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券商資管子公司股權激勵嘗試

2014-09-08  NCW
 
 

 

與基金子公司白手起家不同,券商資管子公司繼承了原來成熟的業務線,如何分配已有蛋糕,均衡各方利益,有效管理持股者風險偏好是當前難題 ◎ 財新記者 蔣飛 文jiangfei.blog.caixin.com 今年7月,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子公司總經理章飇帶著幾位骨幹轉投齊魯證券。這位在業內頗有名氣的君安資管老將離職受到市場關注,章飇離職的原因,是齊魯證券剛成立的子公司為他提供了更好條件。

“章飇去那邊是有股權激勵的,這在國泰君安暫時很難做到。 ”國泰君安一位高管近日對財新記者說。另有接近齊魯證券的人士也證實了該公司在延攬章飇時作了股權方面的承諾,整個薪酬包相當可觀。

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線,正在經歷與一年多前基金子公司相似的一幕。一方面是高管和核心團隊人員大量離職轉投私募,另一方面是公司層面醞釀以提高提成比例和安排股權激勵計劃等方式,留住人才。

然而,證券公司進行股權激勵仍處探路階段。證監會去年就《證券公司股權激勵約束機制管理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目前未正式發佈和實施。

而基金子公司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已有數家公司實施或向證監會報送方案。

“證券公司的業務線更多元,如何均衡好股權激勵的收益和風險,相對更加困難, ”一位券商人士對財新記者說,“另外,基金子公司是從零起步的,創業階段搞股權激勵較容易。但券商的資產管理子公司是繼承了原有的業務線,搞股權激勵就是分蛋糕,這裡的利益安排如何平衡要比基金子公司複雜得多。 ”盡管如此,除了齊魯證券,多家券商資產管理子公司已在醞釀實施股權激勵,包括以自營和資產管理業務見長的東方證券以及規模較小的江海證券等。

“雖然出發點是留住人才,但先走這一步的公司必然帶動一批人員跳槽,更加劇了整個行業的人才流動。 ”一位券商高層對財新記者說。

“現在整個行業都在看東證資管的股權激勵,因為它算是一個正式的試點, ”熟悉券商資管行業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但聽說方案也一直沒有敲定。 ”

人才流失

激勵機制是資管行業的核心,國際和國內市場概莫能外。 “我們選擇基金管理人,特別關注能否給投資團隊恰當的股權、薪酬和所需的資源。 ”從事國際投資顧問服務的 Wilshire Associates 基金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張成蓓對財新記者說。

當市場對基金公司高管和明星基金經理下海自創私募基金習以為常時,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也隨之進入了核心團隊大量跳槽和“奔私”的階段。

去年6月,申銀萬國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單蔚良和常務副總張駿同期去職,整個團隊發生較大變動。單蔚良最終選擇了民族證券,仍然負責資產管理業務 ;張駿則轉去一家知名私募基金。

去年底,同在上海的興業證券資管部門總經理徐京德逐步脫離管理事務,由其副總經理接替。徐京德稍後離開公司創業,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同時也帶走了一些舊部。

今年初,經歷了“8 · 16”事件的光大證券資產管理部門人員大量流失,總經理吳亮也在春節後離職。

章飇離職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是因為其是券商資管行業老人 ;二是國泰君安的資管團隊在其領導下是業內業務線最全的一個,權益和債券方面都具備優勢,排名長期居於行業前三。章飇轉投齊魯證券則填補其在資管方面的空白。

興業證券資管部門已在今年6月轉為資管子公司,並且公司內部有說法是,管理層和核心員工會有股權激勵安排。

豔羨基金

股權激勵對於基層員工的吸引力並不大,他們更傾向于比較直接的業績提成和獎金。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投資團隊人員則需要有更長期的利益綁定。但比起基金公司子公司,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線開展股權激勵更加困難。

“我持懷疑態度。母公司和股東憑什麼願意跟子公司管理層分股權?基金子公司是白手起家,大家一起創業,這個事情好辦。券商的資管已有基礎了,搞股權激勵難免爭議。 ”一位從興業證券資管部門離職的員工對財新記者說。

在證監會的基金部和機構部今年年初合併為大機構部之前,基金部放鬆管制的步伐一直走在前面,比如允許基金公司5% 以下的股權轉讓不需審批,允許專業人士參股基金公司等。

中歐基金和天弘基金已經率先在母公司層面實施股權激勵或實現員工持股。今年4月,中歐基金的兩家股東拿出占比總計20% 的股權,轉讓給公司董事長竇玉明等高管,竇玉明個人的出資是921.2萬元,占股4.9%。天弘基金與阿里巴巴合作餘額寶風生水起,也有股權激勵的需要。這兩家公司均是股東推動股權激勵,在盤子不大的時候,激勵管理層做大蛋糕符合股東的利益。

基金子公司層面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則更早實現。去年2月,萬家基金子公司萬家共贏獲證監會批復成立,註冊資本6000萬元。其中上海承圓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出資14%,該企業即代表了萬家共贏管理層和員工的利益。齊魯證券是萬家基金的大股東。

易方達基金的子公司也于去年獲批員工持股,母公司和子公司員工的持股比例高達60%。

這些大尺度的放開,證券公司暫時 只有羨慕的份。

自2012年開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線同樣經歷了一輪放鬆管制,集合理財等券商資管產品開始逐步過渡到備案制。但證監會對券商的管制仍然明顯,各項業務都需要與淨資本掛鈎,資管業務線的各類品種靈活度也仍然不夠。

去年,證監會要求證券公司停發大集合產品,此產品類目與公募基金的監管接軌,逐步參照公募基金管理,並且鼓勵成立單獨的子公司。這條要求帶有一些一刀切的色彩,導致一些券商在獲批公募業務資質之前產品出現斷檔,有的小券商甚至因為開展資管業務年限或資產規模不達標,只能繼續做小集合定向產品。這也間接促成了這些公司借定向產品做通道業務,以此來沖規模。

券商資管業務的這些局限雖然可能只是暫時的,但恰逢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共同面臨挑戰時,比如今年年初以來證 監會稽查部門針對老鼠倉和內幕交易的持續調查等,人心浮動更加難免。與之相比,股權激勵或許來晚了一些。

“券商的體制需要遵守各種規則的束縛,自己去做私募還是自由些,風險也沒有那麼高。 ”一位證券業人士對財 新記者說。

定價難題

東方證券資管子公司是業內首個券商資管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註冊資 本3億元。其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是上海市屬金融機構中的首個試點性安排。今年年初這項安排提出的時點,也正值上海市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之後。

在資管業務排名靠前的券商中,東方證券有明顯特色,其資管子公司與阿里金融合作的小貸證券化項目開業內之先河。截至目前,運行四年的東證資管股權激勵提出過若干方案,仍尚未敲定,定價是核心問題。知情人士稱,有的方案安排高管和員工持股接近50%,股東方面可能覺得過高 ;也有的方案要求員工以現金認購股權,員工一次性要拿出的現金數量過多,員工不滿意。

章飇能否在齊魯證券獲得股權亦有不確定性,其原因也在於如何定價。 “也許還不如把獎金和提成定得高點劃算。 ”接近齊魯證券的人士說。

風控平衡點

另一個難點在於如何控制風險。 “股權激勵是好事情,但也有可能提高管理層的風險偏好,甚至出現違規行為。這之間需要平衡。 ”一位曾在券商資管部門長期從事合規工作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資產管理面臨的風控和合規要求,在券商各條業務線中是最高的。

由於同時管理不同投資者的賬戶,利益輸送是資產管理業務常見的違規現 象。去年債市稽查風暴期間,一些券商和基金公司暴露出在不同賬戶之間“倒券”操縱利潤,甚至是向個人掌控的賬戶輸送利益的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證監會在券商股權激勵的徵求意見稿中,也明確要求激勵與約束相結合,防止出現從事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虛假陳述和信息誤導等行為。

盡管東方證券敢於吃螃蟹,但業內對這家公司的激進風格不無批評,認為 其在資管子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時更需要注意做好約束。2008年,東方證券因自營業務連累,當年業績虧損,導致上市計劃不得不推遲。這一事件的影響持續至今,目前該公司在上海市屬國企的上市計劃中只能排在國泰君安之後。

更多的證券公司仍然受制于既有體制,或是因為國有股東背景,開展股權激勵的審批程序難度太大;或是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層和股東難以達成一致。

多位證券業人對於短期內實現較為普遍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並不樂觀。

“有一種不太好的趨勢,就是券商長期導向的激勵做不了,被短期化的激勵所取代。比如信托業就很少有股權激勵,主要是業績報酬為主, ”一位券商資管部門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單純的業績報酬,更容易催生從業者的風險偏好,導致負面的外部效應。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53

銀行資產管理系列報告之:資管子公司發展模式與估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21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4 12:02 編輯

銀行資產管理系列報告之:資管子公司發展模式與估值
作者:楊榮團隊


原標題:【中信建投】2015“銀行資產管理”系列報告之三:資管子公司發展模式與估值
作者:中信建投證券銀行研究團隊 楊榮 張明

光大銀行將理財業務分拆獨立成立子公司,標誌著銀行業將資產管理業務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代表了未來銀行“大資管”的發展方向。由於銀行資管子公司是新興事物,國內沒有對應標的供參考,我們試圖通過參照國外銀行、保險業資產管理業務發展以及國內公募基金、券商資管子公司等類似標的來研究理財子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盈利水平,並試圖未其估值。

摘要

一、海外大型銀行保險集團的“大資管”的發展方向將是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

其差異化主要表現在目標客戶有明顯的分級,高端私人銀行、中端理財及低端大眾市場層次分明;特色化主要表現在資產管理能力上,很多機構專精與固定收益、量化等特定領域;品牌化體現在其長期業績超越基準後形成的品牌影響力。
綜合來看,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機構投資範圍相對廣泛,尤其是高端客戶私人銀行。而面對機構、公司客戶的資管公司更傾向於走專業化特色化的道路。

二、我國銀行資管業務發展方向

從國際經驗來看,銀行資管業務發展模式根據目標客戶不同分為三類:

1、高端客戶/私人銀行模式(UBS、美林),2、針對機構客戶的專業化特色化模式(安聯、道富),3、針對中端客戶及大眾市場的全能模式(嘉信理財)。
就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而言:1、尚未形成如債券、量化、ETF等具有顯著產品優勢,缺乏面向專業機構的特色管理能力;

2、少數私人銀行領先的銀行具備了向高端私人財富管理發展的潛力,但全面發力尚需積累(如需要在投資領域上做拓展),面向中小投資者的傳統理財項目不會被拋棄;

3、大多數銀行理財部門發展的模版是類似嘉信理財的“金融/理財超市”+“高端客戶個性化服務”模式。該模式有利於銀行業估值的提升。

三、產品線分析。

銀行資產管理子公司可能會采用與公募基金類似的產品線,面對中小投資者發行標準化產品,增加凈值型與權益產品的比重,若將私人銀行部門合並進資管子公司或獨立分拆,相當於公募基金的專戶部門。

四、光大資管子公司盈利水平分析。

根據光大理財14年數據與公募基金、券商資管類比計算,其理財業務凈資產約40億元,凈利潤11-12億元。未來幾年光大理財規模與利潤增速有望保持高增長,3年內公司理財子公司凈利潤貢獻有望超過40億元。

五、光大資管子公司如何估值?

目前上市券商平均PE(TTM)達65倍,考慮到光大理財的高增長,如果將光大資管業務按靜態70倍估值計算,其11-12億利潤估值水平達800億,較公司目前2500億市值提升30%以上。

六、從PB角度對光大非息收入整體估值。

用券商的PB水平來估算銀行整個非息收入。2014年年末,光大銀行利息收入占比78%,非利息收入占比22%,給予信貸業務1.3倍PB,非信貸業務3倍(券商),計算可得PB可達1.7倍。(=0.78*1.3+0.22*3)。

七、投資建議:

1、公司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持續,減輕資產質量下滑壓力。

2、公司資產管理能力領先同業(理財資產占總資產比重30%以上),理財業務拆分成立子公司,有望顯著提升公司估值。預測15年繼續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凈利潤同比增長6%,15年EPS0.66元,提高評級至“買入”,目標價提高至8元。

正文

一、銀行資管大發展時代來臨

近年來,隨著人們投資意識的覺醒,存款搬家已經由涓滴細流成為奔流的江河,傳統銀行的貸款業務風險暴露加速,銀行業紛紛提出由資產持有向資產管理方轉型,銀行的大資管時代開啟,銀行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向凈值化方向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的開拓上具有三大優勢:

1、品牌優勢。銀行品牌具有國家層面的權威性(商業銀行脫胎於人民銀行)。即使現在股份行乃至民營銀行崛起,銀行業良好的社會聲譽與品牌形象仍然是其他金融機構難以企及的。

2、客戶資源優勢。銀行的企業客戶覆蓋了社會主要機構,銀行的零售客戶覆蓋了社會各階層,客戶資源可實現完整對接。

3、銀行網點與營銷人員優勢。銀行營銷網點是稀缺資源並具有先發優勢。信托、基金業基本沒有自己的獨立渠道,通常與銀行、券商合作代銷。而券商網點的深度與廣度與銀行難以匹敵。從人數上看銀行從業人員數百萬之眾,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上較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有明顯的優勢。

以國外資產管理業務的格局來看,渠道因素是決定發展規模的重要因素,排名世界前列的投資管理公司大部分是銀行、保險公司旗下,世界前10名資產管理公司中,商業銀行旗下公司占7家。

本次光大銀行將理財業務分拆獨立成立子公司,標誌著銀行業將資產管理業務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參照國外銀行、保險業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道路,我們認為銀行“大資管”的發展方向將會是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
二、國際經驗: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成熟市場的資產管理業務格局已然明晰,各大資產管理主體紛紛在細分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實現了各自擁有優勢業務的差異化競爭格局。

我們選取了海外4家有代表性的資產管理機構為例:

1、瑞銀集團(UBS):高端客戶財富管理為其特色,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相互配合(資管中30%的資產為財富管理業務相關資產),資產配置方案涵蓋了各類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固定收益產品、貨幣市場、對沖基金、房地產、基礎設施、私募股權投資等。

2、安聯集團:專註於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及另類投資,權益占比很低。其債券投資收益普遍性高於基準,目標客戶群為第三方受托資產,其中來自機構的資金占大多數。

3、道富銀行:依托其強大的托管業務,量化投資為其特色,面相投資者主要為機構、基金及資深投資人。

4、嘉信集團:持續在IT科技上投入,擁有強大的被動管理能力,主動型管理交由第三方平臺來做(擁有公共基金平臺),對客戶的掌控較強,業務以中端客戶財富管理為主。

總體來看,海外大型銀行保險集團的“大資管”的發展方向將是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其差異化主要表現在目標客戶有明顯的分級,高端私人銀行、中端理財及低端大眾市場層次分明;特色化主要表現在資產管理能力上,很多機構專精與固定收益、量化等特定領域;品牌化體現在其長期業績超越基準後形成的品牌影響力。綜合來看,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機構投資範圍相對廣泛,尤其是高端客戶私人銀行。而面對機構、公司客戶的資管公司更傾向於走專業化特色化的道路。

在資管業務組織結構上,海外金融機構普遍將資產管理業務作為一級部門或獨立子公司來運作,其中,作為一級部門主要考慮的是業務的密切協同(瑞銀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與投資銀行業務緊密配合滲透),多數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由獨立主體運營。我國銀行業成立理財子公司符合行業發展趨勢。

三、我國銀行資管的相對劣勢

與海外市場相比,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轉型大資管,有以下問題:

1、投資資範圍狹窄,權益投資占比低。

理財產品投資品種多為短期流動性較強的貨幣、債券、存款等品種。截至2014年6月30日,理財資金投向債券及貨幣市場、現金及銀行存款和非標準化債券的比重分別為39.81%、28.68%和22.77%。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為6.48%。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轉型資產管理,需要更廣泛的、分散的資產配置,目前理財資金只能你曲線入市(參見深度報告《理財轉為大資管,私銀變為子公司》),理財業務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客戶實際上並未進行分類服務。

各銀行目標客戶雷同(中小投資者為主),產品同質性高,各銀行理財品牌形象開始孕育,但未形成特色化、專業化的特色品牌,從銷量上看,擁有渠道優勢的大行居於主導地位。

3、個性化定制服務相較西方同業較為缺乏,私人銀行、機構客戶業務雖增速較快,但仍未完全發掘其潛力。

四、資產管理子公司可供借鑒的三種發展方向

借鑒海外市場銀行系資管發展,我們認為未來我國理財業務發展方向有以下幾類:

1、 大私人銀行——模版UBS

瑞銀在高端客戶開拓方面有很強的優勢,資產1000萬瑞朗以上的客戶占其客戶總數的61%,遠遠大於我國銀行業私人銀行戶均1000-2000萬人民幣的水平,其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其資產管理業務廣泛的投資渠道以及專業化、個性化的客戶需求對接體系。高端客戶財富管理是瑞銀大資管戰略的核心,其14年財富管理收入155億美元,利潤33億美元,分別為其全球資產管理部(狹義資管部門)的1717%與708%。

銀行設立資產管理控股子公司,未來可能會成為私人銀行發展的一個模式。通過子公司制改革實現私人銀行獨立法人資格,這將更有利於各業務風險隔離和分業監管,一方面有利於拓寬銀行投資覆蓋面,另一方面通過業績激勵提升等手段,服務水平與效率也將相應提升。嘉信理財2000年收購美國信托,也將高端客戶通過該子公司進行專業化服務。




2、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為機構提供標準化、半標準化產品——模版安聯、道富等


專業化是資產管理市場最有力的武器,安聯的債券業務、道富的托管業務(量化、ETF)、嘉信的被動管理產品(貨幣、ETF)與公共基金平臺等,均在差異化細分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國銀行業擁有強大的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貸款、衍生品等資源,擁有金融業最強大的財力,隨著未來政策面對銀行資產管理投資範圍的放寬(包括通過子公司牌照取得投資資格),銀行有能力在專業化投資領域找到自己的特色與位置。

3、全能理財服務提供商——模版嘉信理財

我國銀行業客戶分布廣泛,隨著未來資產管理品牌優勢的確立與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我國有望出現全能型的理財服務提供商,其業務涵蓋零售、機構、互聯網金融、高端私人銀行等資產管理細分板塊,成為真正的“金融產品超市”。

綜合來看,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尚未形成如債券、量化、ETF等具有顯著產品優勢,面相專業機構的特色管理能力;少數私人銀行領先的銀行具備了向高端私人財富管理發展的潛力,但全面發力尚需積累(如需要在投資領域上做拓展),面向中小投資者的傳統理財項目不會被拋棄;大多數銀行理財部門發展的模版是類似嘉信理財的“金融/理財超市”+“高端客戶個性化服務”模式。該模式有利於銀行業估值的提升。

通過對比研究,“嘉信模式”有利於提升銀行估值水平。原因主要在於資產管理類業務兼顧穩定性與成長性,相比較而言,道富銀行雖然手續費收入占收入比重高,但大多數為其托管業務收入,外延擴張期過後增長乏力,成長性相對較差,富國銀行手續費收入占比與嘉信類似,但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包括信托類業務、地產融資、信用卡、保險等一系列產品,市場給予的估值水平較資產管理業務低。從結果上看,嘉信理財無論從PE還是PB上均遙遙領先,近年來平均估值在富國銀行的2倍左右。



五、光大銀行資產管理子公司——如何估值?

1、光大銀行理財業務子公司化經營

本次光大銀行率先成立理財業務(資產管理)子公司,有其必然性。
首先,光大是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先行者之一,“陽光理財”品牌在業內很有影響力,理財業務掌門人張旭陽在行業內浸淫多年,2014年理財業務增長迅猛,理財資產占總資產比已達32%,比例居行業首位,理財業務分拆時機成熟;
其次,監管層鼓勵理財、信用卡、私人銀行等板塊作為獨立法人運營的改革探索;


最後,實施子公司後實現風險真正的隔離,阻斷理財業務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向商業銀行的傳遞。

2、光大銀行資產管理子公司產品線

我們通過對國內資產管理機構(主要選取公募基金與券商資管子公司)做比較分析,試圖預估一下光大資管子公司的業務結構及盈利能力。
從產品線上來看,基金與券商資管子公司結構雷同,主要分為公募產品(集合計劃)與專戶產品(專項計劃)兩類,其內部產品線結構也類似,公募/集合產品主要產品分為股票、混合、債券、貨幣等投資方向,專戶/專項產品投資範圍廣泛,根據客戶需求實現量身定制。未來以“金融產品超市”為方向的銀行系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會采用類似的產品線,面對中小投資者發行標準化產品,增加凈值型與權益產品的比重,若將私人銀行部門合並進資管子公司或獨立分拆,相當於公募基金的專戶部門。


3、光大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市值匡算

(1)同業比較情況

從凈資產與凈利潤水平上看,公募基金方面我們選取2014年已公布年報的4家銀行系基金作為參照(工銀瑞信、建信、中銀、招商),四家基金管理總資產9646億元,凈資產44億元,凈利潤12億元,ROE27.27%。券商資產管理子公司我們選取了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2013年年報數據,管理總資產2675億元,凈資產12億元,收入6億元,凈利潤1.42億元,ROE12%。

(2)光大銀行理財業務凈利潤的測算

光大年末理財產品余額8546億元,與公募基金簡單類比計算,預計光大資管子公司凈資產40億。由於光大銀行自身擁有高質量的渠道供理財子公司使用,其成本內部定價,預計凈利潤率高於利潤被渠道侵蝕嚴重的公募基金,ROE有望達30%以上,凈利潤約12億元,從收入成本率來看,國泰君安資管凈利潤占收入24%,其中大部分成本為員工薪酬,銀行資管子公司由於規模效益,預計凈利潤占收入比重高,達30%以上,以33億收入計算凈利潤水平也在11-12億元。

(3)資管子公司未來凈利潤增長

從增速上看,光大理財產品余額同比增長70.14%;全年理財產品累計發行同比增長42.00%;理財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長47.06%,均處於高速增長區間。未來隨著子公司獨立發展,未來幾年規模與利潤增速有望保持高增長,3年內公司理財子公司凈利潤貢獻有望超過40億元。

(4)資管子公司按照PE估值

從業務分開估值(PE)的角度來看:目前上市券商平均PE(TTM)達65倍(1季度券商自營利潤預期大增,PE會下降,但自營利潤穩定性差、經紀業務面臨傭金下降壓力,分業務來看難以給予高估值),考慮到光大理財的高增長,如果將光大資管業務按靜態70倍估值計算,其11-12億利潤估值水平達800億。

從銀行整體估值角度來看,理財業務(成立子公司)的大發展有利於提供長期穩定的中間業務收入,提升整體ROE水平,節約資本消耗,提升估值水平。

(5)非息收入按照PB估值

收入與凈利潤均處於高速發展區間的資管子公司難以簡單的用券商的PB來類比估值,但我們可以用券商的PB水平來估算銀行整個非息收入。2014年年末,光大銀行利息收入占比78%,非利息收入占比22%,給予信貸業務1.3倍PB,非信貸業務3倍(券商),計算可得PB可達1.7倍。(=0.78*1.3+0.22*3)。

六、投資建議

1、公司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持續,減輕資產質量下滑壓力。
2、公司資產管理能力領先同業(理財資產占總資產比重30%以上),理財業務拆分成立子公司,有望顯著提升公司估值。預測15年繼續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凈利潤同比增長6%,15年EPS0.66元,提高評級至“買入”,目標價提高至8元。



(來自中信建投)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44

發電效率高陸地11%,日企也向它買電 它用一根管子 在海上「種」太陽能板

2016-04-11  TCW

一家做塑膠管生意的廠商,竟跟太陽能產業沾上邊?

還成為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產業之旅的第一站!

二月下旬的一個上午,屏東林邊大橋旁的蓄洪池中央,突然搭起一塊塊太陽能板,在南台灣豔陽的照射下,閃閃發亮。

「水上也可以蓋太陽能板?不會漏電?」現場圍觀的鄉民議論紛紛。

把廢魚塭變電廠

全球僅法、台兩家廠能做

這是台灣第一座浮動式太陽能系統。有了這套系統,便能克服土地限制,連廢棄魚塭都能變成太陽能電廠。

放眼全球,目前有能力蓋浮動式太陽能系統的業者只有兩家,一家來自法國,另一家,竟是名不見經傳的台灣廠商。

它,是旭東環保科技(簡稱旭東),讓太陽能板浮在林邊大橋蓄洪池上的支架,正是由它研發、製造,還把技術輸出到日本。「我們公司技術在國外是high tech(高科技),在台灣人家以為是nothing!」旭東董事長董基旭笑說。

旭東成立二十年,主要生產H D P E(高密度聚乙烯)管,常應用在大型建設上,外銷全球逾五十國,例如,台東海洋深層水流經的水管,或韓國杉浦大橋用的保護管套......,都是其產品。

看來很傳統的產業,會和太陽能產業沾上邊,源自於六年多前的八八風災。

董基旭回憶,風災過後,林邊災情慘重,前屏東縣縣長曹啟鴻找上他,討論「養水種電」的可能性,鼓勵民眾用廢棄魚塭搭建太陽能板,發電賣錢,協助地方產業轉型,不要再從事超抽地下水的養殖漁業。

但要在魚塭施工,得先克服環境問題。林邊居民花快兩個月做四次測試,還是失敗,正想放棄時,董基旭靈機一動,把耐震耐壓的HDPE管做成支架,讓太陽能板隨水面高低浮動,颱風來襲,也不會被風雨吹翻,施工更省力,改變過去太陽能板只能架在屋頂上發電的做法。

有20年海上經驗

懂水性,產品壽命達50年「有它的浮動型支架,這件事才實現,把不可能變可能。」也參與林邊建設的友達光電太陽能事業群協理林培弘說。

但,即便解決工程問題,卻因政策轉變,養水種電計畫喊停,工程也被迫停擺。直到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因土地有限,急尋新太陽能發電方式,旭東機會才又出現。

旭東會被日本人看上,全因它比其他太陽能廠更懂水性。

跨足太陽能產業前,旭東主要產品之一,是養殖漁業用的箱網(見小辭典),外銷到巴西、丹麥等二十多個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箱網製造商。這些箱網,也是由管子製成。

漁民把箱網架設在離岸數百公尺處,利用天然環境養魚,而旭東製造的箱網最大直徑接近一百公尺,跟一座足球場一樣大,如何在變化莫測的海上施工,正是最大挑戰。

「澳洲直徑六十公尺的箱

網,裡面養的魚價值新台幣六十億,只要破一個洞,一個億,兩個小時就沒有了,那整個系統都我們公司設計的,」「今天一座山在這,跟沒有山在,那個差很多,如果箱網設在兩座山中間的隘口前面,那更糟,風吹進來速度變快,如果原本每秒風速五十(公尺),吹下來變成六十五,(箱網)整個壞了了......。」董基旭說。

為建立口碑,旭東先在海上實驗,不管遇到多大風浪,都得確保箱網完好如初,才有客戶開始下單。接著,為拓展市場,在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董基旭帶著一台相機,跑遍全球各大海域,曾在攝氏零下十六度時出海,一去就是半個月,逐一記錄氣溫、風向、水流海況,及海底地層深淺等,調整錨、管線架設的多寡與角度,避免影響箱網結構,造成漁民損失。

因此,二十年來,旭東練就看天吃飯本領,遠王漁業大國冰島,即便海上氣溫只有零下三十六度,都可以看見它的產品,使用期限更達五十年。

日蓋廠指定找它

英、韓與巴西等國搶跟進

「對我們來說,在海上施工就像大學,水庫可能高中,池子只有小學程度啦。」董基旭形容。曹啟鴻說,單純製造塑膠管不難,但旭東有豐富的海上經驗,可以針對各種惡劣環境,改變產品結構,「所以它才能通過日本人的考驗。」去年七月,旭東和日本昭和電器子公司合作,於奈良千源池架設的浮動式太陽能系統正式啟用,光前期討論,雙方花了一年半時間,還到專門檢測潛水艇的西日本流體實驗室做測試,並賣電給關西電力公司,保固時間是競爭對手法國廠商Cielet Terre的四倍。

目前,除了日本計畫興建全球最大的水上電廠,由於浮動式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效率比陸上太陽能電廠,還高一一%,英國、韓國,以及巴西等新興國家也正跟進中。

旭東從一根管子出發,先前進養魚的箱網市場,而後者的對手是以養殖鮭魚的挪威公司為主。現在,進入浮動太陽能系統市場,法商對手位於歐洲,其綠能產業環境更成熟,分工更精細,唯有旭東,是一路土法煉鋼,才走到今日。

這家位於屏東的公司,很小、很傳統產業,但是,它卻證明了,只要技術夠,你有多敢嘗試,跨界的可能就有多廣、有多大。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27

以備待時,以時興事。《管子》

無論打工、做生意,如果沒有充足準備,好少會得到成功。不過,除咗要準備充足外,更重要嘅係找得住時機,否則,即使有好嘅準備,最後還是免不了面對失敗。

人生,至少總會有一兩次機會出現吧,問題在於機會出現時你能否察覺得到。時常帶著負能量嘅人,係好難嗅到機會嘅氣味。

現在好多人話「機會係留給有凖備嘅人」,我個人認為,「機會只會展現給充滿正能量嘅人」。

馬沙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charblogger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354

北京銀行年報發布會上,宣布資管子公司方案已獲通過

“北京銀行將加快推進重要改革舉措,其一就是密切跟蹤資管新規政策的動向,積極探索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昨日方案已獲董事會通過。”4月26日,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指出。

北京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去年該行實現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5.35%。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1.24%,撥備覆蓋率265.57%,撥貸比3.3%。

北京銀行首席風險官王淑梅稱,去年北京銀行不斷優化結構,產能過剩行業敞口下降。融資平臺嚴格按照相關文件精神進行摸排,存量業務中實現現金流全覆蓋。此外風控體系充分運營大數據、人工智能來建立風險管理圖譜。強化全口徑統一授信,所有業務在平臺上標準操作,嚴格執行分級分層授權,強化對市場研判,進行有效投放。

截至2017年末,北京銀行表內外總資產突破3萬億元,其中表內資產2.3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0.09%。盈利能力方面,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3.77%;營業收入504億元,增長6.1%,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10.21%。成本收入比26.85%。

資本充足率方面,北京銀行資本充足率12.41%。去年北京銀行完成206億元非公開發行,提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36個百分點。

張東寧表示,北京銀行更加註重村鎮銀行管理水平,探索建設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把握金融擴大開放歷史機遇,將持續推進與外資行ING bank合資設立直銷銀行。

隨著資管新規的日漸臨近,銀行寄望於成立資管子公司,獨立經營理財業務。除了北京銀行外,此前招商銀行公告披露,擬出資50億元,全資設立招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曾公開表示,提出申請就會認真對待,鼓勵更多主體參與資管市場,主體多元化有利於提高競爭與效率,但有一定程序。

2015年3月底,光大銀行公告稱,董事會已同意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2015年5月26日,浦發銀行公告擬設立浦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初,中信銀行亦稱,成立資管子公司在上一年就通過董事會批準,並計劃於當年4月正式運營。

對於銀行資管設立資管子公司,奧維咨詢董事合夥人周之行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未來整個資管行業的方向是朝更專業方向發展。無論是資管子公司形式或部門形式,甚至是與外部戰略投資合作開展資管業務,都可能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35

浦發終於發年報了,希望首批獲準成立資管子公司

4月27日,浦發銀行發布年報。數據顯示,該行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686.19億元,同比增長4.88%;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2.58億元,同比增長2.18%。

記者發現,浦發銀行總資產規模在2017年突破了六萬億的整數關口,資產總額達到61372.4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78%。

盡管一向以對公業務見長,但浦發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占比明顯提高。

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行企業貸款余額在股份行中仍占首位,但2017年以來零售業務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占比已經創下新高,成為三大業務板塊第一大收入來源。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業務方面,浦發銀行主動順應監管要求,壓降同業投資規模。2017年全年,浦發銀行同業投資下降了3800億。

截至2017年末,浦發銀行(集團口徑)資本充足率為12.02%,比上年末增加0.37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24% ,比上年末增加0.94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50%,比上年末增加0.97個百分點 ,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

不良貸款方面,年報顯示,浦發銀行2017年的不良貸款余額為685.1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3.4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14%,較上年末增長0.25%。

同時值得關註的是,2015年5月26日,浦發銀行公告擬設立浦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據浦發銀行介紹,公司董事會已於2015年表決通過公司關於設立浦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議案,完成了內部審核流程,並於同年向監管部門提出了初次申請。就在4月27日浦發發布年報的同一天,《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終於落地,30萬億銀行理財面臨打破剛兌和凈值轉型。近日,多家銀行已宣布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剝離資管業務並采取獨立運作。

浦發銀行有關人士認為,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監管部門可能會允許商業銀行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浦發銀行表示,未來將積極關註監管政策的變化,同時,基於浦發銀行目前資管業務發展的現狀,希望能夠首批獲準成立資管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10

銀行業協會潘光偉: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可有效隔離風險

資管新規細則已在路上,但銀行業金融機構仍面臨較大的合規壓力。

“與去年11月份公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此次正式發布的資管新規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主基調。”5月3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在2018“金融街88號”論壇春季峰會上指出。

潘光偉對資管業務提出三點意見,一是合規經營,回歸資管業務本源。二是加強投研,提升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三是借助金融科技,積極推進跨界合作。

潘光偉認為,在“穩貨幣、強監管、結構化、去杠桿”的政策背景下,銀行業通過表內外規模擴張、借助通道業務實現盈利的業務模式難以為繼。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後,首先要合規經營,回歸資管業務本源。

具體而言,要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穩妥推進產品凈值化轉型,打破剛性兌付,實現風險、收益由客戶承擔,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按要求逐步實現資產標準化,嚴控非標投資,提高標準化債權資產和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實現理財資金長期化,吸收更多穩定、長期資金來源,降低資管業務的流動性風險,真正形成“不能違規、不敢違規、不願違規”的合規文化,確保自身健康發展。

其次,提升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在資管新規落地後顯得尤為重要。潘光偉建議,未來資管行業發展需要從業機構加強投研。資管新規強調投資標準化,對銀行資管機構的標準化資產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國內銀行業機構在資管業務上投研能力偏弱的實際情況,潘光偉舉例稱,以國際領先的銀行系資管公司為例,其資管業務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過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團隊和科技建設。但是,國內銀行對資管部門的投入普遍不足,中國多數銀行資產管理部只有幾十人。

潘光偉指出,組建以研究為基礎、多個專業投資團隊並行的專業研究隊伍應是一項重要工作。此外,他認為,資管新規後需要銀行提高產品研發定價能力。設計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持續提升產品風險計量和定價能力,減少對通道機構的依賴。最後,推動資管業務專業化綜合化發展。

資管新規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為銀行打開了一個發展業務的新方向,即允許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在監管政策導向下,商業銀行對於資管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例如,今年以來,招商、華夏、北京等銀行先後發布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目前具有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人資質的銀行共27家,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銀行系資管子公司。

潘光偉指出,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風險隔離制度,在資管業務和銀行其他主營業務之間牢固樹立防火墻,也有助於引入市場化機制,推動資管業務更加專業化運營,以及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公司治理機制和架構優化。

最後,潘光偉建議,借助金融科技,積極推進跨界合作。在資管新規下,商業銀行要利用AI、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探索全新的服務內容、業務模式和銷售模式。積極利用互聯網便利的平臺化優勢,從原來標準化產品服務向社區平臺服務轉變,把靈活單元投資和多元組合相結合,為每個單一客戶提供更精確的基於目標投資組合的資產管理配置計劃。

潘光偉指出,新形勢下,銀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和複雜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環境。資管行業也將在規範化的前提下迎來新的合作契機,要依法合規經營,強化風險意識,資管業務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回歸資管業務“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業務本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36

交銀80億設資管子公司目前最高,銀行系資管固收最占優

隨著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系資管發展步調加速。今年以來,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陸續發布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擬定註冊資本分別為50億元、50億元、50億元和10億元。5月31日,交通銀行(下稱“交行”)發布公告稱,擬出資不超過80億元在上海全資設立交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資比例是至今公告最高的一家。

關於銀行系資管的產品定位、投研能力建設和人員安排,交行相關部門獨家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交行將搭建以“固定收益為主體、權益和其他創新型資產為兩翼”的產品框架。主體為固定收益類資產,兼顧穩定性和收益性,且可容納的市場規模龐大,固定收益類產品可作為銀行系資管產品的重點發展方向;兩翼為權益和其他創新型資產,將進一步完善投研體系,提升主動投資能力。

多家股份行和城商行資管部研究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可能將原來的銀行資管部單獨獨立出來,成立銀行系資管子公司,原先的人馬將歸屬資管子公司,另外再招兵買馬。銀行系資管子公司除了要加強自身投研能力,尤其是信用債的行業研究,未來還會與券商投顧合作,探索FOF、MOM模式。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擁有客戶資源的優勢,不過鑒於這一客群的風險偏好偏低,因此銀行資管子公司的產品不太可能做到如公募基金的凈值波動那麽大。

銀行資管箭在弦上

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正式發布,《意見》將過渡期從2019年6月30日延長至2020年底。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未來所有具備公募基金托管資質的27家商業銀行(包括五大行、郵儲銀行、12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和廣州農商行),都必須申請子公司從事銀行理財業務,因此,設立子公司無疑將成為銀行資管未來的主流模式。

據記者統計,交行擬成立的交銀資管擬定註冊資本80億元在目前是最大的。截至去年末,該行理財產品余額突破1.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19%。

交行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采取公司化制度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整合並集中客戶、渠道、產品、投資、人員等優勢,進一步提升資管業務的市場化經營管理水平。未來,交銀資管將定位於集團財富管理產品供應商,以客戶為中心,打造銷售渠道開放化、產品策略多元化、投研服務專業化、投資標的全領域的資產管理業務。而為了實現以上目標,交銀集團會協調全集團資源推動資管業務轉型發展。至於具體的推進節奏和方式,交行也表示未來將根據監管部門要求,統籌安排設立資管公司的相關工作。

設立資管子公司對銀行的挑戰不小。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能力涵蓋業務開展的每一個環節,從客戶服務能力、產品設計能力、投資研究能力、投資布局能力、投後管理能力等方方面面。上述交行內部人士表示,預計未來幾年我國資管行業將呈現規模相對平穩、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機構重新洗牌的格局。

早在今年3月,交銀資管的設想就已經有機可循。剛接棒交行董事長不久的彭純在今年3月29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資管新規的征求意見稿是鼓勵商業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我們正在論證,也有方案。”

彭純認為,資管新規對下一步銀行資管行業的健康有序、合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就投資策略而言,銀行最具優勢的領域仍然是固定收益,其中又以利率債、信用債(其中包括不少融資平臺債)為主,記者也了解到,不少銀行資管部門都在加大信用債領域的投研能力,主攻行業研究,在信用違約事件頻發的背景下,行業研究的需求和難度也與日劇增。

等待細則出臺

截至目前,包括交行在內,已有接近10家商業銀行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

早在2015年,光大、浦發、中信3家股份行就已通過了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董事會決議,但此後遲遲未能獲批落定。今年3月開始,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陸續發布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擬定註冊資本分別為50億元、50億元、50億元和10億元。此外還有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正在籌備或設計方案。

眼下,多數銀行對於成立資管子公司的態度積極,認為在牌照更為齊全的情況下,其業務經營範圍也越大。早在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前,多家銀行就已對資管子公司展開研究。

“有能力的銀行如果能夠正式成立資管子公司,投資的便利度就更大,原來不得不依靠的通道、嵌套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南京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戴娟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不過,眾多銀行目前仍在等待相關細則的出臺。例如,去年銀監會就《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明確,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入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制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對此,某城商行資管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有銀行此前已控股或參股了消費金融公司或基金公司,未來如果還要成立資管子公司,這就要看監管細則如何界定和調整。

同時,就海外經驗來看,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後續成本可謂不小。

“建立資管團隊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投研能力,沒有高投入很難有持續的高回報。對於國內城商行等中小銀行而言,不一定要做資管業務,可以更多發展財富管理,提高投顧能力和分銷能力。”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咨詢負責人曲向軍對記者表示。

銀行系資管是全球的主流趨勢。2017年全球資管公司排名中,銀行系資管占據半壁江山,包括瑞銀、摩根資管、道富、Amundi、瑞信等,銀行客戶、網絡優勢都將賦能其資管業務,對中國銀行業而言,這是機遇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