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工管理論(12):木桶理論 米羅

http://notcomment.com/wp/?p=24191

Cannikin Law

在未發明塑膠之前,水桶是用木條紮成的,只要其中一條木條較短,整個水桶所能盛載的水就會減少。這個理論又稱為「木桶理論」。

 

http://wiki.mbalib.com/zh-tw/%E6%9C%A8%E6%A1%B6%E5%8E%9F%E7%90%86

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內容,可以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木桶里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會覺得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是理解和贊同了: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在水平狀態下,長的板子再長也沒有用,水的界面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決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這似乎與常規思維格格不入,然而卻被證明為正確的論斷。

 

從理論的架構上,與制約理論(TOC)有相似之處,都是強調要強化組織或流程中的弱點,鐵鍊在最弱的環節斷裂,水桶只會盛到短板的水位。

不過就有人質疑,木桶理論究竟來源是外國,還是土炮出口轉外銷?很多網站都說是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所創,又或者說是「彼得原理」的作者Laurence J.Peter,甚至說是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所創。百度文庫有一篇署名陶百強 的文章,認為沒有證據顯示木桶理論來自美國,基本相信該理論似不存在,是又一個類似「西點22條軍規」的偽命題。

還有人搞出了木桶理論的八種演變,都是圍繞理論的發揮,更有人提出「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決定了其特色與優勢,在一個小範圍內成為制高點;對組織而言,憑藉其鮮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團的遊戲規則,獨樹一幟建立自己的王國。在揚長避短中,把業績建立在優勢資源上更合理。」

是不是載得最多水的桶,就是最好的桶呢?起碼木桶要有個柄,才可以拿出來,甚至設計一個缺口,令到倒水更容易。同理一個組織不能將所有資源都均分,沒有留下缺口,否則盛得更多的水,最終都是倒落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