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原油进口、加工、产量齐跌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2/110119706.html


尽管国际油价持续数月在低位徘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

  【《财经网》专稿/记者 陈竹】尽管国际油价持续数月在低位徘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今年1月-2月中国原油产量、进口量、加工量均出现同比下跌,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也明显放慢。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3月1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中国进口原油1173万吨,同比锐减15%,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今年1月-2月,中国共进口原油245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3%,为2005年以来最大跌幅。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代码:00857,下称中石油)原副总裁贾承造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目前储油能力不高,原油库存已近极限,是未能趁低吸纳的主要原因。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也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容纳1亿桶原油的陆上储油设施均已满载。
同时,中国国内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也呈现明显的双降趋势,说明并非仅是储存问题,能源需求已有明显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原油产量1432万吨,同比下降4.6%;2月原油加工量达2580万吨,同比下降5.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年初,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也明显放慢。1月-2月,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06亿元,同比下降13.8%。
上游投资得较少意味着油气开采速度的放慢,当国际油价接近甚至低于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采油成本的时候,石油公司不得不选择减产。早在去年年末,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就公开坦言,中海油的石油开采成本已经从以前的每桶8美元上升到20美元,加上税费,现在已经达到每桶40美元,高过 销售价格。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下达减产目标,即除了大庆油田和长庆油田,其余油田产量计划均下调约20%。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宗贻平在两会期间告诉《财经》记者,青海油田今年1月就开始限产,预计全年将限产40多万吨。宗贻平表示,今年中石油的现金流非常困难,年初制定的增加产能建设计划有可能调整。
尽管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桶低位徘徊已近数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石油输出国组织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2009年原油需求量为816万桶/日,较2008年增幅仅2.25%,大大低于2008年4.9%的增幅。
而其他机构的预期则更为悲观。全球最大的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日前预计,2009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长只有0.3%。国际能源署预测的增幅数字为0.7%。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由于“
经济状况不断演变”,对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在未来几个月中还会“经常”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1

钢铁业“复苏”拉动力:炼焦煤进口激增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22/HTML_8S3PV3L6PB1X.html


钢铁业复苏已经传递到上游焦炭行业。

“暂停了3年多的炼焦煤进口,今年3月又启动了。”江苏沙钢集团人士7月21日透露,与澳大利亚供货商们达成的供货协议预计执行到今年9月,“之后根据价格再确定新进口量”。沙钢上半年的炼焦煤(焦炭原料)进口量位居全国前三。

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炼焦煤128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4倍。进口炼焦煤到岸均价130美金/吨,同比上涨14%。

上半年,进口炼焦煤与国内炼焦煤一直维持着100-25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差,“山西小煤矿的减产也在刺激钢铁企业和贸易商们到海外寻煤”。山西焦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山西焦炭集团副总经理张岗峰7月21日分析。

山西焦炭集团另一高层人士介绍,焦炭的销售已经大幅改善,行业的限产幅度已经由年初70%下降至40%左右。

山西限产与进口激增

6月,中国炼焦煤的进口攀升至历史最高位,达到463万吨,同比增长约7倍。北方港口的变化更为惊人。上半年,张家港口岸共进口焦煤67.4万吨,同比增长1062%;日照港1月-6月已进口焦煤200多万吨,同比增长也超过了10倍。

江苏沙钢集团人士介绍,今年一季度,品质相仿的炼焦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煤的到岸价,比山西煤的出厂价大约便宜了200多元人民币,价差甚至一度超过250元。

不过,随着中国采购的激增,以及海外钢厂产能的缓慢恢复,进口炼焦煤的价格开始上扬。“综合考虑运费等因素,目前价差一般在100元-150元,进口煤的优势仍然明显。”上述人士表示。

沙钢人士透露,3月重新启动焦煤进口后,短短数月,已经到货的进口煤超过80万吨。沙钢目前的生产所用的炼焦煤中,绝大部分都已经改用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煤,而就在去年,该企业还主要通过与山西焦煤集团这类大型煤企签订长协采购这一煤种。

上半年赴外采购的企业以钢铁企业居多,柳州钢铁、鞍钢集团、宝钢集团、北台钢铁集团上半年均有为数不少的外采量,而这些采购,以现货协议居多。

“一季度,价差刺激钢铁企业与海外炼焦煤供应商签订了现货合同。”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腾说,这些协议大部分为期3-6个月,即便近期价差缩小,预计到9、10月,炼焦煤的进口量都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今年中国对进口焦煤的热情让人感到惊讶。有中国贸易商近期以每吨132美元的价格从澳洲购买了一笔现货炼焦煤,这比今年的国际焦煤长协价128美元高了4美元。”一家英国煤炭研究咨询公司的人士表示。

事实上,山西对小煤矿的整治对国内炼焦煤的产量影响至深。

今年2月屯兰矿难后,山西的小煤矿一直处于停产整顿状态。而产煤大省山西,炼焦煤约有70%来自于小煤矿。今年1-5月,山西炼焦煤的产量为2532万吨,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2.5%。全国前5月的炼焦煤产量下降幅度达7.4%。

上述山西焦炭集团高层介绍,6月开始,为缓解供应略微紧张的局面,地方政府进一步放开了炼焦煤小煤矿,“目前的中小煤矿复产地区主要集中于临汾、吕梁一带的焦煤主产区”。

下游复苏

受益于下游钢铁业复苏,焦炭的需求亦开始膨胀。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表示,预计全年焦炭的需求量可能超过3亿吨;就在今年4月,他还估计全年焦炭需求“至多2.8-2.9亿吨”。

“下游需求的恢复,才是炼焦煤进口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山西焦协秘书长张岗峰表示,山西焦炭产量正在逐步增加,山西焦化企业的限产幅度目前大约在 30%-40%,而在今年年初这一行业的限产幅度还在70%。去年10月开始,受钢铁业减产影响,山西焦化企业开始主动限产,从10月的限产40%紧缩至 限产70%。“前期亏损的局面扭转,但目前盈利仍不理想。”

今年4月开始,中国国内焦炭的价格开始逐步走高。二级焦从4月的1400元/吨左右攀升至目前的1700元/吨。

汾渭能源炼焦煤分析师周泰介绍, 5月底,钢厂的焦炭库存已经到达低位,“调研发现部分钢厂的库存甚至不足一周的用量”。而正常状况下,钢厂一般会备足一个月左右的焦炭用量。

事实上,受益于政府4万亿的投资拉动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钢铁的产量正是在5月开始呈现明显反弹。

去年四季度以来,钢铁行业陆续限产,今年一季度粗钢日均产量仅为133万吨,“当时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只有70%”,“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介绍,4月底、5月初,产量的恢复日渐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粗钢日产量创出165万吨的历史新高(08年的最高日产量为156万吨)。“估算目前产能利用率达到91%!”徐向春表示。

从焦炭需求恢复的情况判断,下半年炼焦煤的进口的热潮有望持续,但考虑到价格差的缩减,“进口的数量可能小于上半年”。黄腾预计,2009年全年炼焦煤的进口量有望超过2000万吨。

近日,山东的铁雄能源、淄博焦化等15家骨干企业就组建了山东焦化集团实业公司,山东焦协汇总情况显示,这些抱团采购的企业,下半年炼焦煤海外采购数量预计超过400万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7

真功夫供应商承认进口排骨在国内购买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6/1127696.s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昨日(7月15日),提供过问题排骨的一家供应商 “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虹信)向记者坦言,肉排并非企业从丹麦等地直接进口,而是在国内市场从进口商处购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 后发现供应商的进口肉来源存疑。另外,真功夫方面昨日公开声明,供应商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正式的检验检疫证未及时提供。
国 内市场买来的进口肉
真功夫一份内部会议资料显示,排骨分别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俭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丹麦进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联系上了“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企业法人高小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向真功夫提供的“问题排骨”是从市场购买的。
高小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质量不好的肉排已经销毁了,并且表示“偶尔出现质量问题,有一两例很正常。”据悉,公司在国内市场购得的肉排是从丹麦进口。
昨晚18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总部设在江苏的苏州虹信在广东设有一家办事处,几个批次的“问题排骨”均为该办事处从广 州当地市场购得的进口肉。
同时记者获悉,另一供应商佛山俭美公司方面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时也表示采购的“问题排骨”并非直接进口购得。
真 功夫:检验检疫证并非作假
“相关书面材料和情况还没提供,所以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昨日,记者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要求苏州虹信 出示三批肉排的检疫证明,分别为:2009年1月19日和1月23日以及4月16日,但是因为公司法人代表目前在广州,并且回应称部分材料已经提供给真功 夫,所以检疫部门目前并不能证实原料排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是否作假。
另外,记者获悉,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前往真功夫广州总部,了解 “进口排骨”的来源、证明、质量等情况,并分别从企业和供应商佛山俭美方面获取了相关资料。经初步调查,佛山俭美公司未办理进口肉类产品收货人备案,并且 在广东局辖区内没有以该公司的名义进口肉类;苏州虹信也从未在广东局辖区内以该公司的名义进口肉类。
“不论是直接进口还是在市场二次购买,进 口肉仍需要相关检验检疫证明。”对苏州和佛山两家供应商提供的排骨可能为市场购得这一情况,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肉类进口时需经十分严格的检 验检疫。
而昨日真功夫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张帆公开向媒体表示,供应商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正式的检验检疫证未及时提 供。她指出,事后虽然供应商补齐了证明,但真功夫还是未采用该批次货品,并责成供应商进行了改正。
“很难说是不是冒充进口,同时也不排除走私 的途径或者其他渠道进入。”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另有消息称,真功夫曾向广东检疫部门提供了一份进口的资质证明,不过只是一份复 印件并非原件,不能作为调查和证明的依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4

Q:出口比進口有利經濟嗎?

2010-10-11 TCW




Q:台灣經濟靠的是出口及貿易順差,出口越多、進口越少是不是越好?

A:這種「出口好,進口不好」的理念可說源遠流長,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歐洲國家盛行的「重商主義」,鼓吹的就是這種論調。

出口是把國內生產的財貨運到國外去給外國人用,進口則是把外國人生產的財貨運來國內給我們自己用。為什麼要出口?因為這是為了要進口所支付的代價。

例 如,你付兩萬元買台電視,等於是「出口」兩萬元,「進口」電視。這兩萬元(出口)就是你為了電視(進口)所支付的代價。你認為電視帶給你的價值,比兩萬元 還要高,所以你才願意做這筆交易。你付出的這兩萬元,你再也享用不到,你享受到的這台「電視」,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

同理,一個國家若出口電腦,進口名牌包,這同樣是因為人們認為名牌包的價值比電腦高,否則這筆貿易不會發生。出口電腦只是為了進口名牌包而支付的代價。出口的電腦,我們再也看不見、用不到,但進口的名牌包我們卻可以享受到,這才是能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東西。

由此就可看出「鼓勵出口」理念的荒謬:出口是支付的代價,進口才是能真正享受到的東西。鼓勵出口卻不進口,這等於是要一個人拚命花錢,然後不要買回任何東西一樣。

要 說進口的好處,只要瀏覽你日常生活的東西即可:你看的電視是日本S牌,開的車是雙B,中午吃的牛肉來自紐西蘭,晚上看的電影來自美國好萊塢。這些才是能讓 生活過得更好的東西。為了這些東西,你要付一些代價,也就是「出口」一些錢,這些錢可能來自你努力工作。如果有人告訴你,你應該多多「出口」,盡量不要 「進口」,這就等於要你整天拚命工作然後不要享受一樣,這樣生活有什麼樂趣?

還有一種說法:國人若買進口的外國貨,只能帶動外國的經濟與就 業機會成長,對國內經濟沒什麼幫助。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應該「愛用國貨」,從冰箱、電視、洗衣機、汽車、冰淇淋,人們享用的每件東西,最好都是國產的, 這樣才對國內經濟有幫助,國內的生產者絕對會因此大發利市,但消費者的生活水準會降低到何種程度?

這些「重商主義」的論調,都來自於把「生 產」當成目的。但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早就告訴我們:「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目的與意義,此一箴言是如此不證自明,只有想法荒謬的人,才會想要加以證明。」「重商主義似乎認為,所 有商業活動的意義,在於生產,而不在於消費。」這種鼓吹拚命出口、甚至主張政府補貼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的論調,不管披上什麼專業外衣,骨子裡都只是數百年 前重商主義的詭辯罷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2

劉永好的新希望:玉米進口配額「一視同仁」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2/xMMDAwMDIzNDIxM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2

認較小 面板進口稅或提至8%~12% 本土企業欲藉機擴充市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1/0NMDcyXzM2NjI0NQ.html

「提高面板關稅,短期可以提升本土企業競爭力,長期看,會促使海外巨頭盡快朝中國轉移產業鏈,能起到破除壟斷效果。」昨天,家電業研究專家、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幾天來,相關行業協會就提高面板進口關稅的問題,已開始徵詢面板企業與整機企業的意見。

目前,中國面板進口關稅稅率是5%。相關部門人士對外透露,或將提高到8%~12%之間。較早時,中國面板進口關稅為3%。

新 的提升關稅消息讓本地擁有面板業務的企業頗為高興。京東方官方人士表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確實在徵詢企業意見,本土高世代面板項目量產後,定會遭遇海 外巨頭打壓,提高關稅可以獲得成長的緩衝期。TCL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表達了類似意見,強調非常支持國家提高面板進口關稅。

中國電視面板還不能完全自給,絕大部分仍需進口。截至目前,海外面板企業佔據全球90%左右的市場,其中三星、LG、友達、奇美4家出貨佔80%以上,幾家日企佔10%至12%,包括京東方在內的本土企業,目前只能爭奪約10%的市場空間。

羅清啟表示,過去多年,中國一直在平板顯示關鍵部件領域受制於人,這導致整個彩電產業鏈無法自主可控,中國面板業急需扶持。「但是,提高面板進口關稅,短期也有不利,」他說,由於電視面板大多依靠進口,本土TCL、長虹、海信、創維等電視整機廠家將承受部分成本上漲壓力。

海信就不太樂見關稅提高。公司一位市場人士表示, 2009年,國家已經提高過進口面板關稅,26英吋以上的面板產品進口關稅從3%提高到了5%。

羅清啟認為,整機企業對成本的擔心應該不會延續多久,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海外面板巨頭不可能不進來,即便關稅提高,恐怕也不會貿然提高面板價格。「提高關稅更像是促進海外巨頭到中國大陸投資的信號,面板原材料進口稅不在上調的範圍。」他補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5

指控進口紙傾銷 造紙業另有盤算

2012-03-12  TCW




三月一日,國內的造紙公會表示, 由於外國進口紙低價競爭,將迫使國內不少造紙廠關門,因此他們呼籲政府,對中國大陸、日本、南韓、與芬蘭的進口紙課徵反傾銷稅。

你家隔壁的雜貨店,不准你去對面另一家較便宜的雜貨店買東西,理由是這樣會讓他無法生存。大概沒人會認為,這家雜貨店的做法是合理的。

但是這個道理一放到國際貿易時,大多數人卻都被迷惑了。我們常聽到,某些國內廠商指控外國產品低價進口,威脅他們生存,因此他們呼籲政府,對這一些進口品 課高關稅,或禁止進口,以保障他們的生計。

國內造紙業者的說法,正是如此。他們宣稱:「外國紙張低價傾銷,已使國內紙廠面臨生存危機」,因此要求政府,對外國進口紙張課徵反傾銷稅。

其實,國內造紙業者面臨的所謂「危機」,不是不能造紙,不是不能賣紙,而是不能要求政府懲罰那些國外進口的紙張,以繼續妨礙消費者去買外國貨。他們的目 標,就是要求政府維持紙張的貿易壁壘,好讓國內消費者付他們更多錢。

這就像是你家隔壁的雜貨店,東西賣得較貴,但為了不讓你去對面較便宜的那家買,就叫警察強迫對面那家店也要漲價一樣。

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是建立在「自由交易」的基礎上,如果消費者覺得這家廠商東西不好,他有權選擇別家更便宜、更好的東西,廠商也因此有動機提供更便宜、 更優秀的東西給消費者。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到越來越好的產品。

說詞一:維護國家利益結果消費者只能選擇買貴

如果只准消費者去買較貴、較差的東西,不准他們去買較更便宜,較好的東西。這樣一來消費者付出更多錢,卻只買到更差的東西;二來廠商沒有競爭壓力,他們也 沒有動機去製造更好、更便宜的產品。如果這種做法成為主流,人類文明將迅速退化到蠻荒時代去。

「只為了國內業者的生計,為什麼就要阻撓消費者去買更便宜或更好的外國紙張?」這個問題,國內紙廠在內的貿易保護主義者,都沒正面回答過。

他們只含糊的說:「政府要保障我們的生計,因此要對外國進口品課反傾銷稅。」但他們主張的真正意義卻是:「政府要保障我們的生計,因此要禁止消費者去買國 外的紙。」

他們知道,如果正面要求政府禁止消費者買外國貨,一定會惹來批評,因此他們就把自己言論包裝起來,把自己行業利益,說成是整個國家利益。

大多數人之所以被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言論迷惑,也是因為誤信了這些業者的言論,把國內某些業者的「行業利益」,誤當成是整個「國家利益」。

對國外進口品課徵重稅,固然保障了國內造紙業的利益,但是這個利益卻是建立在消費者的犧牲上。消費者被迫要花更多錢來買紙,他們能花在其他地方的錢也變少 了,其他行業也萎縮了。因此,國內造紙業者這種利益,是損人利己的利益,不是什麼國家利益。

說詞二:低價傾銷是陰謀事實是賠本生意沒人願做

這些國內業者另一個說法,就是指控國外產品不公平競爭,也就是所謂「國外紙張低價傾銷」。「傾銷」指的是:國外造紙業者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把紙賣來國內。

如果一個廠商,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把東西賣給消費者,就算是「傾銷」。但是,它這樣不就是在造福消費者嗎?這和那些慈善機構免費送禮的行徑,不是類似嗎?如 果我們認為行善是件好事,為什麼這些國外廠商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把東西「半賣半送」給消費者,就變成壞事?

這些國內業者會說:「國外紙張低價傾銷,會讓國內紙廠倒閉。」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國內紙廠如果倒閉,不是因為它們不能造紙或不能賣紙,而是因為消費者 只願意買更便宜的外國紙張。

造成廠商倒閉的,不是它的對手,而是消費者選擇別人。就好像讓馬車業倒閉的,不是後來出現的汽車,而是消費者放棄了馬車、選擇了汽車。為了維持國內業者的 生計,就不准消費者去買國外進口品,就跟為了維持馬車業者的生計,不准消費者去買汽車一樣。

這些國內業者指控「傾銷」的另一個理由,就是「國外紙張業者先用低價傾銷,把國內業者打倒,然後再抬高價格。」

我們可以反問:如果國外紙張業者這樣做就可以成功,那國內業者為什麼不能比照辦理?國內紙張業者同樣可以在國內自己搞傾銷,把國外紙張趕出去。為什麼國外 業者可以傾銷,國內業者就不行?

「售價低於成本以打倒對手,獨霸市場後再提高價格」,這種做法,從沒有任何實例。

原因很簡單:就算某廠商一開始以低價傾銷打倒了對手,但只要日後一抬高價格,別的廠商見有利可圖,又會投入市場,這樣原有廠商又要「傾銷」來趕走新廠商, 這樣它永遠「傾銷」個沒完!如果不是錢多到無處花的廠商,誰會一直做這種賠本生意?

國內造紙業者的指控與訴求,其實是數百年前歐洲「重商主義」的翻版而已。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早在他的名著《國富論》裡,就已徹底駁倒了這些重商主義謬論。他說:「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目的與意義,此一箴言是如此不證自明,只有想法荒 謬的人,才會想要加以證明。」亞當斯密這句話,值得所有人「三復斯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7

進口紅酒搶灘兇猛 國產葡萄酒行業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0MNDE4XzQzNTY0MQ.html

進口葡萄酒強勁增長的勢頭給國內葡萄酒行業帶來的壓力漸大。

據記者瞭解,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海關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葡萄酒進口總量為36.16萬千升,同比增長27.6%;進口金額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27.91萬千升,同比僅增長6.8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首度個位數增長。酒類收藏專家肖竹青指出,正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消費的積極性,導致需求不足。同時,目前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已佔到30%左右的份額,而在5年前,國產葡萄酒還佔據著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以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A(000869,SZ)為例,其2012年一季報顯示,營業收入為19.12億元,同比下滑8.5%。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2012年進口葡萄酒預計增長約30%。與進口葡萄酒增長相伴的是進口葡萄酒貿易商的急速增加,幾年前中國葡萄酒進口商才800家,2011年已接近4000家。

中銀國際食品與飲料行業分析師劉都認為,在這些進口商中,小規模低質量的逐利行為難成大氣候,一些注重渠道運營和品牌建設的進口酒會對本地品牌形成較大威脅。

葡萄酒行業觀察家、中國紅酒網創始人董樹國表示,這幾年國產品牌的銷售都出現了下滑,「造成這種銷售增長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國外葡萄酒湧進帶來的衝擊;二是國外葡萄酒文化的浸滲;三是國產葡萄酒自身原因。」董樹國擔心,在進口酒的衝擊下,國產葡萄酒如果找不準自己的定位,恐怕連原有的市場都保不住。董樹國強調,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是因為其文化,文化是無形的,也是無孔不入的,這需要長期沉澱和積累。

儘管國內葡萄酒整體受到衝擊,但是各個價位受影響不同。記者瞭解到,目前售價在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國產紅酒價格段,受到的衝擊較大,售價在300~1000元的產品競爭並不激烈,因為這一價格段需要長期的品牌積累和渠道的深度分銷。

對「內外」葡萄酒之戰,還是有人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葡萄酒資訊平台紅酒客網CEO楊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究竟目前進口酒有多大的衝擊作用,也沒有具體的數據可以量化估算出來,因為這裡面涉及到經銷商手裡的庫存問題。」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普及度仍較低,行業依舊處於成長期,未來進口酒、國酒將可共同成長。

·相關新聞

拉菲降價搶奪國內市場

就在進口紅酒大肆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國際市場上法國波爾多最為頂尖的紅酒莊園「拉菲」公佈的2011年一線酒商報價每瓶420歐元,同比下降30%。梅多克中級莊ChateauAngludet發佈的2011年期酒價格也顯示,198英鎊一箱的價格較2010年份降低了20%。波爾多酒莊等出產的葡萄酒價格也有所下調。另據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數據,從2011年6月至今,反映波爾多一級莊園現貨價格的高級葡萄酒50指數已下跌逾2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上海紅酒行情系統顯示,截至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橋保稅價已從15500元/瓶高位跌至7230元/瓶,2004年份的瑪歌則從4900元/瓶落至2850元/瓶。

對此,上海紅酒交易中心市場總監王佳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拉菲放低身價,「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期望期酒價格能夠降下來,回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另外一方面,2009年和2010年期酒價格太高,導致投資者都沒有賺到錢,所以今年莊園會讓渡一些利益。」

記者瞭解到,2011年下半年以來,拉菲已經經歷了一波市場行情的調價和下降,目前現貨市場來看,國際市場最便宜的拉菲價格在5500元~6000元/瓶。拉菲期酒以低於4000元/瓶的價格發售,對此,王佳琪認為,「拉菲2011年期酒認購相當踴躍,因為價格比較低,有增值空間。2年後漲到6000元/瓶的壓力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5

進口棉壓港 配額炒至每噸4000元

http://www.eeo.com.cn/2012/0728/230879.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龐麗靜 青島數日桑拿天讓李群先火氣很旺,但火上澆油的是,這位來自寧波前程進出口公司負責棉花進口的副總經理發現,進口棉因配額不足,已經在保稅區倉庫裡堆積如山。

截至7月26日,青島保稅區內十多家棉花保稅倉庫基本已告貨滿。儘管有的倉庫倉儲費用已經從平常的每噸每天七八毛錢,漲到了2元錢,但仍然不斷有入庫的單子飛來。青島保稅區的倉庫放不下,周邊高密、濰坊、青州的倉庫也火了起來,庫存在不斷增長中。

7月26日,進口棉花比地產新疆棉每噸低4618元,此前價差最高時曾達到每噸5504元,價差吸引了大批貿易商囤積進口棉試圖轉售國內獲利,然而棉花進口配額把他們擋在門外。「棉花貿易已經讓配額卡住了,進口棉來了都放在保稅庫裡。」李群先說,市場上已經把配額價格炒到了每噸4000元左右。

李群先所在的公司對進口棉的下賭貨量很大,10萬、8萬噸進貨的時候都有,據稱2010年行情好的時候做進口棉生意賺了2個多億,但去年和今年賠了很多, 現在還有上萬噸棉花壓在倉庫裡。

棉花壓港這些年很少見,今年的行情卻讓大多數棉花貿易商始料未及。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累計進口棉花305.5萬噸,同比增長130.2%,僅山東口岸上半年就累計進口棉花70萬噸,同比增長53.5%。

按照李群先的估算,今年迄今為止,國家已經發放了總計250萬噸棉花配額,這些配額已經用完了。這意味著,至少有50多萬噸進口棉花因為沒有配額,而無法通關。

一庫難求

7月26日下午,杜姮接了325噸進口棉入庫。作為青島宏川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操作部經理,一個月前她就已經不敢放手接入庫單了,這個單子是她那時做出的計劃。「目前公司入庫計劃是8000多噸,而現在的出庫計劃只有1000多噸,相差太懸殊。」杜姮說,公司在青島保稅區的2萬多平方米倉庫,每個倉庫都已是滿倉,棉花堆積已經接近庫頂。

往年的5月至10月是宏川物流的出庫期,到七八月份已經很少有棉花入庫,9月和10月庫存基本就剩50%左右。而今年的入庫計劃已經排到了9月份,出庫卻很少。

青島宏川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韶斌對本報表示,今年青島保稅區倉庫都已經爆滿,一庫難求,所以,到港貨物就往青島港周邊保稅倉庫推延。濰坊、高密、淄博、青州、禹城等,貨物到了這些倉庫,成本雖然是增加的,紡織企業選貨看貨也不方便,但貨主沒有辦法,只能往周邊倉庫存放。

青島保稅區內另一家較大的棉花物流企業青島金宇物流有限公司,進口棉花庫存量也達到3.5萬到4萬噸的滿負荷狀態。青島保稅區內共有十多家這樣的棉花保稅倉庫,目前都已告貨滿。

進口棉囤積乃至壓港,原因在於今年進口棉花與地產新疆棉之間價差很大。數據顯示,7月25日國內外棉價價差是每噸4433元。7月26日價差是每噸4618元。價差擴大每噸185元,近期價差最高時曾達到每噸5504元。

賈韶斌告訴本報,國外與國內這麼大價差,國內紡織企業喜歡用進口棉,以求降低成本。而貿易商也有積極性參與進口貿易。但國家為保護棉農利益,採取兩個宏觀調控手段,一個是有配額管制,少發配額,進入中國的儘量少;另一個是收儲制度。

據悉,配額發放,國家每年發放配額不少於89.4萬噸,這是關稅內配額,只需交納1%關稅,每年1月1日按時發放。同時,根據進口棉需求程度不同,國家在不確定的日期,還將追發滑准稅的配額,業內稱為5%關稅配額。滑准稅是在5%-40%範圍內滑動,按照進口棉花價格而定滑動比例。追發的數量不確定,也不公開,一般在100萬-200萬噸之間。

按照寧波前程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市場調查結果,今年迄今為止,國家已經發放了總計250萬噸棉花配額,這些配額已經用完了。而去年配額總計在360萬噸左右。

7月26日,在青島保稅區倉庫看貨的貿易商隆盛祥業務經理劉兵說,隆盛祥在保稅區倉庫還有幾百噸的進口棉,但配額現在很緊俏,沒有配額出不了貨,而國家發放的配額基本用完了,現在每家貿易商都很難。

青島保稅區內知情人士稱,貿易商必須保證一定的業務量規模,因為大宗商品利潤率並不高,所以如果客觀情況不具備,比如貨物進來了,但沒搞到配額,或者國家發放配額少、或者發得晚,都對貿易商有很大影響,「這裡面就有賭博成分」。

倒賣配額

上述青島保稅區知情人士稱,棉花進口配額是國家發給紡織企業的,通過逐級上報獲得批準得到配額,都是當年發放當年要用出來。或者賣掉,否則第二年國家就不發了。

由於目前進口棉花價格便宜,按配額進口交完關稅增值稅,還是比國內棉價便宜很多,所以目前一個現象是,拿到配額的紡織企業,如果不用,就會拿到市場賣掉。「賣配額很簡單,而且來錢很快,都是現金交易。」

隆盛祥業務經理劉兵表示,有配額的企業還是少數。實在拿不到配額,交上40%的關稅也可以直接通關,但成本就實在太高了,僅有不多的利潤空間。因此,一般貿易商的生存方式就是,等紡織廠拿到國家發放的配額,貿易商將進口棉賣給紡織廠,或者從不用配額的紡織企業買來配額。

據知情人士透露,配額交易一般是簽訂代理協議,以代理形式進行。很多有配額的紡織企業,不具備與外商談判的能力,就交給貿易商去購買進口棉。或者有的企業,乾脆就把配額賣掉,換回現金。這些錢很容易到手。賣配額是零成本。賣配額的企業,都是把錢賺了再說。他們需要棉花,可以購買新疆棉或者地產棉,或者買通出關的棉花。

貿易商與紡織企業之間的交易,有時是通過掮客(配額經紀人)撮合。掮客提供信息,給有配額的企業和貿易商,哪家貿易商出錢高,紡織企業的配額就賣給哪家貿易商。

李群先說,買配額的事情,小貿易商會這麼做,大的貿易商一般不做,因為賬面處理也有問題。大貿易商就是看誰有配額,就收他們的美元信用證,然後紡織企業自己去報關。

青島保稅區內知情人士說,寧波前程在2010年行情好的時候做進口棉生意賺了2個多億。去年和今年賠進去了很多。他們下賭的貨量很大,10萬、8萬噸進貨的時候都有。

寧波前程進出口公司業務經理李德磊說,現在的情況下就是等市場發生變化,有了價格優勢才好銷售出去。9月份之後國家收儲,市場價格拉起來之後,如果棉花價格到了19500元以上,我們可以以每噸19200元或者19300元賣出去,以美金方式交易,賣給有配額的企業。「但在這種賭博中,有時信用證到期,虧錢也要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配額的問題也不是貿易商能夠解決的。」青島保稅區的知情人士稱。

限制總量

「國家不追發配額,這些進口棉花就會都憋在保稅區倉庫裡,把配額黑市價格逼得很高,所有的錢幾乎都被那些有關係拿到配額的人,幾乎以每噸4000元的價格拿走了。」李群先表示,紡織企業拿到的棉花價格反而很貴,對企業來說沒有競爭力。

他認為,任何國家、任何產業鏈中,都應該有貿易商這個群體合理存在的。產業鏈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合理存在價值。按照李群先的估計,今年寧波前程也要虧損幾個億。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國外棉花價格雖低,國家並沒有增加配額發放總量。因為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都是雙刃劍,出台配額政策,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國內棉農利益,如果放開,進口棉大量充斥國內市場,國內棉花更沒法賣。

但是限制棉花進口,紡織企業日子又比較難過,成本與國外之間比較太高了,所以國家對於配額究竟多少、何時發放,也要拿捏很準確,才能讓棉農、紡織企業、物流商日子都儘可能好過,這是很難的事情。

李群先說,現在有的貿易商每噸虧6000元也在賣貨,沒辦法,因為信用證到期了,必須還銀行資金。貨物壓在港口,不得不賣。假若國家再發放100萬噸配額,或許可以解決貿易商的燃眉之急,解決棉花壓港問題。

對於公司壓港貨物的處理,李群先說,只能等到9月份,整個東南亞國家都很缺棉花的時候,再賣給東南亞。因為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再賣回給印度,因為印度現在也很缺棉花。他們已經把棉花都賣了給中國了。

李群先說,眼下寧波前程正在做把棉花銷往國外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也跟國內客戶溝通。對接的客戶山東省佔比最多,能佔客戶總量的1/3。還有全國各地其他客戶。一個月之後,國內廠家也要買棉花。如果國家一旦發給紡織企業配額,寧波前程就把這些進口棉花賣給這些紡織企業。

但9月份究竟會以怎樣的價格賣給東南亞這些國家,李群先說,「賣價現在還不好說,總之棉花不能總在保稅區壓著。到時候價格高不高也得出手了。指望在中國銷售,不發配額就是死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62

亞太、秦發虧損 銀行縮緊煤炭進口商貸款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8/0NNDE3XzUzMjM0Ng.html

作為經營越南煤近20年的老將,廣西萬通國際物流公司(以下簡稱萬通物流)國貿部總經理林惠江現在已經不碰越南煤,全面轉攻內貿煤市場。

「甚至其它的進口煤現在都很少做,不僅僅因為價格因素,來自金融部門的管控壓力也越來越大。」9月27日,林惠江告訴記者,由於從去年12月開始至9月初,國內煤價直跌1/4左右,銀行部門對於煤炭貿易放貸盤子已然收緊,其中以進口煤商為最。

在過去的8個月中,在煤炭價格迅速下跌及進口煤的衝擊之下,煤企開始結束十年黃金期而走入寒冬。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中昊國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昊能源)副總經理王功成對此感慨,4月煤炭進口商認為國際價格進入谷底,合同簽訂量激增。但接下來兩個月煤價慘跌,亞太、秦發等大型進口商虧損嚴重,負債率增速明顯信用下降,銀行至今對煤商進口持反對態度。

銀行評級下調

中昊能源的業務包括俄羅斯和朝鮮,繼而對接國內客戶,但上半年的業務量及利潤較之2011年均有下滑。

「貿易商現在很艱難。」王功成說,國內煤價的數月下跌,迅速填補外貿煤與內貿煤的巨大價差鴻溝,使得外貿煤優勢不再。其舉例,5500大卡的煤發往相同的目的地,如2011年從秦皇島出發為850元左右,俄羅斯煤僅為830元,但現在已無此價差。

在王功成看來,進口煤商在2010-2011年都獲益匪淺,但數月來均面臨較大虧損,雖然有前期利潤可以將此缺口填平,但銀行也有自己的規則,「賺錢的時候放貸信用額度會增大,虧錢的時候信用額度就會相應下調」。

5-6月份,國內環渤海煤炭價格大幅下跌了160元/噸,甚至神華集團煤炭運銷公司曾經有一天將煤炭降價40元/噸。在國內煤價的大幅下降之下,7月初國內煤和進口煤的價差被填平。

林惠江說,彼時貿易商爭相賠錢出貨,甚至不要訂金也要將先前與國外煤企簽訂的合同撕毀,7、8月份眾多煤企的進口煤業務已然暫停,等到最近外煤價格下調,「大家才小心重啟」。

據記者瞭解, 7-8月,廣東大型的煤炭貿易商如秦發、亞太能源、藍粵、大優、飛馬等進口業務基本暫停。

「我現在還是主要做內貿煤,將貴州煤拉至廣西。」林惠江舉例,5000卡的貴州煤運至南寧六景電廠僅需590元/噸,尚有10元/噸的利潤空間,發熱量為4800大卡、規格11A的越南煤到電廠則需730元/噸,電廠選擇,高下立判。

林惠江同時表示,由於煤炭利潤空間收窄,未來煤市尚存不確定性,銀行對國內煤炭貿易商的貸款都很小心。以萬通物流為例,原先銀行只需要拿煤炭作抵押就能貸款,但現今需要審查收貨方資金情況,「給柳鋼和柳化這樣的大企業,銀行就會給,因為它認為國企給付款項問題不大,與之則相反」。

王功成對此表示認同。他透露,國內一家每年貸款數億的進口煤商,去年的貸款信用額度兌現率在7%左右,現今則滑到3%-4%。「像4-6月份,進口煤賣不出去,做成庫存,銀行當然不滿意;如果是轉至大客戶如電廠的應收賬款,銀行更容易接受」。

進口煤進退

1-8月份累計進口1.85億噸,同比增長46.83%。落實到煤價方面,今年前7個月中國共花費150億美元進口1.33億噸煤炭,進口平均價111美元。

與此同時,8月份我國進口煤炭總量繼續回落。當月進口量為2044萬噸,同比下降0.82%,環比7月回落15.78%。

「進口量在9-12月份還會繼續下降。」煤炭專家黃騰對記者預測,前兩個月國際煤價降得較多,但世界經濟仍沒有明顯轉好跡象,國外煤炭仍會降價向中國傾銷,9月和第四季度的煤炭總進口量或約為6000萬噸。

在進口煤總量下跌的同時,國內煤炭減產的力度繼續加大。8月全國煤炭產量3.22億噸,同比下降4.70%,環比7月下降5.29%,環比連降2個月。

在煤炭進口和國內產量雙雙下降的推力下,渤海動力煤價格連續五週上漲:9月5日628元/噸,9月12日630元/噸,9月19日633元/噸,9月26日635元/噸。

剛從防城港碼頭回來的林惠江告訴記者,9月初該碼頭存煤約600萬噸,但由於電廠開始儲煤,加之少有新增進口煤炭,目前已大部分消化完畢,「價格甚至上漲10-20元/噸」。

黃騰說,因為國內消費市場乏力,7月份公海仍有近百萬噸的煤船,但現今貨源已被消化完畢,「或是減價賣到國內,或是賣到印度等市場」。由於沿海已習慣用外煤,故此煤炭進口仍維持每月1500萬噸的高位。

「但外煤不會在價格問題上遷就中國市場。」王功成解釋,今南非6000卡的煤種FOB最低的81.6美元/噸,現在是84-85美元/噸左右。目前的煤價已趨於穩定,如主焦煤方面澳大利亞已和日本、韓國簽訂合約,「如果按照中國市場的價格,日本和韓國這些簽約方都不會同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