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实10亿元悉数出售联华超市股权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1-22/110050710.html


36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19_C.pdf

98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11_C.pdf


总价10.55亿元出售给百联集团,目的是企业内部资源调整,退出非核心业务

【《财经网》综合报道】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363,下称上海实业)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决定以10.55亿元人民币,出售持有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980,下称联华超市)股权的上实商务,上海实业也因此全面退出连锁超市经营业务。
有关股权转让协议显示,上海实业是通过旗下公司上实医药(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07)及上海华瑞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瑞),以总价10.55亿 元,向上海商业国企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商务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实商务)全部股权,从而出售由上实商务持有联华超市约21.17% 股权。
据悉,上实商务注册资本为2.92亿元,是由上海实业的子公司上实医药和上海华瑞联合设立,主要从事实业投资、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咨询及国内贸易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该公司经审核资产净值约为6.1亿元。
根据协议,上实医药及上海华瑞各自向百联集团转让上实商务约72.62%及27.38%股权。目前,百联集团通过下属公司拥有联华超市34.03%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百联集团所持联华超市股权将上升至55.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这次股权转让,可令上海实业集中资源,加强发展核心业务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组合。”上海实业公告称。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实医药将获得税前投资收益约5.48亿元,上海实业将通过上实医药享有上述收益。
去年9月,上海实业在香港宣布,将退出价值数十亿元的非核心业务。2008年,上海实业已完成出售上海信投20%股权,获利3.32亿元。按照近期美林 报告的预计,上海实业剥离非核心资产的速度将加快,如果市场条件允许,还可能转让所持的光明乳业(上海交易所代码:600597)和中芯国际(香港交易所 代码:00981)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
2008年是上海市8000多亿国资全面调整的一年,要求企业做大做强核心主业,并逐步退出非核心业 务。当年中期,上海市国资委公布了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业范围,其中上实集团的主业显示为实业投资与经营(国际经贸、医药、房地产)和资产经营管理 (基础设施、消费品、金融股权)。■


(《财经》记者 陈中小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2

上实医药10亿出售联华超市 重组疑云重重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14/17535856658.shtml


本报记者 程元辉 上海报道

2月6日,上实医药(14.15,0.31,2.24%)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出售其持有的上实商务100%股权,百联集团成为接盘者。百联集团通过收购上实商务100%股权,付出代价为10.56亿元,间接持有联华超市21.17%股权,从而使整体控股比例达到55.2%,成为绝对控股方。

海通证券(13.91,0.71,5.38%)分析师王友红认为:“上实医药剥离非主业上实商务,这意味着上实集团对医药主业整合好事临近。”

10亿元剥离非主业

之前一直传闻上实医药和上海医药(8.88,0.26,3.02%)重组,实际上,这项资产重组计划将包括上实集团旗下三家医药上市公司:上实医药、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9.64,0.24,2.55%)。上实医药内部人士透露,重组方案仍在公司内部审议中,还不能确定时间表。

2月6日,上实医药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出售上实商务100%股权决议。通过本次股权转让,上实医药将获得税前投资收益约5.48亿元。

上实医药总裁董事长吕明方表示:“目前行情处于低谷,而且公司该部分股权尚未获得流通权,因此公司选择出售的时间点是非常好的,是合理的。”

不过,有到场人士仍评价,短期内剥离联华超市并不是件好事情。有资料显示,联华超市一直是上实医药利润主要来源之一,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为上实医药贡献的投资收益均占净利润总额的40%-45%,2008年中期更上升至52.6%。

吕明方则表示:“尽管联华超市的利润是稳定的,但近年来,其占公司总利润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公司正不断加大医药业务的投资力度,有序地退出非医药业务,初步建成为一家专业的医药上市公司,而连锁超市本身就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王友红认为,这是上海国资整合背景下的资产重组,主要还是根据剥离非主业重组精神,随着非主业资产剥离,上实医药聚焦主业投资方向更加明晰。

资产重组疑云重重

在外界看来,上海国资重组下的医药资产整合已经迫在眉睫。股东们考虑的问题颇多,比如:上实集团旗下三大医药上市公司,谁将主导未来资产重组?

到场股东对三大医药资产重组表示忧虑,三大上市公司关注方向不同,净资产不同,PE也不同,上实集团如何搞好资产重组中几方面关系?

据记者了解,上实集团持有43.62%的上实医药股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药集团)持有55.09%的中西药业股权,并持有上海医药39.69%的股权,上实集团持有上药集团40%的股权。

吕明方表示:“在上实集团内部资产梳理进行中,重组已经逐渐明朗,公司股改推进势在必行,未来哪个公司将主导重组还不确定。由于三个公司股权结构比较复杂,考虑到前两次股改失败因素,制定重组计划将会非常谨慎。”

众多到场分析师对上实集团旗下医药整合平台和时间表多表示难以预料。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娄圣睿坦言:“这是行政手段推动下的资产整合,很难判断哪个公司会主导资产重组。”

光大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姚杰也认为:“很难判断未来谁将主导资产重组,现在都还是初步想法。此外,时间上也很难确定,政府推动力度肯定很大,但要看下面推行情况。”

消息显示,以上药集团为平台的重组框架更为可行。上实集团入主上药集团半年后,随着上药集团组织人事和集团架构的调整逐步到位,第二阶段工作正在进行中。未来可能以上药集团为平台来主导未来上实集团旗下医药资产,毕竟它有行业优势。

青春宝注入提上日程

实际上,上实医药剥离联华超市之后,置入青春宝资产就提上日程。据记者了解,公司2005年曾拟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剥离联华超市,同时置入优质医药资产,但没有成功。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原定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10722万股,筹集15.15亿元收购大股东拥有的优质中医药资产,标的物包括正大青春宝55%的股权等。但由于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环保核查以及商务部未在限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已于2008年9月6日自动终止。

在股东大会上,吕明方表示:“上次公司重组不成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吸取教训以后,对公司可能是件好事。公司此次出售资产所得资金将用于医药资产投资,也表明了公司一贯的态度未变。”

报表显示,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达到了7.5亿元,加上此次转让款10.56亿元以及扣除部分负债,可用资金达到了16亿元,这对该公司未来发展将提供强大动力。尽管如此,上实医药方面并没有透露进一步投资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57

神秘公司在联华超市股改前夜成立 6年分红5千万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8/00595989015.shtml


 一桩不起眼的商业纠纷,让一个遁形已久的神秘公司浮出水面——这就是上海立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立鼎)。

  2001年底,联华超市服务有限公司(HK0980,联华超市)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前夜,上海立鼎神秘诞生。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2001年7 月24日,上海工商局青浦分局核准成立上海立鼎。如今,上海立鼎已经坐拥亿元股权,并实现分红5000多万。此间的利益不可谓不丰厚。

  而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立鼎与联华超市之间关系非同寻常。在上海立鼎的股东构成中,是三个自然人,分别是黄国钧、毛建康、许少卿,各出资1000万元。

  上海立鼎成立仅三个月后,2003年10月22日,其就进行了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000万增加至6000万,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分别增资1000万,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立鼎的三名自然人股东均系联华中层管理人员。2001年,黄国钧任职联华超市审计督察部;毛建康曾任世纪联华华南区总经理, 后调回上海总部;许少卿任职联华超市关联公司上海标超。公司成立至今,上述三人均在职。但根据上海立鼎提交的工商审核资料显示,自然人股东情况并没有勾选 “在职”,而是选择“其他”一项。

  另外,上海立鼎成立时注册地为上海青浦镇青平公路5758号1—107室。该处房屋位于上海西郊,房屋面积也仅有100平方米。根据工商资料显 示,上海立鼎实际的办公地址为:上海市四川北路1666号14楼,而该地址正是联华超市的注册与办公所在地(目前已迁址)。当时上海立鼎注册时留下的联系 电话也是联华超市的总机。

  但问题是,上海立鼎究竟因何而成立,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又是否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上海立鼎6000万的注册资本因何而来?

  “按照一般的理解,即便是企业高层,在2001年的时候一下子拿出来2000万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可能。每年的收入才多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一位知情人士提醒记者说。

  “据说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的MBO产物,但谁也没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上海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告诉记者。

  小公司大收益

  令人惊奇的是,在上海立鼎成立后的1年内,其便闪电般完成了对以下公司的投资部署。

  联华超市投资额1222万元、入股价为1元,初始投资时占股2.94%,现经过股本扩张稀释占股1.94%;截至2009年3月12日,联华超市收盘报7.8元,尽管经历金融危机联华超市股价已经距高峰时缩水一半,上海立鼎所持股权市值仍然高达9500万港元。

  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世纪联华)投资额1206万元,占股22.09%。2005年10月,联华超市通过杭州联华以2584万元的代价收购了该笔股权,据联华超市披露,该定价以2005年7月31日世纪联华未经审核资产净值厘定。

  联华快客便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快客)投资额600万元。

  上海联华超市配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配销)投资额20万元。

  浙江联华万家福超市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万家福)投资额10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03年联华超市香港上市之初,就有人对第五大发起股东的上海立鼎存有疑问。

  2003年6月27日,联华超市在香港成功上市,招股说明书中透露,联华超市的发起人为友谊股份(11.79,0.03,0.26%)(51.00%)、上实商务(31.73%)、三菱商事(10.10%)、香港王新兴投资(4.23%)及上海立鼎(2.94%)。

  在这5家发起人中,上实商务是上海窗口公司上实控股的子公司,三菱商事及香港王新兴投资也都师出有名,早在1998年便已参股联华。但上海立鼎来历不明。

  上海立鼎既非凭空出世,其背后的利益诱惑又有多少呢?

  据记者掌握的其2001年-2007年财务报表显示,上海立鼎年均净利润接近1000万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6年时间共分红5300余万元。

  2007年年末,上海立鼎净资产为6800多万元。也就是说,在保留上述投资大多数股权的情况下(仅出售了世纪联华的股权),上海立鼎在短短6年内,共实现收益近6000万。

  其中,仅上海立鼎持有的联华超市等股权市值已经高达将近1亿港元。

  在上海立鼎历年的财务报表中,记者发现,上海立鼎的主营业务占净利润的比重微乎其微,最高不过几十万元。其净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即本文开头所述股权投资的分红。

  另外,上海立鼎的一些会计科目也表现得极为不正常,成立至今“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两项科目均无事项。但“其他应付款”一项均有异常。如 2004年12月31日,上海立鼎“其他应付款”为1.4亿。上海立鼎本身主营业务很小,并没有大额交易发生,其他应付款显然不是来自于正常的商业往来。

  转战房地产

  除了坐收分红,享受股权溢价之外,上海立鼎并没有停止淘金的步伐。

  2003年5月,上海联华兴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兴)成立。该公司的两个股东是:上海立鼎20%、上海兴宇投资有限公司80%(以下简称为上海兴宇)。

  上海联兴在最初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五金交电等。注册地址:崇明工业园区秀山路68号315室。

  上海兴宇是一家民营企业,其董事长为虞素慷,江苏省通州市人,早年通过建筑施工起家,现已是上海知名的建筑工程承包商。

  表面看来,上海联兴与联华并没有关系,但公司名号上“联华”二字分外耀眼,更令人意外的是,2003年5月6日,上海立鼎委派王宗南出任该公司董事,并被推举为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王宗南从2006年8月起,由上海百联集团总裁调任新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从上海立鼎的产权角度上说,上海立鼎与王宗南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由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与资本属性不合,与上海联兴的两方面股权比例也不合。

  其后,联华多名高管陆续出现在其董事会中。

  最初成立时,上海联兴的董事构成为,王宗南、虞素慷、虞素辉、李文康。

  2004年4月,上海联兴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选举良威、虞素慷、张增勇、张晓东、叶正欣为董事。

  良威,时任联华超市(8,0.25,3.23%)总经理。张增勇,时任联华超市党委书记。是次调整,良威代替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此时,上海立鼎方面的股权仍占20%,为小股东。

  2005年7月18日,上海联兴增资扩股,增加一名自然人股东虞素慷,即上海兴宇的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对上海联兴增资2800万元,上海联兴增资 至1000万,上海兴宇增资至1200万元。增资后上海立鼎仍然持有上海联兴20%股份,实际控制人虞素慷以个人和上海兴宇的名义合计持股80%,实际股 权比例与原先保持不变。

  实际投资方面,上海联兴又与上海兴宇联合成立的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洛阳联兴),其中上海联兴持有80%股份,而上海兴宇持股20%。

  洛阳窘境

  始料未及的是,此间公司的成立,后来发展成为联华超市与洛阳房地产开发商曹建洛之间合同纠纷的导火索。

  2005年1月,上海联兴与洛阳当地开发商曹建洛达成了一份合作合同,由曹建洛通过挂牌转让的方式,将自己手中26亩土地转至上海联兴。上海联兴拟用该地块兴建超市购物中心。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洛阳联兴)正是依此而成立的。

  至此,上海联兴以“联华”的名义正式进军洛阳商业房地产。

  曹建洛告诉记者,“双方合作之初,愉快顺利。但后来,上海联兴在取得土地之后,并没有按照双方约定进行开发。”

  双方之间的纠纷记者无从细查,但记者发现,上海联兴在发现洛阳项目搁浅后,放弃了开发计划,而是将上述土地转手出让。

  2006年8月2日,洛阳工商局资料显示,洛阳联兴已经成为世纪联华(联华超市的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上海联兴、上海兴宇悉数退出。联华超市高管房金萍出任法定代表人。

  在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中,记者未能够找到该笔收购记录。联华超市有一条收购事项与此项收购相似,但并不全部吻合。

  根据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显示:“2006年6月30日,本集团以现金670万元从第三方收购了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100%的权益。”

  相似之处在于,中报的披露并无其他洛阳收购事项,公司名称也同样带有“洛阳兴宇”字样。

  不能吻合的地方在于,第一,公司名称不符。联华超市收购的公司名称为“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而洛阳工商资料则显示,的确是世纪联华收购了洛阳联兴。

  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的披露,投资者并不能知晓联华超市收购了一个关联公司(商标关联)。

  第二点,收购金额也不相符。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披露,洛阳兴宇资产情况为:“预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2112.2万元。”

  但曹建洛告诉记者,当时,土地出让金已经基本缴纳完毕,肯定不是670万元。对于曹建洛所言,记者无法在洛阳方面证实。

  “现在那里(项目所在地)长满了荒草,位置是在洛阳市中心,并不是不好,就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开发。”曹建洛向记者抱怨。“我从来没想到,和联华这么大的企业合作会出问题。”

  令曹建洛认为上海联兴即是联华的理由是,记者获得的一份由联华超市出具给上海工商局的承诺书显示,上海联兴被允许使用“联华兴宇”作为字号。该承诺书同时有联华超市党委书记张增勇的书面同意批复,并加盖联华超市公章。时间为2003年1月18日。

  对此,上海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上述行为属于商标使用授权。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属于重大事项,最起码应该通过董事会,上市公司也应该及时予以披露。

  但经记者查阅联华超市相关公开信息,未能发现董事会决议与信息披露。

  而种种疑问在于,如果上海立鼎是私人控制的公司,何以取得联华超市如此丰厚的利益;如果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高管在改制时,为实现MBO而采取的 方法,那么公众投资者不能知情的是,高管们如何实现了MBO,上海立鼎究竟由谁来出资,是否真实出资到位。三个自然人股东后面,真正的持有者又是谁。

  “上海立鼎如果是MBO公司的话,那要看有无相关主管部门的批文。”上述上海律师提醒记者说。

  “MBO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励企业高管创造更多的商业利润,但MBO并不是一定要偷偷摸摸的,也需要社会监督,鉴于高管持股的同时,又在上市公 司中具有决策权,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益受到损害,高管MBO还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管。”上海一位证券界法律研究人士谈及自己对MBO的看法。

  记者就上海立鼎的问题曾数次致电其登记的电话,但均无法取得联系。记者致电联华超市总部,也未能找到负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2

获母公司支持 华润创业置换得48亿超市资产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30/20091030024700399.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香港

        华润创业(00291,HK)与母公司华润集团昨天在香港公布资产置换计划,华润集团将原属于家世界集团的75间超市资产以及山东聊城啤 酒厂转让给华润创业,而后者则将旗下全部纺织业务以及香港、深圳盐田货柜码头的少数股权转让给华润集团。华润创业表示,这一重组旨在使公司加强关注于中国 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

        根据置换协议,华润创业获得的资产价值总额为49.37亿港元,较华润集团所得47.84亿港元资产高出1.53亿港元,而华润集团决定给予华润创业折扣,只收取3000万港元的差价。

借75家超市奠定全国布局

        在经过两年多的培育期后,华润集团终于将家世界的资产注入华润创业,不过代价并不是外界先前估计的70亿港元,而仅为48.22亿港元。

        资料显示,华润集团于2007年5月收购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这项收购从一开始便以注入华润创业为目的,以促成华润创业进入华北、西北、 东北及中原地区的零售市场,但注入的时机要等到该资产扭亏为盈。去年6月,华润集团又以“家世界”的名义一举吞下西安本土连锁超市——爱家超市有限公司, 进一步扩大在西北地区的覆盖范围。

        在这两项收购完成之时,华润集团均没有对外透露交易价格,外界对这两部分资产的估值分别为37亿元和8亿元人民币,而本次注资总额也被预 计会达到70亿港元以上。但在昨日的公告中,“家世界”的收购成本连同华润集团随后为支持其扩展及业务营运所提供的资金仅为48.22亿港元。

        据悉,华润集团已把所有家世界店铺以“华润万家”重新命名,所有营运皆由华润创业集团监督。目前,家世界集团在全国23个城市经营75间大型超市,每间面积均逾5000平方米,共聘用逾2万名员工。今年上半年中,家世界除税后盈利4370万港元。

        华润创业认为,所收购的这部分资产所在区域将在未来维持高速增长,而收购之举将扩大华润创业的超市业务规模,并一举改变此前从未从西北和东北地区获得盈利的尴尬局面,也将改善其在华北地区的弱势局面,从而奠定全国布局。

        目前华润创业的超市业务主要集中于华东及华南地区,截至6月30日,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一共拥有1431家以及117家自营店铺,以及1147家特许经营店铺,其中109家为大型超市。

        作为此次资产置换的另一部分,华润创业还通过其控股的华润雪花从华润集团手中获得山东聊城啤酒厂,估值为2.25亿港元。该厂目前年产能 为9万千升,年底前产能将增至20万千升。华润创业认为此项收购符合华润雪花的全国性扩展计划,将增强其于山东省的分销网络。

剥离非核心业务

        此前分析师预计,为实现从母公司购入家世界,华润创业必须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获得资金,但本轮资产互置协议实现了一举两得,令华润创业甩掉了回报率低下的纺织与港口业务。

        根据协议,华润创业将旗下全部纺织业务转让给华润集团,而由其控股51%的华润锦华(000810,SZ)自27日起停牌,或与本次资产互置有关。

        此外,华润创业还将手中持有的香港与深圳盐田货柜码头10%股权转让给母公司。华润创业表示,出售纺织业务不会产生利润或亏损,而港口业 务如果日后产生高于估值的盈利或华润集团以更高价钱再转手,华润创业将分得超出部分的50%。上述纺织与港口业务的总估值为47.84亿港元。

        本轮重组后,华润创业仅存的非核心业务还有与思捷环球(00330,HK)在内地的合营公司51%股权。思捷环球主要经营“ESPRIT”品牌服装和“REDEARTH”化妆品,在国内共有1100家店面,上半年利润5700万港币,同比减少30%。

        思捷环球的主席高汉思在本月早些时候曾公开宣称,将购买华润创业手中的51%股权。但华润创业的管理层昨日在香港记者会上表示,华润创业就出售思捷中国合营与数名潜在买家作了初步洽谈,但并“没有时间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0

原合肥沃爾瑪用地被轉讓 華潤萬家拿下建超市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24/20100224043851605.html

每經記者  黄清燕  發自上海

        華潤創業  (00291,HK)2月22日宣布,其全資附屬公司華潤萬家廣州以1.798億元收購合肥深國投商用置業。根據公告顯示,合肥深國投商用置業的主要資産爲一幅土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的土地。

        《每日經濟新聞》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華潤創業此次收購的物業原是沃爾瑪的商業用地,之後華潤萬家廣州将會發展該物業以經營一間大型綜合超市。

投資3.75億沃爾瑪進駐“生變”

        “沃爾瑪長豐路店已經籌備了四五年,但未見開業。去年該項目全面停工,沃爾瑪方面解釋爲金融危機影響。”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根據合肥廬陽區發改委2007年1月22日發給合肥市發展計劃委員會的相關文件指出,“合肥深國投商用置業有限公司拟在我區長豐路建設沃爾瑪商業中心項目,該項目占地27425.2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6992.8平方米,總投資3.75億元。”

        廬 陽區商務局發布的信息顯示,合肥深國投商業中心暨沃爾瑪購物廣場2007年8月開工奠基,據悉,該項目是合肥市“1346”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該項目的 三個投資方中兩個是世界500強的美國摩根士丹利和西蒙集團,合作方則是位居世界500強之首的沃爾瑪。”據當時估算,該項目2009年6月将完工并投入 使用,投資總額3.75億元。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一封廬陽區政府去年年底給予市民的回複中曾提到“該工程計劃于明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并随後與沃爾瑪商談進駐事宜。”

        對于已經籌備多年的項目爲何被華潤方面收購,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沃爾瑪中國區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沃爾瑪方面未給予具體回複。

獲利不多  深國投考慮退出?

        沃 爾瑪在中國的擴張,一般通過兩家控股子公司來實現,一家是深國投,一家是沃爾瑪華東百貨,沃爾瑪在上述兩家的股份都是65%。此外,沃爾瑪跟萬達等也有密 切的合作關系。據報道,深國投與沃爾瑪的合作關系從1995年就已經開始,但在1996~2003年的8年間,深國投在沃爾瑪項目上所獲甚少,甚至虧損。

        “雖然以沃爾瑪作爲合作夥伴,在各地拿地沒遇到什麽困難,地方政府在地價上也會有所讓步,但深國投在沃爾瑪百貨項目上并未真正獲利。”深國投一名内部人士《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深國投所建的商業項目中,都給予沃爾瑪極低的租金。

        據知情人士透露,深國投商置拿下的項目,每畝地價比正常價格少100萬元左右,每個項目的土地溢價就可以達到3000萬元到5000萬元。

        據 了解,與沃爾瑪合作“訂單模式”,近年來深國投在二、三、四線城市低價獲得了大量商業用地。“不能不說的是,此次深國投又做了一個劃算的買賣。”一名對深 國投商置有着深入研究的房地産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以沃爾瑪的名義“低價”拿到土地,甚至吸引國際投資者,随後以高價賣出,幾乎成了深國投近年 來的普遍投資路徑。

        除了在沃爾瑪項目上獲利不多之外,沃爾瑪從去年開始的“獨資化”也是令深國投考慮退出的一大誘因。

        與 此同時,2006年,華潤入主深國投,深國投商置面臨納入華潤商業地産、零售發展體系的可能,原有商業模式面臨變局,長期發展格局可能出現改變。從 2008年開始,深國投開始逐步出售商業地産項目。“華潤對深國投的非金融資産剝離中,最看重的是深國投商置的商業地産,鑒于深國投商置複雜的項目股權關 系,華潤傾向于将部分項目轉讓剝離。”上述深國投内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8

国内最大有机连锁超市乐活城陷加盟纠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2/2025878.shtml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从2004年的25亿元,发展至如今的500多亿元,国内有机农产品产值一路高歌猛进,历来觊觎这块蛋糕的商家,穷尽各种路数,以期分羹有机产品市场。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连锁超市,北京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活城)近来却麻烦缠身。从最初吸引商家信心满满地加盟,到眼下众多加盟商将其视为“公敌”,只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乐活城的“有机”生意,颇为不顺。
乐活城总经理余崇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经营渠道等等,乐活城都没有问题。然而,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家打 着“乐活”旗号,经营着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的公司,从产品规范到供货渠道等,均遭大考,而其加盟体系本身也存在没有特许经营备案等诸多问题。
加盟商生意门可罗雀
数根木条拼接形成的整体上面,镶嵌着三个绿色的字:乐活城。这是乐活城固有的门店设计。
范女士初见乐活城时,为整个店面的木质设计以及经营的有机食品所吸引。她说有机食品将是一个朝阳产业,于是在去年11月份,她共投资90万元,成为乐活城的加盟商。
可是加盟以来,范女士位于东直门外的店铺,生意冷清。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每天的业绩只有数百元,由于每月房租3万余元,加上水电费用,亏损严重。每天的销售额需达到8000余元,才能和投入持平。
这是乐活城加盟店生存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乐活城在北京京顺路开首家店以来,短短4年时间,该公司在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天津等地攻城掠地,发 展加盟店铺20余家,其中在北京就拥有加盟店5家,另有直营店7家,6处商品专柜。这些店铺里面,主要经营有机杂粮、有机饮料、有机蔬菜等。乐活城对外 称,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出自公司自有的农庄,其产品均未使用农药,自生自长。
但这些门店却不同程度地遭受着门庭冷落的经营困局。乐活城翠微 店的负责人将两手指尖对在一起,对记者说,有时每天的销售业绩就是“零蛋”。在乐活城春秀店,记者停留了近1个小时,只走进来3位顾客,没有购买任何东西 就离开。生意较好的店铺主要是万柳店,但即便如此,该店加盟商称,每月还有亏损,略有盈余的月份不多。
乐活城在开店之初曾经自信地表示,“现在有机食品销售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对手,乐活城的客单价都很高,达到150元,如果每个店每天有100多人,营业额每月在40万元左右。”
但这样的设想并未实现,包括新城国际店内的多家加盟店,几无盈利。探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加盟商不约而同地将主因指向乐活城的经营信誉缺失。
“有机”产品被指“师出无门”
郑女士今年成为乐活城加盟店的会员,她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乐活城有机产品后,感觉与普通的商品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不再去乐活城购物。
让她选择不去乐活城购物的另一原因是,发现乐活城里面的部分产品没有QS标识,有些也没有生产日期。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她有次发现乐活城售 卖的山楂糖属于“三无产品”,当时就产生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向余崇正印证,他表示并不知情,需要查一下,但坚称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所售食品必须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可是记者在乐活城店内看到,没有QS标识、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的所谓有机产品,较为普遍。
由北京某科技公司生产的黄花菜,出现在乐活城店内,用透明塑料简单包装的袋子上,无日期,也无QS标识;而乐活城出售的桂霸鸡,店员从冰柜里面拿出用银白色塑料包装的这件产品时,记者仔细查看了包装的正反两面以及封口处,均未发现生产日期、也没有QS标识等。
这只全称为 “中国桂霸养生香鸡”的产品,包装上显示来自广西绿色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此前他们多次联系过生产厂家,可厂家却否认曾向北京市场供货。广西绿色科技公司董 事长林宗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来没有向北京供货,自己的产品一般不在超市售卖,大都销往酒店。对于有同样名字的产品出现在乐活城,林感到奇怪, 称很可能是仿冒产品。
当记者就此向余崇正询问时,余对此却予以否认,并称没有听说过桂霸鸡在自己的店里销售。
记者掌握的一份 “乐活城三无产品明细”中,就有50余种产品没有QS标识,也没有生产日期。一位加盟商告诉记者,“这些产品中,速冻类的占了一大半。有些产品只有一个到期日,可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我们不知道。”
据了解,目前乐活城拥有4处以“之万”命名的农庄,分别在北京、浙江、惠州、平谷。以北京之万农庄为例,山林覆盖面积两万余亩,但是蔬菜大棚并不多。
知情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在去之万农庄考察时,发现该农庄基本上全是山,菜棚只有两个,很难保证消费者对于有机蔬菜的需要。
余崇正曾说,乐活城的主打产品中,其蔬菜100%来自农庄。而北京之万农庄仅有的两个菜棚,能否保证市场所需,这让加盟商生疑。
一位不愿具名的加盟商带着记者来到店里摆放蔬菜的货架旁边,拍着西瓜告诉记者,这都是从北京新发地批发过来的。这些平常在菜摊卖1块多钱的西瓜,放在这里,身价陡涨,每斤达到6元。
自产“有机食品”名不副实?
在店内,记者还注意到,由乐活城自产的有机手工无色肉包6个就能买到48元。据加盟商的介绍,这些产品都是乐活城自己生产,生产基地就在北京乐活城京顺路店后面。当时加盟商偶然发现这个基地之后,感觉非常纳闷:为什么产品基地会设在此处?
余崇正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乐活城店里的馒头、包子这些东西,说起来比较尴尬,这些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之前对此讨论过,这些东西能不能包装上市,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可以在自己店内售卖。”
当记者问及这些产品是否属于有机时,余称自己回答不出来,他说如果没有标有机的那就不是。“这些东西确实蛮贵,我没记错的话,要三四十元,但是会员会对 我们产生信任感。”而此前,余崇正曾对外宣称,“乐活城的核心价值是诚信。我们绝对不把非有机产品当有机产品卖给消费者。”
多位加盟商则告诉记者另一个细节,在今年“3·15”期间,乐活城通知各加盟商,要求将平常售卖的包子、馒头这些产品全部下架,以防止检查。对此余崇正表示并不知情。
诸多部分没有QS标识的产品在店内售卖,让每个加盟商颇感忐忑,他们多次向乐活城总部写出申请,要求查看下料单,但是一直没有回应。
没有备案开展特许经营
除产品本身的问题外,乐活城与加盟商的关系交恶,还在于加盟商认为乐活城开展特许加盟业务有诸多不规范之处。
据了解,在去年11月份左右,数家乐活城加盟店开业。这些加盟商在加盟之前,乐活城没有提供任何可资证明自己经营状况的材料,只是给加盟商递来一个只有薄薄几页的乐活城宣传册。
在乐活城看来,这样的做法已经履行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而根据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特许人应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人的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以及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另外还有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等等。
多位加盟商向记者表示,在加盟之前,乐活城均未提供这些内容。这也为此后各加盟商与乐活城之间难以理清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亦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该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可是记者通过商务部网站查询发现,乐活城并未进行备案。有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样未能发现乐活城在商务部的备案信息。
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多家加盟商要求与乐活城解约,退还押金等。余崇正说,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双方有过沟通,但是加盟商的某些要求暂时未能达到,于是彼此诉诸法律渠道。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乐活城的供货商从原先的四五百家锐减至现在的不足130家。加盟商告诉记者,由于乐活城一直不给供货商结款,有的长达半年时间不予结款,导致供货商纷纷停止供货。
北京明大天润商贸有限公司曾是乐活城的供应商,该公司负责人陈灿裕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已经中止向乐活城供货,因为他们一直不付款。
由于供货商无法得到货款,致使加盟商店内几乎没有存货,有些供货商索性绕开乐活城,直接找到加盟店,要求与加盟商合作。但因供货商不断变换,进货周期不稳,一些门店的断货现象仍然严重。
部分加盟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乐活城没有做好招加盟商的准备,公司本身的管理体系非常混乱。而余崇正却向记者表示,“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真正谋得利益,提出了一些太过的要求,我们没有办法答应他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56

沸腾的超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6836.html

一位购买白砂糖的市民篮子里塞满了日用品,腾出一只砀山梨放到了白砂糖的货架上。

这个动作做起来是如此的顺手和自然。因为,白砂糖货架上已经空空如也。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上午在上海家乐福曲阳路店所见到的场景。

糖和油的涨价脉络

白砂糖价格的飞涨又催生了一个新名词“糖高宗”。

沃尔玛南浦大桥店的白糖货架前,一位路过的阿姨指着一袋标价8元的1000克装的白糖说:“前几天还是七块二,今天就变成八块了。”

在上海乐购超市光新店,记者在白糖货柜前站了不到一刻钟,每袋1000克的大包装糖已经卖出了大部分。

货架“清空”的不只是白砂糖。

在家乐福曲阳店,融氏玉米油的促销员对记者表示:“买一桶吧,马上就要涨价了,现在一桶69.8元,过两天每桶要加10元钱了。”由于价格比同类产品低,在家乐福曲阳店,中粮集团旗下的玉米油、调和油很热销。

白糖和食用油,这两样商品同时受热捧令人很意外。

因为两者“涨声响起来”的脉络风马牛不相及。

去年冬天开始蔓延持续到今年春天的西南大旱,导致甘蔗主产区广西、云南减产,全国正常年份糖的产量在1350万吨左右,年初的局部干旱导致 2009/2010年度糖产量与往年相比减少200万吨,中国现货市场的糖价上一年度最低时只有3000元/吨,今年期货市场的价格则一路上冲,已经超过 7000元/吨。

至于食用油的涨价,似乎很难与大豆等原料产量挂上钩。今年春夏之交,由于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大豆播种时间延迟,市场一度对大豆 产量忧心忡忡,然而一场低温之后,黑龙江随即风调雨顺,目前来看虽然种植面积有可能缩减,但是单位产量却增加,预计总产量与往年持平。

国产大豆只是小头,进口大豆是国内食用油的主要来源。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进口大豆4390万吨,同比增长25.8%;美国农业部11月9日晚间公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2010/2011年度将进口大豆570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上月预测数字相比,进一步增长200万吨。

今年上半年,中国沿海的很多港口大豆堆积如山,供应量过大导致食用油价格一蹶不振,食用油品牌企业为了拉动销售,变着法地进行促销。

农产品游资炒作,外部流动性泛滥,这些都是当前物价高涨的原因。

但即便在今年春天西南地区旱灾警报频发之时,上述两种商品在上海的一些超市中也没有出现过如今的热销盛况。

通胀预期浓厚的因素不容忽视。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再创阶段性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

一位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在解释食品价格突然“一哄而上”的现象时说:“如果你有10万元,过了一个月发现只有9万元了,你会怎么反应?肯定是赶紧去买东西,什么东西便宜去买什么,什么东西能存的时间长一点买什么。”

市场有理性的一面

资产何以贬值?数据自己会说话。

即便上月加息后,CPI涨幅也依然高于2.50%的1年期存款利率和3.25%的2年期存款利率。10月CPI“破4”,意味着3年期存款利率3.85%也已经“告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则指出,当前物价上涨的一大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他说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 货币政策之后,导致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在游资的炒作下,棉花价格涨到了3.3万元/吨,郑州交易所11月8日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 元。

摁住流动性过剩的“牛头”已经成为遏制食品涨价的当务之急。央行在加息后日前又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政府还拥有400余万吨大豆、200余万吨菜籽油等物资储备。

市场本身也有自己理性的一面。在家乐福曲阳店,虽然标价4.5元的500克装玉棠白砂糖热销,标价6.98元的另一款500克装的精制白砂糖却遇冷。

专家也指出,类似上述售货员“涨价”的说法应及时予以杜绝,以稳定公众预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8

連漁會都想加入 全台最賺錢的農會 年營業額逾兩億元的板農超市傳奇

2010-12-27  TCM




被農會養大的板農總幹事王雪慧,從根本出發,一掃過去農會老舊觀感,將現代超市重新應用在農會購物中心,成功推廣各地精緻農產品,更讓板農成為全台最賺錢農會。

撰文.黃筱雯

走 出板橋府中捷運站,右轉進入隔壁大樓的地下室,那裡是一個五十坪大的明亮超市,裝潢整潔,四周有條不紊地擺滿眾多商品。一旁還有花蓮壽豐鄉產地直送的有機 蔬菜、飛牛牧場限量鮮乳、產量稀少的走地雞蛋;左手邊排放了來自台灣各地的米,每年舉辦的全台十大經典好米,獲獎品種都在此限量銷售。

在這裡,你可以買到獨家銷售的台灣優質農產品,這裡是由板橋農會所經營、全台最賺錢的農會超市!

每年在全台農漁會年度總評鑑中,板橋農會已連續十四年,不論在存放款、淨值、總資產及盈餘上,都是全台第一,金融成績傲人。其實,板農還有另一個第一。

打破一般農會附設超市給人老舊的印象,二○○八年才成立的「板農活力超市」,成立僅兩年,卻創造了超過兩億元的年營業額,獲利達一千九百萬元;而○六年,板農還曾推出年貨宅配,短短一個月創下四千萬元的營業額,今年更可望再創佳績。

有趣的是,板農並沒有任何一塊田地。

○二年的金融改革,當時政府決定逾放比過高的農會必須結束營業,而板農因為信用部營運良好,連續十四年都蟬聯全台農會評鑑第一,因此財政部一直想說服板農改制為銀行。

抓 住根本 尋找特有商品「財政部說,我們沒有土地也沒什麼農民,跟農會也沒什麼關係,不如就改成銀行吧。」現任板農總幹事王雪慧回憶說,「可是如果收掉轉作銀行,不 就代表認同農會沒有存在的需要嗎?」家中務農,從小對農會就有深刻感情的王雪慧沒有辦法放棄,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為農會帶來全新氣息?

王 雪慧解釋,過去農會的功能是輔導農業技術與資金借貸,農會服務的對象就是農民,現在像板農這類的都市農會,主要為金融服務,對象也多為工商業人士,雖然沒 有農地,也鮮少有農民會員,「但我們的根本就是農民,我們所做的一切應該以農民為出發點考量。」於是○一年,王雪慧走馬上任總幹事後,選擇推廣米作為主力 商品。

「過去板橋這一帶全是稻田,所以板農對稻米了解相當深,甚至以前還把辦公室借給稻農當倉庫用。」因此,王雪慧四處尋找台灣特有米,並與農民合作,請他們幫忙栽種現在板農的「明星」||高於糙米營養價值與擁有Q軟口感的「發芽米」。

產 品有了,下一步就是要打出口碑。台灣米種類繁多,人們也有自己偏愛的品種,為了將「發芽米」打進市場,王雪慧每周都舉辦展售會,親自上陣推廣發芽米。另 外,也藉由舉辦社區活動,無償提供烹飪班「發芽米」做料理,並集結創意食譜,作為宣傳品。王雪慧也將一包包「發芽米」,擺放在農會的辦事窗口,讓每位到農 會的民眾都可以看到,增加曝光度。在強力推廣,以及養生風氣日盛下,○三年「發芽米」推出後即廣受歡迎,達到九百多萬元的銷售額,她再接再厲,蒐集全台優 質米種,設立「米的旗艦館」。

清楚定位 提供銷售平台「其實每個農會都有一個小小的購物中心,可是過去沒有經營概念,內部空間擺設凌亂,認為只要東西好,外觀不重要,可是這樣給人的第一觀感就不好。」王雪慧因此決心從頭打造購物中心。

由於板農的信用部成績穩定,王雪慧得以砸下八千萬元,將原本的檔案存放室改頭換面,變身五十坪大的現代超市。既然稱作超市,裡面就不能只有賣米,板農於是組成五人小組,上山下海,全台跑透透,只為尋找符合他們心中的優質農產品。

「既 然我們的超市定位是有機養生路線,我們就應該為消費者嚴格把關品質。」一項商品要進入板農活力超市可不是簡單的事,首先必須先提出產品檢驗報告以及 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合格報告,最後板農還會隨機抽檢樣品,三關全過才可以上架。為此板農還特地開闢檢驗室,增設基本檢驗器材,為的就是將品質保 證做到滴水不漏。

「其實板農提供全台農產品一個銷售平台,希望可以藉此帶動他地農業生命。」與板農合作已久的花蓮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 示,過去她為推廣花蓮有機蔬菜四處碰壁,後來在王雪慧建議下,將產品擺放至板農活力超市銷售,瞬間知名度大開,原本僅二十幾萬元的年營業額,現在暴增至三 千萬元。

「板農提供的是最高檔的銷售平台。」曾淑懿說。壽豐農會的成果令其他農會也慕名而來,甚至連漁會也想加入活力超市的銷售行列,現在想要在板農活力超市上架,還得排隊等候空位。

民眾對板農活力超市的好印象,也反應在信用部上,信用部主任邱性利說,因為對超市信任,民眾也對信用部更為支持,存款人數更為提升。板農活力超市的標誌,是以愛心為花,魚與葉片成為枝幹,「這代表漁會與農會的整合。﹂王雪慧說。

板農的下一步是要加強與漁會的合作,真正做到農漁整合,讓更多人了解台灣農漁產品的好,「這是我們應做的事。」王雪慧堅定地說。

板橋農會

板農活力超市

成立時間:2008年

負責人:王雪慧

營業額:2008年 1億9千萬元2009年 2億348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4

10 Mar 11 - 聯華超市(0980)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0-mar-11-098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7

十八元台產蛋 打入香港精品超市

2011-5-16  TCW

什麼樣的生鮮雞蛋,每顆零售價可以賣到十五到十八元不等?

五月十二日,福頂旗下品牌自然牧場的生鮮蛋就要再度裝櫃出口香港,並由當地最大民生必需品貿易商賓仕洋行通路販售,代表台灣的品牌蛋,成功切入包括香港city'super、惠康(頂好)等中高檔超市,也創下台產雞蛋價格之最。

成立剛滿一年,這間台灣第一家外銷高檔品牌生鮮蛋的福頂,早在三月二十一日,就已出口一貨櫃、約十萬顆雞蛋到香港。「(回頭客)最直接,不會拿錢開玩笑,」頂新集團順胜實業執行副總黃玉明說。福頂背後的大股東,正是以康師傅、味全等企業聞名的頂新。

據農委會統計,台灣家禽產值每年約達六百五十億元,其中雞蛋僅次於土雞,約貢獻近三成產值,商機不小。「車子、衣服都可以挑品牌,為什麼雞蛋不能挑品 牌?」六年級生的福頂總經理呂宜峰認為,身為市場新進者,唯有與眾不同才有機會走出格局。打造品牌,成了福頂非走不可的區隔化策略。

「沒有分級,永遠是一模一樣的蛋,」看到國外雞蛋分級計價,能正確反映品質與價格,為打造品牌,呂宜峰選擇反其道而行:先確定品牌出口目標與通路,再高規格要求檢疫、飼養與挑選等生產環節。

它的檢疫,超高規格 比一般藥檢多出上百項

首先,雞蛋藥物殘留檢驗。政府CAS(台灣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共檢驗十六項,福頂則更進一步,每月申請TUV(德國杜夫萊因)一百九十一項檢測,力求滴水不露。

「叫你驗一個牛的抗生素,很多人可能覺得沒必要,」呂宜峰透露,全台沒有一個專門飼料廠只供應雞;有些藥物用在牛、豬或其他水禽動物身上,但混在一起,共用的飼料配送車難保不會成為危害來源。

它的飼養,重質重量 雞籠不塞滿,飼料也換季

不只用更嚴謹藥物檢測確保食品安全,其次也重視飼養空間。一般每籠雞隻數量約十到十一隻,福頂只養八到九隻。

可別小看少養一隻雞的威力,站在生產者角度,完全以成本角度思考,全部產品都想售出,何況以擁有六、七千籠等稍具規模的蛋雞舍計算,九成產蛋率、每籠少放一隻雞,一天就少約六千顆蛋,少賣的都是成本,每天保守估計至少損失上萬元。積少成多,這對蛋農並非一筆小數目。

「生產者要去衡量,養得少養得好,比養得多養不好要強,」從品牌思考的呂宜峰,懂得品質、數量和價格間的取捨,才願放棄短期利益。

蛋雞在飼料管理上,受惠頂新旗下飼料廠順胜的資源,隨雞隻成長年齡與氣候變化,都能隨時控管飼料品質與配方更改的靈活度。

例如,雞隻冬天要換吃高熱能飼料,增加脂肪禦寒,但夏天為避免過多脂肪囤積影響產蛋品質要再更換,又如代謝變慢、骨質疏鬆等徵兆出現,則應增加鈣粉等成分,當生產端有了專業飼料廠做後盾,便可隨時細部微調,增加飼養品質與效率。

福頂廠長廖國禎透露,他們的蛋雞「吃得少生得多」,平均一.八公斤飼料能產出一公斤的蛋,比一般超過兩公斤的飼料效率要好。

透過工研院資源整合,福頂又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禽業蓄養之中草藥生技應用群聚」計畫示範農場。「福頂設備已經一百分,」工研院南分院家庭網路科技中心 專員陳昶源說,透過蒜精、靈芝酵素等飼料增加雞隻免疫力,有助死亡率下降、產蛋率提升,協助品牌行銷。不計額外增加的人力與產線設備調整成本,結合大量生 產靈芝與酵素的群聚成員資源,平均每顆蛋成本約增加兩毛。

該中心副主任王俊堯補充,藉該群聚聯盟打造精緻農業,也讓福頂在銷售端拉高附加價值。現階段,該品牌的紅靈芝酵素蛋(褐色蛋殼),在台灣有機食品專賣店棉花田、Sogo百貨、微風超市等通路每盒十顆售價九十五元,價格是一般同數量且無品牌雞蛋的二.六倍左右。

它的篩選,人機併用 兩階段檢查,淘汰率六成

「我可以一顆雞蛋多賺一點,為什麼要賣一斤只賺一點點?」廖國禎直言。

此外末端雞蛋挑選,福頂也運用全台數一數二的高檔設備精挑細選,最後僅有約四成符合品牌規格:第一次人工檢查先淘汰約三成外觀破損、較不美觀的蛋,再經五 十度高密度水洗、集蛋整列與冷風烘乾;並藉聲納與五千瓦光譜檢測淘汰肉眼看不見的裂蛋、血蛋。至於未能躋身該等級的雞蛋,則採分級定價,改走一般銷售通 路,價格自然不比品牌蛋。

經過層層把關,這樣的堅持與努力,今年三月終於獲港商賓仕洋行青睞,成了唯一獲選合作的台灣蛋商。

「鮮奶市場賣得好都是最貴的,」黃玉明以頂新集團雙鮮奶品牌舉例,儘管味全價格較低,消費者仍更青睞林鳳營鮮奶,這便是品牌效益;他認為,當品牌發酵,更多雞場願意加入生產體系,就能替旗下飼料廠順胜帶來更多新生意。

懂得堅持,未來打響名號,收蛋價格比其他蛋商高、規模也日益壯大,福頂就有機會跳脫台灣雞蛋市場報價規範,取得分級定價主導權,一步步孵出品牌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