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本星期報章提及的公司


21日: 331,952,408,1132


22日: 848,163,435


23日: 2777


24日: 704,565,488,1125


25日: 308,175,235,389,517,765,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10

關於Realblog 及 Realforum 轉載報章及雜誌文章的規則

昨日,我們再次接獲香港複印授權協會投訴,要我們在7天內把侵權文章刪除,故以後不許轉載於香港非壹傳媒的新聞,如真的想轉載非壹傳媒的文章,希望大家自律,只顯示改編節錄部分,謝謝。

因上次湯財文庫事件,我已無轉載非壹傳媒的文章,但我不知道論壇討論及轉載博客內有報章的文章也有此問題,所以只是無心之失。

現在,我再次向香港複制授權道歉,並承諾不再全文全放在報章上,如果複制授權協會有甚麼想要我們刪除,我們會立刻合作,現時我們立刻關刪除新聞區的文章,人物區及轉移創業區部分文章。

另外,如果轉載文章新聞區文章,希望大家開一新標題,並在標題標明是貼哪隻股票,謝謝。

(節錄「討論區轉貼網上新聞罪成 海關首檢控同類侵權」出自明報,2011年1月25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124/4/me5p.html

(節錄「轉載節錄出處可減風險」出自明報,2011年1月25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124/4/me5q.html

 

「....網民在討論區原汁原味轉載網上新聞,「相安無事」多年後出現首宗檢控案例。大律師陸偉雄直言「(一直沒檢控)係睇嚇人口地做唔做口野」,他認為海關    忽然「做口野」,反映討論區轉載新聞達失控階段,惹來報館投訴,對網絡大眾響起警號,「報館擁有文章版權,若未得報館授權,不作剪輯照抄上網,當然犯法」。

他又指網民轉貼大多旨在討論,可節錄部分原文加上出處,減低犯法的風險,「不過法例也有不清晰地方,沒指明轉載多少百分比便不屬違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40

部份報章記者水平不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1.html

平日相信大家都會看看報紙, 而我尤其會看經濟版, 可是發現很多報章所寫的東西都已經偏向譁眾取寵的路線, 還有很多水平不足, 所提出的評論反映撰稿員對經濟、理財、投資知識非常缺乏。

例如電力公司及港鐵公司加價的一類報導, 某些報章一定瘋狂批評電力公司及港鐵的做法, 原因是普羅大眾都喜歡看這些, 事實可能是記者本身也是這樣想, 完全沒有從合約精神之類的角度去分析過, 客觀地說兩句話, 我不是想看報章如何罵這些大公司來發洩, 而是想較全面瞭解價格機制的問題。

還有一些有關李嘉誠先生等富豪的動作, 可能是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之類, 一些報章一定把富豪報導成吸血鬼一樣可怕, 總之就是希望所有富人拿身家出來與香港人分就最好, 簡單點說就是共產思想, 資本家就是要批鬥, 在報導中我完全看不到有半點認同資本主義制度, 他們為何不嘗試移民到俄羅斯或北韓呢?

最近就有關於樓市成交的報導可作例子, 大家可能會看到某報導是「某細價藍籌屋苑成交大升兩倍半」、「樓市回緩」、「買家趕入市」、「樓市小陽春」等等...但事實可能是成交由 2宗上升到 5宗而已, 只是冰河時期中可能有一點點雪水。但報導不誇張, 怎能吸引人買呢?

問題可能是撰稿員希望捉到大眾心理, 因而寫出如此報導, 這個還可放心, 至少假設了撰稿員是對經濟有一定水平。但另一個原因就可能是撰稿員的水平不足, 連他們自己也不明白報導本身的意義, 不能作出深入而客觀的分析, 這個就問題大了。

近日跟朋友討論起這個問題, 誰知他就認識兩位朋友是某些大報章的撰稿員。一位是他老婆的舊同學, 本身讀文學, 對經濟的知識其實十分薄弱, 自己沒有買過樓, 沒有試個做按揭及向銀行借錢, 思想跟上不到車而又怨天尤人的八十後十分相似, 她現在就在一間大報中寫經濟版, 每天就收集一些她不太瞭解的數字去寫樓市動向。

另一位就是他的親戚, 本身對體育沒有太大興趣, 對各種職業球類亦不太瞭解, 但每天就替某大報寫體育新聞, 當我的朋友問他如何寫的時, 她的回應是, 「很簡單, 上上網, 看NBA網業如何寫, 我就如何寫, 我只是個翻譯而已!」, 但她對籃球沒有太多知識, 可能一場波個人拿30分算是多還是少, 她也沒有概念。

其實現今香港好像怨氣極高、每事投訴、憎人富貴厭人貧、著數拿盡等文化, 傳媒的影響實在不少, 每天看到的報章和文章所持的出發點就是這樣的概念, 撰稿員水平的不足, 實在產生不少香港問題。但話說回頭, 還有不少報章的水平相當高, 為免自己看報時看得生氣又可笑, 都是多看些有水不準的報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3

再談報章水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坊間有多份大報, 例如生果日報及方向日報, 以及多本雜誌, 它們所寫的東西都不是富人思路。因為給富人看的東西多是沒有市場的, 要有市場就要寫適合普羅大眾看的東西, 再者, 那些撰稿員也不是富人出身, 所以很多報導及文章對富人來說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例如富人身家在金融海潚後的數字, 富人的身家被他們量化出來, 實在意義不大。


經常會看到有文章建議留意某股票, 近期如何好業績, 買入價 $2.8x, 上望 $3.xx, 止蝕位$2.5x 之類。又或是樓市未來如何, 有否水位上升, 是沽樓還是買樓。總之大部份文章的概念就是著重「錢」及價格, 並非價值本身。或者大家看價值問題都習慣用價格來衡量, 有市價才有價值, 沒有市價哪來價值呢? 要能否定這句話, 相信要對富人思維有一定體會。


像施永青先生這樣白手興家的富豪, 而又會在報章每天寫文章分享的實在少之又少。施先生的專欄經常叫讀者累積優質資產, 這類文章實在屬於少於。施先生也經常預測大市, 當然他手中有不少數據, 以手上豐富而準確的數據去預測大市成功率是相當高的, 可是施先生對未來的預測也不可能是100%準確, 因為未來實在有太多機會起變化。

好像在金融海潚時, 施先生預言樓市會低沉好久一段時間, 還對公司作出裁員行動, 誰知美國財長竟大手加印銀紙來救市, 最後造成09及10年樓市大升市, 中原指數升至97年的100大關。其他的變數還有很多, 天災也許不計, 但人禍及人為政策都是經常出現, 既然花很多精力都只能預測一個可能性, 不如花精神檢視自己資產狀態更好。

之前提過一位末日博士成功命中金融海潚, 及後傳媒就每事都會訪問一下這位末日博士有何高見, 可能因為大眾都喜歡知道未來, 這位末日博士就每次都悲觀看未來, 什麼雙底衰退, 什麼歐洲會出現另一波金融海潚等, 講了幾年, 一次都沒有再命中過, 要是之後一天世界經濟真的出事, 可否說他命中呢? 還有很多, 每年年頭各位財演都預測年尾恒指是多少, 12000又有, 22000又有, 30000也有, 總有一個比較近似, 而言中的那位又不會是上年或前年都言中的那位。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何我對人家如何看後市沒有多大興趣, 但偏偏報章就喜歡造這類報導, 有時在想, 到底是大眾真的喜歡看? 還是撰稿員估計大眾喜歡看呢? 或是撰稿員自己喜歡寫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3

反擊近來報章對越秀房託(0405)的見解

昨日稍事休息,但仍有繼續閱讀報章,見到某部分財演及留意到梁凝光出來發表他的偉論。筆者留意到,某部分財演連連交易文件也並無細心閱讀,另外也對管理層的說話也一知半解就發言,覺得他們繼續誤人子弟,實在不該。現在,筆者就逐點逐點反擊這些錯誤的東西。

1. 蘋果日報: 曾淵滄

恒大以每平方米約3.3萬元買廣州珠江新城土地,不久前越秀地產(123)宣佈以每平方米約2.9萬元出售同屬一區的廣州最高大樓IFC給越秀房託(405),豈不是麪包比麪粉便宜?

按: 管理層已表明不賣物業,所以市價多少也就對其價值也沒有影響。另外他發行的單位是較現價至少折讓20-30%,相較物業估值12.5%的折讓,很肯定每單位的淨值被攤薄。

再者這物業回報率就算全面出租,回報就已經較本來的物業低,又因為稅項因素關係,它的所得稅是按25%徵收,相對現有物業的10%高,使IFC的回報和現有物業回報相距更大。

就此3點來講,收購是一項不具效益的收購。

2. 文匯報: 司馬敬

1.  越房獲越秀地產(0123)注入廣州國際金融中心(IFC)的通函已公布,這宗作價134億元的物業交易雖被市場形容為「蛇吞象」,但在大股東越 秀地產在融資、補貼收入及放棄分派特別股息下,越房購入IFC後的淨負債比,只由27%增至30.6%,而好處是令資產市值規模由66億元大增至220億 元,使公司晉升為亞洲最大上市房託基金之一,資產組合已由原來的批發零售為主,擴大至甲級寫字樓、高端商場、五星級酒店及服務式公寓。

按: 負債率如計及遞延單位債務是40%,另外根據通函的折現率看,可見批發零售回報較高,商業寫字樓回報較低,今次多元化實在對公司的回報有影響,實在不具效率。

 根 據通函發表的2012年12月底盈利預測,越房在收購IFC前的現有物業可分派總額為2.34億(人民幣,下同),IFC可分派盈利將為3.13億元,合 共可分派總額增加至5.95億元。注資前每單位分派0.2197元,注資後因發行單位攤薄至0.2017元,但獲派特別股息6.35分,合共0.2652 元,小股東利益反增,股息回報率達6.8厘(以昨日升上3.89港元計)。

按: 首先,本年分派的21.97仙人民幣,是計及預提稅項4,770.7萬人民幣,大約折合約4.5仙人民幣,實際派息可達26.47仙人民幣,這是實際的派發。另外新分派的20.17仙的假設是包括大量補貼及折舊,實際如不計及這些補貼和折舊的話,大約損失約3億的分派,即約擴大後單位數字的分派約10仙人民幣,即是實際分派可能剩下10仙多,由此可見這收購對房託本質負面影響極大。

另外,6.35仙人民幣的分派只是一次過,根據筆者之前的推算,預期下年的正常分派會由21.98仙人民幣大減至約12.36仙人民幣至17.72仙人民幣的水平,即是每單位分派減少4.26仙至9.62仙,未來此情況會繼續維持,所以損失會更大,預期未來10年的累計分派減少超過1元。所以相對這6.35仙人民幣,這只是一點點甜頭,誤導大家接受一些不利的收購。

廣州IFC已水漲船高

 越房這次大注資將在7月 23日股東特別大會表決通過,在未完成交易前,IFC按每平方米的購入價為2.94萬元,但兩月來已水漲船高,恒大(3333)在6月18日以每方米 3.29萬作價購入IFC所處的珠江新城地皮而成為新地王,「麵粉貴過麵包價」,IFC資產實際上已大幅升值,有心水清者同越房計數,每股資產淨值已升至 6元,較現價3.89元折讓約4成,屬大超值房託。

按: 我不再反駁這段歪理,心水清的讀者可參看收購通函這一段。

根據通函所稱,「基於通函附錄三備考財務資料並計入(a)現有物業及該物業重估收益及遞延稅項相應增 加;及(b)根據補貼款項契約應收越秀地產現金(乃假設通函附錄三內的補貼資產相等於人民幣4.063億元)於二○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或之前已悉數分 派,則每個基金單位資產淨值將由人民幣4.78元攤薄至人民幣3.69元(於二○二三年或前後悉數發行遞延基金單位時),攤薄22.8%。」

 大股東越秀地產已定下「互動資本循環模式」壯大越房,即如IFC一樣,日後將陸續注入 優質商業資產,令越房資產不斷壯大,在管理層採取100%派息政策下,具資產增值、租金上升空間大及高息率吸引下,越房可作為穩中求進的優質房託股佳選, 月底落實注資後,配售活動勢必吸引中長線基金垂青,股價有力挑戰4.36元年高位。

按: 正如文章此前提及,這些所謂模式都是傷害股東權益,唔好同大家講一些對洗腦的人講的大道理。另外,在配售上是大大攤薄了小股東的權益,這些失效的公司管治,又如何吸引大型投資者呢,你損害得房託,自然未來就到越秀地產(123)和越秀交通(1052),所以連這些企業的價值都會受損。所以連提高估值也沒有可能。

另外,就算增加流通量,估值是不會提升的,雖然財務上的確有一項流通量溢價,但只是計死數的人先會信,實際上還要看看公司本質,上文稱,「你看看同類的冠君,收購朗豪坊物業後規模大了,但股價都是原地踏步。這段東西已證明是站不住腳。

領 匯本身資產質素較差,改進後租金提高,估值提高,槓桿下降,所以借錢利用低息優勢購入物業,並是無新增單位,提升了每單位的回報。這些交易使分派逐步提 升,也獲投資者認可,股價當然會升,但是越秀今次很明顯屬於第一類類似冠君的收購。收購後單位的折讓減少,派息減少,股價當然跌下去。」,已證明越秀走了錯的路子。

3. 蘋果日報: 陳永陸

當然,有些投資者會被早前股價一度急回所嚇怕,但我認為其原因,並非因為鯨吞 IFC或攤薄效應,而是發行新單位集資的批股價未有定案所致。自從公佈批股價不低於3.56元後,越房股價便見回升。

按: 根據通函,3.56元只是一個「說明性最高攤薄發行價」,其稱,「發行價將以越秀房產基金管理人與基金單位配售包銷商於基金單位配售定價日考慮市況後釐定。因此,將在最終融資結構採用的代價基金單位、遞延基金單位、配售基金單位及新銀行融資比例可能會與通函所述者有所不同。」,所以一連串假設就失效。

而根據新的延遞代價單位及在收購發行單位不得多於30億單位計算,其新配售價可低於2.98元,較之前的3.24元更低。

但據通函稱,「發行價不會較緊接基金單位配售定價日前十個交易日在聯交所所報基金單位的平均收市價折讓超過20%」,以現時的10個交易日平均價3.741元計算,配售價可低至2.99元,較每股單位淨值5.70元,折讓47.5%。以上均可見對原有單位持有人的淨值造成重大損失,可見新補充方案是其實更不顧及股東利益的。

2. 由於越房會向現有單位持有人,派送每單位0.0635元的特別息,加上越地補貼 IFC經營毛利,預計往後仍可維持不變的派送政策,按昨日收市價計,正常收益仍可達7厘或以上,如再加特別息,年度化收益率逾九厘,單是看收益率已值得買入。

按: 筆者又要把這段說話不斷重覆。首先,本年分派的21.97仙人民幣,是計及預提稅項4,770.7萬人民幣,大約折合約 4.5仙人民幣,實際派息可達26.47仙人民幣,這是實際的派發。另外新分派的20.17仙的假設是包括大量補貼及折舊,實際如不計及這些補貼和折舊的 話,大約損失約3億的分派,即約擴大後單位數字的分派約10仙人民幣,即是實際分派可能剩下10仙多,折算3%由此可見這收購對房託本質負面影響極大。

另外,6.35仙人民幣的分派只是一次過,根據筆者之前的推算,預期下年的正常分派會由21.98仙人民幣大減至約12.36仙人民幣至17.72仙人民幣的水平,即是每單位分派減少4.26仙至9.62仙,未來此情況會繼續維持,所以損失會更大,預期未來10年的累計分派減少超過1元。所以相對這6.35仙人民幣,這只是一點點甜頭,誤導大家接受一些不利的收購。

3. 當然,有些投資者認為,購入 IFC及經過母公司今次財務安排後,收益會攤薄,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果越房維持現狀,每年也有七厘息;領匯及置富價格提升,主因就是可以向外買新資產。

按: 在收購後,息率只剩下5%,收購後負債率再上升至原來的水平,但是收購前都已經是這個負債比率,都是7%,買一些小項目,已經可以使回報上升,我不明白為何要多此一舉。

4. 在新交易下越房的資產質素既獲提升,而且過渡期又有母公司作收入保證,長遠而言越房可望財息兼收。

按: 質素提升不代表回報增加,母公司收入肯定是過於樂觀,補貼或許不足,房託本身就是財息兼收,但本次收購就是損害股東權益。今次陸叔是自己無知侮辱自己,他再這樣不做功課,盲目支持,就祝你好運。

4. 經濟日報對管理層報導

地鐵駁通 酒店試業

  老杜昨日聽了梁凝光等講解整項交易細節,還收到不少有關新消息,好似其中一條接駁地鐵的通道已經開通,另一條亦會好快接上,整個項目的設定將恍如香港IFC,交通配套完善。

   至於頂層部分的四季酒店亦已開始試業,其中會議展覽場地還率先造成第一單生意,據聞是NIKE選中舉行新產品的發布會。至於高級公寓部分,亦會短期內開 幕,劉永杰表示,這類高級公寓異常缺乏,尤其廣州IFC附近都是商業區和美國領使館,只做這批外國駐廣州人員的生意都會應接不暇,相信招租反應將會持續理 想。至於寫字樓部分已落實中行、建行和雅居樂集團等租戶。

  翻閱資料,越秀地產還有多個項目,包括財富中心、財富天地廣場、亞太世紀廣 場,劉永杰就話,像這類智能商廈發展年期都不少,像廣州IFC 2005年取得地皮,混凝土建築部分沒難度,最磨時間的反而是裝嵌設備及裝修部分。劉永杰又話,越秀集團擁有廣州國際金融中心5年期的命名權,但老杜料這 個珍貴命名權越秀系肯定不會輕易放手。

按: 這個是物業的優點,筆者無法反駁,我只以回報定輸贏。

但以香港的經驗來看,一線物業的價值是遠較二線物業低,在通函中可見,它們的折現率是5-5.25%,原有物業約7-9%,加上此前提及的稅項因素,以及單位是折價支付,更使收購不吸引,變相降低物業回報。另外,以本站網友的資料來看,這物業出租率較低,就算有地鐵還是人流較少,可以暫不具經濟效益。

筆者重申一次,這收購只有作價和規模,以及支付方式,並且很多方式都造成對原有股東的攤薄,所以就不合理。至於大原則購買這物業我是贊成的,如果越秀地產願意接筆者的意向修改收購方案,筆者是願意贊成這收購。

5. 星島日報對管理層報導

1. 由於交易數額巨大,越秀地產將對IFC的酒店及公寓部分進行經營毛利補貼,並設定每年經營毛利目標為每年2.684億元(人民幣,下同),據越秀集團投資者關係總監夏恒良透露,經過20%的壓力測試,若IFC酒店及公寓部分經營毛利未能達標,便會對該部分提供補貼,補貼總上限是6.1億元,為期五年。夏恒良估計,實際上補貼總額最多為4.5億元,剩餘金額則用於防範風險。

按: 一般來說,預期通常較為樂觀,所以就不要信太多了。筆者相信酒店初期大約3年,都不會有產生太大的利潤,所以補貼會較大。到第4年站穩陣腳,補貼才開始減少,所以筆者認為這筆錯按照速度,大約3年就會全部耗光,使分派大幅下降。

2. 越秀房託主席梁凝光表示,同時,今年該公司會向每基金單位派發0.0635元特別股息,以彌補因該交易增發新股而造成的攤薄效應(估計每基金單位分配減少約0.018元),該交易獲股東通過後,便可派法特別股息,以彌補小股東因灘薄效應所造成的損失。

按: 正如上文所稱,另外,6.35仙人民幣的分派只是一次過,根據筆者之前的推算,預期下年的正常分派會由21.98仙人民幣大減至約12.36仙人民幣至17.72仙人民幣的水平,即是每單位分派減少4.26仙至9.62仙,未來此情況會繼續維持,所以損失會更大,預期未來10年的累計分派減少超過1元。所以相對這6.35仙人民幣,這只是一點點甜頭,誤導大家接受一些不利的收購。

6. 南華早報對收購的報導
Yuexiu defends bid to shift Guangzhou centre into reit    

Guangzhou-based developer Yuexiu Property yesterday defended its plan to inject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into it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Yuexiu reit, after criticism of the deal.

The developer's announcement on May 28 of the planned 13.44 billion yuan (HK$16.46 billion) asset injection into Yuexiu reit led to a fall in the share prices of both companies when they resumed trading the next day. Yuexiu reit slumped 7.1 per cent to HK$3.68, and Yuexiu Property dropped 2.15 per cent to HK$1.82.

The fall reflected market concerns about leasing space in the world's 10th-tallest building.

Shareholders will hold an extraordinary general meeting to vote on the proposal on July 23.

[Leasing of] office space at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has improved from 52 per cent at the end of March to 60 per cent on June 15. We're confident that the occupancy rate will increase to 70 per cent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lan Ha, investor relations director of Yuexiu's capital department, said yesterday.

The company said the building had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city, and commanded a rental premium.

As it's a landmark building in the city, its office rent is 30 per 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Swire Properties' Taikoo Hui in Guangzhou, said Liang Ningguang, chairman of Yuexiu reit.

Although the supply of office space will remain high this year, according to Jones Lang LaSalle, Ha said about half of the new offices would be earmarked for the use of the developers.

He also quoted Jones Lang LaSalle as saying the vacancy rate for high-end grade-A offices in Zhujiang New Town would stay at 10 per cent for the next few years.

As hotel and serviced apartments at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had yet to come onstream, the developer would also subsidise them to the tune of 610 million yuan to ensure it met its targeted operating profit each year. Shares in Yuexiu Property closed 2.12 per cent higher at HK$1.93 yesterday. Yuexiu reit rose 1.04 per cent to HK$3.89.

按: 基本上是一些老點子,都是空話白話,連派息的影響都無提過,不停在洗腦。

7. 總結

我勸梁凝光和夏恆良和一班財演別要講大話或誤導人了了。這物業本來回報已經夠差,補貼也不見得有多大作用,加上這樣導致股東攤薄的條件,本來就是對股東不利,為何還要這樣呢。擺明老闆叫你去死,你還要去死,筆者已多次講明,如果作價適合,縮小規模,改作供股,減少攤薄就會接受,你們還要執迷不悔? 只要一通過,大家以後就沒人信任你們了,股價的基礎就是大家的信心,大家對你沒信心,股價又會如何好,集資又哪能成功? 搞到整個集團股價低落,損失集資能力,這就是你做的事情的後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4

接受報章訪問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4.html

話說上星期一個晚上,止凡接受東方集團訪問,昨天東方報及太陽報都有登出,昨晨在facebook page已經偷偷鼓勵大家買份東方或太陽報來看。一些blog友看到後在blog內留言貼出連結,不如今天自己再貼一些剪報版本,反正多些人能看到文章內容也不是壞事。



今次接受訪問的故事題材為「悶股」,我想構思應該是按市場先生近期建議過不少「悶股」,於是記者希望拿這為題材,並以市場先生作為主角,多找一些blog友給點意見點綴。當記者作資料搜集時,在網上意外地找尋到我這個悶blog,於是才接觸我,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我有上報章的知名度。

做這個訪問時,我知道市場先生都會接受訪問,更會有大半版,當然感到很榮幸。雖然最後刊登出來,我的身份是「一名blog友」,感覺有點「路人甲」,我的著作blog址也沒有機會被介紹。但我也沒有介懷,這也十分配合我這個blog界「小薯仔」的身份,能在報章上表達個人投資理念,滿足矣。


整個訪問做了超過兩小時,而且有八九成時間都是我在發表「偉論」,年輕的記者放好錄音機,發問後就聽我說及低下頭不停寫,我把自己的投資概念都用力地解釋得盡可能詳盡,最後還怕記者難以組織內容,因為整個過程的內容實在不少,我想當晚我所說的,應該可以寫十篇八篇文章出來也可以,最後刊登出來的版本被濃縮為這幾段文字,讀起來感覺還算不錯。

在登出來的報導中,就只記錄了一支「悶股」,即金利來,但我記得我說了不止一支的,而最想表達及說得最多的亦不是金利來。不過,可能她們編稿時覺得這支股票較特別及較有賣點,所以就這樣選擇吧。還有,很多訪問內容都沒有登出,相信亦不可能把沒有採納的內容當成日後的故事題材來用,這些內容應該會被註銷吧,對於接受訪問經驗不足的我,當晚變相說了太多廢話,浪費記者時間,下次還是點到即止,快而準的提供意見就行了(如果還有下次的話)。

今次實在感謝記者的大膽,因為她夠膽找我作訪問,不怕我說話亂七八糟,有機會影響她們的編稿計劃。同時亦多謝她們帶給我一個反思機會,透過訪問回答問題,很直接地觸及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加上看到報導刊登時市場先生的部份,比我更大體及更權威的說法,讓我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這篇報導,就當作為一個紀念,可能是人生唯一一次噢,實在要好好珍惜,希望照片沒有嚇壞人,在街上認出我不妨打聲招呼吧。


報導連結:


孖妹S檔案:專家教路 悶股生金蛋 - 東方日報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41103/00269_001.html


SUN MONEY:守摣悶股長線有So - 太陽報
http://the-sun.on.cc/cnt/finance/20141103/00434_05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70

溫州報章頭版獻媚 造神適得其反 官媒認習作父 被轟令人作嘔

1 : GS(14)@2014-08-20 22:28: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819/18836757\r\n\r\n                              中共治下拍馬屁文化越演越烈!浙江《溫州晚報》昨以數版篇幅報導當地貫徹習近平批示的情況,頭版竟用「習大大,您囑咐過的事溫州都在做了」大字作題,罔顧「大大」在陝西方言是父親(或父親的兄弟)之意,舔菊拍馬屁之味甚濃,輿論斥「令人作嘔,恥為同行」。北京學者指,中共近年興起為習大規模「造神」運動,實際適得其反,是「捧殺」習近平。\r\n\r\n                《溫州晚報》昨以A1等四版篇幅,為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之江新語》造勢,該書是習近平2002年至2007年在主政浙江時,化名「之江」為《浙江日報》所寫文章的彙集;晚報按《之江新語》提及溫州的人和事走訪報導,旨在向習「匯報」溫州的發展和變化,屬經典的官八股文章。\r\n不過,該組報導在頭版的大標題,竟然跟隨近年網絡潮語,用習大大尊稱習近平,稱「習大大,您囑咐過的事溫州都在做了」,獻媚討好之意躍然紙上。習大大是內地網民尊稱習的用語,因習祖籍陝西,大大一詞在陝西方言中,專指父親或父親的兄弟。\r\n\r\n                                                                                               
            ■習近平曾任浙江省委書記,圖為2006年他出席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主持奠基儀式。            ■習的新書《之江新語》據報在內地成為暢銷書。
\r\n\r\n昨午網上撤回4版面\r\n\r\n                《溫州晚報》如此犯賤,引起內地輿論網民譁然。北京財新傳媒高級記者、微博網名「誰與浮生記」指:「如此舔菊,令人作嘔;業界犬類,恥為同行!」資深媒體人「十年砍柴」指:「聽人叫『大大』,莫名其妙想起《金瓶梅》裡的『親達達』之情。」有網民戲稱:「接下來一句應是:給我們陞官吧!」也有人指「除了肉麻、媚權、奴性,真看不到其他了!」因輿情洶湧,昨午該報網上版將四個版面全部撤下。\r\n習近平上台後中共為習造神運動高潮迭起,規模之大程度之高超過前幾任領導人,更為毛澤東死之後罕見。官方新華網前日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俗稱《習語錄》)出版不到兩個月,全國發行已破千萬冊,令人聯想到文革時的《毛語錄》,文革十年毛語錄總發行達2億冊;正在舉行的上海書市也稱《之江新語》成暢銷書,累積發行138萬冊。\r\n\r\n沿用數十年前思維造神\r\n\r\n                北京獨立學者章立凡接受《蘋果》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此輪造神運動,是中共黨文化的延續,雖然未必是習本人之意,但習不反對這樣做是肯定的。章說:「時代發展到今天,中共還沿用幾十年前的思維造神,如果不是陰謀要捧殺習近平,結果也只會適得其反,你捧得越高,公眾就越反感。」\r\n《蘋果》記者\r\n\r\n習「造神」事件簿\r\n\r\n                  11/2012\r\n•十八大結束習就任中共總書記當日,溫州為一塊刻有習早年批示的巨石舉行揭幕儀式\r\n12/2013\r\n•浙江隆重出版習在浙江任職時,化名之江為《浙江日報》所寫文章的彙集《之江新語》\r\n03/2014\r\n•中央軍委下令解放軍和武警各級黨委會議室,要將習的題詞與前幾任領袖題字一起懸掛\r\n06/2014\r\n•中組部、中宣部發文,要求全國各大專院校把習的講話讀本(習語錄)納入理論讀本\r\n07/2014\r\n•浙江龍泉寶劍廠專門鑄造了一柄至尊寶劍,取名「習近平之劍」\r\n08/2014\r\n•新華社稱習語錄發行兩個月銷量突破1,000萬冊,大有追趕當年《毛主席語錄》發行之勢\r\n18/8/2014\r\n•《溫州晚報》數版報導落實習早年指示情況,頭版大字標題竟稱習為「習大大」\r\n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 : GS(14)@2014-08-20 22:28: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819/18836759


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以經濟頭腦發達著稱,創造不少經濟神話,如家庭作坊、家族生意、前店後廠、購房團等模式。溫州人敢闖敢做、吃苦耐勞,哪裏賺錢就去哪裏,令溫州終成內地最富有的地級市,溫州人也被譽為「東方猶太人」、「中國的生意精」。
不過,溫州民間的創富神話和經濟奇蹟,常被地方政府和官員當作拍馬屁、尋求仕途爬升的籌碼。最令人詬病是,早年習近平在浙江任省委書記時,曾對溫州一名因公勞累過度腦出血病危的村支書作批示;眼看習步步高升,溫州當局將習的批示刻在一塊巨石上,並精心選擇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大閉幕、習出任總書記當日,為巨石舉行「立碑揭幕」儀式;此舉曾惹輿論譁然。
龍泉鑄黃金劍討好

習近平上台後,浙江官民齊拍馬屁;習當年化名「之江」為《浙江日報》寫過一些評論,當局將其整理成書,隆重出版,號稱半年發行130萬冊。民間商家也竭盡討好習,浙江著名的龍泉寶劍廠專門以黃金鑄造了一柄「習近平之劍」,惜至今無法送到習本人手中。
《蘋果》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13

報章將人質撮圖打格英美封鎖消息受質疑

1 : GS(14)@2014-09-07 12:17:53

美英面對人質問題,都採用封鎖消息政策。英國人質海恩斯在新片段被點名成下一個斬首目標,英國外交部就要求傳媒不要公開人質身份,英國多份報章照做,就算出片段撮圖也打了格,多數通訊社和美國報章卻不理,照報海恩斯身份和出撮圖。


發放消息主導權讓給綁匪

官員稱報道人質消息,會增加他們被危害風險。聘用被擄記者的傳媒有時亦要求封鎖消息,指保安顧問認為不曝光,可減低宣傳價值,壓低綁匪叫價。不過這些理據現在都受質疑,事實證明綁匪近年贖金叫價越來越高。批評者指當局封鎖消息,等同把發放消息的主導權拱手讓給綁匪,坐視他們以精心安排爭取最大宣傳效應。人質家屬和過來人認為封鎖消息,令政府免受公眾壓力,有記者亦質疑聘用人質的傳媒不公開消息,是為避被批保安考慮不周。有保安顧問亦承認封鎖消息只在被擄初期有用。美國Daily Beast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4/188549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06

全英最暢銷報章日銷不足二百萬

1 : GS(14)@2015-02-22 12:53:27





報界扭盡六壬招廣告,全因生意越來越難做。自從互聯網普及,英國報章銷量持續勁減:二○○一年,英國十大報章平均日銷逾一千二百萬份;到去年五月,最暢銷十份報章的日均總銷量不足六百九十萬,即十三年間減少42.84%。以長年高踞暢銷榜冠軍的英國《太陽報》為例,一九九七年每日平均銷量近三百八十八萬份,到二○一○年已降至約三百萬份;今年一月,平均日銷不足二百萬份;儘管它仍是全英最暢銷報章。各大報的銷量更低。根據出版銷數公證會(ABC)統計,一九九七年《泰晤士報》日銷逾八十二萬份;到二○一○年跌剩約五十萬份;今年一月平均日銷不足四十萬份。對手《每日電訊報》和《衞報》也不樂觀,分別由一九九七年的近一百一十三萬和四十三萬份,跌至今年一月平均日銷不足五十萬和不足十九萬份。
The Media Briefing網站/《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2/190508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00

揭政府機密囚5年 庭外遭伏擊土國報章主編險中槍

1 : GS(14)@2016-05-08 14:44:42

土耳其反對派傳媒《共和報》(Cumhuriyet)主編丁達爾(Can Dundar)及安卡拉分社主管居爾(Erdem Gul),因報道政府向敍利亞反對派輸出武器,前日在伊斯坦堡法院被裁定洩露國家機密罪成,分別被判監5年10個月及5年。丁達爾更法院門外險遭槍擊。


槍擊案在判罪前的休庭時間發生,站在庭外的丁達爾,被一名男子向他連開兩至三槍,並辱罵道:「你是叛國者,要付出代價。」丁達爾沒有中槍,但一名電視台記者被流彈擦過腿部受輕傷。電視畫面顯示,丁達爾的妻子一手扼住槍手的頸項,將他交予警方。



斥當局煽動槍手

丁達爾表示不認識槍手,但指摘總統埃爾多安及親政府媒體煽動人仇恨他,「我很清楚誰鼓勵他把我視為(暗殺)目標」。40歲無業槍手稱只想教訓丁達爾,無意殺死他。丁達爾被定罪後,在庭上表示:「我們在兩小時內兩次遭人企圖謀殺:一次是用槍,另一次是用司法制度。」他批評有人想用牢獄和子彈對付他,目的是把所有人滅聲,呼籲民眾要鼓起勇氣捍衞新聞和資訊自由。居爾認為判罪意在打壓傳媒,對此不可接受。有民眾高叫「新聞自由不可被噤」等口號。至於兩人的間諜及意圖推翻政府控罪,則判不成立。案件有待上訴法庭審理,兩人毋須即時入獄,另外還要面對一宗協助恐怖組織罪官司。丁達爾表明他們會堅持履行新聞工作者職責。法新社/德新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8/196023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