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搵錢同守財是兩種能力(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917

讀者收入實是一般,好在都肯開口問,不是自負之輩,否則兩老身家未必可以久存。相信大家都羨慕人地中六合彩頭獎,亦知當中不少幸運兒係中獎後幾年都敗哂副身家,打回原形。原因是搵錢同守財是兩種能力,相近但不相同。六合彩幸運兒不懂守住財產,就算會投資都係亂買一通,好運既有高人指點,保住當中一半捱埋下半生。大老闊能守能增家財主因是在學習賺錢期間,亦訓練了守財力,否則「出快過入」,大老闆都不會留有資金越發越大了。中獎者是一例,二世祖又是一例,總之前人說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此話為窮人留起一絲希望,盼到仔女一輩能和二世祖有個大逆轉。可惜有了家族信託後,要二世祖敗哂成副身家有點難度,窮人想要大逆轉真是要識時機,懂投資了。

 

 

讀者要好好學習如何去打理家財。真的用現有人工「在港生存」,自己都知咩事。另外讀者可以去中原網站看看近日屋苑成交價的,唔使agent話幾多就幾多。同埋比你係agent,都講個價高d啦。所以人到四十才不惑是對的。

 

 

讀者提及的葵涌、長沙灣、深井都不是初階投資者應買之地方。深井不見未來五年有交通改善,頂多食少少元朗水尾。長沙灣是尋寶之地,惟初階冇奪寶奇兵咁好身手都係唔好亂去,話唔定「中伏」既係自己! 葵涌居屋住下可以,買賣不必。

 

 

首先股票持倉不重,只是和樓房投資平分春色。計investment exposure不用將按揭欠款算在內的。你爭幾多錢都係跌一成就輸樓價之10%。如果你不介意對人對事,建議讀者不如轉做裝修或投資經紀,因為讀者只要不好踩中投資騙局,比心機打理手頭物業又整下套房,生活根本無憂。而放棄現職的機會成本很低,值得比勁一試。

 

 

浪翠園確實要「走」的,如果自己做deal,可省回不少傭金。樓要快走,反而股票可以留。現時恆生指數及上證指數市盈率偏低,8-10mil的股票portfolio不是處理重點。不如趁後生又未成家室時好好在工作學習一下,就算唔想涉足投資或裝修界別,都應好好發展現有事業。大陸收租等日後再說,攪好香港陣地再北望神洲都未遲。至於連租約賣,less10-15%是平常。如果係我就會係九龍或北角攪套房,一間樓收租都已經等於ugrad成份糧。但係攪套房,買舊樓而賺錢不是一兩年就習得之「功力」,所以讀者暫時只可以望而應開始落手去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此冕勵一眾年青人,放下身段落手去幹是必需的。讀者咁有心去問已是一個好開始,如果諗樣集中向你講介投資方案,那是一個賺你傭金之行為,而不時對你人生有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07

科技巨頭:新時代“守財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04

據金融時報報道,近年來,美國科技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越來越多,成了名副其實的“守財奴”。蘋果、微軟、雅虎、思科、甲骨文、高通和Facebook的現金和短期流動性資產達到3400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5倍。譬如說,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在5年前是245億美元,現在已經魔法般地達到了1298億美元。 經濟危機之後,全球深受需求不足困擾,這些科技企業“囤積居奇”,實在有點兒“反社會”。在我們這個數字化時代中,這些優秀的創新型企業為什麽個個像“守財奴”呢?難道找不到足夠多的投資機會投入這些現金嗎?況且,手里的這些現金大多實際收益為負,這些企業為什麽還選擇積攢這麽多現金呢? 實際上,歷史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20世紀30年代,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擔心,商人飄忽不定的性情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害,因為當面對不確定性時,商人常常信奉“現金為王”的教條,從而從經濟中抽出資金。他還斥責儲存現金利於經濟發展的觀點。 現在,囤積現金不僅僅是個別商人的喜好,企業也癡迷於此。自從經濟危機之後,企業如驚弓之鳥,面對不確定性時,加速囤積現金。在一個風雲變幻的全球化市場中,對於科技企業而言,流動性最好的現金就顯得非常重要。 科技企業獨特的股權結構也是科技企業囤積現金的一個原因。蘋果、微軟和谷歌這些公司不擔心被惡意並購,因為這些公司采用雙層股權結構(持股時間長的投資者應該比持股時間短的投資者對公司更有控制權)。公司創始人即使持有少數股權也能有控股權,也就沒有提高現金回報的壓力。 有人認為,科技企業之所以喜好囤積現金,是因為稅收。美國對海外收入回流到美國征得稅重,這確實是收入沒有回流美國的原因,但是卻不是囤積現金的理由,因為其它國家也有投資機會。 最可能解釋囤積現金的一個原因是:信息科技、社交網絡行業是人力資本密集型行業,而不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谷歌和LinkedIn根本不是資本密集型企業,而蘋果和微軟的資本密集型部分業務已經外包出去了。這也正好契合這樣一個事實:最大的現金囤積企業正是研發支出最大的企業。 這些企業去股票市場融資,主要是為風險投資退出提供渠道,或者是為了並購其它企業。這些企業認為:公司的增長主要是靠人才,如果讓資本多的人控股,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隨著複蘇的加強,預防風險的動機顯然越來越站不住腳了。然而,在我們這樣一個紛繁錯亂的新世界中,即使這些科技極客尋找不到投資機會、花不完錢,把錢分配出去,也還是會遭人指責。在我們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這還是件新鮮事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7

債多不壓身 美國大企業爭當「守財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5489

任憑債務大幅增加,美國大企業囤積現金的熱情絲毫沒減少。國際知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標普)最新公佈的數據表明,即使沒有動用持現,這些企業也能夠募資支付股息、進行資本投資和回購股票。

標普稱,2010-13年,1100家美國大企業持現增至1.23萬億美元,增長20%。同期這些企業的總債務增長3倍,增至4萬億美元,淨負債增長24%,增至2.78萬億美元。

其中前15大美國企業去年海外持現累計450億美元,同期發債增加450億美元。

標普預計,如果美國的利率如預期溫和上升,這些企業借款增長應該還在可控範圍,但如果利率意外急升,這類借款的企業就可能不堪一擊。

美國企業大量持現近年來表現得越來越突出。上月另一知名評級機構穆迪發佈報告,去年美國企業疑似為避稅而在海外囤積的資金達9470億美元,同比增幅13%。

標普上述報告指出,美國企業總體債務增加的一個原因是「人為現金回流」。美國企業不願將資金留存國內是為了避稅,但如果將海外的資金當作貸款用作長期商業投資項目等資本支出和股東分紅,也不失為一種現金回流美國的方式。

去年2月,思科首席執行官錢伯斯(John Chambers)就表示,不願再用思科持有的460億美元收購任何美國公司,因為思科80%的現金存於海外,如果想在美國利用這些資金,就不得不按35%的稅率納稅。

標普的分析師Andrew Chang還提到,美國大企業發債有不尋常的意義:

沒有這類債務,過去幾年股東就不可能享受到企業回購股票和分紅的回報。

去年5月,蘋果就宣佈,要通過發債為創紀錄的550億美元回購股份計劃融資。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當時提到,用債券而不用現金融資能為蘋果每年節省1億美元。

避税, 债券, 苹果, 思科, Apple, Cisc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09

守財奴

1 : GS(14)@2011-10-02 20:45:52

歐樂民寫野好好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t_id=268&coln_id=81

三叔擁有「特異功能」,可以跟任何人交朋友。三叔住的地區,有位姓張的先生,人稱「孤寒張」,不受街坊歡迎,但三叔常常和他喝下午茶。
張先生並不介意這個諢名,他說:「我確是孤寒,但從不做損人之事。」
張先生小時住在農村,父母很早便死了,由外婆帶大。外婆去世後,張先生認定金錢是他的依靠。
張先生來到香港,從事貿易生意,錙銖必較,沒有飛黃騰達,但退休時,已累積了相當財富。
張先生的家很小,有次我直問他為何不遷到較大的樓房,他答道:「獨自生活,地方小一點,尋找東西也快一點。」
為了省錢,張先生把生活習慣推遲兩小時,十時吃早點,三時吃午餐,十時吃晚飯。這些時段,許多食肆都提供優惠。
張先生的活動範圍,主要是步行可達的地方,避免支付交通費。
三叔喜歡到海灘游泳,通常坐巴士,偶然會邀請張先生:「我打算乘計程車去深水灣,你有空嗎?」張先生樂意同行,反正乘計程車,多一人少一人也是相同價錢,張先生不付錢,亦心安理得。
和張先生相處多了,我開始發現他的優點,他雖是守財奴,但待人坦誠,不虛偽。我曾問他年輕時有沒有談戀愛,他點點頭,並說了分手的故事。
「你那麼吝嗇!」女朋友氣憤地道:「我實在受不了。這是你送給我的戒指,拿回去吧!」
張先生接過,追問:「盒子呢?」
2 : sinting(14007)@2011-10-02 20:49:15

see see
3 : greatsoup38(830)@2011-10-02 21:08:26

改了內容的
4 : sinting(14007)@2011-10-02 21:16:45

又覺得咁講唔係咁好囉
殊..smiley
潛水先
5 : greatsoup38(830)@2011-10-02 21:17:29

no 潛水 la, open more topic la
6 : honey(6546)@2011-10-02 22:57:34

笑咗
7 : wilyty(1376)@2011-10-02 23:17:10

我見過歐樂民 2分鐘.
8 : honey(6546)@2011-10-02 23:22:29

點樣2分鐘?

7樓提及
我見過歐樂民 2分鐘.

9 : wilyty(1376)@2011-10-02 23:25:49

睇皮膚 ,
病人資料-介紹人, 我填左三叔 smiley
10 : honey(6546)@2011-10-02 23:50:06

又笑咗
11 : GS(14)@2011-10-03 20:00:52

即是邊個呢
12 : wilyty(1376)@2011-10-03 23:05:53

區樂民 真名----區德成,是一個醫生

but i always feel that 三叔 is a fictitious(虛構) character in his joke or short stories
13 : GS(14)@2011-10-03 23:30:08

但是他哥說真有其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48

「唔准搶我利是錢!」超萌「守財貓」爆笑拜年

1 : GS(14)@2015-02-25 00:15:26





貓貓也是守財奴?近日內地網上熱傳一段短片及一輯照片,當中一隻穿着唐裝的可愛小貓,緊抱着一疊百元人民幣大鈔,主人伸手想拿走其中一張,牠立刻急急抱緊,身子也猛地向一縮,成功避開了主人的「魔爪」,之後還瞪着大大的雙眼,一臉無辜地望着主人,彷彿在說「這些壓歲錢是我的,不讓你搶!」不少網民看後,都被這隻超萌小貓笑翻了,直呼「太可愛了」!這根本是隻「守財貓」!有人則眼尖地發現穿崩了!原來緊抱鈔票的兩隻「爪子」是假的,但牠不喜主人「魔爪」卻是真的。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4/190529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72

利字當頭:表面富貴的守財奴

1 : GS(14)@2016-12-01 08:01:47

曾幾何時,在香港要食到傳統法國菜,半島Gaddi's是穩當的選擇。不過,自從換了由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過檔的名廚Xavier Boyer主理,舊招牌也走新派法國菜的路線。千萬不要誤會,新派法國菜絕對有它藝術的一面,但有時候心思思想要回味舊派的手勢,選擇卻實買少見少。西貢白沙灣的Chez les Copains,主打正是傳統法國菜。第一次光顧,見到餐牌上有「里昂九轉大腸」(Andouillette),單憑這道刁轉的菜式,就知道廚師兼老闆 Bonnie來頭不小。據說這間bistro就是有種態度,對不懂吃的人,毫不客氣:「想快?唔該去食快餐。」自由市場,供求雙方的地位對等;你可以不幫襯我,我也可以拒絕做你生意。可惜在香港,唯快不破的硬道理,似乎滲透入生活每個環節。其實像住屋等長遠的事,本應可以用些少時間換取質素吧?事實上,有時候準業主比foodies更不耐煩。話說有位朋友,人到三十已經在某大企業任職高層。平日他的生活極為簡樸,全部身家都押在磚頭上。年多前,他不惜交重稅,在將軍澳再置業。雖然有時我也暗地「戥」他辛苦,但人各有志,旁人沒有空間說三道四。最近他給我WhatsApp,說發展商要延遲建築期,「你記得同我喺報紙寫吓,幫我哋向發展商施壓」。可惜,朋友實在太過抬舉。畢竟有買賣合約訂明相關條款在先,莫講這個專欄幾百字,那怕是發律師信,恐怕也改變不了事實。再講,這家發展商出名是賣樓宇品質,業主其實是希望建築質素有保證;延期,正面看也是對消費者謹慎的態度。反之,消費者躁動的行為,就像在主題公園排隊打尖的第三世界遊客,完全錯過了消費應該帶來的享受,就算是有錢,生活心態仍然是窮。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1/198508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86

回應守財奴曾俊華:唔係我啲錢

1 : GS(14)@2017-01-19 08:03:51

【本報訊】曾俊華前晚到香港大學與高教界選委及教職員會面後,出席港大舍堂馬禮遜堂的講座與學生交流,網媒眾新聞報道曾俊華交流期間被問及被指「守財奴」時回應稱不怕批評,「都唔係我啲錢嚟嘅,點解要咁慳啫?咁慳因為香港未來確實需要資源,先做到宜居嘅生活」。曾俊華表示,擔任財政司司長期間,政府開支增加差不多一倍,即平均每年有雙位數字增長,笑稱過去出席國際會議時,不少外國財長得悉香港「呻」每年支出僅10%左右,「佢哋個個想打我咁滯,尤其歐洲來的部長」。他指面對人口老化、就業人數會減少,擔心結構性財赤會令儲備很快用完,故數年前開始減少支出及擴闊政府收入,以免陷入歐洲多國出現的財困。而曾俊華昨亦在facebook上載出席講座的照片,稱分享了對青年向上流等的意見,又指其後到訪有港大消夜飯堂之稱的可可店食甜品,感受青春的美好。■記者許偉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25

指守財奴政策不合時宜 任總出山為林鄭使錢鋪路 謀劏9,900億財政儲備

1 : GS(14)@2017-08-04 06:34:38

任志剛



【本報訊】被特首林鄭月娥稱為「四大金融支柱」的金融管理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昨相隔5年後,出山再在網誌撰文發功,透過解讀《基本法》第107條,論述公共財政管理。他批評過去10年政府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本港經濟後腿,坦言《基本法》從無規定政府每年都要達至沒有赤字的平衡預算,亦無禁止「逆周期的財政赤字」,或暫用赤字投資本港未來,似為林鄭10月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會「使大」鋪路,向近萬億財政儲備開刀。記者:劉美儀



任的文章流露新班子應增加公共開支的呼聲,相信是為林鄭月娥10月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會「使大」鋪路,從外匯基金賬目內財政儲備,取彈藥配合施政投資,提供理論基礎及前奏。正在新加坡訪問的林鄭回應稱,任對公共財政看法與她的「理財新哲學」異曲同工,文章具建設性觀點,相信可引起各方討論;但她強調無要求任寫該文章,兩人亦「冇夾過」。對《基本法》第107條,林鄭認同並非僵化要求每年財政預算必須量入為出,不可出現赤字,政府開支亦非只能與經濟增長同步。



林鄭月娥

轟大量盈餘拖本港經濟後腿


過去10年曾俊華一直擔任財政司司長,2014年財政預算案制訂時,更引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意見,將公共開支佔本生地生產總值(GDP)百分比不高於20%水平,任的文章似有針對性。過去30年本港多次錄得財政盈餘狀況,但2000至2003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及沙士期間,則持續出現財赤紀錄。根據港府最新數據,特區財政儲備達9,891億元。任志剛昨在個人網誌《觀點》撰文,開宗明義解釋《基本法》第107條「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與GDP增長率「相適應」等意思,指外界常以為只要香港沒有財赤,政府便恪守相關規定。但任反問,特區政府有否好好利用第107條框架內容「推動大眾利益」?他指,過去10年,本港經歷有史以來偏低的經濟增長,港人強烈希望政府能投資未來,但政府只採取「守財奴」政策,大量盈餘出現,拖經濟後腿,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不合時宜。」將政府支出限於GDP一個固定比例,如20%的硬指標,以為是政府支出與收入與GDP同步增長的演繹,任志剛坦言解釋不正確,若然,「《基本法》第107條早就如此直接表述了」



應在一個經濟周期收支平衡


任認為《基本法》並無規定政府每年都要達至沒有赤字的平衡預算,合理做法是「在一個經濟周期中達至收支平衡」,遵守不等於墨守成規,避免不代表不能發生。雖然判斷一個經濟周期時間長短甚為困難,財政預算與實況終有差異,但程度大小就反映準備財政預算過程中的嚴謹程度。多年前中方官員憂慮港府增加開支會致經濟民生「車毀人亡」,任則以駕車為例,解釋何謂與GDP增長相適應而非「同步」的智慧,當汽車駛得太慢便要「踩油」,太快便要「收油」;換言之當經濟增速太慢,便需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及作出赤字預算推動,反之則採取調轉政策管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3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