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龐主席回流香江


2007-1-25  NM




獅子錢莊前主席龐約翰年前退休,告老而歸田,佢老人家決定唔留喺祖家而回流返香港也。以獅子主席嚟講,佢呢個做法堪稱罕見,香港對佢幾咁有吸引,仲使多講乎?

事實亦然。龐主席喺香港先後度過十八個寒暑,由紅褲仔做起,繼而外派到花旗打理海豐;直至浦偉士退休佢至去倫敦揸弗。情繫香江,英倫三島,點住得慣呢?

龐主席回流香港嘅情形可能愈益普遍。君不見鄭海泉嘅上手、獅子前亞太區主席艾爾敦,退休後唔係留港建港,做其香港總商會會長乎?不過佢好似冇加入DAB噃。一鱷大於一鱷

慶豐金陳發柱、陳發樑兩兄弟雖則有王正宇大狀幫手,都打唔甩造假數罪名,雙雙入罪。

佢哋筆假數點做法?好簡單,五鬼運財之術也:首先以私人名義借一億銀俾上市嘅慶豐金,然後再由慶豐金借一億銀俾五間珠寶公司。唔使講呢五間公司都係佢兩兄弟控制之空殼公司。結果?呢一億銀輾轉流入咗佢哋嘅私人戶口,袋袋平安,但上市公司則欠佢哋一億。

耐人尋味者,係慶豐金還錢俾佢哋,竟然有五千五百萬現金及三千萬股票由陳發柱嘅戶口轉咗俾「股壇放數佬」、明日國際大股東佐治‧陳遠明。乜解究?佐治‧陳喺九九年借咗一億二千萬俾陳發柱也。

○○至○一年,慶豐系最艱難,欠債高達十億;為咗借錢救急,陳發柱將長發建業嘅股票押咗俾佐治‧陳。就係咁佐治‧陳就攞走咗長發個殼,跟住轉手賣咗俾金融奇女子樂家宜嘅金榜集團矣。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喺股壇則一鱷還有一鱷大。信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6

PRADA、COACH、Ducati赴港集資 精品股搶上市 香江成奢侈中國首站

2011-5-30  TWM




全力推動新戰略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加上亞洲豐沛的資金、在香港高達三十倍的市場平均本益比,以及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崛起的潛力加持下,讓全球精品品牌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

撰文‧乾隆來

奢侈品牌股票上市,是今年香港最夯的話題,五月十九日,香港證券交易所審議委員會正式通過義大利知名品牌PRADA(普拉達)的申請,將在未來幾個禮拜正式啟動招股募資,並在六月中旬股票上市,募集籌資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

李小加的全球金融戰略

PRADA上市,標誌著香港證券交易所總裁李小加又一次重大的勝利,出身大陸的李小加在二○一○年接掌港交所,傾全力將香港打造成全球最頂尖的金融中心, 他提出︽戰略規畫二○一○~二○一二︾發展藍圖,具體訂定十九項重大工作計畫,不僅要維持港交所既有「亞洲一哥」的地位,更直接挑戰紐約、倫敦,在次級市 場成交金額、初級市場集資金額等指標超英趕美,奪取「全球一哥」的寶座,同時更抵禦後起之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競爭。

「推動國際發行人來港上市」,就是李小加︽戰略規畫二○一○~二○一二︾發展藍圖的核心戰略,目標就是將香港證交所的核心價值,從「中國境外上市要地」, 提升為「全球企業的上市要地」。過去二十年,香港扮演中國企業向全世界集資的窗口,未來,香港將雙向發展,吸引跨國企業運用亞洲豐沛的資金到香港上市,作 為跨國企業集資、發展中國內需市場的第一窗口。

PRADA香港上市話題不斷能源產業、時尚精品,以及金融產業,則是這場香港國際戰略布局的前鋒部隊。去年五月七日,著名的高檔化妝家用品牌歐舒丹 (L’OCCITANE) 在香港上市,為這個戰略打響了第一炮,歐舒丹順利集資七億八千三百萬美元,以去年的匯率換算,約新台幣二四二億元,上市之後交投熱絡,流動性與企業價值均 佳,目前上市股票總市值在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準(含舊股),股價較上市價格上漲超過三成,本益比更維持在三十倍。

相對於歐舒丹,PRADA上市堪稱是重量級、世界一軍出場比賽的重頭戲。PRADA預計集資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的龐大規模,本身在奢侈品產業的教父級地 位、女老闆Muccia Prada家族精采複雜的故事、Prada三度規畫股票上市,卻都因不同原因功敗垂成,乃至PRADA甘冒背叛祖國的指責,放棄在母國義大利上市的戲劇化 決定,讓PRADA上市案「混搭」了財務、國家戰略、家族興衰、個人恩怨等光彩奪目的故事,配上PRADA永遠叛逆的產品形象,未來一個月肯定是全世界媒 體拚命報導、攝影機鏡頭鎖定的焦點。

PRADA去年的業績表現優異,全年營業收入達到二十.五億歐元(約新台幣八四○億元),稅前、利息前、折舊前獲利(也就是業界慣稱的EBITDA)五.三五億歐元(新台幣二二○億元),營收年增率三一%,獲利年增率更高達八五%。

PRADA公司有九五%的股權,都掌握在創辦人的女兒、首席設計師穆希.普拉達(Muccia Prada)手中,她的丈夫擔任公司的執行長;這次普拉達家族預計拿出二○%的股權在香港上市。

義大利在PRADA上市過程中也不算全輸,因為義大利最大的銀行Intesa Sanpaolo 擁有另外五%的股權,二○○六年這家銀行以一億歐元買下PRADA五%股權,估算PRADA公司價值為二十億歐元,如今六月分香港上市,在眾人爭搶之下, 有可能創造出一一○億歐元、超過五倍年營收的市值,讓這家義大利銀行在五年內創造出五倍多的獲利。

除了PRADA之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精品業者紛紛跟進,美國最著名的皮件精品 COACH也在五月上旬的董事會通過,正式評估在香港第二上市的計畫,COACH是紐約時尚的代表,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總市值達新台幣五千億元。

新秀麗、杜卡迪也共襄盛舉COACH執行長路.法蘭克福(Lew Frankfurt)從一九八五年加入COACH,一路領導這家美國精品公司成為與法國、義大利精品業者平起平坐的世界一軍,如今有意藉著香港第二上市 (在香港發行HDR存託憑證),展現進入中國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台灣消費者非常熟悉的行李箱品牌新秀麗(Samsonite),也規畫在香港集資上市十億美元的方案,新秀麗也是美國起家的品牌,往前追溯已有一百年的歷 史,○七年七月,著名的私募基金 CVC Capital Partners以十七億美元的公司作價,成為掌控新秀麗的股東,但是在金融風暴之後,CVC被迫增資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降低持股至六○%,並且讓主要 融資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取得少數股權,隨著全球經濟的上揚,CVC積極尋找獲利出場的機會,最後選擇在香港股票上市。

新秀麗在香港上市的時程比PRADA還快,目前已經在市場售股募資,預計在六月十六日新股上市。

還有,義大利重型機車杜卡迪(Ducati),也在私募基金大股東的安排下,決定到香港上市。不論是COACH、新秀麗、杜卡迪,都是傳統家族企業長期發展後,出售給經理人或私募基金。

這些新股東除了力圖保留傳統優良技術之外,對於財務的敏感度更強。另一方面,全力推動新戰略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加上亞洲豐沛的資金、香港高達三十倍的市場平均本益比,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崛起的潛力,讓他們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

香港一向是炒家天堂,有政府的戰略規畫,有世界級的精品企業即將上市,有私募基金的全力吹捧,靈敏的香港人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大好機會。

看好內地消費潛力,米蘭站上市超額認購逾二千倍5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二手精品銷售業者「米蘭站」(Milan Station),超額認購高達兩千多倍,創下港股紀錄,投資人新股中籤率不到三百分之一,港人對精品概念的炒股熱潮有多高,可見一斑。

米蘭站以銷售精品二手包為主,成立至今才10年,只在香港本地營運11家店面。18年前,米蘭站董事長姚君達還只是一名在香港九龍擺地攤、成天躲警察的小 販,但憑藉敏銳辨別精品真偽的能力,並積極建立香港社交名媛人脈網絡,逐漸累積創業基礎。2001年姚君達在香港尖沙咀開了第一家二手時尚名牌店「米蘭 站」,花了六年時間掌握香港八成二手名牌包市場後,07年進軍澳門、台灣市場,隔年並在北京開設首家中國分店。不過08年姚君達出清台灣分店股份,退出台 灣市場。

麥肯錫大中華區發佈《崛起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額為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456.6億元);2015年將達到 270億美元(約台幣7777.4億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費國。另根據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最新統計,2010全球精品產業中,美洲地區銷售成長將攀升8%,最受矚目的中國市場,估計今年銷售將成長25%。隨著消費力的提高,中國未來幾 來將是最受矚目的精品消費重鎮。

(林宸誼)

奢侈之都

時尚精品業紛紛規畫在香港上市公司 上市日期 集資金額 主要股東

L’OCCITANE

歐舒丹 2010/05/07 7.83億美元(台幣242億元) 盧森堡公司L’Occitane Groupe S.A 米蘭站 2011/05/23 2.7億港幣(台幣10億元) 姚君達

PRADA

普拉達 2011/06 20億美元(台幣600億元) Muccia Prada

家族

Samsonite

新秀麗 2011/06/16 10億美元(台幣290億元) 私募基金CVC COACH 2011 規劃中 Sara Lee、紐約上市公司

Ducati

杜卡迪重機車 2011 規畫中 私募基金Investindustrial Holdings/ BS Private Equity 香港證交所拿下全球IPO冠軍2010年全球各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集資排行榜

交易所 IPO集資金額

(億美元)

1 香 港 573.35 2 深 圳 442.78 3 紐約泛歐交易所 NYSE 338.12 4 上 海 292.33 5 澳 洲 242.93 6 倫 敦 201.07 7 西班牙 180.78 8 多倫多 107.77 9 印 度 94.45 10 韓 國 84.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8

正中药业上市资格被联交所取消 山西女首富兵败香江思考

http://www.cnpre.com/otccc/info/index.php?modules=show&id=5586

2005年4月6日,第一家上市的山西民企、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地中药企业———正中药业(0327)被香港联交所正式取消上市资格。正中药业的上 市之旅由此画上一个并不完满的句号。该事件已悄然过去一周,但它留下的思索值得我们回味。民企海外上市,一味沉醉于资本运作,不以发展壮大为目的,无疑是 本末倒置。

盲目圈钱成为导火索

2000年7月25日,公司挂牌当日,股价曾由0.85港元上冲至 1.54港元,报收1.50港元,涨幅达76%。其后,股价一路走高,一度达近4港元高位。2001年,公司大股东侯丽萍以7.3亿元资产被《福布斯》选 入中国富豪榜,并获得“山西女首富”称号。

面对急速膨胀的个人财富,大股东开始在高位集中抛售股票套现。2001年8月间,减持 2650万股,套现1350万港元;2002年5至7月,又减持5.2亿股,套现1.5亿港元,导致股价连连走弱。大股东频频套现引起其他股东不满,成为 其丧失控股权的导火索。

巨额投资去向不明

2002年2月,正中药业公告,在内地94家医院投资1.65 亿港元设立类风湿治疗中心。另外,向毫州公司订购了总额1.347亿港元的仪器设备。然而,不到半年,该项目宣告失败。2003年6月,公司在一份一再推 迟的2002年中报中公告,此项巨额投资出现亏损。

2002年7月,正中药业向Honest Concord Enterprises limited发行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该公司的背景无人得知。

控股权争夺迷雾重重

正中药业的香港股东是股市大玩家。为争夺控股权,2002年7月,6名股东联合进行“斩仓”、集中抛售正中药业股票。公司股价在短短三天内,从 0.233港元暴跌至0.03港元,市值缩水2亿港元。但由于全部收购资金仍需1亿多港元,他们最终放弃收购。

在此之前,美国美 建证券旗下的卓思财务曾在正中药业股价位于最低位时收购28%的股权。正中药业大股东为偿还巨额债务,不得不将另外38%的股权抵押出去。至此,卓思财务 完全控制正中药业。之后,卓思财务将其持有的股权卖给另一香港股东。

2003年7月25日,正中药业正式停牌。原大股东侯丽萍随 之被迫辞去公司职务。

根据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停牌期限内,正中药业未能提交有效的复牌建议,终被取消上市地位。

凯基证券的邝民彬指出,正中药业股权旁落事件反映出部分内地民营企业家不专注主业经营,却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个人财富最大化。但是,他们对香港股市中资 本运作手法不甚了解,最终负债累累,并失去控股权,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可谓“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骨牌效应”频频发生

回顾近几年的香港股市,诸如此类的民企案件如“多米诺骨牌”频频发生。

2004年5月20日,欧亚农业被香港交易 所除牌,成为第一家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内地民营企业,给盲目追逐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家敲响警钟。

2004年6月17日,远东生物制 药(0399)公司主席因涉及“增值税发票”案被司法机关调查,股价当日急挫九成,最后更因港交所未能联络到公司法定代表而被勒令停牌。“骨牌效应”引发 多家民企股大幅波动。其中,浙江玻璃(0739)股价在半小时内挫近七成;东大照明(8229)一度下挫五成。

2004年11月 30日,创唯数码(0751)主席及高官人员因涉嫌伪造会计纪录及挪用公司资金被香港廉政工署拘捕,公司股价一度停牌。目前,案件尚未有定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民企股近三年来频频出事,大多是围绕大股东持股抵押、诚信、欠债后失踪或企业税务、诉讼、虚假文件及会计账目造假展 开,甚至某些民营企业只是经过粉饰过的“空壳”,他们往往在上市时描绘出秀丽前景,为提高利润或降低成本进行虚假关联交易、虚构重大资产或业务。可以说, 因民企内部治理问题引发的股价暴跌现象已经见怪不怪。

全流通是双刃剑

目前,民企海外上市的发展速度相当 迅速。海外上市之所以具备不错的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徐春辉律师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全流通市场,海外证券市场的流通体制 非常好。由于全流通是公司上市并成功套现的前提,也成为不少民营企业追求海外上市的关键因素。其中,香港因有地利之便,及后续增发较易的优势,成为内地民 企海外上市首选。

但是,全流通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流通体制为某些公司大股东套现提供便利,同时极易 导致控股权的争夺,造成股价大幅起落。一旦公司股票停牌,直至退市,最终损害的还是高位被套的中小股东。

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 司一位主管人员则认为,虽然有一些民企出现问题,但并非为今后民企发展画上句号,反而令其它民企管理层从中学习及体会到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

他指出,加强企业内部监察以提升公司管治及透明度,是所有企业成功运作的要素。高透明度的企业管制不但能防止上述同类事件发生,更能为企业 创造价值。企业通过高水平的企业管治,不但可提升公司声誉,取信于股东,也可增强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信心,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提升股东价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5

點心債券潮湧香江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12/t3990426.htm

 在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及境外人民幣資產短缺的雙重推動下,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點心債券潮湧香江。

  到香港地區發行人民幣債券,眼下成了海內外機構企業的時髦選擇。2011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 外資司上一則通告顯示,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寶鋼集團赴港發行65億元人民幣債券。在此之前,2011年新年伊始,世界銀行首發的人民幣債券以0.95%的 超低利率博得了國際投資者及媒體的關注。而首家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外資企業麥當勞,更是早在2010年就憑藉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向世人普及了一把人民 幣債券的概念。
近四年年複合增長逾70%
  在香港地區發行的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債券,俗稱點 心(dim-sum)債券,眼下這道「點心」的份量正越來越重要。早期的點心債券發行主體多半為境內的金融機構,政策指引比市場更具控制力,自2007年 6月國家開發銀行首發50億元後, 2007、2008、2009三年香港地區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額分別為100億、120億及160億元。到了2010年,麥當勞、聯合利華 (Unilever)、樂購(TESCO)及美國工程機械企業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全球性跨國公司也紛紛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更為市場化 的私營企業加入發行行列,攪熱了市場氣氛。數據顯示,2010年的點心債券發行額達357億元,同比增長123%。
2  011年人民幣債券的發 行潮更是熱襲香江,隨著監管的進一步放開,不少外資企業陸續搶灘。日本最大的租賃公司歐力士(Orix Corp.),2011年3月在香港地區成功發行4億元三年期人民幣債券,息率為2%; 11月又開始著手安排第二次發行計劃。而在去年10月成功發債的卡特彼勒也花開兩茬,於今年7月再次發行23億元息率為1.75%的人民幣債券。據香港金 管局統計,2011年前9個月人民幣債券發行額已超過850億元,兩倍於2010年規模,接近於匯豐銀行年初時預估的全年總體1000億元的發債額(表 1),而最近四年的年複合增長率更超過了70%。


與此同時,投資於人民幣債券的機構也逐漸多樣化,基金、保險、券商等國際機構投資者紛紛將目 光轉向香港地區,競購離岸人民幣債券,連馬來西亞央行都積極認購人民幣債券作為外匯儲備(圖1)。在香港本地,海通國際、恆生銀行等已各自成立人民幣債券 基金,而內地金融業大佬平安集團則通過平安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發行首隻「中國平安精選人民幣債券基金」,且獲准在澳門等地分銷,為境外散戶提供投資 途徑,認購起點為1萬元。外國機構投資者同樣聞風而動,在美國已有三隻追蹤人民幣計價債券回報率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日本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達以安資產管理公司(Diam)於2011年2月推出一隻人民幣債券基金,投資對象涵蓋政府、政府機構、國際機構和企業等發行的人民幣債券。


點心債券在香港受到熱捧,背後存有多層推動力。人民幣跨境貿易試點範圍的逐步擴大,香港人民 幣存款的急遽上升,共同創造了充裕的資金環境。此外,由於香港及內地資本賬戶間資金流動受到嚴格監管,香港市場上人民幣存款利率大幅低於在岸市場,中銀香 港作為最後清算行提供0.685%的隔夜利率,而匯豐銀行、恆生銀行提供給散戶的人民幣一年期定存利率介於0.5-0.6%之間,這也使得收益率相對高的 點心債券在香港市場供不應求,境外人民幣資產的相對短缺也決定了人民幣債券市場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多方得利
  儘管離岸債券利率顯著低於在岸收益率,但投 資者似乎毫不在意,不時可見超額搶購,尤其是高評級的債券通常都是發行數小時之內即告售罄。低利率和高認購的背離也顯示了離岸債券市場中交易兩方的不同獲 利思維:低利率意味著發行方由此獲得成本低廉的融資;而投資者的如意算盤,則是希冀通過人民幣升值來彌補較低的債券收益。
若單從可比較的維度 來看,在離岸市場對人民幣債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債券發行利率的確較低。例如世界銀行這樣的超主權機構,儘管其有AAA評級撐腰,發債額為5億元,象徵意 義更重,不過兩年期固息的發行利率竟然低至0.95%。身為私營企業的聯合利華,發行的債券利率也僅為1.15%。中國財政部2010年11月30日赴港 發行80億元人民幣的國債,被視為設定該市場收益率曲線基準,其利率比在境內發行的同樣期限的國債低數百個基點,如3年期國債利率僅為1%,而幾天後的 12月6日,財政部在境內發行的3年期國債票面年利率達4.25%(表2)。低廉融資成本也正是吸引眾多發行方蜂擁而至的動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儘管收益率低,但其持有人民幣債券至到期的意願仍較強,實質上是坐等以人民 幣升值收益來彌補較低的票面利率。事實上,僅2010年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就超過3%,而2011年升值幅度也已接近5%,短期內人民幣升值預期 依然相當強烈,也無怪乎眾多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不願提前贖回或出售,這從市場上較低的流動性略見一斑。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估計,二級市場上人民幣債券的日均交易量只有3億元。
點心債激增,對於香港地區的眾多投行同樣是一大利好,這個離岸市場成了 他們練手人民幣業務的基地。香港相關人士坦言,人民幣將是香港金融市場20年來的最大機會。早期境內金融機構發的點心債多半是中資背景投行挑大樑,如操刀 首筆點心債的中銀香港,而到了近兩年,外資投行已迎頭趕上,麥當勞債券由渣打銀行通過私募方式發行,匯豐主承銷世界銀行的5億元人民幣債券,卡特彼勒首筆 點心債的主承銷商是匯豐、花旗,副承銷商則是高盛。最近摩根士丹利甚至親自試水,計劃發行2年期人民幣債券。相關的人民幣債券衍生產品開發上同樣你追我 趕,繼中銀香港首個宣佈推出「中銀香港人民幣離岸債券指數」,初期覆蓋90%市值的人民幣債券後,匯豐控股也不遑多讓,緊跟其後推出CNH指數,追蹤在中 國境外發行的人民幣固定收益票據的總回報率,兩者均以2010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
不  難看出,各方對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濃厚興趣背後, 有著政府和監管方小心翼翼的保駕護航,發行資格、投資門檻,均是依序放開,逐層深化市場參與各方。創新與突破無疑還在進行當中,寶鋼發債就是最新的大動 作,此前境內企業只能以香港上市平台或在港子公司發債,不被允許直接在香港地區發行人民幣債券。據悉,內地不少企業排隊等候審批,希冀複製「寶鋼模式」, 這也意味著內地緊縮調控之下,或有更多內地企業急於奔赴成本低廉的離岸市場並從中受益。
不過目前監管風向仍然偏嚴,在港發行需香港金管局許 可,在二級市場上市交易則需港交所審批。除金融機構外,企業發債募集資金想回流內地,需要央行、發改委、外匯管理局、商務部等多頭審批,且一案一議。而觀 察發行主體的嬗變路線,從國家財力背書的境內政策性金融機構,到評級穩定的超主權國際機構、境外金融機構,再到聲譽卓著的消費類、工程類境外跨國企業,擴 大到內地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政策上步步為營的謹慎,顯示對於這個稍顯稚嫩的市場,尚在自由深化與穩定可控中摸索增長的平衡,儘管點心債券發展神速,但數 千億元的規模相對於20萬億元的在岸債券市場仍是滄海一粟,這也預示其成長可期。
勢頭正旺的點心債券,或許才剛剛站在起跑線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57

君不見香江之水往上流?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0.html
也許近日梁師奶想勵精圖治以振聲威,竟然由全宇宙最打得的林鄭率領跨部門特遣隊嚴打由花甲公公婆婆組成的水貨兵團,據報亦取得驕人成績。觀乎宇宙最強的林鄭之領導和執行力,不如由她率領解放軍舢舨船隊保釣定可大敗倭寇於東海!話說回頭,若果根據學究經濟學祖師爺阿當史密斯在《原富論》的看法,走私其實是向政府違反市場政策作出的公民抗命。因此花甲公公婆婆組成水貨兵團實際上是捍衛香江奉近自由市場核心價值的忠誠守護者。
 
跨境貿易除了豬肉、奶粉和iPhone外,原來尚有銀紙!2011年1月28日和2011年2月1日,筆者先後撰文《春江水暖鴨自知 - 2011年香港銀行業看高一線》和《南水北調有利香港銀行股》指出香港銀行業受惠於源自中國以及大中華地區的貸款需求這個「南水北調」的概念而未來前景看好。近兩年以來中港兩地股市缺乏上升動力,反之高息本地零售銀行股如恆生銀行(00011:HK)和中銀香港(02388:HK)股價表現跑嬴大市(見較早前筆者拙文《中銀香港期權長倉低水》和《恆生銀行2006年至2010年表現分析》)。
日前筆者曾在拙文《表叔你好嘢!》指出「⋯雖曰近年全球經濟受美國次按和歐羅風暴夾擊而令中港貿易表現呆滯,但香港銀行體系進出口貿易融資額竟然逆市以拋物線速在近兩年內急升!⋯而香港境外貿易融資比重亦遠遠比以往的大!⋯」
不過除了貿易融資外,其實近年香港貸款及墊款總額在歐美金融風暴後亦持續急升。香港貸款及墊款總額上一個高峰期「又」在1997年9月許,當時香港 貸款及墊款總額為港幣42,778.68億元,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港幣20,201.70億元(佔整體47.72%),其他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港幣 20,024.19億元(佔整體46.67%),貿易及其他貸款港幣2,470.90億元(佔整體5.78%)。

之後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香港貸款及墊款總額亦急跌至2003年9月之港幣20,179.26億元,跌幅竟有52.83%!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 下跌至港幣16,951.82億元(佔整體84.01%),其他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更急速萎縮至港幣2,077.64億元(佔整體10.30%),貿易 及其他貸款亦急跌至港幣1,149.81億元(佔整體5.70%)。

隨著中國入世貿,香港貸款及墊款重拾升軌。雖然2008年許美國次按風暴爆發令整體貸款有所倒退,惟不久貸款需求竟在全球經濟低迷下作拋物線上升! 以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2012年6月所示,香港貸款及墊款總額再急升至港幣53,174.13億元,較1997年9月曆史高位和2003年9月曆史低位分 別高24.30%和163.51%!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升至港幣34,312.77億元(佔整體升64.53%),其他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再次急速增 長至港幣14,473.28億元(佔整體27.22%),貿易及其他貸款亦急至港幣4,388.08億元(佔整體8.25%)。

按道理隨著經濟不段發展,金融業貸款上升本是正常現象。的確自2003年開始,香港貸款亦隨中港兩地以及環球經濟拾級而上。不過自2008年開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香港整體貸款竟逆市急升,其中海外貸款增長更是驚人。如此耐人尋味的現象,當中可有甚麼玄機呢?
迷宗 提到...

    有人叫人貸款轉出口,真實數字實更大也!
    2012年9月20日 上午3:47
朱泙漫 提到...

    迷宗大師您巧!財到光棍手,矛辦法鳥!
    2012年9月20日 上午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06

香江股市幕後的那些殼王(之一):陳國強 作者:格隆匯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05&extra=page%3D1
港股創新高,殼股炒作也進入白熱化階段,英發國際賣殼後一個月飆升10倍,而不少有賣殼嫌疑的低價股也大幅炒升數倍。因回報驚人,不少股民對炒殼股趨之若鶩、如痴如醉。
說到香港的殼股,就不得不說說那些隱身在這些殼股背後的莊家,每一隻殼股背後都有一籮筐故事。那些實力雄厚,財技高超並借此賺取了大量財富的炒殼莊家,被人們冠以「殼王」的稱號。
為了讓大家瞭解波云詭異的資本市場幕後的故事與主角,格隆匯特地整理了《香港殼王往事》系列文章,力爭把這些幕後大佬介紹一遍。同時,在讀了這些資本大鱷令人眼花繚亂的財技故事後,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在眾多殼王中,最負盛名的是德祥企業主席陳國強,其與亞洲首富李嘉誠關係密切。陳國強擅長收購空殼公司,然後注入資產並尋覓買家以較高價出售。本期就先介紹「殼王陳國強與他的媒體王國」。
陳國強的ITC房地產公司是長江實業御用承建商之一,李嘉誠曾提供2000萬給陳國強的ITC房地產公司收購加拿大一家當時岌岌可危的房地產集團取得實際控股權。10年後,他們以15億加元的價格賣回給了該公司。2000年科網熱潮購入金力國際(中油燃氣:00603前身),把部份股權售予盈科數碼動力(電訊盈科前身)及日本光通信。曾一度持有上市公司共15間,包括東方魅力及成報等。科網股爆破後,旗下公司因負債,曾令陳國強陷入困難,需將旗下部份公司出售。2003年初把《成報》以1億港元出售予由吳征及楊瀾控制的陽光文化。
2005425日,陳國強透過錦興集團,與另外兩間上市公司匯漢實業及澳門實德,收購漢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前稱「瑞力控股」),漢傳媒其後完全接管前東方魅力的娛樂業務,併入股銀河衛星(其後易名為無線收費電視)。
20064月,陳國強旗下的錦興出售光碟生產公司Memorex,套現11億港元。20067月,陳國強購入總值5000萬元嘉禾電影的2年期可換股票據,間接增持嘉禾股權。同年8月,陳國強又有意參與收購另一電影娛樂公司邵氏兄弟股權。
20113月,由陳國強牽頭的財團,從邵逸夫手上取得TVB 26%的股權,價值62.65億港元。該財團還取得了其擁有的清水灣電視城一塊價值約30億港元的地皮發展權。再加上轉贈給慈善機構的股份,股權轉移完成後,邵逸夫旗下邵氏基金及其夫人、TVB副主席方逸華在TVB的共同持股已不足4%TVB正式易主。
陳國強的財技秀:
陳國強施展財技最為活躍的時候應該追溯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到本世紀初科網股股災期間幾年。
1998年終亞洲金融風暴前,陳國強已經有差不多10年的股市玩家經驗,他手上的投資旗艦德祥企業(0372HK)和保華德祥(0498HK)表現活躍。當時津津樂道的一役就是把旗下的國際德祥30%股權賣給當年身價幾十億的「地產神童」羅兆輝擁有的東方紅(0279HK),作價5.2億,曾經熱鬧一時,陳國強的變現能力非常強,而羅兆輝蒸蒸日上的前景令人憧憬。但泡沫很快在金融風暴中破滅,不久,大跌的東方紅(0279HK)向陳國強求救,陳一次性把國際德祥的那30%股權和東方紅34%股權都拿過來,作價3億。
1999年底,他再次乘網路熱潮大顯身手,發現了一隻廉價殼股---金力國際(0603HK),每股6角多廉價購入,再修理包裝,然後看準機會,以每股9角轉賣給大紅大紫的日本網路奇才-----光通信,日本網路先鋒借殼在港上市,一隻科技概念股被狂炒50多倍,一直升到一股234元價,陳國強在高位悉售離場,市場傳聞他這一役就賺了1.7億元,「殼王」美名從此傳揚,「股市金手指」的大名也開始流傳。
20001月,他又看準殼股--華益(0862HK),斥資1.46億購入,然後把控股權轉讓給中華網籌建者陳奇,以及大福證券副主席魯連城,復牌後股價急升至1.62元,陳國強信手拈來,大賺。
涉足媒體圈
陳國強接近媒體,早在1999年底,他通過旗下錦興(0275HK)投資譚詠麟、陳百祥、曾志偉據說籌足數萬元開始的東方魅力,新加坡入門網站CBN.COM,以及網路媒體CYBER日報,雖然都是網路媒體,但這時候,誰會知道陳國強對媒體股感興趣?
瞭解陳國強的投資,可以看出,他非常善於使用旗下多家上市公司,收購和持有上市公司,早先,他經常用德祥企業(0372HK)持股的保華德祥(0498HK),之後也常用錦興(0275HK),但在200010月後,陳國強收購中策(0235HK)之後,大部分和媒體有關聯的投資都用中策,這是他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新艦隊。
1999年,陳國強在收購東方魅力後,9月立即以每股7角,花費1億,借殼DC財務(0198HK)上市,集資超過1億元,其中5000萬償債。
19991113日,隨即又把東方魅力(0198HK)和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辰達永安(1189HK)換股,各持有10%左右。
200036日,以設立影視製作基地為名,活躍的東方魅力(0198HK)再次配售2億元,拿出其中15億購買了陳國強自己的保華德祥(0498HK)擁有的元朗房產物業,這屬於關聯交易。有證券分析人士稱這次交易陳國強基本從東魅變現了之前的投資,且有斬獲。
但這還不夠,2000523日,持續虧損的東方魅力,分拆東魅網(8010HK)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由於網路股泡沫漸已破滅,集資額從原來瘋狂的6億多元降到2.06億元,並取消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計劃,這家網路股的股東有盈動(1186HK)持股16.6%,日本光通訊持股14.94%,錦興(0275HK)持股2258%,東方魅力(0198HK)持股20.17%
200010月,陳國強通過錦興、保華德祥,斥資13億收購新加坡商人黃鴻年持有的中策(0235HK349%,曾在中國大舉收購的中策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持有《明報》10%股權,持有《廣角鏡》54%股權,這一收購基本顯示陳國強的媒體投資策略,和媒體相關的業務一下子達到6個,基本成團隊,特別是間接持股香港大報《明報》,令人浮想聯翩,但那時的香港媒體報導口味很有意思,都把矛頭直指李嘉誠家族,說李氏對媒體感興趣。由於陳國強當年和李家業務關係密切,不僅在建築生意上往來,1993年長實、和黃曾入股保華德祥(0498HK50%,之後李家長期虧損的錦興(0275HK)也交棒陳國強挽救,雙方關係非同尋常。
其實烽煙後面的戰車主人並不是李家富豪,而是陳國強自己,200010月底,他再次出手,而且馬上用上剛買來的中策,和東方魅力合組Optima media holding Ltd.  持股比例6535,共同出資1.6億現金,收購60年老牌報紙《成報》,香港媒體圈因之震動,誰也沒想到陳國強對傳媒興趣如此之大,竟然把一家發行量從20多萬跌到7萬份,連續虧損的老字型大小報紙吞下肚。「殼王」、「股市金手指」之外,又多了「媒體新貴」、「媒體大亨」稱號。
雖然,事後有傳聞說收購是為了當時通過傳統媒體救東方魅力(0198HK)等媒體股,但這些大手購併仍然顯示陳國強的果敢和勇氣,他的氣度令人刮目。
但,即使是媒體英雄,陳國強天賦的股市快手本能,仍然讓他速戰速決,他對「媒體大亨」並不痴迷,他要變現,要讓投資迅速回報出來,通過的手段就是股市。
財技放光芒
200011月,《成報》在陳國強手上還沒有捂熱,他就要讓它借殼上市,中策、東魅合組的財團,以1.3億元收購了香港商界老前輩曾紀華的惠泰(0164HK38.5%股權,曾紀華第二代炒股大虧損,惠泰(0164HK)奄奄一息。中策、東魅財團還以5.739億收購惠泰旗下亞細安(022HK),惠泰因此有超過6億現金,不僅償還了2億淨負債,還贖回了抵押給周大福珠寶的3億元可換股債券,惠泰仍持現金近1億元,而且變成了「乾淨的殼」,然後中策、東魅向惠泰(0164HK)注入收購來的《成報》、中青網、《廣角鏡》、華風書局等媒體資產,中策套現7500萬,東魅套現3500萬。最後,中策、東魅增持惠泰達到75%,惠泰改名成報傳媒(0164HK),收購全部成本1.6億。
《成報》靜悄悄借殼上市,相當於陳國強轉手把《成報》1.1億賣出了,他的不留情面看見一斑,表面看陳有虧損,但故事沒有結束。這家60年的保守大報突然變成了資本市場的熱門故事,86歲高齡的創辦人何文法死活都不會想到,是陳國強的金手指在改變媒體資本歷史。
也許由於2000年底,整體網路泡沫的破滅已經異常明顯,陳國強的脫手套現動作頻頻,200011月他出售持有的東方紅(0279HK34%股權,拿到現金18億。200012月,把中策旗下亞洲物流35%股權賣出,變現1億元。同時出售中國發展(0487HK30%多股權,拿到12億。2001117日,乘《成報》注資熱潮,中策的大股東錦興(0275HK)二供一方式以每股016元配售集資34億,當時錦興(0275HK)負債1614億,負債率高達52%,要支付中策原主席黃鴻年4月到期的322億承兌票,錦興不得不「大抽水」,即時股價大跌34%,而陳的航母---德祥企業(0372HK)因這集資也拿出6700萬現金。
加上早期陳國強在金力國際(0603HK)上變現的1.7億,東方魅力購買保華德祥(0498HK)的2億物業,向惠泰注入《成報》變現1.1億。陳國強的任何投資都講究快速回報,拿到現金,落袋為安。他的財技特色異常明顯,短短2年,投資10多億在新經濟概念,但他從來沒有陷在其中,反而極為清醒,僅僅變現就有10億元之多,還持有的多家公司少量股份也在炒高中市值猛增。
外界對他的「不戀戰」評價甚高,甚至有報導說他是科網股大起大落中,極少的能進退自如,能賺大錢的高手。
其實,《成報》的資本故事還沒有完,20017月成報傳媒(0164HK)公佈的業績顯示虧損10億多,8億是惠泰出售亞細安的大折讓。
就在7月,陳國強突然宣佈把成報傳媒(0164HK)的上市殼60%股權賣出,作價2.06億,賣給律師朱耀銘旗下的資本策略(0497HK),改名策略置地(0164HK)。陳國強通過中策、東魅買回《成報》傳媒出版業務,又花費1.1億,《成報》瞬間又回到陳國強懷中,當時《成報》每月虧損700多萬,明顯不符合陳國強的投資意圖。買賣《成報》價格相當,但陳國強持有成報傳媒(0164HK)上市殼的15%權益,當時價值也有1.6億,正好抵消他收購惠泰的成本。陳國強精於計算可見一斑。
到了20011020日,資本策略(0497HK)也快手以1.39億把策略置地(0164HK)的32.06%股權賣出,接手者是中國發展(0487HK)執行董事董波,律師朱耀銘還持有8%策略置地(0164HK)又通過配售代理「竭盡所能配售」,總額達到1.7億元,前後3次交易,朱變現2.8億多,大賺一筆。
而在同年12月,陳國強也快手再次把《成報》、《廣角鏡》、華風書局以2.1億元賣給東魅網(8010HK),其中1.6億元發股票,5000萬現金,經營不善的東魅網改名成報傳媒(8010HK),這個老牌媒體又落在創業板的殼公司上,再次成為上市公司,也再次成為炒家的目標,一家60年不去資本運作的報紙,1年內幾進幾齣,令人刮目相看。
東魅網(8010HK)也是快手,因此23集資1.5億元。
《成報》顛來倒去買賣,策略置地(0164HK)股價炒高32%,陳國強在當時持有的股份至少達到3億多,在商業價值上,陳國強是大贏家。
到了200111月,一直虧損的東方魅力(0198HK)開始減持東魅網,東魅通過持股50%Star Ea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再持有東魅網36.1%Star Ea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把持股轉讓給東魅全資擁有的Cyber Hero, 完成交易,東魅對東魅網持股降到29.7%,同時,盈科拓展李澤楷也減持。200212月,東魅中期業績虧損2.27億,他的連鎖餐廳、物業投資、電影製作發行、以及聯營公司全面虧損,獲發新股後最新持股25.56%的東魅網也帶來700萬虧損。
止血急脫身
2002年,原先風光的陳國強系媒體團隊出現財務問題,他努力拯救,不時有新招數出台,
1月初,東魅(0198HK)宣佈轉攻內地市場,東魅中期虧損2億元,收購的繽紛好萊塢主題餐廳也在2001年底結業。旗下東魅網(8010HK20019個月虧損3500萬。20025月,東魅向保華德祥出售物業,套現1.03億求救。
但這些阻擋不了陳國強的步伐,20022月底,通過36.COM以每股0016元發行156億新股收購陳國強麾下Mobil Media戶外廣告業務,反向收購財務危機的36.COM,這還是創業板首度買殼案例,同時,36.COM再發新股集資4500萬元。隨即改名流動廣告(8036HK)。
6月份陳繼續指揮中策(0235HK)收購了好友魯連城的友聯建材(0432HK),把下屬天網(0577HK)、創博數碼(8118HK)都編入團隊,陳國強擁有的上市公司一度有16家之多,長時間在10家左右。7月,陳國強繼續增持東魅(0198HK),持股至20.19%
在陳國強入主中策的2年時間,中策沒有閒過,不斷充當「購併獵手」,在第一線衝殺,而原主席黃鴻年和和黃都已經撤退,2000年,中策虧損73億,2001年虧損598億,2年共損手1328億。但他直接間接控制的殼公司,翻云覆雨之餘,玩轉香江。2002311日,中策12,集資14億,全部由陳國強的錦興(0275HK)和保華德祥(0498HK)包銷。
眼花繚亂的財技和跌宕起伏的股價,令看客暈眩,但一件事令市場對陳國強異常憤怒,
200210月陳國強和德祥企業(0372HK)提出一折私有化保華德祥(0498HK)計劃,只花2億多元一下子掠水21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市場一片嘩然,小股東集體反對,獨立人士批評陳國強手法太狠,對陳的指責聲不斷,陳被迫縮手。保華德祥(0498HK)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資產,一旦私有化,陳可將資產出售,獲利將豐厚。
這件事似乎是轉捩點,陳國強的高大形象開始動搖。
及至200211月,統計資料顯示上市2年的成報傳媒(8010HK)連續虧損5億元,連續易手2次,玩盡財技的成報已經不復資本價值,市場傳聞陳國強要脫手成報。
果然,1123日,財務狀況不佳的陽光文化(0307HK)宣佈1億代價收購中策(0235HK)、東方魅力(0198HK)、錦興(0275HK)持有的成報傳媒(8010HK55%股權,雙方交易沒有現金,全部發新股和換股,交易完成,陳國強也持有陽光文化(0307HK12%左右股權,陳國強還留成報傳媒(8010HK15%權益。這一出讓除了《成報》,還有《廣角鏡》、華風書局,不久,成報傳媒改名旌旗出版(8010HK),《成報》嘗試翻身。
這一交易令市場意外,陳沒有拿到現金就脫手,幾乎是送出去殼資源,這極不符合他見錢鬆手的特性,他急於斷臂止血的傳聞流傳在市場。陳國強的媒體大廈也搖搖欲墜。
緊接著,200212月公佈的旗下上市公司中期業績,10家公司全部虧損,旗艦德祥企業(0372HK)虧損9900多萬元,擴大13倍,錦興(0275HK)虧145億,保華德祥(0498HK)虧3177萬,東方魅力(0198HK)虧7668萬,流動廣告(8036HK)虧3402萬元,中策(0235HK)更大虧1.53億,成報傳媒(8010HK)也失血7227萬,東方燃氣(0432HK)也虧損4343萬元,珀麗酒店大虧損7361萬元,辰達永安也虧損7247萬元,總計大失血有8億之巨。
陳國強的「金手指」不靈了,不良傳聞侵蝕市場的信心。
20031月初,中期虧損3402萬的流動廣告(8036HK)也開始脫手,吳征要陳國強把資產理清再賣。陳隨即把戶外流動廣告業務2500萬售予First Place,《茶杯》刊物以1元錢象徵性價格賣給TOM.COM,清洗乾淨殼之後,也發新股,以4000萬元收購陽光文化(0307HK),吳征和楊瀾隨即把陽光頻道、北京京文文化注入殼公司,變身文化出版公司。
跟隨這些低價出讓,中策、東魅、錦興等股價急挫,市場對陳國強的信心動搖。而錦興(0275HK)也由於大虧1.45億,股價大跌13%,當時還有6億債務必須在一年內償還,2003131日,錦興401為供股鋪路,股價持續下跌。陳國強的財技市場反應不太靈了。
及至20033月,陳國強果斷宣佈東方魅力(0198HK)引進內地民營影視投資者覃輝作第2大股東,拿到4400萬現金。快手轉讓的態度明顯。
2年的媒體投資故事,突然煞車停步,一場花哨的投資,瞬間散落,幾無完膚,價值大跌。成名已久的「殼王」常常點石成金,如今竟然一點也沒有辦法阻擋自己龐大產業的雪崩,很多人評價陳國強的「滑鐵盧」,有人說他是投資者,不是管理者、也不是經營者,他不適合去躋身實業,還有人說他玩的太野,戰線太長,一環扣一環,很難不出問題。但他身邊的朋友說的也許是對的:他做個投資者算了。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也許為後面陳國強入股TVB做了註腳。
過去幾年,TVB賣盤傳聞不斷,06年,身兼邵氏獨立非執董的其士集團主席周亦卿承認曾擔當中間人角色,引見投資者,洽購包括本地、海外和中資背景人士,但最終無功而還。
082010年期間,多個財團均有意洽購TVB,當中包括碧桂園(2007)主席楊國強、恆地(0012)主席李兆基大子李家傑、華置(0127)主席劉鑾雄、上海文廣集團等。事實上,現於陳國強財團名單上的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也曾是四叔李兆基有意物色的合作基金之一。
一場金融海嘯,令楊國強收購TVB大計落空。
085月,邵氏公佈正與「有意人士」洽售權益,當時盛傳碧桂園(2007)主席楊國強出價高達一百二十五億元收購,據悉楊自己要「科水」三十億,四叔借出三十億,其餘則由超級富豪大劉(即:劉鑾雄)借出。後來因為六嬸擔心大劉「巨資」介入,會影響其管理地位,故反建議由邵氏借錢給楊國強,但交易進度因而拖慢,一拖便是金融海嘯殺到,給楊國強殺個措手不及,洽購最終告吹。
繼碧桂園後,另一強勁中資機構「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透過旗下私募基金出手洽購,作價亦逾百億,即使曾拉攏阿里巴巴(1688)主席馬云合作,四叔亦願以十億元入股,但始終找不到香港人牽頭,過不了香港法例「免費電視控股權必須由香港人持有」這一關而不了了之。
及至20109月,恆地發言人證實,四叔李兆基長子李家傑就收購TVB控制權進行初步研究。而事實上,四叔透過李家傑出面,組中港富豪財團合作,據悉當中馬云、復星國際(0656)董事長郭廣昌亦有意入局。四叔過去一直未有興趣染指傳媒業,但去年西半山樓盤天匯撻定風波改變其想法,開始對收購TVB感興趣。
四叔原來的如意算盤是成立一間新公司,斥近百億元買六叔的股份,四叔自己科水逾25億,另加上馬云、郭廣昌的資金,以及國際基金的貸款便可成事。不過據說,後來四叔與六嬸在TVB管理層的安排上有不同意見,以致洽購告吹。
所以,由殼王陳國強所組成的財團以約八十六億元的價錢奪得TVB的股權,出乎市場意料。該財團還取得了其擁有的清水灣電視城一塊價值約30億港元的地皮發展權。再加上轉贈給慈善機構的股份,股權轉移完成後,邵逸夫旗下邵氏基金及其夫人、TVB副主席方逸華在TVB的共同持股已不足4%TVB正式易主。
陳國強出價並非最高,能突圍而出,主要是殼王所組成的財團配合得妙到毫巔,一個美資、一個台資,加上他沒有政治背景,引起的爭議最少;同時,他主動邀請六叔及方逸華留任管理層穩定軍心,亦是勝出關鍵。
收購了TVB股權後,這位炙手可熱的殼王沉寂了許久,除了繼續出任德祥企業主席外,在殼股方面再無大動作。
陳國強檔案
外號:殼王、股壇金手指、爆棚王
現職:德祥企業主席
持有上市公司:德祥企業(00372)、德祥地產(00199)、珀麗酒店(01189)、漢傳媒(00491)、錦興集團(00275)、電視廣播(00511)、卓施金網(08063
曾經投資:東方魅力 (電影電視製作)、《成報》、《明報》、《廣角鏡》、網站「CBN.COM」及無線收費電視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98

香江股市幕后的那些壳王(之二):詹培忠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63&extra=page%3D1
說到詹培忠,內地的投資者可能不是很熟悉,不過提到前首富黃光裕旗下的國美和現在的首富王健林旗下的萬達商業地產借殼香港上市背後都有詹培忠的影子,就可以看出詹的影響力。此外,他還是少有的股壇賭場皆得意的商人,自稱世界十大豪賭賭徒。

一位香港證券界人士這樣評價詹培忠——「作為最早的一批華人經紀人之一,他的額頭上寫滿了香港股市發展的紋路,炒股技法嫻熟,對上市守則滾瓜爛熟,最擅長走黃燈,純粹 炒股幾乎從沒有失過手,是一個毀譽參半的香港股市傳奇人物」。

他可能是香港綽號最多的人物:作為前議員,因為以激烈言論評說時事,他被冠以「潮州怒漢」之名;對於香港證監會而言,他是出了名的「壞孩子」,一度「與制度玩火」;而在香港幾百萬股市散戶心中,他則是「金牌莊家」,「仙股醫生」,一個可以跟場入市的風向標;同時,他也是香港第一位因為做莊作假而坐牢的議員。

1957年,11歲的詹培忠從廣東潮安移居香港。高中時輟學,跟隨父親到柬埔寨做布匹、日用品及土產生意。從一開始,他就表現出極高的商業天賦,到20出頭時,已能獨當一面。1968年,鑑於柬埔寨不安形勢,他偕妻返港,憑藉著身上數千元開始獨立創業,做貿易生意。
1972年,香港股市開始發熱,詹父參股水利證券公司,詹培忠也因父親的舉動結緣股市。開始時,他做證券公司的出市員,負責為股票發行者推銷股票。當時的交易所操作手段原始,股市行情寫在黑板上公佈,因此出市員可以最先得到市場信息,具有優先權。儘管薪水只有1000元,但詹培忠樂意就任該職。

一方面,詹培忠刻苦鑽研股市的走勢,摸透大戶的心理,承銷時動作快、效率高、不食價,又處處為上市公司省錢,不久在證券界便小有名氣。另一方面,當時香港股市還不規範,他利用自己的特權,私下從事股票的買賣。在一年之內,便賺得了他的從商生涯中第一個100萬。

之後,隨著他一手操控「佳寧」股票高達16倍的翻升,他的「金牌莊家」美名便不脛而走。上世紀80年代初,除了佳寧以外,尚有益大、僑聯及維達等,找他做莊家達20只之多,佔市場成交額的1/10至1/12。詹培忠當時可說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短短3年,竟晉身億萬富豪之列。

1983年,香港股災來臨,「佳寧」倒閉,老闆入獄,詹培忠在經濟上和名聲上也受到牽累,全家移民加拿大。兩年後,香港股市復甦,他再次返港,另闢賺錢捷徑。他開始整天研究哪只股低於資產淨值,他發覺收購空殼公司是發財捷徑,於是先後收購買了8家三四線的殘廢公司或瀕臨清盤的公司,當起了「公司醫生」。先注資,後重組轉售,其中包括港澳發展、百樂門、新時代、伊人置業、第一城市、明仁偉益、紀德置業等,每隻股票能賺數千萬元,令他的財富以幾何級數增加。


其中,成為詹培忠經典之作的是「醫治」港澳發展有限公司。港澳發展的前身是「嘉年」。詹培忠用了數十萬元買了少量嘉年股份,事後才發現原來嘉年在澳門擁有的回力球場欠下了7000萬債項,正瀕臨破產。他反覆研究有關資料,認為自己有辦法讓嘉年起死回生,毅然吸納業已降至幾角的嘉年股份,並張羅接管回力球場的經營權。誰料澳門政府要求接管者必須還清所欠當局的550萬稅款及有關開支,否則就要租客直接向政府交租。這時,他找上賭王何鴻燊,願意讓何用1100萬元購得回力球場70%的股權。儘管何有所疑慮,但還是願意相信昔日的「金牌莊家」擁有回天之術。

接著,詹培忠找澳門政府把回力球場作破產處理,願意承擔550萬稅款。然後,到回力球場欠下債款的5家銀行,逐一擺明:要想全部收回,公司只有關門,銀行不但分文無收,也影響聲譽;若作壞賬處理,還能拿到一成的現金。各銀行衡量之後只好作壞賬處理。於是6000萬元的欠債,只用699萬就還清了。這樣,詹培忠用1100萬就把回力球場的7000萬債務全部了結。最後嘉年改名為「港澳發展」後開張,數年後,公司市價已達10億多港元。在醫治「港澳發展」的事件中,詹培忠本人僅注入數十萬資金,竟獲取3億港元以上股權。

殼王陰溝翻船
詹培忠做殼股生意一路順風順水,不過也有過「陰溝翻船」的經歷。因為惡意收購「德智發展(現在的736中國置業)」不僅付出了一年牢獄之災,還變相罰款數億元。

詹培忠曾說「德智發展(現在的736中國置業)是一間很複雜的公司,在1991年透過逐個系破的手法,用5千萬控股了一家資產數億元的公司。運用相當的技術手段,使得原來的股東因為我的介入損失了數億資產。」

當時德智發展因為官司纏身停牌多年,但旗下不乏優質資產,尤其是旗下大富地產擁有的淺水灣道127號,按照現在的市值超過60億(2013年) ,詹培忠看中了這塊資產。他曾說 「當時操作的手法主要是利用該公司陷入官司而停牌的機會,透過經紀人說服投資者將股票折讓出售,在逐步取得控制權也即是詹培中所說的逐個擊破之後,安置自己人董事會,再通過一些資產買賣行為曲線獲得該地產的所有權。」詹培忠承認當時他賣掉地產的價格是3.5億,詹培忠個人從中獲利近3億,而這就是詹所言的大股東以億計的損失。因為這一單惡意收購,詹買了大單,經過與證監會協商,詹最後以每股$30全面收購德智發展,這家停牌11年的公司,停牌前股價$0.2。詹不僅付出了一年牢獄之災,還變相罰款數億元。

國美借殼 2位潮州怒漢的資本運作大戲

而讓詹培忠被內地人知曉的是因為國美借殼香港上市。

媒體報導稱,2000年前後經人介紹,黃光裕認識了同鄉金牌莊家詹培忠,在詹培忠引導下,黃對資本市場的運作更感興趣,伙拍詹吃大茶飯。那年詹培忠用了5600萬控制了一家名為京華自動化的公司。12月6日,京華自動化宣佈將用現金加股權方式向離岸公司Shining Crown購買資產以發展物業租賃業務,而這家公司正正是黃光裕所持有。交易完成後,黃光裕持有京華自動化的16.1%股權成為第2大股東。2年後2002年京華自動化增發13.5億新股,全部被Shinning Crown公司以現金收入囊中,股價足足脹了4倍,此時黃光裕持有85.6%。詹培中此時不斷減持,高位拋售,獲利豐厚。 7月京華自動化更名為中國鵬潤,黃光裕旗下地產業務完成了借殼上市。2004年6月,經過一番由海外公司層層進行的、複雜的資產倒手後,黃光裕避開了聯交所的種種規定,完成了將國美在22個城市94間家門市相當於國美45%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行動。

不過,黃光裕在借殼上市過程中,從詹培忠手中獲得控股權前後花了3年的時間,這一失誤直接導致黃光裕在後續的資產注入中,失去大股東投票權,並在資產注入對價上吃了大虧。而幕後人士包括詹培忠,卻因此狂賺一票。後來,為了增加對二級市場的控制,黃光裕不得不高價回購市場的股份。

王健林暗戰詹培忠

內地首富王健林旗下萬達商業地產借殼恆力商業地產背後,也有詹培忠的身影。

恆力商業地產原名正輝中國集團,2007年公司進行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詹培忠,詹透過Golden Mount持股27.67%,經過一輪重組詹培忠全面控制恆力地產。接下來步驟就是詹最擅長的洗殼,經過洗淨後公司淨資產規模較小,運營性資產和業務很少,收購後較易管理。2007年底,恆力商業地產淨資產2.94 億港元,主要運營大陸的房地產業務,在建物業基本以聯營為主,開發項目多在10 萬平米以下;投資物業不超過3 萬平米,其中5 處物業已有3 處完工。這些都表明,恆力商業地產是個乾淨殼。

但由於 2008年金融風暴導致賣殼不成,詹培忠就不斷減持公司股份,同時扶持陳長偉上位。陳長偉雖然抓住內地房地產市場大發展的機會,截至2013年4月10日,恆力金融中心(權益100%,建築面積約48,310 平方米)已經竣工、恆力創富中心(權益100%,建築面積56,757 平方米)還在發展中、恆力博納廣場(權益70%,建築面積274,091 平方米)已經交了土地出讓金。特別是恆力城(95%權益,建築面積約242,268 平方米),位於福州市黃金地段,已經成為福州地標建築。但是,投資出身的陳長偉也並沒有將上市公司地產規模做大的打算。2008 年,恆力商業地產待售、在建、持作投資物業共有10項目,而公司員工僅有58 人。在公司持有的資產中,僅有恆力城和恆力金融中心兩處是控股物業。

當大家以為詹萌生退意的時候,2010年詹進行了一個一石二鳥的絕妙計劃,使恆力商業地產向自己實際控制的公司和項目發行30 億港元的可轉債。這次發債不僅為詹培忠低成本孵化玩轉內地一個房地產項目提供了資本通道、保留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還使得詹在與收購者進行交易的時候,贏得了不少主動權和騰挪空間。

在恆力商業地產的詹培忠時代,可換股債券是上市公司通往實際控制人之間合法的資金通道,方便掏空上市公司現金;在賣殼時,又可成為控制上市公司的籌碼,以供討價還價之用。對於買殼方而言,這極有可能會成為一顆埋下的雷。

軍人出身、一貫殺伐決斷的王健林意識到,必須一開始就要把這些雷排掉。特別懸在外面的巨額可轉債,如果按照買殼的成交價0.25 港元計算,將未償還的18 億港元變成股份,也會冒出72 億股,遠遠超過王健林實際購買的65% 的控股股數。

打掉可換股債券這個「大雷」,其他的排雷才能順利進行。比如一舉購買1,856,341,956 股股票,持股65%,實現絕對控股。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原大股東或二級市場莊家操控,減少後續籌資活動受到干擾。

從結果上看,談判基本是按照王健林的思路進行的。

後來公佈的買殼定價是:(1)( 資產淨值 + 售殼溢價 280,000,000 港元 ) x 0.65( 就待售股份而言),即465,527,973.30 港元,合每股0.25 港元;(2)209,000,000 港元購買可換股債券。

買殼方案的核心圍繞可換股債券展開。如前所述,經過陳長偉的部分兌換之後,未償還的可換股債券還有18 億港元(截至2012 年12 月31 日,可換股債券的未償還本金額為1,800,000,000 港元)。此後,陳長偉通過換股等方式兌換部分可換股債券。

所以,雙方達成的辦法是,恆力商業地產先將其內部資產分成兩個資產包,分別稱之為資產包A和資產包B。資產包A 包括恆力·金融中心、恆力·創富中心、恆力·博納廣場、Brilliant Hope 和恆力資本管理,資產包B 是恆力城。

資產包A 由陳長偉轉移至私人公司,作價1,311,541,979.42 港元,其中1,311,000,000 港元用可換股債券抵消,餘額541,979.42 港元由陳長偉用現金支付。通過這輪資產和債券的抵銷,資產包A 的資產全部被清出了上市公司,可換股債券也只剩下321,000,000 港元。

而雙方對這部分為數不多的「餘額」劃分處理,也頗耐人尋味。詹培忠透過陳長偉持有112,000,000港元,王健林花現金持有209,000,000港元。

對於詹培忠來講,原本就是用資產作價發行的可換股債券,在王健林這裡能拿到一筆現金,是自己持殼多年的回報。此外,詹培忠持有一小部分可換股債券,在王健林正式入主恆力商業地產後,可以產生溢價,兌現更多的現金。

而王健林手中掌握一部分可換股債券,其妙用在於可進可退。具體就是說,如果他隨時可以將其換股,加強自己的控股地位,防範詹培忠可能在二級市場發動的不確定行動。

「殼王」在5 年前埋下的可換股債券之雷,最終在王健林手中化解。王健林買殼共計斥資674,527,973.30 元,其中淨資產是436,196,882.00 元。粗略計算,恆力商業地產殼總價約在2.38 億元,處於市場殼價上限。但從安全性角度看,王健林雖付出了現金代價,但殼的風險降低,為後續資產注入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個錢花的並不冤枉。

王健林入主恆力商業地產後,如何玩轉殼公司也是未來看點。

賭客詹培忠

除了縱橫股市和活躍於政壇之外,詹培忠還熱衷去賭場,並自稱是全世界十大豪賭賭徒。每次賭錢也百幾萬上落,因而成為身為拉斯維加斯的VIP,賭場還會派專機來接他到賭城。他又曾稱有六家賭場為他提供信貸額,每家三百多萬美元,可謂不憂無賭本。

曾有報導稱,2008年受金融海嘯衝擊,股市大上大落,不少人輸身家,詹培忠在股壇亦沒有大斬獲。不過,他轉去澳門賭場一展身手,竟於短短十個月,在百家枱上豪賭狂贏了二億多元巨款,令人咋舌。他透露,在澳門永利及MGM等幾間外資賭場酒店搏殺四十次,結果贏了三十二次,一鋪上落一百五十萬元,其中贏得最勁一鋪,贏三千七百萬元,他計算過,以時間計,他平均每小時贏三百七十五萬元,快上快落,極盡刺激。

詹培忠還獨創六大贏錢秘訣心法:「心清、數熟、贏谷、輸縮、夠毒、知足」。


詹培忠六大贏錢秘訣

心清
去遍全世界賭場,詹培忠表示,賭徒要分清哪些地方是去搏殺,哪些地方是去享受,要瞭解賭場大莊家的運作。

數熟 選擇有利自己的強項,例如他獨沽一味玩百家,因百家的勝出率有數得計。賭其他玩意亦要掌握基本數據,「好多人喜歡跟『燈』下注,大家又知唔知,頂衰燈,贏率有75%,跟旺燈只得66%。」


贏谷 炒股票,詹培忠的金句是:「let the profit run」,賭錢道理亦雷同,旺開有條路,就賭落去甚至加注,他這一年忽然長期到澳門作戰,就是因澳門旺他贏錢,他就賭下去。

輸縮 一輸錢勢色不對就要走人,不要心存翻本報仇心態,深深不忿愈輸愈加注,最後輸清光。


夠毒 勿當賭博是娛樂,賭枱不是你死就我亡,旺開贏錢的時候,可以買幾大就幾大,一於頂死莊家。


知足 賭場無可能讓你贏到盡,自己心中要有一條數,輸幾多要收手,贏到某一個程度亦要走人。


但賭遍天下的他,還是奉勸賭徒:「十賭九輸,量力而為。」 勸賭徒緊記12字真言,甚或及早收手,回頭是岸。


詹培忠目前為止持有的公司股份
(169) 恆力房地產  3萬股
(761) 百營環球資源   3.1億股
(718) 百威國際       1.04億股
(1159) 泰盛實業集團  1.99億股
(899) 亞州資源       1.4億股
(2668) 百德國際      6,042萬股
(1191) 粵首環保      1.68億股
(704) 和嘉資源       1億股
(353) 森源鈦礦控股   23.76億股
(986) 南興集團       919.6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45

香江股市幕後的那些殼王(之三):高振順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5&extra=page%3D1
英發國際(0439)賣殼兩個月後股價暴升近20倍,賺盡市場眼球。而作為財務顧問的瑞東集團(0376)因有權認購英發股份,只需1392萬元便可認購英發市值近10億元的股份,上週五瑞東股價一度飆漲5倍,收盤仍升一倍多,成為當日十大升幅榜榜首股票,再度讓市場見識了瑞東主席高振順這個低調的殼王的高超財技。

這期港股那點事就講講這個低調的殼王。

高振順與女兒高穎欣

關於殼王高振順的介紹,網上很難找到,他很低調也不接受訪問。根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高振順,福建人,英文名字Johnson Chun-shun KO,1951年生。現任瑞東集團有限公司、精電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中國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副主席,也是高穎欣父親。

股壇上已知的事實上,高振順是福建幫的財技高手,其原先只是尖沙嘴的一個小裁縫,後期做外匯,之後有近百億身家,尤其擅長將工業股重組拆肉賣殼,有「工業股殼王」之稱。不過對於他的背景,有報導稱一家與其有多年合作的機構雖然進行過專門調查,也沒瞭解到他早年發家經歷,只知道「他在北京有相當的資源」。此外,相關人士透露,高振順所控制過的部分上市公司,買自於賭王何鴻燊旗下的嘉域集團,足見雙方頗有淵源。他的門生個個天皇巨星,吳征楊瀾夫婦、盧永仁以及蔡東豪都是其高足。

其在1992年先後入股志正國際【吉利汽車(0175)前身】、嘉域集團旗下的友利電訊【後更名為華億傳媒(0419),現為中國9號健康產業】、凱威國際【後更名為天地數碼(00500),現為先豐服務集團】、良記集團【先更名為陽光文化、泰德陽光,現時為優派能源發展(0307)】,但已先後出售給其他民營以及國有企業,包括中信集團等著名企業。後來高又收購了財政問題企業,包括香港藥業【中國風電(0812)前身】、亞洲電信媒體【瑞東集團(0376)前身】,以及精電國際(0710)等。

目前高振順控制的公司如下:


高振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圖片來源:信報



高振順旗下公司做財務顧問 英發科技兩月暴升20倍

先說說上週五暴升的瑞東集團。

根據維基百科,瑞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瑞東集團(英語:REORIENT GROUP LIMITED,港交所:0376),1982年設立前身為「LANGBOURN LIMITED」,當時為一家空殼公司。其後在1985年由匯豐銀行、恆生銀行和遠東銀行(東亞銀行前身)設立,當時名為「萬勝國際證倦有限公司」(瑞東金融市場有限公司前身)。該公司股份在1987年7月17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前身為「萬勝證券有限公司」,當時勞汝福主管,其後在2002年以聲稱「中國聯合電信有限公司」收購該公司50.5%股權,在2004年8月2日,更名為「亞洲電信媒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洲電媒)」。其後發生管理和財政問題,被港交所勒令停牌。

其後在2011年,被高振順家族以0.62港元收購,總代價為1.72億港元。2011年夏天,由高振順為董事會主席,女兒高穎欣委任董事局成員。現任總裁為Brett McGonegal。總部位於香港金鐘夏愨道16號遠東金融中心1102-03室。業務為經營機構證券交易/買賣、高淨值和零售交易服務、投資諮詢、企業融資顧問、重組和資產管理服務。當年接手亞洲電媒時,高振順透露,「我最欣賞是當年的百富勤,近年A組外資大行同中資大行做曬,我都希望本港華資可以做多啲成績出嚟」。他同時稱「將來會以萬勝做平台,發展證券及融資業務」。

瑞東周五(8月22日)股價異動的引爆點是協助印刷股英發國際(439)賣殼,引入由31歲的劉若鵬創立的深圳高新科技公司光啟,並將英發由原來不足0.4元炒至目前5元樓上,然後宣佈收取作價與光啟入主價同的財務服務費用——將近2億股英發,即變相瑞東一次服務賬面大賺10億元,令人不得不對矢志成為新百富勤的瑞東深深歎服。

上週五瑞東公佈,向英發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的條件,是瑞東把應收取的顧問費用,大部分用來認購英發股份。根據協議,瑞東可以用每股8仙的低價,認購6667萬股英發普通股份,以及1.07億股優先股。瑞東認購的優先股在繳足股款之後,每股優先股可以兌換為一股普通股。換言之,瑞東認購英發的總成本為1392萬元,可以取得英發1.74億股。

如果以發出上述通告之前、英發的收市價5.8元計算,該1.74億股總值為10.09億元。英發股價昨天下挫5.2%,收市報5.5元,以昨天收市價計算,該批股份價值亦達9.57億元。換言之,瑞東付出的1392萬元認購英發股份的開支,將會帶來逾70倍的回報。

瑞東指出,取得上述英發股份,將會為截至今年12月底止年度的盈利帶來重大貢獻,而這批股份將會在財務報表當中以「金融資產」入帳。該批股份日後的股價變動,將會在瑞東的綜合收益表反映。也就是說,下一次瑞東出業績,會有一筆10.09億元的盈利入帳,而瑞東現在的市值只是26.1億元,在英發國際上一單上賺的錢相等於公司市值的一半,這種財技非常高超。

有市場人士指出,瑞東透過認購英發股份大賺一筆之後,如果不向股東派發特別股息,瑞東股價未必可以在高位企穩,投資者如果高追瑞東,將有很大風險。也許這也是瑞東上週五股價沖高後回落的主要原因。

與楊瀾夫婦合作 陽光文化借殼良記

高振順最早受到內地投資人的關注,源於2000年前後他與吳征、楊讕夫婦的合作。當時高振順曾聯合吳征、楊瀾夫婦收購殼公司凱威國際(後改名為「天地數碼」、最新更名為「先豐服務集團」)和良記建築(後改名為「陽光文化」;0307.HK)的控股權,並通過一系列的運作,使公司市值在一年內分別上漲數10倍,締造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神話。「財技了得」亦是投資業內對高的公認。

不過陽光文化借殼上市之後連續3年虧損,楊瀾夫婦一路收購並不斷配發新股,楊瀾的魅力加上吳征的財技成為無數中小股民的噩夢。因此也有不少股民在底下稱楊瀾是良記的後媽。這是後話。

天地數碼變身安保公司

高振順收購殼公司愷威國際後改名為天地數碼。2006年10月16日,天地數碼舉行股東特別大會,會上通過決議讓中信集團入股25%成為天地數碼單一大股東,中信方面將委派五名代表加入董事局。天地數碼也一度讓資本市場憧憬中信集團將「中信地產」注入公司。不過,在去年,中心集團宣佈借殼旗下紅籌公司中信泰富實現整體上市,而天地數碼則引入埃裡克•普林斯(Erik D. Prince),變身安保公司,公司名字也變更為「先豐服務集團」。

埃裡克•普林斯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私人保安公司「黑水國際」的創始人兼CEO,在伊拉克戰爭中為美國政府提供保安服務而聲名鵲起,同時也招惹了一些非議。2010年他將「黑水國際」出售後,退出了國防承包生意。

根據香港交易所披露的資料,目前普林斯所持股份佔先豐服務集團已發行股本的27%,而先豐服務集團副主席高振順(Johnson Ko)持股25.54%,中信集團持股20.85%。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的副董事長羅寧,也兼任先豐服務集團的副主席。

據報導,普林斯與中信集團為主要股東的天地數碼搭上線,始於2013年春天。普林斯告訴記者,去年4月,他經人介紹,第一次見到了香港上市公司天地數碼的董事會主席高振順。

在歷時8個月的談判後,天地數碼成功從普林斯手中買入先豐服務(Frontier Service Limited,FSL),並支付了300萬美元給普林斯。FSL擁有Kijipwa飛行公司49%已發行股本,為天地數碼即將展開的非洲業務鋪設好至關重要的航空物流基礎。

除了300萬美元,天地數碼還支付給普林斯兩批股票期權。一批是以每股股份1.50港元的行使價,認購102,557,828股新股的認股權;另一批是以每股0.73港元價格,認購最多205,115,657股新股的期權。

這些現金和認股權,換回了普林斯加盟的決心。普林斯自2014年1月起擔任天地數碼董事局主席,天地數碼也改名為「先豐服務集團」,未來的目標是成為跨國物流安保公司,服務於一切想要發展非洲境內投資的客戶。

香港藥業變身中國風電

在2005年9月尾,高振順家族及有關人士,收購前身為香港藥業股權,把原有藥業業務終止,轉而成為能源發展。在2005年9月尾,高振順家族及有關人士,收購前身為香港藥業股權,把原有藥業業務終止[1],轉而成為能源發展。與之前經營多家「殼」股不同,接手香港藥業讓高振順頗費周折。香港藥業,前身是港地老牌中藥行南北行,1991年即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因管理不善,連年虧蝕,2004年被中銀香港申請清盤。2005年9月,其臨時清盤人宣佈重組方案,高振順部署以大折讓價收購新股,結果因三成小股東投反對票而觸礁,最後經法院判決高氏方案為最佳方案後,高振順才得以成功入主。

  
直至2006年11月,清盤申請才被撤銷,停牌兩年多的香港藥業於12月7日復牌。但一連串的債務和資本重組並未使香港藥業擺脫經營困境。公司高管陳錦坤對此不諱言,稱管理層有意持續經營中藥業務,但該業務養不起上市公司,故計劃將業務多元化。

  
於是,借殼案主角協合能源控股有限公司(Century Concord Holdings Limited)登場。協合能源為一家離岸控股公司,2006年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總部設於香港,主要從事風力發電場的運營、管理和投資。

  
但以香港藥業收購對象身份出現的是協合能源100%控股母公司WindPower集團,該集團於2006年9月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據內部人士透露,「協合能源負責集團的日常運營,公司的風電業務也都在內地。」

  
協合能源總裁劉順興,曾任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副總裁8年之久。中國節能投資公司為中央大型企業工委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節能環保領域內唯一一家國家級投資和諮詢公司,前身為1982年成立的國家計委節能局,以及在1988年國家投資體制改革中成立的國家能源投資公司節能公司。據公告,劉順興為中國能源研究會會員及中國熱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在風電項目投資興建上擁有豐富經驗,曾直接指揮並成功實行三間風電場的投資和興建。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協合能源與遼寧能源投資集團共同投資建成了遼寧省一次投產容量最大、安裝機組台數最多的風力發電場昌圖遼能協鑫風電場。遼寧能源投資集團是遼寧省國資委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系遼寧省政府指定的能源投資平台。

  
2007年1月,香港藥業公告,稱已訂立意向書以收購多間從事提供風力發電及相關服務的公司。4月29日,雙方簽署買賣協議,香港藥業以向賣方發行1億港元的可換股票據為代價收購WindPower集團的全部股份,同時協定,若WindPower集團2008年淨利潤大於5000萬港元將向賣方追加發行1億港元可換股票據。1億元可換股票據全數兌換後(任何現有優先股兌換前),WindPower集團現有股東將持有香港藥業51.27%的股權,而若另外1億港元可換股票據能獲追加,該持股比例將達到67.79%。

  
7月12日,香港藥業召開董事會,委任協合能源總裁劉順興先生為香港藥業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8月6日,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了香港藥業易名為「中國風電集團」的議案,這標誌著協合能源成功借殼實現香港聯交所的主板上市。

不過高振順家族也沒有就此退出中國風電,持股22.36%位列第二大股東。關於中國風電,格隆曾在2013年12月23日的港股那點事中進行過詳細的分析,詳情登錄港股那點事官網(www.gelonghui.com)重點港股欄目——中國風電中閱讀。


最後簡單說一下精電。精電國際有限公司,簡稱精電國際,以及精電(英語:VARITRONIX INTERNATIONAL LIMITED,港交所:0710),在1978年由當時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張樹成等人創立,現時由高振順(主席)及蔡東豪(總裁)主理。現時業務在全球經營生產及銷售尺寸液晶顯示器,而股份則在1991年7月1日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蔡東豪結束《主場新聞》引得香港財經界一片噓噓,不過也有人認為,搞財技當中有不少灰色地帶。做財技不想高調,是非常合理,所以他關掉主場新聞,多少與高振順有些關係。而對於蔡東豪在精電中的定位,不少人認為,他多少做些事情,湊合高一些業務只不過是幫忙養著精電這只殼而已,因為精電做100年利潤也比不上像高振順這樣的人做一單重組所賺的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73

香江股市幕後那些殼王(之四)—徐秉辰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4&page=1&extra=#pid4417
香港聯合交易所於1999年推出香港創業板。創立之初面臨本地企業資源不足,科網股獨大,行業覆蓋面過窄及上市監管過於寬鬆,高管頻繁套現等問題。當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時,創業板受到重創。後來香港交易所和監管當局都對規範進行了修改,對上市公司盈利的持續性提出了要求,以及對公司高管出售股票有了禁售期,才使情況有所好轉。

不過香港許多創業公司成交稀少,比較邊緣化,因此創業板殼股的殼價往往只是主板殼價的一半,但是這並不妨礙那些擅長財技之人在上面發財。其中徐秉辰和龐維新是其中最著名的兩位,龐維新號稱「創業板殼王」(關於龐維新的故事,我們將在後續中推出,敬請關注),而徐秉辰則被稱為「創業板小殼王」。

本期港股那點事就先講講這位創業板的小殼王,徐秉辰。

徐秉辰

在香港,年少有成未過30歲便做上市公司主席的企業家屈指可數:較為出名的有何鴻燊之子、新濠國際主席何猷龍及玩具大王蔡志明的千金、香港體檢主席蔡加怡。何猷龍和蔡加怡兩位公子哥是靠「祖蔭」,而身兼仁智國際(8082.HK)和太陽國際(8029.HK)兩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徐秉辰,卻是全靠自己金錢,收購上市公司,並且將部分股份贈送母親。他自稱他是典型的「草根」新移民。
見過徐秉辰的人,都會吃驚於他的「年輕」,已過而立之年的他,看起來也就二十出頭。就是這樣一個「毛頭小夥」,26歲時,已成為美國某對沖基金的合夥人;29歲時,就收購了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31歲時,成為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主席。34歲,擁有多家創業板公司,僅次於另一創業板殼王、田生大股東龐維新,名副其實乃「小殼王」。徐秉辰控股的仁智國際(8082.HK)與太陽國際(8029.HK).HK)兩間上市公司加起來,市值大約14億元。

徐秉辰較少和公眾媒體接觸,即便是接受媒體採訪時仍不斷說:「低調好!」但很少曝光的人生卻十分精彩。

徐秉辰1976年出生在上海,如果追溯起來,他的母親也算家世顯赫,為上海四大家族之一。張氏一門多傑,俆母張澤瑂的祖父是清末民初上海房產業大亨兼收藏家張石銘;堂祖父則是赫赫有名的「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靜江,家族曾捐出巨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建有大宅「適園」,及「大世界」、「大上海」和「杏花樓」等著名地標。

解放後,其母親的資產大部份已充公,在經過十年浩劫後,1977年,在上海生下了徐秉辰。

徐秉臣六歲時,由上海南來香港,由小學至中學五年級就讀於培正小學和中學,住在美乎新邨一單位,但在他十多歲的時候,父母親離異,他決定和母親同住,稍後更搬至德福花園。

由於他的志向是往外國升學,故會考未發榜,就遠渡美國,由於他對數字的興趣甚於文中,所以理科成績較好,故希望攻讀化學工程。但最後獲世叔伯提點,改於紐約州立大學就讀( Binghamton School )會計系,取得一級榮譽畢業。

徐秉辰在美國讀書時,曾在IBM任職,畢業後,先後在安達臣及安永兩大會計師行任職。拿到了註冊會計師執照,由此他就追尋「創造歷史」的華爾街金融之夢去了。

要打進華爾街是件比較難的事情,在老師Scott Roth的慧眼識才下,徐秉辰終於突破這一行對非白人年輕人的偏見,在他24歲時,獲聘於資產值20 億美元的Sagamore Hill Capital,進入對沖基金業。經歷了一年的虛心學習後,他終於獲得了一個管理一小筆資金的機會。

買債券賺首桶金

2003年,是徐秉辰一生的轉捩點。當年正巧趕上匯豐收購Household ,他的小組發現了Household有一批總值5億美元的強制性換股債券將近到期,倘悉數兌換,市值會大於原面額,於是他們動用4000萬美元,收購市面95%的強制性換股債券,在2003年 5月時短短半年內,獲利3000萬美元。之後他的小組又用同類方法,多購入10只強制性換股債券,該年合共賺得1億美元,其後獲選為哈佛商學院 MBA課程的研究個案。

其實,在徐秉辰成功套利前,這種強制性換股債券產品已經存在了三四年,但是一直都沒有人關注,大家都覺得這是最簡單、最無趣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套利前景。而徐秉辰由於是新手,就被老師指派去看這些產品,從最簡單的學起。

當時公司裡堆了70本招股書(股票發行時招股說明書,通常被認為是最枯燥的東西,很少有人去看),徐秉辰愣是把它們都看完了,還仔細分析了這些金融產品的結構,結果就發現了其中的竅門。所以,儘管徐秉辰總強調成功是自己的運氣,也離不開他的勤奮與認真。正因此,他在年僅25歲時,就已管理10億美元資產,並由分紅獲得了他的第一桶金。

全賴恩師 Scott Roth 賞識,徐秉辰才得以成為華爾街精英,2004年底,他和Scott Roth 成立對沖基金Severn River Capital ,每年回報率約13%,該基金資產值已達8億美元。由於對沖基金競爭愈來愈激烈,故獲利非常困難,他想用自己的錢去投資,於是在2005年回到了香港。

徐秉辰2006年回港後開始專攻創業板公司。2006年,徐秉辰出資1466萬元收購上市公司嘉利盈,並將之轉型為當時最熱炒的殯儀業,刺激嘉利盈股價1個月間狂升近10倍。其後徐秉辰還入股多家創業板公司,包括收購嘉利盈(8029.後易名嘉利福、現名太陽控股),訊通控股(8082),訊科網絡訊息(8081.現名中國手游文化投資)。至於仁智國際,前身為訊通控股,2007年時任訊通主席的梁天富,向徐出售公司控股權,徐秉辰入主後不久即注入內地殯儀業務,至2009年公司改名為仁智國際(8082)。

一個沒有背景的小夥子,是如何令沉寂多時的創業板股嘉利盈(8029-現太陽國際)成為「神仙股」,並一度成為當時香港創業板殼王?

入主嘉利福

2006年,徐秉辰取得嘉利盈公司(現名太陽國際資源)73.3%的控股權。隨後,他開始以對沖基金經理的專業眼光為這家公司尋找投資項目。他看好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殯葬業,徐秉辰認為:看似很冷門,其實這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基本上搞殯儀的不會虧錢,最起碼不會受金融風暴影響。

儘管殯儀業一向是年輕人禁地,但他卻不介意做該生意,他自己信基督教,而且在外國生活多年,對這些事百無禁忌。因為在外國的喪禮一般不會太傷感,像開派對一樣,只是一班親友回顧死者生平,之後一齊食餐飯。

徐秉辰憑著一股熱誠,最後以誠意打動,成功遊說三十年的老行尊跟他合作,並且希望在內地收購墓園,目標成為全中國的「殯儀之星」。很難想像現年三十歲的他,已是老牌殯儀店祥盛的老闆,終日出入棺材鋪與墓園傾生意。


2006年11月初,徐秉辰宣佈收購香港持牌殯儀商祥盛,之後嘉利盈成為「神仙股」,一個月間股價從0.25元被炒至2.0元。到2008年下半年,股價雖跟隨大市回落,市值卻由3000萬元漲至逾10億元,足見他對沖基金經理的功底。


徐秉辰最初的想法是,打造全港第一隻殯儀概念股,並借勢進軍內地殯儀市場,希望在內地收購墓園,目標成為全中國的「殯儀之星」。 早在2002年,他以基金經理身份到美國一家殯儀公司調研,發現該行業在國外很被看好,「管理服務精細,易複製,現金流好,銀行願意借錢。全世界還沒看到墓園或者殯儀館倒閉的。

在國內,這行的競爭更小。國內區域性強、服務水平低的現狀,讓他看到創立全國品牌,制定行業新標準的巨大空間。在冷門中找機會,似乎也是徐秉辰至今的重要心得。 與其他房地產投資項目相比,這一產業的稅收較少;其次,人口老年化趨勢很明顯;最後,購買墓穴皆是一次性付款,沒有後期的結算風險。

然而這個宏偉目標卻因內地對殯儀市場的各種限制而擱淺,內地殯儀市場種種門檻,讓徐秉辰講的故事成為泡影。此後他決定在國內外深入考察,並採取更為穩健的方式進入。新建墓地或對收購墓園控股權,需要嚴格的行政審批,從民政拿到批文,再向國土要指標,這個難度非常大。拓展又離不開業內資源。

2007年,徐秉辰將嘉利盈以不錯的價格轉手,同時購進他的第二家上市公司─香港訊通控股,涉足展覽業。

收購訊通

2008年8月就盛傳訊通前主席梁天富有意賣盤,買家是俆秉辰。梁對此三緘其口,只是興致滿滿地介紹訊通的業務,說是不排除拓展新的業務,看好的是內地與中東、非洲的貿易。10月10日,訊通停牌,停牌前報0.18元。其後公司發表通告,宣佈梁與TLX已經訂立協議,同意出售55.58%股權予後者,涉資5325萬元。聯交所數據顯示,TLX由張澤瑂女士及Linden Capital L.P.各實益擁有50%權益。TLX目前持有訊通58.81%權益。至於徐秉辰,正是張澤瑂的兒子。

2008年8月21日,訊通發出的停牌聲明預告故事正在進入一個高潮。聲明指將會發出」一項有關涉及本公司非常重大收購事項,當中涉及本公司發行及配發代價股份。」股份停牌前報0.35元。江湖傳聞,訊通不久將會復牌,公司有意涉足新的業務,且會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徐秉辰不肯透露公司的最新動向,只是與人聊起自已的投資偏好,原來偏愛資源與原材料的投資項目,尤其是鐵、鋁、鋅等與工業攸關的金屬,要求3至6個月內能有現金流回籠,而不是像時下流行的蒙古加能源的概念,炒了一輪之後採礦證卻可能還沒拿到手。(8082.HK)的劇本背後隱約藏有(8029.HK)的影子。(8029.HK)也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徐秉辰談到,自已買入時(8029.HK)股價大約0.25元,最高曾炒至2.0元,市值則由3000萬漲至逾10億元。現今買入訊通,股價約為0.128,市值大概1個億。停牌前約3億元市值,半年至一年內,至少都要有10個億的市值。

2010年5月19日訊通(08082)發佈公告,現已達成聯交所施加之復牌條件,公司申請當日復牌。5月20日訊通控股(08082)公佈,公司行使選擇權要求主席徐秉辰額外本金額1000萬元可換股債券,換股價為0.04元。因此,認購人將予認購之可換股債券本金額為2000萬元。訊通控股早前宣佈,向主席兼執行董事徐秉辰配售本金額1000萬元之可換股債券,所得款項淨額約920萬元將用作償還結欠徐之貸款及一般營運資金。初步行使價相等於股份復牌當日之收市價80%。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釐計息,2015年3月31日到期,初步行使價相等於股份復牌當日之收市價80%,惟換股價不得低於股份面值0.01元。

訊通截至2009年9月30日止6個月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數,而於2009年9月30日流動負債淨額約210萬元,淨資產90萬元。徐秉辰已於2009年10月向公司提供1000萬元貸款融資,當中600萬元已提取。

回顧訊通控股(8082)運作背後的過程,2009年6月停牌,2010年5月復牌,首先可以復牌訊通控股(8082)當然必有攪作,經過財務重組及發現首都創投於7月8日至8月2日期間,以每股0.092-0.174仙,多次增持訊通控股至13.33%。

外界認為訊通控股往後必有後著公佈,果然主席徐秉辰於2010年8月16日記者會表示,訊通旗下展覽業務現時佔公司營業額約九成,該業務自金融海嘯後處於虧損。冀訊通控股轉型專注發展墓園業務,並簽訂擬收購蘇州墓園業務諒解備忘錄,據估計將來佔整體業務收入達90%,另集團對內地5幅墓園頗感興趣。

他透露,早在台灣,墓園業務發展得有聲有色,墓園設計如6星級酒店,配合一條龍收費;另香港寶福山亦鶴立雞群,盈利貢獻可想而知,所以未來對墓園管理的需求必定大幅增加。個人自三、四年前已接觸殯儀業,並認為內地殯儀業有很大發展潛質,風水好的墓穴十分搶手,且經營風險不大,希望未來墓園經營業務能佔總營業額九成比例。

進軍內地殯葬業

2008年,他碰到了蘇州一家墓園的老闆段律文。段是加拿大籍華裔,本在國外擁有自己的零售企業。該墓園本在其兄名下,後因變故經營受挫,段律文接手後,生意日漸起色。他手中的Era Investment擁有蘇州名流陵園實業75%股份。

段律文與徐理念相近,經過兩年多磨合探討,雙方決定合作開拓市場。2010年10月,香港訊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代價1.08億港元(當中的4000萬元代價由現金支付,餘下6765萬元由訊通向賣方發行可換股債券支付)收購Era Investment 50%的銷售股份及銷售貸款。 徐秉辰入股後,對名流陵園硬件和服務進行了全面改造,在陵園沿山而建的台階兩邊,加裝了長約數十米的手扶電梯。

徐秉辰認為,蘇州該墓園的墓穴售價可達每平方米2─3萬元人民幣,管理費約為地價的二至三成,另外還將提供其它殯儀服務。段律文也在2012年表示:「陵園今年的營收預計將達到2000萬元,比去年翻一番。」

蘇州名流陵園一度被指建造超過國家標準的豪華墓地獲取暴利,段律文解釋說:「其實很多客戶一味求『大』,但我們經常是拒絕這種要求的,而更傾向於與客戶溝通,通過瞭解逝者的生前經歷、背景,做些個性化設計,甚至親自撰寫墓誌銘。有一些產品,比如塔陵,會針對當地低收入家庭,價格低廉。今後還要進一步推動樹葬、草葬等國家提倡的形式,不是說錢少就不需要尊重。」

2010年,仁智國際集團以1780萬港元,收購廣東懷集縣佔地約11.73萬平方米的萬福山殯儀館70%的股權。不久又以2000萬元人民幣代價獲得貴州畢節一家13.33萬平方米的新墓園和殯儀館60%的股權,「貴州這個案例非常特殊,我們是10年來唯一申請到墓園牌照的外資企業。」

2010年11月24日,訊通控股有限公司易名為仁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由此公司正式確認以殯葬為主業。實際上,目前擁有3家以上墓園已經算是業內的大公司,國內較知名的上海殯葬管理中心,旗下也不過擁有三個墓園,三個殯儀館。

仁智國際集團目前在內地擁有三個墓園。其中蘇州主打高檔墓園;貴州墓園則與當地殯儀公司合作,由對方提供殯儀服務;而廣東懷集墓園,亦兼營火葬業務,總佔地約30萬平米。收費方面,蘇州一個墓穴價格約5─6萬元;貴州、廣州則約一萬餘元。另外,會收價格的5%作為10年的管理費。 徐秉辰表示,集團將爭取在未來5年取得內地5%的市場佔有率。


至於香港方面,徐秉辰說,公司會推出更多簡單化的服務,例如部分消費者未必喜歡過多的繁文縟節,公司不會強制客戶購買不需要的服務,希望讓更多人「死得起」。 他聲稱數年內跑遍了國內70多家墓園,對行業有很多構想。其中,改變國內價格混亂的現狀,是其給股東描繪的願景之一。

2011年3月,仁智國際引進 AXA Direct Asia II,L.P.(安盛亞洲直投基金,「AXADA II」)成為僅次於徐秉辰的第二大股東,於2011年5月完成向AXA發行總值125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募得9500萬港元。安盛在歐美的模式包括投資殯葬業,並將墓地合併在保單中一併銷售,以獲得額外利潤。

AXA Direct是英國的投資公司,主要是向位於亞洲及澳洲的公司進行私募股權投資。據徐秉辰介紹,歐美地區保險公司一貫的商業模式是投資殯儀業,並把墓地合併在保單內一併銷售,以獲額外利潤。他表示,未來將在內地發展結合保險營銷墓地的商業模式,並相信這將會是殯儀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徐秉辰認為引入安盛,目的之一就是將保險+墓地的商業模式帶入中國。

Richard Connell近年被徐秉辰聘為公司董事會高級顧問,幫助仁智引進國外的殯葬服務模式,他曾是英國最大殯葬企業Dignity plc的前主席,在私募業亦有建樹。擁有十多年殯葬業高管經歷的Connell被徐秉辰寄望帶給仁智國際化運作理念。

徐秉辰的想法是:先通過兼併獲得直營墓園,模板做出來後,再輸出品牌,通過委託管理、特許經營等方式進行全國拓展。 在他的藍圖中,國內的成熟陵園,不僅要肅穆,也要美,像景區;殯葬業不再「黑」,而是一個優雅、高品質的服務行業」。

看好創業板

徐秉辰認為香港創業板不比英國AIM差,只是有些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其實質交投量比英國AIM多,監管也更到位。他建議港交所放寬沽空股票制度等,從而促進交投。

2000年3月20日,港交所推出創業板指數,當時上市的所有10多家公司全為成分股,TOM.COM(8001)、香港網(8006)、新意網(8008)、光亞科技(8061)四大網絡股,已在創業板指數中佔據了八成以上的比重。2003年4月14日,標準普爾和港交所聯合編制的創業板指數(GEM),取代原創業板指數(GEI)。新指數以1000點為基點,從3月3日開始即時計算。指數採用」標準普爾」的編纂準則,綜合考慮上市公司市值的流通量、行業代表性、財務穩健性等因素,重新調整指數成分股的構成,令創業板指數更具代表性。

新指數共有46只成分股,代表著創業板75%的市值。新上市企業數目的高峰期為2002年,該年共有57間企業上市,此後開始走下坡;交投量也開始一年不如一年,05年成交金額只得223.3億元,比2000年下跌73.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創業板的火爆,首日成交量逾228億元

徐秉辰指出,美國政府對科技行業大力支持,才造就這班」IT鉅子」,香港科技底子不厚,創業板發展自然停滯不前,」企業選擇創業板上市時會『對號入座』,香港應該適當發展科技,或者集中招攬內地及東南亞高新企業來港。」2008年港交所再度審視香港創業板的」存在意義」,重新定位成為企業跳往主板的」踏腳石」,縱然吸引力加大,惟未見成效,此舉反被市場視為令香港創業板遺下一堆」垃圾股」的元兇。對比之下,納斯達克監管嚴格,對」垃圾股」絕不留情,才能締造今日一眾」IT鉅子」。徐秉辰亦建議,香港可以創立類似納斯達克ECN的交易平台,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做買賣的選擇。

徐秉辰支持香港引入英國AIM的終身保薦人制度成功經驗,然而,據悉,港交所考慮到本港有不少散戶投資者,有別AIM市場由機構投資者主導,不宜引入近乎」無王管」的運作模式,相關計劃因此束之高閣。所謂」終身保薦人制度」,是指上市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聘請一個符合法定資格的公司作為其保薦人,保薦人的」任期」與上市企業的存續時間一致。這種制度強調終身制,以保證企業持續地遵守市場規則,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概言之,徐秉辰認為,AIM在交易的透明度及流通量等均遜於香港,特別在交易模式上,香港創業板擁有實時買賣的優勢,較AIM的成交疏落更勝一籌。他又指,創業板市場汰弱留強是必然的趨勢,只要有新公司的加入,就不用擔心創業板會沒落。

關於駿科網絡(08081.HK 中國手游文化)

駿科網絡(08081.HK)於2008年9月中公佈,委聘徐秉辰為業務提供發展顧問服務,為期五年,同時授予徐秉辰先生2,090萬股認股權,行使價為0.46港元,以停牌前收市價0.48元計,該等認股權的價值約為41.8萬港元,行使完畢後,徐秉辰將持有16.63%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但據公告所言,行使該等認股權的先決條件如下:倘於履行其在此協議項下之該等服務時,(i)代理人為本公司籌得或促成不少於 10,000,000美元之新資金;或(ii)代理人就業務為本公司賺取不少於 20,000,000港元之經審核純利,則代理人將有權透過向另一方發出不少於一個月之書面通知終止服務協議。根據服務協議已授予代理人之認股權證將繼續有效。可見公司引入徐秉辰的目的是為了引入資金,或是改營新業務,殼王徐秉辰當然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

港交所2011年10月27日披露,徐秉辰增持好倉駿科網絡(08081.HK)313.40萬股,涉及資金約47萬,佔原持有股份比例1.92%,成交均價0.15HKD。持有1.67億股,持股比例16.15%。而在最近(2014)4月23日駿科網絡訊息(8081)宣佈,改名「中國手游文化投資」,集團以移動網上遊戲業務為業務重點,當日早盤暴漲14%。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俆秉辰持有的股份市值不菲,水漲船高。

而太陽控股現時市值2.7億元,持股58.04%的徐秉辰身家至少1.57億元。他拒絕透露個人投資的總金額,只說10%放在很難套現的房地產;30%投資債券及結構產品,年利率達5至8釐;25%則放在美國和台灣藍籌股,以科技股為主,餘下25%則放在高風險股份,皆以中字行頭,如電訊、資源及彩票股,去年整體回報率50% 。

徐秉辰在對沖基金工作一段日子,對自己私人投資自有一套方法,就是瞄準目標去重錘出擊,自己不熟悉的不會盲目入市。他私人投資較多在美股,鍾情美國一些金融、藥業及科技等公司。他認為美股現時應沒有大跌的風險。美國次級按揭的影響,可能被誇大了,美國市場應可消化這個風險。

關於投資,徐秉辰總結了幾條經驗:

一、儘量選擇低風險、低投資、高回報的項目。不熟的領域不要貿然把錢投進去,保留現金,看準機會,投些自己熟悉的行業,這樣才是上策。

二、投資與民生有關的項目。因為這些是不可缺少的,無論經濟好不好,跟著生老病死走的話,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三、合作拍檔一定要談得來,不能每天都在吵架,否則做不成事。最高的境界是,開開心心吃吃喝喝就能賺錢。

其人其事

自言為公益而進軍內地殯儀業,徐秉辰說,自己想做善事,幫中國脫貧。想從教育入手,但由於不清楚現時的慈善團體怎樣用錢,寧可將私人投資定兩至三成回報,或至少1000萬元,在年底前成立內地教育基金,做好管理,穩健得多。他又稱,已捐款10萬元予中國法律協會,幫助老人家打官司。

這名天蠍座的陽光男孩,閒時打高球、做 gym、打網球和游泳,好動但寡言。

其他年輕主席如何猷龍、劉鳴煒已經結婚,這位年輕上市公司主席,現時仍是鑽石王老五,獨個兒租住在堅尼地道一住宅單位。「香港樓價真太貴,所以我沒有買樓。現在租這個單位,可以在窗口望到公司,返工只需行十幾分鐘!」
徐秉辰最敬愛的人就是母親,現時事業有成早就想買豪宅孝敬母親,但他說母親多年住慣德福花園,貪其出入夠方便,所以無意搬走。

徐秉辰小檔案 Andy's Profile
年 齡:34歲
學 歷:紐約州立大學會計系學士
現 職:仁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家 庭:已婚,即將榮升父親
能操語言:上海話、普通話、廣東話、英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79

香江股市幕後那些殼王(之五)—孫粗洪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4
港股炒殼熱潮自去年以來有增無減,而在滬港通推出消息刺激下,殼股更是成為弱市中的風景,每逢大勢不穩,殼股往往雞犬升天。

本期港股那點事將梳理一位近兩年才新晉殼王的爭議人物——孫粗洪。也許因為是新人,也許是因為他刻意低調,網上沒有找到其真實的照片。根據公開資料,他今年53歲,國立南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2002年7月出任保興投資董事局主席之前,曾擔任過多傢俬人公司的行政總裁,並且在金屬、礦物及原料國際貿易、金屬產品製造、物業投資、以及中國工業企業管理規劃方面積累了超過15年的經驗。因控股的殼公司幾乎都是仙股,被人們稱為「仙股大王」。

孫粗洪最近一次賣殼是在今年8月,將新洲發展的控股權賣給內地經營地產和物業的華君集團。而他在今年4月剛剛把2011年入手的科浪國際4.19億港元賣給內地大型民營企業海亮集團。

孫粗洪的第一桶金

孫粗洪的第一桶金,是來自於保興投資(0263.HK,後改名為中國云錫礦業),2007年7月14日,保興投資宣佈與云南錫業澳洲公司訂立股份購買協議,入股YTC Resources(云南錫業澳洲),作價約7850萬元,並以1.45億股新股作抵;同時,云南錫業澳洲又以現金1.91億元,以每股0.54元認購3.54億新股。

交易完成後,保興發展向云南錫業澳洲公司發行合計5億股,相當於擴大後發行股本約16.13%,云南錫業澳洲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原大股東孫粗洪的股份被稀釋到12.55%。2008年5月22日,保興投資更名為云錫礦業。

介入上市公司,引入新的大股東,但自己仍然留在上市公司中待水漲船高,這就是孫粗洪常用的操作手段。

蘇州大方香港借殼上市風波

2007年11月20日,孫粗洪入股新創,也就是後來的保興發展,交易分為兩步:第一步是以0.4425港元的價格收購了原新創大股東Vision Century持有的14.8%股份,交易金額4134萬港元;第二步孫又收購了本金6000萬港元的Vision Century債券(由新創發行,初步兌換價為0.28港元每股)。至此,孫粗洪成為了新創大股東,不久後將其更名為保興發展。

2009年上半年,孫粗洪開始運籌保興發展。隨後上演了一幕「蘇州大方香港借殼上市陷阱」大戲。

據報導,1984年,李榮生以8000元資金,設置成立了鄭州大方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鄭州大方,借殼之前李榮生持股74%),成為國內第一家以橋樑施工機械租賃為經營模式的公司,這在當時是開創了新的經營模式,目前公司已擁有各類架橋機、門式起重機、動力平板運輸車一百多台套。

1994年,李榮生又創辦了鄭州大方橋樑機械有限公司(下稱鄭州橋機),鄭州大方持有74%的股份,外資控股26%(後全部股份轉讓給管理團隊)。

2005年12月,李榮生南下蘇州成立蘇州大方特種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蘇州大方),註冊資金1.11億元,蘇州大方隨即成為以特種車為主的生產基地。

不到4年時間,蘇州大方的業績不俗:2006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2500噸模塊式液壓動力平板運輸車;2007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公路鐵路兩用車;2008年研製了我國第一台多功能組合式起重機,上述三項均有發明專利。2009年蘇州大方又成功研製多台液壓動力平板運輸車並車技術,該技術屬於國家863計劃項目,填補國內空白。

在財務數據方面,蘇州大方2008年的產值近4億元,淨利潤3000多萬人民幣;2009年截至目前的產值近7億元,淨利潤7000多萬元。

蘇州大方也加速了上市的步伐。根據其提供的材料顯示,公司的海外上市和蘇州的一家創投公司有關。

2008年12月,匯富東方創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下稱匯富東方)旗下的三隻基金投資蘇州大方1億人民幣,分別是江蘇誠富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江蘇鑫富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江蘇津富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三隻基金共持有蘇州大方18.02%的股份。

正是這三隻基金的投資,加快了蘇州大方的上市進程。

2009年3月,李榮生在匯富東方執行董事余秋池的推動下,啟動境外上市工作。一開始,公司的境外上市交由匯富東方資本集團負責具體操作。

此後,匯富東方聯手香港合作者汪曉峰一起制定借殼上市方案,並選定了殼公司保興發展(01141.HK)。

按照借殼方案,蘇州大方擬與境外人士汪曉峰及其100%控制China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Corporation(中國建設重工集團)、TopbestGlory Limited、China equity Investments Limited(中國股權投資公司)等境外公司合作,通過一系列重組安排,實現蘇州大方及下屬相關公司在境外成功上市。

2009年6月15日,蘇州大方和TopbestGlory Limited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蘇州鼎優科技有限公司(「蘇州鼎優」)分別簽署了《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獨家技術支持與技術服務合同》、《獨家管理及諮詢服務合同》。

2009年6月15日,蘇州鼎優、蘇州大方與李榮生、陳永昌、曹新傑、張世彪、杜海云、李榮才、黃敬輝、楊暉、張文山、齊威、江蘇誠富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江蘇鑫富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江蘇津富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簽署了《獨家購股權及股權託管協議》及《不競爭協議》。

通過這種類新浪模式,蘇州大方間接被中國建設重工集團控制。

按照汪曉峰團隊設計的方案,重組完成後,中國建設重工集團旗下的中國股權投資公司100%控制鄭州大方,而蘇州鼎優以架構合同方式控制蘇州大方,並實現利益輸送。

最後,中國建設重工集團以併購方式置換進香港殼公司保興發展,保興發展也將更名為中國建設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按照路演時的重組方案,收購完成後,蘇州大方管理層(包括李榮生及管理層)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為19.38%,汪曉峰持股21.85%,孫粗洪13.34%,保興老股東36.26%,來自配售的新股東持有9.17%。

「但我們實際持有的股份僅為1.85%,其餘都是可轉換債券。」蘇州大方的一位副總表示,而且管理層股份和可轉換債券的鎖定期為2年。隨後蘇州方大以被騙為由,退出了借殼上市。借殼計劃夭折後,蘇州大方的創始人李榮生也因為涉嫌合同詐騙被鄭州檢查機關公訴。

不過在借殼過程中,保興發展的股票短期內由最低每股0.07港元拉伸到7月20日停牌時的1.34港元,股價翻了近20倍。據媒體報導,當時汪曉峰選定保興發展的殼後,孫粗洪僅讓渡保興發展的控制權,就開口要了1億港元。另外,孫粗洪還要把上市公司的2億多港元現金帶走,帶走的方式即從汪曉峰處過橋。而在拿走了3億多港元後,孫粗洪在保興發展中的股本並未變化,仍留在上市公司中和大家共同發財。

雖然後來收購流產,但孫粗洪的殼還在。2010年1月31日,保興發展公告,以1000萬港元價格收購北京御生堂國藥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本,以及以約1976萬港元的價格收購御生堂的股東貸款。由於此前御生堂已經與北京臨床藥學研究所達成協議,以1億元人民幣價格受讓甲流藥物金花清感,御生堂已支付500萬元,保興發展宣佈意向,由董事會通過額外股東貸款及/或注入股本來撥付其餘9500萬元代價。

2010年2月11日,保興發展以總價6000萬元人民幣(包括1500萬元人民幣股權轉讓和4500萬元人民幣承債)收購北京協和康友製藥有限公司。5月,保興發展更名為北京御生堂。收購御生堂國藥到目前,半年多時間內,保興發展(後更名為北京御生堂)已經進行了兩次配股,共募集資金6.189億港元。

不過收購的醫藥業務並沒有給保興發展帶來實質的轉變,北京御生堂連續虧損,2012年9月,孫洪粗將藥業業務出售套現9900萬港元,11月,北京御生堂再度更名為保興資本。

在與汪曉峰接洽蘇州大方借殼事宜的同時,孫粗洪還在運作奧亮(0547.HK,現改名為數字王國)。2009年6月17日奧亮宣佈,前股東Quants以總價4483.1萬港元,將其持有的38.12%奧亮股份予Wise Sun,相當於每股作價0.08港元。Wise Sun為孫粗洪與周健共同持有,各擁有50%權益。

2009年6月26日,百靈達(2326.HK)宣佈,持有71.17%股權的大股東宏躍投資向孫粗洪出售 55.71%公司股權及部分債權,總價為2200萬港元,每股收購價格為0.00814港元。

2009年8月,孫粗洪又收購了崇高國際(0209.HK)大股東持有的67.35%股份,成交金額為1.2億港元,每股0.4港元。2011年2月,崇高國際改名為中國大亨飲品。

2010年8月27日,新洲印刷(0377.HK)公佈,若干執行董事共出售1.65億股,佔現行股本74.148%權益,總代價3.55億港元,予孫粗洪擁有的Plus Wealthy Limited。新洲印刷後更名為新洲發展控股。在控股新洲印刷的三年中,孫粗洪開始改造公司廠房土地,收購地鋪物業。經過孫粗洪改造了一遍後,最終新洲發展控股在8月8日獲孟廣寶持有的華君集團(主要於中國從事房地產發展、物流服務及投資顧問服務) 入主提全購。新買家按上市規則提全購,每股要約價0.35元,較前收市價0.4元折讓約12.5%。料所需代價為3.5億元。

除先後控股上述幾家上市公司外,孫粗洪還在2009年6月介入榮暉國際(0990.HK),當月21日,榮暉國際宣佈,向孫粗洪配售7000萬股,佔擴大後股本的1.91%,每股1港元,總金額為7000萬港元。

另外,2009年孫粗洪還曾與多名香港富豪結盟,欲借殼中策集團(0235.HK)收購AIG旗下台灣南山人壽股權,孫的盟友為新世界發展(0017.HK)主席鄭裕彤、華置(0127.HK)主席劉鑾雄和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1224.HK) 主席張松橋等。但該計劃於2010年9月由於台灣「金管會」的反對而最終流產。

僑威集團:孫粗洪的下一個殼?

2013年9月17日,僑威集團(1201.HK)與孫粗洪訂立專屬協議,據此,公司同意於專屬協議日期起計六個月內不與投資者以外人士商議重組尚未償還債項或認購事項之條款。待簽訂正式協議後,專屬期可延長三個月。建議中之認購事項或會導致可能發行新股份,以及公司控制權之可能變動。

2013年12月,僑威集團因附屬公司清盤停牌,隨後又遭中信銀行入稟高院呈請清盤。

2014年1月21日,僑威集團(01201.HK)公佈,由孫粗洪持有的PioneerSuccess已向公司確認,不管公司近期之發展,仍然願意與公司繼續進行重組磋商。公司正在考慮相關法律及監管規定下公司之狀況。

2月15日,公司公告進入聯交所已將公司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階段,公司必須於2014年8月17日或以前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

僑威集團會不會成為孫粗洪手中的下一隻殼股,拭目以待。

孫粗洪持股上市公司一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