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中移動品牌榜再摘金 李華華

2008-08-15  AppleDaily


中 國品牌越多人識自然越值錢,咁邊個最有價值?「2008胡潤中國品牌榜」放咗榜,頭兩位同上年一樣,中移動(941)冧莊,工行(1398)繼續做阿二。 中移動以3800億人仔嘅品牌價值摘金,佔其市值18%,遠遠拋離得1800億人仔嘅工行,建行(939)就爬過中行(3988)入三甲。

李寧排名跌五級

其 實中國品牌首十個排名同上年差唔多(見表),只係做通訊嘅華為跌出十大,由貴州茅台頂上。至於上年無影無蹤,今年榜上有名嘅包括太平洋保險、百度同聯想 (992)。若然有進步大獎,相信會係阿里巴巴(1688)攞到,佢跳升15級到第17。而喺奧運開幕禮傳最後一棒火炬嘅李寧,旗下李寧(2331)品牌 排名跌咗5級到第31,下年唔知會唔會因為奧運呢一棒,令品牌價值飛升?據講品牌價值係「結合經濟資料和對消費者調研結果來評估」,總品牌價值比上年提高 31%。胡潤喺報告度話,奧運可望令中國企業對品牌價值更重視。

08胡潤品牌十大

‧排名:1去年排名:1品牌:中國移動‧排 名:2去年排名:2品牌:工商銀行‧排名:3去年排名:4品牌:建設銀行‧排名:4去年排名:3品牌:中國銀行‧排名:5去年排名:6品牌:農業銀行‧排 名:6去年排名:5品牌:中國人壽‧排名:7去年排名:7品牌:中國電信‧排名:8去年排名:8品牌:招商銀行‧排名:9去年排名:13品牌:貴州茅台‧ 排名:10去年排名:10品牌:交通銀行資料來源:胡潤百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

可口可乐称汇源品牌并购前就属于外国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0925/0200534036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

品牌價值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64

奧普的產品明顯係定價過高的,但係d人就係咁樣衰--邊樣唔貴就唔買

一件產品,成本為10,它的定價一定要在10之上先可賺錢,12可能比較公道,但定價為999都仲賣得出先叫本事,成本10同999之間的溢價,起碼要有個藉口比消費者,宣傳佢地並非老襯,通常藉口名為"品牌"

以電腦為例,Magic-Pro的主機板都以低價出售,賣399,而同樣的主機板,ASUS的可以賣899,公關們會辨護說,ASUS係大廠,質量 好功能多,又有保養等,的確係事實,加上各種power up,成本的確會提高好多,但只是150變200咁解,成本上升1/3是很多,但售價卻以成本的10倍上升,這就是"品牌"的威力,"品牌"背後是大量的 公關工作,用於消除消費者會發現自己係老襯的可能性

成功的品牌存在一個專用的定位,例如格力定位在冷氣,日清定位在即食面,CASIO定位在計數機等,牌子成為產品的代名詞,如果一個成功的牌子被濫 用,例如李錦記,係人都知佢係賣豉油的,有冇人知有李錦記化妝品?如果李錦記的化妝品非常成功,在莎莎出售,咁你買化妝品會否聯想到豉油?化妝品=豉油, 想起都心寒,當化妝品越成功,對豉油打擊越大,反之亦然,幸好李錦記的化妝品非常不成功,因此李錦記的豉油仲好好賣;又例如海爾,當年海爾係雪櫃的代名 詞,但當海爾多元化之後,海爾的雪櫃競爭力就下降了,初時d人買雪櫃,見到海爾,東芝等等,第一時間係買雪櫃當然係海爾,但現在d人提到海爾:"海爾呀? 中國名牌丫嘛,海爾電器好出名",請注意,係"海爾電器好出名"而唔係"海爾雪櫃好出名",此時d人再買雪櫃,同樣係海爾,東芝等等,今次可能改買東芝, 因為海爾已不是雪櫃的第一選擇,結果多元化之後,海爾乜都有,乜都質量好,但風扇唔夠美的爭,冷氣唔夠格力爭,洗市機唔夠小天鵝爭,電腦唔夠聯想爭,電視 唔夠TCL爭,因為當海爾成為"電器好出名"之際,已經成了"電器"的第二選擇

品牌的作用是用於為產品加價,假如有4個等級的品牌,分為C級,B級,A級同S級,一件產品甲,成本為10

甲沒有品牌售價為12,毛利率20%

甲加上C級品牌售價為12,毛利率20%

甲加上B級品牌售價為18,毛利率80%

甲加上A級品牌售價為30,毛利率200%

甲加上S級品牌售價為999,毛利率1000%

走上大陸,好多耳機品牌係C級,即係有冇都唔會影響你講價的策略,有人會冒充sony等牌子,希望可以有個B級,但立即被識破,售價結果都提高唔 到,真正的B級例如維他奶,維他檸檬茶比統一同康師傅買得貴,而容量一樣,同樣旺旺雪餅比康師傅雪餅買得貴,而味道並無差別,A級品牌例子好似TOTO, 你有本事平價買個TOTO的馬桶嗎?可是坐起來又唔係特別好坐,又好似屈臣氐賣同樣嘅野比士多貴n多咁;S級咪就係LV,"姑池"果d,有乜理由一個布袋 賣萬幾蚊?去女人街買啦.波衫都係同樣理由,建立一個S級品牌,類似建立一個"宗教"

奧普的定位限定於浴室,定價亦高得離譜,你認為其品牌是邊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21

化妆品连锁店第二轮扩张各路品牌“围攻”屈臣氏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1/20090611031300707.html


每经记者  卢曦  发自上海

        今年5月,香港莎莎在武汉同时开了两家连锁店。屈臣氏在香港一直无法打败的老对手万宁也进入内地,提出开上百家店的计划。众多内地品牌的连锁店也在逐渐生根开花。

        各路品牌袭来,使在内地市场深耕近20年的屈臣氏,感受到了越来越浓的火药味。在内地市场,尽管屈臣氏一家独大的局面短期尚难改变,但化妆品连锁店争相圈地的竞争态势,正逐渐显现出来。

竞争·品牌

“4+1”格局  巨头鏖战内地

        日化行业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向记者描绘了一幅各大化妆品连锁店品牌在内地的格局图。根据业界的普遍观点,在内地的全球连锁店巨头有“4+1”个。“4”指的是屈臣氏、万宁、康是美和丝芙兰,“1”指的是莎莎。

        为什么是“4+1”,而不直接说成“5”?原来,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莎莎的专卖店数量都远远少于屈臣氏和万宁,但内地消费者却有一个由来已久的习惯——去香港旅游时必去莎莎“扫货”。于是,莎莎作为候补被列入名单。

        屈臣氏隶属于李嘉诚掌舵的和记黄埔集团,1989年进入内地市场,目前稳居内地化妆品连锁店的老大地位。

        万宁隶属于亚洲零售集团牛奶国际控股公司。在香港,万宁是屈臣氏的“宿敌”。



        另外,康是美来自台湾地区,丝芙兰隶属于法国路威酩轩集团。

        谈到竞争优势,莎莎认为,自己拥有“一站化购齐”的零售模式,店内护肤品、香水、化妆品、头发/身体护理产品、美容用具等一应俱全,消费者可以一次性购齐所需的美容用品。

        其他四大巨头中,屈臣氏的产品覆盖日化、美妆、食品、洗护用品等,药品占20%~25%的比例。万宁以食品、化妆品为主,药品只占5%左 右。药品占比最大的是康是美,药品比例达40%。这三家销售的产品定位大多在中端,而丝芙兰定位在中高端,且以进口品牌为主,因此对屈臣氏的威胁最小。

        很多精明的上海消费者,早已学会通过化妆品条形码的前两位来判断产地。由于内地的产品均以“69”开头,丝芙兰众多“非69”产品已在部分“崇洋”的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高端的形象。

竞争·开店

争相开店  掀第二轮扩张

        2004年10月,万宁落子华南,在广州开设第一家旗舰店,开始进入内地市场。比起屈臣氏,足足晚了15年。

        2008年,万宁在上海淮海路上开设第50家分店,从此迈出华南,与屈臣氏短兵相接。

        目前,万宁已进入广东、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直营店数量快速增加。最新资料显示,万宁将加快在内地的布局,计划在今年年中实现百店计划,并在年底之前开店总数达到150家。


        屈臣氏香港公关部门的邓小姐向记者表示,目前屈臣氏在香港已有155家门店,在澳门也有8家门店,但她不清楚在内地的计划。

        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屈臣氏计划今年开120家店,重点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分析人士认为,内地市场将成为各大连锁巨头的角力平台,销售终端的迅速扩张将逐渐推开。

        那些比屈臣氏进入内地慢了一步的竞争对手,已处在竞争中的劣势。不过,在即将展开的第二轮扩张中,各路品牌均不敢轻敌。

        “竞争很激烈,好地段少之又少,很多时候要碰运气才能拿到好店面。”业内人士感叹。

        不过,迅速开店也并非易事,一方面不能在开店速度上落后于对手,另一方面开店又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内地品牌的连锁店通常缺钱,各大巨头虽不缺钱,但店内品种更新和管理也不容易。”冯建军说。

竞争·交锋

不惧巨头  内地品牌参战

        屈臣氏在向二三线城市渗透的过程中,与内地品牌的交锋将难以避免。据统计,在一些二线城市,屈臣氏年销售额在2500万元以上,而内地本牌的销售额最多只有800万~1000万元。

        比起屈臣氏,内地品牌起步足足晚了10年,最早进入这一领域是在1997年。因此,面对强大的对手,目前内地品牌大多采取  “固守区域、伺机扩张”的战略。


       但在山东青岛的一些地方,屈臣氏遇到了一个无所畏惧的当地对手——在一些街区,与屈臣氏相隔数百米,就有一家名为“喜爱”的化妆品连锁店。

        与许多内地品牌绕开屈臣氏剑走偏锋不同,“喜爱”选择和屈臣氏正面交锋,其装修、店面风格与屈臣氏颇为相似,虽然产品优化上做得不如屈臣氏,但仍然“活得很好”。

        在2008年2月的一篇访谈中,“喜爱”对外宣布,计划在3年内在山东省开设100家店。

        内地品牌的化妆品店,目前有“北有美诚,南有娇兰佳人”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河北东大、山东喜爱、江苏百分女人等多个品牌。山东的品牌竞争最为激烈,超过20家连锁店的品牌就有50多个。

案例

莎莎开进中西部

        在进入内地4年之后,莎莎开始进入中西部地区。

        今年5月,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武汉最繁华的地段——新世界百货广场和武汉武商亚贸广场开了两家化妆品专卖店。首席营运总监朱斌对外宣布,莎莎将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

        早在进入武汉之前,莎莎按照“惯例”已先行在华东和华北布点:2005年在上海开设首家店铺,目前已有4家专卖店;在北京开设了5家专卖店和1家精选店。

        目前,莎莎在亚洲区共设有150余家专卖店及专柜。莎莎集团企业传讯总监梁玮珈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武汉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大 的美容化妆品集散地,稳居全国美容化妆品销售及流通市场的领先地位。莎莎看中的除了武汉当地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外,更希望能对周边地区的消费导向产生影 响。


   莎莎的“胃口”绝不限于现有专卖店。梁玮珈表示,将以北京、上海、武汉作为三大区域中心,发展不同地区的专卖店业务。除此之外,莎莎还计划为其独家代理的品牌发展单一品牌专卖店及专柜。

        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影响莎莎在内地的计划。梁玮珈对外表示,早已在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3年SARS危机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计划2010年3月在内地开更多店铺,业务将进一步向华西、华南扩张。

        莎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1978年,从最初的一个零售柜发展为目前覆盖亚洲六大市场的美容产品零售集团, 并于199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拥有100多个国际美容品牌代理权,是香港地区最大的化妆品代理商之一。与屈臣氏相比,莎莎专卖店的规模较大,但数量不 多。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1

中国动向Kappa品牌请来国际设计大师助阵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28/20090728030212412.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杨可瞻

        中国动向(03818,HK)于23日宣布,与前阿迪达斯(Adidas)环球创作总监MichaelMichalsky签订合约,以共同合作发展Kappa品牌的新产品系列,据悉,中国动向计划于明年在中国的Kappa店铺内独家销售。

        据  公  告  披  露  ,MichaelMichalsky 是一位在国际时装界久负盛名的设计师,同时也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德国设计师,其职业生涯开始于经典牛仔裤品牌——李维斯(Levis),曾担任该品牌设计 经理,随后升为其总设计师;1995年,他加入了阿迪达斯,并任职设计总监长达11年之久;2006年后,他成 功  创  立  自  己  时  装  品  牌MICHALSKY及M-67,并与奥迪(AUDI)、  华  特  迪  士  尼  (WaltDisney)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过多个联合设计项目。

        据 了解,目前,中国动向为KAPPA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澳门地区市场及日本市场的全部权益持有人,同时拥有Phenix在日本市场拥有和经营的KAPPA 品牌及多个滑雪和户外运动服装品牌,而此次是Kappa品牌与国际著名设计师的首次合作,联合系列其产品包括了运动服、配饰及鞋类等。

        中国动向主席陈义红表示,此次合作对于中国动向作的时尚运动服装品牌定位,作出了进一步的巩固作用,Michalsky的设计优点,将与Kappa品牌的“时尚与运动”定位紧密配合,此次合作将长远地协助提升该产品的素质。

        中 国动向(03818,HK)昨日收报5.24港元,跌1.13%,成交5254.92万港元,而自23日以来至今,该股并未过多理会合作事项带来的利好, 累积跌幅约为1.32%,同期李宁(02331,HK)上扬2.69%,安踏体育(02020,HK)则上涨4.24%。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84

百丽出售运动品牌Fila予安踏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655713.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术业有专攻,在鞋类产品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的百丽国际(01880,HK)对于运动品牌的经营毕竟还 是不太拿手。日前百丽与安踏  (02020,HK)分别发布公告宣布,双方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据此,百丽将其持有的运动品牌斐乐(Fila)出售给安 踏。

        据了解,此次百丽出售的业务包括FullProspect85%的权益及其香港零售公司100%的权益。 FullProspec作为Fila中国商标的持有人,主要从事在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地区的Fila产品的行销及分销,而香港零售公司主要从事Fila产品 在港澳地区的零售业务。据悉,安踏就收购两公司股权及向其提供贷款总计的应付金额最多将不超过6亿港元及5000万港元。

        Fila 品牌于1926年由Fila兄弟在意大利BIELLA创立。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多元化策略,拓展在当时前景一片广阔的运动服装业务,并先后开发了网 球、滑雪、游泳、高尔夫球、爬山,直至近期新增添的篮球及足球装。如今的Fila以其产品优良用途广泛及设计新颖而赢得美誉,产品行销巴黎、罗马、美国、 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丽集团在2007年下半年通过成立FullProspect购入Fila业务,借以巩固市 场地位。然而,经实践后发现,在中国开发国际运动服饰品牌所需的特定技术和经验,与该集团在中国开发鞋类品牌和管理运动服饰分销网络的经验有一定差异。相 关财务数据显示,该业务在截至2008年年底为止的年度里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亏损了3218万港元。因此,百丽认为短期内难以达到其初期目标。另外, 近期经济的不景气更加加剧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百丽决定将Fila业务出售,以集中力量发展并加强集团本身的鞋类业务。

        而 对于长期在运动品牌经营业务上占据优势的安踏来说,接盘Fila业务对该公司或为有利。安踏认为,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有几大增长潜力,而Fila品牌为全球 知名的运动服装品牌,定位于高端的细分市场。安踏董事会考虑利用收购FullProspect集团,购买位于香港、澳门及内地的Fila中国商标,为该集 团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拓展其覆盖至中国的高端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4

判断二:加盟成败在于品牌选择,更在于自己的努力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4/HTML_9G4PTQDXKLUI.html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特许经营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特许体系数量已经超过2600个,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中的零 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但大多数都是不成熟的、规模比较小的特许体系。 今年4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特地针对加盟创业中的陷阱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创业者“加盟创业、特许经营陷阱较多,一旦造成经济损失难以追回,建议创业者投资、签约合同需谨慎”。因此,辨别甄选好的加盟品牌,对于投资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考 察一个品牌是否具有加盟价值分一以下几个大的方面:1)品牌本身代表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有发展前途? 现在市场上好的,并不代表就具有生命力,现在市场上刚起来的,并不代表没有生命力。品牌更需要与时俱进。2)品牌的经营者是否具有诚信、稳健、坚持不懈、 扎实的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3)品牌的经营模式是否适合于您的需求,是否和您的资源互补,是否能给您带来额外的附加价值。4)加盟的成本和其他的条件是否 适合于您。

加盟投资切忌走进另外一个误区,即认为只要加盟某品牌,该品牌就有义务和能力给自己送客上门。加盟商从品牌商那里获取的应该是品 牌标准、管理系统,及必要的管理人员。仔细的研究这些资料,吸收其中的养分,有了这些经验作为后盾,才是能成功的基础。但还并不能保证客人一定会源源不 绝,就好像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有良莠不齐,加盟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其实,一言以蔽之,加盟如读MBA,学校可以教你如何选择正确的航线,如何避免前方的暗礁,并有标准的操作手册教你如何驾驭你的团队。只有努力掌握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继而付诸实践,才能赢取成功。

创业初始之路只有两条,要么自己去碰得头破血流,要么就从其他人手上取得现有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那些可以复制的成功的标准和系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12

李宁净利增四成争当国内运动品牌亚军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8/20090828014800457.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在新战略元年的上半年,李宁(02331,HK)向市场公布了同比营业额增长32.4%、净利上升41.6%的好消息。

        不久前,阿迪达斯第二季财报显示,其存货过多,难以自拔。分析家预言,作为本土第一大品牌的李宁有望在今年内取代“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排在“耐克”之后。

        昨日,李宁公司CEO兼总裁张志勇在香港举行的业绩会上明确表示:“要向中国第二品牌攻击,我们原来是老三,现在向这个目标挑战。”他认为,明年中国市场整体增幅将为16%,李宁有信心超过这个数字。

        今年上半年中,李宁新增店铺564家,同店销售基本与去年持平,而去年作为奥运年,基数相当庞大。李宁计划至明年底的店铺总数料将不少于7800家,即新增最少700家店铺,这其中77%将选址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李宁还将把羽毛球作为标杆项目来发展,上月在新加坡开设首间旗舰店,计划年底前在东南亚开设70~100间羽毛球专门店。

        公 司首席财务官钟奕祺昨日在业绩会上透露,7月份举行的2010年第一季订货会上,公司鞋类货品单价提高了3.3%、数量增长1.9%,服装类单价提高 8.7%、数量增长7.7%,总订单金额同比上升11.6%。但这个数字较今年第三、四季的12.7%和14.5%有所放缓。

        钟奕祺预计,公司今年的毛利率大致在46.5%~47.5%之间,略低于上半年的47.8%。旗下所有品牌中,“Lotto”品牌的去存货,在上半年拖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0.6个百分点,预计新品上市后的毛利将为60%。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0

男装品牌利郎启动IPO“王氏兄弟”身价或暴增10倍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8/2009090802003322.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恒生指数在年内高点附近盘桓,9月的港股市场上,新股上市十分热闹,本月将有11只新股先后登陆港交所。来自内地、以著名影星陈道明为代 言人的男装品牌利郎也于昨天正式启动IPO。按照资本市场的造富轨迹,在利郎成功上市后,利郎的创办人王冬星、王良星、王聪星三兄弟的身价将会暴增。

市值可望超40亿港元

        据了解,此次利郎国际计划发行3亿股新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公开发售。昨日市场消息称,利郎将在9月11日起正式招股,并 于16日结束招股,预计将在9月25日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消息称,此次利郎的招股价将定在3.2港元至4港元之间,若以招股上限定价的话,此次 利郎赴港集资金额将达到12亿港元。其上市保荐人为美林证券。

        利郎的初步招股文件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利郎男装的业绩增逐年递增。该公司2006~2008年的盈利分别为3258.1万元人民币、 9550.6万元人民币及1.54亿元人民币。而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则是实现了8996.4亿元的盈利,同比增长29.8%。招股文件还显示,利郎上市后的 派息比率将为30%~50%。

        国浩资本零售行业分析师江智慧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港股市场上上市的服装企业的平均市盈率约在15倍左右,而已经上市的服装 品牌宝姿(00589,HK)与利郎有可比性,目前宝姿的市盈率约为19倍,他粗略估算,利郎男装上市后的市盈率应该为16~17倍上下。

        江智慧认为,按照最近港股市场上对新股的热捧程度,预计利郎此次集资也将获得较好的效果。参考利郎2009年度的盈利水平,利郎男装若正式挂牌后,其市值有望超过40亿港元,而“王氏三兄弟”的身价也随之暴增10倍不止。

白手起家创商务休闲品牌

        昨天香港联交所上刊登出利郎的上市初步招股预览资料。资料显示,利郎于1995年创立,其主营业务为生产及销售中高档休闲男装,其产品的 客户目标主要为28岁至45岁的人士。目前,利郎男装的分销渠道已遍布全国31个省,在内地拥有大约2456个销售网点。

        而事实上,利郎的初期发展可以追溯至1987年。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王良星用其做电焊工每天挣8毛钱辛苦积蓄的1万多元买了几台缝纫机,雇佣了7个工人,在一间旧房里开始进入服装行业。

        其后十多年内,利郎几经起伏,最终在2001年瞄准国内商务休闲的定位空档,并与明星代言策略结合,成功开创了西装的新品类,销售额直线上升,短短3年内翻了10倍多,迅速成为当今中国商务休闲男装著名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9

匹克赴港首日遇冷 不改重金推广品牌初衷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30/20090930022207846.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香港

        晋江鞋服企业进军香港资本市场的浪潮汹涌澎湃,但迎头遇上的却是一股行情低迷的“冷空气”。

        昨 日,在港交所首日挂牌的匹克体育(01968,HK)开盘报3.7元,较招股价4.1元跌9.76%;而截至昨日收盘,股价报收于3.4元,较招股价跌 17%。对此成绩,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有点失望,不过还可以接受,毕竟目前大环境不好”。

        据匹克体育信息披露显示,公司本次拟发4.1958亿股新股。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告诉记者,公司此次赴港上市,从申购发行的情况上看,属于百分之百的新股,原有几大股东均未套现。“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看重的是匹克品牌,形成的是长期合作的关系。”

        记者在港交所交易大厅中也不时看到优势资本、红杉资本等风投的身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记者表示,股价下跌在意料之中,“目前港股大市不好,这个价格比较合乎情理。能上市就是成功,我们看中匹克未来的发展。”

        “对于匹克短期内我们不会退出,目前国内消费品行业前景非常好。”第二轮进入匹克的优势资本(私募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吴克忠表示。

        在 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匹克体育CEO许志华表示,公司本来计划于2008年上市,但由于金融危机、市场低迷等原因不得不推迟。此前在 2007年8月,红杉资本投资匹克,获得7.8%股权;而2008年公司又引入了建银国际、深圳创新投资,完成了第二轮集资;2008年11月,公司引入 了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完成了第三轮融资。

        对于市场质疑匹克拟将IPO募集资金的48.3%用于媒体广告、品牌推广及营 销活动,表明公司过于依赖广告与营销而非主业,许志华解释称表面上看来募资中的大部分确是用于广告及营销,但仍有近20%资金是用于产品研发与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内地企业来讲,品牌与渠道往往是发展的短板,这也是公司目前希望大力提升的目标。通过投入,巩固品牌影响力、拓展渠道,其目的正是为促 进公司产品的销售,因此这部分投入也是用于支持主业的发展。

        许志华还表示,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一部分用来增开新店。今、明年预计将各新开1000家店,同时对分销商采取开放零售权方式,这样可以给分销商提供更大灵活性,有助于灵活控制库存。

        “ 可以看出匹克的发展思路:提升品牌,扩大营销网络,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联合证券研究员汪蓉表示,匹克的强项在于专业篮球鞋,在运动品牌市场强敌林立 的情况下,品牌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开店数量上,配套的广告宣传必不可少,这也正是匹克打算继续在广告和品牌宣传上一掷千金的主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