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研究企業首先是研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牽牛星李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2dz70.html

研究企業首先是研究企業的哪一方面?投資股票首先是投資公司的什麼優勢?避免風險首先是避免什麼風險?是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還是它們的管理和商業模 式?換言之,是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重要,還是企業的贏利模式、管理和激勵機制、管理層、公司知名度、營銷能力、產權體制、產業鏈位置等等問題重要?

    誠然,企業是一個複雜的經濟體,很多環節很多工作都舉足輕重,嚴謹的投資者當然希望企業盡善盡美:萬千寵愛在一身。但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主次先後。企業總有最重要的方面,研究企業總要有第一著眼點。

    柯達公司曾經是個堪稱偉大的企業,與它的膠卷一樣,是行業內最為亮麗、最為色彩斑斕的公司。無論是專利技術、研發能力、營銷網絡 和手段、廣告策劃、還是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它都堪稱行業第一,但一旦產品過時被淘汰,不再為眾人所需,其他的優勢就都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紛紛墜地。現 在,這家有著131年歷史的了不起的企業正在走向破產。

    柯達公司的遭遇讓我們不得不爆出這樣偏激的問題:如果產品和服務沒有了需求,好的商業模式又有什麼用?好的營銷網絡又有什麼用?管理再好又有什麼用?專利技術和研發力量等無形資產又有什麼用?

    緩和一點說,如果產品和服務不能持續地改進, 如果產品和服務容易被替代、容易被超越, 企業根本就形成不了自己的優勢,其它的一切優勢都只是過眼煙云。

    道理很簡單,企業的一切努力都是圍繞著產品和服務來進行。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才是企業的目標、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經濟護城河的真正來源,也是企業風險的主要來源!

    所以,巴菲特在論述特許經營權時,斷然地把「它的產品是用戶想要得到的」作為當然的第一條件。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其實包含著深刻的內容。我的補充是,產品有巨大的需求和永不過時才是企業一切經濟護城河(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規模優勢等)的強大基礎。

    產品的需求、功能、質量、特性和品牌永遠是最重要的。巴菲特在研究可口可樂這家公司時,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談可口可樂這種奇妙的產品:窮人可以喝,富人也可 以喝;大人可以喝,小孩也可以喝;男人可以喝,女人也可以喝;晚上可以喝,早上也可以喝;夏天可以喝,冬天也可以喝;現在可以喝,將來也可以喝……他在談到吉列這家公司時又說過,一想到每天早上有幾億男人需要刮鬍子,我就睡得非常香甜。

    產品和服務確實反映和決定著一切東西。你看,很多廣告推動型企業花費巨資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但只要產品本身不過硬,最終還是在市場中失去了蹤影。很多高科 技行業有著最優秀的人才,但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喘不過氣來,因為它們提供的產品太容易被淘汰,太需要資本不斷地更新換代。很多創新型企業創造了很多好的商業 模式,但並不比有些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依靠最為簡單最為古老的贏利模式來賺錢的傳統企業效益更好。很多國人公認管理最好的企業如家電企業青島海爾,其利潤 規模和增長並不是優秀企業之最;而中東一些石油企業的管理層儘管十分腐敗,談不上什麼好的管理,但它們卻經常創造最佳的業績,因為它們有著最為過硬的產品 -----石油!

    讓我們繼續思考。為什麼影視和體育明星的收入那麼高?是因為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最廣大而反覆的需求;為什麼藝術品、各種寶石、海南黃花梨特別是古董文物等等價值萬金?不是什麼別的原因,關鍵是供給的稀缺和日益增長的需求嚴重失衡。

    從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說開去,價值投資者也要「止損」。我在《也談止損》一文中明確指出過止損不是區分各種投資流派的分界線。區別僅僅在於價值投資者不會 機械教條地設定一個價格,而是看企業基本面有沒有重大的惡化現象出現。這個重大的惡化現象就是指的產品和服務沒有了需求。如果你買的公司屬於膠卷、傳呼 機、保齡球這類致命的基本面變壞,哪怕價格跌了一大截,你都應該壯士斷腕。

    近幾年做投資並且以研究基本面為主的朋友們經常爭論有關問題。隨著價值投資圈內總體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樣的爭論也越來越細緻,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激烈和精 彩。有說贏利模式最重要,有說管理最重要,有說人最重要,有說渠道最重要……相比之下,說好的贏利模式或者商業模式最重要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創新型企業和 行業越來越多。

    但我想,從常識出發,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最為重要。其它的方方面面,其它的各種優勢和風險,其實都要通過產品和服務得到反映和體現。 創新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和服務創新。我不得不重申:產品獨一無二、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量價齊升、產品永不過時這四項從產品角度嚴格選股的標準是選擇優秀企業 的首要標準。

    研究企業首先是研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研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第一是研究它們是否有廣大而久遠的需求,第二是研究它們的質量、功能和獨特的性質、第三是研究它們的影響力即品牌,它們受歡迎的程度……

 

                                                      2012年2月9日於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6

商業模式新生代(常識普及PS.首先普及給自己) 何川

http://xueqiu.com/2366184401/21863939

1. 商業模式定義:
商業模式描述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

 

2. 商業模式九個基本構造塊:
CS客戶細分,VP價值主張,CH渠道通路,CR客戶關係,RS收入來源,KR核心資源,KA關鍵業務,KP重要合作,CS成本結構。

 

3. CS客戶細分:企業想要接觸和服務的不同人群和組織
大眾市場,利基市場,區隔化市場,多元化市場,多邊平台或多邊市場。

 

4. VP價值主張:為特定客戶細分創造價值的系列產品和服務
新穎,性能,定製化,「把事情做好」,設計,品牌/身份地位,價格,成本削減,風險抑制,可達性,便利性/可用性。

 

5. CH渠道通路:如何溝通,接觸其客戶細分而傳遞其價值主張
提升公司產品和服務在客戶中的認知,幫助客戶評估公司價值主張,協助客戶購買特定產品和服務,向客戶傳遞價值主張,提供售後客戶支持。

 

6. CR客戶關係:與特定客戶細分群體建立的關係類型
個人助理,專用個人助理,自助服務,自動化服務,社區,共同創作。

 

7. RS收入來源:從每個客戶群體獲取的現金收入(需要從創收中扣除成本)獲取收入的方式:資產銷售,使用收費,訂閱收費,租賃收費,授權收費,經紀收費,廣告收費。
定價機制:固定定價,動態定價。

 

8. KR核心資源:讓商業模式運轉所必須的最重要因素
實體資產,知識資產,人力資源,金融資產。

 

9. KA關鍵業務:為了確保商業模式可行,企業必須做的作重要的事情。
製造產品,問題解決,平台/網絡。

 

10.KP重要合作:讓商業模式運轉所需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的網絡
合作的動機:商業模式的優化和規模經紀的運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降低,特定資源和業務的獲取。
合作的類型:非競爭者之間的戰略聯盟關係,競合(在競爭者之間的合作關係),為開發新業務而構建的合作關係,為確保可靠供應的購買方--供應商關係。

 

11.CS成本結構:運營一個商業模式所引發的所有成本
商業模式:成本驅動和價值驅動
成本結構:固定 成本,可變成本,規模經濟,範圍經濟。

 

12.這個工具類似於畫家的畫布,其中預設了9個空格,可以在上面畫上相關構造塊,來描繪現有的商業模式或設計新的商業模式。最好在大的背景上投影出來,這樣一群人可以用便利貼或馬克筆共同繪製討論商業模式的不同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7

投資問題首先是對概率的認知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2214254
(一)

芒格認為:對我們來說,投資等於出去賭馬。我們要尋找一匹獲勝幾率是兩分之一、賠率是一賠三的馬。你要尋找的是標錯賠率的賭局。這就是投資的本質。

投 資是計算概率,但大多人對概率缺乏常識性的認知。看《死神來了》這類影片,很多人或許會認為意外無處不在。但意外的概率是多少呢?保險公司是靠這些概率生 存的,他們給出的價格是,你一年交500元,如果意外,他們願意出100萬。對概率的認知會幫助人們知道風險的大小,反過來,也會讓人知道盈利的可能性。 比如彩票,中500萬,當你看到一個幸運兒拿走500萬的時候,你不用羨慕,更不應該化為行動。畢竟,中500萬的概率在生活中,比被雷劈死的概率更小。

(二)

很 多人討論銀行純粹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缺乏對銀行壞賬概率上的基本認知。他們的邏輯是,高槓桿企業,一旦,就……,然後就等待中國銀行業的壞賬達到5,達 到10。這種討論不會對認識銀行有什麼幫助,只會讓你永遠停留在最基礎的認識上。因為這個信息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這種思維能力是小學生都有的:壞人有可 能會殺死好人。

交流的價值在於新的信息,或者提供新的視角。但談銀行,有些人就像談北京暴雨後,死了多少人一樣,提供的是眾所周知的新聞 上的淺認知,同時暴露出保險公司最喜歡的某種情緒。當然,利用人類這種膚淺的思維能力的還包括廣告商,如果無法誘惑你,他們就會嚇唬你。補鈣補鈣補鈣,然 後你就缺鈣了。

(三)

恐懼為什麼會被放大,因為當我們對現象的一無所知,我們就無法評估
瘋狂為什麼會無法遏制,因為我們的大腦選擇性的忘記了可能的風險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不取決於到底是什麼行業
而取決於你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取決於你是否掌握了足夠的事實

那些認為某行業是簡單的,或者是困難的
真是對投資本身的一種輕視和偷懶
是一種膚淺的,想用10分鐘學會某種技術賺錢的翻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05

創始人變身CEO 首先學會「解僱自己」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2281.html

對初次創業者和「CEO新手」來說,最困難的一件事在於,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所有CEO,無論是不是公司創始人,都會有自己的關注焦點。這可能是銷售、產品、工程、營銷或財務。這是他們感覺最良好的領域,是他們職業生涯所從事的領域,或者是他們最具遠見的領域。

在公司起步階段,作為創始人的CEO常常會從事需要「其他技能」的工作。然而,慣性的力量很大,你可能會一直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工作。如果你曾是一名程序員,那麼你很可能繼續編程。如果你曾是產品經理,那麼你很可能繼續關注產品。

創始人CEO常常會犯一個錯誤,這就是從自己習慣的角度去發展公司,而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對整個公司帶來的影響。例如,如果一名創始人CEO是優秀的 產品經理,那麼當公司新增一些工程師時,CEO仍會參與產品管理。隨著業務發展,這名CEO將意識到,他需要增加「板凳深度」,招聘一些高級專家,例如業 務發展主管。隨後他還會想要招聘營銷主管和銷售主管。

不過,這名CEO直到最後才會交出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創始人CEO這樣做基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他們非常挑剔。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相信其他人能做到。

——很難說服他們把錢花在一些已經可以做到的事情上。

——創始人CEO常常忽略了他繼續擔任產品經理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

——創始人CEO很難意識到,相對他自己,一名全職的產品經理可能會開發出更好的產品。

——他們擔心,如果交出自己擅長的領域,那麼他們可能無法給公司帶來任何價值。

但實際上,作為一名創始人CEO,如果你不交出自己擅長的領域,那麼將無法更好地為公司服務。這是由於兩方面原因。

首先,作為創始人CEO,你是少數幾名能把握公司整個業務的人,瞭解公司的方方面面。你知道公司的創立過程、最初的目標、早期犯下的錯誤、產品的未 來、潛在客戶群、如何銷售產品,以及產品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簡而言之,沒有人比你更瞭解整個業務。這意味著你是獨一無二、無法代替的。這就是你最重要的 附加價值。

其次,由於你把握整個公司的發展,因此需要時間思考。你需要考慮業務發展的方向,需要時間去閱讀,需要時間去接觸客戶,需要時間去研究新的機遇。時間本身就有巨大的價值。對CEO來說,有充裕時間,並且將時間用於考慮公司的未來,才是應該去做的事情。

如果這樣做,那麼你會看到以下的好處:

——更早地把握新的重要機遇。在擁有充裕時間後,你可以綜合來自市場、書本和人際交往的各種新信息,從而比其他人更早地發現新機遇。

——思考公司的長期前景,這通常是2年至3年之後。單一技能無法帶來這樣的本領。

——思考你的公司將面臨什麼樣的危險。

——思考你的「生意」,而不僅僅是產品。一些產品出身的CEO往往會將兩者混淆。

——思考你是否在正確的崗位有正確的人。

因此,所有創始人CEO都應該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解放50%時間。這通常包括:樂於釋放時間,意識到釋放時間對企業來說是價值創造的過程;就自己擅長的領域招聘接替者。(翻譯:李瑋)

本文編譯自TechCrunc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89

謝國忠:改革首先須轉變政府角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01/100443863_all.html

對話人

  謝國忠 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霍 侃 財新記者

[對話背景]

  中國經濟將在三季度企穩的預期很可能再度落空。面對低迷的出口、乏力的投資,市場寄望寬鬆政策加碼,甚至更大規模的政府刺激計劃。國家發改委在 9月5日和7日集中發佈總規模約萬億元的項目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以及地方政府陸續出台的涵蓋未來五年至十年的投資計劃,都一度被市場視為新一輪經濟刺 激計劃。

  然而,由於資金來源能否落實存在很大疑問,投資穩增長的效果如何尚待觀察。從更長的經濟週期看,中國經濟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內外因變化都導 致出口引擎動力漸弱將成為常態。投資和消費失衡的局面仍未見改善,經歷了2008年應對危機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後,甚至有惡化之勢。

  投資、尤其是政府主導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弊端越來越明顯,透支了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財力和信用。部分行業投資過度和居民消費需求疲弱交織,產能過剩明顯,加劇經濟波動。

  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局已非短期應急式的刺激政策所能解決,需要著眼中長期結構調整的改革,帶來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制度性紅利。

  財新記者對話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謝國忠曾擔任摩根士丹利中國經濟學家。他為中國經濟開出了完善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減稅、提高投資效率、轉變政府角色等「藥方」。

  這些「藥方」並不陌生,關鍵在於決策層是否有進行刮骨療毒式改革的決心和魄力。因此,「十八大」之後的改革圖景,尤其值得人們期待。

[對話摘登]

警惕經濟「殭屍」

  財新記者:中國經濟放緩仍在繼續,我們看到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出手相助面臨困境的企業,例如江西新余市政府甚至考慮把光伏製造商江西賽維的部分債務償還納入預算,這是否意味著經濟不會硬著陸?

  謝國忠:我一直認為,中國經濟硬著陸不是壞事,軟著陸不是好事。早就預料到中國政府會去救一些企業,最後就會變得像日本一樣,經濟中出現很多「殭屍」:地方政府是殭屍,房地產企業是殭屍,城市商業銀行也是殭屍。這是很不利的局面。

  財新記者:地方政府為什麼不願意讓經營不下去的企業倒閉?

  謝國忠:因為這其中的貓膩太多了。很多企業並不是完全市場化的企業。中國經濟想要恢復增長,必須允許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失敗的企業必須關閉或出售。

  財新記者:今年我們也看到一些改革動向,例如浙江的民間金融改革,深圳前海的金融試驗區。你怎麼看這些改革的效果?

  謝國忠:現在小修小補的改革很可能迷惑大家。浙江金融改革會給人一個印象,即民營經濟和民間金融的問題是金 融體系不完善引起的,是因為關聯擔保,把問題看作技術性問題,給人感覺是有答案的。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在於其商業模式,不少行業的企業都借錢進行土地、股 票、商品、名酒和現代藝術品等方面的投機。現在是通過宣傳,跟大家說在推進改革以提振信心。但我接觸的中國做生意的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悲觀過。想靠宣 傳來解決結構性的經濟問題是不可能的。

  財新記者:這樣下去,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怎樣?

  謝國忠:就是經濟中到處都是「殭屍」。有可能比日本當年更嚴重,因為日本當時已經是高收入國家,而中國還不是。

  財新記者:很多人覺得近期內通脹無憂,你怎麼看?

  謝國忠:通脹不能光看CPI數據。不能因為物價上漲的速度放慢了,就說通脹問題解決了,然後就再接著印鈔票。這樣印鈔票人民幣要貶值,前段時間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很大,如果再減息再降准,刺激不了經濟,只是在補貼資本外逃而已。

  財新記者:資本外流會不會成為特別嚴重的問題?是趨勢性的變化還只是短期現象?

  謝國忠:不是短期現象。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Ⅲ)前後,美元承壓暫時貶值,但不會改變現在美元 是強勢貨幣的狀態。現在資金是在向美國流,美國的股市不錯,房地產市場也有一定上升。所以,資本流回中國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是,中國的資本投資回報低, 主要是靠炒作,「擊鼓傳花」的投資從來都走不了很久。

  外匯儲備是「保命錢」,如果資本流動導致外匯儲備大幅度下滑,中國金融一定會出現大問題。浮動匯率很重要的目的應該是保護外匯儲備。金融改革要跨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匯率波動,匯率波動之後才能提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

  財新記者:從5月開始,房地產市場量價均有所反彈,土地市場交易也比較活躍,這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已經結束了?

  謝國忠: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不是一路到底的,當中會有很多次反彈。5月開始某些城市的量價齊升就是這樣一個反彈,也確實有一批錢進入房地產市場。但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進入多年的下滑調整狀態。

  這一輪下滑最主要不是調控政策引起的,而是原來的泡沫崩盤了。過去兩年多,只有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有調控政策、實施限購,但現在問題最大的是沒有進行調控的三線城市。

  可以說,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整體崩盤了,沒有成交量,而且現在已經波及二線城市,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對於人口增長,房地產供應過多。所 以,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永遠不會再回到原來的高點。一線城市比較好的地段,房價也會下跌,但降價之後會有人買,房子以後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可以保 值,就像當年的東京,但其他很多城市的房子就沒有價值了。

減稅刻不容緩

  財新記者:當前中國經濟如何走出困境?近期地方政府相繼出台總規模超過10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但你今年多次建議大幅減稅,為什麼?

  謝國忠:一般想到要推出的是刺激投資的政策,但中國投資效率已經非常低,負債率已非常高。此時再去刺激投資,即使短期內有一定支撐作用,但將帶來很多負面後果,即投資過多、產能過剩,而且威脅銀行體系資產的質量,是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若要打破惡性循環,需要調整收入分配。第一步該做的是減稅,我覺得,這是惟一能夠撐住中國經濟的措施。我很早就建議,要減稅1萬億元,通過降低 個人所得稅、消費稅,來提高家庭消費能力。從政府收支平衡來看,剛開始可以通過中央政府發行一定規模的債來補這個缺口,由此帶來的財政赤字靠今後幾年的財 政收入增長來消化。幾年之內,財政支出不要增加,讓家庭收入增長比經濟增速快,通過幾年的調整,經濟效益就會達到比較好的平衡。

  財新記者:財政部近兩年常用的提法是「結構性減稅」,也出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措施,如中小企業企業所得稅的減免,這些措施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謝國忠:中國在經濟政策方面,政府想通過一些姿態來提高大家的信心,這種做法效果非常有限。現在中國企業對經濟非常悲觀,如果採取的措施是以形式為主,甚至有名無實,只會適得其反。

  減稅一定要量化到總規模減多少。中國2011年是47萬億元的經濟規模,減稅1萬億元才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光是談這個也減稅、那個也減 稅,但很多減稅措施最後加總只減了一點點錢,這個對企業來說是宣傳,起的是反作用,大家都會意識到其實不是真正減稅,而是想忽悠大家去花錢,最終錢又回到 政府的口袋。

  財新記者:你提出增值稅和消費稅的稅率可以降低20%,這個是出於什麼考慮?

  謝國忠:中國的增值稅稅率是相對高的,有的國家比中國還高,但不是很多。其他方面的稅收已經都那麼高了,增值稅再那麼高,對企業的壓力太大。

  增值稅在中國,就是一個消費稅。不管收入高低,消費稅稅率都一樣,從收入分配來說是不利的,對社會公平也不利。所以,增值稅和消費稅的稅率不宜太高。

政府轉型是關鍵

  財新記者:提到減稅,財政部門一直強調,近來財政收入增速已經有所放緩。按照現在的財政實力,可以承擔1萬億元的減稅嗎?

  謝國忠:短期可以通過中央政府發債來對沖1萬億元的減稅。

  中長期,政府要檢討自己到底該花多少錢,否則錢是永遠不夠花的。中國政府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過高。長遠來說,政府花錢是要封頂的,在經濟中的比重要有上限。如果政府財政收入和國有企業投資佔GDP的比重過高,經濟效率一定是非常低的。

  政府一定得轉型,從搞項目的花錢機器,轉變成服務的機器。政府最終是要解決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是維護社會治安,以及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務。如果政府是做項目的公司,就會覺得錢永遠不夠。

  中國的很多經濟問題根源在於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改革首先必須改變政府角色,任何不致力於改變政府角色的改革都必將失敗。除非政府轉型,否則經濟無法走出困境。然而,中國並沒有顯示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

  財新記者:現在企業仍然覺得稅收負擔重,是不是導致微觀層面企業感受比宏觀數據反映的狀況更差的原因?

  謝國忠:這是很重要的原因。現在有些地方稅收都要預付,即收「過頭稅」。企業從哪裡拿到錢呢?最後都是玩銀 行的錢,大家都綁在一起。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問題會越變越大,只不過是表面的數字好看而已。通過宣傳、鼓舞信心來管理經濟,維護社會穩定,最終是行不通 的。短時間內可能有效,但最終還是要有實質性的變化。

  財新記者:解決個人收入分配問題,除了剛才提到的減稅,還有什麼建議?

  謝國忠:最重要是提高效率。中國把所有資本往政府那邊轉,效率就取決於政府花錢的效率有多高。但中國政府現 在用錢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民營企業都被誤導去搞虛擬經濟,炒這個炒那個,企業都被耽誤了,最終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引導企業去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中國工人 的工資水平只是發達國家的八分之一。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維持下一個十年的增長。增加工資可以促進消費,提高生產率可以維持供給的增長,中國別無選 擇。這樣,我們才能走向3萬美元的人均產值。韓國做得到,中國為什麼做不到?生產率提高有賴於有效的資源配置。當前中國的增長模式是靠政府分配資源。金融 資源由政府擁有的銀行系統所控制,投資項目大多數都要經過政府審批,雙管齊下,就把資源配置的權力交給了政府。不改變當前政府主導資源分配的模式,生產率 提高就不可能成為增長的主要來源。

  財新記者:為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推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政策是否能幫助中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謝國忠:中國產業政策的問題是靠數量增加,而不是靠市場調整去提高技術和質量。你有汽車工廠,我也建汽車工廠;你有鋼廠,我也建鋼廠,是靠重複建設來提升GDP。政府控制引起了很多嚴重的後果。■

  本刊實習記者徐傑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20

搜狐岳建雄:做移動互聯網產品首先要佔有渠道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38187.html
動互聯網從業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這條路並不平坦。競爭非常激烈,產業環境又處於尚未發展均衡的混亂局面。該從何種角度切入?如何規劃一款產品的發展路徑?怎樣應對多平台多渠道的市場?這些問題困擾著新入行的從業者。

9月28日,搜狐移動新媒體中心總經理岳建雄在做客28期「5G白話」,以搜狐新聞客戶端的發展脈絡為例,講述了他對當今移動互聯網的瞭解。岳建雄 表示,做產品首先要有渠道為王的觀念,其次,產品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確的目標,而針對不同平台,要仔細分析用戶需求,以滿足用戶喜好為第一位。


產品渠道為王

談及搜狐新聞移動客戶端的來歷,岳建雄表示,他認為在中國做一個產品首先要佔有渠道。從搜狐自身來說,作為門戶網站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資訊,產品從 新聞資訊的角度切入會比較容易受到用戶認可。此外,由於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國內很多手機廠商都選擇了搭載安卓平台開發產品,市場佔有率比較大。於是,搜狐 無線率先推出了安卓版搜狐新聞客戶端,並受到國內各大手機廠商的重視和青睞進行了預裝。此後,安卓用戶日漸積累,成為目前搜狐新聞客戶端最大的用戶群。

岳建雄透露,目前搜狐新聞移動客戶端安卓用戶超過3000萬,iOS用戶270萬,WindowsPhone用戶15萬,塞班用戶400多萬。年底 目標是實現總用戶5000萬,日活躍用戶1000萬。他表示,一款新聞類APP的激活用戶要至少達到一億,活躍用戶達到兩千萬,這個平台才有價值。

著名IT評論員、DoNews專欄作家炳叔認為,對於一款APP來說,更重要的不是做什麼內容,而是能否佔領用戶手機屏的前五位、前十五位。這與岳建雄「渠道為王」的觀點不謀而合。

不過,具體到細節上,兩人還有不同的看法。岳建雄表示在渠道為王的基礎下,堅持產品的定位也很重要。他說對於一款新聞客戶端來說,內容是第一位的。「要讓用戶真的離不開你,重要的還是內容。如何讓好的內容都願意聚在你的平台上」。

岳建雄稱,除了把PC上的資訊內容移植過來以外,搜狐新聞客戶端還會通過手機的一些特性定製額外的內容,也更注重產品與用戶的互動性。他希望做到,未來用戶所有的資訊閱讀需求都可以通過搜狐新聞客戶端來實現,而無需再去借助電腦,或者其他的資訊平台。

應對新模式的衝擊

做好內容,對於一款新聞類APP來說也不是易事。傳統的新聞模式在移動互聯網和社會化媒體時代正面臨著衝擊。

DoNews CEO王樂表示,新聞網站的第一階段是信息量為主,信息多了之後搜索的價值開始凸顯,再進一步,社交網絡開始出現。門戶新聞在過去的這麼多年一直沒有顯著的變化,移動時代可能會是一個變革的契機。

岳建雄稱,相比PC用戶,手機用戶有其獨特的特性。比如手機用戶的年齡要比PC用戶小一些,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手機產品的特點是碎片化、移動化、本地化、能拍照、互動性強等。「做移動產品不要考慮原來PC上是什麼樣,只需要考慮用戶需要的是什麼」。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的興起對傳統的新聞模式是一種挑戰。岳建雄坦言,目前搜狐新聞客戶端最「怕」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同類產品,而是「微信」這樣的社會化媒體工具。

作為一款移動社交產品,微信目前已經累積了兩億的用戶,而且這個平台正在向公眾媒體平台邁進:一些企業和機構已經開通了官方微信賬號,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

岳建雄認為,社交媒體將成為用戶瞭解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社交媒體黏性非常高,向用戶推薦資訊也比較容易被接受。因此,搜狐新聞客戶端也在嘗試將一些社交化的內容融入其中,比如用戶通過QQ或微博登錄,云同步收藏和評論的信息等等。

除此之外,岳建雄認為個性化的內容訂閱和推送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基於對用戶數據的深度挖掘完成個性化服務是搜狐新聞客戶端的未來目標。

不同平台的產品策略

目前,搜狐新聞客戶端覆蓋包括安卓、iPhone、Windows Phone等主流的手機操作平台。談到幾個平台的不同,岳建雄表示, iPhone平台的用戶是高端人群,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安卓平台的優勢擁有足夠大的市場佔有量,Windows Phone剛剛起步,機會比較大。

搜狐新聞客戶端iOS工程師叢云旦介紹稱,由於安卓平台的用戶基數很大,而iPhone平台用戶相對較少,搜狐新聞客戶端的一些實驗性功能常常從 iPhone平台開始。從用戶特點上來說,iPhone用戶多是願意探索的,喜愛新奇的,時尚的,因此iPhone上的應用功能一定要不斷的迭代才能滿足 他們的需求。

岳建雄表示,兩個平台的用戶關注的層面也不一樣。比如安卓用戶更關心手機流量,如果一款應用非常耗流量,就有可能被安卓用戶拋棄;而iPhone用戶不太在意流量花費,更注重產品的使用體驗:「高清大圖對安卓用戶是流量大戶,iPhone用戶卻很喜歡」。

談到Windows Phone的發展,岳建雄表示在Windows Phone平台上做應用更有些「賭一把」的味道。Windows Phone平台剛剛起步,用戶量還很少,但是如果此時不重視這個平台,一旦其快速發展起來再去跟進就會落後他人。炳叔表示,iPhone和安卓的產業鏈相 對成熟,應用數量也多,在這兩個平台上很難追上先行者。但賭Windows Phone平台的優勢是,很容易取得成績。

據悉,針對蘋果剛剛推出的iPhone 5手機,搜狐新聞客戶端也已發佈了最新版本支持。叢云旦介紹稱,iPhone 5屏幕拉長了,用戶以前的一些手勢操作不再方便,因此,針對iPhone5的應用交互方式要變,屏幕自適應要變,未來產品可能要重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40

中國哪個城市首先步底特律後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662

底特律破產,中國可以學到什麼,中國地方債問題又可做哪些未雨綢繆之事?彭博最新文章,或可給我們提供一個觀察角度:

中國底特律在哪裡?幾週以前,該問題答案可能是那些生產汽車的城市。然而,7月18日,底特律申請破產之後,該問題變成了:哪個城市將因日益嚴重的地方債務最先倒下?

2010年,中國審計署宣佈,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達1.73萬億美元。這些債務大多是由建築和基礎設施的借貸產生的。

寬鬆信貸本來目的是,避免全球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然而,它實質上不能避免危機,反而讓問題越來越嚴重:華泰證券稱,截至年底,地方債規模將增長到26.3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29%。2012年,審計結果顯示,36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達到6246億美元。

平均算下來,每個市債務規模約174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至少有幾個城市的債務規模已經達到甚至趕超底特律。底特律180億美元的債務,最終讓它只能申請破產。

此前幾年,中國金融媒體已經大量報導了這些數據,但並未到振聾發聵、引人警醒的地步。然而,就在底特律破產後幾週,中國的情況似乎發生了明顯變化。

各種體現底特律蕭條、腐爛和破敗的照片,大量出現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以及主流新聞網站之上。這表明,中國已經有顯而易見的財政焦慮。

中國30年經濟復甦的成果,正受一些官員的威脅。他們不願意從外國錯誤中吸取教訓,他們不願意為自己錯誤承擔責任。

武漢大學的一位教授評論稱:

那些依靠單一工業的城市都有可能遭受慘痛的命運,無論是煤城,鋼鐵城,還是銅城。

相似的分析可參看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底特律破產或在中國大量城市重演》。

當然,儘管底特律對中國地方政府敲響了警鐘,但大多數評論者還是指出兩者不同之處。

一位新浪微博用戶稱:

中美兩國政府是不一樣的,中國官員從來都不用為政府破產而承擔責任。

另一些新浪微博用戶稱:

中國地方債務大多數是國有單位持有的,不是必須償還的,這和底特律的情況不一樣。

一位新浪微博的用戶稱:

我們的地方政府就像無限責任公司,不管借多少錢都不用還。結果是,實際情況被掩蓋,債借得越來越多。沒有人知道真正的風險,更沒有知道怎麼處理這些風險。

《北京日報》的專欄作家毛曉剛發文稱:底特律破產對中國敲響了警鐘。他表示:

當然,我們的地方債與美國還有不小區別。比如,底特律的問題,主要是福利負擔,養老、醫療、就業等壓力過大。反觀我們,地方債很多都是追求GDP留下的,是把錢大量消耗在招商引資、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樓堂館所等方面,在社會福利上的負擔倒很次要。所謂各有各病,但異曲同工,實際上都是寅吃卯糧、透支未來。尤其是我們一些地方債累積的巨大泡沫,一旦破滅,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不是所有的中國報紙和網民都認為底特律破產是對中國的警示。《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稱底特律破產凸顯美國的政治弊端

在是否對底特律施與援手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無視民眾福祉,為各自私利不斷爭吵、互相推諉。人們普遍認為,底特律最終申請破產保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市所在的密歇根州共和黨州長與民主黨市長之爭。

該評論員總結說:

底特律衰敗是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但在這種一團亂麻般複合型矛盾面前,美國政治體制難以展現「同舟共濟」的行動力,孤掌難鳴的底特律仍在不斷失血的惡性循環中掙扎。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類似底特律在巨額債務下掙扎的城市不在少數。由於寅吃卯糧的惡性循環,美國由巨額債務引發的體制性危機有難以自拔之勢。跌入谷底的底特律再一次敲響了警鐘。

此外,中國人還在討論一個奇怪的話題,那就是他們驚嘆於底特律便宜而寬敞的大房子——尤其是比之中國那些狹小而昂貴的房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63

中銀絨業首先是個垃圾公司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5408086
我的第一個判定是:中銀絨業首先是個垃圾公司。因為單看中銀絨業的現金流量表就知道,過去5年來經營現金淨流量是負13億元,而過去5億淨利潤為正6億元,並且它還有11億元的資本支出,所以過去5年的自由現金流是負24億元,超垃圾,要知道它現在的淨資產才18.6億呢。

我的第二個判定是:中銀絨業是個假公司,嚴重的財務造假。目前這家公司的存貨和應收款相當於1.5年的收入,而在2007年9月30號時,它的存貨金額不到3億元,07年底大股東馬生國兄弟控制公司後,當年底存貨急升到7.2億元,帳齡由0.7年躍升到了2年,這是一個非常離譜的數據,我看過不少紡織布料服裝企業,沒有一家的應收和存貨賬齡有這麼長。難不成它的紡織布料是用來做所羅門王的飛毯用的?

順便講點有趣的東西,由於中銀絨業的存貨和應收款佔用了一年半收入的資金,而它的淨利潤率卻一直在10%以下,這樣,當中銀絨業的收入增長10%時,利潤可以增長50%且存貨和應收賬款周轉率(或賬齡)可以保持不變而不需要經營現金淨流入來支撐造假。所以我們在報表上看到,過去5年它的收入增長很快利潤增長更快,但存貨和應收款賬齡還縮短了,有趣吧?

這公司還大肆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貸款和增發圈錢,也真是夠狠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64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若美國發生債務違約應首先確保國債利息支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940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7日說,中方要求美方在10月17日之前採取切實措施,及時解決國債上限爭執,防止美國國債違約,確保中國對美投資安全。他強調,一旦發生債務違約,美方應首先確保國債利息的支付。

    朱光耀當天是在外交部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他同時表示,美國完全有能力用借新還舊的方式來解決美國國債本金兌付的問題,但是要處理好技術上、時間上的銜接,防止出現違約。

    根據最近的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債持有者數據,中國持有1.277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為第一大外國持有者。

    朱光耀說,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經濟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美國在中國有大量直接投資,中國更持有巨額的美國國債。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說明彼此之間都產生著重大影響。「因此我們自然關注美國財政僵局的發展狀況,理所當然地提出美方要確保中國對美投資的安全性的合理要求。」

    他說,中美兩國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保持著密切的政策溝通,美方及時向中方通報了相關情況,中方也嚴肅地提出了政策要求。「中方認為在美國國債上限問題上,美方應採取切實果斷措施,防止國債違約。美方要考慮到世界影響,美國行政當局與國會的磋商應加速進行。美國應充分認識到這首先是美方的利益。」

    他同時提及2011年8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因美國國債上限爭執調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希望美方充分瞭解歷史教訓。他說,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全球儲備貨幣的主要發行國,美國維護美國國債的信譽,對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有重要影響。

    談及中方的應對措施,朱光耀說,中國在深化經濟結構調整、擴大改革開放進程中,把握好經濟發展的勢頭是應對任何外來衝擊的最重要前提條件。只有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健康向前發展的態勢,才能具備應對任何突發事件的基本的經濟基礎。

    他同時表示,中方也做好各種準備,包括加強財政和貨幣政策協調、加強對國際資本市場上資金流動的監測,適時適度調整政策,確保中國經濟發展態勢的穩定,保證中國經濟健康持續向前發展。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預測,為避免債務違約改採取的非常規措施只能維持到10月17日,屆時財政部將僅有約300億美元資金,難以維持聯邦政府正常運營,因為聯邦政府淨支出高的時候每天會耗費多達600億美元。

    不過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一旦真的出現了觸及債務上限的問題,美國財政部應該會首先保證國債利息的償付,同時據高盛的測算,美國財政部資金真正耗盡應該需要到10月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61

克魯格曼:投資比特幣首先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06

經濟學家Brad DeLong近日對比特幣投資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支撐黃金的是其身為一種儲值的好工具,如果你的投資都失敗了,手上持有的黃金依然是的你避風港;支撐美元的是你可以用它支付稅款,美聯儲發行這些票據並承諾在未來回購他們,並且如果美元在貶值,聯儲還會以利息的形式補貼你。 黃金的開采難度和儲量限制給黃金價值提供了區間。美聯儲作為美元的“供應商”,其對承諾不允許美元出現通縮的出現構成了美元的價值區間的基礎。 比特幣的價值區間來自於電腦技術及複雜的算法...還有2100萬總量的限制。這些給比特幣的價值勾畫出了一個區間(假設),但這些因素似乎並不能給人們滿意的答案,比特幣的實際價值到底是什麽?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對此評論道: 我曾花了半天時間和數位熱衷比特幣的科學工作者聊天,但是當我問道他們比特幣為何是一種可信賴的儲值工具時,他們的解釋總會跑題,然後大談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優越性。 我可以理解為何比特幣是一種優秀的交換、支付工具,但是比特幣本身的價值從何而來卻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認為任何對比特幣(或是其他電子貨幣)抱有信心的人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有一種理解是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什麽價值,但是網絡上的投機炒作者(願意交易這些貨幣的人)對這種貨幣提出了需求,這種需求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也使更多人想要使用它作為通貨。 換句話說,願意將比特幣和現實貨幣來回交換並為此承擔風險的人們,支撐了實實在在利用比特幣作為支付工具的人們。但這並不是一個100%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沒人能保證投機者們會一直對比特幣抱有興趣,這點就不同於現實貨幣,因為法律規定了一部分人或機構必須持有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