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食品業巨頭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雖然外界很難窺見頂新集團管控情況,但從頂新集團三次陷入“黑心油”事件來看,頂新集團很可能存在溯源管理漏洞等問題。
頂新集團是由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等。雖然頂新集團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大型食品巨頭,但四大創始人依舊掌控著各項業務,發展至今的頂新集團雖然劃分為多家公司,但是各家公司依舊存在較大的裙帶關系。
以上個月康師傅被卷入臺灣“地溝油”事件為例,味全被授權生產的康師傅品牌產品涉嫌使用地溝油,雖然康師傅方面向記者強調,康師傅與味全在股權上並無關聯,是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然而康師傅還是將旗下品牌授權給味全生產,品牌授權跟餐飲行業開加盟店一樣,存在較大的風險管控,康師傅將品牌授權獨立運營的公司味全生產更多是一種裙帶關系的體現,這樣做無異於將自己的品牌風險管控置於他人之手,風險可想而知。
再比如此次飼料油事件中,正義公司涉嫌向鑫好公司購買動物性飼料用油混摻入食用豬油中。而涉事的鑫好負責人吳容合,早年在正義公司做特別銷售處處長,2004年離職,2009年獨資專營油品經銷業務,但本身並無制油設備,僅設儲油槽。業內專家指出,這樣一個設備不全、實力薄弱、新成立的企業卻能成為臺灣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正義公司的供應商,吳容合早年在正義公司的裙帶關系發揮的作用可見一斑。
朱毅表示,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有較大優勢,而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隨著管理人員親友化,人情因素會在企業管理中起到很大的影響,給企業食品安全環節埋下隱患。
此外,作為大型食品企業,溯源管理出現重大漏洞也難以容忍。
食品專家董慶利向記者表示,溯源一般指的是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過程中,從對食品生產的原材料(如油脂原料)的生產培育、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所有過程的記錄和回溯,嚴格按照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實現食品可追溯化是食品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朱毅指出,本來臺灣是最早實施溯源制度的地區之一,食品溯源系統相對比較完整,屢出問題背後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監管不嚴。“溯源管理雖然看上去很好,但前提必須是所有的記錄是真實的。企業在供應鏈上遊采購進貨等查驗記錄很可能在造假,才會讓一些動物飼料油、地溝油等非法原料堂而皇之進入生產體系。”
最後,企業過分追逐利益也是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縱觀頂新集團發生的數次“黑心油”事件,以遠低於市場成本的價格采購原料成為問題爆發的重要原因。以飼料油事件為例,朱毅表示:“臺灣地區政策規定,進口豬油需繳納20%的關稅,而飼料油進口免稅。本身就有價差,加上關稅差別,可以估算飼料用油比普通食用油成本低40%~50%,這麽高的利潤也誘惑了不法商販鋌而走險。如果負責任的企業發現采購成本遠低於市場普通成本,正常情況下都會擔憂降低產品品質以及原料有貓膩,除非企業過分追逐利潤,才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最終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相關報道
隨著眾多消費者對頂新集團失去信心,在臺灣已經發起了一場抵制頂新集團的運動,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德克士、康師傅等多個品牌恐將遭受重大沖擊。
(編輯:李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