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ymatec/ 賽門鐵克

1 : GS(14)@2011-05-18 22:47:56

http://news.imeigu.com/a/1305683710526.html
鳳凰網科技訊 5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賽門鐵克公司CEO表示公司正在對收購做出計劃,最早將於下周在紐約舉行的年度分析會議上,公佈今年高達30億美元現金的收購計劃詳細內容。
世界第五大軟件生產商賽門鐵克的CEO恩裡克・薩利姆(Enrique Salem),自從一年前宣佈收購廣為使用的支付安全系統VeriSign之後,一直沒有進行大型收購。
在週二的一次會議上,薩利姆宣佈他不排除一項另外的大型收購。儘管他還表示他比較喜歡進行小型收購。薩利姆表示,收購將定位於提供移動、云計算和虛擬化服務的存儲或安全公司等。
去年,賽門鐵克撥出20億美元用於收購,除了VeriSign的資產之外,其還以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私人控股的數據加密軟件廠商PGP。
有投資者對賽門鐵克的現金收購表示過質疑。薩利姆表示,在未來幾年裡,技術工業將會發生一系列的重組,大軟件生產商將吞併小公司。但是他拒絕透露賽門鐵克的具體計劃。他說,「我的預期是重組將會繼續進行,我們將會看到非常有價值的重組,這將會改變整個技術行業。」

利姆還表示,賽門鐵克正在審查其持有的與中國華為公司合資企業的資產,其專門用於製造存儲和安全方面的計算機。美國投資者今年對中國公司的股票似乎非常感
興趣。而賽門鐵克,投資了1.5億美元,在華為賽門鐵克公司中擁有49%的股票,並擁有以2800萬美元買下其餘2%股票的權利。
薩利姆表示,賽門鐵克正在和華為商議行使這個權利,或者通過首次公開募股銷售其股份。他表示希望在今年底能決定。
根據賽門鐵克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2009年賽門鐵克在合資公司中虧損6300萬美元,其總收益為2.24億美元。
薩利姆還表示,賽門鐵克將開始從軟件銷售和對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服務上賺取更多收入,他預計在這些產品上的收益將在兩年內達到1億美元。
過去的幾年中,薩利姆一直受到投資者的壓力,要求他拆分公司的存儲和安全部門。對此他表示,目前並沒有拆分的計劃。他說,「有些投資者希望我們放棄的產品,可能在公司的發展和數據業務上起到核心作用。」
賽門鐵克股票週二收於19.67美元每股。(編譯/七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63

Q1網游關注度分析:騰訊增長顯著集中度加劇

1 : GS(14)@2011-06-05 14:03:34

http://news.imeigu.com/a/1307149032673.html
(一)整體關注度排行分析
1. 運營商關注度排行
騰訊增長顯著,集中度進一步加劇
2011Q1運營商關注度格局整體保持相對穩定,前4名和2010年相比沒有發生變化,但騰訊憑藉穿越火線的優異表現,關注度再獲明顯提升,達到39.8%,領先優勢更加明顯;網易、盛大關注度相對穩定,繼續穩居第二、三名;三家累計關注度達到58%,和去年同期相比集中度進一步加劇。
完美時空繼續穩居行業第四,關注度為3.7%;本季度世紀天成憑藉其FPS遊戲CSOL的優秀表現關注度首次超過搜狐暢遊,成為第五名,兩者差距為0.1%。

2. 遊戲產品關注度排行
穿越火線成為最受網民關注的網游,關注度超過15%
2011Q1大型網游行業雖然仍舊是重點廠商的老遊戲主導,但老遊戲也不孚眾望,繼續煥發生命力。 最受關注的前十款網游產品基本被騰訊、網易和盛大所壟斷,只有世紀天成的反恐精英也進入前十名。
穿越火線在騰訊的大力推動下,本季度首次超過地下城與勇士,成為市場最受關注的網游產品,關注度達到15.9%,地下城與勇士的關注保持相對穩定,兩者吸引了超過30%的網民關注。 排在第三、四名的是網易的魔獸世界和夢幻西遊,兩者合計關注度為7.9%。

(二)各細分市場分析
1. 休閒網游關注度排行
穿越火線領銜休閒網游市場,FPS遊戲獲再獲大幅增長
2011Q1騰訊在休閒網游市場的絕對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穿越火線的關注度大幅增長,達到35.8%,超越地下城與勇士,兩者的關注度接近70%,再加上第三、四名的QQ旋舞、QQ飛車以及ava(戰地之王),騰訊在休息網游的關注度超過80%。
射擊類休閒網游特別是FPS網游獲得更多玩家更多青睞,有3款FPS遊戲進入Top10,合計關注度接近40%。 如果再往下看接下來的排名,也能發現有多款射擊類網遊,同時多家網游運營商都在加大在該市場市場的投入,報告將在最後一部分進行射擊類游戲的專題分析。

2. 魔幻MMORPG關注度排行
魔幻RPG市場關注格局保持穩定
2011Q1魔幻RPG市場保持相對穩定的關注格局:魔獸繼續保持穩定的領先優勢,關注度超過25%。龍之谷在經歷了2010年快速增長後也逐漸穩定下來,關注度為12.9%,傳奇和永恆之塔也保持穩定的關注度,兩者合計超過10%。 神魔大陸繼在10年下半年發力後,本季度也開始逐漸穩定,關注度達到2.9%。

3. 神話MMORPG關注度排行
西遊題材繼續主導神話RPG ,神武增長明顯
2011Q1神話類RPG遊戲市場仍舊是以西遊題材和誅仙系列為主打,而且其中西遊記題材獲得更多玩家關注。 夢幻西遊繼續穩居首位,關注度為22.3%,QQ西遊緊隨其後,關注度達到9.2%,多益的新作神武本季度名列第四,關注度超過5%,這三款西遊題材的產品合計關注度超過36%。

4. 武俠MMORPG關注度排行
征途2領銜模式“新征途”
武俠RPG市場一直是國產網游創新較多的領域,本季度天龍八部系列和武林外傳繼續領跑武俠RPG市場,巨人推出了更加強調公平的第三代網游商業模式,征途2在Q1已經有較好的表現,關注度達到6.0%,超過了征途和綠色征途。 綠岸網絡的醉逍遙在10年下半年發力後本季度逐漸穩定,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關注度達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33

Best Buy/ 百思買

1 : GS(14)@2011-02-27 13:28:3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yMMDAwMDIyMjcyMQ.html

  
  
「百思買既想通過買斷經營的方式來獲得最低的供價,又想效仿國美、蘇寧的收進場費等模式,來從供應商手中獲取資源支持,顯然,這是行不通的。」在全球3C家電零售巨頭百思買宣佈關閉在華9家自有品牌門店後,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如此評價百思買在華策略的失敗。
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百思買打出的旗號是「打破中國電器連鎖行業潛規則」,然而,這家零售巨頭卻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其提出的「買斷經營模式」和「現款現貨模式」,在實際的運營中並沒有得到落實。
相反,在百思買主管中國業務的全球副總裁呂維民2008年離任後,其繼任者打著「本土化」的旗號推行的政策,讓眾多的供應商徹底拋棄了百思買。
一家本土彩電廠商的營銷總監對本報記者稱,「百思買缺乏價格和規模優勢的運營,既得不到對價格更加敏感的中國消費者的支持,也無法得到中國本土供應商的支持,這樣,它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失望的供應商
當百思買2006年收購五星電器,並在上海以自有品牌開出第一家門店時,包括海爾、創維在內的中國本土供應商,對於百思買這家全球零售巨頭的到來還充滿著憧憬。
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一位高管表示,「當時,本土的電器連鎖正處於高速擴張期,而隨著門店的快速增長,單店產出下降和營銷費用高漲的問題已經開始突出,零供關係空前緊張,而百思買提出的『現款現貨、買斷經營』等合作模式,的確很吸引人。」
「很
多家電供應商此前也與擁有100多家門店的五星電器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華東市場,五星電器還是有很不錯的業績的,在這樣情況下,在百思買收購五
星,以及其開出第一家門店時,包括格力電器副董事長董明珠、海爾集團副總裁周云傑等在內的很多本土供應商,高管都積極參與了。」這位TCL高管回憶說。
據本報記者瞭解到,百思買通過自購門店方式在上海徐家匯開出第一家店時,雖然很多本土品牌都只是選擇了「嘗試性」進場,不過,它們對百思買懷有的期待是很高的,期待它成為一個足以與國美、蘇寧對抗的渠道,期待它零供關係。
然而,讓供應商失望的是,在國美、蘇寧等本土電器連鎖的抵制下,百思買在上海的擴張遇到了麻煩。在2006年開出第一家門店後,其第二家門店的開出,居然是在兩年多之後。
楊東文告訴記者,「供應商選擇大賣場更多的是看重其出貨量。雖然,百思買徐家匯店的年銷售額也達到了4億多元,但是,當時只有一家門店的百思買,是無法滿足供應商銷售額增長的需要的。」
據瞭解,百思買所在上海市場,是本土品牌相對弱勢的區域,由於當地消費者對洋品牌情有獨鍾,即便進入百思買的賣場,本土品牌的銷售規模也不大。據稱,在百思買銷售最好的本土品牌海爾,每年的銷售金額也只有幾千萬元。
更讓本土供應商失望的是,百思買並沒有兌現所謂「現款現貨」的承諾,尤其在連續虧損的情況下,百思買也像國美、蘇寧一樣,打起了供應商的主意。
楊東文告訴本報記者,百思買的現款現貨模式僅僅堅持了一年多時間就無法繼續了, 「從百思買開出第二家店開始,我們就很難再拿到預付款了,所以,對於後來百思買開出的7家門店,我們就選擇了不進場。」
反倒是之前因「佔用供應商資金」而飽受詬病的蘇寧和國美,開始了策略調整。

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對記者稱,「其實,近幾年,本土電器連鎖的預付款交易規模已大為提高,本土兩大連鎖由於規模優勢,也具備了這樣的條件。當然,主要也
集中在幾個強勢品牌上,比如說,此前佔手機市場40%份額的諾基亞,本土強勢品牌海爾,以及西門子等,而其他的品牌就只能通過60至120天賬期的方式來
支付。」
此外,很多中國家電廠商最初還希望通過與百思買中國的合作,進入北美市場。然而,這一願望也很快落空。
楊東文表示,「最初,百思買也是這樣說的。但是,百思買中國公司根本無法干涉北美公司的採購。當時,我們也與百思買總部的高層見過面,但是並沒有實現借道進入北美市場的願望。」
小規模,高成本
規模太小,是百思買無法落實「買斷經營模式」和「現款現貨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孫為民告訴本報記者,「2006年,我們在上海市場核算過,如果沒有7家門店的規模是很難打平的,而現在可以說,沒有40家門店是很難打平的,因為上海市場的運營成本太高,需要更多的門店去分攤成本費用。」
  
  
廣告費用,每年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一位蘇寧電器高管表示,「目前,在上海等一線城市往往有多家媒體,每年我們在上海的廣告投入都超過億元。百思買的總投入當然少一些,但由於門店太少,攤到每一家門店上的廣告費用就太高了。而且,百思買的廣告大多是自己支付。」
此外,百思買的人工成本平均超過3000元每月,高昂的成本和過少的門店讓其出現巨額虧損。一位分析師曾表示,百思買在退出前,每年在中國市場的虧損超過2億元,而百思買在關閉9家門店時也指出,這些門店短期內看不到盈利前景。
百思買的高運營成本,帶來的最直接後果是,其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甚至比同區域的國美、蘇寧門店價格更高。
一位消費者曾在新浪微博上表示,「雖然百思買的購物環境和免費體驗吸引了眾多消費者,但是,對於價格更加敏感的消費者,往往選擇在百思買玩夠了、選好型號後,再到周邊的國美、太平洋等門店去購買。」
既無法獲得供應商的支持,又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百思買模式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已是在所難免。
失敗的戰略調整
其實,在2008年呂維民辭職後,接替其職位的楊得銘就改變了百思買中國的策略,開始所謂的「本土化運營」。然而,這次改變,卻讓讓百思買與本土供應商的關係更加惡化。
按照百思買的新策略,其不僅要加快開店的步伐,而且要在最好的位置開店,因此其也必須付出比國美、蘇寧更高的租賃費用。在此狀況下,百思買開始效仿國美、蘇寧,通過收取進場費、廣告費等方式來轉嫁開店的成本。

者瞭解到,國美、蘇寧早期的快速開店擴張除了自有資金外,還有賴於供應商的促銷貨源和進場費等費用的支持。2010年,國美電器公佈新的五年計劃時曾透
露,開一家4000平米的普通門店的費用只需要100萬元,而一家上萬平米的大店費用只需要1000萬元,顯然,更多的費用是由供應商提供的。
然而,國美、蘇寧的這種模式,已經引起了供應商的強烈抵制,因為,很多後來開出的門店,都屬於單店產出低下的無效、低效門店。然而,百思買的新策略,正是複製這種模式。
楊東文表示,「本土連鎖的進場費策略能夠成功,是因為其整體銷售規模大,創維每年在國美的銷售額都達到20億元,這樣的話,供應商都不敢得罪大連鎖,而百思買只有幾家門店,竟然也採取這樣的模式,並且,其後來要求的返利水平也大為提高,這顯然是供應商無法接受的。」
全球模式之惑
在百思買宣佈關閉門店之後,其此前堅持的、全球通行的「買斷經營模式」,成為業界反思的焦點。

爾集團商流推進本部一位人士表示,「買斷經營是成熟市場零售商家普遍採取的模式,其通過大規模的採購降低採購成本,同時在採購後集中用自己的人員來銷
售。」這種模式在美國市場頗為成功,在美國百思買的賣場上是無法看到各品牌廠商的促銷員的,而商家則可以獲取更高的銷售費用。
然而,這種成功的賣場經營模式,在中國並未獲得成功。
事實上,國美、蘇寧此前也曾試圖效仿百思買,逐步取消目前賣場中來自供應商的促銷員,然而,這種嘗試在個別門店試點後卻很快被叫停,原因就是供應商的抵制。
據本報記者瞭解,中國的家電製造企業中往往都有數以萬計的營銷人員,這些營銷隊伍也是本土廠商能夠在中國市場,特別是三四級市場實現渠道下沉的主要原因。即便在與電器連鎖對接後,這些本土供應商也在零售網點派駐大量的促銷員。
以國美為例,其近1400家門店有20萬自己的員工,同時還有近10萬名來自廠商的促銷員。
在國內家電廠商看來,百思買取消廠商的促銷員,最後的結果是,讓本土供應商的銷售難以起色。楊東文表示,「在上海、蘇州等區域,消費者對於外資品牌更加青睞,如果沒有本土廠商促銷員的促銷,那麼,消費者更多選擇購買外資品牌,顯然,這難以得到本土供應商的支持。」
當然,對家電廠商來說,買斷經營也意味著支付更高的營銷費用,進一步壓縮其利潤空間。一位供應商稱,國美向廠商要求的返利在11%至14%之間,而百思買有的門店,要求的返利居然超過15%。
「這樣的話,供應商既沒有銷售量的突破,也沒有利潤可言,誰會跟百思買合作呢?」楊東文說。
2 : GS(14)@2011-02-27 13:38:4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xOMDAwMDIyMjcxOQ.html

  
  
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寒冬,不期而至。
2月22日,家電零售商百思買宣佈關閉在中國內地的9家門店。雖然在宣佈關閉自有品牌門店的當天,百思買還宣佈,其100%控股的五星電器將於2012財年間在內地新開40至50家門店。但這為百思買自2006年底才開始的品牌業務,畫上了並不圓滿的一個句號。
無獨有偶。
2011年1月,全球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家得寶中國公司向本報記者確認,其位於北京西四環的門店已經宣佈正式關閉。至此,家得寶已經關閉了其在北京市場的所有門店,在華門店數有最初的12家縮減至7家。
2011年2月,家樂福或將再次關閉長春春城店及家樂福紹興鏡湖店的消息傳出。而此前1年,家樂福在中國已經關閉了4家門店。
《財富》發佈的2010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顯示,百思買、家樂福、家得寶分別位列第142位、第22位和第97位。而在細分領域中,三家企業位居行業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一位。
這是自2004年中國正式放開在華開店限制以來,外資零售企業首次集體遭遇生存危機。與之相對,中國本土零售業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在商務部的「十二五」規劃中,包括百聯集團等在內的15家本土大型零售企業,均被寄予了成為「超級零售航母」的期望。
毫無疑問,中國目前是、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零售市場,那麼,是什麼讓眾多外資零售商紛紛折戟沉沙?
百思買「水土不服」
過去一年,百思買撤離中國的消息一直在暗中發酵。
此前,有消息稱,2010年,百思買在上海共有大寧路、大華虎城、大華錦繡華城等3個簽約項目最終沒有入駐。此外,其在中山北路、光新路附近的一個項目也簽約多年尚未入駐。
雖然,百思買方面否認了此說法,稱未能入駐有其它原因。「作為承租方,我們比較被動,有時會因為業主方的原因導致項目緩慢或停滯。這是很正常的。」

事實上,百思買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一直相對滯後。2006年,百思買以1.8億美元的代價收購江蘇五星電器,進軍中國家電零售業。根據百思買的官方統計,其
進入中國市場近五年後,僅有9家門店,6家位於上海,另外2家分別位於杭州和蘇州。在北京市場則有1家以「店中店」形式開出的門店。
自有品牌門店之外,將百思買收購的五星電器100多家門店計算在內,百思買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與國美、蘇寧上千家門店相比,仍存在極大差距。

斷增加的競爭對手,也使得百思買對自身的擴張速度開始擔憂。2010年12月10日,全球第二大家電連鎖零售商、日本山田電機首家中國專營店在瀋陽落戶。
此前的11月17號,全球第三大批發零售企業麥德龍與富士康合資的家電連鎖品牌「萬得城電器」第一家中國門店在上海開業。
不過,使得百思買陷入中國市場泥沼的,除了適應市場需要一定週期之外,百思買固守的營運模式,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照百思買的最初構想,與國內家電賣場不同,其在中國通過現金買斷的方式獲得整個賣場的主導權,但在這一模式下,他們甚至需要付款購買供貨商的樣機,並承擔
樣機折舊的損失。由於門店裡的促銷員都是由百思買自己聘用,它還比競爭對手多出了很大一塊的人力成本。而且,百思買門店的租金和裝修費用,也不能像本土競
爭對手一樣轉嫁給供貨商。
如此的高成本之下,百思買並無與國內家電賣場競爭的財務優勢。
在廣州舉行的空調峰會上,針對百思買關停所有在華自有品牌門店的做法,國美電器副總裁李俊濤表示,百思買有兩個問題,首先是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其次,百思買沒有看到其盈利的期限,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市場不瞭解,嚴重的水土不服。
家樂福失去「排名」
2009年家樂福集團的營收數據為960億歐元,同比下降1.4%。
2010年年初,在剛剛公佈完2009年業績後不久,家樂福宣佈了一條重大消息:考慮到家樂福總部辦公樓高昂的租賃費用和家樂福目前的開源節流計劃不相符,因此,家樂福決定關閉位於上賽納省的Levallois-Perret總部辦公樓。
這是一個不祥的信號。2010年之後,家樂福在成本控制上的壓力不斷增加。

過,對於如今的家樂福來說,成本控制,並不是它所擅長的。2008年,家樂福創始家族哈雷集團退出監事會,法國億萬富翁、LVMH集團掌門人伯納德·阿諾
特成為家樂福集團第一大股東。並沒有多少零售業經驗的伯納德·阿諾特很快發現,相比LVMH的奢侈品業務,零售業的利潤實在是低得可憐。
  
  
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家樂福開始放棄對規模的追求,並極力提高門店的單位收益。
事實上,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原本著力拓展國際市場的家樂福,已經陸續撤離了日本、俄羅斯市場,並關閉了比利時門店。2010年7月,路透社對外透露,家樂福集團計劃出售旗下東南亞新馬泰61家門店資產的消息。
同樣事情也在中國市場發生。整個2010年,家樂福在中國已經關閉4家業績不良的門店。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家樂福對供應商的「壓榨」,卻在進一步加強。
家樂福的選擇是,利用徵收費用的模式,將自身的財務壓力,向供應商一段延伸。一位家樂福的食品供貨商曾抱怨稱,他與家樂福的2009年合同扣點數(銷售返點)為15%,2010年,該數據變為了21%。而21%的合同扣點,已經是食品行業的最高額度。
與此同時,家樂福的管理崗位工資卻在大幅收縮水。
一位曾任家樂福店長的人士稱,三四年前,家樂福一個店長年工資收入約為20萬元,與此同時,大部分店長還擁有2倍於工資的灰色收入,而現在,雖然物價上漲了,但是一個新店長的工資卻降到了年薪15萬元左右。
在一系列的戰略調整之後,這個曾經的「中國零售教父」,正在失去市場領導者的地位。

據中國連鎖百強排名數據顯示,2009年,大潤發的總銷售額為404億元,增幅達20.5%,門店數為121家,增幅為19.8%,而2009年家樂福中
國的銷售額為366億元,增幅8.2%,門店數為156家,增幅為16.4%。大潤發在「綜超板塊」首次趕超家樂福,從而躍升冠軍寶座。
當然,對家樂福的掌門人伯納德·阿諾特來說,相比排名,利潤率可能是一個更重要的指標。
家得寶「消化不良」
與百思買類似,作為全球最大的家具建材零售商,家得寶進入中國市場近5年時間,迄今仍未找到適合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
2010年年中,家得寶新任中國區總裁周雷蒙上任,取代了他的前任全國珊。在近5年時間,家得寶中國迎來了它的第三任總裁。這位新總裁,需要完成一個既簡單又艱難的任務,即,為家得寶集團總部找到適合中國市場的發展路徑。
而周雷蒙上任後,便開始逐步關閉家得寶業績不佳的門店,至今已經關閉了3家。而從2006年至今,家得寶已累計關閉了5家中國門店。
通過收購拓展中國市場,是家得寶此番艱難調整的前因。
2006年12月,在經過兩年的試探後,家得寶終於邁出了開拓中國市場的第一步。12月,宣佈以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中國家居建材超市「家世界」家居的全部12門店的經營權。
儘管,從1996年創立開始,家世界就是以家得寶為榜樣。但這並未幫助家得寶順利整合家世界。
2006年底,家得寶中國區第一任總裁陳耀東上任後不久,即遭遇了大規模人員變動。家得寶內部知情人士稱,「當時,隸屬於家世界家居的創業團隊,由於不滿空降高管做法,多人選擇了離職。」
最終,在家得寶經營了不足兩個財季的陳耀東黯然去職。陳耀東任內,除整合家世界的原有店面外,未開出一家新店。陳耀東的守成戰略,與家得寶總部提出的「在中國成為行業第一」的戰略相背離,被認為是其離職的原因。
取而代之的全國珊,在家得寶內部被認為是一個「過渡者」。2010年初,同樣在經歷了不足兩個財年的考核之後,全國珊去職。在他治下的家得寶,走上了關閉門店的收縮邏輯。2009年,家得寶關閉了位於青島和瀋陽的門店。
不過,臨危受命的周雷蒙,目前也僅僅是延續了全國珊的關店邏輯。
家得寶內部人士稱,「家得寶總部希望,家得寶中國能夠實現本土化管理,但是,事與願違之處在於,家得寶中國目前除了關店和壓縮成本,找不到更好的立足中國市場的方法。」

位家居建材零售業資深人士稱,家得寶在中國的遭遇並非個案。這個市場盤子散、模式雷同,同時,存在的眾多不規範等狀況(回扣、供零關係惡化、以次充好
等),並非歐美經驗簡單複製。此外,家具建材市場對批發市場的依賴程度深,而不是零售連鎖;隨著商業物業費用增加,零售連鎖成本也大增,商業地產和家居連
鎖商業業態結合,可能將變成一種該業態在中國市場的「應對方式」。
3 : GS(14)@2011-02-27 14:10:3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3/zMMDAwMDIyMTkzMw.html

  
  
2月22日下午,美國百思買(NYSE:BBY)的全資子公司、沉寂多年的江蘇五星電器公司突然高調亮相,在南京召開「2011戰略發佈媒體溝通會」。
「今
天是五星電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我們在放慢了腳步4-5年後,將結合百思買好的經驗,在今年再開出40-50家門店,從而使五星電器門店數量在
2012財年年底增加至200-210家左右。」溝通會上,剛剛被任命為百思買全球副總裁、五星電器首席執行官的王健神采飛揚,「這只是我們飛速發展的一
個開始。」
王健原來的職務是百思買中國公司副總裁兼五星電器零售總裁,他的陞遷源於百思買對中國市場發展戰略的一項重大調整。22日上午,
百思買官方網站發佈聲明,宣佈即將關閉其在中國大陸地區全部9家門店及位於上海浦東金橋的零售總部,同時將百思買在中國的零售業務以及設備整合到五星電器
品牌之中。
目前,大約有1000名員工正為離開百思買後的去向發愁。但百思買在公告中表示,未來將會給優秀員工提供在五星電器零售業務以及其自有品牌業務方面的工作職位,同時也將保留部分團隊成員以支持接下來的業務發展。
敗走中國?
百思買是全球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旗下品牌及合股企業的年營業額超過500億美元,擁有員工約十多萬人。
2006年5月,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的百思買斥資1.8億美元,成為了江蘇五星電器公司的控股股東。2009年2月,它又收購了五星電器剩餘25%的股權,五星電器成為了百思買的獨資企業。經兩次收購,百思買將五星電器近170家門店攬入了懷中。
「過去3年間,五星電器的門店數量大幅增長。對我們來說,五星和百思買的品牌同樣重要,它們可以進行差異化發展。」2009年2月,百思買國際業務首席執行官魏博曾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百思買自有品牌店在中國的發展卻異常緩慢,形如蝸牛。2007年1月,百思買在中國的第一家自有品牌門店在上海繁華地帶徐家匯開門營業。但直至19個月
後,它才在國美、蘇寧、永樂已盤踞多時的上海中山公園商圈開出第二個門店。直至此次百思買宣佈在中國進行戰略調整時,百思買在中國僅有9家門店。
百思買沾沾自喜的差異化經營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其蜻蜓點水式的幾個門店已被蘇寧、國美浩瀚的門店海洋所淹沒。

蘇寧、國美乃至五星電器的經營模式不同,百思買的賣場佈局不是以品牌(生產廠家)劃分,而是以產品歸類,它將產品買斷經營,商場的營業員全部是百思買的員
工,而不像蘇寧、國美的賣場由廠家派駐促銷員。「百思買不僅僅賣產品,它最重要的是賣服務。」曾將百思買引入中國的五星電器前董事長汪建國曾不止一次地對
記者宣稱。
然而,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恰恰是百思買在中國水土不服的表現。「百思買的經營理念確實很超前,但中國的市場太現實,消費者看重的
是價格和贈品,服務打動不了他們。」某家電零售連鎖企業的一位門店經理說。一位曾在百思買工作過的人士無奈地表示,不少消費者會到百思買的門店去體驗產
品,然後他們會轉身去蘇寧或國美的門店購買產品。
但上述那位門店經理認為,百思買在中國經營失利也有其內在的原因。「它把美國的經營模式搬到中國,但在中國卻沒有控制好經營成本;它講究服務,但僅有門店的服務,售後服務不足;它提倡專業化經營,但經營不夠專業,而產品品類也不豐富。」
五星電器一位曾經的決策層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百思買自有品牌門店在中國的失敗,原因不在於經營模式,而在於領導和管理這個企業的組織,百思買要想在中國取得成功,要有懂中國市場的人才行。
事實上,百思買進入中國僅僅5年時間,但其負責中國市場的最高決策者就已換了兩任,呂維民和楊得銘在上任初期均雄心勃勃,但不多時日便被悄悄撤換,一年前,百思買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唐思傑又走馬上任。
以退為進

思買將關閉9家門店的消息公佈後,市場普遍認為,百思買敗走中國。但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徐源認為,這只不過是百思買的一個戰略調整。「如果認為這是百思買
敗走中國,那就是輕敵。它4年時間裡在中國僅僅開了9家門店,說明它一直在謹慎試水;現在它決定關閉自有品牌門店,同時擴大並加強對五星電器的投入,是以
退為進的策略,就好比一個企業對產品線進行調整,這反而有利於它今後的發展。」
  
  
百思買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唐思傑在媒體溝通會上明確表示,百思買不會退出中國。「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國家,今後5年,
中國的消費增長會令任何城市相形見絀,要適應這塊土地,我們就要變革。百思買在過去40年面臨許多挑戰,但正是在這些挑戰中,我們迅速成長。」
事實上,百思買對這項調整謀劃已久。據唐思傑透露,早在一年前,他被任命為現在這個職務後,他就試圖對百思買在中國的經營進行調整,「我要求管理團隊論證百思買現在的經營模式是否適合中國的文化」。唐思傑強調,公司之所以要進行這樣的變革,是為了下一步更快發展。
記者發現,唐思傑並沒有因為百思買自有品牌門店的關閉而沮喪,相反,他稱這次戰略上的變化「是一個令人興奮而激動的時刻」。他說,百思買總部已承諾,今後會全力支持五星電器的發展,以五星電器作為百思買在中國的主要經營渠道。
百思買對五星電器的「重視」,在22日下午的媒體溝通會上暴露無遺。當著台下濟濟一堂的媒體記者們,唐思傑宣佈了五星電器新組建的8人管理團隊,王健等8個中方管理人員的職位均得到了提升。而當這8個人集體上台亮相時,唐思傑卻端坐在台下微笑。
據瞭解,百思買的品牌並不會在中國銷聲匿跡,唐思傑說,在今後適當的時機,這次關閉的9家門店中有2家門店將會重新開張。但五星電器的一位高管告訴記者,這兩家門店雖然仍可能用百思買的招牌,卻不會再沿用原來的經營模式。
急起直追
在市場上沉寂4年後,現在五星電器準備急起直追。「五星電器要發展,但我們無意與同行們競爭。我們不求規模第一,不求做到最大,但要使顧客們一進入我們的門店就覺得確實與眾不同。」王健說。

星電器的一個秘密武器是「家電顧問」,它是將社會人士聘為商場導購,以求做到對所有產品實事求是地公正介紹。「將百思買的經營模式全部移植到五星電器並不
是最佳的辦法,但我們已推行4年的『家電顧問』,是一種最具競爭力的、差異化競爭的模式,它是我們首創,從今年開始,將作為我們的核心能力來打造。」王健
說。
給王健帶來信心的是五星電器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五星電器現處於行業第三;這兩年,我們的銷售呈現兩位數增長;我們的股東回報分別達75%和43%,這出乎百思買總部和股東的預料。」
王健坦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7省仍將是五星電器銷售的重點區域,傳統家電仍然是五星電器的一個主要品類,但3C產品將作為一個時尚產品門類大力發展。與此同時,五星電器將會嘗試在線銷售等新的銷售模式。
儘管唐思傑和王健雄心勃勃,但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公司CEO,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王健坦言。

少市場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好戲還在後頭。「五星電器被百思買收購後,已在市場上沉寂了4年之久,在全國許多區域,五星電器已被人們漸漸淡忘。」另一個事
實是,近兩年,五星電器的門店數量幾乎在原地踏步,迄今僅170家左右,但蘇寧和國美的門店數量現均已超過1250家,五星電器與蘇寧、國美的力量對比如
此懸殊,在競爭中顯然處於不利地位。
不過,徐源表示,大的未必是最好的。「蘇寧、國美和融入了百思買元素的五星電器誰能最後取勝,還有待市場的檢驗,畢竟,誰笑到最後,誰才是最好。」
4 : GS(14)@2011-02-27 14:16:44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3/4NMDAwMDIyMTg4Nw.html

  
  
現實給百思買上了一課:一心想把以服務為賣點的銷售模式移植到中國市場,可是,遭遇對價格有著極高敏感度、以佣金提成為基礎的國內家電零售市場,百思買無奈掉頭。
關於百思買水土不服,撤離中國的傳聞由來已久。2月22日,百思買美國總部回應本報表示,現在中國市場上的所有行動都和撤離無關,相反,此番調整,是為了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2月21日晚間,百思買在美國發佈聲明,宣佈一系列新戰略計劃,意在提高股東收益。其中,在百思買愈加倚重的國際市場上,百思買將在土耳其和中國關閉多家「百思買」品牌門店。
百思買進一步解釋,關閉不是為了退出這個市場,今後會把重點放到本土品牌五星電器身上。
「調整是為了強化盈利能力,」百思買表示,「從一開始,把百思買品牌放到土耳其和中國就是一種試驗,目前我們只是針對試驗結果作出相應調整重組。」

年來,國際市場在百思買戰略中地位節節升高。根據百思買計劃,在2012財年,除了在中國市場上加大對五星電器品牌投入,還將會在加拿大、英國、墨西哥再
新開18家百思買品牌門店,預計當前所有調整和重組行動能夠為百思買在2013財年節約6000萬-7000萬美元的支出。
關店重組
對於此次門店關閉,百思買內部一直強調「重組」二字。根據其最新公佈國際市場重組計劃,中國市場的重組包括關閉九家百思買品牌門店,在尋找到更加有效的增長方式之後,可能會再次在中國市場重開兩家百思買品牌門店,再次試驗效果。
與此同時,百思買會加大對之前收購的國內本土品牌五星電器的投入,預計在2012財年在中國市場上新開40到50家五星電器門店,到2012財年結束,五星電器在國內的門店總數會達到210家。
百思買首席執行官Brian Dunn表示,五星電器給百思買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百思買會繼續對五星電器投資,選擇五星電器作為在中國市場上主打力量,期待更多收益。
在2011年第三財季中(截至到2010年11月27日),由於五星電器表現出色,百思買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上升了28%。
在中國市場關店同時,在土耳其市場上,「撤離」兩個字完全準確。百思買表示,計劃關閉當前位於土耳其的所有門店,包括兩家百思買品牌門店。
2009年年底,土耳其成了百思買品牌門店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站。當時,百思買對土耳其市場的購買力充滿信心,目標直指年輕一代的土耳其消費者。不過,和中國市場類似,水土不服的症狀隨之出現。百思買店內的各個高科技互動體驗區並不能令消費者打開錢包。
國際擴張
近年來,在百思買不斷加碼國際市場的背後,是其在美國本土的疲軟。
根據百思買財報顯示,其美國市場的銷售增長持續停滯在5%的水平上,難以突破。以2010年12月為例,本應是當地消費黃金期,但是其銷售額反而還下降了5個百分點。
如此境況,讓這個北美地區最大的電器零售商走到了全球擴張的十字路口上。國際市場必須擴張——這是資本市場給百思買下的診斷意見。
百思買把國際擴張的第一步放到了鄰國加拿大。
2001年,百思買收購了加拿大本土的電器零售商Future Shop,不過,由於加拿大與美國類似,也是一個成熟市場,此刻百思買,需要找到一個更加飢渴的市場。中國,順理成章進入了百思買視線。
兩年後,百思買跨過太平洋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隨後,複製了在加拿大的收購策略,於2006年5月把中國本土品牌五星電器拿下。半年之後,百思買品牌的門店又被帶到了中國上海。
在中國市場上執行著雙品牌策略,即百思買門店+五星門店的同時,百思買繼續把觸角伸向歐洲,進入到土耳其和英國等市場。
「在龐大的國際市場中,中國是重中之重。從一開始,百思買就預計從長期來看,中國會成為最大的一個國際市場。」百思買表示。
在初入中國市場之時,預期似乎得到回應。僅在上海第一家百思買品牌門店開業一年之後,這家門店銷售收入便擠進百思買品牌門店全球排名前十位。
「那是一個很好開局。在美國國內,百思買依靠多品牌策略一直很成功,不同品牌門店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購物體驗,正是依賴這樣的戰略,百思買保持著快速擴張勢頭。」百思買中國內部人士表示。
不過,好景不長。在接下來日子裡,陸續開業的百思買品牌門店的業績並沒有和紅火的本土品牌五星門店齊頭並進。而且,業內有關百思買品牌水土不服,行將撤離傳言此起彼伏。
  
  
對此,百思買表示,當初決定把百思買品牌引進中國市場,本身就是一種試驗,看看這種模式能否適應中國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採取謹慎的態度,這也體現在百思買品牌門店數量上」。
到目前為止,百思買品牌進入中國市場5年,只有9家門店。

內某品牌家電市場部資深人士認為,在一個零售商幾乎等同於「地主」的電器零售市場上,百思買品牌發展不可能快起來。事實也證明了,還是五星這個本土品牌的
模式適合中國市場。他說:「百思買的東西貴,貴在服務上,但是國內消費者不認這個服務,至少現在不認。你提供再多的體驗和售後,還不如直接降價更吸引人。
另一方面,從供應商的角度講,我們對賣場的要求是只要不把商品價格搞亂、順利出貨,你賣場要收費要交租我們都可以接受,只要費用不要高得過分就行,所以百
思買這種新模式對我們也沒多大吸引力。」
百思買五星門店就是典型的本土電器零售商模式,賣場向廠商提供租賃場地,收取進場費、標籤費等各種費用;而百思買品牌門店則是按照美國模式,買斷商品,以提供專業服務為賣點。
5 : GS(14)@2011-02-27 14:18:01

百思買身後事:覬覦者國美、蘇寧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3/4OMDAwMDIyMTg4OQ.html

  
  
該來的還是來了,2月22日百思買正式宣佈關閉在上海、蘇州、杭州和北京的9家門店,但同時百思買也宣佈,將積極擴張旗下100%控股的五星電器品牌。
百思買欲走還留,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態和戰略?
談到百思買的退出,國美電器副總裁何陽青在電話中顯然有些興奮,他告訴本報記者,「雖然這是百思買自己的選擇,但是這也是國內電器連鎖行業願意看到的結果。」
對於國美、蘇寧來說,雖然2010年業績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年底日本山田電機,以及德國麥德龍旗下的萬得城電器登陸,一時間讓外資零售巨頭「狼來了」聲音再度高漲,本土電器連鎖的好日子似乎到頭了。
然而百思買退出,意味著外資電器零售巨頭染指中國市場努力,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敗,這不僅提升本土電器連鎖巨頭士氣,更為重要的是,外資零售巨頭「水土不服」讓本土電器連鎖原有的行業遊戲規則可以繼續。
百思買效應
全球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在2006年進軍中國市場,是其第一次走出北美市場進行戰略佈局,2006年和2008年分兩次耗資3.65億美元完成了對擁有140家門店的五星電器的收購,同時依靠自有品牌在上海、蘇州、杭州和北京完成了9家門店擴張。

據其2010年11月公佈的前三季度業績,其2010年前三季度全球銷售額達到385億美元,除了本土市場(美國、加拿大)在沃爾瑪、TGT和電子商務巨
頭亞馬遜的低價策略搶奪下只增長了4%,但是海外市場卻同比上漲了一倍多達到45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最大,而五星電器兩位數的增長成為其業績亮點。

而對於百思買來說,第三季度利潤的同比下降,以及在中國市場自有品牌業務的虧損是其無法忍受的,一位彩電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按照百思買2009年公佈
的擴張計劃,2010年僅僅在上海將新開5家門店,但是其簽約的3家門店卻最終沒有入駐,當時我們就意識到出問題了,因此也放慢了與百思買合作的計劃。」
對於年銷售規模超過500億美元的百思買來說,國內的電器連鎖在規模上還是無法與其匹敵,最大的國美和蘇寧年銷售規模也只有100多億美元,因此百思買當初進入中國市場前,這些本土連鎖巨頭如臨大敵。
2006
年初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永樂電器董事長陳曉、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大中電器董事長張大中,以及五星電器原董事長汪建國曾多次密談,當時秘談的內容就
是要通過換股等模式來抵制百思買的入侵,然而在會談後不久先是永樂和大中宣佈戰略合作,接著就是汪建國將五星電器75%的股權賣給了百思買。

時蘇寧電器總裁孫為民曾以「漢奸」來形容五星電器的這次出賣,而後來便有了國美電器收購永樂、大中,以及競拍三聯商社,帕勒諮詢機構資深董事羅清啟告訴本
報記者,「正是百思買引發的鯰魚效應,促成了國內電器連鎖行業的第一次大整合,然而整合後大家卻突然發現,原來百思買在中國的擴張速度如同蝸牛。」

思買2006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後,其自有品牌門店到2008年其中國區首任總裁呂維民辭職前才開出第二家門店,在換帥後其速度雖然稍有提升,但是到宣
布退出前也只有9家,而其收購的五星電器2006年的門店數量就達到近140家,而到2011年2月其門店數量依然只有160家。
與百思買的低速擴張相比,蘇寧電器2006年的門店數量為351家,而到目前其門店數量已經達到近1400家,而2010年一年新開門店就達到了近400家,而今年的計劃依然是360-370家,顯然其擴張速度是百思買無法相比的。
蘇寧電器有關人士表示,「雖然蘇寧電器擴張是按照既定目標來推進的,但不得不說在外資覬覦中國電器連鎖市場的大環境下,我們也必須加快自己的擴張步伐。」
美、蘇機會
如今百思買自有品牌「出師未捷身先死」,接下來的幾個月其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善後問題,這次關閉的9家門店中其中有4家門店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重新開業1個月,來處理消費者善後服務問題。
不過百思買將零售總部從上海搬遷到五星電器總部南京後,百思買在中國的門店擴張將全部是五星電器的門店,按照計劃2012財年(2011年)五星電器將在中國新開40-50家門店,總門店數量將增長到200-210家。
2010年五星電器的銷售收入將突破270億元,而其門店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安徽、四川、山東、河南、云南7個省,其中在山東是通過收購當初的青島雅泰完成的擴張,而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五星電器是蘇寧電器最大的競爭對手。
  
  
對於五星電器來說,其依然擁有不錯的業績和良好的網絡覆蓋,但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缺乏佈局,五星電器依然是區域性電器連鎖的標誌。
早在2006年五星電器就有到上海佈局的計劃,但是由於百思買收購後執意在上海發展自有品牌,五星電器的擴張計劃被擱置,今次五星電器有望藉機進入上海市場。
一位五星電器的高管表示,「百思買的很多門店都是2009年後才開張的,其當初與業主簽署的租賃合同往往是5-10年,如果現在關店而停止租賃其賠償金都很高,所以讓五星電器門店接替其入駐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不過這次關閉9家門店對於百思買中國來說也是傷筋動骨,僅僅遣散1000名員工其將耗資超過7000萬元,而剩餘的存貨則大部分由五星電器接手,在短期內繼續開店其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其能否順利開出計劃中的門店數量依然是個難題。
然而對於國美、蘇寧來說,百思買的退出對於華東地區的電器連鎖格局將產生變數,有消息稱國美、蘇寧已經開始與百思買門店之間的業主進行談判,希望接過這些優質商圈。比如,僅百思買徐家匯店2010年的銷售額就突破5億元,對於這些優質門店,國美蘇寧必然將展開爭奪。

然百思買並不願意放棄這些優質門店的租賃權,但是這次關店勢必讓業主對其繼續經營的信心產生懷疑,這也將對國美、蘇寧非常有利,羅清啟表示,「雖然依然盈
利的五星電器依然將在中國市場擴張,但是百思買美國市場的業績如果繼續下滑,那麼不排除百思買斷臂求生的可能,到時候對於國美蘇寧來說,誰能夠搶得五星電
器就將重新壓倒對手成為電器連鎖的領先者。」
儘管何陽青和蘇寧電器副總裁卜揚等表示,目前還沒有收購五星電器的計劃。然而對於本土連鎖巨頭
來說,百思買的退出還有重大意義,當初百思買在上海開店就以打破本土連鎖的類金融潛規則為由,來吸引本土供應商的支持,然而事實證明在中國百思買的這一套
行不通,失去了供應商貨款支撐,百思買擴張速度根本無法與國美、蘇寧對比。
何陽青表示,「任何零售巨頭在中國都要適應本土的市場特性,完全取消貨款賬期,取消促銷員都是供應商也無法接受的,相信山田電機等其他連鎖,也同樣面臨按中國規則辦事的處境。」

清啟表示,「中國上萬億元的消費電子市場規模是吸引萬得城等投資的主要原因,但是百思買自有品牌的失敗,可能會讓這些巨頭放慢步伐,或調整發展模式,此前
萬得城提出的搶佔1成份額的想法或許需要調整,但是對於外資巨頭來說,目前要在中國尋求併購的機會也不容易,因為本土的區域性連鎖已經不多了,而且經營質
量並不高。」
6 : GS(14)@2011-02-27 14:20:2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2/5OMDAwMDIyMTc5OQ.html

时隔两年多,我依然对百思买全球CEO Robert A
Willett造访中山公园新店时的场景记忆犹新,一群新招募的年轻人用热情洋溢的美式风格迎接这位CEO:踢踏舞,用手掌在膝盖上拍击后齐声喊
出:BEST BUY!这像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寓言故事,这群年轻人载歌载舞出的不仅是他们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且还是百思买充满希望的中国未来。

是2008年年底,彼时中山公园店开业不久,这是百思买在中国的第二家店。当时是国美和苏宁已经初现诸侯割据的场面,上海零售市场被国美、永乐、苏宁三分
天下,北京则是国美、苏宁和大中。Robert此次到访接受包括我在内的数位记者采访时说,要加大在中国的扩展步伐,重点城市是上海。此后,Robert
兑现了他的计划,百思买在上海陆续开出了更多的店面,到如今已经达到9家。而为了在二线城市迅速扩张,百思买收购江苏五星电器。
初入中国,
打着“世界五百强唯一家电零售商”旗号进入中国的百思买惹人关注,尽管营业规模并不大。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Robert曾说百思买中国旗舰店徐家
汇店一年营业收入达3到4亿人民币,可以进入其全球单点销售业绩的前列,但一位国美高管曾私下和我表示,这比起国美在上海旺店的销售额依然有成倍的差异。

入中国,百思买采购规模不大,采购成本无法降低,同样的产品,百思买总给消费者“高价”的感觉。而百思买引以为豪的服务模式,以服务、选购体验来增加附加
值,这条路在对价格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这里显然走不通。初期,很多消费者来到陈列有序,毫无压力的咨询人员这里“打样”,然后到能找到更优价格的店里选购。

动荡的管理层,也一定程度显示了百思买的坎坷中国路,2009年10月,加入百思买多年的杨得铭离职,投入零售业大牌GAP旗下,继ZARA,H&M在中国不断取得销售佳绩后,又一个服装零售大牌GAP决定进入中国。
今天传来的消息是,百思买决定关闭在上海的全部9家门店,保留五星电器的全部管理层不变。从“泥足深陷”的中国市场抽身而退,原因大概是百思买已经看淡了这个市场的未来前进,正如那群年轻人已经不再斗志昂扬地大声呐喊出“BESTBUY”一样。


百思买的劲敌已经不仅仅是苏宁、国美,而来自于电子商务。2010年年底,京东商城预估整年销售额高达102亿元,接下来一两年将继续翻倍。这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开始,就连传统巨头国美和苏宁也感受到这种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门店看实体机,到网上下单。
就像泰戈尔那句诗,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早已飞过。无论是否撤出,百思买都很难获得预计中的辉煌。

从百思买这里,中国零售商学会了更科学的陈列方式(如今实体店的陈列方式大多可以看到百思买的影子),人性化的导购方式(多少人被中国的PUSH式销售带出了心理阴影?),得体的撤出方式,百思买给予员工合理的劳动补偿(N+5的补偿方案)。
但本土军团比百思买更娴熟精确的,是中国消费者内心深处对价格的敏感。错过了最早的发力时机,部分原因源自于它的傲慢,所以尽管百思买如今的价格已经降低到行业平均,但它在市场上已无立足之地。
和百思买说再见,蓝色的大招牌在上海将消失,而它,曾带给我们短暂的happy hour以及个人记忆。

7 : GS(14)@2011-03-20 17:31:11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3/13471.aspx
在百思買兵敗中國的時刻,面對記者採訪,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也說了一句話:「你(百思買)的模式和中國零售商相比有多好、多不同沒用,沒有業績就都是假的。在中國市場要用價格說話。」

南都週刊見習記者_陳承

2005年的一天,當百思買(NYSE: BBY)這個全球家電連鎖巨頭要進軍中國的消息此起彼伏之時,按捺不住的地頭蛇、蘇寧電器的董事長張近東決定帶隊前往美國考察這個未來的對手。幾日行程之後,張近東覺得心裡有底了,他只輕描淡寫地說了這麼一句:「三五年內都不用害怕。」

很難說當時張近東的話語是否是個正確的預言,但2006年進軍中國的百思買在5年內確實沒讓蘇寧感到害怕,甚至在5年後的2011年2月還以一種頗為性急和狼狽的姿勢,匆匆消失在中國消費者的視線中——它關閉了在中國僅有的9家百思買自有門店,轉而大力扶持其收購的中國本土家電連鎖企業五星電器。

儘管百思買方面不承認這種調整是「退出中國」,但很顯然它不適合《潛伏》裡餘則成說的一句著名台詞——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佔領。

在百思買兵敗中國的時刻,面對記者採訪,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也說了一句話:「你(百思買)的模式和中國零售商相比有多好、多不同沒用,沒有業績就都是假的。在中國市場要用價格說話。」

這或許是百思買敗走中國的最好註解。靠著「顧客體驗」、「服務至上」的商業模式,這個全球最大的家電零售商2010年實現了496.9億美元的銷售額,但在中國這個「規模為王」、價格制勝的特殊市場上,它明顯水土不服,僅僅實現區區16.77億美元的銷售進賬。外來的和尚百思買顯然沒有唸好中國經。

突如其來的關門

「百思買關門了!」——2月22日一早,這則消息如爆炸般傳開,印證了前一晚坊間傳聞:百思買將於22日關閉中國的自有品牌門店。

消息傳來,包括媒體記者在內的諸多人士還是有點懵,雖然此前百思買關門的消息曾傳過幾回,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相信這個來自美國的家電零售巨頭不可能在中國就這樣敗走。但事實是,22日在百思買中國旗艦店上海徐家匯店門口的天橋上,擠滿了聞訊趕來的消費者,迎接他們的卻是緊閉的鐵門,現場沒有任何百思買員工,他們看到的只是鐵門上的一張告示:「我們已在2011年2月22日停止所有百思買品牌零售店舖的經營。」

這張告示同樣讓被拒之門外的竇先生驚訝不已。就在前一天,2月21日下午,他才剛在徐家匯門店購買了兩台價值共1.1萬元的索尼筆記本電腦,還額外支付了3000元參加百思買提供的36個月延保服務,因為要求百思買代為安裝系統和軟件,他按約定在22日10時過來取貨。

百思買關閉中國門店的消息是如此突然,以至於連百思買門店員工在21日稍早時都沒有聽到任何消息。22日準時上班的百思買員工,被召集到一起在店內觀看一段視頻,畫面中的百思買中國區總裁宋大衛向員工們宣佈了關閉中國門店的消息。隨後,所有員工被要求與百思買簽署解約協議,百思買以N+1+4(「N」為員工工作年份乘以年薪,「1」為員工一個月的工資作為違約金,「4」則是另加四個月工資作為賠償金)的方案向員工支付賠償金,不少員工當時就簽署瞭解約協議。

5天後的2月27日,宋大衛透露說,此次關閉門店涉及中國員工約900人,其中的95%已經與公司簽約,願意接受公司的賠償方案。而百思買之前的競爭對手之一,上海蘇寧則成為百思買員工尋找的下家之一,據蘇寧方面稱「收到了160餘份前百思買員工的應聘簡歷,其中絕大多數還是資深員工」。

百思買的股價也在這次調整的同時逐步走低。與股價下跌互相映照的還有百思買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聲望。據上海媒體報導,僅在2月22日當天,上海市消委會就接到31起針對百思買的投訴,內容最多的是關於延展保修期和以舊換新退款等後期服務問題。

外來和尚未必會唸經

百思買員工和消費者並不知道,關閉百思買品牌中國門店的決定,其實早在兩個多月前就已在決策層中醞釀。據瞭解,百思買高層曾在上海錦江湯臣洲際大酒店召開過長時間的會議,從春節期間一直開到2月22日前後,每天的開會時間更是長達10小時。而會議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關閉中國門店的問題。這也與百思買新任全球副總裁兼五星電器CEO王健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說法印證:「關店的決策經過了非常認真、仔細的考慮」。

為何要關閉僅有的這9家自有品牌門店?百思買的2010年財報早就流露了些許端倪。這份財報顯示2010年百思買全球銷售達496.9億美元,而中國區僅為16.77億美元,佔比不到3.4%。在2010財年年報的商業策略一節中就明確稱「要關閉那些不盈利的中國門店」。

中國市場僅是百思買全球策略調整的一部分,在最新的公司聲明中,百思買不但關閉了中國區9家門店,也一併關閉了土耳其的2家門店。土耳其這2家門店比中國的9家存活時間更短,只維持了一年多。聲明同時稱,關閉中國和土耳其的門店可以幫助實現2013財年前最高削減7000萬美元成本的目標。

中國區銷售額佔比小跟門店數量存在直接關係。百思買在2006年進軍中國市場後,近五年裡僅在上海、杭州、蘇州和北京開設了9家門店,這與百思買在美國的1099家門店和加拿大的71家門店存在極大差距,僅與擁有6家百思買門店的墨西哥規模相當。

在中國市場上,與最直接的競爭對手「美蘇」相比,百思買的差距更為明顯:蘇寧目前門店數量已接近1400家,國美也過了1200家。在中國家電零售領域,門店數量一直是衡量一個品牌在該領域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只有在門店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商家才能得以憑藉規模優勢取得較高的營收和利潤,「規模經營、低價銷售」歷來是國內零售業的八字箴言。

除此以外,百思買的商業模式更被業內認為與中國家電零售業格格不入。百思買通過規模採購低價買入製造商產品,然後利用自有員工加價銷售,通過賺取買賣中的差價獲得利潤。這種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因為是自有員工銷售,沒有生產廠商利益交織,能給消費者提供更真實和更好的消費體驗。但這種模式的缺點同樣明顯,建店成本、門店租金、裝修費用、員工薪酬等支出都要自己承擔,前期運營成本高昂,無形中也影響和限制門店的擴張, 而無法規模採購反映在產品價格上就是沒有競爭優勢。

國美蘇寧採用的是另一種商業模式:只向電器廠商提供租賃場地,而賣場本身收取的進場費、銷售提成等各種費用成為賣場收入的主要來源,賣場中的導購員一般由生產廠商派遣,賣場無須承擔廠商的裝修和人力成本,甚至連商品的派送和維修服務等都是廠商承擔。這種模式類似地主和佃農的關係,所以「土地」的面積和地段就成為國內家電賣場之間競爭的重要因素,花重金跑馬圈地亦成為國內家電零售領域的常態。

為了降低成本,百思買在員工薪酬方面也與國內對手採取了不同的考察模式:百思買員工的薪資與每月個人銷售額脫鉤,而與其職位高低息息相關。一位曾在徐家匯門店工作的百思買前員工向記者證實,作為門店的一位基層領導,她在百思買工作的四年半時間裡薪資上漲極為有限,在百思買關閉中國門店前一個月辭職時,她的月工資也只有3000元。這個工資在上海所能得到的生活質量僅能維持溫飽。現在她從百思買辭職後跳槽去了百思買的某個國內競爭對手,目前工資已經漲了不少,每月還有做單提成。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五年時間裡,百思買前後更換了三任中國區總經理,但仍沒能改變百思買固守美國模式的思路。百思買顯然並未真正讀懂中國的這句諺語「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唸經也要根據當地實情相應調整,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下藥。

在2月22日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剛被宣佈任命百思買全球副總裁的五星電器CEO王健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百思買的模式應該是高銷售、高成本;高毛利、高成本。百思買中國的成本高了,但是毛利沒有達成,所以從財務上來看就不能支撐持續發展。」這等於為百思買在中國策略下了失敗的蓋棺定論。

翻身的火種

百思買不承認關店舉動是「退出中國」的理由之一,是在關閉9家門店的同時,未來會加速本土化的五星電器的擴張,並繼續宣稱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五星電器成立於1998年12月,總部位於江蘇南京,門店主要分佈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國內7個省份,目前位列中國家電連鎖市場第三。2006年5月,百思買斥資1.8億美元收購了五星電器75%的股份,2009年2月,又將剩餘25%的股權收入囊中,五星電器也由此成為百思買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百思買最新對五星電器的發展規劃,2011年他們將開設40至50家新店,從而使門店數量達到210家左右。對五星電器來說,這個擴張數字幾乎是被收購5年來新開門店的總和——2006年被百思買收購時,五星電器就近140家門店,收購5年來五星電器不過新開了20多家門店。

百思買亞洲區總裁唐思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百思買通過收購五星公司迅速進入了中國市場,更重要的讓公司得以「認識並理解中國消費者採購電子產品之方式的微妙之處」。唐思傑所稱的「微妙之處」正是中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但過去5年裡,百思買顯然未將這種「微妙」化為中國策略的調整。

在業界有個段子流傳甚廣:常常見到很多顧客來百思買,但這些顧客並非真的來消費,只是為了體驗一下百思買的購物環境。他們往往是先在百思買進行產品體驗,然後再去鄰近的國美或蘇寧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心儀的商品。

這個段子的真實性你無需懷疑。在上海電子消費品集散中心的徐家匯,百思買和太平洋數碼廣場、美羅城、百腦匯等國內數碼廣場毗鄰,從百思買徐家匯旗艦店前往上述三地的步行時間不超過五分鐘,而百思買推崇的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無偏見的導購服務以及自由的產品試用體驗,使得國內消費者在選購家電和電子產品時陡然間多了一個免費的產品試用中心,百思買導購員不厭其煩地向消費者講述產品的優缺點,也讓大多數消費者受寵若驚——但在百思買充分體驗產品後,前往附近的家電賣場購買價格低於百思買的同種產品,往往成了他們的最優選擇。

唐思傑對此曾感慨:「面對這種模式,你有何脾氣?」

這也讓百思買試探中國市場時採取的建立百思買自有門店和收購本土五星電器兩種商業模式高下立見:本土的五星電器更加在意產品的價格而不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事實上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後者並不買賬——在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間,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在去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剛接手百思買亞洲區總裁半年的唐思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暗示了百思買放棄自有門店、擴張五星電器的計劃,他稱,「五星電器方面我們確實在擴張分店,百思買方面暫時沒有開分店的計劃,而是積極探索發展模式,直到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擴張。」

五星電器目前的掌舵人王健表示,百思買將中國戰略的焦點放在五星電器後,將在五星電器目前紮根的七個省份先做強區域規模,接著等待機會向全國擴張。只是荒廢了5年光陰的百思買,如今已經錯過了擴張的最好時光:5年前只有351家門店的蘇寧現在變為1400家,只有587家門店的國美現在是1250多家,而5年前140家門店的五星今年最多也只不過200家。儘管5年前與5年後,五星還仍然是美蘇之後的第三強。

(實習生李秋萍對此文亦有貢獻)
8 : GS(14)@2011-03-20 17:49:53

百思買之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7470.html
最後一次去百思買,是2010年底,上海陸家嘴的正大廣場三層。琳瑯滿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人群,絲毫沒有任何關閉的跡象。

但是這個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最終還是選擇和中國「曲線分手」。這裡所謂「曲線分手」,不是百思買徹底離開中國,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與中國的消費者握手言和。

2011年2月22日,百思買在公開信中表示,已經停止運營所有在中國大陸的百思買品牌零售門店,與此同時,它宣佈將其在中國的經營業務整合到旗下五星電器品牌中,並計劃於2012財年間在中國開設將近50家五星電器門店。

百思買離開得很高調。

它將自身矩形LOGO撤離中國的同時,卻將另一個子品牌——五星電器推向了風口浪尖,一個同中國零售產業親密接觸的企業,將這個機會拱手相讓。

「百思買積極地擴張五星電器品牌,以更好地滿足中國零售市場上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也秉承了我們對於中國市場持續並長期的承諾」百思買亞洲區總裁唐思傑(Kal Patel)說得很冠冕。他沒有放棄中國,仍舊以財務投資人的角色,持續覬覦中國零售市場。

大張旗鼓地關閉和五星電器的願景,不排除是一場借勢與作秀。

買個中國ID

2003年,百思買在上海設置第一個辦事處,直到2006年才開出首家門店。3年時間,百思買費盡心思調研中國市場,並深信對於中國消費需求的洞察力已經足夠。更重要的是,它等來了中國零售業的全面開放,這是2004年12月11日WTO給予的機會。

幸運如百思買,等到了WTO,但也等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

面對中國商品咄咄逼人的出口態勢,聰明的商人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人民幣價值低估,在商品市場上競爭不過廉價的中國商品,那就在資本市場上把中國工廠買下來。

2006年5月11日,百思買宣佈向江蘇五星電器注資1.8億美元,從而獲得後者51%的控股權。同年6月,以3.6億美元獲得五星電器75%的股份。

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外資併購的,百思買不是2006年的唯一:英博啤酒58.86億元收購雪津啤酒100%股權;法國阿塞洛以20.86億元收購萊鋼38.41%的股份;世界炊具巨頭法國賽博(SEB)斥資2.4億歐元收購蘇泊爾逾50%的股權……

但在批發零售行業,百思買併購五星電器卻成為其中的孤案。

根據百思買方面的說法,相比蘇寧、國美這樣的大塊頭,選擇與區域連鎖企業合作,無論是在交易資金的投入、政府批准交易的速度,還是在收購資產的優質性上,都可以得到保證。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江蘇五星的根據地是南京,也是當時的行業老二蘇寧的大本營,吃下五星,意味直接進入蘇皖市場。即使百思買在上海將和永樂正面衝突,控股五星短期內即可使其從人力儲備到門店數量都有了對戰基礎。

助推和附體

儘管獲得了控股權,但百思買仍計劃保留「五星電器」品牌。據透露,百思買希望五星電器原管理層通過4年時間完善五星電器的發展計劃。

4年時間,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10年5月11日,五星電器的發展計劃應該初具雛形。這一年,五星電器獲得「2010年度中國最佳僱主企業」獎,他沒有辜負百思買的栽培,按照預定的時間將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到了一個高度。

徒弟成功了,師傅卻在找機會抽身。或者說,早在幾年前收購五星電器的時候,就已經將功成身退放在了這盤棋局中。

但是這一切,卻來得那麼自然。

2009年2月15日,百思買中國宣佈:百思買集團已於今年2月6日獲得營業執照,江蘇五星已經獲准作為外商獨資公司進行運營。百思買將不遲於2月21日支付約1.85億美元現金,正式獲得五星電器100%權益。

拜百思買所賜,中國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家電連鎖零售企業誕生了。但此時百思買的資金實力卻遠不如從前:2008財年第三季度的經營利潤下降13.98%,為此大幅下調2009財年業績預測,同時計劃壓縮2009年50%的資本開支。

快樂的脫衣舞

擺在眼前的數據不僅僅是金融危機所為,從五星電器此時的門店分佈大可窺見一斑。

在170家門店中,五星電器的門店主要分佈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四川、云南7個省份。即便此時將其主要的70家門店全部換成百思買直營店的門庭,百思買在中國家電連鎖賣場還只能算得上是區域佈局。區域佈局的限制必然影響到門店數量。按照百思買的模式,它提倡買斷經營,即以較低的價格買斷廠商產品,並主導定價權,賺取商品差價。而國內家電零售商主要採取代銷加經銷方式,賺取供應商的進場費和銷售返點。

一開始,這點對於中國的供應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如一位國產彩電廠商的上海區域副總所說,「百思買不僅僅是買斷經營、不收取進場費,而且還實行現款現貨的模式。不像其他賣場,供貨後貨款拖延很長時間。」

但百思買的這一模式,還是很快引起了供應商的抱怨,「它們的門店數量太少了,撐不起我們的出貨量,我們還是得靠本土賣場,而且它們之後也拋棄了現款現貨的模式」。

即便是五星電器CEO王健也表示,百思買的模式成本高,需要高銷售和高毛利的支持,就目前中國市場而言,有些超前。

受到了市場質疑之餘,它的長處卻很不幸地被競爭對手們抄襲。

國美電器在2009年的震盪中,為追求單店效益提升,一口氣砍掉全國百餘家門店;而在購物體驗方面,蘇寧、國美在部分門店嘗試了百思買的 「按品類出樣陳列」等套路。

這是兩隻看得見的手,再加上沃爾瑪和亞馬遜兩個強勁對手線上線下的夾擊,以及京東網、新蛋網人氣驟升,百思買的威風遠遠不及當年。

2010年12月初,其公佈的截至11月底第三季度季報顯示,同店銷售額下降約5%,導致該季度的利潤減少4.4%。「百思買的商業模式不適合中國本土,它堅持了自己的東西,但是沒有汲取其他賣場的成功之處。」帕勒莫資深董事羅清啟一語中的。

此時的百思買已經按捺不住,它留下五星電器,快活地當著財務投資人,抽身溜了。
9 : greatsoup38(830)@2011-04-23 12:53:57

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319/212584.shtml
【一線】誰趕走了百思買?
10 : GS(14)@2011-06-21 22:46:57

http://news.imeigu.com/a/1308659761094.html
百思买拟回购50亿美元股票并提高股息
imeigu.com 2011-06-21 20:36:01 来源: 新浪财经 原文链接 
11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22:00:37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7140.html
百思买耍回马枪 下半年计划在沪重开两家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74

FriendFinder

1 : GS(14)@2011-05-15 13:21:18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11000443/d28208.htm
招股書
2 : GS(14)@2011-05-15 13:21:40

http://news.imeigu.com/a/1305127398713.html
(i美股讯)北京时间5月11日,美国成人社交网站与成人杂志《阁楼》运营商 FriendFinder Networks 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开盘10美元,与发行价持平;随后即破发。截至23:18,股价下跌11%,报8.9美元。FriendFinder 本次IPO发行500万股融资5000万美元。

FriendFinder创建于1993年,旗下资产包括AdultFriendFinder.com、BigChurch.com、SeniorFriendFinder.com等社交网站,以及成人杂志《阁楼》,公司目前有员工400人,过去12个月营收3.46亿美元,亏损4320万美元。

2011年3月17日FriendFinder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以FFN代码挂牌,由Imperial Capital和Ladenburg Thalmann & Co.担任主承销商,原计划于北京时间2011年5月12日登陆纳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31

Bankrate

1 : GS(14)@2011-06-18 11:20:41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518222/000119312511167911/d424b1.htm
招股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97

Skype

1 : GS(14)@2011-05-05 23:02:53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ds1a.htm#rom83085_9
招股書
2 : GS(14)@2011-05-05 23:03:05

http://news.imeigu.com/a/1304576219199.html
【TechWeb報導】5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兩個可靠來源稱,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與Skype商談收購或建立合資企業計劃。

來源之一表示,Facebook考慮以30億美元至40億美元收購Skype。

另一來源稱,Facebook不會收購Skype,而是與Skype建立合資企業。

Skype與Facebook此前就有合作。去年10月,Skype推出面向Windows的5.0版本,包含一個Facebook標籤,允許Skype用戶與Facebook好友聊天或打電話,還能瀏覽Facebook newsfeed的內容。

據稱,除Facebook外,谷歌也看中了Skype,正與Skype就建立合資企業展開初步談判。

Skype對此不予置評。

去年8月,Skype提交提交IPO申請,計劃在去年年底前IPO,募資1億美元。隨後Skype新CEO將IPO推遲至2011年下半年,今年3月Skype任命McAfee前高管喬納森·查德維克(Jonathan Chadwick)為新CFO,疑為IPO做準備。(陳果)
3 : greatsoup38(830)@2011-05-10 17:29:17

http://news.imeigu.com/a/1305001861456.html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0日午間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 D報導,微軟已完成與Skype的收購談判,將以85億美元收購這家互聯網語音通話服務提供商。微軟將於當地時間明天上午宣佈這一消息。

這筆交易將使包括銀湖(Silver Lake Partners)和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會(Andreessen Horowitz)在內的Skype投資方獲得豐厚回報。當他們投資Skype時,該公司正陷於法律糾紛的泥潭。如今,看起來Skype已經擺脫這些紛紛擾擾,足以讓微軟產生收購的興趣。

目前,Skype在全球擁有超過6.63億用戶,是新一代互聯網用戶的核心技術平台之一。2010年,Skype用戶的語音和視頻通話時長高達2070億分鐘。

如果微軟成功收購Skype,那麼它將能夠把這種大受歡迎、用戶眾多的服務整合到必應中,與谷歌展開競爭;還可以整合到Windows Phone平台中,在手機領域與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競爭;甚至與Office整合,幫助企業用戶更好地協作。

自2003年橫空出世以來,Skype一直被視為對傳統電話公司的潛在威脅。尚不清楚那些銷售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手機的移動運營商將如何看待這筆交易,而微軟將如何在其手機操作系統中整合Skype亦不得而知。

分析人士認為,微軟正採取行動,阻止谷歌在互聯網通訊領域佔據更大優勢。獨立分析師羅伯·安德魯(Rob Enderle)說:「這是微軟與谷歌之間的戰略抗衡的一部分。」

微軟在36年的歷史中,通常並不會發起巨額收購。因此,如果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這將是微軟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2006年,微軟曾花費約60億美元,收購互聯網廣告公司aQuantive。(飛虎)
4 : greatsoup38(830)@2011-05-10 17:29:30

http://news.imeigu.com/a/1305001258144.html
快訊:微軟確認將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
imeigu.com 2011-05-10 12:20:58 來源: 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0日午間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 D報導,微軟已完成與Skype的收購談判,將以85億美元收購這家互聯網語音通話服務提供商。微軟將於當地時間明天上午宣佈這一消息。
5 : 鱷不群(1248)@2011-05-10 21:51:50

http://about.skype.com/press/201 ... _acquire_skype.html
Microsoft買了,應該不會上市
6 : GS(14)@2011-05-15 13:00:11

http://news.imeigu.com/a/1305335500141.html
他是一個瑞典人,戴著一副方形的粗框眼鏡。六年前,《泰晤士報》形容這幅眼鏡是比爾·蓋茨式的。彼時的他剛買掉了自己創立的公司;六年後,這家公司有了新買家,巧合的是,新買家的創始人是那個對眼鏡品位跟他相似的人。

他就是尼克拉斯·贊斯特羅姆(Niklas Zennstrom),Skype聯合創始人。

「我會比比爾·蓋茨更富有。因為我的思想、我的技術、我的產品比他的更開放,我會擁有比他更多的合作夥伴。」這是尼克拉斯2004年來到中國時講的,同年,比爾·蓋茨僅慈善捐款就達30億美元。一家剛剛募集到2000萬美元的小公司,居然說自己會比世界首富還要富有,在當時聽來似乎是痴人說夢。

尼克拉斯肯定不這麼認為。英文中有一個單詞Pragmatic,表示務實而獨斷,這似乎可以詮釋他的商業邏輯——用「破壞性技術」開闢捷徑,從而尋找到刻有自己印記的商業模式

在2005年,他以31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Skype。「不要問我拿這些錢幹什麼,這是很私人的事情。」尼克拉斯說,他有著北歐人嚴謹而少語的性格,但是,每當他出現在媒體上,一定又會搞出異乎尋常的動靜。

他曾經推出過改變產業的P2P軟件Kazaa,後來又拿出視頻服務產品Joost,連環創業的尼克拉斯,今年45歲,運營著一家投資公司Atomico,融資1.65億美元,坐擁3.2億英鎊的財富。

他的投資公司剛剛投資了被稱為這個世界上最性感的動物——憤怒的小鳥——一款風靡全球的遊戲。作為第一輪入主的投資公司,尼克拉斯將獲得怎樣的收益?

破壞者

尼克拉斯是獨子,父母都是老師,他的童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城度過,從小就顯現出聰慧的一面。

進入大學後他選擇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曾考慮過是否成為一名諮詢公司的顧問。最終,他選擇了Tele2,負責管理、運營和互聯網業務,這家公司是瑞典國家壟斷電信公司的競爭對手。

在Tele2公司期間,尼克拉斯起用了比自己小十歲的新手,名叫加納斯·弗利斯(Janus Friis),兩人的合作,從此持續了許多年。後者便是Skype的另一位創始人。加納斯負責軟件開發,尼克拉斯擔任項目組織運營,兩人配合默契,在多個不同國家引入並運營Tele2的互聯網服務。

兩個人似乎一直都是傳統的門外漢,加納斯16歲就離開學校,索性在印度消磨時間。但是,他倆有一個共同特點,用「破壞性技術」尋找捷徑,從而開闢屬於他們的商業模式。

他們發現,互聯網可以作為新的分配手段。這樣就意味著,擴大規模不再需要支出大幅增加。這樣的想法具體落到Skype上,便是只要自己和對方同時在線,不需要另外的支出,就可以使用通話服務。

因此,Skype不用花錢去獲得和留住用戶,而完全依賴優質用戶體驗而產生的自發粘性,換句話說,用戶覺得好用、省錢,自己就會用的。這些做法與傳統的電話電信公司完全不同。

專注者

尼可拉斯認為Skype的商業模式一定會帶來巨大的改變,自己也可以利用技術優勢,將服務覆蓋全球,而自身依然保持是輕資產、低成本運營的小而美公司。

2003年Skype.com域名註冊,同一年,在中國,面對「門戶網站」贏利的困局,有一家公司互聯網在杭州註冊,它的域名是taobao.com。幾乎同時,世界知名電子商務網站eBay收購易趣,進入中國市場。還是在那一年,扎克伯格在哈佛讀書,他有一點兒懷念高中的「花名冊」,裡面印有每個同學的大頭照和姓名,哈佛卻什麼都沒有,這對技術宅男找女朋友簡直是噩夢。

同所有的新鮮事物一樣,最後的成功需要樂觀和耐心。

第一版Skype軟件並不理想,經常掉線,通話質量極差。但是,「在互聯網上免費撥打電話」——在今日,這個技術沸騰但功能性往往欠缺的時代,這一點足以使其成為「殺手級應用」。

但那不是一段輕鬆的日子。由於Kazaa的官司不斷,一些投資了Skype的人,開始萌生撤資的念頭,這其中,甚至包括尼克拉斯的親戚。好在擁有默契的創業團隊和持續優化的產品,Skype可以繼續存活,雖然不溫不火。

「很多失敗源於不夠專注。」日後,已經成為投資人的尼克拉斯對創業者們說,「許多時候,你是唯一相信你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所有你周圍的人會說,『為什麼不放棄?難道你沒看見它不管用嗎?』這時,你會去尋找,看看是別人對還是自己對?」

2003年一年,為繼續融資,尼克拉斯找了26家風投,只想融資150萬歐元,準備放棄公司的三分之一股權。但沒有一個人想投資。尼克拉斯沒有放棄,他堅信語音通信業務已經不是電信業務,而是軟件業務,固定電話必將消失。

時間推移到2004年,Facebook上線,圖片分享網站Flicker上線,免費、分享等互聯網的精神開始盛行。大量用戶開始獲得寬帶連接,這一點對於Skype的發展至關重要——足夠的帶寬使得互聯網電話服務成為更加可行的建議。

接下來兩年,Skype像是乘坐宇宙飛船一般,直衝向天。在全球範圍內,每天有18萬用戶註冊使用Skype,此時,人們似乎終於明白尼克拉斯的堅持和自信絕不是沒有緣由的。

獨斷者

再回到2003年那幾家公司嗎,這些年他們發生了什麼?

Taobao.com在中國市場完勝eBay,但是並不意味著eBay全盤皆輸,在2002年併購支付工具Paypal,回頭看依然是明智之舉,而正是這起併購促使尼克拉斯在2005年決定向eBay出售Skype。

「eBay有一整套的品牌、傳播以及對政府監管部分協調的系統,這些都是Skype在發展全球市場時,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尼克拉斯對Skype早期的投資者解釋自己的決定,「更重要的是,他們運營著世界上最大的電子支付服務,從業務執行的角度來看,無疑是利好的。」

儘管當時有不少人抱著懷疑態度,但是,尼可拉斯依舊忙於估值出售。日後,他曾對媒體說,對於初創企業,如果等待競爭對手趕上來,才想到出售,此時的價格一定就會被低估。

商人的本能使尼古拉斯再一次選擇獨斷。如果從平均用戶的價值來算,2005年,eBay購買Skype時,平均每個用戶價值45.6美元。時至今日,微軟再次從eBay手中以85億美元購買Skype,平均每個用戶價值14.7美元。

如此比較,這位嚴謹的北歐人顯示了商人的精明和投資家的成功潛質。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
7 : GS(14)@2011-05-15 13:01:11

微軟收購Skype將對通信業帶來兩大衝擊
http://news.imeigu.com/a/1305166652659.html
C114訊 軟件巨頭微軟成功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免費在線視頻和語音聊天服務提供商Skype,不僅是微軟創建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日益聚合的通信、信息和娛樂領域最為重大的舉措。

微軟首席執行官鮑爾默(Steve Ballmer)表示,收購Skype將使公司謀求更大的發展,因為最近幾年通訊技術已經成為微軟增長的支柱,而Skype在通訊領域表現優異,微軟將融合Skype產品和微軟本身的眾多產品,包括Xbox遊戲機、Windows Phone軟件、Lync企業通訊產品等。鮑爾默認為,交易完成後的第一年,Skype就能給微軟貢獻利潤。

衝擊運營商的語音業務

截至去年年底,Skype註冊用戶為6.63億人,是全球擁有用戶最多的免費網絡電話工具,對於已經擁有類似產品的微軟來說,微軟看重的是skype的市場地位和份額。

根據鮑爾默公佈的計劃,微軟將把Skype產品融合入本身的眾多產品中,微軟聯合Skype可能徹底改變網絡電話市場格局。Skype中國官方微博發佈的消息稱,Skype首席執行官托尼·貝茨認為,與微軟的合作將讓Skype用戶量增長到「十億」。

再聯想到前不久,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宣佈將其語音業務與谷歌的網絡電話業務Google Voice相整合,合作之後,Sprint用戶在撥打國際長途電話時,將享受資費更加低廉的Google Voice,作為IP電話的新霸主,Google Voice以國際長途資費低廉風靡全球,網絡電話衝擊運營商本已下降的語音ARPU值可能成為必然的趨勢,隨之產生的替代效應也會非常明顯。

Skype的服務可以讓用戶通過電腦彼此免費打電話,或者只付每分鐘幾美分的費用用傳統電話機打越洋電話,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人將Skype作為智能手機的一款應用軟件來使用,這樣他們就可以免於向移動電信運營商支付更高的電話費。

網絡通話技術在移動終端設備的流行,將逼迫移動運營商再次下調語音業務的價格,同時加大推廣數據業務的力度。

然而,全球大部分運營商的數據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仍然相對較小,雖然網絡數據流量激增,但流量產生的營收貢獻較小,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在壓力之下紛紛探索業務轉型之路。

衝擊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格局

前不久,微軟宣佈與諾基亞達成廣泛戰略合作關係,諾基亞放棄塞班把Windows Phone作為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系統,在手機產品的未來發展上與微軟相互配合,在研發和營銷上緊密合作,共同制定產品開發路線圖。

微軟再結合收購的Skype,後者作為網絡電話方面的巨頭企業,有超過1.7億活躍用戶,語音和視頻通話紀錄總計2,070億分鐘,有潛力使微軟現有的通訊產品更具魅力,

首先,將Skype產品融入到windows phone系統中,為windows phone用戶提供全面穩定的網絡通話服務,而不是像Skype在Android和iOS平台僅僅作為客戶端來使用,Windows Phone系統有可能成為一款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這將使Android或iOS難以與Windows Phone 7抗衡,從而也將使諾基亞受益。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Skype和諾基亞為微軟帶來了全球性的業務、知名的品牌和許多其他資產。諮詢公司Altman Vilandrie也非常看好,稱「這將改變微軟在家庭和移動設備市場的地位,幫助它更好地與蘋果競爭」。

(本文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作者:張月紅)
8 : greatsoup38(830)@2011-05-15 14:36:00

85億「高價」收購Skype 微軟互聯網救贖問號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2/5MMDAwMDIzNzc5Mw.html
9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5:16:54

http://news.imeigu.com/a/1305936060932.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1日早間消息,互聯網語音通話服務商Skype週五宣佈取消IPO計劃,以便為完成同微軟的交易掃清障礙。

Skype週五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稱,該公司將取消IPO。在接受了微軟8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後,Skype上週就是否繼續IPO進程進行了討論。當前由投資財團和eBay共同擁有的Skype在去年8月遞交了上市申請。

微軟希望在年底前完成對Skype的收購,一旦完成,這將是微軟36年歷史上最大一筆收購交易。Skype全球用戶數量約為1.7億。微軟計劃將Skype的技術整合到旗下Outlook、手機軟件和Xbox 360 遊戲機等產品中。(清風)
本文提到的股票:$微軟(MSFT)$
10 : greatsoup38(830)@2011-06-04 18:34:45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166
擁有最高1.5億同時在線用戶,Skype為什麼還是一個做不大的公司?



  微軟用85億美元現金收購網絡電話公司Skype,這是微軟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
  很多圍觀的人認為這個價格太貴了。但貴不貴關鍵還是要看微軟怎麼想:Skype有6.63億註冊用戶,這些用戶還習慣於消費這個產品(800萬名付費用戶),如果把Skype嵌入到電腦、xBox和手機中,將是一個很完美的用於交流的產品,與發展  這麼多年但用戶體驗始終不佳的MSN相比,這是一個完美的飛躍。所以85億美元應該說不貴。
  如果與Facebook、QQ做對比,那微軟85億美元就顯得更便宜了。Skype的註冊用戶規模和Facebook差不多,少於騰訊的10億註冊用戶。但現在Facebook的估值是850億美元,騰訊的市值(5月13日)是517億美元。
  Skype的出現曾被認為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會徹底顛覆傳統電話公司。因為Skype可以讓用戶通過互聯網以超低的價格與傳統電話用戶通話(如中國打電話到美國不到0.2元/分鐘)。這個軟件最初由三位愛沙尼亞程序員Ahti Heinla、Priit Kasesalu和Jaan Tallinn開發,瑞典人Niklas Zennstrom和丹麥人Janus Friis在2003年創立了Skype。
  但換個角度想:Skype面對的越來越是一個免費市場,它當年具備的革命意義,對運營商高收費的顛覆已經過去了。iPhone如今與運營商捆綁在一起,但照樣把免費的Facetime當成一個重點應用,運營商不在意這一塊話費收入的減少,而Gtalk、QQ包括同樣有併購之意的Facebook推出一個即時語音聊天的工具並不難—它們已經推出了。如果Facebook願意推的話,恐怕運營商還會為它大開方便之門,誰不想傍著Facebook啊?當年革命形勢變了。
  所以這個時候看,究竟85億美元買的是什麼:盈利企業?用戶量?還是未來的殺手應用?看起來只有一個用戶量是有價值的。我們這篇文章探討的重點也在這裡,這個革命性的有殺手應用的公司,為什麼便宜?細究起來,它還真是一個悲劇。


為什麼有這麼多用戶還虧損?

  作為一個革命者,Skype在商業模式上沒有任何創新,而是完全照搬傳統電話公司的通話付費模式,更要命的是Skype僅在用戶從電腦撥打到電話上時才收費,其他均不收費。這個模式最終極大遏制了Skype收入規模的增長—註冊用戶規模越大,用戶之間同時使用Skype的幾率就越大,而同時使用Skype的用戶雙方都是不需要付費的。
  還有一層關係是,它與運營商是競爭對手,但同時又依附於運營商的網絡,所以運營商的態度決定了它擴大規模的問題—比如在中國,它被遏制,最有可能產生收入的那一群人(非PC用戶)是無緣這個產品的。顛覆者與競爭對手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增加收入的擴張路徑掌握在競爭對手的手裡,使得擴張的路徑只能是越來越導向免費。


這麼多用戶,為何得不到高估值?

  還是要從尷尬的收入說起。去年Facebook收入18.6億美元,騰訊是30億美元。而Skype去年收入8.6億美元,淨虧損700萬美元。700萬並不多,應該說處於盈虧點附近,但問題是商業模式又過於清晰,用戶又願意付費,所以它的創新動力—比如挖掘用戶的數據價值—始終不足,過於清晰的模式不是好事。
  可以對比的是QQ,它在溝通方面完全免費,所以迫使騰訊不斷想辦法增加新的可收費應用,但顯然Skype在這一點上表現得不夠充分。


它為什麼總是被賣來賣去?

  對啊,這個問題可能是最關鍵的。Skype成立於2003年,但eBay兩年後就以31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2009年創始人Zennstrom聯手Silver Lake PartnerseBay等投資人以20億美元得到了skype70%的股權,如今skype又被賣給了微軟。創始人似乎對掌控這個公司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所以這個問題還可以視為:為什麼創始人不在意主動權?
  被賣來賣去在商業世界尤其是互聯網業不少見,但關鍵是,Skype被賣來賣去的原因很可能是,它只是一個提供很好的「輔助功能」的公司。
  就連運營商都已經不把語音收入當作重點了,原來歸屬於各大公司的即時通信工具從視頻入手也早就把通話功能視為增值服務的一個簡單功能,Skype的未來前景也是有問題的。
  而這個輔助功能在上一次被賣的時候就注定了,ebay購買Skype目的是讓eBay的買家和賣家用來商討買賣。
  未來到微軟那裡當然也一樣,它一定還是一個輔助功能。


互聯網世界,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

  回到我們前面說的那個問題,三個選項,缺了一個互聯網服務公司通常有的一個:技術。
  為什麼有這麼多用戶,Skype卻只是提供輔助功能?除了通話外,我們可有聽過Skype太多的技術方面的消息嗎?它不大像一個技術公司。而在這個市場裡,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
  所以在Skype那裡,用戶們只是在打電話,沒有技術人員在研究怎麼讓這些用戶再多做一點什麼事(誰讓商業模式太清晰了),也沒有技術人員去研究用戶行為,所以也不是一個發佈廣告的好地方,更談不上社區,我們前面說過的沒有創新動力—去看看那些領先公司都在做什麼(這期封面故事也在說這個事)。換句話說:拍照不是目的,打便宜電話不是目的,搞SNS也不是目的,那個數據挖掘,那個數據庫才是目的。
  終於說到我最想說的了。目的。這個企業的目的是什麼?
  從前面我們分析,我們看到,它是一個技術公司,但在技術創新上動力不足;它不斷地被大公司買,大公司各懷心事,都指望著拿它來補充自己增加粘性;它的競爭對手們已經不在意它的挖牆角了,革命形勢已經完全變化了,它還是一個提供打便宜電話這種服務的公司,它比Verizon、AT&T這些運營商更晚意識到形勢的變化;還有,Viber之類的免費服務已經爆發流行了……
  哦,還有那個創始人,他也不在意這個事。對,這是根本,你想不出它的目的,創始人似乎也沒認真去想。它是一個沒有願景、沒有目標的公司。
  很多時候戰略看起來是一個很空的詞。但是當這個公司已經有了殺手級應用、有足夠的用戶粘性;這個公司已經有了讓所有人羨慕的龐大用戶群—那麼它一定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戰略,有願景有目標。
  想一想歷朝歷代的那些農民起義吧。從顛覆者的角度看,革命似乎都已經成功(電信運營商如今已經不敢指著打電話收高額通話費了),但陳勝吳廣們的公司都沒有成功—可惜Niklas Zennstrom沒有生在中國,他不知道,如果沒有戰略,如果沒有願景和目標—其興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商業也是一樣的啊。

聯繫編輯:[email protected]
11 : GS(14)@2011-06-21 22:36:24

http://news.imeigu.com/a/1308624660849.html
新版Skype深入整合Facebook 增强社交功能
imeigu.com 2011-06-21 10:51:00 来源: 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 
12 : GS(14)@2011-06-21 22:44:20

http://news.imeigu.com/a/1308605763215.html
Skype投资人否认为削减收购成本解雇高管
imeigu.com 2011-06-21 05:36:03 来源: 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 作者:晨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消息,彭博社昨天报道称,Skype之所以在被微软收购前解雇多名高管,是为了满足银湖资本的成本要求。然而,Skype的多名投资人今天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

据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多名投资者表示,人事调整完全由该公司CEO托尼·贝兹(Tony Bates)决定。在被微软收购前,贝兹作为掌门人对Skype进行管理;遭到解雇的几名高管业绩不佳,贝兹早已有意将其开除。这些人离职的时间只与手续有关。

投资者还透露,裁员只涉及Skype的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无关。这表明贝兹将这些人辞退,是为了让公司更好地运转,而不是“清洗”那些收入很高的雇员。

投资者称,Skype并未就此召开董事会,这与彭博社的Skype董事会曾进行讨论,以决定解雇人选的说法完全相反。

此外,尽管这些高管已经离职,但他们仍将得到自己应当从公司出售中获得的收入的75%。投资者称,对银湖资本而言,剩下的25%只是一笔很小的金额,不足挂齿。其中一名投资者说:“(银湖资本)根本没必要花费时间打电话,更不必说托尼已经要让他们滚蛋了。”(晨曦)
13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2:43:31

http://news.imeigu.com/a/1309230661328.html
Skype前景成疑:微软新专利可窃听VoIP通话
14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3:30:45

http://news.imeigu.com/a/1309511204785.html
Skype推免费视听服务 提升安卓手机竞争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26

酷6

1 : GS(14)@2011-05-21 18:06:28

http://zkiz.com/tag.php?tag=%E9%85%B76
2 : GS(14)@2011-05-21 18:06:41

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402/214005.shtml
一線】酷6:斬斷「臍帶」背後
【《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 王長勝)3月11日下午,在日本地震的同時,酷6網也醞釀著一場人事地震。有傳言稱:創始人兼CEO李善友可能即將離職。

這一傳言迅速在業內傳播,並很快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酷6傳媒的股價上有了反應,當天股價先是大跌15%,後來迅速反彈,收盤時僅下跌4.58%。與此同時,其控股公司、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網絡的股價也是沖高到48.88美元,創下52周以來的最高價。

傳言在第二天進一步被證實,酷6傳媒董事長吳征透露:李善友將辭去CEO一職。公告在3月13日晚間最終發佈,稱:李因「個人原因」離職,其職位將由盛大集團首席投資官朱海發代理。該任命自3月14日生效。當日,酷6傳媒股價再度上漲16.10%。

是日上午,李善友在博客上寫了一篇名為《撒尿去》的辭職記:影院裡,無論劇情多麼精彩,你都可以隨時出離去方便一下,因為你知道,回來時電影還在那裡,而且可能會更加精彩。人生則不然,出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大多數人不敢真的出離,終其一生糾結於一片場景。其實,人生劇場中,智慧地出離,會讓你一輩子活成幾輩子的精彩。若問善友何處去?撒尿去也!

李善友的出離,徹底結束了酷6長達5年的「李氏時代」,也結束了僅僅半年的陳、吳、李的「三駕馬車」時代—去年8月1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華友世紀正式發佈公告,更名為「酷6傳媒」。陳天橋即日起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現任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主席吳征擔任公司董事長,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任CEO;同時,陳天橋將出任董事會新設的薪酬委員會、企業發展及財務委員會的主席。

這是一個互相制衡的結果:持有逾10%股份的李善友個性強,團隊控制力也很強,適合CEO之職;大股東陳天橋退居幕後,仍掌控著薪酬與財務大權;而身為董事長的吳征,正如他本人坦言,其身份更像李陳之間的緩和劑。

如今,這種平衡再次被打破。

不再是「自己的孩子」

14日上午,陳天橋突然造訪酷6網總部,向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直接布道。陳首先駁斥了自己與李善友紛爭的傳言,然後勾畫了一幅「後李善友時代」酷6願景圖:要從「傳播自己的獨立觀點(1.0)」向「每個用戶有獨立觀點(2.0)」轉變,創造人人有獨立觀點的平台,重視用戶傳播與評論的力量,滿足視頻2.0的發展需求。

這與李善友想全力打造的「大片模式」截然不同。

在2009年底,酷6與盛大旗下的華友世紀合併之初,後者尚握有近5000萬美元現金,無線及音樂業務剝離給盛大後,又獲得了3724萬美元的現金。

擁有大筆現金之後,李善友宣稱,要在2010年投入3億元,在版權、帶寬和新媒體內容方面同時出擊,直面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確立酷6在視頻行業中的地位。當時,李還曾召集近百位搜狐舊部聚會,其勃發之情可見一斑。

不過,「蜜月」之後,李善友開始與陳天橋漸起紛爭,緣由是酷6網未來走「大片模式」還是「媒體模式」,陳天橋希望酷6可以放棄購買版權及經營帶寬成本過高的影視劇路線,轉向成本更低的視頻新聞資訊業務。這一戰略遭到李善友為代表的管理層的激烈反對。最近甚至有消息傳出,酷6管理層內部會議上,陳李二人產生爭執。李讓酷6高管對此做出「站隊」選擇。這一公然攤牌事件,直接導致了李的離職。

一位接近酷6的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陳李之間的私人關係還是不錯的,至於所謂的路線之爭也不是李離職的根本原因,無論是大片模式還是媒體模式,都沒能挽回酷6持續虧損的趨勢。所以,與其說因意見不合而離職,倒不如說必須有人站出來為酷6一年來的糟糕業績負責。而這個人,只能是李善友。」

折騰了一年的李善友,確實沒能交出一份令陳認可的答卷。這一年,優酷上市、土豆實現單月盈利,背靠百度的奇藝迅速崛起,PPTV獲得孫正義巨額注資,這一切都在說明,酷6離進入第一集團的目標似乎越來越遠。

在李善友離職的10天前,酷6發佈2010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2030萬美元;相比之下,剛上市不久的優酷為5870萬美元。但投入方面,酷6的成本加運營支出卻超過6000萬美元,與優酷相當。這最終導致酷6虧損5150萬美元,而優酷則為3100萬美元。

更為嚴峻的是,酷6網在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2730萬美元,其季度業務經營消耗則約為980萬美元。這意味著在酷6網持續虧損的情況下,資金只能維持三個季度的運營支出。

酷6網CFO沈瀟回應稱,不排除再融資的可能。持續失血或者再融資,顯然是陳天橋所不能容忍的,此時,在版權及帶寬成本過高的影視劇路線以及成本更低的新聞資訊路線之間做出選擇,變得更加容易。畢竟,酷6營收方面增長緩慢,依賴盛大長期貼錢並不是辦法。

而且,盛大主要業務遊戲近期遭遇業績壓力,加之在文學、電子書、影視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內的各種舉動,都不希望酷6網牽扯太多精力。

酷6經過多次股權稀釋之後,在投資人面前,李善友和他的創業團隊已經失去了話語權,對陳而言,酷6只是盛大的一顆棋子而已。對李而言,酷6也不再是「自己的孩子」。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相比一擲千金的大片模式,陳天橋更看重的是酷6的媒體屬性,這可以從其早年併購新浪的失敗中可見一斑。所以,一直以來,酷6巨資購買正版影視劇的同時,在媒體建設方面同樣不吝成本。去年世界盃期間,酷6斥資2000萬元購得視頻網站世界盃獨家轉播權,並組織了「世界盃真人秀」活動—8對男女混居在同一棟別墅裡,所有活動被全程直播。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意,沒想到,幾天後李善友接到陳天橋的電話:「你看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滿世界都知道。你們做的事,誰都不知道!」

世界盃之後,酷6加速了視頻媒體的概念。李善友曾經透露:「陳天橋曾考察了所有的視頻網站,他想要打造一個傳媒集團,而酷6網的基因就是媒體。」即便此時,李善友心裡,也定有一個大片模式吸引著他。

在奇藝網CEO龔宇看來,「做大片還是做新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和管理團隊意見不能有太大的差異。如果差異不可調和,這生意基本就不好做了。」

最後的選擇,當然只能是李善友的出離。李給出離加了一個定語—「智慧地出離」。

值得回憶的是,在李善友出局前的某天半夜,陳天橋給李善友發了條短信:「我決定全力把你打造成某某某,我覺得你應該比他強。」

「某某某指的是業內非常有名的投資家。」李善友解釋道。

瘋狂的視頻

李善友走了,陳天橋為酷6規劃的未來,依然帶有很多不確定性。

陳所描述的視頻「Web2.0」,其實就是最早引起世人關注的視頻網站Youtube模式,該網站與Facebook、Twitter、Google並稱為互聯網應用的「四大金剛」。

所以,國內的視頻網站從誕生第一天就祭起了「Web2.0」的大旗。56網、土豆網、優酷網、六間房、酷6等都是打著「視頻分享」的旗號,推崇個人上傳分享視頻短片,極力打造「拍客」概念。

遺憾的是,即使是這樣一個視頻「Web2.0」的鼻祖,至今也未能交出一份令投資者滿意的答卷。靠用戶上傳視頻,雖然省去了購買版權的費用,但在服務器和帶寬支出方面,其開支同樣驚人。雖然被財大氣粗的Google收歸麾下,至今仍未盈利。

同質化的競爭,迫使國內視頻分享網站,必須找出一條新路。

這個時候,Hulu誕生了,這是一家由多家好萊塢影視公司合資建立的高清視頻網站,主打長視頻,俗稱「大片」。可喜的是,已經進入了盈利階段。這也引得國內的眾多視頻網站紛紛開始學習Hulu模式,最典型的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樂視網和百度旗下的奇藝網。在優酷上市前,古永鏘也放棄了「中國Youtube」的定位,將優酷的模式描述為「Hulu+Netflix」。後者同樣是一家正版視頻網站,以點播付費或包月付費為主要收入模式。

然而,Hulu模式並不是很容易拷貝。因為美國的視頻版權高度集中,基本上集中在幾個好萊塢巨頭手中,巨頭之間又有十分成熟的行業協商機制,因此內容獲取成本穩定、可預期。但在中國,有上千家影視製作公司,行業處於各自為戰狀態,因此一旦爆發視頻版權爭奪,正版資源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事實也如此,從優酷和酷6的財報來看,兩家公司用於購買內容的成本均在30%左右,另外還有30%的成本用於購買帶寬。

李善友在打造中國Hulu的路上走了一年之後,離開了親手創辦的酷6,酷6也將在陳天橋的規劃下進行一次轉型。而優酷、土豆、奇藝們還在繼續燒錢維持。但在內容成本、寬帶成本都居高不下的前提下,視頻行業穩定可持續的盈利之路仍不明朗。

目前,擺在所有視頻網站面前只有三條路,「大片」、「媒體」和「分享」。無論哪種模式,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全行業燒錢,未曾整體盈利。

「李善友走了,再次驗證了那句話,不盈利的企業是罪惡的。這其實對他是解脫,真正痛苦的是陳天橋,一個自己看好而買入的希望,成為每年虧掉半個完美時空利潤的包袱,那是怎樣的一種錐心之痛。」微博裡,有人如此寫道。
3 : GS(14)@2011-05-21 18:06:49

http://news.imeigu.com/a/1305706311130.html
imeigu.com 2011-05-18 16:11:51 來源:
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 



新浪科技訊 5月18日下午消息,酷6網正在進行創立以來最大的部門調整:在上午宣佈重組銷售部門、裁員20%後,酷6網剛剛發佈內部郵件,宣佈免去負責銷售的郝志中高級副總裁職務及曾興曄的副總裁職務。
據透露酷6網剛剛對內做出通知,稱經公司經營管理層提議,董事會批准,決定免去郝志中高級副總裁職務、免去曾興曄副總裁職務。並任命陳昊全面負責銷售部門工作。
這意味著酷6網銷售部門被整體換血。
酷6網上午重組銷售部門,具體的措施是裁員20%,全部為銷售部門員工。重組完成後酷6預計將保留較小規模但更高效率的團隊,廣告銷售將外包給第三方廣告公司。
酷6網對外發佈新聞的同時,郝志中就連續在新浪上發佈兩條微博,第一條為「愚蠢,卑鄙,冷血的盛大!別誘惑我!我不同意!」
半個多小時候,他又發佈一條微博表達憤怒,「團結就是力量!真的沒有你們這麼做事的,你們在摧毀酷6,對於你們這些愚蠢、卑鄙、冷血的人來講,不談感情,不抱幻想,現在是戰鬥的時候,酷6的銷售從來不怕打仗!來吧!」
自酷6網被盛大收購以來,酷6網高管團隊與盛大不合時有傳出,多次被傳聞離職的酷6創始人李善友於今年3月正式離職,由酷6網董事、盛大集團首席投資觀朱海發擔任CEO。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酷6網高層及銷售部調整,意味著酷6網創始團隊可能將陸續被「換血」。
目前酷6網並未對此事作出評論。(崔西)
4 : GS(14)@2011-05-21 18:07:04

http://news.imeigu.com/a/1305921364130.html
投身盛大集團、借殼華友,視頻網站酷6曾經的一系列運作被認為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然而,如今看來酷6的發展還是面臨不少坎坷,創始人李善友離職的陰影未去,如今又因銷售部門裁員引發了與控股股東盛大的劇烈衝突。

閃電裁員風波

5月18日,酷6突然宣佈,計劃重組並將裁員佔整體數量20%的員工。據悉,此次裁員對象均為銷售人員,所涉及到的員工數量約為150人,有數據稱,酷6整個銷售團隊人數約為190人。

而就在宣佈裁員之後,酷6又發佈內部郵件稱,免去負責銷售的郝志中高級副總裁職務及曾興曄的副總裁職務。據悉,高管罷免由薪酬委員會決定,而酷6網薪酬委員會的主席就是盛大集團董事長陳天橋。

與此同時,董事會任命陳昊全面負責銷售部門工作。資料顯示,陳昊曾任盛大集團首席投資官朱海發的秘書,而朱則在李善友離職後出任代CEO。

然而,此次裁員關於期權、提成等問題的分歧未獲解決,矛盾不斷升級。而郝志中成為這批被裁人員的代表,並不時通過微博對外透露其間發生的情況。

「我們並不是非要在這裡做,是因為我們已經失望了。我們可以離開,但要有個合理的理由。」郝志中對外介紹稱,「上一個月我們的業績超額完成105%,盛大高層對我們都進行了表揚。結果5月我和曾興曄正在出差,他們開始在北上廣三地進行裁員。不能在這樣的表揚背後,用這樣的理由做這樣的事情。」

而對於此次裁員以及出現的問題,5月19日上午,酷6網發表聲明稱:「在公司巨額虧損,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我們對銷售團隊進行重組,根據銷售排名留下優秀銷售人員,同時勸退,裁撤冗員,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採取的正常的、理性的管理行為。」

受裁員風波影響,酷6傳媒5月18日股價大跌12.53%,下跌0.62美元,收報於4.33美元。

酷6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酷6實際上是國內首家IPO的視頻網站,並且進入盛大體系後的酷6曾經一度被陳天橋所看重,宣佈投入3億元大力發展酷6,不過酷6後面的發展顯然讓陳天橋並不是很滿意。

酷6發佈的2010年財報顯示,全年虧損高達5150萬美元,全年營收僅2030萬美元,虧損額超過營收額的2.5倍。同時第四季度淨虧損為1550萬美元,較第三季度的淨虧損1270萬美元增長21.6%。而第四季度持續性業務營業費用為980萬美元,比第三季度的740萬美元上漲了31.2%。「費用增加主要是因為高漲的銷售佣金、營銷費用增加及員工期權支出。」此一點被認為是當下酷6對銷售部門裁員的導火索。

酷6財報不佳引發陳天橋與李善友的分歧。

有消息稱,李善友期望堅持做正版版權,而陳天橋則想做成本更低的視頻新聞。戰略分歧的結果是李於今年3月選擇了離職。

「此次盛大大肆揮刀砍銷售,是在用一種比較痛的方式縮減成本,是在燒完了3億元的投資之後不得已而為之。」易觀國際分析師唐亦之5月20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

「他們要的是視頻聯盟廣告,是按效果付費的,性價比很低,要求流量很高才行。如果視頻網站要求流量很高,版權帶寬方面又會很高。目前流量廣告市場的單價是1-3元左右,而我們做視頻廣告的單價能達到15-20元左右。」郝志中對外透露酷6在銷售上的新思路時介紹,不過他並不認可這種方式。

對於盛大對酷6未來的發展方向,郝志中稱,「我不清楚他們想把酷6做成什麼樣。」
5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09:37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yMMDAwMDIzOTYyMw.html
酷6透露裁員原因:離譜提成不堪重負
6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13:2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3MMDAwMDIzOTM3Mg.html
酷6「突襲裁員」 視頻網站紅海轉型之痛
7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23:1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8/wOMDAwMDIzOTAwOA.html
酷6副總裁郝志中被免職 裁員20%重組銷售部門
8 : GS(14)@2011-05-24 23:34:00

http://news.imeigu.com/a/1306232097687.html
酷6銷售提成達16% 優酷銷售主管微博驚嘆太高
9 : greatsoup38(830)@2011-05-29 13:49:32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20416.html


我們是真正的酷6人,我們會堅守陣地。」連續4天,陳謙還是照常來公司「上班」,直到22號晚上,他的門卡失效為止。雖然按照酷6的通知,他早已經「被裁員」了。私下裡,他也有自己的算盤:被通知「帶薪休假直到書面裁員通知到達」很可能是場「陰謀」;如果就這麼不來了,說不定就因為連續兩天曠工而被毫無補償地開除掉。

5月18日上午,酷6網宣佈,因為銷售成本過高,公司將裁員20%,多達150人的被裁員工均來自於公司的銷售及其直接支持部門,涉及京滬廣三地公司。員工們被要求在當天就離開公司。在裁員的消息公佈後,酷6北京銷售部大部分回家了;廣州中午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講清緣由安撫員工,「是處理最好的一個地區。」俞鵬,酷6人力資源總監說。

可是在上海,陳謙說自己對裁員「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2010年7月,他才剛剛從競爭對手處跳至酷6網,寄望公司的大發展。作為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視頻網站,酷6網的現金一度超過土豆和優酷的總和。陳謙趕上了公司「揮金如土」的尾巴,那一年,李善友號稱投入1億購買影視劇版權。

5月16日,也就是宣佈裁員的前兩天,副總裁郝志中還在上海興奮地表示,盛大已經把酷6從乾兒子視為親兒子了。讓陳謙印象深刻的是,郝志中還繪聲繪色地描述,盛大的龐大產業群都將為酷6提供支持。比如說需要電視版權可以去找盛世驕陽,如果要拍自制劇,那麼劇本自然可以找起點和晉江網絡。

可18日下午,陳謙只看到了一件事:上午,公司的兩位銷售副總裁郝志中和曾興曄告訴大家被裁員,號召大家回家工作。下午,他們就和他以及其他員工一起被裁掉了。

10點40分左右,郝志中在微博上寫了一句話:「愚蠢,卑鄙,冷血的盛大!別誘惑我!我不同意!」半個多小時後,他又發佈一條微博稱,「你們在摧毀酷6……現在是戰鬥的時候,酷6的銷售從來不怕打仗!來吧!」

從那一刻起,酷6網上海辦公室就變成了「陣地」。

就在郝志中發微博前一個小時,酷6網代理CEO朱海發與郝志中談崩了—只談了5分鐘。朱海發「正在辦公室沉浸在再次被郝先生的衣袖拂中的沮喪中,而我們的兩位女孩在上海正無畏地獨自走向30位正要戰鬥的銷售團隊。」他在給全體員工的信中寫道(女孩指從北京派往上海協助工作的行政人員)。

在陳謙看來,那個白天實在是很詭異:還有快遞來敲門,有的人在接電話,甚至有人回應客戶們修改圖片的請求……公司似乎還在正常運轉著,但他們其實已經被裁員了。

在郝志中被解職後不久,代替郝志中出任新副總裁的陳昊出現在了酷6上海辦公室。被裁員工被要求挨個到一個小房間裡與人力資源負責人談話,並被立即離職,交還工作用的電腦和門卡等設備,不歸還電腦將按照折舊費從賠償金裡扣。

按照酷6那天建立的應急處理辦法,全部行政人員及部分財政法務人員分成三組:一組9人約見裁員員工,協商條件;一組整理文件信息;一組負責處理突發事件,20日報備。

那天晚上23點,在逐一約談結束後,陳謙、胡坤以及其他30多個上海銷售由於沒有看到任何書面文件,開始恐慌。他們決定就銷售提成、期權等事宜和當時在場的酷6新任銷售副總裁陳昊溝通。陳昊要求離開。在短暫的僵持後,陳昊的一名隨從人員開始推搡被辭退員工,為他開路,直到門口,在強開公司大門時,將另一名女員工的手擦傷……這一切被錄下來,當晚出現在了微博上,成為「暴力裁員」的證據。

18日深夜,在警方介入解決爭端後不久,陳謙和一部分人回家了。臨走的時候,他們跟其他被裁的同事們約好,「明天9點15分繼續戰鬥」。這個正是往日他們上班的時間點。

受裁員風波影響,酷6傳媒當天晚上股價大跌12.53%,收報4.33美元。當天晚上,李善友—酷6創始人兼前任CEO在自己的微博上打了幾個感嘆號。

接下來的4天,事情變得很奇怪。他們按時上班,假裝自己仍然是這家公司的員工—至少,在得到他們認為合理的賠償前是這樣。但激憤、不信任……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籠罩了這裡的所有員工。他們不肯離開,辦公室裡人滿為患,在不用合計「對策」時,大家寧願坐在那無所事事。

「有的員工提出的條件讓我覺得匪夷所思。入職半年的員工要求N+6。他們提出的條件兩年以內N+6,兩年以上N+8。」23日,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俞鵬說。酷6不肯接受這些條件,仍然堅持N+1的補償金和三個月的銷售提成。面對媒體,他希望能澄清酷6拖欠員工社保的事情。

讓陳謙他們更苦惱的是期權問題,上海銷售部的張楠是在去年12月下旬親手從李善友手裡接過期權證明的,而現在卻被證明是空歡喜一場。

此前,酷6網推行全員持股,李善友從自己股份中拿出17%發放給員工。由於上海團隊是在2010年1月才重新組建,幾乎所有員工的期權都是在12月份以後才拿到。而這一次,酷6規定2010年12月1日以後的期權發放不予承認。「12月1日這個日期是以什麼標準確定的?」張楠還想知道這個答案。

陳謙、胡坤和張楠所擔憂的一切,從來都不是酷6公司以及盛大的關注焦點所在—至少在事情越鬧越大之前不是。

2010年下半年,由酷6網CTO趙亮領銜的技術團隊被抽調至一個代號「龍計劃」的保密項目中,這個研發甚至耽誤到了酷6網自身的網絡技術支持,「公司做Flash的人一度只有兩個人,有問題都找不到人。」陳謙說。

酷6網自制娛樂節目的互動娛樂部也在今年2月份開始擁有獨立的網址,取名「芭樂台」,另一位酷6副總裁姚建疆負責總攬這一塊業務。

在今年3月份李善友離開時,胡坤就覺察到公司的版權引進開始變得遲緩。而且酷6網北京的UGA(病毒營銷)部門隨即被裁撤。「一個月後,我被要求拿著土豆、優酷等網站之前的流量數據去和客戶談廣告,不可思議」。

讓胡坤苦惱的是,酷6總部當時提出,項目成本要從原來佔銷售額的10%降至0.75%。「本來酷6在自身宣傳上的投入就比土豆、優酷少,」胡坤說,「競爭對手的這類費用通常在10%上下。」

即便資源驟減,但第一季度銷售團隊仍然超額5%完成了盛大制定的業務指標。4月21日,盛大首席投資官、酷6網代理CEO朱海發稱讚銷售部門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引擎。

但視頻網站巨大的帶寬和版權費用成為盈利的巨大障礙。2010年第四季度,酷6網的收入增長了58.4%,但高昂的花銷依然讓虧損達到了570萬美元(約3701萬人民幣),環比增長8%。2010年,酷6淨虧損5150萬美元(約3.3億人民幣)。

當陳謙、胡坤和張楠他們接到裁員通知的那天,酷6發生了很多事情:這一天「龍計劃」揭開面紗,這款以視頻為載體的微博平台取名為「圍觀網」,在當天推出測試版。CTO趙亮被任命為圍觀網CEO。芭樂台負責人姚建疆彷彿也在圍觀,「今天很多人電話問酷6怎了,其實很正常,酷6網需要一個淡定的酷6……」他在18日發微博說。

4月21日,酷6網正式將杭州皮皮網吸納為全資子公司。皮皮網擁有較強的在線視頻客戶端的技術能力。朱海發表示,兩網將進行合併,這將滿足客戶的多樣化產品組合需求。

「酷6要成為一個技術和內容驅動的公司。裁員是公司管理層做出的決定。」俞鵬說,「我們知道這是一件大事,但是如果分批裁員拖得很久,對員工和公司的影響會更不好。現在陣痛式的,希望裁員的事盡快從公司正常運營中分割出來。」

19日,酷6網代表律師表示,已正式受酷6委託,將於即日起著手在北京以「造謠誹謗者」起訴郝志中,同樣還會「在上海起訴現場帶頭聚眾鬧事者」。

20日,公司向所有被辭退員工發送短信,稱「仍然保留與大家(在賠償金方面)友好協商的渠道」,但如不成功將在下午5點後,單方面終止勞動關係。當晚7點多,陳謙收到了「調解失敗,解除合同」的短信,他突然感到自己有些渺小。酷6人力資源部門駁回了幾乎所有高於N+1的補償金要求,並表示已將《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以書面形式寄出。

第二天,他又接連收到了幾條催促回單位收拾物品的短信,一直以來的「各位同事」稱呼立即變成了「酷6的前員工」。他在微博上抱怨了幾句,說「我可以理解……但商業契約關係果然還是脆弱啊。」

「我們肯定是會和他們勞動仲裁的。」對張楠來說,裁員事件已經演化成了徹底的「人爭一口氣」,這幾天她已經收到了三張Offer。「這個行業估計不會做了,太不穩定。還沒有一家網站真正解決入不敷出的問題。」

對於胡坤來說,更麻煩的是職業步調的錯亂,因為對影像的熱愛,胡坤才從其他互聯網行業轉戰至酷6,這次被裁讓他措手不及。「不知道還會不會有這個行業的機會。」

5月22日,酷6網在職和被裁的員工一起共200多人,在北京舉行媒體溝通會。會上,部分在職員工「集體聲援」前銷售部門。以郝志中為首的被辭退員工表示,將會聯合起訴酷6。

從微博上,陳謙看到酷6北京總部開始砌牆隔斷銷售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繫,一場商業事件已經摻雜了太多人情因素。「聲討」大會後,他又收到了短信「在接下來的一週裡可以和人力資源部進行溝通協商。」他感覺到利益是要去爭取的,至少他這麼認為。

但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從裁員的事情中解脫出來。「我們每個人現在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時候結束這樣的日子。」酷6一位行政部的員工說,他並沒有進入裁員名單,「每個人包括我們部門的人,被裁掉的人也一樣。」

3月23日晚上,陳謙、胡坤和張楠和同事們吃了一頓散夥飯。雖然在兩天前,酷6上海辦公室就已經向他們關上了大門。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陳謙、胡坤、張楠為化名)

聯繫編輯:[email protected]
10 : greatsoup38(830)@2011-06-04 18:57:17

酷6之亂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219&cpage=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32

淘米

1 : GS(14)@2011-05-18 22:49:47

http://news.imeigu.com/a/1305719760913.html'
5月18日消息,消息人士稱,淘米公司將於今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如果上市成功,淘米將成為赴美上市的首家中國兒童概念股。
據悉,瑞信和德意志銀行或將擔任本次淘米IPO的承銷商。
淘米是中國最大的兒童娛樂公司之一,運營著的兒童線上娛樂社區擁有超過2億的註冊用戶。公司主營業務除「摩爾莊園」和「賽爾號」等兒童虛擬社區外,還包括圖書出版、卡通形象授權、影視動漫等。
艾瑞2010年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最受國內兒童(5至15歲)歡迎的6個在線娛樂社區中,淘米佔據4個。
現任CEO汪海兵及CTO魏震、COO程云鵬於2007年10月聯合創辦淘米公司,通過中國第一個兒童虛擬社區《摩爾莊園》的成功,這個最初只有三個人的公司,開創了中國兒童互聯網市場。
汪海兵在早前接受採訪時稱,淘米希望成為「中國的迪斯尼」。汪海兵被稱為中國兒童互聯網第一人、最懂兒童的80後CEO,他在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和兒童用戶交流。
根據淘米出品的虛擬社區《摩爾莊園》和《賽爾號》改編的同名動漫電影和電視動畫片,計劃在2011年播映。
2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12:0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2OMDAwMDIzOTM2OQ.html
僅僅三年多時間,從騰訊離職的三名員工就把自己的創業公司送上了紐交所。

5月18日晚間,淘米網正式提交SEC文件申請在紐交所上市,擬融資1億美元,瑞士信貸和德意志銀行為其主承銷商。

「淘米網看到了兒童娛樂的機會,並真正堅持下來。」一位接近淘米網的人士對記者說,淘米網由此成為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兒童概念股。

2007年10月,從騰訊離職的汪海兵、魏震和程云鵬決心一起創業。其創意初衷很簡單,汪海兵初為人父,希望能為孩子提供更多適合他們的互聯網產品。

這看似一片紅海,兒童市場早有各大商家緊盯其中,比如紅孩子、寶寶樹等。但當大部分公司將視野瞄準兒童教育、兒童電子商務領域時,只有淘米網專注於開發兒童娛樂市場。

「中國兒童長期受到保守教育風格的影響,家長總是希望他們能夠學得更優,做得更棒。但恰恰忽略了兒童群體真正存在的娛樂需求。」該接近淘米網的人士說。

2008年4月,淘米正式推出專門針對兒童的網上虛擬樂園《摩爾莊園》,該款遊戲設置了45分鐘上網提醒、連續在線2個小時速度變慢並且收益減半等措施。這些設置既有效避開嚴格的遊戲政策管制,也讓家長們對孩子使用淘米網減少了擔心。隨後,淘米網加大投入,專注於為7-14歲兒童設計開發遊戲產品,先後推出《賽爾號》、《小花仙》、《哈奇小鎮》和《功夫派》等產品。

淘米網的收費模式和傳統的網遊企業大致相同,主要分為兩大類:道具收費和時間收費。目前,這也是淘米網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據90%以上的收入。

根據淘米網遞交的上市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間,淘米網的淨營收分別達到12.5萬美元、706.6萬美元和3597.3萬美元; 2009年較2008年營收增長率為5552.8%,2010年較2009年的營收增長率為409.1%。

2008年-2010年,淘米網的毛利潤分別為1萬美元、506.3萬美元和3012.2萬美元;2009年較2008年毛利潤增長率為50530%,2010年較2009年的毛利潤增長率為494.9%。

但是,這片「藍海」正逐步被更多企業所關注,尤其是王海兵的老東家騰訊,亦早已投入重金欲分羮一杯。

騰訊早在兩年前悄然部署一款兒童遊戲產品《洛克王國》,並先後投入了數千萬元和上百人力。據騰訊方面披露,自去年6年騰訊推出《洛克王國》後至今,該產品已經擁有註冊數超過5000萬,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超過40萬。

對於來自騰訊等的競爭,淘米網相關人士表示,不便評論。
3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12:18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12511143622/df1.htm
招股書
4 : GS(14)@2011-05-26 22:07:5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2OMDAwMDIzOTM2OQ.html
三騰訊前員工創業三年,老東家跟進是最大變數淘米IPO擬融資1億
5 : greatsoup38(830)@2011-06-09 23:09:37

http://news.imeigu.com/a/1307604060799.html
淘米微博澄清财务缺陷称均得到审计认可
imeigu.com 2011-06-09 15:21:00 来源: 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 

6月9日下午消息,针对今日海外媒体报道称淘米网存在财务缺陷一事,淘米市场总监、新闻发言人郭莉通过新浪微博对外做出回应,称所有财务报表已经得到审计事务所签字认可,并且淘米成功定价9美元。

郭莉在微博中写道:“有媒体朋友问,淘米是在上市前查出财务内控问题了么?这是对外媒报道的误译,事实上我们早在5月24日发布招股说明书的时候,所有财务报表已经得到审计事务所签字认可。淘米成功定价9美元,感谢大家关注。请大家期待首只中国儿童概念股的诞生。暑期别忘了看《摩尔庄园》电视动画片哦,舒缓一下被中概股搅乱的好心情。”

郭莉在微博中称,这是9日当天媒体在翻译外媒对淘米上市报道稿件的时候产生的“误译”。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也在微博中指出,“淘米网在上市说明书提到会计经验缺乏的风险 ,不等于淘米上市审计发现重大缺陷”。

有业内分析师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上市,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预警包括财务控制在内的风险,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中国概念股上市招股说明书的标准配置,将其理解为“披露财务缺陷”属于误读。

由于近期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频繁大跌,不难理解海外媒体对淘米“标配版”的预警为何如此敏感。今日迅雷也发布了IPO申请,究竟淘米和迅雷等排队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是否能够在美国资本市场有良好表现,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

目前淘米发行价定在9美元,实际上乃是发行区间的低限,这背后似乎也透露了对中国概念股遭遇打击的大趋势的担忧。
6 : greatsoup38(830)@2011-06-09 23:11:30

i美股投资研报--淘米(2011年6月IPO版)
http://news.imeigu.com/a/1307528082184.html
7 : greatsoup38(830)@2011-06-11 17:35:2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0/5MMDAwMDI0Mzc5M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66

Nvidia

1 : GS(14)@2011-05-15 12:51:11

http://www.nvidia.com/content/global/global.php
2 : GS(14)@2011-05-15 12:51:24

http://news.imeigu.com/a/1305243961761.html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3日早間消息,英偉達今天發佈了2012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偉達第一財季淨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2%,但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在截至5月1日的這一財季,英偉達淨利潤為1.352億美元,每股收益22美分,這一業績不及去年同期。2011財年第一財季,英偉達淨利潤為1.376億美元,每股收益23美分。英偉達第一財季營收為9.62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0億美元。

英偉達第一財季調整後每股收益為27美分,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湯森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英偉達第一財季每股收益為19美分,營收9.48億美元。

英偉達預計,不計入對英國3G和4G手機基帶芯片廠商Icera的未決收購交易,2012財年第二財季營收季比增長4%到6%,即10億美元到10.2億美元。湯森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英偉達第二財季營收為9.92億美元。

當日,英偉達股價在納斯達克常規交易中上漲0.63美元,報收於20.50美元,漲幅為3.17%。在隨後進行的盤後交易中,英偉達股價下跌0.62美元,至19.88美元,跌幅為3.02%。過去52周,英偉達最高價為26.17美元,最低價為8.65美元。(唐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25

空中網

1 : GS(14)@2011-05-16 23:02:55

http://news.imeigu.com/a/1305547358634.html
針對媒體報導稱,空中網董事長兼CEO王雷雷正在協助調查中移動腐敗案一事,空中網新聞發言人張穎楠5月16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並不清楚對方消息來源,「公司沒有任何消息可以披露,對傳言也不予評論。」
截至發稿時,王雷雷的手機已經無法接通,中移動方面對此事亦無回應。前TOM網高管曾伏虎在搜狐微博上表示,「上個月,我曾經試圖驗證過此消息,無果。」
今天有媒體報導稱,由於中移動腐敗案,前TOM網CEO、現任空中網董事長兼CEO王雷雷於四月初協助調查,其堂弟王霆霆曾投資過一家名為迅捷英翔的公司,這家公司與TOM在線和成都娛音均為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核心服務商之一。
2 : GS(14)@2011-05-18 21:24:49

2樓提及
1樓提及
http://news.imeigu.com/a/1305547358634.html
針對媒體報導稱,空中網董事長兼CEO王雷雷正在協助調查中移動腐敗案一事,空中網新聞發言人張穎楠5月16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並不清楚對方消息來源,「公司沒有任何消息可以披露,對傳言也不予評論。」
截至發稿時,王雷雷的手機已經無法接通,中移動方面對此事亦無回應。前TOM網高管曾伏虎在搜狐微博上表示,「上個月,我曾經試圖驗證過此消息,無果。」
今天有媒體報導稱,由於中移動腐敗案,前TOM網CEO、現任空中網董事長兼CEO王雷雷於四月初協助調查,其堂弟王霆霆曾投資過一家名為迅捷英翔的公司,這家公司與TOM在線和成都娛音均為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核心服務商之一。



王雷雷,隻8026佢好似有份架喎,我有小小貨,希望冇乜影嚮啦


無錯,是有份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091203043_C.pdf
該協議之訂約方:

本公司(作為發行人)與認購人(作為認購人)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日訂立該協議。 根據認購人提供之資料,認購人為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由最終實益擁有人王雷雷先生全資擁有之公司。

除同意根據該協議認購配售股份外,認購人及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第三方。緊接簽署該協議前,認購人概無於任何股份中擁有任何權益。緊隨配售事項完成(倘已完成)後,認購人將擁有本公司經擴大之已發行股本約20%之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