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傳統到虛擬,數據采集能力尤為重要。

今年來,手機地圖市場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縱觀幾年以來,手機地圖經歷了免費模式帶來的市場顛覆、O2O引發的巨頭分野之後,發展到目前,巨頭之間又開始基礎數據的爭奪和競賽。早在2014年騰訊就入股四維圖新替代高德成為騰訊地圖的數據提供商,在POI、動態數據低調耕耘。高德一直深耕LBS,去年俞永福發郵件也表示要“踏實做好基礎數據”。日前,此前主力進擊O2O的百度地圖最近在三七女生節、重慶黃桷灣立交橋、三里河道路數據采集更新頻頻,地圖市場開始走入下一個決勝點—爭奪基礎數據的優勢。

地圖廠商的歷史回顧:從收費到免費,O2O與LBS的分野

從2013年至今,手機地圖的市場之爭與商業模式經過了幾個涇渭分明的發展階段,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最初階段的手機地圖是需要收費的,比如早在2013年8月之前,百度地圖百度導航原本是收費30元,而高德的手機地圖導航是收費50元,在2013年8月,百度官方微博公開宣布,原本收費30元的百度導航2.0版永久免費。緊隨百度身後,高德即也當天宣布售價50元的手機導航免費。並對外表示,手機導航免費一事,高德已醞釀了很久。

事實上,在當時來看,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席卷而來,作為出行基礎屬性的地圖導航的免費化是大勢所趨,某種程度上而言,從收費到免費,也意味著當時的競爭格局變得激烈。當時的地圖、導航產品之間的競爭的核心是圈用戶量的階段,這個階段,對於習慣免費的中國用戶而言,免費模式是把殺手鐧,這對於高德與百度來說,從收費到免費,都迎來了一個用戶量空前快速增長的階段。

而收費模式被免費模式徹底顛覆之後,就意味著對於在商業模式尚處於摸索階段的各大地圖應用服務商,如果沒有厚實的財力、物力、人力等各種資源的支撐,地圖業務營收將必須從其他渠道獲取或者說尋求其他更為靈活與想象力的盈利模式路徑。

如何盈利呢?2014年之後,O2O成為國內移動互聯網的大熱門。我們看到,打開百度地圖與騰訊地圖,均開始看到他們各自推送的O2O服務,然後才能進入地圖頁面。對於百度來說,O2O具備極大的想象空間,這個想象空間包括手機搜索、地圖、糯米等架構出來的生態。對於騰訊來說,騰訊地圖也是其連接一切戰略布局中不可少的一環。

因此,各巨頭基於地圖服務的盈利模式需要進一步梳理,而梳理出來的結果是,百度確定了連接人與服務的戰略。高德深耕LBS,偏向於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相對來說,騰訊更偏向車聯網的布局,比如騰訊推出硬件路寶,關註以汽車為載體的應用,傾向於汽車應用地圖,用戶產生數據與街景地圖,也變得越來越重要,2015年8月,據BusinessWire消息,騰訊將對室內定位服務提供商Sensewhere進行戰略投資。

對於巨頭而言,地圖是基礎設施。這個基礎設置的意義有著底層系統的意義,地圖若單論一項導航工具,其想象空間會比較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雖然說一切服務都與位置相關,但地圖服務是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要視情況而定,並看這項服務依附的基礎與嫁接的布局,如果地圖業務單純作為一項導航與LBS工具類應用來看,擔不起“基礎設置”的這種地位,而如果成為架設在諸多業務布局下的底層大數據的一環,就開始有了生態支撐的意義。這類似於谷歌的Android系統,在Android系統的支撐下,谷歌電子商店等軟件布局才能依賴這個源頭流出源源不斷的活水,成為諸多業務交叉的生態布局的中間環節。

O2O走入下一階段:地圖作為數據入口的價值在放大

所以我們看到,國內主流地圖業務(百度地圖、依附於阿里的高德地圖、騰訊地圖)幾乎都是被BAT三巨頭把持,因為在巨頭攻城略地的過程中,諸多移動互聯網業務布局散開,需要地圖這個匯集點將其收攏。

比如在百度的陣營里面,百度地圖則逐漸發展成為支撐百度糯米、百度外賣、去哪兒網,以及第三方服務例如優步、e代駕等基礎性服務平臺而存在,而Uber也需要依托百度地圖打造一個圍繞交通出行服務的平臺。如此一來,百度地圖已逐漸被架構成一個集訂酒店、拼車、叫Uber、團餐等諸多O2O服務的交易或服務平臺。正因為地圖趨向平臺化發展,又負責匯聚實體商家服務內容和業務數據的入口,這也意味著O2O正走入下一階段,地圖作為數據入口的價值在放大。

百度也想在O2O布局逐漸見效的時間風口,通過保障地圖基礎數據來夯實O2O體系底層的基礎設施。也就是說百度地圖上酒店、拼車、叫Uber、團餐等業務越多,POI數據、動態數據以及可獲取的服務等上層數據就變得越重要,地圖對於O2O的入口價值就越大。

所以,我們看到,此前主力進擊O2O的百度地圖最近重慶黃桷灣立交橋、三里河道路數據采集更新頻頻的動作來看,基礎數據之爭或是地圖市場的下一個決勝點,如前所述,騰訊拿下了擁有極強實力的數字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高德也繼續深耕LBS。而百度地圖、高德、騰訊之所以均開始重回基礎數據能力方面的角逐,緣於地圖業務正在走入下一階段,它們都嫁接於互聯網巨頭的移動互聯網布局或O2O業務之下,能不能產生巨大的化學反應,還要看地圖的“基礎數據”效應能否有效釋放。另一方面,這種改變也是需要跟隨技術的遞進與未來趨勢的演進,謀求下一階段的發展點。

從傳統的數字地圖到未來虛擬現實地圖:數據采集技術能力變得重要

如前所述,地圖的產品形態對於巨頭而言,即為了承載更多的功能與導流的基礎性服務而生,未來增長潛力尚未到頂。另一方面,目前嫁接於移動互聯網上的生態與產業正在發生改變,比如O2O之後,車聯網,人工智能、VR等領域的技術開始呈現星火燎原之際。另外,國內城市化在加速,商鋪分散錯落於各高層建築內,尤其是目前的一個大趨勢則是,隨著人工智能與VR產業的發展,地圖服務還有新的想象空間。

早在去年,谷歌就嘗試將VR與地圖服務結合起來的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比如推出全新的獨立街景應用,用虛擬現實頭戴設備Cardboard將幫助用戶查看街景照片。另外,用戶還可以通過街景應用直接使用手機自帶的相機拍攝360°球面照片,然後通過谷歌地圖提交分享,海量用戶成為谷歌的免費“人肉街景車”。

百度地圖也在做一些事情應對新趨勢。比如通過讓用戶加入其中推動地圖數據采集。百度地圖副總經理顧維灝此前表示,2015年有超過千萬用戶參與共建地圖POI數據,用戶每天提供的情報超過50萬,提供的照片超過40萬張。另外,百度正在將數據維度的采集延伸到室內,室內跨樓層立體路線規劃。用戶可以在百度地圖最新上線的3D導航技術,將百度地圖自產的全景數據和二維數據進行加工後生成三維數據,還原真實場景,車主在遇到多個立交橋層疊的路段也能找到正確的導航路徑。

那麽這樣一來,我們發現,地圖所需要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地圖上的POI數據越來越多,地圖上的服務點繁複與層次更高,現在百度地圖上能夠找到超過4000萬個POI數據,這些數據中,有2000萬個與生活服務深度關聯,而用戶搜索比例占到70%,也就是10個人中,會有7個人與這些生活服務POI數據連接起來。

無論是谷歌還是百度,所做的正是將地圖展現形式從二維變成三維,從室外到室內,從平面到立體,這樣一來,傳統的數字地圖到未來的虛擬現實地圖或成趨勢。當未來海量地理信息可能是以VR視像的形式來展現,所需的數據量將變得空前的複雜。這也是百度地圖為何目前重點發力從外業采集到內業生產到業模式識別、深度學習、三維重建、點雲信息處理等技術方面來提升數據采集的自動化生產能力的原因。而不止是百度,高德與騰訊,它們也沒有停止對POI的采集與應用。

騰訊、搜狗等其他地圖廠商也加強了在數據能力上的建設。從目前來看,騰訊地圖本身的發力不如百度、高德明顯,騰訊如何從基礎數據這一市場入手,支撐自身的產品和服務,還得再想想。此前騰訊投資四維圖新並推出騰訊地圖品牌,也有傳言稱,騰訊地圖未來與搜狗地圖未來可能走向合並,但如何整合關系著騰訊地圖的發展,目前依然懸念重重。目前來看,騰訊地圖業務似乎並沒有上升到騰訊的戰略級產品的這樣的地位,未來在基礎數據方面可能還需要發力。

國外地圖巨頭想搶食 :“短板”要補“長板”要建

巨頭重回基礎數據的角逐,某種程度看也與矽谷巨頭入華傳聞相關。從去年年底開始,有消息傳出谷歌與蘋果地圖將相繼入華,而在國內,百度、高德等廠商相對於谷歌的核心優勢就是國內基礎數據的優勢,即百度構建的還包括上層O2O內容,以及在POI數據、動態數據以及可獲取的服務上的優勢。從前面的論述,事實上,要使得地圖成為巨頭架構下一個重要入口,地圖數據采集能力依然是核心,這是谷歌與蘋果入華卻不能對國內廠商構成威脅的核心原因。

我們知道,在技術與數據等優勢之外,若論地圖信息更新系統、用戶優勢又或者是開放平臺和生態鏈的架構與渠道開展,谷歌幾乎從零開始,谷歌地圖在國外數據豐富更新及時,但在中國,由於荒廢了5年,這個空白導致太多短板要補,太多工作要做。

而蘋果地圖也有可能追隨谷歌腳步切入中國市場。近年來蘋果相繼收購了包括Locationary、HopStop在內的不少公司,不斷提升地圖準確度。蘋果對iOS系統強控制力以及在中國智能機市場iOS份額有11%的比例,使得蘋果事實上在中國更有威脅力與想象空間,但蘋果遇到的問題與谷歌是一樣的,比如針對中國各大中小城市的地圖信息不完善,因為地圖的本質是POI( Point of Interest),地圖擴展到什麽範圍,POI就擴展到哪里,谷歌地圖以及蘋果地圖進入中國,未來可能要用到四維圖新等廠商的數據而受制於人,這是一個極大的短板。

加之蘋果谷歌對用戶與市場以及政策的理解與國內巨頭不在一個層次、在業務開展、產品叠代速度、人力的配置與基礎設施的搭建方面,兩者與中國BAT等互聯網公司快速叠代的企業文化與應變速度相對抗,也幾乎沒有優勢。這一切決定谷歌與蘋果地圖入華,可能由於在國內基礎數據能力的短板,而喪失核心優勢,依然是只是配角的命。這也是國內巨頭要更深入的夯實這一優勢重要原因。

所以,總的來說,地圖業務未來依然是以國內巨頭的勢力範圍。強龍難壓地頭蛇,地圖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入口,本土巨頭BAT等已經將地圖提到戰略高度,通過自身地圖業務架構到生態之上,將用戶,流量,數據打通,並與自身O2O業務捆綁,形成了O2O生活服務的閉環,各自搶占了穩定的用戶群,隨著時間越久則紮根越深生態鏈越完善,外來者強食的難度可想而知。

從提供技術、數據與平臺的本質來看,未來地圖與服務的結合未來會更緊密,手機地圖的演進從工具、到入口到平臺三個層次。如今正在向平臺方向演進,基於基礎數據優勢的平臺化模式或是地圖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基於場景之爭的地圖行業或有更多看點,我們繼續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