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缺陷的圆满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4547.html

中国人似乎是特别喜爱并讲究“圆满”。月圆之时,常常成为国人的重大节日,上元和中秋,最是家庭团圆、阖家欢乐 的日子。不仅是亲人聚首,就连吃的东西,诸如元宵、月饼之类,也都是追求圆、润。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吧,最近几年我也发现自己特别爱用“圆满”作为手机 祝福短信的内容。仔细想想,一个人、一个家、一家企业、一个国家,若能达到既圆又满的境界,那岂不是人间天堂!

如果这时候有人问你,假如生活不能如此完美,假如由你来选择和决定,你希望缺在哪里?——相信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其上半句是个真理,而下半句则面临着鱼与熊掌的取舍。

绝大多数人会发现已经拥有的全部都缺一不可:你一定不会希望自己的身体有缺憾。身体是幸福的“本钱”,一旦垮下,没有什么可以弥补和替代。你不可能 愿意拿孩子的学业与幸福作为代价。有时候,孩子甚至是你的一切,你可以牺牲自己的财富、时间,甚至生命,去换取他/她的圆满。你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长辈有 什么缺失。作为夹心层的你最能体会“家有老人是个宝”的俗话是如何的精准……但你也不会牺牲事业,它像你的孩子一般与你亦步亦趋,你总是相信你能做得更 好,赚得更多,站得更高……你大多数时候也不愿意牺牲掉财富,偶尔“消财免灾”和爱心资助是可以的,但如果要让财“缺”是断断不能接受的。

明知世上本无十全十美,明知样样不能缺,却还是一样不肯放手,往往这就是造成人间悲剧的起因。我非常佩服晚清的曾国藩。据说他曾给自己所住的房子起 名叫“求阙斋”。听说过求官求财求子,但这个世界居然还有求缺的人,恐怕一万个人中难以找到第二个。我想曾先生对于“求缺”的真实用意大约是提醒自己和家 人,事事未必完美,要“持满戒溢,居安思危”,不能事事拉满弓弦而不放松,更要知足常乐,谨小慎微珍惜现有的幸福。这让人不得不钦佩他真是一位大彻大悟、 大智慧的人。

践行此话更为困难。据传曾先生当时位高权重二十载,离世时只有老宅一处,银子两万两。他曾亲手创立两淮盐票,价平而息高,当时只要有一张盐票的人 家,比当今有一两套房的还富。但他一生未给自己或让子女拥有一张盐票。从中可以看出他为官为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很多人相信,正是因为曾先生 求阙守拙的德行,才使他的子孙数代都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发展。他虽提醒自己求缺,所谓官运所谓“香火”却不知不觉地傍上了他。

为什么现代人智商越来越高,但了悟的越来越少呢?因为害怕“失去”和“贪欲”,很多时候把自己和家人放入与社会的“零和竞争”。除了凤毛麟角的极个 别“大富”,我周围的很多人都会担心,经济环境变化太大,不积累足够的财富后半生将无所依靠,所以要不断地赚钱存钱;我也经常挣扎在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上: 学业竞争愈演愈烈,不开小灶加紧学习的孩子会不会一事无成?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朋友,为了事业不惜牺牲身体和与家人分享的时间,总是计划着“等做到……”或 “赚到……”就休息。这种事业的麻痹有时候让人兴奋无比,觉得“难以推托”,觉得这是“为公”。事业的借口或是家庭的幸福……

但真正的幸福,是否应该是“刚刚好”?比如登山,大多数人的目的是为了观光或锻炼,如果谨记这条,那么身边超越的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如果我们为 了争第一奋力爬山而忘记风景,爬到山顶的一刻,也是开始走下坡路或开始另一处寻觅的一刻。虽然第一的感觉很好,但那已经成为了过去时。所以,贪图职位、贪 图成功与贪图财富一样,很多时候是把目标设在了超过别人而非获得幸福上。

接受和欣赏“阙”,有时也是一种宁静超然的人生。正因为有“缺”,“圆”才弥足珍贵。前不久,有朋友转发一篇感人的文章(我感觉更像小说),描述了 后天智障儿新新,如何让一家人学会爱的故事。文章的最后,当妈妈问小女儿为什么那么爱哥哥,她们一起回答,因为没有哥哥就没有我们啊!因为哥哥虽丢了翅 膀,但仍然是天使……幼儿园的小童,尚能如此清澈地领会缺是圆的基础,尚能欣然接受人生家庭的遗憾,对于我们这些思维更成熟、更社会化的成人而言,不得不 说是一种讽刺。

最近,众多媒体都在报道产业工人紧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愿意选择拿相对较少的工资,在家乡或家乡附近打工,这样他们就可以经常 与家人在一起。这一现象,对大城市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桩很严峻的事;但窃以为对社会而言,可能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如果我们数亿国人都回归家庭,回归 传统的伦理和熟人关系,“留守”孩子的问题就能被很好地解决,曾被连根拔起的精神荒原就能被妥善地医治……他们可能是少了一些收入,但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得 更健康,此谓“得”;国家可能是少了几个基点的GDP,但整个社会对纯数字的金钱的追求可能就会降温,这个国家的明天可能更有希望……从这一角度来看,我 认为这些农民工兄弟真的是非常有智慧有责任心。

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以月亮作比,阳即满月,阴即朔月;若以公司比,阳即快速发展期,阴即盘整治理期;若以资本市场论,阳线与阴线才 构成各种K线图,并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故事和挑战;若以人生比,阳即春风得意事事顺,阴即逆来顺受平淡过。既然圆满并非常理,那么学会欣赏圆缺交替,时时 警示自己留些缺憾,守阙望圆,便是人生、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智慧与福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6

聯發科承認主力芯片性能缺陷 3月營收暴跌三成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4/xOMDAwMDIzMjQxOA.html

在大陸手機芯片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的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發科」)再次遭遇產品質量問題的考驗。

4月8日,聯發科罕見地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其主力芯片產品MT6252存在「無法正常開機」的性能缺陷——此時距離該款芯片上市僅一個月時間。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聯發科的上一款主力芯片MT6253也曾因為「貼片工藝」的問題,其市場推廣一度受阻。而MT6252正是MT6253最主要的替代產品。

「作為一款正式發佈的產品,MT6252應該已經過了測試期。但在正式發佈之後,還出現大規模的質量問題,這在業界並不多見。」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評述。

就在聯發科公開承認MT6252存在性能缺陷的當天,聯發科還發佈了一份堪稱黯淡的營收報告——今年3月份營收78.06億新台幣,同比下滑30.4%;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39.2%——這已經是聯發科連續兩個財季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目前展訊和Mstar對聯發科的市場反噬,還在進一步擴大。」多位深圳手機界資深人士認為,這場突如其來的「質量門」,或令聯發科的「市場保衛戰」雪上加霜。

遭遇「質量門」

對於MT6252的上市,聯發科寄望頗高。根據聯發科發佈的新聞稿,MT6252是全球首款不需要外掛「靜態隨機存取內存」的超低價多媒體手機單芯片解決方案。與傳統解決方案相比,MT6252不但大幅減少布板所需組件,布板尺寸也降低20%。

「相比較MT6253,MT6252在成本上會節省約一美元。」深圳一家聯發科下遊客戶對本報記者分析,聯發科期望以更低的成本價格,阻止展訊和Mstar對其市場的侵蝕。

「聯發科的早期產品一般都是引領低端通信芯片的潮流,相比之下,現在更多是被動應對。」前述聯發科深圳客戶評述,聯發科希望通過推出MT6252有效保住市場份額。

今年3月上旬,MT6252開始向聯發科的幾家核心客戶供貨。但隨後不久,卻相繼出現了質量缺陷。

「在開關機200次到500次之後,常會出現無法正常開機的現象。」一家已經開始使用MT6252芯片的深圳手機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現象絕非個例。而本報記者瞭解到,MT6252出現質量問題後,不斷有客戶向聯發科反映情況並交涉。

「由於剛開始供貨的都是幾家核心客戶,聯發科方面非常重視。」前述深圳手機商告訴記者。

4月8日,聯發科首次在官方微博上表態:「MT6252確實於alpha site客戶端發現MXIC flash在斷電測試幾千次後可能出現無法正常開機的現象。」並表示,已發佈最新版補丁軟件來消除此flash搭配性問題。

聯發科方面進一步表示:「客戶亦反饋問題已獲解決,此問題解決後將不會影響今後的量產。」

市場兩端受壓

聯發科「質量門」背後,折射的是這家昔日「山寨機之父」近年面臨的市場窘境。

隨著2009年下半年展訊和Mstar的崛起,在低端GSM手機芯片——這個一度被聯發科近乎壟斷的市場,聯發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詳見本報2009年7月30日報導《展訊、Mstar低價搶單 聯發科遭遇「滑鐵盧」》)

來自iSuppli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中,展訊芯片在低端GSM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0%,而Mstar每月也有近百萬件的出貨量,聯發科的市場份額則滑落至90%以下。

市場重壓之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聯發科的主力產品MT6253開始大幅降價。「幾乎是每兩個月就降一次價,每次幅度都在0.5美金左右。」深圳一手機方案公司人士告訴記者,MT6253的價格已經從上市之初的近5美金,降到了目前2.8美金。

主力產品的大幅降價,令聯發科的利潤備受擠壓。其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聯發科營業淨利38.27億新台幣,環比下滑44.7%,同比下滑56%。受業績下滑的影響,這家昔日的「台灣股王」股價從去年9月最高485元新台幣一路走低至目前347元新台幣。

「若維持價格水平,聯發科將面臨市場份額的下滑。一旦降價,將對公司的盈利和股價構成壓力。」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認為,價格戰之於聯發科可謂左右為難。

事實上,據本報記者瞭解,聯發科的降價策略收效甚微。去年9月份,展訊率先推出了針對印度等多運營商市場的三卡三待產品,有效規避了聯發科價格戰帶來的衝擊。

而聯發科市場份額的下滑還在進一步加大。本報記者採訪多位深圳手機設計公司、集成商估測,目前低端GSM芯片市場份額,聯發科已滑落至65%左右,展訊約佔25%,Mstar和其它品牌約佔10%。

「聯發科急需一款價位更加低端的產品,來維持市場份額。同時彌補多卡多待市場的軟肋。」前述聯發科下遊客戶透露,聯發科最大的競爭對手展訊,將於近期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品6610L。

「不排除MT6252是為了搶佔市場先機,在軟件調試尚未完全成熟時,提前發佈。」前述聯發科下遊客戶分析。

事實上,在低端GSM芯片市場之外。聯發科在智能手機和3G領域的前景,也不容樂觀。本報記者瞭解到,聯發科基於android的智能機解決方案MT6516至今出貨寥寥,而與傲世通合作的TD芯片,至今尚未實現量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4

22-Sep-2011 波浪理論缺陷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22-sep-2011.html

市場上一般都有很多理論,但理論背後很多時都有很多缺陷,結果就變成"好睇唔好食"。特別是以圖表作為理論依據時,因為只有圖表的左方是已知,但圖表的右 方是未知的,而這些理論都是想預測圖表的右方,但天下間沒有理論是有預知能力的,可想而知出錯機會有多大。

以下就是波浪理論的缺陷 :

  1. 波浪理論家對現象的看法並不統一。每一個波浪理論家,包括艾略特本人(發明者),很多時都會受一個問題的困擾,就是一個浪是否已經完成而 開始了另外一個浪呢?有時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看錯的後果卻可能十分嚴重。一套不能確定的理論用在風險奇高的股票市 場,運作錯誤足以使人損失慘重。 
  2. 甚至怎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浪,也無明確定義,在股票市場的升跌次數絕大多數不按五升三跌這個機械模式出現。但波浪理論家卻曲解說有些升跌不應該計 算入浪裡面。數浪(WaveCount)完全是隨意主觀。
  3. 波浪理論有所謂伸展浪(ExtensionWaves),有時五個浪可以伸展成九個浪。但在什麼時候或者在什麼准則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卻 沒有明言,使數浪這回事變成各自啟發,自己去想。
  4. 波浪理論的浪中有浪,可以無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時可以無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個巨型浪,一百幾十年都可以。下跌浪也可以跌到無影無蹤都仍 然是在下跌浪。只要是升勢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勢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這樣的理論有什麼作用?能否推測浪頂浪底的運行時間甚屬可疑,等於純粹猜測。
  5. 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是一套主觀分析工具,毫無客觀准則。市場運行卻是受情緒影響而並非機械運行。波浪理論套用在變化萬千的股市會十分 危險,出錯機會大於一切。
  6. 波浪理論不能運用於個股的選擇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6

開放再曝國債市場缺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9/100366098_all.html

  日本當局擬購買中國國債的消息公佈已有一個季度。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日本當局正與中國央行及財政部談判落實購買中國國債計劃,即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100億美元中國國債。

 

  這是2011年年底中日簽署協議加強合作發展金融市場、支持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當時央行官方網站宣佈,「日本當局投資中國政府債券的有關申請程序正在進行。」

  「日本當局計劃分次購買中國國債。初期先購買2億至3億美元,不超20億美元。」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至於擬購買的國債種類,一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就我們瞭解,日本方面還在瞭解中國市場,傾向於購買短期和長期國債,但還沒最終決定,因為看不懂中國國債市場的遊戲規則。」

  「政策的不確定變量很多。」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說。「這是境外機構尚未大規模參與中國債市的原因,門檻裡有很多『地雷』,加之管理機構很多,境外機構需要做足研究、充分評估各種風險。」一位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人士稱。

  此外,韓國央行也計劃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購買中國國債。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佔軍認為,從全球國債市場的收益率看,中國國債市場的收益率是有吸引力的,一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在3%。而美國國債收益率約1%,很多國家國債收益率連1%都不到,比如日本國債。

  「主要問題是中國的利率未完全市場化,套利空間太大。」上述中債登人士稱,市場利率受短期波動影響太大,很難用什麼模型預測,也缺少對沖工具,要麼都做多,要麼都做空。

  「海外利率市場化程度高,境外機構一進來就能有3個點的套利,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也使得監管部門很謹慎,所以人家真來了,我們未必就那麼積極。」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表示。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國至今未確立國債市場的核心金融市場地位,無法建立國債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這一定價基準的缺失已為宏觀調控、金融市場帶來諸多限制。

  「貨幣傳導的有效性需要以發達的國債市場為基礎,包括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當局必須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及完備的金融體系才能迅速反映市場變動。」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如何完善國債市場,這取決於在中國金融市場體系中,決策當局對國債市場如何定位。

開放之必然

  「國債的核心問題是對外開放,人民幣要成為區域貨幣,首先必須讓境外的新鮮機構進來,改變目前國債的需求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要使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在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之前,首先國債市場應先對外完全開放。

  「境外央行進來,都是買國債,不買其他債券。」一位股份制銀行交易員告訴財新記者。自中國央行2010年8月允許三類外資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市,目前已有20多家境外機構獲准,包括境外央行。

  在國外債市,短期、長期國債是流動性最好的品種。而在中國,短期、長期國債並不受市場歡迎。

  「1997年之後,國債現貨市場已做得很紮實,作為基礎性產品,已成為市場的標竿,其核心期限品種從期限均衡角度看已基本到位,但從流動性角度,國債還差得很多。」此為受訪市場人士的一致看法。

  不僅二級市場流動性疲弱。在一級市場,近年國債招標也很不景氣。比如,2012年2月15日財政部招標發行五年期280億元國債,機構認購不積極,最終中標利率3.14%,認股倍數僅為1.59,帶動二級市場迅速上行。

  近年來,因信貸緊縮、資金成本走高,國債收益率走低,「國債不是我們的主要交易產品。」一位大行的金融市場人士稱,「金融市場培育不夠,國債的流動性還不如開行金融債。」

  安信證券固定收益部人士認為,國債流動性不好,有兩個原因:一是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二是市場主力機構投資者都是國企,機構同質化,需求沒有差異,流動不起來,很多機構買了國債,基本放在銀行賬戶,交易賬戶量很少,換手率很低。

  「流動性不夠,體現的價值發現功能都會受限,缺乏流動性的國債市場對宏觀調控的反應是遲鈍的,這是制約國債市場發揮金融功能比較緊迫的問題。」高佔軍評價。

  「如果國債市場規模足夠大,中國大量貨幣可通過債市創造,而非通過貸款。」前述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表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指出,一個流動性充裕的國債市場,有助於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資產價格就不會過度波動,央行作為最終貸款人的壓力無疑會大大減小。

  「境外機構比較關注債券流動性、能否提供有效的報價制度,以及透明度、交易方式和市場的深度、廣度,包括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如果看不懂這個 市場,要麼不參與,要麼就是套利空間足夠大才繼續玩。就像A股市場,很多規則跟國外市場不一樣,但是還有不少QFII資金願意投。」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 行副主席兼中國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方方表示。

  「價格扭曲使得金融系統的利益結構進一步扭曲,為市場投機者提供了很多套利機會,價格波動很大,成為金融風險的隱患。」國開行副行長高堅此前在 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稱,中國的利率管制使得利率並不反映真實風險,比如每次的投資增長過快就是由於中長期貸款利率低於市場利率,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需求。這 不僅大大增加了長期債券持有人的風險,而且助長了投資過熱。

市場定位缺失

  「短期國債發行不夠頻繁,建議(日本當局)購買央票替代短期國債。」李揚如此表示。

  國債市場是金融市場有效運作的基礎設施。通常而言,國債的金融功能包括:財政政策工具、無風險基準利率,以及作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手段(通過回購國債或逆回購)。但在中國,自1995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較為市場化的招標方式以來,後兩者功能長期缺失。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雖然國債和央票都是最高信用等級,基於央票和國債建立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理論上一致,但國債功能遠大於央票,因為國債必須定期發行,可不考慮貨幣供應;而央票發行更多需要考慮貨幣政策目的,在流動性緊張時,還會停發央票。

  目前,中國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是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簡稱Shibor)為基準,但因投資者參與程度不夠高,利率傳導並不通過Shibor;中長期利率則以一年期央票作為基準,都不是以國債的無風險收益率作為定價基準。

  「所有金融資產的定價是銀行存款利率,不是國債,因為國債收益率、流動性都不如銀行存款,怎麼用國債定價?」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反問。

  「與國外市場相比,中國的拆借市場限制太嚴,比如拆借餘額不能超過上月末存款的8%,拆借資金有限,意味著交易不夠充分,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價格和真實風險。」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稱。

  市場經濟國家管理利率的方式是央行通過操作短期國債來調控短期利率,中長期利率是放開的,由市場決定;中國情況相反,央行通過一年期央票確定中長期利率。

  「通過一級市場高頻發行,也有助於形成中長期基準利率。不過,雖然財政部近年來每年都在完善國債期限、品種結構,發行頻率比以前增加了,進步很多,但與當前市場發展狀況相比,步伐還是太慢。」多位市場人士稱。

  目前,中國中長期國債按季發,一年四次左右;長期國債則一年發一至二次,十年債一年發行三至四次。短期國債去年只發了六七次。

  「頻率還是太慢,短期國債應每月發行好幾次,中長期國債應給市場定一個頻率。」中債登人士稱。美國十年期國債一年發行十次,三個月和六個月的短債一年52周每週都有。

  「短期國債本應是公開市場操作特別重要的短期工具,中國在這方面是一個極大的缺失。」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稱,這也是2003年央行在公開市場推出央票作為調節市場利率、對沖外匯佔款的短期工具的原因。

  「國債長短期發行量、交易量都不夠,不足以支撐公開市場操作,因此才用央票替代短期國債。」曾剛說。

  不過,「發央票減少流動性不可能長期存在。過兩年央票可能就沒有了,怎麼辦?」 宏源證券債券交易銷售部債券創新業務主管陳旭敏稱。

  2011年央行累計發行央票約1.4萬億元,截至2011年末,央票餘額約為1.9萬億元。相對2010年的4.2萬億元,銳減約66.67%。

  至於能否用貼現國債替代央票,「財政部實施國債餘額管理,央行則是通過央票調節公開市場流動性,國債是必須定期發行。所以我們多次呼籲建立國債無風險收益率。」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稱。

  「中國的國債市場和國際上成熟債市差異很大,沒有考慮到其金融屬性,未將其定位為核心金融市場,而是更多作為財政赤字工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老問題。」李揚對此評價。

發行機制滯後

  近20年來,中國國債發行已逐步建立起以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和十年期等關鍵期限為主的滾動發行模式,及較為豐富完整的期限結構。「已經進步 很大了,關鍵期限國債每年滾動發行,十年期限以上國債,如30年、20年期限的,偶爾也發;國債期限、品種、結構已經較為豐富。」市場人士如是說。

  雖然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期限結構比較合理,但對其發行方式仍頗有微辭。「公佈和發行的間隔能不能再短點?發行越透明,越有利於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預期。」

  中國國債招標方式也經歷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與招標拍賣四種方式,不過,無論哪種方式改革,財政部始終圍繞著能否降低發行成本的目標。

  「財政部認為發行短期國債成本高,管理壓力大。所以央行發明央票,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位央行人士稱。

  比如,從2003年起,財政部開始實行混合式國債發行招標,對財政部來說大大降低了發行成本,給了承銷商博取中間利益的機會,但也給承銷商帶來很大的風險。2005年財政部開始醞釀國債預發行方式,但至今未果。

  「國債利率應完全市場化,但財政部往往選擇最有利於它的利率發行時間,達不到它的要求就不發,即便這樣還經常流標,而且連基本會計制度、稅收問題都沒解決。」一位市場人士稱。

  此外,中國的國債市場分割為三個市場,即面向個人的櫃檯國債市場、面向機構的交易所國債市場和銀行間國債市場,櫃檯國債市場規模佔比不到2%,相較於機構投資為主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國債市場則相對弱小,三個市場的同期國債價格都不同。

  「自2005年起,國債二級市場就未有任何創新。」一位保險公司資金部門人士稱。

  「國債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發展不平衡,二級市場發展顯著滯後,應明確國債二級市場的牽頭管理部門,加強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提高國債市場監管效率,加快國債立法,替代沿用近20年的《國庫券條例》。」中國國債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秉國認為。

國債規模爭議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國債市場,使國債利率成為金融市場上的基準利率,國債餘額必須佔金融資產的相當比重,無足輕重的金融資產利率不可能成為金融市場上的基準利率。

  通常在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國債的發行數量、市場流通餘額也很大。國債資產約佔金融市場資產30%以上,國債市場流通交易數額約佔全部金融市場交易數額的一半以上。國債市場在金融市場上的權重很大。

  但一些聲音認為,「中國的財政紀律決定了不重視國債的金融屬性的現狀。發行的國債量取決於赤字。德國正因謹慎的財政紀律,發行的國債規模小,才避免陷入歐債危機。」

  多位市場人士亦認為,中國發行多少國債,第一取決於債務率;第二取決於財政部的意願。

  李揚指出,「在現實中,有國債佔GDP比重很低而經濟發展良好的國家;相反國債佔GDP很低,經濟狀況不好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李揚援引典型的東南亞危機稱,在危機發生之前,用各種標準來衡量,亞洲各國的財政狀況都算是較好的,有的國家甚至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誇獎為「財政十分健全」。但是,亞洲金融危機仍然發生。

  「這意味著,無論是用哪一個指標來衡量,包括負債率、償債率、債務率等,國債的規模與國民經濟運行的相關程度並不高。」李揚說。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亦認為,「規模大小不是主要問題,國債市場是創造無風險收益率的定價基礎,赤字大小本身對定價有關係,發行量少,說明財政有盈餘,風險小、定價就低,關鍵是能否定時定量發行。」

  對於中國來說,國債規模多大比較恰當?李揚認為,中國的國債規模在金融資產中的份額佔20%左右應該比較適中。據此計算,中國的銀行資產已膨脹 到約100多萬億元,則國債規模至少應在20萬億元左右。截至2011年底,中國國債餘額約6萬多億元。「缺口太大了。」一位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

  「中國的國債規模太小,很難想像以如此少量國債發行的市場,帶動整體金融資產價格走向市場化。缺乏有效和大容量的國債市場已產生了諸多限制,說明決策當局沒有把金融市場當回事。」前述光大銀行資金部人士評價。

  「發展一個規模適當、運作有效的國債市場,是應有之義。」李揚說,國債市場是金融市場有效運作及金融穩定的「潤滑劑」,這需要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建立更為密切的協調機制。

  方方告訴財新記者,「國債市場發展具有多重功能,絕對不僅僅是為政府籌集資金的功能。國外的國債市場有基準定價的功能,中國還沒有完全形成,但這是未來的趨勢,國債一定要形成一個市場認可的基準利率曲線。這個曲線不能僅靠財政部一家,也需要投資者及評級機構的發育。」

  「國債早期是用於經常性項目、建設性項目,後來用於彌補赤字,國債市場的發展已經與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不匹配,應繼續往前走。」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稱。

  李揚表示,發行國債在大多數國家是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同時在很多國家,其用途還包括籌集社會保障資金,以及一些不適合直接用財政手段籌資,但政 府兼有公共性、商業性和金融性的事務。他認為,諸如籌集解決國有企業不良資產的資金、為國有商業銀行籌集資本金、為社會保障體系籌集資金等等,也都可以成 為中國發行債券的合理且合法的理由和基礎。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就應當重新調整國債管理體系和管理政策。

  「根本原因是國債發行理念沒變,仍然是降低發行成本。中國是一個大國,財政收入連續多年超收,近年財政增長均在30%左右,不能在乎這點利息錢,應從大局考慮。」前述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6

高速成長掩蓋中小企業管理缺陷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27052.html

中國本土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長,大多認為是品牌力難以與強勢品牌抗衡使然,但是經過我們對武漢市155家重點中小企業進行全面系統的文案和現場調研之後,更加堅信中小企業內部管理薄弱是中小企業長不大的癥結所在。儘管這些中小企業因為行業背景以及成長階段、體制性質不同,其問題也各有不同,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較共性的問題。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五大問題。

高速成長掩蓋了管理缺陷

談到管理的重要性,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無不肯定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其理念與行為卻背道而馳。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高速成長掩蓋了管理落後的缺陷。

相比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是最有活力的企業,三位數的成長速度幾乎只能在中小企業裡聽到,這有一定的必然性。大多中小企業在切入市場時,無疑都做了非常慎重地思考和研究,甚至許多中小企業擁有領先國內外的專利技術,其產品概念也大多是顛覆式的,也不乏有地地道道的「藍海」產品。毋庸置疑,在市場方面,也同樣具有「驚人」的市場需求,或者潛在需求,經營者一般在立項時,沒有這兩個硬件,是不會輕易「試水」的。而且,在經營管理上,中小企業因為決策靈活機動,對市場反應快,更容易抓住和把握市場機會,加上企業基數小,常常顯示出倍數式增長,也不足為奇。當局者常常會認為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不禁躊躇滿志,在市場開拓上和隊伍擴張上不遺餘力,但是在內部管理上有些偏廢,甚至認為內部管理無足輕重。譬如,在中小企業,約有七成的企業已經或正在通過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但是從實施上來看,許多企業只是通過認證讓企業的「名片」更加有份量一些,至於質量體系的貫徹執行,會隨著文件鎖入保險箱而告一段落。這便是以上論點最有力、最生動的論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是通過企業管理帶來的效益很難量化,而且由於行業快速成長等外生性市場因素對企業的拉動力往往會掩蓋管理帶來的邊際效益,而致使經營者在潛意識裡認為管理不重要,抑或不是那麼迫切;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在如何通過管理來提升效益方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還不知道切入點在哪裡。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問題不在此,管理水平的提升或達到一種層次是一個長期持續改善和優化過程的結果。企業在優越的市場環境中,忽視管理,無疑是將自己置入「溫水煮青蛙」的陷阱當中,一旦外在有利因素消失,企業的處境不言而喻,再恍然大悟管理的重要性也必是為時晚矣。這或許正是中國中小企業逃不出「各領風騷兩三年」宿命的癥結所在。

管理理論與管理工具不能有效結合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國有企業轉制過來的企業,與其經營層探討管理問題時,在理念上他們談得頭頭是道,而且能夠與時俱進,積極吸收新的管理思想與理論;而在與民營企業家的交談中發現他們在談吐上稍遜一籌,但是在現場參觀考察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在整體管理效果和結果上看,民營企業的管理要比改制企業的管理更細緻,更到位。究其原因,民營企業家總是在就事論事地、不斷思考更有效的管理辦法,並開發一些比較「土」但是很實用的管理工具;而改制過來的企業,同樣很注重學習管理理論知識,但是對於開發有效的管理工具則有所偏廢,以至於管理理念不能應用到實際的管理工作當中,以發揮其經濟效益。

在管理上,導致這種原因的根源就是大家對管理理論的運用方法的認識還不夠,將管理理論貫徹落實,需要科學的管理工具,畢竟管理理論是抽象性的指導思想,它的意義在於讓大家更加透徹地理解管理工具的運用技巧,或指導管理者如何開發實用有效的管理工具,而在由國有企業改制過來的企業緣何難以將管理理論轉化為實用的管理工具,大致有三點原因。

●不適應變革。因為每一個新的管理工具的導入,意味著新的機制,而變革意味著既得利益的調整、甚至喪失,加上原來國企缺乏變革的企業文化,導致管理變革的巨大阻力。

●偏廢管理工具,空讀管理理論。畢竟關於管理工具的介紹性書籍是市面上很少能買到,自身又缺乏動手製作管理工具的能力,以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企業內部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

而在民營企業內,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獨到和創造性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思維,甚至讓人感覺有幾分「挖苦心思」的意味。譬如,某印刷廠在管理中,通過鼓勵員工將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體悟和感悟,用比較精闢的口號或標語貼在車間的牆面上,與大家共同分享。一方面,活躍了大家積極學習上進的氣氛;另一方面,強化了員工關注工作改進和績效提升,經過長時間的堅持,這種機制固化下來,形成了有很強的變革型和學習型的企業文化氛圍,企業再不斷地導入新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也就顯得順其自然,阻力自然更小。

儘管在細節上做得非常細緻和具體,但是因為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以至於企業的管理難以成體系,最明顯的就是組織職能的不均衡,大部分企業在某一方面管理特別出色,但是其他方面有所偏廢,尤其是在營銷方面,營銷能力薄弱和營銷意識淡漠,這幾乎是中小企業的通病。營銷在企業的價值鏈上佔據龍頭地位,這一環不能處理好,是制約企業做大做強的癥結所在。簡言之,組織職能的不均衡的隱患就是直接誘發管理短板效應。

另外,企業的管理難以成體系的明顯特徵就是,在這些企業裡,許多規章制度以及管理機制的導入,是因為在問題發生之後才想到的,或才引以重視,這只是停留在「救火」的層面上,其本質是一種反饋控制,而無法做到系統、全面、動態地進行全盤規劃,事先做好各個環節的「防火」工作,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發展思路缺位

在中小企業,提到企業的發展思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幾乎沒有企業對市場進行研究,如果問及「為什麼不進行市場研究」時,應答的理由比較集中,一般會說「我們已經浸淫行業多少多少年,對行業情況非常熟悉,對行業和市場的研究都在腦子裡」;或者「我們的企業很小,市場空間足夠大,哪怕幾乎是微小的市場份額,也足夠我們發展十年以上」。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細回味一下,一個企業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且不說是停留在「坐商」的思想意識上,就從形成內部協同效應的角度來看,我們也不禁提出很多質疑,沒有方向,怎麼來確定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以確保持續發展?怎麼來確定階段性的戰略目標?每個部門的考核以什麼為主線?部門間協調的原則怎麼確定?一言以蔽之,整個內部管理如何能協同起來,也就是說,企業的管理無法走出混亂的狀態。舉例而言,假設在發展思路缺位的情況下,企業有三個不同的業務單元,孰輕孰重,只能是以短期的利潤指標、抑或財務指標來考量,這也是中小企業最為慣常的考核方式,而這種思路恰恰就是「管理近視症」的症狀表徵。

制度不重要

在中小企業,制度流程文件不繫統、不健全是不爭的事實。中小企業在制度建設上有很多先天的不利條件。

譬如,中小企業的組織架構因為組織快速的成長而經常調整,以及戰略方向因為外在市場不確定因素太多,對企業影響很大而經常調整,以致企業的制度和流程的適用性經常發生變化。加上中小企業缺乏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人才,也沒有專門的部門或職員負責,更加導致制度和流程的適用週期的縮短。如此種種,從表象上讓當局者感覺中小企業不需要制度和流程。從這個角度來看,相對大型企業而言,制度和流程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沒有帶來多大的管理效益。但是,相信隨著企業的成長,當企業管理靠經營者親力親為無法實現有效管理的時候,相信經營者會明白制度和流程其實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一種延伸。

這還不是問題的根源,制度和流程的集合是體系化的管理框架。沒有這個平台,許多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很難應用,很難落實到位。而且先進的管理思想難以在企業沉澱下來,雖然通過經營者的一時說教,可以起到一些即時效果,但是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方法會隨著這些人員的流動而流失,不能在企業內傳承和發揚,至少會打折扣。

缺乏制度管理和流程管理,企業內部的行為沒有標準而顯得混亂,從而降低效率,甚至員工會陷入「推一下才動一下」的無序狀態。

缺乏管理優化機制

在中小企業的管理改進和管理提升中,幾乎沒有企業將它納入到日常工作的議程當中來,而這恰恰是ISO質量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根源,除了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對管理知識的欠缺,以及缺少專業的管理人才以外,中小企業存在的以上幾個共性的問題也是其主要原因。在實地調查中,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有專門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制度和流程,這本身就足以能支撐本節的觀點。而且,企業發展思路缺位,以及管理體系不健全,本身也說明必要的制度和流程體系都只是停留在「打補丁,防漏洞」的層面上,還談不上流程與流程之間的無縫對接,當然也無法談及如何管理「制度和流程」。

當然,也有少數企業通過合理化建議獎勵制度來促進管理提升,但是常常只是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其本質是由下而上來提出建議,很難從系統的角度(由上而下地)來推動整個管理體繫上升到一個新台階,因而只能「治標不治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7

上島咖啡跑路風波揭開「零管理」缺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0/3MNDE4XzQ3MTE3Mw.html

曾開遍大江南北的上島咖啡正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日前,消費者在北京西單上島咖啡門店辦理了5000元儲值卡,但是還未消費多少金額,該門店就倒閉了,而老闆也不知所蹤。這位消費者本以為,上島咖啡是連鎖品牌,即使這家門店無法消費,其他門店應該可以。但事實並非如此,其他加盟店並不認可這種儲值卡。更讓人費解的是,上島咖啡總部明確表態:這是該加盟店的單店行為,與總部無關而拒收,更不要說進行還款了。

而據瞭解,上述上島咖啡儲值卡事件並非個案。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北京,上海和濟南等地區,近年因為上島咖啡加盟店關閉導致消費者儲值卡無法消費的事件同樣上演。今年3月份,濟南上島咖啡濼源店老闆跑路,消費者之前辦理的儲值卡成為一張無法消費的廢卡,至今也沒有解決。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上島咖啡信任危機事件,暴露出上島咖啡在特許經營加盟管理上存在漏洞,而且即使是獨立經營的加盟店,出現經濟糾紛,其品牌特許方也是負有連帶責任的,同時對於品牌的損害程度更甚。

特許經營企業對於加盟企業的管理問題已經被推上了不可忽視的地位。

加盟費=品牌使用費?

據瞭解,上島集團在中國大陸共有10家公司,僅在上海就有3家,其中上海上島食品有限公司是上島集團設在中國大陸的總公司,雖然名義上是總部,但實際上只是一個生產基地,除了向分公司供貨,其餘業務都由分公司分管,在這些業務上並不存在上下級的隸屬關係。例如上海的加盟業務就按照浦西和浦東的地域劃分,分別交由上海上島餐飲連鎖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上島咖啡浦東公司管理,兩家分公司各自獨立。

據上島咖啡官方網站顯示,上島咖啡有北京、哈爾濱、山東、上海浦東、上海浦西、浙江、福建、成都、重慶、藏南地區和阿克賽欽區等11家分公司。這些分公司代表總部負責上島咖啡在中國各個區域的加盟業務。

然而,《中國企業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上島咖啡加盟店目前的加盟費只能屬於品牌使用費。

位於北京西南三環的普萊爾島咖啡曾經是上島咖啡的加盟店,如今,當《中國企業報》記者再度來到這裡時,從樓頂上大大的「player島咖啡」招牌,仍然依稀可以看出原來「上島咖啡」品牌的影子。咖啡店裡面的裝潢也全部保留了上島咖啡的風格,只是去掉了所有上島咖啡LOGO,記者坐下後,發現連點餐單上的品種也幾乎和上島咖啡相同,記者隨便要了一杯上島咖啡主打品種——藍山咖啡,服務小姐端上來的雖然比上島咖啡的濃度偏低,但喝起來味道卻相差不多。

那麼,普萊爾島咖啡為什麼改名?其與上島咖啡又有什麼關係?《中國企業報》記者隨即採訪了該店值班經理,據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先生介紹,這裡原是上島咖啡的加盟店,至去年,5年加盟期已到,於是不再加盟,但仍然使用上島咖啡的供貨渠道,因此保留了上島咖啡的味道。

據他介紹,當時加盟時除了加盟費,還要支付總部統一裝修的費用,一共投資近30萬,開業後,總部派來一個店長,對店內人員和管理進行了簡單培訓,之後就再沒有任何管理行為,加盟店與總部的唯一聯繫就是需要進咖啡豆等原料時打電話,那邊便會送到。加盟到期後,由於前5年經營成果並不理想,所以沒有再交下一個5年的加盟費,也不再使用上島咖啡LOGO。

據這位經理介紹,因為使用了上島咖啡的品牌,他們利用這5年時間已經在此區域擁有了足夠的固定客源和影響力,所以改名後對經營沒有什麼影響。對於上島咖啡對此是否會有異議的問題,這位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我們到期了。」

而《中國企業報》記者在另一家上島咖啡則看到了另一種經營模式。這家位於北京紫竹橋附近的上島咖啡,在其門上「上島咖啡」牌匾的下方直接打出「北京星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字樣,記者向店內工作人員詢問,這到底是「上島咖啡」還是「北京星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得到的回答是,這是「北京星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的上島咖啡加盟店。

可以想見,在其5年加盟期過後,此咖啡店已經完成了自身品牌的建設過程,也不需要再加盟上島咖啡了。

據普萊爾島咖啡值班經理介紹,因上島咖啡品牌影響力和標準化原材料,每年都有很大一批新加盟的上島咖啡加盟店,當然,每年也有很多到期不再加盟的門店。

上島咖啡儼然成為咖啡店培訓學校,加盟費成了品牌使用費和入門費。

特許經營

別走入「零管理」誤區

特許經營(Franchise)是國際公認的21世紀最成功的商業模式。它的本質是以知識產權的許可使用為核心的產權交易,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經濟發展模式乃至社會發展模式。

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經過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的實踐,已成功地為可口可樂、麥當勞、柯達、福特汽車、沃爾瑪、7-11便利店、希爾頓酒店、迪斯尼樂園等世界各行各業的品牌巨人所實踐,並為全球中小企業的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了最成功的捷徑。

正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造就了上島咖啡這個品牌。

然而,特許加盟不能「零管理」。

《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中瞭解到,正是由於上島咖啡對於加盟店的「零管理」,才釀就了此次信任危機,同時也流失了一批借上島咖啡品牌發展起來的優秀門店。

特許加盟無疑是把雙刃劍,如果管控不力,特許加盟對企業的品牌及盈利能力反而會構成傷害。由於品牌企業往往會對加盟店疏於管理,一些惡性事件的出現可能導致企業長期品牌形象受損。

在業內,企業開始越來越重視對特許加盟店的細節管理。如7天酒店,他們採用的是對加盟店的直營化管理,派自己的人員到加盟店任店長,對於經營及口碑出色的加盟店,企業會進行回購,雖然並非所有加盟店都願意將店出售,但這也是為運營業績良好的加盟商提供了一條出售門店套現的選擇。通過這種方式,從制度和激勵措施上加強了對加盟店的管控。而如錦江之星,也對加盟店制定了嚴苛的服務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0

傳統企業涉水電商陷困:體制缺陷和認知成桎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7/3ONDE5XzUxNjg3OA.html

「要麼電子商務,要不無商可務。」由於這句經典之語,很多人認定了電子商務是這個時代的趨勢,正因如此,早在五六年前不少傳統企業都開始涉水電子商務,有的已經在電子商務領域確立了自己的領先優勢。

不過曾在電子商務領域出現過短暫輝煌的達芙妮,最近就陷入挫折中,電商部門三大主管皆不幸被裁。不過達芙妮相關負責人表示絕對不會放棄電商,但未來或將對電商運營戰略進行調整。

其實早在2006年,達芙妮就已「觸電」,並在2009年成立專門的電子商務公司,從興起進入全盛,再到走向挫折,達芙妮花了不到6年的時間。是什麼迫使達芙妮電商業務在動盪中做出調整?

\

達芙妮電商之殤

「達芙妮的電商業務遇到挫折,與其定位、戰略規劃和團隊執行有關。」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和其他做電商的傳統企業一樣,達芙妮的電商業務也存在著定位不清晰、線上線下的渠道矛盾突出的問題。而在2010年,其在電商領域一次失敗的投資,更是把達芙妮電商業務拖累到停滯狀態。2010年5月,達芙妮戰略投資電商「耀點100」3000萬元人民幣,佔股10%,而達芙妮電商業務的「噩夢」也從此開始,直到今年七八月「耀點100 」倒閉時,仍拖欠著達芙妮部分借款未還。

另一方面,和其他涉足電商的傳統企業一樣,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高層決策的某個偏差可能讓整個電商團隊的走向出現問題。此外由於電商團隊的人員變動,核心領導層變動也讓團隊軍心不穩。2011年9月,達芙妮電子商務總經理王玉鳳離職後,原耀點100高管陳炳文曾短暫入主達芙妮電商,一個月後離開。

達芙妮的電商業務路徑大體為「外包—全網銷售—垂直化電商」。開始時,由於對電商運營經驗不足,達芙妮像其他大多數企業一樣將電商業務都交由承包方打理,但是企業在這其中無法掌握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010年後,達芙妮採取了全網銷售的模式,通過與包括唯品會、好樂買、樂淘、名鞋庫、京東、易迅網在內的十數家網站簽訂代銷、包銷或頁面鏈接合約,銷售額快速攀升,電商業務曾實現數百萬元的盈利,形成達芙妮電商業務的階段性輝煌。

不過全網銷售時通過低價策略促銷,莫岱青認為,對達芙妮的品牌和渠道來說也是「隱疾」,「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實力打價格戰,達芙妮電商業務後來遭遇挫折部分也與其受價格戰拖累有關。」

此後,達芙妮仍試圖通過加大官網的建設來提高線上份額。但達芙妮官網的改版自今年4月開始,直至今日,仍未完成,達芙妮電商已無法遏制業績的不斷下滑。

傳統企業觸網困境

「達芙妮電商業務的困境也反映出傳統企業涉水電商的共同困境。」鞋服行業獨立評論人、零售業信息化及電子商務觀察者馬崗告訴記者,雖然低價競爭路線使得企業市場規模在增長,但以傳統渠道為主的企業進行電商方面的拓展時並不順利。

即便是近期電商大戰主角之一的蘇寧易購(微博),曾憑藉其傳統領域的實力能一面世就將原先天貓、噹噹、卓越等為主的電商格局攪動一把,但線上業務的燒錢大戰使其股價一路下挫。如果繼續花大力氣進行線上業務,股價對於其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近期蘇寧電器(微博)和國美電器(微博)先後披露的中報顯示出業績下滑的情況,表明在電商上的龐大投入以及其他電商企業的衝擊拖累了兩家連鎖巨頭。

傳統企業觸網在剛開始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選擇外包的方式,傳統企業做電商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傳統渠道經銷商的價格跟網絡低價的矛盾,怎樣來調和這種矛盾成了最核心的問題。

馬崗表示,目前一些企業摸索的方式是,針對網絡渠道推出一些專門型號的產品,跟傳統銷售渠道的產品型號區分開,避免跟線下的渠道衝突;或者採用一定比例的差別模式,線上渠道主要賣尾貨、庫存貨;成立獨立的電子商務公司等。對於一些電商的價格戰,某些品牌也與電商有協議,比如銷售價格不能低於八五折的折扣。

歸零心態做線上

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固然從人才儲備、資金積累、經驗積累以及較成熟的物流體系等方面有著先天優勢,但反過來體制缺陷和個人認知等也會成為傳統企業的桎梏。北京仁達方略企業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王吉鵬認為:「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如同新創業,要有一切歸零的心態。」

在他看來,即便現在,並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說在電商方面能稱之為典範,大多數傳統企業都還在摸索的過程中。電商業務能否做好,主要還是要看傳統企業能否把其企業運營的核心能力平移到電商業務中去。但是傳統企業和電商在很多方面包括思維方式、操作手法、經營方式等都有很大不同,「這有時候就像開四輪大卡車的人去開兩輪摩托車,需要完全不同的駕馭能力。」王吉鵬說。

比如在購物體驗上,傳統渠道可能講究的是店面的環境、燈光的舒適度、銷售人員的現場服務態度和試穿試用現場感受等,而電商渠道的購物體驗,消費者看重的或許包括價格、圖片、文案、物流、售後退換貨等。

在企業決定做電商業務之前就要調整規劃好銷售渠道體系,整合線上線下渠道。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黎娟娟研究員曾向記者表示,一方面要明確其市場定位,合理規劃其銷售渠道體系,包括開展電子商務模式,線上線下品牌、產品線、產品價格定位等。

另一方面是要加強現有渠道管理,規範代理商和分銷商銷售行為,同時要加強線上渠道規劃,選擇最優線上渠道方式。實際上,即便是線上渠道也是一個體系,包括B2C網站平台、門戶網站平台、自建電子商務網站等,各個渠道都有各自特點,品牌商需要做好合理規劃。

不過在王吉鵬看來,傳統行業介入電商最穩妥的策略,不是通過多元化經營的方式,而是通過投資與收購的方式,當然前提是你所投資的企業應該是電商行業中有競爭力的領頭企業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17

創業公司應該避免的8個會計缺陷

http://xueyuan.cyzone.cn/qibu-caiwujichu/234231.html

如果你正閱讀這篇文章,那麼可能你正面臨著財務混亂。

創業者們都不會對搗鼓數字感興趣,他們忙著去開發產品、營銷活動、設計內部辦公空間、創建公司文化、招募人才等等。

但卻沒有人會願意花時間去考慮發票、稅務這些,只有等到財務出現危機,他們才會關注這些數字。

我理解,作為一個創業者,更關心的是如何去賺錢而不是去為這些看似瑣碎、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擔憂。但問題是,如果你這個月會計核算問題放任不管,那麼下個月就會面臨更多問題。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1、整合

創業企業最普遍的會計缺陷就是缺乏一定的整合。什麼是整合?

和產品開發以及營銷一樣,會計也是公司業務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不能排除在外的。這不是一個月做一次或者更糟糕的一年做一次就可以,也不是在策劃完一次營銷活動後才想起來要做的事情。

會計記錄、核算這些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你要安排你的團隊,找相關的人每天做好會計賬目。可能你還是會有這樣的問題,你的團隊每天忙得沒有時間做,那怎麼辦?

這就需要你做些整合。如果你想發佈一則廣告,你需要百依百順的按那些條條框框去做麼?當然不是!

而會計賬單也是一樣的。一款叫做Wave Accounting的會計軟件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這個並沒有多麼複雜,但卻可以保證正確記錄,而電子表格在這一點上卻無法保證不出錯誤。

2. 熟悉一些基本常識

現在你做好了數據的準備,你需要瞭解一些基本常識。如何去整合這些數據?你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比如,哪些文件是必備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這些文件是用來做什麼的?各自的意義是什麼?現金與資產之間的區別是什麼?(所有這些文件對創業企業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嗎?如果不是,那你需要什麼?這就另當別論了。)

3. 信貸條款

我難以用數據告訴你有多少創業者在他們破產之前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典型的情況就是,並沒有觸及底線,仍顯示盈利,但整個公司卻沒有任何現金來維持運轉。

一個有實力的企業可能有能力給予他們的顧客一定信用期限(30以內付款),但是作為一個創業企業,你是沒有這實力去這麼做的。要知道有銷售額並不意味著有現金。

一般來說,你期望越早付款越好,甚至是在發貨前。比如,像雜誌、軟件、健身房會員這種訂製服務,往往是鼓勵顧客先訂一年預付一年的錢來充足流動資金。

對於這些你需要開出的發票,一般來講,是能往後推遲就往後推遲(除非有非常重要的要立馬開發票)。

你可以利用你預收的資金與推遲開發票的金額之間的差額去發佈廣告、謀劃擴張、策劃營銷活動等。

4. 公司的賬戶要與你個人的賬戶分開

這個不僅僅是從公司會計的角度來講,也是從你自身心理角度出發,相信你能明白這其中的利弊。

想像一下,如果需要花5000美元來設計製作一個專業的網站,並且這個錢要從你自己的口袋裡掏,我想,大多數人都寧願找價格便宜的完成,儘管做的質量水準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但是如果公司有一個獨立賬戶,將公司與你個人區分開來,這更利於你做出更合理的決定。

如果你擔心這帶來的費用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完全沒有必要。銀行賬戶管理不再收取像以前那麼多的手續費。涉及到支付問題時,你可以使用現在流行的一些支付方式:Paypal、Square等等。

當然,這些支付方式的費用可能稍微高些,但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講,與你的業務發展相比較,這些費用應該是你最後才考慮的事情。

5. 採取錯誤的信貸方式

並不是所有的信貸都是等同的,而這對一個創業公司的命運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

如果你的父母在創業之初向你伸出橄欖枝給予一大筆資金資助,並且你在創業5年後能回饋給他們,儘管沒有任何利息,他們都很欣慰。當然這是最好的情況,但如果這些人無法助你走出泥潭,你怎麼辦?

銀行,很明顯這個時候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機會。但是,大多數人也會忘記,除了銀行,還有其他很多諸如信貸合作社,眾籌資金以及幾十種融資機會供你選擇,儘管每種都各有利弊。

即使是銀行,信貸也存在各種形式。所以,不管你選擇什麼,你都不要選擇依靠信用卡來運轉你的創業公司。

6. 財務預測

我瞭解一些創始人討厭預測。是的,這既花費時間,而且看起來就像是無意之舉,但它仍是必備的。

這是因為預測可以讓你全盤考慮整個公司的業務發展,迫使你看到你之前可能忽略的地方。舉個例子,有的創始人可能對市場過於樂觀,有的可能過於埋頭鑽研產品,但是,如果你不瞭解銀行那邊有什麼異動,你是不可能完成你正在進行的項目的。

沒有正確的數據,脫離現實,你難以做出一個合理的決定。

7. 不要僱傭專業的會計師

如果你不精通會計,那麼把它外包給專家吧。

首先,雇一個會計並不划算。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簿記員能即時記錄數據。如果不出意外,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外包服務將會在財年末給你帶來一份財報。

第二,你不希望冒風險。會計不僅僅涉及像營銷、法律這些顯而易見的地方,你希望那些被遺漏的地方也能管理好。

8. 談判

不是說會計核算要多麼嚴格,但是我認為很有必要提出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談判。

讓我們以信貸條款為例。你能說服你的合作方希望推遲30~40天支付麼?如果你提前支付能享受更高的折扣麼?信貸方會同意給你更低的貸款利息麼?

特別是你能否影響到集體議價。如果你決定著供應商20%的收入,你不認為他們會很高興幫你制定支付計劃,最終讓你省下一大筆資金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82

飛馬旅發起人袁岳:線上企業做O2O有先天缺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844.html

對O2O的理解,目前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概念。很多人說過去是做某一端的,也有一些企業本身的業務性質就具有很強的O2O特點,比如汽車網,汽車之家,它本身發展的很大,龐大的社區。但是,我們體驗一下就知道了,後面的服務都在線上,所以它本身就有這種性質。

我們在線下構成了一個對互聯網發展都非常感興趣的這樣一個職業社區,但是這個社區有一個特點,就是看起來我們都在線上,但是事實上我們之間並沒有非常好的有機連接。

這好像咱們在星光百貨,曾經在場的有32000人,理論上他們靠的很近,但是實際上很遠。如果我們32000人到星光購物中心的時候以某種形式就能夠很快速的連接起來,那麼在星光百貨是一群人,離開的時候也能夠成為「一群人」。像銀泰百貨這樣的線下百貨來說,它推動O2O發展,就是怎麼把線下這麼多人變成一個即使他離開商場,還可以去連接的人。

大家都有微信,很多人想要換名片,組織者說,會議要開始了,不能換了,我滿足一下大家的心願,大家按微信上的搖一搖,在線下看起來相關的這些朋友你可能就變成一個在線上的朋友。大家一起打開微信,搖一搖,出現一個小手,我們把右手舉起來,呈45度的方向搖一搖。我們剛才進行搖的行為就是一個「two」的行為,這樣就變成線上了。

所以,O2O中間一個重要的形態就是線上的服務,把用戶變成一個可追蹤的服務。今天我們現場有很多人掃二維碼,這些都是屬於把本來可追蹤的用戶,轉變成一個可追蹤用戶的O2O平台。

在這個形態之外,另外一個形態是線上交易端。比如嘉樂會是我們一個家政服務的公司,這個公司有一萬個阿姨,現在可以由機會在線上推廣,如果使用比較低的成本,或者是較多的用戶,比如一萬個阿姨,在線上獲得了兩萬個用戶,或者獲得了三萬個用戶,阿姨本身會漲價。所以這是一個把過去我們只在線下社區裡面,或者通過一些組織特殊的方式找到的這些交易行為變成了一個在線上的交易行為,而且通過線上交易機會的人群不斷的幫你發展,使得你一方面可以把你的客戶擴大,另外一方面可以把你的資源擴大,走向一個平台化的業務。

這種平台化的業務,其實在我們看來有越來越多的垂直電商平台,比如說我們開發的像二手車的交易平台,比如說像汽車配件的交易平台,像現在很多,這類的交易平台可以把它變成一個在線上兩側交易人群很快在上面找到機會的這樣一個平台,這樣可以在線上進行推廣,或者是交易。

當然,也有一些是從線下服務向線上服務的拓展。比如新浪微博,主要是在線上進行推廣,不斷把線上客戶的點評給到這個客戶,使得大家有持續的動力到它的線下店購買。

線上企業做O2O有先天缺陷

如果你原來是做線上服務的,你是做電商的,你要去拓展線下的體驗線其實難度更大,原因就在於大部分的線上服務的企業,你在一個像阿里巴巴的生態,京東的生態發展出來的所謂電商的企業,其實跟傳統的企業相比較,你基本上不是一個健全的企業,這個企業其實很多業務行為是不做的,所以它在一個平台上得到了很多服務,所以當你在線下體驗店遇到的挑戰遠遠大於從線上走上線下的企業。

當然,除了它是一個在互聯網生態中間走向線下的行業,你從互聯網往下走的時候遇到的考驗,其實對存活度充滿了挑戰。我們現在正在對從線上走向線下的體驗店平台正在做一些探索,然後我們發現體驗店將來應該能產生一個完全新的業態,這個新的業態,無論從店面的面積、結構跟其他店之間的互動方式,裝飾的方式,色彩和現場的呈現方式的表現應該有相當大的不一樣。然後,這樣的店才能吻合一個經常在線上,在電商店裡面買東西,或者在新媒體中間經常活動的一個年輕人他的欣賞、審美、行為和接受服務的習慣。

就是O2O不簡單只是一個企業之間服務端的改變,我們認為O2O是一個產業形態的改變。

我們現在發現有一些產業是線上的產業,但是這個線上的產業怎麼會理解線下呢?所以,一個電商企業,最重要的它沒有見過線下是什麼樣的,它對於線下體驗的不夠,或者我們一個做線下生意的企業,在線上體驗的不夠。所以,飛馬旅我們在上海建了電商和新媒體為核心的園區,它是一個以線下的體驗模式為特點的線下街區,它的線下街區的大部分包括新創業的具有O2O產業的各種連鎖的創業平台,也包括了電商和新媒體中間願意做線下體驗的這些平台,當然我們整個街道是一個新型的街道,無論從婚禮,會議都是跟以往不一樣,是年輕人,特別是今天已經習慣了在互聯網行業的年輕人要找到一個線下的活動的特別的空間。

美國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說我們今天中國有很多這樣的所謂的宅男、宅女,當普通的互聯網在網絡上宅的更長時間,對線下的平衡需要更多。他無論在娛樂、互動、服務的內容、服務的便利性,要創造新的形態,所以在這方面來說,我們不僅僅是是一個本身的O2O,是人群本身都可以出現O2O的本身,這是對現在的線下服務的模式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飛馬旅在上海是我們第一個探索的O2O的形態,這個O2O我們將在杭州,在蘇州,在北京,我們都會來嘗試這樣的一個模式,也就是我們要在這樣的園區中間推動O2O的產業體驗有更好的發展,同時無論是消費者,或者是產業實踐者,能夠在這兩個不同的空間中間體會O2O這樣的形態,或者這樣的產業發展,或者從經驗感覺是一種什麼樣的。

我們在一個互聯網發展的時代,迎來在線服務的到來,同時也迎來一切服務的新的更新。我相信在這樣的一種O2O的發展本身中間會彼此的給原來在線的,或者離開的企業會帶來新的挑戰。

主持人:你之前說O2O的線上從業者在進行線下服務的時候是很困難的,您能不能具體談一談,這些創業者讓線下的消費者和商家參與到O2O來的阻礙在哪些環節?

袁岳:

其實剛才我說O2O中間存在障礙,假定說你現在是一個在線下服務的人,大部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變成一個如何能夠把線上的這些人調動起來,集聚起來,為自己線下服務。所以,它重要的特點是成本比較低。舉個例子,我們有個企業是在川西藏南,西藏和四川云南藏族風格的一個酒店系列,特別是沿著這條線,而且很多地方都沒有開發出來。過去這個企業純粹是做線下,現在他通過試圖開發微信和微博的營銷,因為他在的這個地方,他的酒店的數值也做的不錯,但是怎麼樣獲得更多的遊客。

用的方法是比較簡單,就是把微博和微信利用起來,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發展了2000多個粉絲,這2000多個粉絲中間,大概將近有500個左右的年輕人,轉發的量非常不錯,它是一個很小的業務,基本上一個實習生的投入,它同時有1200個分間,他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有100多或者200客戶考慮在某一個時間訂的話,這對他的企業是非常好的。

相反,如果是一個電商企業,包括現在很多電商和在線服務的企業,我們孵化的方式都是放在一個特殊的園區,這個孵化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孵化上面提供的服務只做業務本身,而它一旦做線下事情的時候,就會遇到嚴重的考驗。

也就是說你要做一個店長,不僅什麼都要干,一個開店,在寫字樓裡面經營就容易的多,只要你在大街上開任何一個門鋪的,能開店舖的企業都比寫字樓裡面的企業強大,寫字樓裡的企業都比在線企業強大。對100個線下服務的企業,嘗試做線上服務,有一兩個很有收穫,但是對線上的企業做線下的業務,99個沒有任何的機會。eBay做了線下業務,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有一個很可能中間有一點一點是。

所以,我覺得今天在O2O業務中間,很多人老覺得線下企業沒有互聯網氣質。但是,從O2O這個「O」的角度來說,總體來說是成本較低,收益較高,而線上到線下是成本很高,收益很低的。這是它的特點給我們帶來的這種考驗。我們在模式探索方面需要做的更加周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69

李彥宏:應用商店的缺陷讓開發者不幸福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58623.html
開發者,你幸福嗎?」昨日,百度CEO李彥宏在「2013百度世界大會」現場提問。他認為,作為移動互聯網重要一環,應用商店卻有根本性缺陷,大量有價值的應用被忽略。昨日,百度推出「輕應用」,號稱幫助開發者解決好應用淪為「殭屍」的難題。

以下為李彥宏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各位開發者,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2013百度世界,大家知道百度世界是我們一年一度最大的技術創新大會,所以每年我們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向大家介紹百度在過去一年當中最重大的技術創新。而過去的一年,我覺得是跟以前的很多年都非常不一樣,市場變化非常的迅速,這是剛剛鄔院士也講了,那麼豐富的內容,其實在過去很多很多東西,都是在過去一年當中發生了,或者說在過去一年當中大家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問題。

對於百度來說,過去一年也確實有很多很多的創新,我相信很多人進到會場之前有機會去轉了一圈,我們的展台有各種各樣新的應用、新技術給大家介紹。比如說在地圖這方面,我們剛剛推出了全景地圖,不僅包括街景,也包括室內的實景。比如說我們把知識圖譜的技術開始應用到百度的大搜索裡面去,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物和物之間的關係,我們越來越把它搞清楚了。你去問「謝霆鋒的兒子是誰」或者「謝霆鋒是誰的兒子」,我們都可以正確告訴你答案。昨天我還搜了一下「駱家輝的夫人」,我發現在Google上搜「Gary Locke's wife」找不到,在百度上搜「駱家輝的夫人」、「駱家輝的老婆」都可以得到答案。

再比如我們過去一年語音識別的技術,其實準確率提升非常快,大家從百度語音助手、百度語音搜索這些產品上感受到,這樣的一個高準確率的識別能力我們會開放給所有的開發者。同理,圖像識別這樣的技術我們也會把它開放給開發者。很多人都用過百度魔圖,或者PK大咖,看你和明星長得有多像。這個背後的技術就是一個圖像識別技術——人臉識別(face recognition),這樣的技術我們都會開放給開發者使用。還有百度的云存儲,今天我們宣佈進入了T時代,每個人可以拿到一個Terabyte。

所以在準備這次百度世界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很糾結,我們團隊讓我介紹這個產品,介紹那個產品,演示這個技術,演示那個技術。後來我說不行,我們只有時間去演示一項產品。今天,我就選擇其中的一項技術,我認為比我剛才講的技術都更加重要的一項技術,跟大家介紹。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我們已經推出了很多很多的移動方面的工具和服務,讓我們開發者在使用。去年向大家介紹七種武器,它其實是七種工具或者說服務。我們後來一年當中也陸續增加一些其他的服務,幫助我們吸引了很多的開發者,在百度這樣一個開放的生態當中,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聚集了70萬個開發者。而應用也是層出不窮,有很多非常非常優秀的應用是運用了百度的云能力各種類型的工具來開發出來。比如說大家熟知的墨跡天氣、美圖秀秀,現在很火的打車應用比如嘀嘀打車,這些層出不窮的應用都和百度有各種各樣的聯繫,利用百度各種各樣的云工具、云開發來獲得消費者。

不久之前,我們也宣佈了一項比較大的收購,不只是比較大的,其實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價值十幾億,91加入百度後,到上個月為止,我們每天的應用分發是6900萬,也就是說中國大概有100萬左右的應用,我們每天分發出去的應用量到了6900萬,這樣的量我們也相信是全國最大的,也就是說,在應用的分發上我們有非常強大的能力,來幫助我們開發者。所以,既提供了工具,又提供了服務,又提供了分發能力,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來幫助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做的更好,更繁榮,更健康。

基於這樣一個大的分發能力,我們如果再來看詳細一點,再看得深刻一點的話,我們還可以看到,99.9%的中長尾應用在移動分發當中處在非常不利的位置,這些應用只佔到我們應用分發量的30%,而0.1%的最top的幾百個應用佔到70%的分發量。我相信包括在座很多開發者,包括全中國的絕大多數開發者是處在99.9%中間,這就是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要問,開發者,你幸福嗎?

我們也很關注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做了一些調查。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是一個開發者開發的應用「e家潔」,這個應用是做什麼,是幫助你去找到一個小時工,它需要用你的位置查找你周圍這些小時工,你如果使用之後可以對小時工服務進行評價。這個應用很好,對於需要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大的幫助。這樣的一個應用怎麼才能夠讓它的目標消費者有認知呢?

這樣的一個應用,它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發現每獲得一個用戶它的成本大概是8塊錢,這樣的成本其實對於一個中小型開發者來說是非常非常昂貴,即使是對於百度公司來說,我們也覺得8塊錢太貴了。而且在推廣的過程當中,其實很難找到目標人群,你不知道什麼人是真正需要這個應用的。由於精準率差,流失率也比較高。

大家很自然想到,作為一個應用,我要在移動商店裡面進行推廣,可是我們現在看一下移動商店,你要進行推廣的話其實是不知道該從何做起,應用商店現在的展示形式,都是把最熱門的東西,最新出現的東西給放出來。這樣的一種結果就像我們剛才展示的那些數字一樣,大者恆大強者恆強,越小越沒有展示機會。這是應用商店現在能夠給像「e家潔」這樣的應用所做的幫助,或者說推廣存在的問題。

他們也使用了公眾帳號進行推廣,公眾帳號其實是需要你自己的推廣能力才能夠獲得的,比如說你自己有一個店面,把二維碼放那,已經是你客戶的人來門店掃一下二維碼,這樣聯繫起來。但「e家潔」這種沒有店面,他就靠地面推廣去發傳單,發一些打折卡給人,通過打折獲得公眾帳號的關注者。即使這樣,其實在公眾帳號這種體系裡面,也缺乏很多原生應用所具備的能力,比如語音能力、拍照能力等等都是不具備的,所以公眾帳號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出路。

原因在哪裡?原因是因為我們目前整個移動互聯網生態當中最最關鍵的這一環,就是所謂的應用商店一環是有問題的,用我的話講是「應用商店有根本性缺陷」(APP store model is fundamentally flawed)。剛才我們展示了作為一個應用商店組織應用的方式,它首先給你展示最TOP的應用是什麼,排名下載量最大的應用是什麼,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每一個類目按照這樣來排名,最多你是新應用給你一點展示機會。而當你去搜索的時候你必須要知道這個應用的名字才能搜索到,對於「e家潔」這樣的應用來說,輸入一個英文字母的e再輸入家潔這兩個字本身已經夠難了,更難的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存在這樣一個應用。

我們覺得對於現在的移動用戶來說,應用商店是他們主要的獲得應用的入口,這很像十幾年前hao123作為我們PC用戶上網的入口一樣,大家最常用的網站放在hao123界面上,今天的應用商店也是這樣的,大多數用戶最常用的應用放到比較明顯的位置。很多人覺得這很好,但是問題在於,如果你很不幸地屬於那些99.9%的不常用的應用,就沒辦法了,你就只有等死,你有很好的工具,你有很好的服務,但是你沒有很好的方法,來觸達你的目標消費者,這就是為什麼應用商店有根本性的缺陷(fundamental flaw)。我們知道伴隨hao123而生長的,還有一個巨大的網頁搜索的生態,這個生態在移動上現在也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所以百度現在有海量的需求可以分發給我們消費者。剛才我們講6900萬的每天的應用下載,全中國最大的應用分發能力。但是跟移動搜索的量相比,它其實還是小巫見大巫。我們從分類來看,大家關注的旅遊類別,我們有每天百萬級的實際應用,醫療健康領域有千萬計的應用,家政每天百萬的應用,美食也是百萬級的需求。這麼多的需求,怎麼能夠讓它有效觸達我們的開發者?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問題。

而對於一個開發者來說,他的理想是什麼?我有一個好的服務,我有一個別人需要的東西,我怎麼能夠很高效地把它分發出去,並且我能夠擁有完美的體驗。所謂完美的體驗,就是它真正要有原生應用的能力、調取云的能力、調取照相機的能力、定位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需要有。

我們怎麼解決問題,或者說對於開發者的理想,我們怎麼幫他們實現?我跟我的團隊講,開發者的理想就是我給你們的任務。過去的一年,我們百度移動云團隊就把這個任務當做最高優先級事情來解決,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今天終於可以給大家展示百度解決方案,下面有請百度副總裁、移動云事業部總經理李明遠給大家介紹百度的解決方案。

 

來源:中國企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