的給出了“74%的用戶喜歡當天觀影當天購票”、“60%的用戶會購買3小時內的場次”結論,普通人看到這里就夠了,他們並不對得出這兩個結論的具體兩組數據感興趣,但對於電影業內人士以及O2O行業人士而言,有必要深度去分析能否能從這兩組數據得出其他推論。

對於O2O行業而言,主要關註的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消費者看電影前後的這段時間能否會產生O2O消費,因為電影往往伴隨著餐飲、購物、娛樂等消費行為,而這兩組數據給出了消費者購買電影票之前的決策時間。

一般而言,當天購票與觀影時間差越長說明產生其他O2O消費的可能性越高,因為購買電影票之後消費者需要做些其他事情來打發電影播放之前的這段時間,而這期間就是餐飲、購物、娛樂等消費的高發期,當然這個時間差也不能太長,消費者會有時間計劃的去觀影,不會提前12個小時到達。

從數據來看,近70%的人會提前4個小時購票,而這4個小時是O2O行業主要關註的消費時間,對於擁有電影購票服務的O2O平臺來說,完全可以在這段時間向用戶推薦周邊的O2O消費服務。

反過來,對於電影行業而言,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很多觀眾做出觀影選擇屬於即時性,高達74%的觀眾選擇觀影當天購票,而這其中又有高達26%的觀眾是提前1個小時才下單購票,這說明消費者看什麽電影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

進一步分析,消費者提前1天以上購票意味著早早選定了目標電影,這說明某些電影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怕購票晚了搶不到好位置,院線可以根據提前購票的數據判斷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以此情況提前做出排片調整。

此外,提前5天以上購票可以視為預售模式的市場表現,這部分占比達到了3.33%,這說明預售已經得到了一部分用戶的認可,預售情況反映觀眾對於電影的期待,也是發行方的營銷手段之一,這種模式逐漸得到市場認可。

90後的電影消費價值被證實,校園市場很關

在淘寶電影的這份數據報告中,90後、25歲以下兩個數據標簽很是搶眼,在多個指標中均占據最大份額,而15年時,90後剛好25歲,也就是說90後與25歲所指的是同一群體。此外,這組數據沒有呈現00後或15歲以下的用戶數據,因為目前00後和15歲以下群體尚不具備獨立消費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視這份報告中的90後和25歲以下的數據不包含00後或15歲以下的群體。換言之,這份觀影群體的研究報告,很直觀的體驗出了90後的電影消費價值。

在觀影人群占比中,25歲以下也就是90後群體占比超半數,高達51.37%,而且90後用戶更喜歡發表對電影的看法,占比總評價用戶的70.45%。目前的電影市場,電影評價對於後續票房的表現有直接影響,90後不僅占了觀影人群的一半以上,而且喜歡發表評論,也就是說網絡社交日益緊密的90後群體中彼此之間的觀影評價對電影票房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反過來,90後的電影審美觀也會促進一些低分電影的票房,例如《小時代》系列、《梔子花開》等,完全是依靠龐大的90後群體而獲得了可觀的票房。

90後是中國電影市場崛起最大的推動力,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在前不久的元旦賀歲檔中,90後撐起了整個市場。在淘寶電影的這份報告中,一個驚人的數據是元旦賀歲檔電影90後占比超過了70%。此前有很多關註90後行為習慣的分析報告,而如今90後的電影消費價值已經完全被證實。

在90後當中,還有一群特殊群體,那就是在校大學生,這部分時間自由,愛好廣泛的群體具有與大眾市場不同的觀影時間。大眾觀影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而大學生觀影時間從下午2點開始就進入了高峰期,這能分散掉影院的一部分運營壓力並提升營收能力,緩解工作日白天沒人而晚上爆滿的尷尬問題。所以,重視校園市場開發是很重要的推廣環節。

中國電影市場還可以更大,國內仍缺好影片

整個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快速增長,伴隨著48.7%的同比增長,15年全國總票房高達440億,觀影人次超12億次,中國電影市場正越來越大,過去僅靠假期驅動票房的電影市場逐漸向影片驅動票房方向發展。此前,電影上映都會爭搶春節、元旦、情人節、五一、六一、十一、中秋、寒暑假等黃金假期,但現在很多熱門影片的票房已經不依賴假期,完全依靠電影的內容和口碑。

在15年票房大漲同比48.7%的背景下,15年2月的票房卻不及14年二月,15年4月、7月、10月、12月要遠遠高於14年的同期水平。在時間維度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票房差距如此之大,說明是電影本事對月度票房有直觀影響,而15年4月、7月、10月、12月的代表作分別是《速度與激情7》、《捉妖記》、《夏洛特煩惱》、《尋龍訣》,這幾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影片足以表明電影本身對票房的刺激作用。

反過來可以理解為,其他月份票房未能取得驚人的增長,還是整月內的影片質量未得到用戶認可,如今的中國電影觀眾對於好片不吝支持,只要有好電影不見得非要等到假期上映才能取得高票房,除非那些有愛情、春節等特定主題的電影非要等到特意節日上映。更進一步說中國市場仍缺少好電影,不然整個交易額還會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