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贏在投機的起跑線上(本文刊發於6.27日的《證券市場週刊》) 唐朝

http://xueqiu.com/8290096439/29929401
A股投資者多喜歡標榜自己為價值投資,對投機則敬而遠之。其實,投機又有何不可?

何謂投機?

被譽為價值投資鼻祖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曾經這麼定義投資與投機:「投資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這個定義相當模糊。無論是「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還是「滿意回報有保證」,在事前都無法以客觀的、統一的標準進行確認。在投入金錢買入某資產時,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沒有經過分析、本金危險且不會有滿意回報。因而,使用格雷厄姆的定義,很難在買入前,確認某交易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投資和投機,關注對象大不同,決策系統也大不同。只有清楚的知道究竟在做什麼,才可能將注意力放在正確的關注對象上,杜絕為自己貼上自欺欺人的標籤。為此,尋找一個清晰準確、邏輯一貫的原則,區分投資和投機,非常有必要。

以回報來源界定投資與投機

筆者這樣定義投資與投機:投資,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產生的現金流,無需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投機,剛好相反,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或者更簡單的說:買股是投資,買票是投機。採用這個定義,可以在交易發生時,明白自己究竟是意圖投資還是投機,從而圈定需要關注什麼,來確保滿意回報的獲得。

何謂買股,何謂買票?讓我們拋開教科書枯燥的解釋,穿越回大航海時代吧。那是屬於冒險家的時代,一艘船從歐洲大陸出發,無論經大西洋到美洲,還是繞印度洋到亞洲,帶給沿途各國人民從未見過的稀罕玩意兒,當然,不便宜。順帶收走當地土產,當然,不會貴。此地之土產即是異地之稀罕,一趟船跑回來,常常是數百倍的利潤。然而,風大浪大、海盜出沒,十艘船總有那麼兩三艘或沉沒或被劫。怎麼辦?

對利潤的追求,常使人類想出精妙的解決辦法。十艘船的船主,放棄每人擁有一艘船,改為每人佔十艘船總收益的1/10。10*1/10=1,簡單的等式,帶來完全不同的獲利模式。哪怕十條船隻回來5條,只要每條回來的船,能獲利百倍,每位船主都能夠獲得50倍的收益。一邊是確定賺50倍,一邊是或賺百倍或血本無歸,精明的商人,當然知道怎麼選。於是,股的概念誕生了。至於為了鼓勵監督船長和水手,而誕生的股權激勵及監事會制度,此處略過。

船,就是企業。股,就是船的一部分。持股人享受船的收益,並以出資為上限,承擔沉船風險。

船主們找到了規避風險的辦法,夜夜安枕卻賺得盆滿缽溢,自然惹得旁人羨慕。一群或陌生或相互認識的人,寫個合約湊錢買船、雇水手,新企業就建立了。

船出海了,那可要些日子才回得來。那時候,沒手機沒電報。出海後,是徹底的杳無音信。這期間,若有持股人急等用錢,只好找個見證人,將出資協議附上轉讓合同,出讓於有意購買者。成交之後,這條船或帶著百倍回報返航,或沉入大海,該佔的份額,該冒的風險,都由買家一力承擔了,與原出資人再無干係。票,也誕生了。

逐漸的,建立在股和票上,也有了兩種不同的獲利模式。一種是以返航回報為主要獲利來源的股模式,另一種追求買與賣之間差價的票模式。

巴菲特說,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其生命週期內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這就是以返航回報為主要獲利的模式,回報的產生不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正因為回報不依賴他人,所以巴菲特才敢放言即使股市從明天起關閉,其投資決策仍然不受影響。關於現金流折現獲取回報的思路,筆者曾在《漫談現金流折現法》(http://xueqiu.com/8290096439/28126934)一文中,進行過闡述。

而格雷厄姆一生進行的大部分交易,以及他所宣揚的主要選股規則,是買入市值低於淨流動資產值2/3的企業,待股價超過淨資產以上某比例後賣出獲利。可見,格雷厄姆的回報,主要是依賴於新買家的出現,屬於票模式。

1955年,格雷厄姆作為證券市場著名專家,在美國國會一個證券市場委員會的調查詢證中,被問道:「當你發現了某個特殊的情形,並且您僅憑臆想判斷你可以用10美元買下,而它是價值30美元的,於是你買進一些。但只有當許許多多其他的人,認為它確實價值30美元的時候,您才能實現您的利潤。這個其他人認為它價值30美元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是做宣傳呢?還是什麼別的?是什麼原因促使一種廉價的股票發現自己的價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道:「這正是我們行業的一個神秘之處。對我和對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樣神奇。但是我們從經驗上知道最終市場會達到它的價值。」這個回答清楚的表明,對於價格終將回歸價值的規律性原因,當時的格雷厄姆並不明白。

以現在的眼光看,市場價格終將回歸價值,是因為資本的逐利性。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濃罩著高回報資產的未知因素,逐漸明朗。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高回報資產必將吸引資金進入,從而拉升該資產的市價,直至其回報率回落至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水平。價格就這樣回歸了價值。

贏在投機的起跑線上

投資的回報,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的現金流。投資者可以不關注資產交易市場的報價,卻需要時刻關注企業的經營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自身的決策變化,所在行業的景氣度變化,競爭對手的行為變化等等。投機,關注資產的價格變動。關注新買家何時出現,因何而出現,主導新買家出價的因素是什麼。

投機與投資既沒有水平高下之分,也沒有道德高下之分。所不同的,僅僅是回報來源不同、關注因素不同而已。即便是意圖從企業現金流獲取回報的投資者,也免不了會受買家過高出價的誘惑,賣出而成為投機者。至於意圖從股價變動中獲利的市場參與者,則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承認:我,是一名投機者!

那麼,資產價格究竟是如何變動的,背後有沒有可以掌握的規律呢?

以股票市場為例,股價(P)永遠等於市盈率(P/E)乘以每股盈利(E),這是數學,是永不會錯的公式。因而,只要寄希望從股價變化中獲利,總也離不開預測企業盈利和市盈率——兩者或兩者之一的變化。如果對這兩個指標全無概念,貿然入市交易,也許能有一時的好運,但長期看,關燈吃麵的結局是免不了的。

企業盈利和市盈率,未來都有漲跌平三種可能,由此誕生了九種未來股價組合。能否從股票價格上獲取差價,取決於今天在什麼組合上買入,也取決於未來在什麼組合上賣出。

企業盈利的變化趨勢,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非常多。任何行業,都需要數年的持續關注,才可能做出基本靠譜的判斷。浸淫行業數十年的業內頂尖人士,錯判形勢導致企業兵敗如山倒,也是殘酷商業競爭中常見的事。認識到這一點後,投機者應持保守態度看待企業未來盈利,將研究定位於排除盈利可能下滑的企業,並忘卻對企業盈利的樂觀預期,使股價變化的決定因素,落在市盈率的變化上。

市盈率的變化,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情緒的變化。億萬市場參與者情緒起落之和,神鬼莫測。牛頓在股市投機巨虧後,曾經發出過著名的感嘆:「我可以測算天體運動的規律,卻無法測算人性的瘋狂」。然而,雖然規律難測,但高風險雷區卻不難發現。

市盈率,是回報率的倒數。20倍市盈率,代表著回報率為 5%。同時,由於股票投資回報,無人擔保,購買者需要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個風險補償收益率,以彌補承擔的風險。因而,即便樂觀的假設風險補償收益率為零,無風險的資金回報率,也已經天然的劃出了市盈率的上限。也就是說,在忘卻企業盈利增長的保守假設下,若無風險回報為6%,能夠接受的市盈率上限必須低於17倍。17倍市盈率以上的區域,就是高風險雷區,是大概率虧損的區域。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了。」這是被巴菲特譽為「西海岸哲學家」的查理.芒格經常談到的投資真理。只要能避開哪些致命區域,成功自然就會到來。無論面臨的誘惑多麼大,學會拒絕進入市盈率的高風險雷區,就贏在了投機的起跑線上。

美國投資大師、戈坦資本創始人喬爾.格林布拉特先生,僅僅依靠低市盈率策略,加上一個投資回報率指標,在其20年的投資生涯裡,獲得了年均40%的傳奇收益。這些寶貴經驗,被格林布拉特先生寫成一本小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the market》——中信出版社出版中譯本名為《股市穩賺》,是一本薄薄的,定價僅18元的小書,相當值得一讀。

----------------------------------------------------------------------------------------
後記:
1)本文發表時,標題用了《投機有何不可?》;
2)本文是比慘大賽後的「老唐12條」注水所得,其主要邏輯在12條裡均已有闡述;
3)從上條可知,本文是一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者的總結。對於擅長50PE買,150PE賣的高手,本文分文不值,敬請忽略;
4) 文章最後一段,是為了以讀書札記面目出現,隨手從書架上扯了一本和本文主題相似的小書,而後加上去的。雖然生硬了點,但書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作者用投資回報率和收益率組成一個簡單的令人不敢相信的公式,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回報率。
5)和戈坦的神奇公式類似的「低市盈率,配上高Roe,再加上分散」,是老唐認為的有邏輯支撐的體系,是能在投機戰場上長期生存的可靠法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