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切勿尋找隱世巨聲 彭浩翔

1 : GS(14)@2013-05-11 15:23: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511/18255898

                  要是你還未看《尋找隱世巨聲》(Searching for Sugar Man)這部紀錄片,請你在繼續閱讀此文之前,先幫幫忙,別邊讀邊用iPad或手機去搜尋本文之關鍵字。我希望你能配合,原因不是為了幫忙我,而是為了幫忙你自己。其實我在看過電影後內心亦掙扎許久,並跟不少已看此片之朋友研究,才決定寫這文去談一下《尋找隱世巨聲》。
為甚麼要寫?因為它是我這兩年來看過最精采的電影。請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指這兩年來我看過最精采的紀錄片,而是包括了所有劇情片及紀錄片。
當大家忙於八卦《鐵甲奇俠3》(Iron Man3)中王學圻之快閃身影及消失的范冰冰時,可能大部份年輕觀眾根本不知道電影院正上映這電影,因此我認為有義務去推介一下。
另一方面,我又不想寫太多關於此片內容,因為一旦開始談,就難免會牽涉劇透。以目前我看過其他關於《尋找隱世巨聲》的推介文章,大部份都包含了我認為是過多之劇情。也許你會疑惑,不過是部紀錄片,沒甚麼劇透不劇透可言。但這正是它最有趣的地方,雖然它是部紀錄片,可是情節的曲折性和峯迴路轉程度,更勝不少劇情片。
噢,順帶一提,其實我國不少劇情片都不過只能算是紀錄片,是一次投資災難的全紀錄(沒有指名道姓啦,切勿對號入座啊)。

南非家喻戶曉

                話說回來,要是看到這裏,你仍然一頭霧水的話,也請別停下來搜尋此影片之預告片或其他網上推介。拜託,要是你真的未看過有關這片的任何資料,這真是你的福氣,就正如《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中,那些還未從母體中覺醒過來的人們一樣,請繼續活在那裏,並保持這狀態去讀此文,然後才考慮是否要聽從我的意見吧。現在,請先別動手。
好了,到底這片是說甚麼呢?我必須要小心考慮能說的份量到底該為多少。我當然可以把所有趣味都抖出來,但要是說多了,事後可能會被你埋怨;一旦說太少,又未必能讓你產生入場慾望。為了這平衡,我反覆推敲,最後寫了以下推介文字,是我認為觀眾在入場前,剛好應該了解的程度。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兩名唱片監製因聽從朋友推介,去底特律一間酒吧,尋找一位聽說唱歌不錯的歌手。在煙霧瀰漫小酒吧裏,他們發現了這歌手,當時他正彈着結他,背對觀眾,面向一酒吧角落去演出,客人只能聽其歌聲,卻不見樣子。他一手包辦作曲、填詞、演奏和主唱,歌曲都是描述底特律基層的藍領生活。監製一聽之下驚為天人,並認為這歌手簡直是位音樂詩人,甚至能超越卜戴倫(Bob Dylan)。
唱片公司於是把這名叫Sixto Rodriguez的歌手簽下來,並於1970年替他推出首張大碟《Cold Fact》,唱片公司預期他將一舉成名,可是唱片卻乏人問津,銷量大概只有六張左右。公司沒洩氣,一年後再為他推出第二張大碟《Coming From Reality》,但反應同樣欠佳,公司只好跟他解約。自此Rodriguez就消失於公眾視線,其後他的下落眾說紛紜,普遍說法是,他在一次小型演唱會上,因不滿現場安排及音響效果,所以表演結束時,就在樂迷面前吞槍自殺;另一說法是他在舞台上縱火自焚身亡。以搖滾歌手來說,總算死得傳奇。
雖然其唱片在美國無銷路,但有位美國女生因要到南非探望其男友,無意中在行李內帶上了一張Rodriguez的黑膠唱片,結果女生的男友及其朋友聽後大為喜歡,因無法買到,於是只好私下翻錄,於年輕人間流傳。Rodriguez的大膽歌詞和對低下層生活之描述,充滿了社會批判性意味,正好成為了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精神象徵。由於地下傳播熱烈,南非政府禁止電台播放Rodriguez的歌曲,但此舉反而更把Rodriguez推上神壇。保守估計,其唱片在南非傳播達五十萬張。他於南非家喻戶曉之程度,更勝披頭四、貓王或滾石樂隊,亦間接催生了新一代的反叛精神,繼而成功推翻了種族隔離政策。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南非人,年輕時就是聽Rodriguez音樂長大,他不明白為甚麼如此家喻戶曉之巨星,竟連一點關於他生平的報道也沒有,於是他試圖尋找有關Rodriguez的資料,卻發現原來在美國根本沒多少人知道他。於是導演開始去尋找這位巨星到底是如何去世。而《尋找隱世巨聲》的故事亦由這裏開始……

破例再寫影評

                好了,這就是你要在入場前需知道的資訊份量,要是你看完這部電影,喜歡的話,麻煩也請以我這個版本的份量作標準,去推介給你的朋友,免得剝削了他們觀看這片之趣味。
其實作為電影從業員,我一直不贊成一面當導演一面寫影評(雖然我過去曾是寫影評出身),因為這樣容易有利益衝突。但當然,有些影評人並不關心這一點,他們會一面批評人家電影,一面拍自己電影。當然,觀眾也可從其作品中,看出他是否有達致平日指點別人時的那高度。
所以自我成為導演後,已經很少寫影評,但遇上些好電影時,還是希望推介一下,因為世界應該是百花齊放的。雖然我們的電影院,即使從過去擁有超等下層的大廳,已改成多廳之迷你放映院,也沒爭取到真正的電影多元化,許多時候一部電影賣座,六個迷你廳就有四個都在放映同一大片,這實在讓人感到難過。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像《尋找隱世巨聲》這樣精采的電影,正如讓我們發掘出Rodriguez之音樂一樣,雖然有點遲,但總算被看到。
最後,如果你讀過此文後,對這影片感興趣,拜託啊,到入場前都切勿嘗試尋找任何有關《尋找隱世巨聲》的其他文字和影像。有誰在討論劇情,趕緊掩耳亂叫逃走。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逢周六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