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国美电器中报净利润5.8亿元 同比下降近半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2/20090822024858496.html


每经记者  岳伟

        昨日下午,国美电器(00493,收盘价2.24港元)公布了2009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04.6亿元,同比下降17.73%,环比下降2.63%;基本每股收益0.045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润仅为5.8亿元,同比下降49.57%,相较

苏 宁电器  (002024,收盘价14.43元)之前在业绩快报中公布的12.6亿元的中报净利润落后一半之多。对于净利润下滑50%的情况,国美CEO 陈晓表示,公司上半年关店110家,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付出成本4000多万元,同时影响销售额18.2亿元。另外,在财务方面,公司还计提了下半年 的关店成本,将其摊入上半年的成本,因此在销售额下降的同时,净利润也下滑。

        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净关店应在100家,但在上半年关闭110家的同时新开了30家,因此,下半年将关店20家左右。国美还将进入三级城市,陈晓表示将会有新的模式出现,但暂时保密。

        此外,国美已开始进行旗舰店布局与展示区的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陈晓介绍,国美下半年将在北京、上海、深圳复制中塔店的“新活馆”模式。同时,公司将参照苏州人民路店的旗舰店模式新开30家~50家。

        在贝恩入股后,国美现金已达55亿元。贝恩董事长竺稼表示,将会在下半年向国美派观察员,对国美财务、法务及管理进行咨询,并为国美寻找相关人才。而近期贝恩的工作重点是协助国美改善IT和ERP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及推广电子商务。

        对于国美是否参加9月8日香港法院对黄光裕的聆讯,陈晓明确否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6

日本電子業敗局:錯失互聯網大潮 份額折近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12/225713.html

在大地震、泰國水災、日元不斷升值(影響出口)等多重壓力下,曾經讓日本人引以為傲的電子業,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在繼松下、索尼、夏普等主流消費電子企業集體交出一份巨虧年報之後,日前,索尼傳出消息稱,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決定將裁員1萬人,通過重組來挽救沒落的電子王國。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電子業由盛而衰,表面原因是因為地震、水災、日元升值等外在因素,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都表示,因循守舊,創新能力不足,重硬(件)輕軟(軟件和服務),對環境變化不敏感,讓日本電子業在互聯網大潮面前,由領導者變成了跟隨者。如若不積極變革,日本電子業在強勢的美國和新興的韓國、中國面前,將進一步喪失話語權。

日本評論家嘲諷說,「我們可以為一部iPhone提供60%的零部件,卻再無能力奉獻Walkman、單槍三束這般風靡一時全球通吃的革命性產品和顛覆性技術了。」

日系電子業集體巨虧

隨著2011年年報逐步披露完畢,日本電子業交出的成績單,可謂「滿目瘡痍」。

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財年,索尼虧損額2223億日元(約合27億美元),這是索尼連續第四年虧損;夏普在該財年淨虧損達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這一虧損額也創下了夏普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年度虧損;松下更是出現了7800億日元的巨虧(約合102億美元),這不僅創下松下年度虧損的紀錄,也創下日本製造性企業的年度虧損新高。

主流廠商巨虧背後,是日本電子業由盛轉衰的無奈現實。

在過去40年,日本的電子業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不論是計算器、電子錶、收音機、錄影機、錄像機、電視、PC、MP3、相機、遊戲機、手機等領域,日本企業都曾經佔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索尼的walkman、任天堂的遊戲機、夏普彩電、東芝筆記本等等,無一不是領潮流之先。此外,借助完善的產業分工,日本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有數量龐大的企業,並佔據著本土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海外電子巨頭的產品很難在日本市場取得太多份額。

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在互聯網大潮衝擊下,除了數碼相機、錄影機、液晶電視方面仍保持一定優勢之外,在其他領域,日本電子廠商不斷在淪陷。日系電子品牌一度佔據全球市場,然而,2010年,日本的數碼電子產品出口9100億日元,進口卻是1.05萬億日元,首現逆差;2011年,逆差增至2000億日元。要知道,在七八年前,電子產品每年給日本帶來的淨出口就高達近2萬億日元。

另外數據顯示,日本電子產品及服務出口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從1996年的19%,下降到了2009年的10%,折損近半;從2000年到2010年,日本電子產品的產量銳減了47%,出口下跌了27%;行業貿易順差陡降超過68%.

內外因積重難返

在解釋巨虧的原因時,索尼、松下、夏普等廠商無一例外地將原因歸結為日本大地震、泰國水災和日元不斷升值。

地震、水災等天災確實讓日本電子業損失慘重,索尼、東芝、日立、佳能的廠房受損,訂單無法完成,影響整個IT產業鏈的運營,直到2011年年底,地震、水災給日本電子業帶來的衝擊才最終得到化解;而不斷攀升的日元匯率,更是讓日本電子業雪上加霜。2011年年初,一美元兌換83日元,到2011年底,這一數字變成了76、77左右,8%~9%左右的升值幅度,不但大幅降低了日本電子產品的競爭力,也讓日本電子企業遭受了巨大的匯兌損失。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地震、水災、匯率等因素不過是導致日本電子企業陷入困境的外在因素,真正讓日本電子業遭遇滑鐵盧的,還是內因。

倪光南告訴南都記者,日本電子業由盛而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從科技方面考察,日本企業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其創新能力大大低於美國的同行。因此儘管在技術平穩發展的階段,它們可以將技術和產品做到極致,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但在技術急劇變革的時期,在需要發展全新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它們就顯得反應遲緩,不能引領潮流,而只能做追隨者。「日本電子業的弱點還表現在重硬輕軟,不夠全面,在當今軟件、服務、商業模式等等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硬件見長的日本電子業在競爭中就感到被動、受制於人。」

IT評論員、DoNews總編輯洪波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也指出,日本電子產業的整體下滑,主要還是由於日本企業錯過了行業的變革。以手機業為例,全球移動產業都在積極應對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而日本企業長期滿足於原有的封閉的產業環境,對變化缺乏感知和準備。另外,也由於對環境變化不敏感,日本企業在新技術的研發和佈局上,也明顯落後於三星這樣的韓國企業。這場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劇烈的產業變革,也凸顯了日本企業在互聯網產業中的弱勢地位。目前日本企業仍保持優勢的數字影像和家庭娛樂領域,如果不能積極迎接變革,也將遭遇嚴峻的挑戰。

在日本,近50年來,在電子行業都沒有出現「黑馬」。當新技術出現時,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電氣就會設立新部門。這些公司往往會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猶豫不決,延緩了創造性破壞的進程。

索尼大裁員,終身僱傭制再成焦點

據日本媒體報導,面對巨大的虧損,剛剛於4月1日上任的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就迫不及待地邁出了企業重組的第一步:裁員1萬人。在解釋之所以要採取裁員之舉時,平井一夫表示:改革雖痛,也要切實推進,已沒有時間猶豫了。

據悉,這次索尼裁減約1萬個職位,佔索尼員工總數6%.1萬被裁減的職位中,一半來自早前宣佈的重組計劃,包括已出售的化工業務;部分裁減則來自電視業務。《日經新聞》稱,索尼在裁員的同時,還將要求包括前CEO霍華德·斯金格在內的7位高管退還獎金。

1萬人的裁員計劃,對於擁有近17萬員工的索尼來說,不算是傷筋動骨,但是,這次的裁員,加上索尼2008年金融危機時裁員1.6萬人,對日本大企業引以為傲的終身僱傭制是又一次的撼動。在日本衰落十年的大背景下,其對日本社會心理層面帶來的衝擊,不容小覷。此外,有日本經濟學家指出,大企業的裁員,也會讓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不過,也有一些投資家對索尼的裁員表示出樂觀的看法,因為裁員對股東來說可以說是利好消息,標誌著日本企業決策由重視員工向重視股東方向轉變,也傳達了高層領導者大幅改革的決心,有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重新樹立股東對索尼的信心。

索尼於2000年9月時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如今僅剩200億美元,遠遜於蘋果的5910億美元和三星的1710億美元。信金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基金經理人藤原直樹預期,平井一夫將繼續裁撤無法獲利的部門以重建索尼。

在一片看空日本電子業的聲潮中,著名產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也指出,日本電子產業整體並非衰落的,需要全面綜合看待。「我們不能只關注這些衰退的企業,照相機、攝像機、複印機等市場目前仍然是日本品牌在壟斷。實際上日本在整體的電子產品行業方面並沒有太大衰退。」

相關報導

定位錯亂,日繫手機重返中國欠缺話語權

近10年來,除了佳能和尼康所把持的技術依賴度特別高的影像產業外,整個日本電子產業早已物是人非,行業規則和消費熱點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相對而言,十年來日本的手機產業是電子產業中變革最大的細分領域。例如現在的日繫手機開始大規模採用美國人的觸摸大屏設計和谷歌Android系統。但在「求同存異」的部分,日本人仍希望保持自己的「驕傲」。最終,卻在被迫西化的浪潮中落得不倫不類。

NEC手機回歸,雷聲大雨點小

日本電子產業慣於把「遲暮」的企業整合起來,以求重振雄風,手機產業也不例外。NEC於2006年退出中國手機市場。除此之外,松下、京瓷、三洋、三菱等企業的手機產品亦早已從中國市場消失,全面退守日本本土市場。

2009年,NEC、卡西歐及日立將旗下的手機業務進行了合併,成立了名為「NEC卡西歐移動通信」的合資公司,這一動作使其成為了日本本土僅次於夏普的日本第二大手機製造商。隨即,這家合併後的公司更宣佈將進軍全球市場。

兩年多以後,NEC宣佈重回中國市場。上月中旬,NEC手機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並發布了一款三防智能手機NEC909e,採用Android系統,標價與16G版本的iPhone4S相仿,在5000元左右。

京東商城作為這款產品先發電子商務渠道,最先將這款產品放到了貨架上。然而對比三星或蘋果的同價位產品,問津者寥寥。僅有的數封評論,亦大都認為該款手機價格過高。NEC手機的回歸,似乎並沒有討到頭彩。

驕傲的品牌只是曾經

高通1Ghz處理器,800萬像素攝像頭,Android2.3系統,NEC909e這款價格接近5000元人民幣的手機並沒有太過突出的配置。除去最大的賣點「軍工三防」外,剩下的似乎只有NEC品牌而已。

不久前,NEC移動終端事業部市場總監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明確表示,回歸中國的NEC手機將堅持走高端路線,原因是NEC樹立了一個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事實真的如此嗎?

就在NEC手機退出中國一年後,2007年NEC筆記本亦退出了中國市場。到此為止,NEC品牌真正面向個人消費者層面的只有顯示器等零星的IT產品。剩下的中國業務只有投影儀、服務器、語音通信平台等主要面向企業級用戶的產品。

昨日南都記者隨機採訪了20名20-45歲的普通消費者,談對NEC品牌的印象。其中10人知道NEC品牌,但不知道NEC在中國賣什麼產品。4人知道NEC有顯示器銷售,另外6人則不知道NEC品牌。值得注意的是,這6名被訪者年齡在20-25歲。

「就像黑莓手機,很多人聽說過,但真要花錢購買,未必有人願意。」廣東本地一家手機連鎖市場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若放在七八年前,NEC確實能在渠道商中擁有不俗的話語權。但就目前的情況,若NEC手機要進場則需支付很高的費用。「曾經的品牌確實值得NEC驕傲,但在商言商,現在的NEC手機品牌根本沒有競爭力。」該負責人如是說。

跨不過技術與市場的距離

在NEC回歸之前,夏普是中國消費者唯一可選擇的日繫手機品牌。今年年初,索尼公司完成了對原索尼愛立信公司的全資收購,標誌著原汁原味的索尼品牌手機重返中國市場。

到此為止,目前在國內銷售的日繫手機共有夏普、索尼和NEC三個品牌。乍看之下頗有日繫手機重振雄風的味道。但仔細看看,除了SONY、NEC、SHARP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名稱外,進入智能時代的日繫手機長著和三星、蘋果手機差不多的臉面,跑著和HTC、摩托羅拉一樣的Android系統。

「日繫手機有自己濃厚的風格,但過去十年市場證明了這不太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如今情況大不相同,即便是日本本土市場的智能手機,亦普遍使用Android系統,但這種轉變更像是『被迫』的。」手機行業諮詢公司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認為,無論是NEC定價虛高的三防手機,還是夏普轉戰智能手機後極力推崇的裸眼3D功能,看得出日系智能手機被迫大量搭載美國人的智能系統後,仍希望保持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然而,和近10年來日本電子產業下滑的病根一樣,軍工三防、裸眼3D、太陽能這些原本需要大量技術投入才能實現的功能,並沒有觸動到手機消費者最基本的需求,更像是自娛自樂的玩意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7

台電危機!近半員工十年內走光

2012-7-16  TWM




電價分階段調漲,讓民眾怒氣沖天,對於台電的壟斷資源,社會各界也要求盡速改善,讓電價恢復市場化。

「台電民營化?我個人舉雙手贊成!」在爭議中,台電工會秘書長潘興中如此表示。其實,這樣的呼聲充斥在台電的各個角落,大家心照不宣,比台電經營效率更具有爆炸力的危機還沒有真正引爆。

這幾年,台電大退休潮已經展開,一七.八%的人力將於五年內屆齡(滿六十五歲)退休;十年內,將近一半(四五.八%,逾一萬二千人)的台電人會離開崗位。高階主管更誇張,五年和十年內退休的比率各是五一.七五%和八九%。

「這一波『人力海嘯』來勢洶洶,如果因應不好,台電真的會垮!」因為此事而憂心忡忡的台電人力資源處處長李玉村強調。

人力老化呈倒三角形!近六成員工年逾五十歲

「人力海嘯」又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老化,二是斷層,三是配置不合理。

台電人有多老?

攤開數字,截至今年五月底,台電總員工數是二萬六千七百八十七人,其中五十歲以上員工占五七.一五%,三十五歲以下只有一八.三五%,平均年齡四十九.二八歲。

倒金字塔形的人力結構不僅看起來搖搖欲墜,而且中間還是空的,因為一九九○年代政府組織再造、人事精簡,台電有好幾年進用人數不滿一百人,新血進不來,人力嚴重斷層。

台電人雖然老,但還老不過「難兄難弟」中油人的平均年齡五十.六歲,為什麼台電的問題特別棘手?這個疑問,只要走一趟山裡,看看工地,答案就出來了。

這一天,大雨暫歇,太陽好不容易露出臉來,正在宜蘭蘇澳山區進行高壓鐵塔架設工程的輸工處北區施工處第三工務段班長蔡再棟乘機搶緊時間,早上七點鐘,就帶著弟兄們一起上山趕工。

蔡再棟帶領的自營班二十二名成員中,六十歲以上的有六位,五十五至五十九歲的有七位,將近六成人力在五十五歲以上。除了人力老化,人數則從一九九○年代的四十人銳減一半。

情勢所迫下,台電的老規矩如「五十不上桿」(怕年紀大有高血壓等「三高」,容易暈眩)、「班長不上塔」(領班負責指揮調度和安全控管,須固守定點,不能爬到高處)等等,通通顧不到了。當一.五公里內的六座新建高壓電塔要拉線時,全部人員都得登塔,六十歲也不能豁免!

抬頭看看高達四十公尺(約十三層樓)的電塔,一眼望不到頂,這還只是161KV(十六萬一千伏特)的中級塔,若是中央山脈幹道上的345KV超高壓電塔,塔高更從六十公尺起跳。雖然身繫安全索,但是,當強風切過,即使兩手緊抓鐵架都難以立穩,何況手中可能正在拉吊重物(如絕緣用的「礙子連」等)。

萬一重物墜落,或是人被吹得盪擊鐵塔,後果都很嚴重,對於應變能力和體力都已經衰退的高齡勞工來說,更是一大挑戰。

對於人力老化,台電不是沒有因應,工程的機械化(例如用遙控飛機進行高塔之間的拉線工作)和品管改良一直在進行。然而,不管是高空電塔的「蜘蛛人」、地下高壓電纜的「忍者龜」(在地底二十至三十公尺深處的漆黑隧道中工作),還是在颱風來臨時,頂著坍方落石往前衝的搶修隊,台電的工作危險度高、責任區涵蓋全台每一寸土地,而且電力沒辦法庫存;別說斷電,就連電壓不穩定也會讓高科技廠商急得跳腳,它的人力穩定度,和經驗技術的傳承需求,的確不是其他一般企業所能相比的。

技術銜接出現斷層!菜鳥得靠錄影帶學眉角

二○○六年開始,在斷層超過十年後,台電恢復了大規模招考,截至目前已進用五千二百一十五人。新人為老企業注入活力,但還是無法彌補傳承上的落差。

以核能電廠來說,核一廠負責反應器維修的機械組高級技術專員陳榮發說,他這一班是「五老四少」,五位的資深技術員年齡介乎五十三至六十三歲之間,另外的四位則是三十歲上下的大孩子,兩代足足相差了二十歲!

陳榮發說,自己很幸運,四位新人都很「乖」,不像別的班長老是抱怨新人都學不會、叫不動。

然而,再怎麼用心,一些眉眉角角是教不來的,一定要靠實戰摸索,「就像你考上駕照不見得能上路,上路後什麼時候打燈,什麼時候催油,什麼路況要小心什麼,都要靠時間累積。」台電為每位員工編了一本《十年訓練計畫》,十年,才只是入門而已。

以反應器維修最重要的座封面(或稱法蘭面)打磨來說,電動磨石磨完後,還要進行手工修整,面積高達二十、三十坪的座封面,可能一磨好幾天,最後靠觸感去「摸」瑕疵,瑕疵是深是淺?要抓怎樣的角度才能磨到光滑如鏡?在多大的工差範圍內可以容許?都要憑經驗判斷。

陳榮發表示,目前以他班上的四位新人中,只有一位算是剛通過門檻,如果銜接不上,結果恐怕會像核一廠剛營運時,菜鳥上陣,三不五時就跳機,然後手忙腳亂停電搶修。

「看起來已經來不及了!」陳榮發感嘆,為了帶好新人,他會努力撐到六十五歲再退休。這幾年,台電也開始用攝影、拍照、訪談記錄、電腦繪圖等方式,把老師傅的技藝傳承下去,但這和師徒制「手把手」臨場教導,還是差很遠的。

再說,這幾年雖然恢復進用新人,然而新人的組成和以前大不相同,對線上工作造成困擾,也拖長了斷層銜接的時間。

職務結構配置不均!一人做事就有一人管他

「我們以前是限定高工學歷,如果專科來考,抓到就要退訓!」台電工會秘書長潘興中說,學歷越高的,通常體能越差、膽子越小,然而一九九二年《就業服務法》通過後,年齡和學歷的「歧視」取消,現在招進來的新人都是高學歷,要叫他們上天入地真的很難,所以出現「老人爬高塔,年輕人在底下看」的怪象。

台電人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結構不合理。

同樣是台電人,內部又分為「派用制」的職員,和「雇用制」的工員;前者是白領,後者是藍領,兩者目前比率是四五%比五五%,換句話說,「有一個人在做事,就有一個人在管他。」閒置白領太多,也引發外界「肥貓」、「三宅一車」等譏諷。

不僅如此,工員和職員好像兩條平行線無法互通,工員無論再怎麼拚命,最高的位階也只相當於職員的八等,而職員還可以一路升到十五等,兩者薪水差距幾乎達八成,難怪許多新人騎驢找馬,一心想從工員轉考職員,也造成領班帶人的困擾。

另一個弔詭是,退休潮已迫在眼前,台電這兩年卻展開「優退」,鼓勵年資二十五年以上、或是年齡五十五歲以上員工辦理提前退休(編按:台電沒有月退俸,依《勞基法》一次領取退休金),公司還加發最多「6+1」七個月的獎金。這豈不是火上加油?

「台電員工老化嚴重,一定要趕快換血,」李玉村解釋,二○○八年《勞基法》修正,將退休的年齡上限一舉延後五年到六十五歲,這對於第一線的單位來說是一道適時的「救命符」,卻也讓公司的平均年齡飆到史無前例的最高點,因此才有「新進」加「優退」的雙管齊下之舉。

「『優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降低用人費。」李玉村不諱言,老員工的薪水高,目前,台電員工平均月薪七萬元(不含獎金),是新進員工的兩至三倍(工員起薪約二萬七千元,職員起薪約三萬七千元),就算「退一個補一個」也大大划算!

不過,台電今年「優退」三百四十四名剛確定,媒體就迫不及待宣稱台電將「精簡」這些員額,讓李玉村大為緊張。對於台電「冗員太多」,他堅持不鬆口。

他以數據強調,台電二十年來人力已精簡一六.六%,用人費占總成本約六%,比率還算合理(一般高科技產業用人費約為一○%)。

台電人力海嘯還有許多待解的問題,如何藉著大退休潮徹底調整結構、脫胎換骨,需要內部更多的自省改革,以及外界更強力但不流於情緒化的監督,否則,調漲電價要讓社會各界心服口服,這一天恐怕永遠都不會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2

閩中食品被指造假 兩小時市值縮水近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60

8月26日本週一,又一家中概股——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閩中有機食品(閩中食品)遭到空頭「獵殺」,在做空機構Glaucus Research Group質疑其財務造假、虛報營收後,不到兩小時時間股價暴跌約48%,迫使該公司要求股票停牌,中止交易前市值已蒸發2.49億美元。中概股再次在投資者心中蒙上陰影。

空軍檄文

Glaucus報告指出,閩中食品「明顯欺騙」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主要有如下幾宗罪:

  • 招股說明書誇大營收,上市期間至少虛增三分之一營收。
  • 報告最大客戶營收時誤導投資者,號稱該公司在2006年6月-09年9月期間的最大客戶——香港一分利貿易有限公司莫須有。
  • 這期間的第二大客戶——莆田市大自然蔬菜製品有限公司與該公司並無業務往來。
  • 最大供應商——成都蜀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閩中食品上市前已被吊銷營業執照。
  • 業績的可信度低於同業一般水平。

Glaucus預計,為掩飾虛增利潤,

閩中食品誇大了10億元的資本支出。

可笑的是,

2012財年,閩中食品的新鮮蔬菜業務營業收入只佔公司總營收的38%,利潤佔比卻達到65%,2007和2008年還都超過了80%。

Glaucus在報告中稱,將和其他機構聯手一起直接或間接持續做空這只股票。

報告發佈後,閩中食品不到兩小時內股價急挫47.8%,成交近2400萬股,幾乎是過去一個月平均全日交易量的10倍。公司不得不申請股票暫時停牌。

 

 

閩中食品工作人員26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報告裡說的都是假的,我們財務總監正在制定材料,會於今晚公佈。

閩中食品的財務總監Travis Seet對路透表示,該公司正諮詢法律顧問如何應對,拒絕再做評論。

閩中食品股票目前仍暫停交易,等待公司公佈聲明。

 

閩中食品後市

2010年在新加坡上市時,閩中食品吸引了多家重量級投資者,其中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但GIC已於2月將持有的14.4%股份全數出售給印尼企業印多福食品公司(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

現在失去了GIC的支持,分析師預計閩中食品股價回升難度很大。畢竟這次的對手來頭不小,Glaucus堪稱做空中概股的「老行家」。

早在2011年4月,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機構就披露了一家中國私人控股公司海灣資源造假,導致該公司盤中大跌34.55%。

今年1月,Glaucus發佈了針對香港上市公司中金再生的評級報告,強烈建議沽售。半年後,中金再生成為香港首家被香港證監會向法院申請清盤的上市公司。

新加坡證券公司Lim & Tan Securities研報認為,此次Glaucus的質疑已經對閩中食品造成嚴重傷害,該公司要重建市場信心恐怕非常吃力。

 

新加坡中概股前景

路透報導指出,近些年,「空軍」的火力集中在香港、加拿大和美國的中概股,但並沒有觸及在新加坡上市的143家中國企業。

彭博報導指,2008年以來,至少有29家中國在新加坡上市企業短暫停牌或摘牌,每五家之中就有一家是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

過去六個月,追蹤37只通稱為S股的中概股指數——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FTSE ST China Index)下挫14%,而同期基準股指富時海峽時報指數跌幅為5.2%。

管理資產約2070億美元的ABN Amro Private Bank亞洲股票研究負責人Daphne Roth透露

我們通常避免S股,中國的企業有改善企業管理的空間,這會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3

一季度重點鋼鐵企業虧損23.29億 虧損面近半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84

4月2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實現實現利潤-23.29億元,同比減少56.04億元,由盈變虧。累計虧損面45.45%,同比增加14.77個百分點。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表示,「今年的一季度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行業最困難的一季度。」

產能過剩難化解

一季度對於鋼材消費來說屬於淡季,尤其是在國民經濟增速放緩的現狀面前,但是目前鋼鐵產量持續增長,庫存大幅上升,如何化解產能過剩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南方週末網早前報導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鋼鐵利用率僅為72%,明顯低於國際通常水平。據預測到「十二五」末,我國鋼材需求量達到6.8億至7.12億噸,折合粗鋼需求量為7.16億至7.50億噸。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到2012年底,國內煉鋼產能約9.76億噸。

按照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鋼鐵行業要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

據悉,今年2月23日,河北省政府在唐山、邯鄲、秦皇島、邢台、張家口等5個設區市,集中拆除15家鋼鐵企業高爐16座、轉爐3座,壓減煉鐵產能671萬噸,煉鋼產能149萬噸。

在多種措施下,鋼鐵產量增幅有所回落,但總體產量仍然較高。中鋼協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含重複材)累計產量分別為17970.51萬噸、20270.01萬噸和2614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14%、2.37%和5.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44、6.73和7個百分點。

產能仍有小幅增加,而市場需求不足,這種局面導致鋼材庫存大幅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鋼材庫存明顯增加,到2月末,全國主要市場鋼材社會庫存量最高達到2086萬噸,比年初增加735萬噸,增長54.42%。3月份庫存有所下降,到3月末,鋼材社會庫存為1941萬噸,比年初仍增長43.65%。庫存大幅增加,說明需求較弱、產量較高。

儘管如此,民間投資鋼鐵行業的熱情仍然十分高漲。中鋼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鋼鐵行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893億元,同比下降3.3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16億元,同比增長6.65%;鋼鐵工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佔總投資80.18%。

「主要還是集中在民營鋼廠,增長較快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江蘇、遼寧和中國西北部。」一位中鋼協內部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等傳統融資渠道對鋼鐵行業的信貸收緊,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也在下滑,民間資金的角色就凸顯出來,另一方面,鋼廠不斷增加環保、技改等投入,也是其固定資產投資增加的原因。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更多的是在項目擴產和新項目投產。「還有新的高爐在點火,新的項目在投產,很多都沒有經過審批核准,違規的產能將對鋼鐵業帶來很大打擊。」

嚴重產能過剩必然影響鋼鐵行業的經濟效益,今年一季度,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由盈變虧。

新華網消息,張長富指出,目前國內鋼材需求增長緩慢,鋼鐵生產仍將小幅增長,預計二季度鋼鐵行業盈利狀況會好於一季度,但盈利水平難以大幅提高,今年粗鋼產量仍會保持3%左右的小幅增長。目前,中國鋼鐵業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的狀況暫時難以改變;同時由於貿易糾紛風起云湧,中國鋼鐵出口高增長態勢將很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29

深圳樓市成交量暴跌近半 公務員拋盤佔三分之一 世德散人

http://xueqiu.com/6355936297/29634685
2014/06/11 06:46 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深圳樓市「紅五月」泡湯  傳統「紅5月」的樓市成交慘淡,以降價和大幅優惠為核心的相關廣告詞彙充斥於深圳各家樓盤。一方面地方政府陷入「救市疑雲」,一方面持幣購房的「剛需」則在冷眼觀望。

  頭腦清醒的地產商已意識到危機正在逼近,已開始部署戰略退卻。在市場陷入低迷時,個人投資者最先感受到寒意。

  除此深圳樓市除了烏云密佈外,有關住宅空置率至少85%傳聞喧囂之上。業內流傳的一份報告稱,深圳約有950萬套住房,但供電局統計中交電費的僅有250萬戶左右。也就是說,房屋空置率達到近四分之三。

  深圳五月新房成交量暴跌近5成

  「最近我一直接到房產中介的電話,不是叫你看房,就是問你有沒有興趣投資商舖。」深圳市王小姐說道,類似這種事情並不是個案。

  深圳炒房者感受到樓市寒意的逼近,在深圳有數十套房子的鄧先生也按捺不住,開始拋售自己手上的房子,「最近市場不好,樓市一直在降溫,我不如賣了商品房買商舖,投資回報率高一些。」鄧先生表示。

  往年被業內稱為「紅五月」的這段時期,並沒有進入旺季,樓市和土地市場表現均較為平淡。據深圳市規土委公佈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套數為2547套,同比跌48.8%,環比降13.2%,但成交均價從容,23981元/平方米,環比穩漲1.1%。因市場整體環境欠佳,除福田外,各區成交量均明顯下滑。

  二手房市場則出現大量拋盤現象,即使有大幅降價出售成交也不理想。5月深圳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為4758套,成交面積為39.8萬平方米,相比4月下跌8.4%,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大跌24.99%。

  據中原研究中心監測,全市188個樓盤樣本成交均價為29829元/平方米,相比上個月下降0.4個百分點。

  美聯地產中介告訴21世紀網;「現在大量公務身份的業主拋盤,拋出房源大約佔到了二手樓盤的三分之一,另外企業主近期也在市場上大量拋盤。」

  在利率方面,5月以來,房地產信貸收緊態勢在央行「喊話」後較上月並沒緩解,反而商業貸款的優惠利率逐漸減少,利率普遍走高。

  融360最新報告顯示,深圳27家銀行中,目前最低利率是匯豐銀行的9折利率,其次是招商銀行的9.8折利率,匯豐銀行規定貸款額在150萬以上才可以享受利率9折優惠,100萬至150萬隻能拿到9.5折。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建行、工行及農行,其利率浮動與貸款額度、貸款方式掛鉤。廣州銀行、杭州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和上海銀行等五家銀行暫停了房貸業務。

  近日,萬科董秘譚華傑在機構組織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5月是市場接近底部的狀態,6月是市場能否復甦的關鍵時間段。

  深圳住宅空置率至少85%?

  房價的漲跌與房屋的空置率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而房屋空置率是衡量房地產市場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房地產泡沫必然伴隨高空置率。

  近期,有人士通過深圳的實際用電戶除以存量房建築面積,推算出了深圳住宅空置率至少85%,雖然數字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這樣的推算結果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國際上通行的空置率,是指某一時刻空置房屋面積佔房屋總面積的比率,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間為合理區;空置率在10%至20%之間為空置危險區;空置率在20%以上為商品房嚴重積壓區。照這個數據來看,深圳樓市已在危險的區域內。

  中原地產深圳公司副總經理賀曉麗告訴21世紀網:「寫字樓的空置率在20%以上就屬於危險區域。住宅則很難得出完美答案,因為居住的功能性不同,有的為了學位房、有的則為了交通便利,但一般樓盤在3年交盤後空置率低於50%就屬於危險範圍。」

  但如何計算空置率,業界歷來存在爭議。除了計算實際用電量,也有通過用水量、看亮燈率來計算的,早在2011年,就有深圳大學的學生,歷時半年調查121個樓盤的4.1萬套住宅,通過查水表算出,深圳一手樓空置率達到43%。

  此後,有媒體記者前往深圳各大新興住宅區以燈亮情況來判斷空置率,稱龍崗片區八成空置率,後海片區六成空置率,龍華、阪田的空置率更是高達八成。

  北京聯大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主任張景秋曾表示,查兩次水表調查間隔兩個月,其間正值炎熱的夏季,如果有常住戶的話,其用電量應該較大。因此假定,如果兩個月內某住宅用電量在10度以內,就可以認定該住宅為空置。

  但深圳大量的農民房給空置率的計算帶來困難,深圳樓市在全國來說非常獨特,在已有的住宅存量中,只有大約25%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房。剩下的75%,絕大多數是違法建築(小產權房),此外還有部分安居房、單位集資房、軍產房和村子建設的統建樓,這部分的面積每年都在變化,不利於監測與計算。

  另外,深圳一些違法建築(小產權房)則會出現一戶電表後面有十幾戶同時用電的現象,所以以電表判斷空置率有一定侷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空置率達到60%以上的信息,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在微博、微信上的競相轉載,他們認為,這或表明,深圳也開始進入消化存量房的階段,也就是說,「一線城市」房價相對堅挺的說法或許站不住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84

BenQ復甦功臣 他一人扛近半營收

2014-09-22  TCW
 

兵敗西門子購併案而沉寂七年的台灣自有品牌明基電通(BenQ),今年將憑著投影機這個「老」產品,逆勢在歐洲市場突圍,可望在年底壓過日廠愛普生翻身為龍頭。根據調查機構Futuresource Consulting最新報告,BenQ和愛普生投影機在歐洲的市占已拉近到伯仲之間,差距僅一個百分點左右。

對曾在歐洲心臟德國慘摔的BenQ而言,歐洲市場代表的不只是實質營收,還有面子問題,「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BenQ董事長李焜耀還曾單獨把德國市場成績轉寄全集團員工,對歐洲市場的在意不言而喻。

在BenQ五大市場中,歐洲貢獻了近五成營收,但BenQ卻是靠著投影機這項市場趨近飽和的傳統產品,攻下歐洲這個灘頭堡。一個沉寂的品牌,究竟如何靠這個不sexy(驚豔)的產品擦出火花?

從基層業務員做起??年輕坐大位卻是去收爛攤

李惇弘,正是把這撮小火苗越吹越旺的人。現年四十歲的他,沒有洋學歷,沒有外商歷練,二○○○年研究所畢業就進入BenQ(當時還是宏?硍偎峇l公司,BenQ尚未成立),從投影機的代工業務員開始幹起。

二○○八年金融海嘯,是全球經濟危機,卻成了當時年僅三十四歲,李惇弘的人生轉機。

他被指派出任歐洲區總經理,掌管二十八國,但實際上只有一百二十名外國員工。年輕能夠坐大位,因為等著他的是一個爛攤子:BenQ與西門子合併案失利,公司陷入逾三百億元的虧損,震央德國人才大失血,波及全歐十個分公司人心惶惶;接著發生的金融海嘯,波蘭最大客戶倒閉,波蘭三分之一營收沒了,而法國分公司只剩下一名員工看守。

手中只剩兩項武器??搞定位破壞打亂大廠優勢

相較其他大廠光是一個分公司員工人數就幾乎等於全BenQ歐洲區員工人數,李惇弘手上的子彈少得可憐,能發動的武器只剩下兩條產品線:投影機和顯示器。

九月十一日,回台履新成為BenQ亞太區總經理的李惇弘,回首兩千天在歐洲市場的突圍,他只有一句話:「我們沒有資格以小打大,只能以快打慢!」

他一個空降來的東方面孔,「我沒有時間研究文化差異,開會先把醜話說在前頭,我們對事不對人,to the point(切入要點)。」李惇弘的團隊重整的原則,就是「快、狠、準」的作風,讓團隊上緊發條。

當時BenQ投影機在歐洲市占僅八%,投影機市場被日廠如東芝、愛普生等把持,「一台機器動輒二、三十萬元,用戶得小心操作,怕一不小心就碰壞。」他說,投影機產業生態也正因此很封閉,從產品到通路,每一環節都高毛利,倒楣的就是消費者要付出更高代價。

於是,他決定「搞破壞」:目標是把高不可攀的投影機普及化,重新定位這項產品。當時台灣廠商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一種特殊光源調變方式的投影顯示系統)技術上有所突破,可以做出更小、更輕的投影機,讓BenQ有了可以和日廠主要技術LCD相抗衡的武器,給了李惇弘進場破壞的入場券。

直言大廠大到不敢變??豪賭足球賽事,市占大增

但看到機會的不只李惇弘,現在全球投影機有一半數量由台灣廠商出貨,新技術代表的新機會,也讓其他業者虎視眈眈。但經過六年鏖戰,歐洲市場只剩下BenQ和愛普生兩強,「因為我知道,我得操作的更細緻、執行的更徹底才能取勝。」

為了改寫投影機的市場定位,加上歐洲各國通路、行銷、銷售等市場狀況複雜,李惇弘不得不用刪去法,走大廠不會走的路,直取終端消費者的心。這條路,最關鍵的就是通路,「當你有滿街跑的sales、合作多年的代理商,你如何走向3C賣場,或是直接在網路上賣貨?」他點出大廠的包袱:「大到不敢變化。」

他決定向消費者直接靠攏,結果可能是高報酬,但也意味著高風險。今年,李惇弘重壓了歐洲足球盛事UEFA(歐洲冠軍聯賽),鋪天蓋地的紫色Logo在球場、媒體上攻占球迷眼球。

然而,這場勝戰李惇弘可是從去年第三季開始備戰。「那時,我們從所有情報判斷,明年第二季景氣會復甦,」但第二季是傳統上的淡季,李惇弘得很快做出決策要向台灣總部要多少產量,才能趕上第一季出貨,以便在賽事進行中銷售。

他賭上自己的判斷,大量進貨,「成了,多二%市占,不成,就是庫存。」賽事登場,前線情報回來,競爭對手居然選在此時異動主管,「這意味他們根本沒有因應之道。」李惇弘語帶得意的說。

這場戰役告捷,讓BenQ投影機的歐洲市占一舉從去年的一六%跳升到二○%,依過去每年穩定成長兩個百分點,今年市占應該只有一八%,也不可能進逼愛普生。

在他手上,投影機變成每一間教室、每一戶家庭,甚至個人也可享有的大眾電子消費品。從一根小螺絲釘,到一肩扛起公司近半營收,李惇弘的下一個任務,就是成功把「歐洲經驗」複製回亞洲,這也是他能否再創職場高峰的新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46

近半上市公司發布半年業績預告 六成預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164.html

近半上市公司發布半年業績預告 六成預喜

一財網 谷東 2015-07-14 17:15:00

Wind資訊的統計,截止7月14日已披露中期業績預告的1438家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喜”的仍超過六成,達64.33%,尤其《第一財經日報》所統計的“中小創100”公司中,剔除尚未披露的公司,“預喜”比例更是接近98%

兩年累計最大漲幅超過18倍的上海鋼聯(300226.SZ)繼續獲得興業證券的增持評級。興業證券在7月14日的研報中認為,公司估值已顯著低估,認為公司合理市值在180億元,仍有翻倍空間。

根據上海鋼聯7月14日最新披露的對中期業績預測,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在82.50億元至91.67億元之間,同比增幅接近10倍。但公司凈利潤卻仍在持續下滑,今年一季度出現虧損後,二季度虧損幅度繼續擴大,預計中期虧損將超億元,是目前中期業績降幅最大的一家。

不過,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截止7月14日已披露中期業績預告的1438家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喜”的仍超過六成,達64.33%,尤其《第一財經日報》所統計的“中小創100”公司中,剔除尚未披露的公司,“預喜”比例更是接近98%。

若與2014年中期以及2015年一季度實際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凈利潤相比,同比出現增長的上市公司占比分別為59.35%和58.20%。

以預告凈利潤同比最大變動幅度為標準來計算,有637家在2015年中期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或超過30%。這其中,“中小創100”公司中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就有76家,更有15家預計最大出現翻倍以上增幅。

尤其如金風科技(002202.SZ),在向上修正業績預告後,多位分析師認為其業績增幅超預期。在一季報時,金風科技預計中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200%-250%;7月10日,修正為同比增長250% - 300%。公司表示,2015年上半年風電行業持續、穩步發展,市場需求旺盛;公司上半年業績良好,部分業主項目進度較預期加快,公司銷售收入確認高於預期。

齊魯證券分析,2015 年金風科技計劃外銷風機5GW,考慮到搶裝因素帶來的行業裝機節奏加速,預計2015 年上半年公司銷量有望超過全年計劃的40%即2GW,預計貢獻凈利潤6-8億元左右。同時,考慮到2015 年來風較好,且國內處於降息周期之中,公司控股風電場與聯營合營風電場預計貢獻凈利潤3-4 億元。此外,預計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漲約1 億元。

針對中小創,申萬宏源認為,相信這輪暴跌將促使投資者更多地將目光聚焦於公司的基本面,而我們也立足於尋找業績成長確定性較高、估值具備安全邊際的標的。

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也認為,接下來,資金會有個重新調倉過程,質地優良個股將會更受市場青睞。

另外,若從行業角度看,已披露業績快報以及上述1400余家披露中期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券商行業是增速最為顯著的。得益於上半年大牛市行情,已披露業績快報的6家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同比增幅最低的國元證券(000728.SZ)也在160%以上;包括業績預告中明確預增的上市券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200%。

有分析認為,融資融券為主的資本中介業務是券商主要盈利增長點。預期該業務在今年對行業的收入貢獻將會達到20%-25%的區間。但也有分析師預計,下半年,券商盈利將面臨來自市場震蕩、換手率下降、融資融券余額方面的不利因素。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48

“史上最嚴自查公告”波及近半醫藥股 業內稱猝不及防考慮清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32.html

“史上最嚴自查公告”波及近半醫藥股 業內稱猝不及防考慮清倉

一財網 王悅 2015-07-24 16:22:00

如果企業的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存在問題,自然不必緊張,可偏偏藥物臨床試驗數據造假在國內已經長期存在,這一現象幾乎是行業內的公開秘密,並且至今沒有能夠得到解決。

“最近兩天我會考慮把手上的醫藥股都清倉,7月22日出的自查公告對大多數藥企來說都是重大噩耗,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有十多個品種進了自查清單,估計現在企業老總都睡不著覺了吧。”一位長期從事醫藥投資研究的行業人士告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整頓完中藥飲片、銀杏提取物、生化藥等之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CFDA”)又查上了排隊審批的藥品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

7月22日,CFDA發布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號)》(下稱“自查公告”),這份自查公告被稱“史上最嚴的數據核查要求”。

而此次自查涉及到國內103家醫藥上市公司,占醫藥股上市公司總數將近一半。

此次自查堪稱史上最嚴

是的,從這次公告的語氣你就可以體會出有多嚴格,“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要求…”,四個“最”讓醫藥圈徹底“醉”了,除了公告語氣上與往常不同,此次自查涉及範圍之廣,以及自查時間之短更是讓不少藥企連夜開會研討對策。

據統計,在此次公布的1622個受理號中有309個受理號分別屬於國內103家上市公司。其中,華海藥業(600521.SH)涉及的受理號數最多,達9個。而若以藥品名稱數排名,排第一的是恒瑞醫藥(600276.SH)和國藥一致(000028.SZ),各14個產品名需要自查。包括輝瑞、諾華、默沙東、GSK等知名跨國藥企也被涉及。

“如果把這次自查通知看成補考通知的話,以往的‘補考’可能會給你一個月的複習時間,但這次自查時間截至8月25號,對多數藥企來說,基本就是等於‘明天就補考’,完全來不及時間去做準備應對。”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按照此次的自查要求,企業自查的最後節點被定在了8月25日:申請人自查發現臨床試驗數據存在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的,可以在2015年8月25日前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出撤回註冊申請,其後9月8日前,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行政區域內申請人的自查工作進行監督,也就是區域抽查,最終國家食藥監再進行飛行檢查。

藥企面臨囚徒困境

如果企業的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存在問題,自然不必緊張,可偏偏藥物臨床試驗數據造假在國內已經長期存在,這一現象幾乎是行業內的公開秘密,並且至今沒有能夠得到解決。

“在此次公布的自查名單中的批件很多都會出現問題。”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據了解,國內臨床數據造假多數緣自兩個環節,其一,多數進行臨床數據試驗的醫院為各地的三甲醫院,很難抽出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參與臨床試驗。而一些執行臨床試驗的醫生,也基本都是資深的醫生。“都是最忙的一群人,這些現實問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臨床試驗的質量。” 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網負責人汪金海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其二則是由於中國沒有設立黑名單制度,因此對企業來說,造假成本並不高。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得到臨床實驗結果後,為了通過藥監局審評,不少企業往往會聯合統計單位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修改。而從國內公開信息來看,很少有因臨床試驗階段數據造假而被公開處理的藥企、醫院機構或CRO公司名單和信息。

有問題的申報企業如果嘗試隱瞞自查結果,後果如何?此次通知中給出了一個頗為嚴厲的處罰:對核查中發現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存在問題的相關申請人,3年內不受理其申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存在弄虛作假的,吊銷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資格;對臨床試驗中存在違規行為的人員通報。

“對於醫藥類的上市公司來說,自查出問題進行通告等於是不打自招,對投資者信任度造成負面影響。但如果有問題沒通告,三年內不允許進行新藥申報也是一個相當嚴厲的處罰,萬一被發現,後果會比前期‘自我認錯’更嚴重,不但信譽受損,業績也會直接受到影響。”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5

招行2015年前三季凈利增5.67% 零售業務收入占比近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51.html

招行2015年前三季凈利增5.67% 零售業務收入占比近半

一財網 楊佼 2015-10-29 21:25:00

值得註意的是,招行前三季度零售業務對利潤的貢獻也進一步體現,在營收、利潤中的占比,已經接近一半。

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大幅增長99.65%,零售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接近48%。10月29日晚間,招商銀行披露了其2015年三季報,零售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已經支撐起整個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

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招行總資產為4.9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9.82%;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31萬億元、2.4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9%、8.66%;實現營業收入1489.17億元,同比增長25.4%,實現凈利潤450.59億元,同比增長5.67%。

從上述數據來看,招行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速,較上半年有所放緩。2015年上半年,招行實現凈利潤329.7億元,同比增長8.26%。按上述數據計算,該行三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121億元,較前兩個季度平均數下降了近30%。

截至目前,包括招行在內,已有農行、中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等8家上市銀行披露三季報。其中,中行、農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已跌破個位數,同比僅增長0.79%、0.57%,中信銀行業僅增長2%,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增速相對較快,分別增長7.62%、13.04%,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增幅同比仍然達到24.48%、16.06%。

盡管如此,招行今年三季度的表現,仍然相對不錯,在已披露三季報的各家銀行中居於中間位置。平安證券此前預測,三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為2.2%,2015年全年則為2.1%,凈利潤將會呈現逐季下行的趨勢。

值得註意的是,同上半年相比,招行三季度的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均有所上升。前三季度,該行凈利差為2.65%,凈利息收益率為2.81%,同比分別上升0.17個和0.14個百分點,而第三季度凈利差為2.67%,凈利息收益率為2.8%,環比分別上升0.12個和0.08個百分點。

財富管理業務,對招行非息收入也產生了顯著推動作用。前三季度,該行累計實現非利息凈收入508.83億元,同比增長42.09%,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34.17%,同比提升4.01個百分點。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417.16億元,同比增長48.27%,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8.8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9.65%。

值得註意的是,零售業務對利潤的貢獻也進一步體現,在營收、利潤中的占比,已經接近一半。前三個季度,招行零售業務稅前利潤282.60億元,同比增長31.12%,在稅前利潤中占比達47.67%,同比提升6.7個百分點;零售業務營業收入684.55億元,同比增長37.27%,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達45.97%。

業績仍保持相對較快增長的同時,和整個銀行業一樣,招行三季度的不良貸款也呈快速增長之勢。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招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428.41億元,比年初增加153.76億元;不良貸款率1.72%,比年初上升0.52個百分點。

今年7月份A股股災發生後,受命救市的中央證金公司,在各大上市銀行三季報中“現身”。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證金公司持有招行7.25億股A股,持股比例為2.88%,在前十大股東中位居第八。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