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五年,太少了?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7075


林奇:柴九曰:「人生有幾多個十年?」證監會 昨天對匯多利(00607)兩名前董事的失責,只判予褫奪其擔任執行董事資格5年,林奇一句到尾:「實在太少。」作為上市公司董事,沒有履行應有職責,實 愧對一眾持有該投資標的的小股東。當然,這樣的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言人人殊,惟身為上市公司董事,沒有履行應有職責,卻是為人詬病,磬竹難書。

可 惜,這樣的上市公司,香港卻不知凡幾呢!

深切治療當中的前福記食品(01175)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尉玲博士早前毅然請辭,相對匯多利前執 行董事楊映芳及黎永全兩人而言,怎樣履行董事權責及企業管治,可謂高下立見。

五年?實在是太少了。尤 其是對那些有利益衝突,最終令自己肚滿腸肥、以及立心不良、狼狽為奸者,判刑實在是太輕了。



林奇曾援引及撰寫有關匯多利及徐尉玲博士的舊文:

多0.00001元的反收購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479

拿什麼拯救你?──逐漸腐壞的福記食品(01175)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5546


未 及時披露重要資訊 匯多利兩董事取消資格

《明報》
2010/03/18


證監會昨日獲高等法院頒令,首度以上市公司未有及時披露重要資訊的指控,取消匯多利(0607)兩名董事資格5年。證監會法規執行部 董事施衛民表示,手頭上還有相類似的調查個案,證監將陸續對這等個案採取行動。

證 監﹕相類個案陸續檢控

本港的上市公司經常被人詬病,沒有及時披露股價敏 感資訊。以中信泰富(00267)為例,公司拖延一個月,始向外披露炒輸巨額外匯合約,令公司財務嚴重受損。

匯多利在06至07年期間,因發生不少問題而陷入財困,但公司未有及時向外披露,施衛民認為有誤導投資者之嫌。

雖然港交所(00388)及證監會,經常強調上市公司有責任即時披露重要資訊,但對於上市公司「有法不依」,監管機構都有點無可奈 何,因港交所的處分權力,只限於公開譴責公司或董事,證監亦只能經過複雜的程序,才能要求法院頒令取消違規董事資格,這顯示現行法規的阻嚇力有限。

港府稍後將就有關披露股價敏感消息的《上市規則》立法問題諮詢市場,如能順利立法及引入刑事責任,理應能提高阻嚇作用。然而,據悉華 資財閥對此反響甚大,早已向港府表態,反對引入刑責,認為民事罰款了事已足夠。由於財閥勢大,是以外界早已預期,港府最終未必會為有關法規引入刑責。昨日被證監會取消董事資格的,為匯多利前執董楊映芳及黎永全。匯多利如未能向港交所提交復牌建議,股份將於今年5月除 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2

少了天才領導 蘋果不再性感

2011-2-14  TCW




歷史上極少有一家公司像蘋果(Apple)一樣,如此忠實的反映出其創辦人的個性與形象。

一九九六年,賈伯斯(Steve Jobs)被迫離開蘋果後第十年,第四任執行長艾米利歐(Gil Amelio),做了一件讓董事會震驚的決定:把賈伯斯找回來擔任顧問。

「沒有人可以改變蘋果真正的特色,包括我、史考利(John Sculley,取代賈伯斯的百事可樂前執行長)、史賓德勒(Michael Spindler,第三任執行長)都不行!我們充其量只能維持公司的運作,」接受《連線雜誌》(Wired)專訪時,艾米利歐曾說:「雖然我非常不爽這傢 伙,但不得不承認,我所熱愛的蘋果是跟著賈伯斯的個性在走的。」

事實上,這三個執行長連基本運作都維持不好,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今年初發表的一篇對於蘋果的個案研究,賈伯斯不在的十年內,蘋果的營收與獲利衰退了三四%,把個人電腦市場拱手讓給微軟 (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艾米利歐是在束手無策之下,才勉強把賈伯斯給找回來。

一九九七年,艾米利歐被董事會開除,賈伯斯成為過渡時期執行長。一年後,他研發出全球第一台AIO電腦(All in One,一體成型)iMac,大受消費者歡迎,蘋果從前一年虧損十億美元,變成獲利三億美元。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二○○一年蘋果推出iPod,改寫音樂產業;二○○七年推出iPhone,顛覆傳統手機邏輯;二○一○年推出iPad,創造平 板電腦風潮。賈伯斯不只把蘋果推向頂峰,市值超越微軟,也一手扭轉了行動通訊產業的遊戲規則,成為消費性電子霸主。

沒專業背景,全憑直覺打造產品

為什麼他能夠創造如此非凡的成功?答案是「直覺」。

與他共事過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豪利(Michael Hawley)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時表示:「賈伯斯是我認識過最靠直覺的人。」

相較於一般公司總是喜歡用焦點團體(focus group)做為研發新產品的依據,賈伯斯根本不甩這一套:「消費者不知道他們自己要什麼,除非你做出來給他們看。」他在接受《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說。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觀察,賈伯斯的直覺不是只在技術或產品層面,「他看的是生活,」他以混沌理論解釋,創新通常發生在極端秩序與極端失去中間的灰色 地帶。類似像賈伯斯這樣從大學輟學,沒有接受過一天正規工程或藝術教育的人,反而可以「think out of the exist box」(跳脫既有框架思考),把生活經驗轉化為他對事物的直覺。

「他不會設計迴路板、不會寫程式碼,但他就是知道怎樣挑選出一個好產品,然後把它賣出去,」《賈伯斯在想什麼》一書的作者卡尼(Leander Kahney)指出,賈伯斯只做三件事:開發新產品、搞定談判、上台發表。

雖然開發出iPhone、iPad等超酷炫的玩意兒,但李吉仁認為,賈伯斯最厲害的創新不在產品本身,而是整合既有的技術,大膽開發新的商業模式。

二○○五年,iPod銷售已經達到瓶頸,不僅競爭日趨激烈,亞馬遜(Amazon)、網景(Netscape)等大公司也複製了iTunes模式,推出免費線上音樂下載,市場開始看衰蘋果,認為賈伯斯難以再有突破,但就在這時候,賈伯斯決定跨足手機產業。

「這是充滿風險的一步,」《哈佛商業評論》表示。當時手機市場有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Samsung)等巨人盤據 市場,遑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商,各擁深厚的硬體製造與行動通訊能力,從來沒有做過一支手機的蘋果,要拿什麼與之競爭?

結果,賈伯斯把iPod Touch的「全觸控螢幕」與「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進一步擴大,加上通訊技術,創造了新的手機概念。前者的直覺化操作讓完全不懂電腦的三歲小孩也能馬上上手,後者則解決了應用程式缺乏的問題, 如今會選擇iPhone的消費者絕大部分都是衝著App Store上四十萬個遊戲與軟體而來,《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甚至說:「App Store讓iPhone變得一點都不貴!」

用智力格鬥,激發明星團隊潛力

追求完美的性格、精準的直覺、天生的魅力以及過人的遠見,讓賈伯斯成為蘋果中最關鍵的靈魂人物。但就如同威爾許(Jack Welch)之於奇異(GE)、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之於星巴克(Starbucks),這些明星執行長最大的問題在於:「誰能取代他們的位置?」

如果把蘋果這家公司切成兩半,你會發現除了賈伯斯之外,另一半工作團隊,都是當代各領域中的明星級人物。

營運長庫克(Timothy D. Cook)統管全球所有的供應鏈與生產線,被《財星》(Fortune)譽為「營運的天才」;設計出iPod、iPhone資深副總裁伊孚 (Jonathan Ive)是全球最有名的工業設計師;資深副總裁佛斯特(Scott Forstall)打造出App Store的軟體開發平台;全球產品行銷負責人席勒(Phil Schiller)讓蘋果走出美國,成為全球時尚電子產品的符號。

一般人對賈伯斯的印象是專制霸道的獨裁領導者,但極少有人知道他與手下這些明星團隊的決策過程。

領袖魅力與願景,繼任者難取代

卡尼在書中指出,每當蘋果要推出新產品之前,賈伯斯就會與團隊進行一場「智力格鬥」。雙方各站穩一個立場,從定位、外觀設計、功能、定價、行銷等問題,進行猛烈的炮火互駁。

賈伯斯雖然主見極強,但他從不用「由上往下」的決策方式,而是在一場場的「格鬥」中找到最佳的答案。「他會質疑你說的每句話,有時候完全不留情面,看你敢 為自己的立場堅持到什麼程度,」卡尼表示,賈伯斯喜歡用「賭多少?」來測量對方的信念,「越是堅持到底的,往往證明他的觀點是對的。」

換言之,蘋果今天的成功,來自於賈伯斯一人單挑整個明星隊,激發出全隊潛力的結果。然而若少了賈伯斯,蘋果的未來會是如何?

「他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李吉仁說:「領導人所擁有的魅力(Charisma)與願景(vision)是複製不來的。」

《彭博商業週刊》指出,蘋果其他的成員個別閃耀著星光,卻沒有一個是全能好手。這些人或許可以維持著蘋果的基本營運,但失去了賈伯斯的開創性與強烈個人風格,「蘋果將不再性感(no more sexy)。」

選在財報公布前一天宣布病情、提早規畫二○一一年產品布局,蘋果試圖把賈伯斯離開的衝擊降到最低,只是沒了這個集創意、魅力與願景於一身的天才領導人,繼任者即使再怎麼努力,「可以是九十五分的蘋果,但絕對無法回到一百分。」李吉仁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1

少了神話推手的蘋果 何去何從 昔日戰友透視賈伯斯離職密碼

2011-9-5  TWM
 
 
 

賈伯斯閃電請辭,市場兵荒馬亂 時,卻有一個人老神在在地說,一切都在預料中。他是賈伯斯的夥伴和導師,前蘋果副總裁傑伊‧艾略特(Jay Elliot)。在他的新書、先覺出版的《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上市之際,《今周刊》採訪到艾略特,請他分析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未來。

撰 文.楊卓翰

採訪蘋果公司前副總裁,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

台灣時間八月二十五日半夜,蘋果董事會公布總裁賈伯斯(Steve Jobs)的辭職信。五個小時後,《今周刊》越洋電話採訪到曾在賈伯斯身邊擔任左右手的前蘋果副總裁傑伊.艾略特。

三十年前,艾略特離開 IBM加入蘋果時是四十四歲,由賈伯斯親自面試,而當時賈伯斯只是二十五歲的小夥子。艾略特很快就變成賈伯斯最信賴的「老人」,讓狂妄的賈伯斯說出:「除 了傑伊,不要相信四十歲以上的人。」如今這位賈伯斯的昔日戰友,在辭職消息曝光不久後,回顧過去的種種內幕。

賈伯斯的去職 意料中事艾略特接起電話時,聲音有些疲憊。電話背後,他的經典iPhone鈴聲,響個不停。「大家都瘋了,他們都很驚訝賈伯斯辭職,都在找答案。我覺得很 難過,但是,我一點都不意外。」他接著解釋:「這些年來,他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好;提姆(Tim Cook)已經三度代理他的職務,由提姆接任是最合理的選擇;而且他也已把核心團隊建立起來。現在辭職,有什麼好意外的?」艾略特一語道破所有人的迷思。

「但 是他們說對一件事。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恐怕都看不到第二個賈伯斯了。」艾略特語鋒一轉,帶著一些遺憾。他和賈伯斯是夥伴,也是朋友。看賈伯斯,惟有艾略特 最準。

「他(賈伯斯)為什麼能夠引領風騷三十年呢?關鍵就在他不但有願景,可以看到未來,還有實現未來的執行力。同時具備這兩樣特質的企業 家,除了賈伯斯,很難再找到。」賈伯斯對願景的執著之強,有時會到不合理的程度,甚至引發危機。而在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之中,賈伯斯自有一套解決辦法。這就 是決定性的關鍵。

賈伯斯的一意孤行 實現願景艾略特回憶賈伯斯和團隊最激烈的衝突,就是為了蘋果電腦的「風扇」。賈伯斯堅持不在蘋果電腦上裝風扇的故事,已被大家津津樂道。但在內部人艾略特 的眼中,這項決策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沉重代價。

「賈伯斯說什麼也不聽,不肯裝上風扇。研發團隊氣炸了,他們跑來找我,叫我勸勸他,否則 他們沒辦法跟這麼不講理的老闆合作。」但賈伯斯仍然一意孤行。

賈伯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艾略特講起賈伯斯不為人知的祕密——「用對的人」。 「要實現看似不可能的願景,就是靠人才。」艾略特說。他招攬知名工程師羅傑.霍特,重新設計電腦的電路板,才解決散熱的問題。

結果,蘋果二 號電腦比預定日期晚了五個月才上市,而且售價也提高。但他做到了,「無風扇」成了蘋果電腦永垂不朽的話題。「外界及媒體總是看到賈伯斯的光芒,但在矽谷的 圈子裡,大家看到的其實是他底下的精英團隊。」「現在枱面上的人物,包括提姆這些人才,都是他親自挖掘和招攬,為了蘋果產品前面的「i」而作準備的。」艾 略特指出,從最早的iMac上市時,賈伯斯就已經預言網路時代的來臨。

「蘋果的產品線,以iTune和App Store為核心,已經建立起一個完整網路。賈伯斯離開後,提姆掌舵的未來,蘋果的方向將會是iTV(網路電視)。航線已經設定好,就算把他自己拿掉,蘋 果還是會往那方向前進。」「我之前說過,賈伯斯成功的關鍵,是因為他能夠實現願景;而他之所以能夠實現願景,就是因為他有提姆在身邊。他的掌舵功力,不比 賈伯斯差。」更何況賈伯斯已經打造出一個核心團隊來延續他的願景。因此,艾略特認為,「至少未來五到七年,蘋果的產品線和研發方向不會有什麼改變。這點我 想對台灣的供應商也是一樣。」賈伯斯的歇斯底里 成就蘋果雖然賈伯斯的離去不會對蘋果的外部營運有太大衝擊,但公司的內部文化將會在更長遠的未來看出差異。「我必須說,沒有賈伯斯,他那驕傲的執著和願 景,也可能不復存在。」艾略特分析賈伯斯離去之後的蘋果有何不同。

「提姆和賈伯斯有一樣的熱情,但他的個性比較冷靜、隨和。他不像賈伯斯那 樣,會為了一片風扇和整組研發小組鬧翻。」不過,艾略特指出,這可能是好事。因為這些年來,賈伯斯的執著有時會被員工認為無理取鬧、不解人意。「我以前在 蘋果,就是擔任和事佬的角色,我相信提姆一定也擺脫不了這個角色。」再加上賈伯斯和董事會高層有一串不愉快的歷史,「提姆的上任,一定可以緩和董事會和經 營團隊過去緊張的氣氛。」讓蘋果的運轉更加順暢。

「但他們都不是賈伯斯。」艾略特再一次惋惜地說,「賈伯斯用他那恐怖的熱情推動蘋果三十年 了,在他之後,我沒有在蘋果裡看到有人具備他那種歇斯底里。」歇斯底里?我重複一次。「哈哈哈,對,我想蘋果,至少在未來,可能會很懷念賈伯斯的歇斯底里 吧。」艾略特在電話上爽朗地笑著回答。也許,這也是他最懷念賈伯斯的地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4

蔡明忠少了「魏徵」 多了聽話大掌櫃

2013-10-07  TCW
 
 

 

金控獲利王,富邦金十月一日臨時董事會後,宣布十三年來最大一次人事調整案,最令外界意外的是,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兄弟的最佳助手,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將轉任富邦產險董事長,職缺由台灣大哥大行政總經理許婉美接任。

據了解,這盤人事棋局,富邦蔡家兄弟檔已思考半年,隨著富邦金拿下華一銀行,及相關的大陸金融投資布局,都需要新的人力調整,而其中最重要,也最令蔡家兄弟傷透腦筋的一步棋,就是龔天行的職位。

早在二○○七年,龔天行因一人身兼數職,造成身體勞累,而曾口頭請辭後被慰留。兩年前,龔天行倦勤一事再度傳遍金融圈,當時龔天行的確有意離開,但因為找不到適合的人選,蔡家兄弟為了減輕龔天行工作量,同時培養人才,找來原本擔任淡馬錫在大陸成立的鄉村銀行總經理的詹文嶽擔任顧問,進入富邦金總經理室,協助、分擔龔天行工作量。

直到最近富邦金與華一銀行的購併案順利完成,龔天行終於如願以償,卸下金控總座一職,而過去協助龔天行的詹文嶽將內定出任華一銀行行長一職。

過去,龔天行幾乎就是蔡家兄弟的分身,以富邦金購併ING安泰人壽為例,當初荷蘭ING集團要求富邦金在一個星期完成買賣、交割手續,龔天行一人飛往香港代表蔡家兄弟與ING集團談判,一天之內就敲定交易。「若沒有一定的信任度,龔天行沒辦法扮演好蔡家兄弟代言人的角色。」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

龔天行引退!富邦家大業大,後繼者難為

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世德表示,龔天行辭職對富邦金控來說「很可惜」,因為他是「所有金控裡面,唯一了解總體經濟,又對金控每家子公司都很熟的人,」富邦金控家大業大,未來接這位子的人,應該會相當辛苦。

事實上,龔天行在富邦金內部的角色,的確是無可取代,他能獲得蔡家兄弟的信任,是因為他與蔡明忠從復興小學、中學同學,友誼與默契非他人所能及。因此,龔天行扮演的不只是富邦金總座,甚至是富邦蔡家整體事業的核心幕僚。

一位熟悉富邦蔡家的金融界人士分析,龔天行在富邦蔡家兄弟的幕僚群中,扮演像是唐太宗身邊的「魏徵角色」,他敢說出不同於蔡家兄弟的想法,這恐怕是接任龔天行一職的許婉美,最欠缺的特質。

許婉美是誰?新總座,已離開金融業十年

「許婉美是誰?我得打聽一下才能回答你的問題。」當本刊採訪一位外資金融業分析師對許婉美的看法時,竟得到這樣的答案。

事實上,許婉美雖曾擔任國泰金控財務長,並曾任職於中華投信、中華開發、大華證券、交通銀行等,但離上一個金融業工作,已有十年之久。

更令人意外的是,過去十年許婉美一直是台灣大前總經理張孝威的愛將,職場生涯有大半時間都跟著張孝威,但富邦蔡家與張孝威後來漸行漸遠,蔡家卻仍然重用許婉美。

一位曾與許婉美共事過的人士指出,許婉美雖然會提出專業看法,若如果和老闆看法不同,而在老闆堅持下,許婉美則會使命必達。

一位金融界人士觀察,「聽話、使命必達」,這是最後蔡明忠挑上她,而不是內升富邦金其他主管的重要因素。

過去十年,蔡明忠兄弟檔在龔天行協助下,靠著購併,締造富邦金股價一度超越國泰金的金控霸業,猶如國內金控版的貞觀之治,只是未來少了敢於說「不」的魏徵龔天行,更考驗蔡明忠兄弟的用人學。

【延伸閱讀】許仁壽空降富邦證,害同輩退休金大縮水

卸任證交所總經理的許仁壽,十月一日同步出任富邦證券董事長。擁有多年禪修經驗,為維持可以盤起雙腿的柔軟筋骨,許仁壽總愛在辦公時盤腿而坐。而他的做事風格也相當柔軟,歷任陳樹、吳榮義、薛琦、李述德等四位風格截然不同的證交所董事長,都頗獲倚重,這也是他能獲富邦青睞的主因。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曾在今年三月的法說會上指出,國內證券業受限法規只能接受下單、不能給選股建議,在電子交易越來越興盛下,已經不知道價值在哪裡,擺明對證券業看法保守。

對富邦而言,證券董事長的首要任務是保持與官方良好互動、維持市占。以許仁壽三十多年證券周邊單位歷練,加上溫和高彈性的作風,是與官方溝通的絕佳人選。

不過,許仁壽這次一動,竟然導致證券周邊單位董事長、總經理退休金大縮水。許仁壽是在前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任內申請從證交所退休,讓這位以防弊出名的主委意外注意到,一般員工若任職不到十五年,公司所提撥的退休金須按服務年資打折發放,但董事長、總經理卻不受十五年限制,可全額領,決定揮下大刀,要他們比照員工打折計算。

包括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櫃買中心董座吳壽山全都中箭。適用舊制的最後一人,則是甫被大陸金融業挖角、將可領千萬年薪的期交所總經理王中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88

希臘財長:意大利和我們站在一邊 少了希臘歐元區會崩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2

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昨日警告,如果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其他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隨之離開,歐元區會土崩瓦解。他還說,上周訪問羅馬期間,意大利的官員私下說支持他,但不能公開此事,因為意大利也面臨破產的風險,而且怕招致德國不滿。

據路透援引意大利全國電視網RAI的采訪內容,Varoufakis說,希臘債務問題必須被視為整個歐元區拒絕緊縮政策的一部分。他呼籲達成由歐洲投資銀行支持的大規模“新協議”,還明確提到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務問題同樣很危險。

“我要警告所有考慮將希臘從歐洲剔除的人,因為這很危險。在我們(離開)之後,誰會是下一個?葡萄牙?當意大利發現不可能還允許緊縮束縛時,會發生什麽?”
“意大利的官員來找我,我不能告訴你來自哪個大機構。他們告訴我,他們是支持我的,可又不能講出事實,因為意大利也面臨破產的風險,而且他們怕引起德國做出回應。”
“讓我們面對現實,意大利的債務形勢不可持續。”

Varoufakis說,希臘政府會提出歐洲扶持希臘的新方案,類似於上世紀30年代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那將需要歐洲投資銀行提供相當於目前投資額十倍的資金。

Varoufakis還說,如果歐洲繼續執行適得其反的緊縮政策,只會讓“那些仇恨歐洲民主”的人受益,比如希臘、法國和英國的極右政黨金色黎明(Golden Dawn)、民族陣線(National Front)和英國獨立黨。

上周Varoufakis出訪了多個歐洲首都。另據路透報道稱,Varoufakis此行兩手空空,即使是左傾的法國和意大利也堅稱,希臘必須堅守承諾,拒絕任何債務減計。

上述報道提到,希臘政府上周五表示,不希望再通過與歐盟和IMF相關的救助協議獲得救助,但一位希臘官員稱,希望歐元區授權希臘發行更多的短期債券。該官員還透露,希臘正設法達成“過橋協議”,以保證在拿出新的債務和改革方案以前財力能維持政府運轉。

不過,從上周五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的表態看,他並不接受短期融資的過橋協議。Dijsselbloem表示,本月16日是希臘申請延長國際救助協議的最後期限。要保證歐元區繼續給予金融支持,希臘新政府就要同意履行以改革換貸款的既定協議。

下圖展示了歐盟委員會預計的今年歐盟國家公共債務與GDP之比。

國債,希臘,歐元區,歐洲債務危機,違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96

“多了358個賬戶,少了4億資金”到銀行查自己的賬有多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64

吳建平用他名下的這張號稱可以“透支200萬”的信用卡購買了一輛路虎車,但他卻無法從建設銀行得到這張卡的開戶資料。 (李根/圖)

吳建平發現他的公司和他個人在長沙市範圍內的多家銀行,至少開設了358個賬號,他“完全不知情”。

“你幾次去要查賬,銀行里很多人都怕你了,好幾個都得抑郁癥了。”

“過去5年,至少有4個億不見了,我的錢到底去哪兒了?”

1973年出生的吳建平,在長沙做了二十多年生意,如今管理著一家橫跨房地產開發、酒店管理等多個行業的大型民營企業,並因此而先後擔任長沙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

但從2010年開始,他陷入了一場至今沒有盡頭的“資金迷局”——吳建平發現他的公司和他個人在長沙市範圍內的多家銀行,至少開設了358個賬號,其中建設銀行湖南分行長沙天心支行範圍內,最為集中,有一百多個,且存在頻繁的大額資金流動,對此,他“完全不知情”。

“我不知道在天心行到底消失了多少錢,但至少也有幾個億。”吳建平說,如果銀行能提供完整的資料和流水單,以及監控視頻,一切的謎底都將揭開。

錢去哪里了?

2010年12月底,吳建平公司的副總裁、財務總監陳奇英告訴他,公司賬面上沒錢了,“流動資金大約只有3000萬”。這讓吳建平大吃一驚,他說自己“完全不能相信”。

自從2005年起當上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陳奇英就負責了公司的所有財務管理,吳建平說自己“平時很少過問”。現在,他不得不自己算算賬:2009年至2010年,公司的“生活藝術城”和“金房·萬樹丹堤”兩個樓盤的銷售額大約9.6億,公司還從中國建設銀行和長沙雨花農村合作銀行分別貸款9500萬和5000萬元。不僅如此,這一年,吳建平還以400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手中的佳楠酒店。“別的零碎業績不算,僅這四項,賬目資金不少於12億元。”吳建平說,減去同期集團的總支出大約4.6億,公司賬面上至少得有7個億。“就算用最最保守的算法,減去各種誤差,也至少得有4個億流動資金。”

吳建平決定在公司內查查賬。這一查,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最初的驚訝是,在長沙市範圍內的各家銀行,居然存在至少358個以他或者他公司名字開設的賬戶,其中僅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湖南省行下屬的一級支行,旗下又有10個二級支行)範圍內就有一百多個,並且,建行的這一百多個賬號,存在最頻繁的巨額資金流動,而其他各家銀行的賬號,至少到目前,他還沒有發現類似情況。

“對這些我完全不知情,那些簽了我名字的賬目,彼此間有大量資金流動,但我過去幾年里居然一無所知。”吳建平很費解。

2011年9月29日,吳建平將32份有他簽名的公司借支單送到湖南省鑒真司法鑒定中心,結果顯示,其中15份借支單上吳建平的簽名是模仿的,涉及金額共計760萬元。

這讓吳建平更有理由懷疑,那358個以他名字開戶的賬號的簽名,都是別人模仿的。他將最初的懷疑重點,放在陳奇英、公司財務經理蘇曉波、總出納黃宇等公司高管身上,於是報了案。但經過司法部門的調查和審理,最後僅陳奇英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2012)雨刑初字第809號判決書顯示,陳奇英最終獲刑,主要是其在擔任集團財務總監期間,收受了一筆8萬元的現金。

吳建平很不滿意,這樣的判決結果和最初的報案案由幾乎就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幾個億都消失了,陳奇英完全有侵吞嫌疑,卻沒有人來過問”。

如今,陳奇英也早已結束了牢獄生活,但不願與南方周末記者見面,而她的丈夫徐恒亮(原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所屬赤崗支行行長),2012年1月卻在網上發帖,聲稱自己的妻子是冤枉的,吳建平公司的賬目黑洞,與他的妻子無關。

4月末的一天,在長沙市一家茶館,徐恒亮與南方周末記者見面,一再聲稱,他看到吳建平前幾天又在網上發帖實名舉報,其中再次指控陳奇英涉嫌勾結建行內部人違法套取巨額資金,而他被繼續懷疑從中提供交易便利。

“我已經不做行長了,但還在建行內工作,他們指控我,上面都來查過,沒查出問題。”徐恒亮一臉自信。

賬號演習?

徐恒亮的說辭,吳建平始終不會相信。

為了找回自己的錢,5年來,吳建平每天會花大量時間去搜集證據,研讀各種銀行的材料、流水單、開戶資料等等,這讓他在下屬看來,幾乎有些偏執。他特地改變了自己的簽名風格,與原來狂草的風格相比,現在的簽名更有棱角。

他陸陸續續搜集到的銀行資料,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這讓他相信,自己遭遇的,不僅僅是陳奇英等公司高管的“貪腐”,更有銀行內控的失職和涉嫌經濟犯罪的可能性。

比如早在2006年1月25日,吳建平不知情的尾號1750賬號,轉賬170萬元到陳奇英名下尾號3442的賬號。長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刑偵支隊調取陳奇英的3442賬號流水中顯示,這筆錢先後劃轉進了劉金鳳、彭華英等人的賬戶,然後又從何麗萍的賬戶轉回吳建平的1750賬戶中。劉金鳳、彭華英和何麗萍三人,都是建設銀行天心支行的工作人員。

早在2013年,吳建平就找到媒體,期望幫助他找到答案,當時前來采訪的《中國青年報》駐湖南站記者洪克非曾找到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市天心支行一位張姓副行長,得到的解釋是:“上述3名工作人員,在2011年時,有兩人因故離職,如今聯系不到。當時銀行正在開展網銀業務,劉金鳳等三人與吳建平公司財務主管商議,進行了一次‘操作演習’,主要是為了鍛煉業務。後來這些錢最終歸還到了吳建平尾數為1750的賬戶里。”

吳建平無法接受銀行這樣的解釋,他通過進一步核查相關單據發現,在170萬元轉了一圈回到他的賬戶後的第4個月,尾號為1750的“吳建平”賬戶又向尾號6306的“吳建平”賬戶轉賬180萬元,“這兩個賬戶都是以我名字開戶的,但直到我後來查賬,才發現它們的存在。”吳建平說,這180萬元,在自己不知情的前提下,在自己“名義下的”兩個賬戶兜轉後,於2006年6月23日,被人冒用他的簽名,分兩筆各75萬元,以現金方式提取共150萬元。

曾受托調查的律師舒暢說,他們在建行查詢吳建平名下個人賬戶信息時,尾數為1750、6306的兩賬戶都顯示不存在;直到中國人民銀行長沙市中心支行介入後,天心支行才提供兩賬戶的信息。“像這種大筆資金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交替出現的情況,在其他賬戶中都大量存在,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銀行工作人員參與‘洗錢’。”

但張姓副行長否認了律師的指控,他說,所謂客戶查詢到賬戶不存在的問題,是因為近年來隨著業務的發展,銀行系統不斷升級。有些資料在現有系統內可以找到,一部分時間已久的,則需要在備份系統內查找,這可能造成了誤會。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金融機構個人存取款業務管理的通知》規定,辦理個人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對一日一次性從儲蓄賬戶提取現金5萬元以上的,儲蓄機構櫃臺人員必須要求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證件,並經儲蓄機構負責人審核後予以支付;且必須向其省級分行備案,並由其省分行報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

吳建平奇怪的是,銀行在這其中,怎麽沒有必要的監管?

內部疑雲

隨著資料的積累,吳建平後來又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早在2005年,居然就存在了一個以他名字開設的建設銀行內部證劵號:250080010647。

“我又不是銀行員工,怎麽會有這樣的內部號?”吳建平有些自嘲。進一步查閱對賬單時,可以發現,早在2005年11月9日,吳建平名義下的尾號5120賬號,轉出人民幣202410元,通過銀行內部證券號250080010647進行證券業務交易,“也就是炒股”。

到了2010年4月8日,這個內部證券號突然被掛失、更換密碼、變號為一個以吳建平名義開設的銀行卡號,尾號是1535。目前能查到的當天《個人開戶與電子銀行服務申請表》中,沒有賬號或者卡號顯示,只有客戶簡單信息,同時沒有當事人填寫的資料,吳建平堅持說,上面那個自己的簽名,也是偽造的。

就在變號當天,又發生了一次大額資金流動,一筆1500萬元從另一個以吳建平名義開設的尾號7040的賬號,轉入到尾號1535的卡中,並全部買了股票,8天後,這1500萬元又從尾數1535的賬戶轉回7040賬戶,收益3000多元。而這些操作,吳建平都是在事後查賬時才發現的。

諸如此類吳建平聲稱“並不知情”的往來賬目不勝枚舉。例如,2010年3月,建行香樟路支行行長歐陽山從吳建平賬戶尾數7040賬上轉賬48600元到歐陽山尾數51602的賬上,三個月後歐陽山又轉回客戶原賬戶。

“雖然只是幾萬元,但這個性質你不覺得惡劣嗎?在我毫不知情下,把我賬戶里的錢隨意轉走,今天轉幾萬,將來會不會轉幾十萬,幾百萬?這還只是我發現的,沒有發現的呢?”吳建平說。

這些發現加深了他此前對銀行內部失控的懷疑,他除了上網發帖實名舉報,開始四處上訪,也找到湖南省紀委,舉報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涉嫌經濟犯罪。湖南省紀委隨後將一份題為《關於請求立案查處建設銀行天心支行單位犯罪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轉給湖南省公安廳。

據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湖南省公安廳回複省紀委的材料中顯示,最後,“經查,我廳認為:吳建平舉報的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涉嫌經濟犯罪的證據不足,未達到立案條件。”

“要想得到充分證據,就需要銀行給我司更完整的材料,但至今沒能實現。”吳建平說,他曾多次找到建設銀行,但都被告知,有事找律師談。

查自己的賬有多難?

事實上,以近年銀行的內控要求和安全措施,建設銀行只需要提供吳建平這些賬戶的開戶資料和交易流水就可以回答吳建平的疑問;只需要調閱銀行櫃臺的交易監控,就可以確認究竟是誰開立了這些賬戶、進行了這些轉賬交易,但是5年來,建設銀行卻並沒有拿出這些“硬碰硬”的證據來。

2009年陳奇英給他一張號稱可以“透支200萬”的信用卡時,他並不相信,但不久後他在4S店購買路虎車,這張卡一下子刷了120多萬。從此,這張卡成為他的日常個人消費支出卡,但他也一直沒有想過,這張卡具體是怎麽辦下來的。

2015年4月27日,吳建平帶著助手,到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信用卡中心,試圖索取自己當初辦卡時的開戶資料。

“我去索取信用卡的開戶資料,是想看看當初這張卡開戶時,具體是誰幫我辦理的。”吳建平說,這只是5年多來,他為了找回數億資金的路上,尋找各種證據的嘗試之一,他堅信,這麽大透支額度的信用卡,當初辦理的時候,一定需要很多資料。

但吳建平沒想到的是,開戶資料沒有拿到,他這張天價信用卡,卻被銀行凍結,無法使用。這讓他更不解,再去問,得到的答複是,“去和我們律師談”。

吳建平質問:“作為建設銀行的大客戶,索取自己的開戶資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嗎?怎麽還要驚動律師?”

2015年4月,吳建平又一次在網上實名舉報,期望得到輿論的支持,他在舉報信里列舉的疑點包括:銀行工作人員蓄意隱瞞公司對公賬戶、私人賬戶、網銀業務;隱藏貸款資料;辦理對公賬戶及私人賬戶手續均違規違法辦理,賬戶賬號均沒按規定到中國人民銀行報備;公司更名後,新老名稱及賬戶賬號同時使用幾年……

“不知道這次,我能否找回自己消失的錢?”5年多下來,他有些疲憊,也顯得憂心忡忡。看起來有些效果,很快中國建設銀行湖南分行與他聯系,該行的法律顧問、來自長沙市天地人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葉強勝,在4月27日下午,到吳建平的辦公室與之見面,期望能協調解決問題。

據吳建平說,按照葉強勝的解釋,對於舉報信里提到的問題,不排除銀行在過去幾年里,有些工作存在一些瑕疵,但孰是孰非,對於是否有數億資金消失,還需要雙方進一步溝通,比如可以雙方組成一個聯合查賬小組,但需要在銀行指定的房間里,並且所有資料不得複印。“如果真的將來查出有幾個億的問題,那就不是經濟案,而是刑事案了,有人將涉嫌犯罪。”

葉強勝還說,針對吳建平此前的諸多疑問,銀行內部也查過,但沒有發現問題。

“你幾次去要查賬,銀行里很多人都怕你了,好幾個都得抑郁癥了。”葉強勝笑著說。吳建平追問:“他們心里沒鬼,幹嘛要怕我查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34

七夕怎能少了它們:“性”趣創業公司TOP 10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9/151603.shtml

NO.10 小愛愛

創始人:周巍巍

小愛愛

小愛愛產品

小愛愛創始人周巍巍是個連續創業者,創辦小愛愛之前,在化妝品和情趣用品行業已經做了19年。有了這個領域的積累,他進一步考慮如何和互聯網相結合的問題,開始了和擅長軟硬件開發的技術公司的交流。最後,他和來自於華為、騰訊等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與團隊創辦了小愛愛。目前公司已經擁有50多人,核心團隊主要分為產品研發、設計以及生產等。小愛愛研發的具有社交功能的情趣用品,異地情侶和愛人購買產品後,分別在APP註冊,接受對方邀請,就可以用開始親密互動。目前,小愛愛已完成了第三輪PA輪融資,共計融資1800萬元。

NO.9 送鴨

創始人:謝清送

屏幕快照 2015-08-19 下午7.35.00

送鴨

送鴨產品

這是一家很特別的公司,說它特別,因為它是唯一一家想把成人用品當做禮品,提供“送禮解決方案”的公司。送鴨成立於2014年9月,5個人的創始團隊,將自己和用戶稱為“筍友”。在他們看來,很多現代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太單一了、太無趣了,親密的情感,需要有趣的表達,所以,公司打造“去性化”、不惡俗、不色情的可愛產品,讓它成為“最特別的禮”,基於此進行產品研發拓展,並通過親密社區營造,力爭為用戶的每一個重要的人生節點註入難忘的體驗。

NO.8  Highing

創始人:苗建卓

214125i0zx0eoww2yzffzh

Highing APP界面

Highing是一款供姑娘們和高逼格小夥子們分享和討論情趣話題的社交應用,“以趣識人”是它的口號。上線最初5個月,就獲得了170萬註冊用戶。該APP主要特點有,頻道、發現、消息和小H。大量趣味情趣話題,更有每日話題活動,一天一個新頻道,你能在這兒學到兩性知識,也能成為段子手。它會讓你發現身邊性趣相同的人,和對方一起了解情趣。

NO.7 嬌羞

創始人:王春

711377ed-f4f7-40cf-ba56-3865d12c6c25

嬌羞APP

嬌羞是一款電商為重點的移動端情趣類APP,除了情趣電商外,還加入產品推薦分享版塊。創始人王春說,早期他們找到 30 個豆瓣情趣紅人分別做推薦圖文分享出來,之後又構建自己的編輯團隊來運營和輸出,希望最後培養用戶輸出高質量內容的習慣。

它是采用小米的爆款思維來包裝情趣用品的APP。首先選擇幾個普遍受歡迎的品類,對用戶在自身平臺和合作平臺上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側寫,找到合適的功能和體驗方向,再交由代工廠完成。

在內容運營方面,嬌羞會逐漸向兩性健康類產品靠近,如達人課程視頻以及自己站上的情趣用品,並且與節操精選等針對性較強的頻道合作特賣。團隊目前有近二十人,已經拿到來自九合創投數百萬美元天使投資,一天訂單量大約100 個左右。

NO.6 春趣

創始人:王鍔

春趣1

春趣平臺所售商品

一個叫“春”的情趣用品垂直電商平臺。與其他電商不同的是,春趣打通了醫藥電商+情趣用品電商的橋梁,以“產品體驗+互動社區+私隱電商結合”為載體,打造情趣類體驗式購物的完整閉環。

春趣產品團隊是一支有著豐富移動互聯網經驗的團隊,從界面顏色的定義,到每個按鈕,模塊的設計,都反複進行推敲測試,以找到符合用戶操作的最佳體驗。推廣團隊曾經打造數個上千萬級別的APP,涉及遊戲、醫療、女性等行業,能快速精準定位目標用戶群,提升ROI。銷售團隊也都是在互聯網領域滾打多年的老手,從早期的單品銷售到目前的APP銷售,都能提供給用戶最想要的性價比最高的商品。

NO.5 愛侶

創始人:吳振旺

愛呂

愛侶產品

1994年成立的愛侶,是做OEM起家的。目前,它是全球最大的生殖健康產品供應及服務商,擁有數百項發明和外觀專利。但是隨著門店的沒落,OEM的瓶頸,愛侶不得不向品牌商轉型。2009年,愛侶推出了自己的B2C網站“幸福寶盒”。2012年下半年深創投和永宣資本聯合對愛侶投資 3 億元人民幣,這可謂是這個行業獲得的第一次成規模的投資案例。但是,對於從制造轉身的愛侶來說,想要構建自己的完整產業鏈和鋪設線上渠道,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NO.4 大象科技

創始人:劉克楠

 

大象2

大象產品

在小米工作一年後,劉克楠拉著大學舍友創辦了“大象”開始做安全套,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領域創業,只是“因為毛利比較高”。創始人從小米出身,大象的營銷也有樣學樣,在推廣上利用社交平臺,通過官網銷售,大象只銷售一個型號一款產品,如果消費者按月訂購或者B2B采購,就可以享受優惠。在產品上,大象突出“超薄”與材質優質、好用的概念,還開發了很多好玩兒的產品體驗,比如自動分辨正反面等。

新穎的模式,讓大象在創立之初就獲得包括泰山兄弟投資公司等國內一線基金的註資,成為2013年最具價值的互聯網品牌。目前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大象安全套系列經典款2.0以及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兩性社交APP。

NO.3 桔色商城

創始人:劉波

屏幕快照 2015-08-19 下午7.56.19

桔色商城網站

桔色和春水堂一樣,都是國內最早那一批建立成人用品品牌的公司,在那個年代,成人用品還是個人們羞於啟齒的概念,大多數人談虎色變,但桔色,是首先把這門“曖昧”生意做得光明正大的。

和大部分同行如出一轍,桔色起家於電子商務,2003年,桔色網誕生。但是桔色卻仍然關註到,國內連鎖成人用品店的領域還是一片空白,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桔色從線上開始向線下發展。“見過開成人用品店的,但從沒見過這麽開的”,桔色的連鎖店,全都帶上大大的logo,燈火通明的店面裝潢,以及全女生客服。總結桔色的經營心得,核心就在於“用規範的手法操作本不規範的行業”。

NO.2 他趣

創始人:黃天財

1416463874543

他趣APP

從當年的“性價比”更名到他趣,今年,他趣的logo也換了,變成了一款黃色的大香蕉,色調更亮、更活躍、更年輕化,同時,也具有那麽一點暗示和挑逗的趣味。

這大概和黃天財意圖打造“時尚兩性品牌”的願望分不開。他就是要讓他趣改變用戶的觀念,實現普通民眾對性愛方面的探索和觀念的進步,讓談論兩性,成為大大方方的事情。

他趣的觀念改造獲得了成功。作為目前移動端最大的垂直情趣電商和交流社區,截至2015年7月,他趣的激活用戶超過3000萬 。其交流區中有超過20個討論版塊,用戶采用匿名方式討論成人用品、生活情趣、性問題,探討自己的困擾、學習孕育常識,另有私信功能。他趣,不只是做情趣用品,更是在做生活態度。8月19日,他趣宣布已經完成B輪融資8500萬,並且在發布會上,黃天財透露公司正為新三板掛牌做準備,成為繼春水堂之後第二家計劃登陸新三板的成人用品電商。

NO.1 春水堂

創始人:藺德剛

春水堂1

春水堂產品

談到成人用品電商,大概沒有不知道春水堂的。不久前,春水堂宣布完成B輪8000萬元人民幣融資,這是目前成人用品電商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同時,春水堂也是第一家準備登陸新三板的成人用品電商。現在,春水堂已經成為中國情趣文化的倡導者,其創始人藺德剛的著作《成人之美—我開情趣店的那些日子》,被出版界譽為夫妻情趣生活的教科書。

目前,春水堂開始在O2O方面進行布局,采用和京東、康複之家合作的模式。在藺德剛的規劃里,春水堂的終極目標是在北京就有300~500家春水堂的購買和快速配送點,一個小時內消費者就能收到一些標準配置的產品。藺德剛表示,將斥資億元全力打造中國首個情趣用品特賣模式,以徹底終結行業暴利,開啟行業微利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339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272.html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10-16 17:07:00

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中國,占有全球啤酒消費的四分之一,但這個市場的玩家卻在減少,在美國第二大啤酒商被爆退出中國市場之後,日本飲料巨頭三得利也要收縮在華的啤酒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月16日獲悉,三得利控股擬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將雙方對半出資公司的股份出售給青島啤酒,涉及100億~2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33億元-10.66億元)。青島啤酒,是國內第二大啤酒商,該公司已於10月16日午間,以“正在籌劃收購資產重大事項”為由停牌。

對於上述傳聞,青島啤酒方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僅表示,“以公告為準。”

短暫的“聯姻”

三得利,在2012年開始選擇與青島啤酒合作,按當時規劃,雙方各出資50%,建立分別負責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將位於上海和江蘇的兩家公司旗下總計10家工廠劃歸生產公司,總計4家分公司劃歸銷售公司管理。時任三得利中國業務公司、三得利中國控股公司副社長松本洋還曾表示,“希望將來在其他地區的銷售領域也能展開合作。”

不過,這宗短暫的合作可能就要告終了。

日本10月16日消息稱,三得利擬退出青島啤酒,轉為向青島啤酒收取品牌授權費的模式,讓青島啤酒繼續生產三得利產品。預計交易會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完成,三得利將轉讓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有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舉對青島啤酒有利,意味著進一步提高青島啤酒在上海、江蘇的地位。”資料顯示,三得利與青島啤酒的合資公司主營“三得利”和“青島啤酒”兩個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蘇部分地區進行生產和銷售。年銷售額預估在400億日元左右(結合人民幣21.32億元),2014年銷售8600萬箱(每箱相當於20大瓶),在上海市場握有約30%的份額。暫時未知三得利退出後,對“三得利”啤酒的經營會做何調整。

敗退中國啤酒市場

“對於不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啤酒商來說,退出是理智的選擇,三得利、銀子彈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方剛判斷,三得利退出青島啤酒之後,意味著它的啤酒業務幾乎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了。消息稱,三得利中斷合作之後,將把經營資源集中於成長領域的洋酒和紅酒上,三得利去年就以16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蒸餾酒企業比姆。

這種遭遇,與不久前在中國折戟的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勝敗退中國市場相似。

這家日本巨頭,早在1981年即已進入中國市場,是日本廠商中進入中國最早的企業,並以銷售中低價格產品擴大了市場份額。在2000年前後的上海,該公司曾擁有5成市場份額,但近年來,由於遭遇華潤雪花等品牌的低價攻勢打擊,陷入了苦戰。根據英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調查,盡管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位居日本企業之首,但也僅有1.4%,在業內排名第8。

盡管如此,三得利已經是國內銷售得最好的日本啤酒企業了,包括朝日、麒麟在內,日本3家企業在中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2%。方剛認為,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04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272.html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10-16 17:07:00

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中國,占有全球啤酒消費的四分之一,但這個市場的玩家卻在減少,在美國第二大啤酒商被爆退出中國市場之後,日本飲料巨頭三得利也要收縮在華的啤酒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月16日獲悉,三得利控股擬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將雙方對半出資公司的股份出售給青島啤酒,涉及100億~2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33億元-10.66億元)。青島啤酒,是國內第二大啤酒商,該公司已於10月16日午間,以“正在籌劃收購資產重大事項”為由停牌。

對於上述傳聞,青島啤酒方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僅表示,“以公告為準。”

短暫的“聯姻”

三得利,在2012年開始選擇與青島啤酒合作,按當時規劃,雙方各出資50%,建立分別負責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將位於上海和江蘇的兩家公司旗下總計10家工廠劃歸生產公司,總計4家分公司劃歸銷售公司管理。時任三得利中國業務公司、三得利中國控股公司副社長松本洋還曾表示,“希望將來在其他地區的銷售領域也能展開合作。”

不過,這宗短暫的合作可能就要告終了。

日本10月16日消息稱,三得利擬退出青島啤酒,轉為向青島啤酒收取品牌授權費的模式,讓青島啤酒繼續生產三得利產品。預計交易會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完成,三得利將轉讓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有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舉對青島啤酒有利,意味著進一步提高青島啤酒在上海、江蘇的地位。”資料顯示,三得利與青島啤酒的合資公司主營“三得利”和“青島啤酒”兩個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蘇部分地區進行生產和銷售。年銷售額預估在400億日元左右(結合人民幣21.32億元),2014年銷售8600萬箱(每箱相當於20大瓶),在上海市場握有約30%的份額。暫時未知三得利退出後,對“三得利”啤酒的經營會做何調整。

敗退中國啤酒市場

“對於不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啤酒商來說,退出是理智的選擇,三得利、銀子彈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方剛判斷,三得利退出青島啤酒之後,意味著它的啤酒業務幾乎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了。消息稱,三得利中斷合作之後,將把經營資源集中於成長領域的洋酒和紅酒上,三得利去年就以16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蒸餾酒企業比姆。

這種遭遇,與不久前在中國折戟的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勝敗退中國市場相似。

這家日本巨頭,早在1981年即已進入中國市場,是日本廠商中進入中國最早的企業,並以銷售中低價格產品擴大了市場份額。在2000年前後的上海,該公司曾擁有5成市場份額,但近年來,由於遭遇華潤雪花等品牌的低價攻勢打擊,陷入了苦戰。根據英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調查,盡管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位居日本企業之首,但也僅有1.4%,在業內排名第8。

盡管如此,三得利已經是國內銷售得最好的日本啤酒企業了,包括朝日、麒麟在內,日本3家企業在中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2%。方剛認為,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05

補貼少了 新能源車企怎麽賺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670.html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向好,但過去十余年的高速增長已經告一段落。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汽車銷售達到652.67萬輛,同比增長5.9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2.08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銷售566.90萬輛,同比增長6.75%,增幅比上年同期減緩2.20個百分點。

受價格和供需關系影響,車企普遍面臨單車利潤率下降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成為車企都在發力的關鍵點之一。從政策上看,發展新能源,是汽車行業節能減排、以及越來越嚴格的燃油消耗限值下的必經之路;而從企業盈利上看,在國家強力補貼之下,新能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利好企業的盈利水平。

從上市車企發布的財報可見,2015年,包括宇通以及比亞迪等車企,財務報表上都直接受惠於新能源車,不過,從2016年開始,包括上海在內的地方政府率先調整了新能源補貼標準,從2017年開始,國家新能源補貼也將正式退坡,對於試圖從新能源行業中獲得紅利的車企來說,必然面臨調整和挑戰。而對於新能源供應鏈,如動力電池行業來說,將也是如此。如何把握政策紅利,迅速提升自我實力,適應市場,成為新能源產業鏈上所有企業都應該考慮和應對的問題。

2015年,上市車企年報中表現最為亮眼的部分非新能源莫屬。宇通客車去年獲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高達68.6億元,相當於凈利潤35.35億元的近2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雖然僅為5.8萬輛,但其業務收入幾乎與傳統汽車業務持平。

在車市低迷的大環境下,新能源確實已經成為車企的“利潤奶牛”,動輒5、6萬甚至是10萬元左右的補貼金額,給部分車企通過灰色手段牟利的動力。有媒體報道稱,去年新能源車企騙補金額高達10億元,也正因如此,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

而地方政府也啟動了對於新能源補貼的調整。日前,上海市發布了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從今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底,購買新能源車特別是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消費者,仍將享受到國家給予的3萬元財政補貼,但上海市地方補貼政策較此前的3萬元減少至1萬元,補貼總額從6萬元減少到4萬元。 對於滿足國家插混車技術要求的車型,也同時滿足發動機排量小於等於1.6L、混合動力模式下百公里綜合油耗小於或等於5.9L以及油箱容積小於或等於40L三個條件,則可以獲得額外1.4萬元地方補貼。

上海新能源推進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實這種調整也是順應國家對於新能源政策的導向變化,以促進企業優勝劣汰。而記者也從市場上了解到,在政策頒布後,此前在上海市場上銷售火爆的比亞迪,也正在對旗下車型的油箱大小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而包括沃爾沃、江淮等多家車企的新能源銷售也受到一定影響。

上海補貼調整可以說是國家政策趨勢的“風向標”。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市場其實已經走出了第一步,而接下來的“十三五”,將是考驗企業能否擺脫政策扶持,獨立前行的關鍵階段。補貼退坡將是大趨勢,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是,在成本壓力完全落到自身頭上時,企業能否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突圍。對企業來說,技術和成本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