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千億富豪呂志和索腿Model伴開年

2013-02-21  NM
 
 

 

身家過千億,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名第五的超級富豪呂志和,掌控兩大上市公司嘉華國際(173)和銀河娛樂(27);平日生活低調,出入沒有保鑣護駕,頭戴賊仔帽,看上去就是個斯文、慈祥的老人家。但嘉華上下早已流傳呂志和喜歡身材高『身兆』、腳長的年輕模特兒。為查證真偽,本刊連續多日在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守候,於大年初二,拍到呂志和與兩位妙齡女子在酒店出入。本週日,三人更齊齊去按腳「疏乎」。其中一名五呎七吋高、擁有無敵長腿的女子,是當紅模特兒,曾替不少報章雜誌拍照。今年八十三歲、與妻子結婚已六十一年的呂志和,人老心不老。

上週一,初二開年。早上十一時半,頭戴黑色賊仔帽、身穿泥黃色外套的呂志和,帶着兩名年輕女子,步出嘉華旗下的海景嘉福酒店電梯。三人神情輕鬆,有講有笑。這時,酒店職員亦提高警覺,緊盯着手持電話拍照的記者,更上前向其中一名女子「提水」。三人隨即快步離開,齊齊登上泊在酒店門外的灰色平治房車。呂志和與其中一名長相冶艷、同樣戴帽的女子坐在後排。上車後,呂氏仍不放心,叫司機上前查問記者,及查看記者手機內的照片。翻查車牌,登記車主是上市公司嘉華國際。

女模陪歎足浴

本週日,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呂志和又再與該兩名女子齊齊「落樓」外出,登上同一部平治房車,直駛過海至上環永樂街五十號昌盛大廈外。三人走進大廈,乘電梯至二十一樓。記者上樓查看,該層只有一間公司叫Shadow: Art Zone,是一間畫室。三人逗留至下午三點多才離開,再往跑馬地景光街的足浴店——姿足常樂按腳,歎足一個半小時。據悉,姿足常樂是區內知名的富豪足浴店,裝修豪華,一樓大堂是足浴區,二樓全是按摩房,私隱度十足。離開時,呂志和繼續與冶艷女子並排而行。經明查暗訪,這名冶艷女子,是呂志和近年經常見面的女性朋友,叫陸均僮(Catherine)。根據模特兒中介公司Retro Management網頁內的介紹,Catherine身高一米七,三圍「33、25、35」,請她拍攝硬照四小時,收費三千元,性感泳衣照另計。Catherine的工作以拍攝硬照為主,近年曾出席有線電視宣傳及遊戲展等活動,去年更去過康城影展,有網友大讚她的側面貌似名模楊崢。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賣披肩的樓上鋪KPG,有她偌大的硬照掛在窗前,途人經過皆能望到。生活富泰的她,在微博中曾大晒自己去打golf,嗜好與呂志和不謀而合;另外,喜愛畫畫的她,亦不時將作品放上微博。一名認識Catherine的人說:「佢年約三十歲,細個時父親生意失敗,因為無暇照顧,所以送咗去保良局,喺保良局長大。由細到大佢都係咁愛好物質生活。」微博中,亦顯示其「愛錢」本色,自我介紹寫到明目標是「先令自己富起來,再令身邊的人也富起來」,她更加關注一個名為「學會駕馭男人」的微博。一○年她曾接受《東Touch》訪問,表示自己「鍾情成熟穩重的男人」,平時又愛穿緊身運動衣。

呂志和睇相口震

本週二早上八點,記者再去海景嘉福酒店等呂志和。八時四十五分,身穿黑色大褸、戴着鴨舌帽的呂志和由酒店正門步出,聽到記者叫「呂生」,即停下腳步,報以微笑。記者上前展示他與Catherine出入酒店,以及一同去足浴店的照片,問道:「呂生,點解你會同模特兒Catherine來酒店,仲一齊去做腳底按摩?」呂志和一聽Catherine的名字,即面露驚訝,然後立刻「擰轉頭」,神情凝重地快步走向座駕。這時司機上前攔着記者,坐在車廂內的呂志和,沒有回應記者提問,望着車窗外的記者及照片,面色愈來愈黑,嘴角扭曲微震,不久即着司機開車離開。

好友做執董

呂志和的富豪好友指:「佢年紀大,搵朋友作伴,好正常啫!」他與女性朋友亦常在跑馬地出入。呂志和的交友事跡在嘉華集團內部流傳多時,早年更傳他與公司一名女員工非常友好。這名員工,據知就是嘉華國際前高層張嫚芸(Claudia)。在美國修讀傳播學的張嫚芸,九三年加入嘉華,樣貌標致的她,旋即成為呂志和身邊的大紅人,事業扶搖直上。○六年,已升任嘉華集團企業事務副董事的張嫚芸,親自為呂志和執筆,出版《寧靜致遠——呂志和:平平凡凡的人生哲學》一書。呂志和在書中指張嫚芸送了一本老子《道德經》給他,出書亦是張的提議,更指張「是我栽種的其中一棵小樹苗」。張嫚芸已婚,家庭富裕,早於九六年已與丈夫梁鴻彬成立多間公司,買賣物業。一○年四月,張嫚芸與呂志和第三名兒子、早於八四年加入嘉華的呂耀華,同日齊齊獲委任為嘉華國際執行董事;當時,嘉華國際的執行董事還有長子呂耀東及長女呂慧瑜,換言之,張是唯一的「外姓人」。嘉華國際年報顯示,張嫚芸一一年的董事酬金有三百二十萬元,手上亦持有約四百萬股嘉華國際股份及二百萬股認股權,市值過千萬。只可惜,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張嫚芸於一一年十月因病離世。家人在報紙刊登訃文悼念,指張嫚芸的骨灰將移奉不丹佛境。

長年瞓酒店

一直傳聞,呂志和近年有不少年輕女伴,如走馬燈般。另一邊廂,呂志和的髮妻趙錦屏卻甚少露面,最近一次是上月中,出席香港歌劇院十周年慶典音樂會。最高調要數○二年,呂志和於尖沙咀洲際酒店筵開五十席,慶祝與趙錦屏結婚五十周年「金婚」。當日到場的政界、工商界名人超過六百多人,包括董建華、曾蔭權等。呂志和送了玉頸鏈給太太,還穿上當年結婚時的西裝,在台上發表「愛」的宣言,指對太太的感情五十年「不變」。表面上,二人同報住布力徑大屋,但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多年,呂志和經常出入海景嘉福酒店,反而在他布力徑的大宅甚少見到呂志和。呂志和與趙錦屏育有三子兩女。一九八七年,嘉華石業上市(嘉華國際前身),呂趙錦屏出任公司非執行董事。九二年呂志和成立了一個家族信託基金,持有公司股份,呂趙錦屏是受益人之一,其私人亦持有約二百四十萬股。呂志和最大嗜好是打高爾夫球及打麻雀,李嘉誠、郭炳湘、陳祖澤等富豪亦是其「波友」。趙錦屏早年亦經常陪丈夫打波應酬。○一年,觀瀾湖高爾夫球會舉行了一場高爾夫球友誼賽,參賽者包括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趙錦屏亦有參與。

女伴價目

種類價目

陪食飯$2至$3千

陪瞓一晚$1至$3萬

出海派對(船P)$5至$8萬

海外旅遊(出trip)$8至$10萬

月包女朋友$10至$20萬

女伴的價格,隨知名度而定,曾經在報章雜誌出鏡的,身價自然較高。現時香港有十多二十個中間人,專向富豪介紹女伴,而這些中間人當紅與否,就看與模特兒公司(model agency)的關係及交情,因為絕大多數的女伴,其實都來自模特兒公司。出海船P及出trip的價錢可浮動,因為這些活動通常有一大班富豪出席,女伴有機會被互相交換「分享」;而月包女朋友按月計錢,陪玩陪食。

嘉華王國「一開四」

分工未分家

據知呂志和與妻子關係轉淡後,子女與父親的關係亦不如外界想像般融洽。呂志和曾在訪問中自言是一名嚴父,相當重視子女的管教,他憶述子女小時候很怕他,「我每晚返家一㩒門鐘,仔女都嚇到返晒入房。」五名子女全部於海外名牌大學畢業,再先後回到嘉華集團旗下公司任職。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長子、有「新賭王」之稱的銀娛副主席呂耀東,另外就是嘉華國際的執董、三子呂耀華。近年呂志和有意安排呂耀華接掌嘉華地產,經常在土地拍賣場合上,以「父子兵」上陣,由兒子舉牌投地,父親從旁壓陣。近年,賭王何鴻燊及南豐陳廷驊家族等先後爆出爭產醜聞,呂志和於去年五月嘉華股東會後宣布,已分配好子女工作及資產。澳門業務歸呂耀東、香港業務由呂耀華打理,美國業務分予次子呂耀南,本地酒店業務由長女呂慧瑜負責,孻女慧玲則負責行政。表面上,呂志和已把近千億嘉華王國「一拆四」,但其實只是分工安排,未算正式分「餅仔」。

長子最得寵

呂志和九二年成立的家族信託基金,管理家族擁有的兩間上市公司股份,包括銀河娛樂及嘉華國際。最新年報顯示,呂志和家族成員個人及透過信託基金持有銀河娛樂約五成二控股權益,市值約七百一十億元,受益人為呂志和、呂耀東及呂慧瑜;至於嘉華國際,信託基金則持有約六成權益,市值約七十二億元,受益人為呂志和、呂耀東、呂慧瑜及呂耀華。按「牌面」計,呂耀東最「得寵」;不過嘉華中人指,呂耀東平日多以電郵聯絡父親。現年五十七歲的呂耀東,於七九年加入嘉華集團,八九年起出任執行董事,現為集團副主席,也是銀娛執行董事,主管集團最值錢、「吸金」最強的澳門博彩業務。年報顯示,呂耀東一一年的董事酬金達二千萬元,個人持有銀娛四千一百萬股,市值近十五億元。不過,出奇地,呂耀東報住的地址仍是七四年以二十一萬元買入的干德道明珠台物業。翻查記錄,該單位曾多次轉按,至○六年才供滿。可見呂氏子女早年生活稱不上富豪級,直至沾手賭業後,近十年來身家才突然暴漲,成為香港五大富豪之一。

呂志和家族表

靠賭轉運進身超級富豪

根據今年初公布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呂志和因持有銀娛(27),過去一年身家暴漲逾倍,一躍成為第五位,身家達七百多億,計及私人持有資產,更達千億。這位新進「賭王」,「揼石仔」起家,曾是香港一代「石礦大王」,發跡之路十分傳奇。

九龍「揼石仔」致富

一九三四年,只有五歲的呂志和跟隨父親呂金銓,從鄉下廣東新會來港,曾在西洋菜街賣汽車零件。五十年代,韓戰結束後,呂志和從日本沖繩島購入美軍戰後剩餘物資,如推土機、吉普車等,再轉手圖利,賺取第一桶金。其後,呂志和發覺香港建築業對沙石需求甚殷,於是將一批向美軍手上買入的開山機械留作自用,於五五年「轉行」做石礦業,創立嘉華公司。六四年他與父親以一億六千萬元,投得秀茂坪山上的安達臣道石礦場的開採權,成為香港首間取得採礦牌照的公司。呂志和率先將大型開山機械引入石礦業,成就「石礦大王」稱號。七四年,大亞石業上市,後一度被和黃收購。後來呂氏捲土重來,八七年再以嘉華石業名義上市。

地產界奇兵

七七年,尖東首幅填海地皮拍賣,當時市場不睇好,最後由呂志和以六千八百萬投得,並建成海景假日酒店(現稱海景嘉福)。及後,他陸續投資住宅及寫字樓項目,包括今天的嘉華總部——北角嘉華國際中心地皮,公司更設有私人碼頭。除了香港,呂志和很早已涉足美國的酒店及房地產市場。八五年成立Stanford Hotels Group,收購酒店,重新包裝管理,現時擁有十三間酒店,由二子呂耀南打骰。講到「響朵」,則是在九七金融風暴後。當時各大地產商卻步於賣地市場時,呂志和成為拍賣場的常客,先後投得五塊土地。其中,○一年二月,市值未夠九億的嘉華國際力戰恒地(12)、新世界(17)及信置(83)等大型發展商,以五億六千萬元奪得馬鞍山地皮,成為一時佳話。

爆冷奪賭牌

即使嘉華成功在地產市場「響朵」,但直至○一年,呂志和控制的兩間上市公司,嘉華國際和嘉華建材,總市值不過十二億元。加上私人擁有的海外資產,呂志和身家約莫只有百億元,談不上是超級富豪。關鍵在於○二年,呂志和奪得賭牌,進軍博彩業。○一年,澳門政府開放賭權,發放三個新賭牌,共吸引二十一個財團遞交標書,香港、澳門及美國財團都虎視眈眈。競投者包括以賭城拉斯維加斯為基地的美高梅及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等。翌年二月,澳門政府公布三個賭牌得主,除了大熱的澳博及永利入選,呂志和夥拍美國威尼斯人的「銀河娛樂場」亦爆冷跑出。能夠「爆大冷」,除了在競投委員會作決定前七天,銀河成功拉攏實力雄厚的威尼斯人加盟,扭轉劣勢外,亦因呂志和背後有不少政經界猛人好友撐腰。投得賭牌後,呂志和一直表現謙虛,笑稱:「我只敢認第三,去到別人地方,怎同人爭。」○三年一月,呂志和與威尼斯人「分道揚鑣」,賭牌一分為二,各自經營。

靠貴賓廳生意突圍

失去「盲公竹」,當時市場均不睇好沒有賭業經驗的銀河娛樂。○五年四月,呂志和先將銀娛「擠」入上市公司。由嘉華建材透過發行新股及債券,斥資一百八十四億元向大股東呂志和家族及其他少數股東,收購銀河娛樂97.9%股權,並改名銀河娛樂,由呂志和家族持有73.6%權益。呂志和在投得賭牌後的短短三年間,只投資約$6.12億元,卻因將銀娛賣予上市公司,而收取總值一百三十八億元的股票及有息債券,私人賬面賺約一百三十二億元,先贏一仗。初時,銀娛只有○六年開幕的星際酒店,陣勢較弱。有見金沙中場暢旺,呂志和於是集中發展貴賓廳生意,成功突圍。至一一年,「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落成,銀娛實力大增,同時拓展中場生意。公司的博彩收益淨額由○六年港幣三十二億元急增至一一年的三百八十四億元,緊隨澳博之後,升幅達十倍,同期澳門總博彩收益增長僅五倍。公司股價亦由十年前曾見五毫幾子,颷升至上月初三十四元五角的新高,增長逾六十倍,市值突破千億。今年,銀娛計劃向澳門政府遞交澳門銀河第三期的圖則,投資額四百億至五百億元,最快一六年中落成,硬撼同期落成的永利澳門(1168)及新濠博亞(1128)路環項目,直逼「大哥」澳博,延續呂氏神話。看來年過八十的呂志和,情場賭場皆得意。

呂志和︰石礦大王變身賭王

年齡:八十三歲職銜:嘉華集團創辦人兼主席、嘉華國際(173)主席及董事總經理及銀河娛樂(27)主席婚姻:配偶趙錦屏,育有三子兩女頒銜:MBE 勳銜、金紫荊星章、大紫荊勳章等

大事記

1929年生於廣東江門市1934年隨父親呂金銓來港1955年創立首間嘉華公司進軍石礦業務,供應石礦及開山設備1962年投資位於茶果嶺道八座六層的住宅樓宇,初試發展私人地產業1964年斥資一億六千萬元,投得秀茂坪安達臣道石礦場的開採權1974年將石礦生意以大亞石業名義上市,後把股權賣給和黃,大亞石業於七九年私有化1977年以六千八百萬投得尖東首幅填海地皮,興建成海景嘉福酒店1987年嘉華石業(嘉華國際前身)上市1991年嘉華集團屬下國際筒業(後改名嘉華建材)上市1995年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呂志和星」2001年清明節當日,一副噴上呂志和姓名的黑棺放在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外面,轟動全城2002年爆冷奪得澳門第三個賭牌,進軍賭業2005年嘉華建材向呂志和收購銀河娛樂97. 9 %股權,並改名為銀河娛樂2011年「澳門銀河」第一期開幕,佔地五十五萬平方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314

寫在2014開年

來源: http://xueqiu.com/1567272814/26902457

$複星醫藥(SH600196)$ @碧水藍庭 @stocktone @河馬TT @華爾街518 @高路要去向何芳 @搖滾獸人      今天的下跌讓我有些動搖寫這篇文章,但是經過球友們的鼓勵,還是寫完了,感謝各位的支持。首先我必須強調我是複星的死忠,非常看好複星它的團隊和進取心,是我從2001年到現在依然長期拿著複星的理由,持有複星的過程很漫長,但很淡定。      經歷了2001年的“熊市”,經歷了2003年“非典業績暴增”,經歷了2004年-2005年一年的CB“大橫盤”,經歷了股改,經歷了“530”,經歷了“6000點”,經歷了香港上市;      經歷了複星從1億4萬股本的嬰兒成為現在22億4千萬股本的大象。      經歷了從複星實業到G複星,再到複星醫藥的整個歷程。當然還有伴隨複星成長給自己帶來的豐厚回報。粗粗統計大約500%左右吧。比不上蘇寧,比不上老八股,比不上三一,但是遲早一天會看到千億的複星。      匆忙寫了這篇文章,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請諒解。      一、梳理了一下目前複星核心產品: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啟維(富馬酸喹硫平片)原料藥和中間體:氨甲環酸      2、心血管系統疾病治療領域:肝素系列制劑、心先安(註射用環磷腺苷葡胺)、可元(羥苯磺酸鈣)、邦坦(替米沙坦片)、邦之(匹伐他汀)、優帝爾(前列地爾幹乳);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奧德金(小牛血清去蛋白註射液);啟維(富馬酸喹硫平片)      4、血液系統疾病治療領域:邦亭(註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      5、 新陳代謝及消化道疾病治療領域:阿拓莫蘭系列、萬蘇平(格列美脲片)、動物胰島素及其制劑、重組人促紅細胞生長素(怡寶)、複方蘆薈膠囊、摩羅丹;      6、抗感染疾病治療領域:抗結核組合藥、青蒿琥酯系列、悉暢(頭孢美唑制劑)、炎琥寧(沙多利卡);      7、原料藥和中間體:氨基酸系列、鹽酸克林黴素、氨甲環酸;      8、醫療美容設備:激光醫療美容設備。      二、關於市值:複星400億肯定是超值,500億今年正常,如果真是像有些人說能到1000億,那麽我想我會果斷清倉,至少在目前這個時點上,複星不太值1000億。如果今年仍是按照業績25%增長螺旋式上升,我還是會堅持持有,並在合適時機進行增倉。目前這個價位19.10元,我覺得作為長期投資者來說減倉是不理性的,畢竟後續業績是有保證的,而且各種概念集於一身。      三、關於複星未來估值:這部分是最有爭議和最容易挨罵的,千萬不要噴我,我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2013年初的時候我認為複星的估值應該在17.86元,當時是按照市值來估算的,既然上藥、康美(姑且認為兩家和複星屬於同一個檔次)那個時候有360-400億左右的市值,複星在質地上明顯不輸給這兩家公司,合理的估值也應該是400億,當時就在240-250億建倉複星,這是年初的投資邏輯,不得不說那時看著別人漲有點賭氣,也比較主觀的成分在里面。      9月份股權激勵細則,國藥增發及出售同濟堂股權,讓我更加堅定了複星17.86元估值中樞。(後續增倉均在這條估值線以下)理由是:股權激勵2013年承諾至少0.44元的業績,按照30倍市盈率來估計應該值13.20元,非經常性損益預計至少會達到0.45-0.5元,按照10倍市盈率計算4.5元-5元。17.86元對應的400億市值是可以接受的。當然alma和禪城醫院並表能有多少無法估算。      2014年股權激勵承諾是0.55元,大膽一些把這部分給了35倍市盈率(低於恒瑞天士力,高於康美上藥)。非經常性損益還會有,但不太可能再次奢求出現國藥增發和出售資產的情況,基本會穩定在0.15-0.20元,仍按照10倍來計算。股權激勵承諾業績對比13年有25%左右的增幅,相對應的股價也應該在正常情況下有25%的增幅,也就是說估值可以接受22.32元(對應市值500億)為價值中樞。下限為20.65元,上限為24.45元。      比較了一下目前市值在前十名的股票(見圖),複星在市盈率、市凈率方面還是具備很強的吸引力(僅次於上藥,上藥作為國企我一直有偏見,我想要不姚方也不會來投複星)如果再將銷售額,毛利率等指標進行綜合對比,我想我還是會選擇複星。至於市銷率這個指標,我覺得可比性不大,醫藥商業的企業銷售額肯定要比醫藥工業或者醫療服務的企業更高。      另外想和大家談談PEG的問題,複星14年業績確定有25%的增長,目前市盈率23倍,PEG還不到1.0,這個也很具備吸引力。劣勢會在SWOT分析中說明。      對於市盈率的計算和非經常性損益的估算不想爭論太多,只是個人的看法,只能說我偏保守。      四、關於向Sellas轉讓在研藥物:這個是我比較理性的看法。當初市場質疑的時候我就翻出了那份公告讀了幾遍,發現其實我們對Sellas要求過高,而且複星在合同中將各種條款和風險寫的非常清楚了,應該說不存在什麽風險。即便最後臨床失敗了,複星也不損失什麽。14年就踏實等著Sellas按階段付款,複星踏實研發就好了,這部分要想產生收益至少要到2022年(。。。資產評估報告上是這麽寫的,還等的到嗎?)所以短期不要抱有對業績的幻想,炒作也只能是複星這種研發產出獲得收益。具體請參見《複星轉讓專利給Sellas和信立泰部分公告解讀》帖子。      五、關於研發:一個沒想到是複興的複格列汀是口服的,目前只比以色列的臨床稍慢一些。只想說複星的研發進展讓人興奮。      股權激勵要求複星醫藥研發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至5%以上,縱觀國際知名藥企大多研發占銷售收入超過10%,像諾華、禮來、強生、輝瑞、默沙東等巨頭研發收入已經占到銷售收入的15%以上甚至20%,國內企業中像恒瑞、複星做得算是不錯了,但和世界知名藥企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複星是“仿創結合”的藥品研發團隊,在4個主要的研發平臺中,重慶醫工院主要從事仿創結合的藥物研發;上海星泰主要從事緩控釋和吸入給藥技術的研發;重慶複創主要從事化學小分子創新藥研發;複宏漢霖主要從事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其中,重慶複創、複宏漢霖和上海星泰分別在美國成立了研發機構。目前在研新藥和疫苗項目114個,27個項目在申報進入臨床試驗、6 個項目正在進行臨床試驗、22 個項目等待審批上市。      六、關於民營醫院:我想郭總敢放出豪言,那麽14年複星一定會加緊收購布局。個人覺得500家可能數字有點誇張,應該是未來的企業願景吧。收購禪城醫院著實讓人欣慰,一個醫院能承諾那麽多的收益是我沒有想到的(很賺錢)。類似禪城醫院這樣的帶有業績承諾性的收購越多越好,這樣對於複星的業績有很大的幫助,會成為另一個業績的增長點。個人感覺複星和華潤的收購有很大不同,華潤主要針對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級城市中的大醫院進行收購和合作,而複星比較看重二三線城市的專科醫院,宿遷、嶽陽、佛山無不如此。在複星半年報中也強調了對於二三線城市專科和綜合醫院的拓展,一方面可以有效避開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小城市的醫院比較好收購,不用曠日持久的談判和博弈。另外複星也會幫助和睦家拓展它的布局。在複星諸多醫院體系中還有一家叫匯星醫院的,目前複星持有40%股權。      收購民營醫院有三方面需要值得註意:     (1)資金來源:未來舉債、增發或者出售資產事件會增多。稀釋每股收益,影響估值;     (2)民營醫院政策:各種措施有待完善,包括醫師行政職級認定、醫師執業資格、醫療保險報銷政策、醫療糾紛處理等等需要完善;     (3)未來收益保證:這個是對業績最直接的影響。      七、關於民營銀行:還是維持原來帖子的觀點,醫藥的母公司會是(猜測會是財務公司)發起主體,醫藥會是參股方,財務公司增資後各種條件都已經具備了成立條件。具體請參見關於民營銀行的帖子。至於民營銀行能夠對業績產生多少影響應該說很不明朗。      八、如果用SWOT分析法可以歸納為:(篇幅限制,只對重點進行評述)      1、優勢:     (1)團隊和進取心:最值得讓人放心的就是複星的團隊,團隊中集合的醫藥界和投資界的精英;這些精英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大家可以看看歷年的年報和財務報表,一直是處於高速增長和產業並購投資中。我想有這些人不停步為我們打工,我們才可以踏實睡大覺。     (2)經營模式:醫藥PE+醫藥企業的模式,能控股就控股,不能控股參股出售獲得收益,目前持有14億賬面價值的上市企業     (3)產業鏈:集中於醫藥研發、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全產業鏈;     (4)研發投入:逐漸增加至銷售收入5%以上的研發投入,研發成果已經開始初見成效;     (5)公司治理:不用說了吧,《最佳投資者關系》和《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可以說明一切吧。當然還有郭總面對黑天鵝事件的處理方式和效率也值得稱贊;複星不是光大,也不是昌九。     (6)複星國際的支持:醫藥作為656最核心的資產一直伴隨的著複星,同時也是最暴利的行業,656今年各項對外投資中,除了玩奢侈品和地產,涉及到醫藥的並購投資最多,alma、saladax、醫院、藥企。那麽如果656可以把它旗下的星堡老年服務給複星的話那麽就是一個十足的養老概念了;     (7)財務狀況好轉:雖然比較缺乏現金,但是通過財務手段,複星的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同時通過財務公司的運作,未來應該還會有所下降。      2、劣勢:     (1)現金流:翻翻複星的財報,滿是擔保、借款、融資的公告,複星太缺乏現金流了;目前現金還有24.9億,與上個季度相比,消耗掉了將近8個億。看來去H股融資加上這24.9億未來又要大收購了,永遠缺乏現金。     (2)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大家爭議較多,其實無論怎麽算都是掙來的錢。接著PEG的問題,如果按扣非後的業績市盈率現在為將近45倍,PEG應該就是1.8,PEG超過2我覺得就沒有投資價值了。     (3)總股本:盤子大了不好拉拋壓嚴重這是共識,只求未來不要再送股擴大股本了。目前總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中,複星的總股本僅次於上藥;     (4)兩融風險:這里指的風險不是爆倉,而是兩融核心實質是助長短線炒作,融來的資金是有成本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短線獲利了結,勢必形成重複性的拋壓。作為長期投資者我不太喜歡兩融,非常不喜歡;     (5)產業鏈全而不精:有時會問自己複星最具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麽?研發?老字號?銷售規模?毛利率?說實話雖然全產業鏈規避了任何一個鏈條的風險,但是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太精,沒有一個讓人家喻戶曉的品牌,和睦家我是知道的,不知道別人了。希望未來研發能夠成為複星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吧;     (6)現金分紅政策:都知道複星缺錢,要不哪兒來的錢去並購投資呢,但是您到是掙了錢多分點啊,賬上趴著每股2.95元未分配利潤不分。如果不是在香港上市,恐怕還會繼續10派1元的風格,舉個例子:比如股價去年11元分0.21元,股息率達到將近2%和股價21元分0.21元,股息率不到1%可大不相同。香港市場非常重視分紅,複星股價現階段不漲也許是能夠理解的,股息率不同影響著投資者的評價。當然除非老郭願意多給。。。     (7)不配合炒作:這點也好也不好,好的是公司是踏實做實業和投資的,不會被別人操縱,更不會與譴責、處罰這些事情挨邊,我們可以踏實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不好的地方就是不配合炒作股價沒有大幅度提升,很多股票都是在需要的時候發公告助推炒作。如果喜歡可以大幅炒作的股票,完全可以盯著萊茵生物,只要有疫情絕對暴漲。      作為死忠,我是有多挑剔才能找到六條劣勢啊。。。       3、機會:     (1)各種概念:貌似很多,容易爆炒。民營的一堆,重磅收購,重磅出售資產。。。我覺得最具看點的應該是互聯網醫療,大家記得複星投資的藍衛通和複高計算機,看看複高計算機的介紹吧,(公司是最早從事醫療信息系統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之一,致力於為醫療衛生領域提供一流軟件產品和技術服務),如果未來能研究出可穿戴的醫療互聯網設備那就牛了;     (2)參股企業上市:這個不用多說了,迪瑞馬上就上市了;     (3)原研藥和仿制藥:見研發的那個帖子     (4)並購:類似於alma和禪城醫院的並購越多越好。如果能收購50家醫院,每家貢獻1000萬,對於複星業績影響就可以到0.2元;像禪城這樣的一年承諾將近1個億,複星參股60%,這個量級可是康美的梅河口和百靈收購的醫院沒法比的;     (5)產業政策:國家新出臺的養老、單獨二孩和健康產業政策複星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      4、挑戰:     (1)“黑天鵝”和“質量門”:前年的“炎琥寧”和去年的“限制離境”事件,醫藥股最讓投資者不放心的就是質量問題;     (2)H股走勢:目前看不會對A股有什麽影響,現階段還應該感謝H股。     (3)再融資:任何在市場內的融資都會稀釋每股收益,影響到股價,這個毋庸置疑。只希望少融點,多發公司債、多借款。不過千萬不要發CB,看看2004年股價長期低迷的情況吧,CB鬧的。     (4)基藥招標,藥品降價風險。      一些猜想:      1、  並購和睦家;      2、  將老字號雷允上(好像在豫園手里吧)和童涵春收入囊中;      3、  參股另一個“國藥”;      4、  複星銀行,醫藥參股9%;      5、  500家民營醫院,成立醫療集團,獨立上市;      6、  現金分紅率超過5%,這是作為長期投資者最想要的,不過幾率不大;      7、  Alma上市,大概率事件,貌似我記得是54個月吧;      8、  非洲爆發大規模瘧疾,有點殘忍了;      9、  市值規模突破1000億,這是未來要做的事情,14年沒戲;      10、複星集團借殼醫藥在A股整體上市。      幻想ing。。。。。。      未來複星股價支撐因素:個人覺得業績+概念是支撐複星的股價,業績是基礎,它決定了複星的穩定性,概念是催化劑,它決定著複星的高度。螺旋式的上升我覺得是最踏實的,但遺憾的是去年一年的上漲幾乎都集中在10、11兩個月,利好集中出現就會造成上述情況,也是最容易分化人心的。冷靜分析一下,如果沒有10月利好集中爆發,去年的收益會是什麽樣呢?      九、2014年看好的股票:複星沒得說,我會堅持自己劃定的價格區間進行操作,太高就要出了。個人比較偏好醫藥股,華蘭、科華、恒瑞這三個也比較看好,研發能力突出,業績穩定。另外上海凱寶、吉林敖東、華海藥業、翰宇藥業、樂普醫療、北大醫藥都是比較好的選擇。這些都有共同特點:業績穩定,也是我選股的主要依據。      另外我對工程機械一直比較喜歡,尤其是看過了《大國重器》以後,一個國家的複興工程機械行業必須要出巨頭。美國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三菱重工,韓國的現代重工,目前整個行業都比較低迷離全行業虧損很近了,市銷率現在很有競爭力,如果14年底走出低迷,到時我想我會介入的,目標是濰柴、山推、廈工和徐工。      十、2014年個人投資的邏輯:底倉(60%)+新股(40%)模式,複星會在高位(具體看走勢和市值)減掉一部分,成本較低的部分就作為底倉不動了。另外IPO重啟後肯定會參與打新,部分新股中的股票也會在適當的價格介入,目前比較看好的是奧賽康、博騰股份、海天股份、天和防務、思美傳媒。      十一、H股與A股比價      對於這個比價我想沒有一定之規,浙江世寶和招商銀行就是例子,比價可大可小。綜合複星上市以後的走勢,個人感覺0.88-0.92這個區間可供參考。現階段A股與H股已經很接近了,不能說誰高估誰低估,市場合力存在就有它的道理。香港市場較為理性,但是H股中也有我們大陸的股民在其中,已經相當融合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47

不良貸款違規蔓延煤炭等關聯產業 四大行繼續開年信貸狂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655

中國銀監會近日會議透露,國內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正從長三角地區向其他東部省市和中西部地區多點擴散,從鋼鐵、光伏、船舶等困難行業向上下遊行業和關聯產業鏈蔓延。而今年1月初,中國銀行業繼續集中大量投放信貸,四大行在存款流失7000億元的情況下1月前20天內仍放貸44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3000多億元。

知情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

銀監會最近已向地方銀監部門以及商業銀行警示,2012年來暴露的鋼貿貸款領域重複抵質押等違規業務模式,隱現被覆制到煤炭、木材、水產貿易等領域的跡象。

河南省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

隨著鋼貿不良的大規模暴露,去年開始傳導至鋼鐵生產企業,並進一步蔓延至煤炭、礦產等行業,風險傳染明顯。

該業內人士稱,煤炭貿易商往往也組建多個煤炭市場,煤炭貿易商之間、煤炭商與煤炭市場之間互聯。行業繁榮時,貸款容易膨脹且不良極低,但掩蓋了不少虛假、多重質押等問題。

對此,銀監會近期已提醒商業銀行關注,鋼貿領域此前出現的種種違規情況有被覆制到煤炭行業的跡象。

除了煤炭等資源類面臨不良問題,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還在近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指出,房地產結構性風險加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風險正在加快暴露。

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截至2013年9月末,中國20家主要銀行機構房地產貸款及以房地產為抵押的貸款佔各項貸款比重高達37.9%,抵押品風險較大。

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來自權威渠道的消息,面對存款大規模流失7000億元的形勢,今年1月前20天,工農中建四大行新增人民幣貸款投放仍然高達4400億元。

一國有大行中層人士分析,按照廣義貨幣M2新增13%的預期目標測算,2014年新增貸款規模將與2013年不相上下,這意味著今年信貸額度總盤子也可能在9萬億上下。

工行預計今年人民幣新增貸款規模在9000億左右,和2013年持平,其他三大行大體採取了相似策略。

2013年,工農建中信貸投放目標分別為9000億、7000億、8400億和5000億。

本月17日,中國央行的2014年貨幣信貸工作會議也指出:

1月份以來,在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較為寬裕和商業銀行追求『早投放、早收益』等影響下,貸款增長較快。春節臨近,現金需求將顯著增加。貨幣信貸部門要及時提示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

除了「早投放、早收益」,中國銀行業年初信貸衝刺還源於信貸管控的時點,上年年末被壓制的一批信貸需求必然要轉移到來年年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銀行業為推動國內經濟增長大量增發貸款,五年來賬面貸款規模約增加一倍。

雖然許多人都擔心中國政府2009年推出的「4萬億」刺激可能產生債務惡化問題,但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率(NPL)依然較低。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左右,資產質量並沒有像一些人預計的那樣極大地惡化。但分析師認為,銀行保持著貸款高速增長的勢頭不能說明提供的是優質貸款。

問題在於,對中國而言,以貸款帶來的投資推動經濟增長已是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獨立分析師James Gruber本月分析指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倡導的改革很有裨益,應該會有助於經濟再平衡。但中國近期的解決方法有限——

如果貸款刺激的這類投資減少,GDP就會大幅下降。但如果保持這類投資的規模,在不遠的將來就有受到更大衝擊的風險。

而且,實行結構改革短期內會給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88

「數目字」裡的「乾坤」 中國經濟開年懸念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462

這些糾結甚至衝突的經濟數據,折射的是一些中國經濟結構中悄然生變的長期趨勢。

製造業的疲弱與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因為服務業正處於火熱擴張之中,其利用外資金額第一次超過了製造業。

2014年開年的中國經濟數字,讓全世界的宏觀分析師都感到頭疼。

部分數據讓人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甚至引發股市拋售;但大大超出市場預期的利用外資的亮麗數據,卻又令「看空中國」的分析師們大跌眼鏡。

這樣的景象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事實上,每年一二月份的中國經濟數據都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謎。

一方面隨著中國對國際經濟體系的影響與日俱增,代表著中國經濟每年「開局」的各類經濟數據不僅對於中國投資者,而且對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特有的「春節現象」,卻總是容易造成一系列矛盾的現象進而帶來一些矛盾的數據,讓人無所適從。

正如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所說,面對一系列互相衝突的經濟數據,試圖解析中國經濟年度「開局」的分析師們「就像是在黑暗中飛行,沒有人知道如何恰當調整這些數據」。

不過,這些糾結甚至衝突的經濟數據背後,折射的卻是一些中國經濟結構中悄然生變的長期趨勢。

糾結的開局

製造業的疲弱數據與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恰恰體現出了中國經濟結構中正在發生的一些深層變化。

以「世界工廠」而著稱的中國,製造業卻在2014年開年就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表明,2014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而排除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僅為1%。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其中工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2%。

這兩項指標的穩中有降,顯示出市場中的供需因素均處於相對疲弱狀態。

與此同時,製造業的投資吸引力出現了大幅下降。商務部2月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使用外資額則下降了6.78%,為455.55億美元;2014年1月製造業使用外資僅有34.66億美元,同比下降21.69%。

製造業數據的疲軟不僅令使外資規模下降,甚至影響到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就在2月21日之前的一週內,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暴跌500基準點,不但將2014年以來的升值幅度全數回吐,還使得人民幣成為本週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之一。

有趣的是,就在製造業深陷困局之時,中國使用外資的數據卻展示出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火熱景象:據商務部2月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全國進出口2.34萬億元,同比增長7.3%;同時全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107.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11%,六個月來首次實現雙位數增長,大大超出市場預期。

製造業的疲弱數據與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於有分析師認為1月份的進出口數據是來自部分地區或企業「虛假出口」的套利行為。

為此,商業部發言人在2月份的新聞發佈會中,以詳盡的統計數據從商品結構、市場結構和地區結構等多方面,論證了1月份數據是「普遍性增長」而非個別增長,對這些傳聞進行了駁斥。

而多項數據分析顯示,兩組數據的反差,恰恰體現出了中國經濟結構中正在發生的一些深層變化。

「中國製造」讓位「中國服務」

服務業利用外資第一次超過了製造業。在進口服務產品中,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電影和音像服務是增速最快的領域。

與傳統製造業佔比下滑的趨勢相對應的,是服務業呈現出的高速增長。

在2014年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3.3億美元,同比增長57.02%。據商務部人士表示,1月份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增量高達全國增量的160%,因為農業和製造業出現了負增長。

推動1月份使用外資規模高速增長的動力,來自服務業在去年進出口業務中的亮麗業績:2013年我國服務業進出口總額達539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7%。同時服務業首次創下使用外資佔比過半的紀錄。

在進出口和使用外資規模高速增長的背後,服務業的市場結構也呈現出鮮明的特徵:在出口方面,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和知識產權輸出等高增值服務高速增長,其中專利權使用費2013年的增幅高達66.2%。

與此同時,在運輸、旅遊和建築等傳統服務業出口在規模增長的同時,佔比出現小幅下降,顯示出中國正在從傳統的「勞動力服務輸出」向「知識產權和服務輸出」的重要轉型。

而在服務業進口方面,2013年實現服務進口總額3290.5億美元,同比增長17.5%。服務貿易逆差由上年的897億美元擴大至1184.6億美元。

在進口服務產品中,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電影和音像服務增速分別高達77%、55.9%和39.8%,金融、信息和生活消費類服務產品的快速增長,反映出國內消費市場快速金融化、信息化和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趨勢。

為企業經營服務的外包業務同樣增長迅速。2013年1-11月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金額831.6億美元,同比增長60.6%。外包業務的迅速崛起,一方面顯示出中國企業在快速升級轉型中的經營模式變化;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中國企業加速國際化經營的趨勢。

在強勁的服務貿易進口推動下,國內服務業市場亦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2014年1月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指數為53.4%,其中航空、鐵路運輸和零售業等均位於60%以上的高景氣區間。除受掃黃、反腐風暴影響的住宿業、餐飲業外,其他行業均處於擴張期。

據商務部的分析顯示,目前世界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為70%,服務出口占世界貿易出口比重為20%,而中國服務出口占外貿比重不足9%,還有著很大提升空間。

2013年中國貨物貿易超過4萬億美元,但服務貿易只有5200億美元左右,佔比僅為1/8。商務部預計2015年全國服務貿易規模將超過6000億美元,2020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

而服務貿易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拉動就業方面的功能亦為經濟決策層所高度重視。

為此中央決策層已將服務貿易確立為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並提出圍繞「中國服務、全球共享」這一目標,培育「中國服務」和「中國製造」雙輪驅動的外貿發展格局。

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製造業:東部轉型,中西部接棒

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分別為89.07%和71.73%,遠高於東部地區4.36%的增速。

儘管在利用外資比例上出現下滑,但製造業依然是中國進出口業務的核心力量。

在2014年1月的1.27萬億元出口額中,機電產品佔了「半壁江山」,而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又佔了餘下出口額中的一半以上。

在2013年,機電產品和7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分別以7.3%和10.3%的增幅,與增幅9.8%的高新技術產品一起,成為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三個火槍手」,為中國出口總額帶來了7.9%的增長。

在出口規模整體增長的同時,在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區域結構方面,2014年1月份依然延續著自2013年便開始出現的變化趨勢。

從貿易方式上,加工貿易比例持續下降。這意味著中國正從世界的「代工廠」變成了出口產品的「原產地」,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再是簡單的勞動附加值,而是包含了品牌、技術及知識產權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企業能力」。

在出口產品結構轉型的同時,出口地區分化也日漸明顯:在1990年代以代工出口完成了資本積累和城市升級的東部沿海地區,逐漸轉向自主品牌和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產品出口模式。

從出口數據上看,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增速高於同期出口總體增速。而作為此類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入地的廣西、江西、重慶和四川等中西部地區,2014年1月出口增速分別為60.4%、40.9%、23.9%和41.2%,以高速增長「開局」。

在實現出口高速增長的同時,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分別為89.07%和71.73%,遠高於東部地區4.36%的增速。可以預期隨著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的內移,中西部地區將迎來一波新的外商投資高潮。

在總量上而言,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相比仍然有著較大差距,2014年1月,在全國吸收外資總量中,東、中、西部地區所佔比重分別為76.27%、14.54%和9.19%。

作為傳統出口重鎮的東南沿海地區,除廣東出口下降12.3%外,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出口增幅均超過8%。廣東、江蘇等七省市進出口總值佔全國的近八成。

唯一出現出口額下降的廣東,其實出口增速並未大幅下滑,只是因為上年同期的數據基數過大——當時出現了因虛假出口套利貿易而高達53.7%的反常增幅,隨後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後,相關出口數據已應聲回落。

在排除了這些短期數據的「噪音」後,廣東外貿進出口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其轉型升級的成就也贏得了包括商務部在內的各方認同。據商務部統計,至2013年廣東全省已經擁有特色出口產品的省級著名品牌近500個,在全國出口地區中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身為中國金融中心的上海,則借助自貿區的政策優勢,進一步加強服務業進出口的競爭力。據上海市商委統計,在2013年前三季度,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3.4%,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提升到61.6%。這表明上海已經完成了從「製造業中心」向「服務業中心」的初步轉型。

2014年不會容易

面對已經到來的2014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用「十分嚴峻複雜」來形容中國面對的外貿形勢。

這一系列的結構性變化在5年比較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根據商務部數據,跟2008年相比,2013年中國外貿結構出現了「五個優化」:

國際市場結構優化(新興市場出口比重由53.8%提高到61.2%);國內區域佈局優化(中西部出口占比從10.3%提高到15.5%);經營主體優化(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由26.8%提高到41.5%);出口商品結構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從29%提高到29.9%);貿易方式優化(一般貿易比重從48.2%提高到52.8%,加工貿易比重從41.1下降到32.6%)。

在進口產品方面,2014年1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煤炭和原油分別同比增長33%、17.5%和11.9%。而在2013年中,中國進口消費品增長高達24.6%,達2322.9億美元,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同比分別增長7.3%和10.1%,總額近14000億美元,顯示出國內消費市場的快速成長。

儘管已經出現了一系列市場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趨勢,但是對於龐大的中國經濟體系而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依然是一場漫長而艱巨的挑戰。

面對已經到來的2014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用「十分嚴峻複雜」來形容中國面對的外貿形勢。

他認為,儘管近期隨著世界經濟復甦和國內宏觀經濟向好,進出口需求有望持續增長,但是由於成本高企、資金短缺和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加上季節性因素和去年同期基數較大等原因,預計2014年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仍有可能出現波動。

而就全年來看,由於世界經濟復甦態勢不穩、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及產業和訂單外移加速等原因,全年外貿預期增長很難準確判斷,一般認為不可能高於去年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76

開年不利 美國消費支出連續第二個月萎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38

20150302expenditure

美國1月個人消費開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顯示出在油價下跌、就業回暖的背景下,美國家庭支出依然非常謹慎。

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1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0.2%,不及預期的降0.1%,12月為下降0.3%。

不過,同時公布的1月個人收入環比增長了0.3%,略低於預期的0.4%。

美聯儲最愛的通脹指標PCE物價指數1月環比下降0.5%。剔除食品和能源之後的核心PCE指數環比增長0.1%,均符合預期。

彭博新聞社援引BMO Capital高級經濟學家Jennifer Lee評論稱:“目前消費者方面有很多積極因素,比如強勁的就業,低油價和低利率。需求看起來依然很健康,消費支出一季度料將穩步增長。”

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小幅上揚:

20150302dollar

標普500指數期貨小幅下挫:

sp500

黃金小跌3美元:

20150302gold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26

從開年頭炮網劇《名偵探狄仁傑》看“萬萬”式廣告營銷和品牌運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7/149233.html

黑馬說: 2014年,因網絡神劇《萬萬沒想到》的熱播,“萬萬”式重喜劇爆火,萬合天宜這家以顛覆傳統內容制作和廣告營銷的公司也引起了業界的註意,成為了網劇內容生產的先鋒代表之一。2月25日,萬合天宜推出開年大制作新劇《名偵探狄仁傑》,這部戲由萬萬的原班人馬打造,並首次嘗試在雙平臺(優酷、騰訊)播出。借此,黑馬哥近期訪問了萬合天宜的COO柏忠春,試圖從新網劇的誕生,一探“萬萬”的廣告營銷和品牌運營的思路。

\文/卡西

萬合天宜擅長將廣告無縫融入內容,《名偵探狄仁傑》(以下簡稱“《狄仁傑》”)在內容上能否續寫《萬萬沒想到》以下簡稱“《萬萬》”的廣告營銷傳奇?COO柏忠春向i黑馬表示,在創作上,我們正嘗試去“萬萬”化,在重喜劇之外做更多嘗試,在廣告植入和營銷上也更大膽直接,深度融入角色,讓觀眾更有代入感。歸根到底,萬合天宜的目標是做一家品牌和IP運營的公司。 無廣告不成劇 元芳你怎麽看?

在網絡自制劇中,能邁入10億點擊陣營的寥寥可數,由萬合天宜聯合優酷獨播的《萬萬》是少數之一。大部分人的觀點認為,萬合天宜顛覆的是傳統的內容制作,但往深了挖,其實它顛覆的是傳統廣告業。區別於傳統貼片廣告和硬植入,萬合天宜盡將每一個廣告作為一個笑點的靈感源,將廣告與內容融合為一,在不影響觀眾和網友觀看劇情的情況下,這種形式讓廣告主的營銷效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傳播。 《狄仁傑》是萬合天宜截至目前第一部大制作網絡劇,該劇繼續發揮將廣告“毫無違和”地植入內容的深厚功力,據導演至尊玉介紹,《名偵探狄仁傑》在一定程度上將超越萬萬的廣告植入功底。如果說前面的廣告形式屬於1.0和2.0版本,那麽在2015年萬合的開年大戲《名偵探狄仁傑》中,或將出現廣告內容營銷的3.0版本。 將廣告和內容做最大成效的結合一直是萬合的先天優勢,其骨子里原本就有來自視頻網站土豆的廣告營銷基因。萬合天宜在成立之初複制的是土豆模式,即基於廣告的內容創作模式,內容創作大多圍繞廣告主。現任萬和天宜COO的柏忠春2008年加入土豆網時,擔任的就是廣告制片部總監,監管土豆網廣告視頻的制作和營銷,在土豆的後期,他們嘗試做了一系列為廣告商定制的視頻節目,市場反饋效果不錯,到了萬合天宜以後,這套方法論繼續被沿用,柏忠春向i黑馬表示:“萬合天宜經歷了一個為廣告主服務到吸引廣告主的變化過程。”

隨著萬合天宜受到越來越多廣告主的親睞,自身也有了更多品牌意識,在原創內容的基礎上,他們開始為好內容匹配合適的廣告主,包括前面的銜接片廣告、花絮內容,以及專為廣告客戶設計的植入廣告位。比如在片中嘗試特設“贊助”廣告位,如“本集由心靈雞湯學會贊助”、“本集由自食其力協會贊助播出,爸該打錢啦”、由“韓國宇航局贊助播出”,由“自來水公司”贊助播出,請開門,我們查一下水表,是真的。”等,他們為廣告主重新創意新的 “廣告詞”,讓人毫無違和感。有貼吧網友表示:“廣告還能做的有看頭,已經很良心的,他們的拍攝組又不是很有錢……”

此外,借由原創劇的品牌優勢和影響力,萬合天宜還專門為一些願意投入更多的廣告主定制番外篇,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實現了創新。這些都在《萬萬》這個IP中有集中體現。 得益於種種強大的廣告營銷功力,萬合天宜的現金流一直不錯,尤其隨著移動端的發展,廣告主對於網絡劇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據悉,萬萬第二季的廣告營收達到了3千萬,是第一季的3倍,但制作成本不到一千萬。據悉,《狄仁傑》還未播出時,其廣告贊助就已過千萬。 開啟網劇在傳統IP上的年輕化改造

《名偵探狄仁傑》是萬合天宜籌備將近一年的大項目,采用的是《萬萬沒想到》的原班人馬,至尊玉執導,小愛、白客主演,子豪編劇。乍一聽到這個劇名,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聯想這是個翻拍劇,實際上,從故事架構和人物設定上跟以往的差異性非常大。另外,以目前國內網絡劇的發展現狀來看,還不具備翻拍或複制大型電視劇的能力,網劇的IP改造才剛起個頭,且還不到形成標準化的程度。 傳統IP的年輕化改造自然是具備一定優勢的,一些本身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大IP,在改造之後可以迅速吸引原有受眾。但一旦改編不符合觀眾口味,就會讓作品收視率和口碑在短時間內迅速下降,因此也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

在《狄仁傑》這個項目中,萬合天宜首次嘗試對傳統IP的年輕化改造。在廣告植入方面,除了仍有分設專門的廣告位留給廣告主以外,廣告將深入融進“狄仁傑”這個人物設定里,一方面,狄仁傑仍機智過人,斷案快很準的特征,一方面他的無厘頭也是史無前例,隨著劇情的發展,狄仁傑將親自為廣告代言,直接對著鏡頭兜售商品。“我就是個會賣東西的名偵探,但我保證不讓觀眾反感。”小愛對i黑馬說。

“我們的內容有巨大體量,營銷事件、文化現象 ,對所有的廣告主來說是搭車,對於觀眾來說,也並不是幹擾信息,不會影響觀看。”

國外的傳統IP改編之路走得早,像好萊塢的IP開發通常比較壕,就是有錢,願意花重金去打造、挖掘,對於國內來說,還是比較難的。

柏忠春說,除了像BAT這樣的大公司有實力能如此豪氣,其他小公司一般很難。現在萬合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原創的作品,狄仁傑這個項目是在IP改造上的首次嘗試,未來不排斥跟優質IP生產的公司來合作。

造明星立品牌 IP運營三大法則

很多人會問,萬合天宜究竟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是制片公司還是內容公司? 柏忠春的運營思路是,我們是一家品牌運營公司,專做內容和人的品牌運營。萬合天宜具備造星能力,培養了一批自己的明星演員、編劇和導演。接下來就是幫助每個明星樹立自己的品牌,幫他在業內打開知名度。具體而言,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核心準則

1、老面孔+新角色

同樣是網絡自制短劇,明星大咖通常是吸睛的重要砝碼,在內容上能及時配合時下熱播劇的橋段邀請話題明星,如串場女神柳巖、“甄嬛娘娘”孫儷、白百合、文章、吳奇隆等紛紛友情出演,明星效果不錯,粉絲很買賬。反觀萬合天宜,從《萬萬沒想到》到《報告老板》、《高科技少女瞄》等作品,幾乎鮮有大明星的身影,幾乎是全草根演員,甚至大多數都是從工作人員的身份轉化而來。

好在萬合天宜自身的造星能力也不差,如“叫獸”易小星、“王大錘”白客、至尊玉、小愛,劉循子墨、老濕、孔連順等,他們因一部劇中的“角色”塑造,從而擁有了大批粉絲的追隨。由於他們各自的粉絲聚合能力均不俗,萬合也開始了個人品牌運營的道路,為這些“萬合制造”的明星演員、編劇、導演定制“同款”或“多款”內容。

“因為白客和小愛是萬合天宜的公司打造的CP,他們本身有一些好玩的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定期給他們一些好玩的角色設定,正好狄仁傑和名偵探都是很火的題材,我們就做了嫁接,我們的《狄仁傑》也具備快、狠、準的斷案技能,只不過更簡單粗暴,但邏輯是通的。另外,從運營的角度說,我們的制作班底,從演員到導演都是一些觀眾熟知並喜愛的老面孔了,我們只需要不斷用新角色對打造他們。”

2、好人物+新故事

叫獸曾對內容提出的要求是,網絡劇的本質是故事而不是段子。對於一個好故事而言,人物是講故事的核心,其次故事要新。 為了區別於以往的版本,凸顯網絡神劇生產大戶,萬合的創作實力,曾為2013年的網絡金句之一的“元芳你怎麽看”也將不再出現在劇中。

對於為何會選擇狄仁傑這個歷史人物,柏忠春向i黑馬表示:“我本人是電視劇狄仁傑的粉絲,這個人物形態很有意思,如果和萬合的元素結合會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故事是全新賦予的,但會圍繞狄仁傑這個核心人物展開。電視劇是李元芳,我們是白元芳,他們一個代表智慧,一個代表技能。”

《狄仁傑》算是《萬合天宜》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連續劇,第一季共12集。 狄仁傑本身就是人們家喻戶曉又津津樂道的唐朝經典人物,曾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在網劇《狄仁傑》中,編劇在“狄仁傑”這個人物上重新構建了一個新的故事外殼,而全新版的狄仁傑與白元芳也顛覆了以往傳統影視劇中的固版印象,小愛在劇中將飾演智力超群、卻生性自由散漫、極度自戀的狄仁傑,更符合網絡劇的風格。白客飾演武功高強、情商不足、夢想著當英雄的白元芳。(電視劇和電影中,該角色為“李元芳”)《萬萬》的編劇,同時也是《狄仁傑》導演的至尊玉表示,“狄白”組合更年輕、更幽默、更接地氣,他們將在該片中繼續發揮搞笑功力,再次打破次元墻。

“我們自己架構了一個狄仁傑和白元方的世界,不是改編電視劇或電影,是希望用互聯網的感覺去重新講一個關於這個人物的故事,他一定要好玩,在這個基礎上試圖講一些好的故事。跟之前的劇不太一樣的是,狄仁傑不會一心鋪在搞笑上,廣告看起來要硬很多,因為狄仁傑會在劇中賣東西。此外,我們的案件跟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個古代的人物套了一個現代的殼。”意思是,一個斷案高手,狹義偵探,竟然是個賣廣告的?或許還會化身為淘寶親?

3、內容創作上去《萬萬》化

這部劇主打偏年輕化的受眾人群。年齡跨度相對《萬萬》和《報告老板》更大一點。萬合天宜多年的制作經驗總結是,年輕人最想看的是自我吹捧、長篇大論、碎片邏輯化的喜劇。

電視劇版和電影版的狄仁傑都是講究技術派(斷案能力),萬合打造的網劇版,技術不是最重要的,幽默才是最受重視的。

爆紅《萬萬》屬於重喜劇,之後《報告》有一些轉型,《狄仁傑》的信息量、翻轉的方式會更加不一樣,因為重喜劇的受眾是比較窄的,在類型上,萬合已經在做更豐富的探索。

關於這一點,柏忠春也向i黑馬表達了內心的無奈:“萬合天宜的基因是個負擔,因為你的團隊不能被定性,萬一有天大家不喜歡《萬萬》和重喜劇了呢?所以我們要推出各種類型,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內容也需要多元化。”

一個需要認清的事實是,目前國內網絡劇的原創能力普遍較弱,生產好作品的能力還十分有限。“這幾年,國內的網劇在投入上的確有所增加,成本翻了很多倍,有的號稱一集投入已經攀升至500萬。但在創意上,跟一兩年前比並無太多提升。之所以提升的速度比較慢是因為行業的生態沒有成熟,能在行業里去制定規則的比較少。阿里在做大生態,一個項目投幾十個億。BAT可以這麽幹,但普通玩家很難。”

談及萬合天宜的未來,柏忠春表示,萬合是一個多元化的公司,品牌IP的運營會涉及線上線下社區運營和粉絲運營。

“比如《萬萬》,它已經是一個容器,包羅萬象的,他不單純是一種文化產品,有地方的政府想要用它做園區的名字。我們這個品牌運營可能會持續十年。但上線效果不好的品牌,我們也會及時停住,今年將針對十個、二十個項目持續去運營,萬合天宜也會參與部分投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905

開年刷卡少 1月美國消費信貸增速創一年多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44

由於信用卡消費明顯減少,今年1月,美國個人消費者信貸增長下滑4.18%,增速創逾一年新低。其中信用卡貸款是過去三個月來第二個月增長下降。

1月數據顯示,盡管國內就業增長勢頭強勁,美國消費者今年年初對待開支仍態度謹慎。《華爾街日報》報道評價數據稱,經過去年第四季度的大采購,美國消費者開年在控制支出,他們已展示每次大購物結束後就開始註重還債的趨勢。

個人消費支出貢獻美國約七成的GDP,這類支出增長下滑也反映在GDP增長預期上。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遜於預期的美國貿易逆差數據公布後,高盛將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的增速預期由2.6%下調至2.4%。而《華爾街日報》上述報道提到,經濟學家對一季度GDP的整體預期還只有約2%,甚至低於2%。上周公布的美國第四季度GDP修正值為年化環比增長2.2%,上兩個季度為4.6%和5.0%。

昨晚和貿易數據同時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搶眼,新增非農就業者29.5萬人,但平均時薪增長不及預期。彭博報道預計,如果看到薪資增長加快,美國家庭可能會更願意利用低利率貸款。

美聯儲昨日公布

1月美國個人消費者新增未償信貸額為116億美元,遠低於彭博新聞社調查的預期中位值148億美元,去年12月新增消費信貸額由148億美元上修至179億美元。

其中屬於循環性貸款的信用卡貸款1月減少11.6億美元,降幅1.57%,去年12月增加62億美元,增幅8.41%,去年11月減少5.37億美元。

車貸和學生貸款這類非循環性貸款1月增加127億美元,去年12月增加117億美元。

下圖紅色柱形代表非循環性貸款月度增長變化,藍色柱形代表循環性貸款增長變化。

20150306consumer credit jan

下圖可見1月循環性貸款負增長,較去年12月明顯下滑。

20150306consumer credit jan revolving

雖然信用卡貸款等循環性貸款劇減,但下圖可見1月新增非循環性貸款較上月略有增多。

20150306consumer credit jan non revolving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05

股轉公司開年密集監管新三板做市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474.html

股轉公司開年密集監管新三板做市商

一財網 周宏達 2016-01-18 17:43:00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對開源證券約見談話、責令整改,因為其自營賬戶和做市賬戶同時持有同一只做市股票,這也是去年底以來股轉對券商機構密集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的最新案例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俗稱“新三板”)對開源證券約見談話、責令整改,因為其自營賬戶和做市賬戶同時持有同一只做市股票,這也是去年底以來股轉對券商機構密集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的最新案例。

按照新三板做市業務管理規定,做市業務必須與推薦業務、證券自營、證券經紀等其他業務嚴格分離。此外,做市商應健全做市資金管理制度,包括做市資金審批、調撥和使用流程等。

華中一家券商做市業務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由於做市商有價格控制能力,所以同一公司內部需要進行業務隔離,為防止券商利用做市優勢為自營部門謀利。”他同時指出,自律監管的嚴厲程度要看有沒有主觀故意,如果只是機制問題的話及時整改就可以了。

開源證券做市部門對本報記者回應稱,違規的原因是進行賬戶持有查詢的風控人員不夠仔細,目前有沖突股份正在從自營賬戶劃轉到做市賬戶,未來將會加強風控管理。

開源證券是今年第一家因風險隔離問題受到監管的做市商,去年10月,安信證券同樣因為做市和自營賬戶同時持有同一支股票而被約見談話。約見談話是自律監管措施中較輕的處罰,更加嚴重的出具警示函。

1月5日,英大證券因為去年的烏龍指事件被股轉公司出具警示函。去年11月27日,英大證券在為明利股份(831963.OC)提供做市服務時,因為交易員錯誤下單,導致股價偏離514%,更讓三板做市指數盤中突然跳高100點,是去年下半年三板做市指數最嚴重的偏離。

根據股轉公司自律監管信息表,自去年末以來,已經有6家單位被實施自律監管措施,全部都是券商機構,包括經紀部門和做市部門,這反映了在交易制度沒有明顯突破的情況下,股轉公司正在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

股轉公司綜合事務部總經理賈忠磊去年12月第一財經新三板峰會上表示,為落實證監會若幹意見,股轉公司將建立做市商的綜合評價機制,包括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還要進一步完善做市商考核機制和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充分發揮做市商市場組織者和提供者的職能。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4

神華煤價開年小幅上漲 3年內停批新建煤礦能否拯救煤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356.html

神華煤價開年小幅上漲 3年內停批新建煤礦能否拯救煤價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18 13:32:00

預計2016年國內煤炭市場仍將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競爭將日益激烈。為了扭轉煤炭行業嚴重“供過於求”的局面,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淘汰落後產能,並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

趕在周日(17日),神華集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則關於2016年1月價格政策的消息,消息來源於神華銷售集團。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環比去年12月份的現匯售價,神華銷售集團與用戶談判之後確定的各煤種價格有漲有跌,但總體上漲2.68元/噸。

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等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方面1月是一年當中煤耗最高的階段,另一方面在煤礦限產保安全和煤礦放假影響,1月整體產量不足,全國煤炭市場處於階段性企穩時期,神華集團的煤炭價格小漲也是正常的。

產能過剩,經濟結構轉型,煤價已在下探(網絡資料圖)

總體上漲2.68元/噸

成立於2011年的神華銷售集團,負責神華集團煤炭產品及油品和化學品銷售業務,是神華集團對外銷售的窗口。神華集團於1月17日在官方微信上發布的這則消息,內容就來源於神華銷售集團。

上述消息顯示,在2016年度訂貨會上,神華銷售集團與用戶開展集中談判,絕大多數用戶選擇了“年度定量、月度定價”的長協合同方案,約定月度長協價格參考上一月度最後一期環渤海指數定價。

根據上述合同條款的約定,神華銷售集團2016年1月份的長協價格參照2015年最後一期環渤海指數372元/噸制定,並同步取消了量大優惠和免息收取承兌匯票等優惠政策。

記者註意到,5500大卡和5000大卡動力煤的現匯價格,分別為372元/噸和330元/噸,其余熱值煤種現匯價格以5500大卡、5000大卡為定價基準煤種、按單卡熱值進行測算。

據神華銷售集團方面統計,環比去年12月份的現匯售價,各煤種價格有漲有跌,總體上漲2.68元/噸。對此,神華銷售集團方面稱,這個價格方案貼近市場,對促進行業穩定有積極作用。

為什麽神華集團1月的煤價能夠小幅上漲呢?關大利道出了實情,一方面由於天氣因素,民用煤耗達到峰值,工業用電雖然增速有限,但采暖這塊增幅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整體來說,1月是一年當中煤耗最高的階段;另一方面去年12月底煤礦限產保安全,而今年1月底煤礦還要放假,雙重因素影響,使得1月煤礦整體產量不足,供應偏緊。

“在全國煤炭市場處於階段性企穩時期,神華集團1月的煤炭價格出現小幅小漲也是正常的。”但關大利也坦言,2016年全年煤炭價格並不容樂觀。

神華銷售集團方面也表示,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國內煤炭市場仍將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競爭將日益激烈。

3年內停止審批新建煤礦

為了扭轉煤炭行業嚴重“供過於求”的局面,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淘汰落後產能,並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1月15日,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監局局長黃玉治在會上表示,從2016年起的3年內,國家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停止審批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停止審批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

然而,關大利也指出,目前已經審批但尚未投產的在建煤礦數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就算三年內不再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就目前和已經審批、在建的項目,產能也足夠大了。

據了解,2015年,全國計劃淘汰退出煤礦1052處,實際已確認退出名單1300處。截至目前,全國煤礦數量已經降至9624處,完成了“十二五”煤礦數量控制在1萬處以內的目標任務。

2016年,貴州、雲南、黑龍江、江西等地仍將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全國力爭淘汰退出各類煤礦1000處以上。

對此,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朱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這個過程完全是市場自己調解,也是可以達到這個結果的;但因為政府在擴大產能過程中一直都是主要推力之一,所以現在化解產能也肯定離不開政府的作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最關註的則是持續淘汰落後煤礦,是否有助於煤價止跌乃至回升?對此,關大利指出,各地要淘汰產能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小煤礦,而且很多小煤礦已經停產,所以對煤價沒有什麽太大作用。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74

陽泉煤業原煤收購價跌破200元 煤炭業開年不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9963.html

陽泉煤業原煤收購價跌破200元 煤炭業開年不利?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17 11:46:00

跌跌不休的煤炭價格,是“蠶食”煤企利潤最直接的“罪魁。未來短期內,煤炭供過於求的局面難以改變,煤價仍將處於低位徘徊狀態。

煤炭行業開年不利。

1月16日,陽泉煤業(600348.SH)對外發布了一則消息:根據山西省價格事務所出具的認證結論書,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收購控股股東即陽煤集團的三礦、五礦原料煤價格確定為190元/噸(不含洗耗),較2015年第四季度原料煤收購價格230元/噸,下降了40元/噸,變動幅度為-17.39%。

實際上,跌跌不休的煤炭價格,是“蠶食”煤企利潤最直接的“罪魁。行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有專家及相關部門提議出臺煤炭行業最低限價措施,以便緩解煤炭行業的脫困壓力。但市場人士普遍不看好煤炭最低限價政策的效果。

連續虧損

作為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最大的冶金噴吹煤基地、最大的無煙煤出口基地,陽泉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煤集團”)位列全國煤炭企業十強榜單,也是山西省優勢企業五強之一。

陽泉煤業則是陽煤集團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但由於煤炭行業下遊需求始終低迷,行業產能過剩情況持續,致使煤炭價格”一跌不止“,陽泉煤業的利潤空間也在不斷收窄。

截至1月17日記者發稿,陽泉煤業尚未發布2015年全年業績預告,但去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15年1~9月,陽泉煤業營業收入約為133.59億元,同比跌幅接近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68億元,和2014年前三季度5.13億元相比,降幅逼近48%,幾乎是腰斬的節奏。

然而,陽泉煤業還算是行業里的“佼佼者”,起碼沒有陷入虧損狀態,但可不是所有煤企都能做到這樣,陽泉煤業的控股股東即陽煤集團就是一個虧損案例。

2015年1~9月,陽煤集團的營業收入約為1334.15億元,但凈利潤卻為負數,凈虧額接近3.27億元;同時,2013年和2014年,陽煤集團也分別凈虧5.84億和2.22億元。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2013年以來,受煤炭行業持續低迷及鋁業持續虧損的影響,陽煤集團收入有所下降,凈利潤出現虧損。

最讓煤企痛心疾首的是,煤炭行業似乎絲毫並沒有回暖的跡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與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等業內人士溝通中了解到,未來短期內,煤炭供過於求的局面難以改變,煤價仍將處於低位徘徊狀態。

限價措施不被看好

在虧損邊緣掙紮的煤企,最大的盼頭就是煤價能夠止跌甚至回升,為了讓駛入下跌通道的煤價“剎車”,煤炭行業人士也是費盡了思量。

據安迅思方面了解,有專家提出希望國家出臺煤炭行業最低限價措施,煤炭工業協會也讓“四大家煤企”準備各家的生產成本材料,準備向國家爭取出臺最低限價措施。但目前政府還是傾向於通過市場倒逼改革,讓落後產能退出。

實際上,市場人士也普遍不看好煤炭最低限價政策的效果,因為煤炭行業市場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供需關系決定一切,除了供需關系,不會有任何招數對價格起作用,限價政策甚至遠不如全國煤礦安全大檢查起到的作用大。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朱彤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直言,煤炭價格已經市場化了,如果真是要限的話,那又重新回到政府定價;同時,最低限價措施也不能限住價格下跌,因為產量限制不住,煤價自然限制不住。

安迅思方面則認為,由於煤炭行業多數是國有大型企業,煤炭職工人員眾多,因此國家對煤炭行業向來都比較重視,相關部門建議國家出臺煤炭最低限價措施也與此有關。

但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以及安迅思方面,都認為煤炭行業最低限價措施,顯然與近期政府一直強調的供應側改革以及通過市場倒逼產能退出背道而馳;所以預計出臺煤炭最低限價措施的難度非常大,最終或是以強調煤電長協合同的價格和執行力度為主。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