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將在明天或後天穹頂吊裝

5月24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中核集團舉行“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穹頂吊裝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的福清核電5號機組進展很順利,現場已準備就緒,將在明天或後天進行穹頂吊裝。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創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項目實現穹頂吊裝後,即將實現主體工程從土建轉向全面安裝階段。俞培根表示,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國內外四臺示範工程進展有序,各關鍵工程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是全球唯一按照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工程,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追求設備中國制造。中核集團一直以來大力支持核電設備的自主化、國產化,在滿足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持續為設備的國產化創造條件,提供研發技術支持,創造產研合作平臺,推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能力水平。“華龍一號”的設備共計有6萬多個臺套,生產、設備、組裝涉及上海、四川等28個省市,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的研制和建設。“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產化率可以達到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代表著我國制造業的先進水平,保證了“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與經濟性。

俞培根表示,“華龍一號”已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新名片。目前中核集團已經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沙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加拿大、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期間,中核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王壽君先生,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總裁塞默洛尼簽署了關於阿根廷第4座和第5座的核電站的總合同,根據雙方的約定,中核集團將和阿根廷核電公司在2018年開工建設一臺70萬千瓦的重水堆核電機組,在2020年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的“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這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成果,也是中核集團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具體舉措。至此,中核集團出口海外的核電機組增加到了8臺。

中核集團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以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合作。據了解,全世界有超過70多個國家已經或者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到2030年計劃新建機組超過200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44

華龍一號吊裝“加冕”背後:土建技術已可海外項目複制

近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範項目——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穹頂吊裝順利完成。

此次吊裝的華龍之冠以及其加冕的筒體是中建二局首次獨立自主施工制作完成的,標誌著該公司完全掌握了核島土建施工的關鍵技術。

中建二局總經理助理胡立新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成功吊裝,不僅實現了中廣核“華龍一號”首堆的“加冕”,也標誌著中建二局首次自主完成鋼襯里穹頂制作安裝的成功實現,意味著防城港核電站3號核島從土建主體施工全面轉入安裝階段。

3號核島的穹頂是個外形酷似巨型“帽子”的半球體。穹頂高度超過13米,重達220噸,相當於200輛小汽車的重量,直徑45米,相當於3.5個標準籃球場大小。此次提升的任務就是要將如此沈重的龐然大物吊裝到60多米高的核島頂部,還必須保證穹頂與筒體組隊間隙和錯邊量誤差都小於2毫米。

中建二局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總工程師劉軍表示,這個吊裝過程可以比作給一個杯子蓋上蓋子,最終確保這個瓶子密閉。但是隨著重量、高度與體積放大之後,這個蓋蓋子的難度也將隨之增大,而核電建設的標準非常之嚴苛,誤差不允許超過2毫米,相當於要實現刀刃與刀刃的對接。

不僅如此,項目緊鄰海邊,還要考慮北部灣海邊錯綜複雜的氣候條件,些許微風都會給吊裝過程帶來不可預知的變量。

為此,項目團隊運用BIM模擬了吊裝全過程,這也是國內首次把BIM技術應用到核電建造過程中。相較於傳統的方案,運用BIM模擬可以將整個吊裝過程提前可視化和動態化呈現。通過數據分析綜合考慮存在的各種情況,把不可預知的因素通過一次次動態模擬變得清清楚楚。

此次吊裝成功的華龍之冠本身也是一頂天衣無縫的“安全帽”,由70塊預制單元體鋼構件拼接而成,為了確保最終能毫無縫隙的合成一個“帽子”,從第一步裁切“帽子”的材料開始就必須控制誤差。

中建二局的鉚工自己動手自制了秘密武器――超長版地規,不僅滿足了裁切尺寸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保證了裁切的精度,確保下一步對“鐵布料”加工時不走形,最終完美地編制為一個“帽子”。

劉軍表示,從下料到最終的現場拼裝,中間十余道工序環環相扣,需要鉚工、焊工、起重工等各類工匠密切配合,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才能確保華龍之冠的完美呈現。此次吊裝的華龍之冠以及其加冕的筒體是中建二局首次獨立自主施工制作完成的,標誌著該公司完全掌握了核島土建施工的關鍵技術。

華龍之冠是核島鋼襯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吊裝完成後,它將和其“下半身”華龍之基――鋼襯里筒體及底板組織一個密閉的整體,嚴嚴實實地把核反應堆密閉起來。華龍一號采用的是雙層安全殼設計,除了內殼,外部還有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層共同構成了核反應堆安全運營的保護屏障。

3號核島的鋼襯里筒體由1萬多平方米的6毫米鋼板焊接成形,把這些鋼板平攤開來,面積相當於1.5個標準足球場。連接這些鋼板的焊縫里若出現1.5毫米以上的單個氣孔,或者針尖大小的連續氣孔,都會被視為不合格品。這樣嚴苛的焊接標準只能由國家核安全局頒發證書的核級焊工能夠勝任。

劉軍表示,正是從項目規劃設計到具體施工技藝的全鏈條、全方位的保障,才有力推動了“華龍一號”成功“加冕”,更好擔當起中廣核“華龍一號”示範工程、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參考電站的重任。

“華龍一號”立足國內近 30 年來核電站設計、建設和運營所累積的寶貴經驗、技術和人才優勢,從頂層設計出發,依托業內已成熟的我國核電裝備制造業體系和能力,采用經驗證的安全技術,實現集成創新, 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當前核電市場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站機型之一。

目前,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已經商運,每年可具備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電力的能力。二期工程兩臺機組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165億千瓦時,所產生的環保效應相當於新增4萬公頃的森林。

防城港核電二期的順利推進也將帶動自主技術裝備制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曾在媒體上表示,出口一座華龍一號核電站相當於出口200架商業客機,並將帶動我國裝備制造業5400多家企業“走出去”,不斷提升“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的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