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電商巨輪亞馬遜出海的中國商家正越來越多。
12月3日,亞馬遜中國“全球開店”賣家峰會在廣州舉行,2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賣家齊聚一堂。在峰會上,亞馬遜中國不僅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賣家的貼心升級舉措,更把北美、歐洲、日本的全球開店負責人請來與中國賣家分享,講解全球各大市場的不同特點。
一組數據說明了亞馬遜中國在全球開店業務上的努力。2012年,“全球開店”業務正式在中國發布,2015年,中國買家數量相比2012年增長了13倍。
跨境出口風頭正勁
傳統外貿呈下滑趨勢,跨境出口卻風頭正勁。根據《2014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4年中國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718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網絡零售額約為512億美元,同比增長40%。
隨著跨境電商興起,2014年起,亞馬遜中國也將跨境電商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其跨境電商業務分為一出一進,進口平臺是“海外購”,出口平臺是“全球開店”。
亞馬遜7月披露的資料顯示,亞馬遜中國在亞馬遜全球跨境業務版圖中的位置日趨顯著,並為其他國家與地區拓展跨境業務提供示範效應。
在峰會演講中,盡管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全球開店事業部總經理葉偉倫沒有透露亞馬遜中國跨境電商具體的增長數據,但他在說完中國跨境電商2015年42.8%的增長率後,指著PPT上的更高的柱狀圖說:“可以看得出來,亞馬遜的數據比這個高得多。”
全球開店業務增速迅猛。2014年,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全球平臺上出口的商品數量相比2013年增長了125%,成為亞馬遜“全球開店”業務的最重要部分。亞馬遜全球副總裁埃里克·布魯薩德(Eric Broussard)在回答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提問時說,現在跨境電商看上去很火爆,但其實是剛開始而已,還有很多中國好的賣家未被發掘,未來還有非常大的潛力。
亞馬遜引以自豪的是能為賣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從產品上線、翻譯、倉儲、物流、售後等提供全套服務。尤其是亞馬遜物流服務(FBA),賣家可以把商品提前放在亞馬遜的運營中心,由亞馬遜統一進行庫存管理、商品包裝、商品配送,並可代為賣家提供售前客服乃至售後退換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廣州一家經營藍牙耳機的企業2013年開始在亞馬遜上開店,上線兩年多來,其品牌“藍弦”的整體業績平均年增長2~3倍。該企業負責人說,亞馬遜會給賣家在倉儲、物流、配送、法務等方面提供幫助,這樣能讓賣家更專註於產品本身。
這家電子廠是代工廠轉型成功的典型案例。以前70%~80%的業務都是做代工,現在99%的業務是自己品牌。80%依靠線上銷售,從2013年到現在,線上銷售每年都會翻倍。截至2015年7月,藍弦在亞馬遜平臺的累積銷售額已達上千萬美元。
低調的電商巨頭
亞馬遜中國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電商網站,然而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對手相比,亞馬遜中國顯得低調而沈默。評論者認為,亞馬遜的推廣和營銷策略有些保守。
這種低調的作風在高管們接受媒體采訪時一覽無遺。在被要求對全球開店的未來5年業務增長作出預測時,埃里克·布魯薩德回答說:“對於亞馬遜來說,創新比預測更容易。”
在被問到一系列數據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時,亞馬遜高層也表示不方便回答。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務實做法能被用戶和媒體關註到。比如“2014年我們承諾將對中國賣家的服務上有更多的團隊投入和支持,2015年我們做到了。”
這些服務和支持包括,全面打通歐洲配送網絡,為中國賣家提供亞馬遜10大站點的品牌註冊服務,即將在亞馬遜德國和日本站點推出全中文操作平臺、擴充中國亞馬遜團隊等。
目前,國內外貿企業使用較多的跨境電商平臺是亞馬遜、ebay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廣東省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崔敏分析,對於外國市場來說,亞馬遜和ebay在消費者知曉度和信任度這塊較占優勢。亞馬遜和ebay有一些不同,亞馬遜類似於國內的天貓,而ebay更類似於淘寶。
深圳一家經營電子設備的外貿企業對上述三個平臺上都有深入了解,其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三個平臺各有特點,企業最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其中,速賣通以“價格為王”,賣家一定要價格低才能有優勢,所以也存在“價格戰”的情況;亞馬遜上的用戶相比價格更加註重產品質量和品牌,是這三個平臺中對賣家和產品要求最嚴格的;而eBay介於這兩者中間。
此前亞馬遜中國總裁葛道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亞馬遜在中國有四大業務:電商;Kindle,包括電子書設備和內容的運營;雲計算;全球開店業務。除此之外,亞馬遜也在倉儲物流上持續發力。
亞馬遜向中國賣家介紹了北美、歐洲、日本三大主要市場。其中,亞馬遜北美占據了亞馬遜全球業務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是全球賣家的業務發展主力市場。2012~2015年,中國賣家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額增長超過10倍。無線設備、服飾、電腦、家居和戶外用品是中國賣家在北美地區的暢銷品類。日本的用戶對配送時間和產品質量有較高的要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