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正火速閱讀Snowball


我在前數天成功向人借閱英文版,亦正在閱讀中。

我今日買了巴菲特自傳中文版,今日一買回來就已經看。

 

兩本的進度如下:

英文: 第17章

中文:第14章。

 

中文版和英文版的頁數相若,有830-850頁內文,100頁註解,但以我有限的英文技術,可能需時甚久。現在看中文的話,快的三天內就已經看完,英文就需時久一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59

杭州基地探营 中移动闯关手机阅读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8/1NMDAwMDE4Mzk1Ng.html


中国移动位于杭州的手机阅读基地刚刚换了一个新家,原有的办公场所已经容不下其迅速扩张的人员。

“目前基地已经有员工140多人,而 在去年5月基地正式组织化运作时,只有不到40人。”6月24日,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告诉记者。

一年时间,伴随人员数量增长的 则是电子阅读市场的日渐火热。从内容提供商到硬件厂商,再到电信运营商,都有着各自整合市场、掌控产业链的野心。

背靠5.5亿庞大手机用 户,中移动涉足手机阅读,给外界无限遐想。尽管如此,记者在其手机阅读基地采访,仍然感受着上上下下扑面而来的紧迫感。事实上,当中移动于今年5月5日宣 布自己的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时,汉王、盛大、中文在线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书业者,已经早早地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阅读平台。

一半员工负责 内容编审

手机阅读是内容产业和移动通信的结合。戴和忠表示,为了突出内容的重要性,中移动的思路是,联合产业链各 方,“打造全新的、开放的图书发行渠道”,从而推动内容价值的规模发展。

其中,第一个举措就是免去流量费,以尽快吸引用户参与进来。

“以 前由于流量费原因,不少用户对手机上网怀有提防恐惧的心理。”戴和忠表示,“免流量费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降低手机阅读的使用门槛。”事实 上,流量费在移动增值业务收入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中移动此举堪称魄力。

其次,中移动在组织资源开展业务时,尤其强调规模营销。“以往的 很多业务,移动并不承担营销义务。而手机阅读是中国移动的战略业务。各省移动公司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投入各种资源,推动用户的规模发展。”戴和忠说。据了 解,从今年1月份全国推广以来到4月底,中移动手机阅读的访问用户数接近1500万。

在内容环节,中移动提出了“精细运营”的新思路。据记 者了解,尽管依托于内容运营合作伙伴,中移动移动阅读基地仅内容编审部就达到七十多人,占整个移动阅读基地员工的一半。而内容运营合作伙伴主要负责对图书 等内容的全方位审核、筛选、推荐以及精细化策划和营销支撑。

“比如结合CP的意见以及市场调研结果,把特定的内容推送给特定的用户。”中移 动手机阅读基地营销策划部经理陈涤非告诉记者。

由于中移动在阅读内容方面的精细运营,其对CP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涤非表示,初期对进入 平台的内容提供方主要有两点限制:其一必须具有出版物发行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四证之一;第二是要求图书内容有一定的数量,一般是一千本以上,同时 要保证更新速度。

4:2:4分成

据戴和忠介绍,目前中移动的平台上已经有超过50家出版社和网 站作为内容提供方,主要为各大传统出版集团以及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等数字版权机构,发布图书数量超过8万册。

在商业模式上,戴和忠说,“手 机阅读采用4:2:4的分成比例,内容提供商拿四成,内容运营合作方拿两成,由基地结算;中移动在免流量费、投入平台开发、组织资源营销的情况下,拿另外 的四成。”

戴和忠认为:“看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合理,关键是看这个模式是否能让参与各方得到持续的发展和良好收益”。为此,中移动阅读基地也 做好了初期不赚钱的准备。“今年我们光在技术平台开发上的投资就会超过一个亿。”

戴和忠指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或者提供怎样的内 容,所有这些举措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都是:如何让用户成规模?

用户规模难题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 师方丽认为,在2009年的电子阅读市场,厂商的推动远远超出用户的需求,用户付费意愿并不高。而在2010年,由于竞争更加激烈,电子书价格下降,这会 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使得用户规模出现快速增长。

根据2010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 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和专用手持阅读器阅读增幅最大,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1.4%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同比增长 30%。

在需求增长的大趋势下,戴和忠认为,移动阅读需要通过更多精细化的手段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留住用户。

以手机 阅读为例,中移动在内容运营、页面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手机屏幕通常都不大,如何让用户第一眼就看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这需要我们 根据自己的用户调查以及市场分析,并结合CP的意见做出调整。”戴表示。

中移动的用户调查显示,手机阅读用户的年龄层主要在18到35岁,60.9%为男性,但女性的忠诚度更高。并且使用“全球通”或者“动感地带”的用 户群体也存在差别。“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能把特定的书推荐给不同的用户。”中移动人士说。

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戴和忠则认为,目前终端的价 格仍然太高,如果电子阅读器的价格能低到1600元以下,则会带来用户的快速增长。

据了解,中移动已经联手汉王、大唐、华为等厂商推出了8 款融合了TD通信模块的电子书产品,目前单款产品价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

除了价格因素,记者获悉,目前中移动已经与一些国际品牌厂商洽 谈定制电子阅读器终端。“希望在工业设计上有更多创新,让用户体验更加时尚、舒适、方便。”戴和忠说。

事实上,一些传统出版社如上海世纪出 版社和中国出版社集团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产品。不过在方丽看来,“出版社这么做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直接好处,其实是在帮移动一起培育市场。”

戴 和忠告诉记者,为了在初期抓住用户,移动阅读平台在对内容提供商(CP)的定价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一般建议在书价的10%左右”。据统计,我国国 民每年手机阅读的花费为15.03元,52.1%的读者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为3.45元。

因此,移动 对电子书的定价标准在1-10元之间,按章节计算的话,则在0.04-0.12元之间。“在这个范围内CP可以自行定价,如果书特别好超出这个范围也可 以,但需要同基地讨论。”戴和忠表示。

觊觎日本动漫

根据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计划,图书、杂志 和漫画是中移动布局的三大阅读领域。“目前平台上以图书为主,杂志和漫画正在试运营。”陈涤非说。

戴和忠表示,手机阅读业务5月5日才开始 正式商用,其实每一块业务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他介绍说,图书方面会从小说类向非小说延伸,并且还将尝试手机特色内容。

“现在用户是18到 35岁最多,但其实35岁以上的也需要阅读,我们可以尝试推出精华浓缩版的经管类图书等,满足不同的需求。”戴和忠说。

陈涤非告诉记者,目 前移动也开始尝试首发新书的模式,“已经有80本首发,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和一些当前热点的内容”。此前,首发模式在无线音乐平台上已经得到了成功的证明。

除 了图书,杂志漫画也是移动阅读基地今年下半年的重点。戴和忠甚至认为,手机漫画会成为国内动漫产业的突破口。“漫画本来就是一格一格的,天然的适合手机屏 幕的展现。”戴和忠表示,现在已经推出了针对杂志漫画的客户端,目前已经覆盖超过500款手机能完整地在手机上表现出漫画的效果。

据悉,去 年12月份,移动阅读基地曾专程赴日本与小学馆等知名漫画出版社洽谈。“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当地的运营商和动漫出版社的合作模式。”戴和忠说。事实上, 日本的动漫在国内已经拥有大批忠实用户,如果能顺利引进,也必将带动手机阅读的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44

閱讀的未來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21338.html

簡帛到紙張,書籍的載體在由簡入書之後,穿越了近兩千年的沉寂而未有改變。現在,IT技術的發展為書的世界帶 來了新的形態,這一巨變在20年前顯露的端倪甚至讓一些人在當時發出「紙質書的出版將會消亡」的斷言。直到今日,中國的傳統出版行業依舊保持增長,紙質書 消亡的論斷不攻自破。但與之並行的電子書籍也以轟轟烈烈之勢成為與紙質書並行的出版業支柱。

載體的變化之外,大眾傳媒,尤其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原本屬於書籍的時間和精力。根據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最新發佈的一份關於上海市 民閱讀現狀的報告:大部分的被訪者認為自己花在傳統閱讀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90%的人天天上網,網絡已經成為閱讀素材的主要來源之一;閱讀的形態已經呈 現移動化、淺層化和碎片化。帶著功利的目的看書、追求快速閱讀、滿足於「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通病,「以書養心」、「閱讀經典」漸 行漸遠。

深度閱讀面臨的種種窘況,不得不說是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浮躁人心的一個投射。如果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精神發育史」,那麼今天,如何看待閱讀、選擇何種方式閱讀就關乎未來的價值選擇。

昨天開幕的2011上海書展舉辦了首屆全國性的閱讀論壇,主辦方邀請具有廣泛影響的出版人如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振寧、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世紀出版集團社長陳昕等,與學者周國平、易中天、錢文忠一起探討一個論題:「閱讀的未來與價值選擇」。

閱讀「永恆」之書

論壇上,哲學家、作家周國平發出了「大眾傳媒正在取代傳播,記者正在取代尼采」的哀呼,發人深思。在他看來,讀書就要讀「永恆」之書。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周國平闡述了他眼中的好書:「一本好書能夠喚起一個人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每個人的積累不同,如果一本書能夠讓自己 發現自我原來有那麼多好的方面,那即是好書。」周國平本人選擇書籍的標準是:老書、永恆之書。「書籍那麼多,選擇不過來,經過時間淘洗的書籍總是更可靠些 吧。」

在書展的開幕式上,清華大學教授、歷史學家李學勤對於好書的評價與周國平不謀而合,「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但還是要選擇經典。在中國文化中,最為經典的還是《大學》。」

「功利化的閱讀」是易中天和錢文忠都談及的話題。「開卷有益,讀書無用」是易中天在閱讀論壇上提出的觀點。此語一出,四座皆驚。他繼而解釋:「讀書 只分為兩類:一種養心,一種養生。希望借看書來謀生,根本不能算是閱讀。所以,讀書無用,而無用之用,才是大用。」錢文忠對「功利化閱讀」現象的回應,則 從更為細節的地方入手:「我看到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書,往往教育孩子挑選『有用的書』,叫人著急。照我說來,應當讓孩子自由挑選圖書,才能培養真正的愛 書人。」

電子讀物主流了嗎

電視人駱新在主持論壇時拋給了兼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時又是知名出版人的何建明一個問題:現下頗受關注的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所浮現出來的大都 是各地作協的大佬,而網民追捧的網絡小說作者則網上無名。這個問題不禁讓人想到:在政策層面上被認為是出版行業支柱之一的電子讀物真的成為主流了嗎?

對於駱新的問題,何建明的回答是:網絡文學中湧現出來的年輕作家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才俊,現在沒有獲得主流大獎的認可只是時間問題。

新聞出版局最新發佈的一份關於上海市民閱讀現狀的報告顯示:在選擇精讀、深讀的時候,紙質書仍舊是人們的首選;電子讀物雖具有快速、豐富的特點,但整體仍舊呈現淺閱讀傾向。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電子讀物雖然已經普及,但距離深度、經典還有一段道路要走。

「近20年來,進入資本時代的出版行業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價值去向。」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社長陳昕說。資本時代中,面對書籍載體與閱讀形態的變化,出 版人究竟應該有怎樣的擔當?對於這個問題,陳昕從閱讀的價值層面開始探討。「閱讀有兩個主題,一為進步主義,另一為娛樂主義。現在的出版行業有著成為大眾 傳媒附屬的危險。出版行業本身是一個經濟體量很小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小,這是行業本身屬性決定的。然而,出版行業為其他部門所生產的價值確實不 可估量的。因而,出版行業的追求始終不應當是以利潤為導向,而是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2

【阅读】草原上的商业逻辑 ——评《从伊利、蒙牛到永业》

http://www.eeo.com.cn/2011/1011/213155.shtml

周颖/文  伊利、蒙牛和永业,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诠释了一家公司从产业组织向社会组织进化的路径。三家公司均出身于草原,它们依托各自的基因优势,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公司的“草原商业逻辑”是什么?

从1996年到2009年,这三家公司先后实现了在上海、香港、纽约纳斯达克上市,更实现了对“公司”概念的边界的扩大。

1993年12月,中国有了现代第一部《公司法》,此后,中国企业的发展轨迹才开始脱离工厂阶段。一些企业在走泰勒制和福特工厂模式,在供应链和车 间内进行着以规模生产为核心的变革;另一些企业则始终纠缠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是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争论。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实践中意识到公司的本质和目标不在 于经营业绩,也不在于它形式上的准则,而在于人和人间的关系,包括公司成员之间的关系、公司与公司外部公民之间的关系。20年时间,中国企业对于“公司的 本质”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这也难怪在2010年夏天,纳斯达克副总裁麦柯奕参观永业科技服务站后,就向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永业使他想起了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苹果、微软、英特尔等公司的成长历程,并认为永业将是华尔街的未来之星。

显然与苹果和微软相比,永业的优势不在时尚的设计和垄断性技术,而在于它植根中国底层,服务中国食物产业链的末端,但它有一个充满创新能力的团队。

以这两点为基础,永业推倒了西方传统定义的“公司”概念,在这里,公司不再是为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组织;不再是若干契约、合同的集 合;不再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进行架构搭建,而是一个将东方的“家文化”融入西方“公司”的文化的企业。融合的结果是市场、产业、公司、客户,四者之间 的边界被打破了。

大家都知道,市场是先于公司产生的,人类有了产品交换的契约之时就有了市场,此后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公司开始出现并部分地将市场契约内化为公司内部 契约。这种由公司组织生产要素进行产品生产的方式,实际上是对市场功能的部分代替,这样市场和公司之间界限明晰。同一行业的若干公司形成上下游及其他相关 性之后,就形成了一个产业,这样产业与市场、公司之间的界限也明确了。这个传统的链条中,客户是在产业里,但是在公司外一个环节。

永业打破了这一切,“企业文化的东方式落地”、“让员工有心理所有权”、“让所有员工都当老板”、“人格与梦想当作来金融”……这些管理实践都是对传统西方公司概念的突破。

永业提出了客户员工化的管理理念。它不将代理商当作客户对待,而将他们作为“小永业公司”培养,它的经销商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合作伙伴,乡镇一级的叫“永业科技服务站”。

“永业科技服务站”服务农民,免费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养殖技术,教会农民利用现代生产工具和高科技产品发展农业。帮助农民树立起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给农民提供辨识真假农资产品的基本方法,堵住坑农、害农的源头。

更为重要的是,农民还可以根据科技服务站提供的信息制定种植计划,打开产品销路,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生产,努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和质量,实现企业和农民双方的利益都最大化。”

在这个系统中,市场、产业、公司、客户,这四个概念的边界已经很模糊了。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在永业的体系中同时具有了四种身份,他即是客户、公司,也是产业和市场。

这种新的公司边界不仅重构了中国底层生产者的诚信和道德,而且会让永业的组织体系不断繁衍更多的创新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4

近幾天的人壽閱讀心得 艾露恩之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04d50100uhy5.html

1、人壽主要的風險是利率風險,也就是高通脹導致債券減值,技術性破產。目前來看不是問題了,當前股市低迷對長期現金流源源不斷的人壽來說反而是好事,可 以低成本的不斷買入。但人壽以前股權投資以淨資產為限,這次不知是否可以破例,如果能靈活變通最好,香港的民生也可以大手買入。除了利率風險,人壽幾乎是 堅不可摧的企業。

2、人壽的每股收益基本是一堆假設,收益率、折現率、風險邊際、剩餘邊際,再加上首日不確認利得,手續費不攤銷,硬把報表弄的很難看。今年三季度的報表注定是好不了了。

3、今年資產重定價部分大約4500億,三年左右時間,定存、債券可以切換到高收益資產上。國債低收益,信用債人壽的比例低,這次受的損失還少點。國開行的長債收益到6%了,人壽最高的收益假設是到2013年到5.5%。

4、人壽的遠洋地產真是跌的灰頭土臉,也許他是從商業地產今後合作考慮吧,否則真是水平差。6塊跌到2塊多。

5、每月的保費收入公告光看數字是沒意義的,還要看結構。如果是長期期繳多的話,折算成標準保費,沒準是在增長的,平安最會搞這個,每次增長多少,折算成標準保費就露餡了。

6、人壽固定收益部分覆蓋負債的95%,平安只覆蓋負債的83%。槓桿平安是10倍,人壽7.5倍,且人壽還有很多的釋放空間。如果股市熊幾年,平安是有可能撐不住。深發展原來報表忽上忽下的,看來也不像是個好公司,併購從來也就30%的成功率,深發展這樣的更不看好。

7、股權部分不算,人壽收益和5%左右的債券收益差不多。

8、和銀行相比,將承保損失算作浮存金成本的話,按2010年,人壽的浮存金成本是2.2%,招行是2.9%,收益率人壽在5.1%,招行在3.93%。 保險公司的收益率在提高,銀行利差要走下坡路,保險公司遠勝於銀行啊。所以專注於壽險的模式,強於金融控股集團的模式。複雜性意味著風險,利潤率又低。巴 菲特曾經做過這事,後來通用保險撥了幾千萬美元壞帳,老巴承認錯誤。

9、買保險公司是在買人民幣資產,買銀行是買利差加信用風險。

10、從長期來看,綜合收益、減值準備、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都是浮云,跌下去的都會漲回來,平均收益就是所投資資產的收益率,企業要看發展情況,人壽投的主要企業大都是永續性的企業,這點上看水平還不錯,也許是行業性質導致他投銀行比較多,也許是無意識的。

11、由於未來不可預料,長期高息或長期低息都是有可能的,若長期高息人壽就會賺取巨額利潤。長期低息就是前幾年的樣子,看股市嘍。

12、每份保單的佣金費用在下降,這是好趨勢。

13、人壽做事一直很踏實,不譁眾取寵,這是個好品質。這樣的公司更可能做好事情。銷售是短板,確實要改進。

14、保險公司的保單永遠是供大於求的,產能只存在於心理上。危機造成的償付能力不足,可能限制某些企業的規模衝動。中國式的監管在這一行的好處是可以防止某些企業瞎來,造成過度競爭。

15、保險公司按現有結構只能取得略高於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中國的長期國債一直很低,但高的又不可持續。

16、保險公司的收入增長能力不同於一般的銷售企業,他的收入有一半左右是以前年度取得的,當期只是一部分,有一個自然增長過程。增長從空間上來說還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6

Flipboard創始人:數字閱讀是潮流

http://news.imeigu.com/a/1332547860993.html

新浪科技 鄭峻發自美國硅谷

「Flipboard就是要成為蘋果iPad和iPhone的絕配應用」,美國社交雜誌應用 Flipboard創始人麥克·麥克麥丘(Mike McCue) 昨日在加州帕羅阿托的辦公室對新浪科技表示。作為創業者,麥克麥丘是喬布斯的忠實崇拜者;而作為開發者,他的目標就是打造基於蘋果平台的閱讀應用。

Retina將掀起閱讀革命

3月7日,蘋果發佈了第三代平板電腦,2048×1536分辨率的Retina顯示屏是新iPad最大的亮點,264ppi的像素密度已經觸及人眼的極限。致力於改變閱讀體驗的麥克麥丘對此興奮不已,「這會是一款根本性改變出版行業的革命產品」。

3 月16日,Flipboard在新iPad上市首日就推出了針對Retina顯示屏優化的新版應用。麥克麥看來,Retina顯示屏的閱讀體驗優於任何其 他電子設備,足以媲美傳統的紙質書籍;在展示多媒體和多彩內容方面,新iPad要遠遠超過採用電子墨水(E-ink)技術的亞馬遜閱讀器Kindle。

談 到出版行業當前狀況,麥克麥丘認為,Retina顯示屏已經達到了印刷級別,傳統報紙雜誌將不可避免地遭受衝擊,電子閱讀將在未來幾年徹底取代紙質書籍。 「雖然我非常喜歡看紙質書和報紙的感覺,但這是個發展潮流;或許在未來,真正的(紙質)報紙和雜誌將成為一個小眾的精品市場」。

他進一步闡述稱,Flipboard將努力在出版行業的轉型過程中扮演平台作用,成為連接出版商和廣告主的橋樑,以創新的方式在數字閱讀中展現廣告,保證出版商的廣告收入水平,從而維持優質的內容。

目 前Flipboard只在iOS平台推出應用,麥克麥克重申,公司沒有推出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應用的計劃。他解釋稱,Flipboard還是家小創業公司,關注比什麼都重要,蘋果iOS是Flipboard的最佳展現平台,所以基於這個 平台提供最出色的用戶體驗才是公司的重點。

學生心態開拓中國市場

去年12月,Flipboard攜手新浪推出了iPad雜誌的中國版,本週他們又與新浪合作推出了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iPhone應用。iPad版的Flipboard在iOS中國應用商店的新聞類應用排名中始終佔據了前三的席位,而用戶評價保持在四星和五星之間。

麥 克麥丘表示,iPhone版Flipboard並不是原先iPad版本的縮小版,而是根據iPhone用戶的不同閱讀習慣進行了全新設計。 Flipboard為智能手機用戶在碎片化時間的閱讀量身打造了iPhone版應用,借助封面故事(Cover Story)和上下翻頁的創新閱讀方式,旨在讓用戶在喝咖啡、排隊等時間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閱讀。

談到中國,麥克麥丘坦承這是個巨大而又複雜的市場;「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市場,也會是我們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但這裡有著不同的文化和市場環境,我們在這裡還是個初來乍到的學生,新浪是我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合作夥伴。」

與 此同時,Flipboard國際版應用也整合了新浪微博和人人網,與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社交網絡一道呈現在 Flipboard雜誌中。麥克麥丘解釋稱:「這主要是考慮到國際用戶的需求,因為新浪微博在海外也擁有巨大的用戶群,而且還在迅速增長,光北美就有接近 百萬的新浪微博用戶,我們無法忽視這個市場。而從目前的反饋來看,用戶對這一改進非常滿意」。

後記:這是麥克麥丘第二次接受新浪科技的獨家專訪。採訪過程中,他多次拿起新iPad,向新浪科技詳細展示Retina顯示屏給Flipboard閱讀體驗帶來的巨大提升。看得出,他對新iPad帶來的出版與閱讀革命潛力充滿憧憬。

令人驚訝的是,麥克麥丘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濃厚,遠遠大於通常的開拓國際市場級別。他會 通過Flipboard登錄新浪微博查看內容 ,仔細「翻看」Flipboard的中文內容,甚至通過搜索熟練翻出上一次接受新浪科技的專訪稿件。「你寫的不錯,確實很瞭解我」,他說。

這 是個非常有魅力和故事的創業者,專訪他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交流,一個小時的採訪時間很快結束。採訪結束後,我們閒聊到共同的興趣古典音樂,這個半專業鋼琴師 和我一樣,最愛的鋼琴曲是肖邦的《升C小調圓舞曲》。「你有想過打造一個音樂版的Flipboard應用嗎?」走的時候我問到。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亮 光,「我們確實在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3

付費閱讀:看一個獨立博主的賣文路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52168.html

年前的起因

把自己的作品放上互聯網,能收到錢嗎?下面就是我的親身經歷。

事情的起因是,我有一個博客網站。為了彌補網站的支出,我參加了Google公司的網絡廣告計劃。只要訪問者點擊廣告,我就會收到廣告費。

可是一年前,Google送來一封郵件,宣佈由於某種原因,我的廣告賬戶將被關閉。也就是說,我不會再收到廣告費了。雖然這筆錢並不多,但是畢竟少了一筆收入,我感到很不情願。

思前想後,我決定正好借這個機會,做一個試驗:在網上出售自己的文章,看看多少人願意付費。

2011年5月16日,我在每篇博客的底下,加上了一個按鈕,上面寫著四個字」付費支持」。用戶點擊這個按鈕,就會看到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讀了我的文章,覺得有幫助,歡迎向我支付一小筆金錢作為回報。

每篇文章的價格是0.99元人民幣,或者0.99元美元。讀完文章以後,如果你覺得它值這個價,歡迎付費。謝謝。

這不僅是我解決網站收入問題的一種手段,也是一個實驗。一年之後,我會公佈一共收到多少錢。如果微支付這條路能夠走得通,就會鼓勵更多的人在網絡上提供高質量的內容,逐步改變中文網絡的生態環境。」

 

猜猜結果怎麼樣?頭一個月,每天都有人付費!

可惜好景不長,正當我歡欣鼓舞,預料之外的狀況紛紛出現,種種外部限制讓這個試驗困難重重。對於付款閱讀,我有了新的認識。

(1)中介機構收費偏高。

我的收款工具,是國內最大的網絡支付平台」支付寶」。它每月前20筆交易免費,此後每筆交易收取1%的手續費,最低不少於1元,最高不超過25元。

我很快發現,如果每篇文章的定價是0.99元,還不足以彌補手續費。我不僅一分錢都收不到,而且還要自掏腰包,每筆交易另行向」支付寶」支付0.01元。出於無奈,我不得不把付款金額提高到9.9元,相當於一次性購買10篇文章。

要求讀者一次性付費9.9元,無疑是偏高的,大多數報紙的定價也不過1元。可是,所有的第三方支付網站都有最低收費門檻,使得」微支付」幾乎不可能實現。

(2)操作麻煩。

就算訪問者願意接受我的價格,他很快就會發現,支付過程非常麻煩。首先,必須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支付寶,然後才能付款。如果他的賬戶是空的,或 者他根本就沒有支付寶賬戶,事情就會變得複雜。他必須輸入銀行卡信息,直接從銀行賬戶向我劃款,這又涉及到銀行網站的登錄和驗證。

基本上,訪問者至少需要3–5分鐘完成支付過程。考慮到他所要購買的只是一篇文章而已,我覺得實在沒有理由讓別人浪費這麼多時間。很多願意付款的人,也確實因為這個理由而懶得付款。

(3)用戶體驗糟糕。

真正致命的是這一點。交易應該是等價交換,可是由於我採用」先閱讀,再付費」的方式,導致整個過程實際上類似捐贈。訪問者並沒有因為付費,而得到新的體驗,付款之後,他的滿意度並無變化,事實上由於付款平台的限制,我甚至無法向他顯示一句」謝謝你」。

如果對一方來說,交易是否進行並無差別,只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對另一方做一些善意的補償,那麼我覺得這肯定長久不了。

因為上面這三點不利條件,付費閱讀的人逐漸稀少。我慢慢開始接受一個事實:我的文章很難賣出去。

但是,我前面說過,一年之後,我會公佈這個試驗的結果,披露一共收到了多少錢。現在就是揭曉結果的時刻了。

從去年5月到今年5月,我一共寫了88篇博客,共計收到1079筆付款,其中美元255.97元,人民幣4106.04元。

這個數字算多嗎?我的每篇博客,讀者人數平均接近2萬人。根據上面的統計,可以推算出,其中大概有12個人願意向我付款。」轉化率」(訪問者轉化為消費者的比率)不到0.1%,而電子商務網站的正常轉化率大概是2%到5%。嗚呼,付費閱讀的艱難可見一斑。

我想,如此之低的轉化率,說明目前階段付費閱讀還不可行。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即使有各種不利條件,還是有人願意付款。如果交易費用更低、支付過程更便利、付費後能得到實際利益,我覺得付費閱讀是可行的。當然,前提是你的內容必須對讀者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28

數字閱讀如何找到盈利模式?

http://news.imeigu.com/a/1344644700287.html

根據第九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11年,僅手機閱讀人群,就達到了2.6億,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電子購物人群和移動社交網絡用戶群體。而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一份報導顯示,中國將在2015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閱讀器市場。

另一方面,行業內的爭奪也正變得空前的激烈。京東和噹噹相繼宣佈上線電子書頻道,兩家合計電子書品種已經超過20萬種;漢王書城和云中書城也已經在行業中耕耘許久;豆瓣推出自出版計劃;淘寶推出淘花。

在 各企業氣勢宏大的平台競爭背後,小公司是否還有機會?在同質化競爭也加劇的背後,小規模的電子書企業開始在紅海中嶄露頭角。在他們眼中,電子書已經不再是 簡單的格式轉換,而是一項工藝,一種思考。他們讓「讀者舒服讀書」的理念,精益求精的生產具備最佳閱讀體驗的電子讀物,在字號和行距中尋找著新的「藍 海」。

於是,思考一個問題:好的閱讀體驗能否轉化為利潤模式?壞的閱讀體驗又是否真的不能帶來利潤?

「直覺、簡潔、不庸俗、不山寨,能夠消滅自己,讓用戶安心去做想做的事。」「錯字、排版馬虎、閱讀介面有煩人的廣告條。」這是字節社創始人李如一對好和壞的解釋。

但 在運營層面,製作的精益化,卻也帶來成本的增加,小公司「包袱」不小,盈利模式也尚不清晰。但也有創業者和投資人拿蘋果和喬布斯的成功說事。他們堅定認為 自己會等到「英雄時刻」的到來。(註:「英雄時刻」是在設計領域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彙,它代指一個產品在某個特性上給用戶留下強烈的認同和熱愛,進而讓用戶 對品牌產生強烈加分。任何成功的品牌必須擁有英雄時刻,就和三星手機與蘋果電腦一樣,或許只是人們實用產品功能的一小部分,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產 品甚至是一個品牌的價值和個性。

【嘉賓】

龍宇 貝塔斯曼中國總部首席執行官,暨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董事總經理

周煒 凱鵬華盈創投基金(KPCB)主管合夥人

王煜全 Frost & Sullivan中國區總裁、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

梁公軍 鮮果閱讀CEO

《21世紀》:當前數字閱讀的行業生態具有哪些特徵?

龍 宇:貝塔斯曼對傳統和數字出版兩個方面都有涉足,我們旗下蘭登書屋的數字閱讀的銷量已經佔到了整體銷量的25%,這是比較驚人的數字。現在歐美市場上最暢 銷的圖書Fifty Shades of Grey,其數字閱讀ebook和實體書銷量已經對半開,未來數字閱讀比重肯定還會加大。

我認 為,數字閱讀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未來的消費形態,我覺得與此相關的、傳統的出版社,包括我們在內,和中國的幾百家出版社都是受衝擊的最直接的前沿陣 地,像Kindle這樣的閱讀器,如果正式來到中國開放銷售,我相信也會對整個出版的價值鏈、用戶的閱讀習慣都會有很大的衝擊。

內容的方向當然會很自然地出現分化,原來是比較大眾的出版,現在可能有細分領域,所以你會關注到果殼或者類似豆瓣這樣的公司。專業領域的閱讀就是基於數據庫專業文獻、科技文獻、資料文獻、大學圖書館等,我覺得中國從來就沒有特別的發達,最主要的是直接對數據庫的營銷。

梁 公軍:快消時代裡,什麼樣的資訊產品會有更強的生命力?第一,准:有用的才給我,不相干的別煩我;第二,快:第一時間就獲知更新,比如一本書的最新章節、 一個事件的最新新聞;第三,柔性:合適的信息自己送上門來,讓信息來找我。以此來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即興的、短暫的、隨意的信息消費需要。

這對資訊產品團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麼海量數據挖掘、精準推薦技術極強,要麼精選編輯能力及社區運營能力極強,要麼用戶體驗設計能力極強。

《21世紀》:數字閱讀的增長點會出現在哪些領域?

周煒:我們有一個認識,在無線互聯網時代,渠道比內容更重要,信息如何到達用戶值得繼續探索。比如投資鮮果,我們希望它能成為無線互聯網用戶獲得有價值內容的通道,不單是閱讀一種。

核 心競爭力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是有沒有足夠大的覆蓋量、用戶儲備;第二是用戶體驗的舒適程度,比拚誰更瞭解用戶;第三是用戶的粘性,要看用戶在你的云端有沒 有積累足夠的資源,此外,社交也是黏住用戶的重要手段,你對產品可以和朋友保持分享,這種關係維持下去,讓你不願放棄。

王煜全:社會化閱讀是有機會的。簡單地根據一個人以前的閱讀行為做推算是不夠好的,要依託社交網絡來做。

閱讀其實和新媒體的很多東西相似,內容的產生相對會容易很多,這樣就對內容的製作者帶來要求,以前你寫出一篇好文章來就可以出名,相當於當初你是短跑選手,現在必須是長跑選手,你得持續不斷地寫出好東西來,才會有價值,對內容提供者來講實際上是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平台的突破,以前在傳統媒體中,編輯部、出版社是最關鍵的,但實際上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個性化整合的機會,比如說像薛蠻子做的《蠻子文摘》,內容不是他的,但是他是一個很好的整合者,未來整合者的角色也會湧現出來。

我們說會有一個新的媒體平台的出現,媒體平台的核心是說有非常好的整合者,然後把最好的內容集成起來,整合者的要素就是他是能夠長期提供好的內容,而且形成自己的風格。未來媒體業者還是有價值的,但是報社就未必了。

至 於市場切入的時機,首先需要背後的團隊為社會化閱讀提供算法;其次任何一個新東西起來它有一個週期,微博剛剛起來,社會化閱讀的重點一定都在微博上,過一 段時間以後,大家對微博的閱讀方式不滿了,開始期望更高質量的閱讀方式,而現在的閱讀平台沒有太出彩的,寧可等這一波小的泡沫過去以後再進入。

龍宇:我覺得未來的增長點可能還會在更加多的互動和定製上面。高度提升的客戶體驗,也使得大家願意為此付費。中國早期互聯網上基本都是用廣告支撐的模式,但是在移動方面的一些打包服務是有收費可能性的,這上面的產品設計思路會有所不同。

互 動這塊,我覺得也不用誇張社會化閱讀的高深,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其實現在我覺得我們要解決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海量信息,以前是信息很少,所以獨家新聞 非常熱,但是現在這些信息都在那裡,關鍵是怎麼樣被再次傳播。現代讀者很大的一個困擾是,沒有跟它自己高度相關的信息,可能對你來講是高質量的、特別有趣 的話題,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則是垃圾。

社會化無非是說跟它相關的邏輯關係、跟它相類似的、氣味相投的人群,幫他做了前期的篩選和編輯,這以前 是通過黃頁式的導入,由少量掌握著媒體話語權的精英或者專業的編輯來做這件事情,現在可能是通過他自己感興趣的一些垂直門戶來做出的導入,真正瞭解他的個 人社會網絡,幫他做了信息的再次整理、傳播和編輯。社交化時代信息的編輯和整理,是由很多的好友關係來建立的。這非常有效率,而不是跳過信息的海洋,自以 為自由,但上岸的時候發現一無所獲。

到今天為止,我潛下心來,還是很頑固地會讀這些紙質媒體,我說的紙質媒體其實是指傳統媒體,我可能也會在pad上面讀,但是我喜歡這種經過挖掘、整理、沉澱、集成的信息,三個小時會給我非常大的信息量。

《21世紀》: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如何應對大公司的挑戰?

周煒:對於大公司的威脅,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解決辦法。KPCB希望給鮮果這樣的企業以成長空間,先不考慮盈利模式,讓它慢慢做起來。

對 於國外的競爭,有兩點看法,其一,競爭是必然的、不可避免。其二,國內互聯網的用戶體驗還是比較特別,一些本土企業的積累和用戶的理解不亞於國外公司。當 然,現在無線互聯網讓國外公司在中國成功愈發的容易,但他們還是有很長的道路需要摸索。KPCB投資過Google、Evernote等企業,作為VC 方,也希望促成它們與鮮果等國內企業的合作空間。

王煜全:大公司的圍剿沒法面對。沒太多技術含量的東西本來就不該是創業者做的,創業者不能 拿AK47跟人家打,必須有制導武器。一個簡單的閱讀平台不構成制導武器,除非你有很強的社會化計算能力。一方面所謂給你推薦什麼東西,是通過算法來決定 的;另一方面推薦誰的東西也可以通過算法來決定,比如說你對任何一個門類有需求,你喜歡體育,那我會從微博的體育用戶當中,篩選出在體育領域最權威的人, 他摘的文章我推薦給你,實際上雙方都是用算法來做到最優的針對性提供,這樣才會有未來。

龍宇:其實國內一些公司的模式在歐美市場上是沒有先例的。比如我們對豆瓣,並不作為簡單的投資,而是希望能把豆瓣的模式、思路、更具體到它的技術水準、操作形態,完全都推廣和結合在我們歐洲的資產上,能夠給這個產業帶來一些變革性的創新。

只有擁有海量資源的人願意開始主動的轉型,以開放的姿態來接受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模式,才能去定義市場。我們很願意跟豆瓣成為一個合資企業,在歐洲用中國的技術,來顛覆歐洲的媒體消費習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29

豆瓣閱讀:10人小團隊的「慢工細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1/5MNDE1XzQ5NTI5MQ.html

2011年11月11日不算是平淡無奇的一天,「光棍節」或是「蒼井空老師的生日」,讓這個日子提前享受了足夠的關注。這一天,豆瓣管理員推送了一條與11·11流行主題無關的消息:豆瓣閱讀投稿系統之「什麼樣的作品可以投稿」。

兩個月之後,豆瓣發佈了自己的閱讀器,起初上線的只有區區幾部免費作品,「作品太少,一兩天就讀完了,還不夠塞牙縫」。直至「五四青年節」,豆瓣閱讀團隊終於浮出水面,向它的用戶們宣告,「現在,豆瓣閱讀的作品商店即將開售」。

在酒仙橋路的豆瓣總部裡,豆瓣讀書產品總監戴欽告訴記者,和不明就裡的用戶們一樣,當時的閱讀團隊同樣心懷忐忑:「真的有人會花錢買這個東西嗎?」

迎向寫作者的「未知市場」

對於已經積攢了數年用戶群的豆瓣網而言,「數字閱讀是往下發展的唯一選擇」,戴欽說,「在紙質書市場裡已經有了讀者群基礎,又想繼續服務於這些用戶,這時候能提供什麼?」

可 是在去年5月,豆瓣讀書的十餘人小團隊開始分身做豆瓣閱讀時,國內數字閱讀的市場環境還籠罩在一片迷霧中。在國內數字閱讀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上,漢王等發 軔於製造業的手持閱讀器僅曇花一現。另一條思路則是與出版社簽版權,以圖書的電子化開始做數字閱讀,市面上很大比例的參與者正如是運作。

「可是這些方向都存在障礙,很多出版社自己的版權清理工作做得並不好,他們也不明確有多少書擁有版權;此外,電子書平台的硬件方面也不甚明朗。」正在戴欽困惑之時,一位業餘時間寫小說的豆瓣工程師提醒她,「你有沒有想過從寫作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這理清了豆瓣閱讀的市場定位——做中短篇作品的、不受發表時間限制的市場。於是,在對民間創作者進行走訪之後,豆瓣打出了一張出人意料的牌:先推投稿系統。而同類市場中,往往是閱讀器先行登台。

豆瓣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數字出版平台這一端。一本書定價1.99到8.99元,網站與作者每月結算,三七分成。作為普通教師的莊蝶庵在月底獲得的電子書售賣收入,達到了近乎一半的工資。

從一個標點開始的讀者體驗

儘管打作者這張牌,但毋庸置疑,閱讀團隊得繼續討好讀者,把產品做出來。

一位豆瓣員工引述CEO阿北的話說,從產品層面來看,必然包含著嘗試性的過程,不可能從自我的角度,為用戶精心打造出一個妄圖滿足所有需求的產品。

對 豆瓣閱讀這款產品來說,「討好讀者」就得做好閱讀體驗,怎麼做好體驗絕對是個「細緻活」。設計師於向飛常說的一句話,被團隊成員奉為至理名言:「我們做這 麼多閱讀體驗的設計,就是為了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忽視所有版式的存在,直接投入到內容本身,這才是最好的閱讀體驗」。

為此,豆瓣做了一 套自己的排版引擎,設計出具體的排版細則,一些紙質報刊編輯的常識和細節被充分借鑑,「比如標點擠壓,避免出現在頭尾」,「加入世界文學中古樸的著重 號」,「購買漢儀的楷體來做信件的字體」。戴欽說,「這些事看上去很小,實際上都需要一點點的工作才能把它做好」。細節背後則有一整套篩選的機制,全組參 與投票選一種字體已成常事。

在用戶購買方面,小量積累的充值方式悄然積累了一筆現金流,一些在海外的中國讀者也委託國內的朋友「買書」——目前僅有支付寶一家支付合作方,「馬上接入銀聯,未來肯定會考慮和PayPal合作,方便海外的中國讀者」,戴欽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87

投資Blog 閱讀報告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blog.html
止凡多年來看過不同 blog友的 blog就好像看不同書本, 看畢後可以寫一點點閱讀報告出來。金融海潚到如今歐債危機及中國經濟放緩, 不少多年前出產大量好文章的 blog友都消失及減產。


鄧小閒
現在連網址都沒有了, 只有一個其他 blog友的一篇半篇轉載文章。
http://stormnotes.blogspot.hk/2007/10/blog-post_06.html
在鄧小閒的 blog 中我學到如何利用孖展戶口幫助理財, 未看他的 blog之前, 孖展於我心目中是洪水猛獸, 可惜他也因金融海潚投資失利而失去寫 Blog的興趣, 加上 yahoo的更新, 所以他的 blog消失世上, 實在可惜。


火燎森
http://www.snb.hk/blog/front/blogindex.aspx?blogid=31
這個算是亦正亦邪的 Blog友, 當年他靠借貸跟巴菲特買中石油起家的他, 到底是全靠實力? 還是多少靠運氣呢? 他的 blog還引來不少 blog友批評甚至攻擊, 有人說他樹大招風, 又有人說他慌話連篇, 連回報也是誇大的。是是非非不得而知, 但我在這個 blog學會借貸並不可怕的道理, 要有利用人家的錢的技巧及信心, 還有學會生意人的一點點思維。之後他出書, 再到商台開咪, 又在做內地生意之類, 漸漸減產, 就算間中再出文, 其可讀性亦大不如前。


市場先生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
這個是一個我從頭到尾都有看過的 Blog, 他出過兩本書, 按他的投資方法不會使你快速致富, 但我覺得他的投資方法是最接近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奈何金融海潚之後, 他的選股 (多是金融股) 受質疑, 而近年又減產, 有時一個月都沒有一篇有關投資理財的文章。


麒麟王
http://blog.yahoo.com/_HSUXMEMMYKMJOWHWPETIAW3JO4/articles/page/1
當年他二十多歲就靠獎學金及買樓投資令手頭有 250萬身家, 在 blog中一口氣分享他的投資心得。其後他的投資風格有點改變, 多了炒賣細價股。在他的 blog啟發了我不少, 好像買樓及買股可以雙管齊下, 投資樓市亦要做足功課。可惜他的出文數量又是減產收尾, 自 2010年沒有再出文, 但他在 blog中好像留有伏筆, 認為樓市會在 2013年有調整, 不知到時會否出山再戰。


ckm001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page/1
他就是老師, 我都是看畢他的每一篇文, 從前他的出文量是非常高, 但近日因事忙而減產, 又是一整月都沒有發一文。他的 blog文亦是常常被人攻擊及批評, 當然亦有一群支持者, 只是近年他部份選股的股價一沉不起, 質素亦有問題, 攻擊及批評者自然更加多。無論如何, 我在他的 blog亦學到不少東西, 例如世界觀、堅持、執著, 而當然亦有不少不足之處可供反省。


財叔
http://www.xn--rort53k.com/
買樓達致財務自由的大師, 從他的文章學會財務自由的狀態, 選擇買樓投資要注意的事情, 要買有未來的樓, 而有樓之後運用財技 (加按) 亦是在他的文章中學會的。記得有個方法我覺得很厲害的, 就是樓市低潮時出現的錯價, 令銀行估值高於買入價, 可以先 full pay層樓再做按揭取回所有本金, 使得在理論上同一筆本金可以買入多層樓作投資, 沒有看過這個 blog實在想不到會有這種機會。


YC
http://blog.yahoo.com/_BIBG6PRURNDFYIOSVOFF2AOCOE/articles/page/1
另一位買樓達致財務自由的大師, 相對財叔, YC兄的投資法比較穩健, 很少買 40年的舊樓及自制劏房戶。在他身上學到打工仔如何努力投資理財買樓也可不到 50歲手持 10多層樓退休享受人生。


以上的都是我以前經常看及學到不少投資理財知識的 blog, 其實還有更多的, 而還在積極出文的 blog友就不在此提了, 希望各 blog友有其他可讀性高的 blog也可留言介紹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