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3-7 飛亞達初印象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i59r.html

中午休息的時候把飛亞達十年來的年報打印了一遍,翻了翻當休息。這裡寫一點初步的印象。

  論文搞得有點痛苦,這兩天也沒有很嚴謹的做模板,純粹是個人翻看年報時的一點隨想。在這裡寫一寫。

 

1、飛亞達本質上是一家百貨公司

    表面上看,飛亞達是一家製造表的公司,但是本質上,這家公司是一家類似於百貨的公司,飛亞達主要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來源於國外名表的銷售,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洋買辦。今日的飛亞達,可能就是明日的張裕。張裕很可能早晚要走上飛亞達的路子,從一個製造企業變成一家做銷售為主的公司。

   2012年,品牌名表銷售收入為23億,自產的飛亞達表為5.6億。而毛利率方面,品牌名表為25%,自產表方面為65%。當買辦的下場就是人家吃肉,自己只能喝湯。

   而在2004年,飛亞達表的銷售收入是1.21億,國外名表的銷售收入是1.29億。這個時候還不完全是買辦。但是到了2009年,國外名表的銷售收入到了9.6億,飛亞達表的銷售收入只有1.9億。在名表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中,飛亞達表迅速淪為國外名表的代理商。這一趨勢在2009年後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2010年,飛亞達表的銷售收入為2.6億,國外名表為14.3億。2011年國外名表是20億,飛亞達表是4.6億。

   到了2012年,國外名表的收入是23億,飛亞達表是5.6億。

    國外名表的佔比還是大頭,但是其佔比在逐步下降。如果這種趨勢能繼續下去,那麼這將是一件好事情,飛亞達資產表的毛利率有60%,銷售國外名表不過20%多。

 

2、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

    如前所述,飛亞達本質上就是一家銷售公司,這個從他的員工結構上也可以看出來,銷售人員佔據了總員工數量的8成。2005年,飛亞達的員工總數是1500左右,2010年有3000人,到了2012年就上升到了5000人,絕大多數增量來源於他的銷售人員的上升。

    飛亞達的擴張來源於他的店舖的擴張,這個邏輯和百貨差不多。所以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對於飛亞達而言是不小的壓力了。這個裡頭,人工成本壓力尤其大,這個上的太快了,2010年到2012年,上了60%多。這個銷售收入是上去了,但是利潤卻在下滑,都被人工吃掉了。

   租金的情況還搞不清楚,但是人工卻是容易計算的。下周算算看。

 

3、初步印象

   這個公司的擴張邏輯和特點更像是百貨,但是身上也有製造業的特質,希望這家公司能夠早日擺脫洋買辦的尷尬身份,逐步將自產表的佔比提高。中國人的錢還是中國人來賺的好。

   先寫這麼多,看論文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