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生物醫藥】最熱生物技術上市公司TOP5 賽默飛居首位 BlackPuma

來源: http://xueqiu.com/5232498753/31330397

原文來源:儀器信息網
由於FDA對於特殊藥物的審批已加足了馬力,因此,資金大量湧入了生物技術領域。許多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坐擁大量現金,這使得他們在2014年的最後4個月可以投入大筆研發資金以進入2015年。這些公司可以向生物技術產業提供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並從中受益。

生物技術公司的資本募集已從2012年9億美元飄升到了2013年的60多億美元,預計到2014年底將會再增加50-60億美元。這些聽起來像是“舊新聞”,但事實上,這筆資金中的大部分還沒有花掉。

下面讓我們來點評一下被特別看好的5家生物技術上市公司:

NO.1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賽默飛世爾科技(TMO)$
作為一家質譜、液相色譜和氣相色譜、光譜儀器制造商,賽默飛世爾2013年銷售額達到了130億美元,凈收益12.7億美元。其每股收益(EPS)仍在繼續增長,上一季度每股盈利增長了30%。賽默飛世爾市值大約為490億美元。

不管是利潤、銷量,還是市值,賽默飛世爾都不算是最大的,但仍不妨礙其成為這一群體中的“大人物”,在幾乎所有其他的方面都領先於同行。目前,賽默飛世爾在850億美元目標市場中已占據了170億美元,使其成為了研究工具和消耗品的最大供應商。多年來,賽默飛世爾大規模地投入研發——不錯的是,賽默飛世爾已獲得了回報。

NO.2 PerkinElmer
$PerkinElmer(PKI)$
珀金埃爾默生產色譜、光譜、手術燈、光纖溫度傳感器和成像讀取器,2013年公司年銷售額為21.7億美元,凈收益為1.66億美元。相比而言,珀金埃爾默的利潤和銷售額比賽默飛世爾要小很多,所以珀金埃爾默的市值剛剛超過50億美元。

在股票交易中規模很重要,但並不是越大越好:珀金埃爾默的定位是從第三世界國家中獲益,通過努力改善他們水質問題,因為珀金埃爾默是一家環保測試儀器的領先供應商。

NO.3 Pall
$Pall Corp(PLL)$
頗爾公司致力於開發過濾、分離和凈化技術,這是生物技術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截至2013年7月31日,頗爾公司在該財年的銷售額為26.5億美元,從中獲利5.75億美元。頗爾公司市值已達到了94.3億美元。頗爾公司最近的增長數字很有前途。在過去的三個季度,其每股收益的年平均增速為14%,上個季度

頗爾公司最近的增長數字很有前途。在過去的三個季度,其每股收益的年平均增速為14%,上個季度加速增長了23%,銷售額則提升了12%,這比該公司三年2%的平均銷售增長率要好得多——頗爾公司逐漸感受到了生物技術的熱潮。頗爾公司擁有一個航天部門,但其精密過濾產品可以應用與生物技術產業,一定量的生物技術公司資金群或將以各種形式接近頗爾公司。

NO.4 Illumina
$Illumina(ILMN)$
Illumina主要制造大規模遺傳分析集成系統,是生命科學工具的主要市場參與者。2013年該公司銷售額為14億美元,大部分來自與芯片和基因測序設備,去年Illumina公布的利潤為1.25億美元。該公司市場剛剛超過了250億美元。

經濟的疲軟影響了Illumina昂貴的科學儀器的銷售,但是Illumina擅長的基因測序市場是一個具有強勁增長潛力的年輕市場,Illumina擁有最大的基因組測序設備基地,並且該基地一直在穩步增長,將會為帶來利潤率較高的消耗品的更大銷售業績。

NO.5 Danaher
$丹納赫(DHR)$
丹納赫制造生產水處理和油氣回收設備、燃油供應機、用於科學研究的數字成像系統。2013年該公司銷售額為191.2億美元,凈收益為27億美元,目前是這一群體中銷售額和凈收益迄最多的公司,同時535億美元的市值處於業界領先地位,但其預估2015年11.5%的增長率可能會將頭把交椅輸給賽默飛世爾

不過,就算你將這支最大的股票稱為“失敗者”,那丹納赫都將是一個堅實的“失敗者”精英。丹納赫旗下的福祿克是手持電子測試儀器市場的領導者,吉爾巴克維德路特是燃油供應機頂級零售商。丹納赫的業務已擴展到了生物技術,但隨著熱門能源服務市場的不斷曝光,不是“純玩”生物技術這一點對丹納赫來說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

===分享價值資訊===
【歡迎關註BP公眾微信賬號,微信號:black_pum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1

世紀重磅生物技術 諾獎應該頒給誰?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名單本周拉開序幕。周一率先公布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他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而獲此殊榮;周二將公布物理獎,據湯森路透預測,物理學獎可能會頒給引力波的發現者。

而最值得關註而且飽受爭議的是周三公布的化學獎。目前熱門候選人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Feng Zhang),他們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作上都有傑出的貢獻。不過目前相關專利正陷入一場爭奪戰。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教授Anthony Zador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對記者表示:“CRISPR-Cas9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問題是由誰來獲得這個獎項。這一基因編輯技術的影響力已經遍布全球幾乎所有的實驗室,一些NGO(非盈利組織)也在使用,所以它一定是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有可能在今年就會公布。”

CRISPR-Cas9是在大多數細菌和古細菌中發現的一種天然免疫系統,可用來對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2012年,兩位女科學家——美國科學家Jennifer Doudna和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的一篇關鍵文章中揭示了天然免疫系統是如何變成編輯工具的——至少可以在試管中切割任何的DNA鏈。但是戲劇性的是,這兩位科學家卻並不擁有該項發現的專利。

隨著CRISPR-Cas9的機理被破解,其他科學家開始證明這種充滿魔法的編輯工具能否運用到人類細胞的基因組上。2013年1月,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實驗室和Broad研究所的張鋒發表文章證實了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而CRISPR技術本身的發現者Jennifer Doudna則在幾周後才發表了她自己的結果,晚於Church和張鋒。

去年4月,張鋒和Broad研究所獲得了CRISPR相關的首個專利。專利權限包括在真核細胞或者任何細胞有細胞核的物種中使用CRISPR。這就意味著,他們擁有在除細菌外的任何生物中使用CRISPR的權力,包括老鼠、豬、牛和人。

這項專利一出,引起了很大的震驚。根據MIT Broad Institute的說法,張鋒的筆記記錄了早在2012年CRISPR Cas9的文章發表之前,他就已經嘗試在人體細胞上做基因編輯實驗。但加州大學認為筆記不足以作為證據,2012年的論文發表後,在人體細胞上應用該技術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加州大學還宣稱自己早在論文發表前就已經向美國專利辦公室提出專利申請,但是MIT Broad Institute認為申請缺乏必要的細節。

科學家們認為,CRISPR可能是自20世紀70年代生物技術時代開啟以來出現的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CRISPR系統具有搜索和替換DNA的雙重功能,可以讓科學們通過替換堿基,輕松的改變DNA的功能。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科學家們已經證實,利用CRISPR可以治療小鼠的肌肉萎縮、罕見肝臟疾病,使人類細胞免疫HIV等驚人的功能。

雖然,目前還沒有CRISPR相關的藥物存在,但如果CRISPR確實是像科學家們所預測的那樣,那麽對它的商業控制潛在的價值將達到十億美元。這令許多實驗室都虎視眈眈瞄準這項操作簡便又能帶來豐厚利潤的技術。2012年底前,有6所實驗室發表了關於CRISPR技術的文章,3家初創公司在為誰最早將其商業化進行爭奪。

專利控制對創業公司來說非常重要。目前與CRISPR相關的幾家公司已經快速籌集了超過8000萬美元的資金,目的是讓CRISPR能夠盡快地治愈毀滅性的的疾病。這些公司預計在不到三年內可以開展臨床試驗。

其中張鋒依靠4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創辦了Editas Medicine。不過Editas Medicine並沒有完全占用CRISPR技術,這是因為Jennifer Doudna也是Editas Medicine的聯合創辦人之一。 自張鋒專利申請成功之後,她就與公司中斷了關系,並將自己的知識產權(還在申請中的專利)授權給了Intellia Therapeutics,一家上個月才公布的創業公司。

今年3月,Doudna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由於專利歸屬不明,可能拖延CRISPR Cas9技術商業化的進程。“我真心希望這個技術能夠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如果因為專利問題受到影響,實在是太可惜了。”她說。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George Church表示,專利之爭總是會平息的,況且在CRISPR Cas9技術能夠真正作為藥物研發的話,還需要非常多的研究和技術上的改進。他說:“沒有Doudna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張鋒是不可能實現人體細胞上的應用的,但是如果沒有新的科學研究來提升技術,那麽無論是Doudna或者張鋒的研究,都不足以支撐藥物的研發。”

對學術實驗室而言,他們並不等待這個專利糾紛早日得到解決,相反的,他們正競相組織強大的團隊來進一步完善基因編輯技術。比如,在哈佛醫學院,基因組學頂級專家George Church的團隊有30人在參與研究工作。

CRISPR的共同發現者之一Emmanuelle Charpentier說:“CRISPR的出現帶來了很多興奮,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壓力。我們應該繼續做什麽,建立什麽樣的公司,對局內人來說都混亂無比,對局外人而言當然更加困惑。”

張鋒則表示:“隨著新研究成果的不斷出現,任何專利的重要性都越來越不清晰。雖然專利很重要,但是其實我真的不重視專利。任何技術最終的形式都是改變人們的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94

《自然·生物技術》:已獲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據新華社報道,就廣受關註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新華社記者發來一份聲明說,期刊已獲得與韓春雨實驗所用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調查還在進行中。

河北科技大學科研人員韓春雨及其團隊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論文,與當前基因編輯領域內的主流技術CRISPR-Cas9相比,這種新技術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自然·生物技術》隨後在去年11月就這一爭議發表了“編輯部關註”以及一篇國際研究人員關於不能重複相關技術的文章,並表示將在2017年1月完成相關調查。

在最新聲明中,期刊發言人說,自2016年11月28日發表一些學者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註”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這份聲明並未說明數據的來源,也沒有給出完成調查的具體時間表。

《自然·生物技術》此前曾表示,雜誌編輯部已和原論文作者進行了溝通,作者們正在調查造成原論文描述實驗很難被重複的潛在原因,“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