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遊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是否因為這種泛娛樂化布局致使公司業績下滑?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2.52億~3.78億元,凈利潤下滑25%~5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光線傳媒等幾大影視公司業績都同向上升。此番華誼兄弟業績驟降也被業界解讀為公司“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主業發展不利。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遊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是否因為這種泛娛樂化布局致使公司業績下滑?在業界權威人士看來, 近兩年華誼兄弟雖然在自身業務上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卻失去了在電影市場原有的地位和份額。
也有人士指出,華誼的主業其實並沒有被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業績不佳。
對於公司業績下滑以及“去電影化”多元轉型等系列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華誼兄弟相關方面,截至記者發稿時,公司相關方面未予以回複。
上半年業績下滑25%~50% 華誼稱因去年業績太好
7月13日,華誼兄弟發布其2016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上半年盈利50389.66萬元,凈利潤預計為25194.83萬元~37792.25萬元,根據公司2015年財報,2015年上半年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5億元人民幣,因此2016年同期預計下降25%~50%。在業界看來,這也將成為華誼兄弟自2009年公開上市以來,跌幅最大的半年。
而與競爭對手上半年業績預告相比,華誼兄弟業績下降則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光線傳媒總票房43.4億元,預計盈利3.1億元至3.3億元,同比增長277%~302%。截至7月15日收市,光線市值達到352億元,已逼近華誼的381億元。
華誼的其他競爭對手也處於同向上升趨勢。華策影視預計上半年盈利2.51億元至2.95億元,同比增長15%至35%;新文化預計盈利1.12億元至1.26億元,同比增長2%至15%;而唐德影視預計盈利0.55億元至0.67億元,同比增長0.99%至23.03%。
華誼兄弟在報告中其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電影《天降雄師》《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創造了人民幣14.7 億元票房收入,但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雖然在上半年的電影作品乏善可陳,但華誼兄弟表示,根據今年公司經營計劃,主要影視劇項目《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蓮》等預計在2016 年下半年發行上映。
“華誼下半年上映的影片,難道每一部影片都能創造很好的票房嗎?”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黃國鋒認為,電影是一個高風險的文化商品,票房可以預測,但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華誼將重磅影視項目在下半年發行作為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並不妥當。
根據CBO實時票房的數據,華誼兄弟下半年發行的《陸垚知馬俐》在7月19日被拉下了票房榜首,排片率也從此前的20.93%下降到15.57%。另外,被寄予厚望的重磅影視項目《搖滾藏獒》也表現不佳。投資金額高達約3.34億元人民幣的《搖滾藏獒》,在首映當天票房卻僅為349.4萬元,在部分院線的排片甚至一度低至0.51%,排行倒數。公司票房表現並不理想。
不僅如此,《搖滾藏獒》由於全國發行工作出現重大失誤導致排片不佳,華誼兄弟兩位高管被降職。在黃國鋒看來,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失敗與發行確實有很重要的關系,但主要還是在於影片本身的質量。《搖滾藏獒》票房較低,主要在於影片屬於偏文藝類的音樂IP,本身並沒有很強大的受眾。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華誼決策層缺乏對於電影票房的敏感度和關註度,在電影板塊上投入的精力和財力都不夠。
“今年電影市場整體大勢不好,而暑期檔已過一半,現在看來也沒有給人能夠突破600億元票房的信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誼想要沖破電影市場可能會有點吃力。”黃國鋒表示。
“去電影化”或使公司業績承壓
據了解,自2014年失去在民營電影公司票房第一的位置後,華誼兄弟的電影就持續下滑。相關數據顯示,其2015年的電影票房收入在國產電影票房中的市場份額下滑至4.5%,而今年也僅占7%。
對此,文娛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認為,華誼兄弟除了上半年沒有主力作品這一內因外,更主要的是因為外部競爭加劇,來自互聯網領域和各種影視創業型機構的大量入侵,在某種程度上對大漲的票房形成了“分賬”效應。“華誼的解釋其實是在有意遮掩其多元化布局的戰略意圖,繼續誤導外界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電影公司。”
早在2014年,王中軍就曾公開宣布華誼兄弟要“去電影化”,盡量擺脫公司對電影產業的依賴,不斷促進遊戲、互聯網娛樂業務的發展,全面發展自身的產業鏈。
實際上,華誼的最大利潤主要得益於投資,特別是對遊戲、互聯網娛樂等泛娛樂領域的成功投資。2015年年報顯示,在電影票房下滑同時,華誼兄弟卻實現營業總收入39億元,凈利潤為9.8億元,在上市影視公司中盈利第一。黃國鋒認為,作為上市公司要向股民交代,背負很大收入壓力,華誼進行和自己戰略相匹配的收購、並購動作來進行市值管理,這很正常。
影視娛樂、互聯網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被華誼兄弟稱為“三駕馬車”戰略。張書樂分析認為,電影目前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並不最強的一環。“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華誼業績不佳。這只是短線問題,從長線角度看,仍然大有可為。”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在“去電影化”戰略下,不僅票房下滑,在發行方面也是差強人意。
年初,原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寧加入華誼,擔任華誼兄弟影業CEO,並同時成為華誼兄弟集團的副總裁、董事。王中磊表示,葉寧的主要任務將是加強華誼的電影開發能力和發行能力。
對此,張書樂表示,葉寧的加入,目標是幫助華誼逆轉發行上的頹勢,是借葉寧的人脈,進入正在越來越強大的萬達影院體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線輸出。但僅僅靠人脈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公司需要開啟逆傳統發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線上線下活動推廣的更多形態,打破國內電影行業,不要總是發布會、首映禮、紅地毯的營銷僵硬形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