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閱讀的未來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21338.html

簡帛到紙張,書籍的載體在由簡入書之後,穿越了近兩千年的沉寂而未有改變。現在,IT技術的發展為書的世界帶 來了新的形態,這一巨變在20年前顯露的端倪甚至讓一些人在當時發出「紙質書的出版將會消亡」的斷言。直到今日,中國的傳統出版行業依舊保持增長,紙質書 消亡的論斷不攻自破。但與之並行的電子書籍也以轟轟烈烈之勢成為與紙質書並行的出版業支柱。

載體的變化之外,大眾傳媒,尤其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原本屬於書籍的時間和精力。根據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最新發佈的一份關於上海市 民閱讀現狀的報告:大部分的被訪者認為自己花在傳統閱讀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90%的人天天上網,網絡已經成為閱讀素材的主要來源之一;閱讀的形態已經呈 現移動化、淺層化和碎片化。帶著功利的目的看書、追求快速閱讀、滿足於「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通病,「以書養心」、「閱讀經典」漸 行漸遠。

深度閱讀面臨的種種窘況,不得不說是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浮躁人心的一個投射。如果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精神發育史」,那麼今天,如何看待閱讀、選擇何種方式閱讀就關乎未來的價值選擇。

昨天開幕的2011上海書展舉辦了首屆全國性的閱讀論壇,主辦方邀請具有廣泛影響的出版人如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振寧、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世紀出版集團社長陳昕等,與學者周國平、易中天、錢文忠一起探討一個論題:「閱讀的未來與價值選擇」。

閱讀「永恆」之書

論壇上,哲學家、作家周國平發出了「大眾傳媒正在取代傳播,記者正在取代尼采」的哀呼,發人深思。在他看來,讀書就要讀「永恆」之書。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周國平闡述了他眼中的好書:「一本好書能夠喚起一個人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每個人的積累不同,如果一本書能夠讓自己 發現自我原來有那麼多好的方面,那即是好書。」周國平本人選擇書籍的標準是:老書、永恆之書。「書籍那麼多,選擇不過來,經過時間淘洗的書籍總是更可靠些 吧。」

在書展的開幕式上,清華大學教授、歷史學家李學勤對於好書的評價與周國平不謀而合,「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但還是要選擇經典。在中國文化中,最為經典的還是《大學》。」

「功利化的閱讀」是易中天和錢文忠都談及的話題。「開卷有益,讀書無用」是易中天在閱讀論壇上提出的觀點。此語一出,四座皆驚。他繼而解釋:「讀書 只分為兩類:一種養心,一種養生。希望借看書來謀生,根本不能算是閱讀。所以,讀書無用,而無用之用,才是大用。」錢文忠對「功利化閱讀」現象的回應,則 從更為細節的地方入手:「我看到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書,往往教育孩子挑選『有用的書』,叫人著急。照我說來,應當讓孩子自由挑選圖書,才能培養真正的愛 書人。」

電子讀物主流了嗎

電視人駱新在主持論壇時拋給了兼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時又是知名出版人的何建明一個問題:現下頗受關注的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所浮現出來的大都 是各地作協的大佬,而網民追捧的網絡小說作者則網上無名。這個問題不禁讓人想到:在政策層面上被認為是出版行業支柱之一的電子讀物真的成為主流了嗎?

對於駱新的問題,何建明的回答是:網絡文學中湧現出來的年輕作家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才俊,現在沒有獲得主流大獎的認可只是時間問題。

新聞出版局最新發佈的一份關於上海市民閱讀現狀的報告顯示:在選擇精讀、深讀的時候,紙質書仍舊是人們的首選;電子讀物雖具有快速、豐富的特點,但整體仍舊呈現淺閱讀傾向。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電子讀物雖然已經普及,但距離深度、經典還有一段道路要走。

「近20年來,進入資本時代的出版行業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價值去向。」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社長陳昕說。資本時代中,面對書籍載體與閱讀形態的變化,出 版人究竟應該有怎樣的擔當?對於這個問題,陳昕從閱讀的價值層面開始探討。「閱讀有兩個主題,一為進步主義,另一為娛樂主義。現在的出版行業有著成為大眾 傳媒附屬的危險。出版行業本身是一個經濟體量很小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小,這是行業本身屬性決定的。然而,出版行業為其他部門所生產的價值確實不 可估量的。因而,出版行業的追求始終不應當是以利潤為導向,而是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