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NS啟示錄之FACEBOOK:數據、流量、關係的貨幣化之路 朱妮

http://xueqiu.com/2183183860/22803484
一、背景:保守型樂觀的緣由

      facebook股價突破30,成為自8月來的最高價格,福布斯的作者發佈了評論,指明了facebook的五大理由,或許facebook的股票又要上漲了。我分析了facebook上市後30個星期的股價變化,facebook上市後的表現,不能簡單地用好與壞來定論,準確地說是一種極大的脆弱性。一句話,只要市場有風吹草動,facebook的股價必然隨之搖擺,無論上漲還是下跌,市場和分析師對facebook沒有太多耐心。但在facebook公佈第三季度財報,表明移動業務的貨幣化成果後,波動得到緩解,基本保持在了24以上的小幅震盪。        查看原圖   Facebook股價表現

       facebook是一個標準的四有高富帥——有用戶、有流量、有黏性、有數據,所以這種搖擺,是對facebook「如何在數據和流量基礎上創造相匹配的收入」的疑惑,也是對硅谷式困境即數據挖掘和用戶隱私間的博弈的擔憂。我對facebook保守型樂觀,我堅持這個價值判斷:facebook並不值IPO當天收盤後計算的過千億,但目前保持500億-600億左右的市值和15-20左右的市收率,並非名不副實。定量分析互聯網企業的股價不是本人的強項,所以不打算做不負責任的估值(雖然做畢業論文的時候過於自信了一把),只將定性地坐實判斷。

      並不是盲目樂觀。Facebook逐步建立他獨有的貨幣化道路:基於數據、流量、關係的雙重變現,這種變現形成了一個盈利體系:以廣告和平台分成作為主要盈利模式,下轄「顯示廣告」、「贊助商故事」(尤其移動部分)、在線送禮、搜索推送、「平台收入分成」、「facebook connect」聯盟中的推送廣告等多大盈利產品。目前「顯示廣告」、贊助商故事、平台分成應該形成了facebooK最穩定、最賺錢的三種方式。

     高端社交網站Linkedin已經證明通過有效利用用戶數據和關係網絡可以做成好的生意,所以即便其市盈率高達1000,詬病的人並不多,但linkedin的用戶量級使其不足以成為一個新模式的代言。如果說一定要成為SNS模式的統帥,以區分於門戶網站的顯示廣告、搜索引擎的關鍵詞廣告,利用SNS獨有的真實數據和病毒式傳播進行貨幣化,來證明獨屬SNS的盈利模式能否持久,這個人非facebook莫屬,成也facebook,敗也facebook。而這種寄託,某種程度上,又變成了對facebook估值高和低的根本原因,愛恨都如此強烈。我想,樂觀和悲觀,其實就是關乎下面這三個問題:

     數據、流量,以及數據、流量基礎上的盈利體系能否保持長久的增長?這事關成長。

     facebook的盈利體系是否有效貨幣化了流量和數據上的優勢?這事關方向。

     「硅谷式困境」即發展和隱私的博弈是否會成為根本掣肘?這事關SNS的生死。

二、用戶數據:究竟有多大

      對於互聯網這類規模經濟型企業,用戶是讓渡企業價值和盈利收入的關鍵,所以用戶數量直接和市值綁定。而對於並非直接向用戶收費的互聯網企業,用戶到收入讓渡公式萬變不離其宗:收益=用戶規模×轉化率(其中,用戶規模相關參數包括用戶基數、訪問量、用戶質量、使用深度,而會影響轉化率的相關參數包括盈利模式和用戶數據,以及二者的匹配)。

      在用戶基數和訪問量上,facebook是絕對的高富帥。2008年,facebook在全球的獨立用戶超越彼時最大的SNS網站myspace;2009年,facebook在美國的獨立訪問用戶超越myspace;2010年Facebook超越google成為美國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佔據美國1/4的頁面瀏覽量,根據ALEX的網站流量排名全球第二。而Facebook的移動用戶比例如今已經高達6億,移動用戶是雙刃劍,在IPO和第二季度財表裡,移動用戶的增長可是facebook股價折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移動用戶的貨幣化更加困難,在第三季度隨著適合移動終端和移動用戶的獨特廣告模式出現頹勢有所扭轉。

     總體來看,而用戶規模和融資額、市值形成了一個正比函數。             查看原圖      除了用戶的絕對值,Facebook的增長比也要高於其它互聯網企業,這裡有個追趕的過程。再對比下幾個巨頭的數據:
   查看原圖       再看看用戶規模中的另外兩個參數:用戶質量和用戶使用深度。Facebook起源於哈佛、常青藤高校,其開端表明他擁有一個質素很高的用戶,起初形成的大學生的區域網絡雖然人數不多但形成了很高質量的群體,要知道,早期美國的mastercard在facebook上的推廣非常成功,就因為之前的facebook用戶群體乾淨利落:未來擁有相當大的消費潛力的高知,擁有信用卡是他們社會生活的一個開端。但2006年facebook全面開放後,其高中生開始佔據很大比例,但是有個稍老的數據表明,和linkedin相比,在高層次人群的比例上,facebook要稍遜一籌,前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高達75%,而後者僅有35%。但換一個角度,從人數總體來說,facebook的這個人群依然要遠遠多於linkedin,按照2010年雙方的用戶總量乘以對應比例可以得出,facebook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總計1.75億,linkedin為6750萬。

           查看原圖        Facebook的使用時間也幾乎可以傲視群雄.


        查看原圖         註冊用戶、訪問量、用戶質量、使用頻率這些用戶規模指標構成了facebook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向收入和盈利轉化的載體。但其成為SNS的本質,其實流量還不是facebook的殺手鐧,實名註冊和好友網絡帶來的用戶數據才是其根本區別。

        Facebook的用戶數據包括性別、年齡、學校、學歷、愛好、經歷(如去過哪裡,幹過什麼)、好友等個人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用戶在facebook上的行為,包括贊——對品牌、組織的認可,玩遊戲、看書、參與某些優惠活動等等。注意,為了挖掘更多的用戶信息,facebook絞盡腦汁開發了層出不窮的產品,譬如2012年新的open graph的推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個人主頁,其中flicker在主頁右上側顯示你朋友的實時活動,這些實時數據用來做遊戲、音樂等app的推廣再好不過;而最要命的是timeline的產生,很多用戶抱怨是因為他們看到自己主頁的改變難以適應,而不知facebook背後的謀劃,這意味著可挖掘的數據在時間深度上被無限拉伸,如果說Linkedin的實名用戶數據是扁平的,即包含了你在職業這個維度上的所有信息,那麼facebook的數據則被無線拉長,你一生的數據都被壓縮放在了這個時間軸上。

       在用戶構成的流量、實名帶來的數據、關係帶來的病毒傳播這三個最重要的因素上,facebook是擁有足夠的底氣,即使有人質疑其用戶數量的水分和用戶數據的有效性,但這不會從根本上影響這個巨無霸的量級和本質。問題是下面要說的,這些流量和數據,在向盈利方式的轉化上,是否有效,並能長期保持有效?

二、盈利:數據、流量、關係的貨幣化

       1、盈利思路:

      在探討facebook的貨幣化之前,需要弄清楚facebook可以貨幣化的幾個「盈利陣地」,將更加直觀:1、右側廣告欄,能容納5-7個廣告; 2、用戶的新聞通告(news feed),如同如今我們看到的新浪微博每天更新的好友信息頁面,這裡面的新聞流由facebook的算法控制,這也決定了可被用來進行人為的排序,這塊區域在2008年-2011年之間不允許放置廣告,2012年打破禁區,允許放置贊助商故事;3、搜索欄,這是新增的一塊地方,現在可用來進行搜索排名的廣告;4、facebook API程序平台。

       Facebook其實深諳流量、數據和關係的賺錢之道,從早期的beacon,到現在的news feed產品,都是這三者的變現,既利用facebook的流量,又利用facebook用戶提供的實名數據進行精準化的廣告和遊戲推送,還利用用戶的好友網絡進行最實際的消費或者點擊指導,在用戶向收入的讓渡公式裡,前者提升了讓渡基數,後兩者提高了轉化率。在這個宗旨下,facebook開拓出了很多貨幣化的產品,層出不窮而且經常朝令夕改,這其實為其股價的巨大波動做了背書,變動有時候是創新,有時候是因為不成熟的嘗試。從本質上來說,facebook並未開拓新的盈利模式,而只是將傳統的盈利模式進行了「SNS化」,某種程度上,這是facebook的「硬傷」,但不影響它的成功,四大菜系,食材相似做法不同,但同為佳餚,互聯網企業同理,一樣的用戶,一樣的轉化,SNS化的程度將決定其結果。列舉facebook的歷史產品,都能找到其它企業和盈利模式的影子:

       早期的「校園通知」:2005年開始,有一種「校園通知」的廣告,只有本校的學生能看到,主要用於廣告一些校園活動之類的,大概9-15美金一個。這就是類似顯示廣告?

      facebook exchange:他追蹤facebook用戶在其他合作網站的行為,然後根據這個行為,當用戶登錄facebook網站後推動相關的廣,沒有明確的數據顯示這個產品的收入,但他的邏輯是基於用戶的行為、利用facebook的流量進行廣告投放,抑或是分成。這是否類似google的COOKIES追蹤後的定位廣告?

       Facebook connect:2008年的F8大會上(類似蘋果每年的產品大會),facebook推出,這個產品結盟了很多網站,允許用戶用facebook的賬號在他們的網站進行登錄,合作廠商在一定條約下也能獲知facebook的用戶信息,沒有公開的數據表明這個產品獲得了多少收入或者分成,但思路依然是希望變現facebook的用戶數據,只不過這次是利用了別的網站的流量。這是否類似google的廣告聯盟?

       Facebook place:可以在facebook上看到周邊有哪些好友在幹什麼在哪個店舖裡,然後進行邀約。這是否類似LBS的定位廣告?這個產品在推出不久後宣佈取消,最近又已經推出,看來facebook試圖與foursquare在LBS領域競技的野心從未改變。

       Facebook店舖:2007年時,facebook就已經邀請亞馬遜等65家廠商在facebook上開店?這是否類似平台式的電子商務?

       舉不勝舉!發展到今天,facebook的盈利產品包括:「顯示廣告」、「贊助商故事」(尤其移動部分)、在線送禮、搜索推送、「平台收入分成」、「facebook connect」聯盟中的推送廣告等,目前廣告、贊助商故事、移動廣告、平台分成(前三者本質都是廣告)應該形成了facebooK最穩定、最賺錢的三種方式。這三種方式是否有效貨幣化了用戶、數據和關係呢?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數據來源:facebook財表


     2、盈利產品之Facebook  ads:「SNS」化的顯示廣告

     在談論facebook之前,需要從宏觀上看下SNS廣告市場的前景,這是一個基本的鋪墊,行業成長,行業裡的企業才有希望。Emarketer對於全球和美國的SNS廣告規模、增長率以及SNS廣告在整個互聯網廣告中的佔比做了「穩步增長」的預測。

        查看原圖
        打開facebook個人主頁,能在右側看到5-7個廣告,這就是facebook的顯示廣告。在facebook的財務報告中,很少區分普通廣告和贊助商故事各自的收入貢獻,從上圖可以看出,兩者統稱廣告,基本上佔據了facebook的90%的收入。顯示廣告是存在最久的一種互聯網傳統盈利方式,通過展現圖片、文本、視頻等內容,展示品牌最終轉化成銷售,實現收入=用戶數據×轉化率的讓渡。這個轉化過程實際上包括了五個層層遞進的步驟。
                查看原圖              廣告轉化漏斗

       和其它以顯示廣告盈利的企業一樣,在廣度上,Facebook利用facebook的網站流量,這解決了「用戶數據×轉化率」的收入公式中的基數問題。facebook的月度用戶訪問流量和頁面瀏覽量、訪問時間在第一部分已經闡述過。facebook的每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5.5億,對比一下其他以顯示廣告為主要盈利模式的網站, yahoo的日活躍用戶為1.7億,美國在線的日活躍用戶為。這解決了上面的廣告轉化漏斗裡面的第一層。

       和其它顯示廣告不同的在於廣告精準度,也就是轉化率的問題, facebook將這種最傳統的盈利方式進行了」SNS」化——在精準度上挖掘facebook的實名數據,在用戶體驗上SNS網站和用戶的體驗、在銷售轉化上利用了SNS的實名互動——而這種SNS化的程度將增加廣告的點擊率和向最終購買的轉化率,也決定facebook ads的成功程度。這解決了漏斗中的下面四個層次。

        精準:和Linkedin一樣,facebook廣告的精準同樣是挖掘了用戶的資料,進行匹配的廣告投放。前文已述,伴隨著timeline的推出,facebook的實名數據得到無限地延伸,如果linkedin的數據集中在職業信息,facebook的信息則更符合大數據的本質——習慣、興趣、你在網上的行為如「贊」——這些數據都是動態的,也就是所謂的「非結構化數據」,通常不能為傳統的數據庫所用,對其分析也日益複雜,但相比確定的簡單的個人資料,偏好、經歷、興趣等更立體也更容易全面展示。在大數據時代,這些反應用戶喜好的精準數據的擴容等同於商業機會的擴容。舉例來說,你2年前曾經去過拉斯維加斯,這個數據在那麼這個數據會被挖掘出來給你投放一個澳門的旅遊廣告,每個人都想yesterday once more不是麼?而這種對於口味和偏好的數據挖掘,將直逼廣告轉化漏斗的最下方——購買訂單。

      我查看了我主頁上的部分廣告,因為作為吃貨的我曾經「贊」一個披薩店的主頁,所以給我推送的大多是飲食類和減肥類廣告(這個捆綁太打擊胖子了)。因為facebook在國內無法訪問,所以這些廣告大多並非中國的本地廣告,在我這裡無法轉化成購買,但不妨礙用來表明facebook ads調用數據針對投放的證據。

      用戶體驗:為了從情感上配合這個準度,讓用戶更能接受facebook的廣告,facebook的廣告在外觀上儘量符合了用戶的體驗。SNS的本質是以自我為核心,鏈接更多朋友,人們在facebook上書寫自己的人生時間軸,創建自己的朋友圖譜,把facebook的主頁當做自留地來耕種,享受社交時光,因此在這上面投放廣告比較敏感,我們能接受在公共場合擺攤,但不能接受在自己門口擺攤。在這個基礎下,Facebook很少的大幅廣告,很少動態廣告,基本都是文本和小尺寸圖片廣告,將廣告儘可能和內容形成有機整體,如同你正在發的圖片和文本信息。這種內容化後的顯示廣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銷售轉化:「贊」是facebook獨有的廣告動作,它的本質也是SNS的本質,即雙向互動,一旦用戶對某個企業的主頁或者某條信息點擊「贊」以後,一來和某品牌建立了長期的互動關係,該品牌在自己主頁上定期發佈的信息都會出現在用戶的新聞牆(news feed)裡,品牌可以有效地向用戶發送營銷消息,點擊「贊」的用戶大多對品牌有好感和意向的,是購買的潛在用戶,這已經到了廣告轉化漏斗的最下方;另一方面,用戶讚的動作本身會作為一條信息出現在自己好友的新聞牆裡,關係網絡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品牌傳遞的路徑。因此,facebook的顯示廣告上都帶有「贊」的按鈕,直接將用戶帶到「贊」這一步,也就是帶到了企業和潛在用戶創建良好關係的這一步。

       不要小看讚的力量,在facebook的自助廣告系統中,只有擁有400個讚的企業主頁才有資格發佈廣告。而最近facebook放出消息開始以一定價格出售贊,引起了很多苦心經營自己企業主頁好不容易換來「贊」的廣告主的反對,初步預計這個盈利計劃將破產。

       3、盈利產品之贊助商故事:關係的力量

      SNS的本質是人,是朋友,是關係。從盈利的方式上來說,2011年推出贊助商故事和顯示廣告一樣,利用facebook的流量和數據,將廣告轉化成點擊和購買,然後找廣告主收錢。二者的區別在於「SNS化」的程度,即利用社交語境的程度。

       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裡這麼介紹贊助商故事:你的朋友在星巴克里簽到,這條動態會顯示在你的新聞牆裡,星巴克可以選擇購買贊助商故事,將你朋友的這條行為形成一條廣告,投放給你,告訴你你朋友在星巴克簽到了。很拗口有木有?我給這種廣告加了一個定義:將你朋友的行為和品牌結合形成廣告,朋友的行為是誘導你消費、購買的餌。下圖是普通廣告和使用了贊助商廣告的示例。
                  查看原圖          SNS的本質是人,是朋友,是關係。贊助商故事說穿了就是關係和口碑營銷,這是SNS化程度更高的一種廣告形式。如果說普通的SNS廣告,通過挖掘用戶的真實數據實現了針對潛在用戶的精準的投放,這是相比門戶網站顯示廣告的優勢;那麼贊助商故事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利用SNS網站以個人為原點形成的關係網進行了有效的口碑營銷,朋友的行為促成了廣告轉化漏斗的最底端——訂單形成,這是相比普通SNS廣告的優勢。facebook不僅貨幣化了SNS的數據,也貨幣化了SNS的關係。尼爾森曾經發佈過一個廣告接受度的排名,基於用戶推薦的SNS模式完勝,在廣告策略中,90%的人比較相信認識的人的推薦,排名策略可行度第一。

                        查看原圖           Facebook推出的贊助商故事反覆強調的social text,就是這種推薦的貨幣化方式。因此這種廣告的成本要高於facebook的普通顯示廣告,在自助廣告系統中看到,一個贊助商故事的CPC(每點擊成本)為,而整體桌面廣告的CPC為,而且根據Sponsored Stories的點進率是整體桌面廣告點進率的8倍。

         4、盈利產品之「動態信息廣告」:渾然一體的內容化廣告

        顯示廣告和贊助商故事是廣告顯示內容的差別。而移動互聯網廣告和這二者相比則是在廣告位置上的突破,在開篇論及facebook的盈利陣地時,通常的廣告在新聞牆的右側展示,改版後的FACEBOOK通常在右側放置7個廣告。2012年1月,facebook在廣告空間開拓上有了重大的突破,開始在新聞牆(news feed)裡放置廣告,在2008-2011年,這個區域是禁止放置廣告的。

       2012年1月, facebook依然打破了這個禁區,開始在新聞牆裡放置廣告,尤其是贊助商故事,但對每天的廣告次數進行了限制。News feed中放置廣告有天然的優勢,1)巨大的瀏覽量,對於每個facebook用戶,這都是更新時不得不看的主體區域;2、可期待的點擊率:廣告和好友動態混為一體,廣告的「嫌疑」大大降低,反之增加了廣告的可接受度和點擊。而這種「渾然一體」的廣告形式,簡直是窄屏手機終端的巨大「福音,也自然成為了facebook移動互聯網廣告的主要形式。受限於網速、屏幕燈現值,傳統的FLASH、圖片等寬幅顯示廣告已經被證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無法走通,因此移動互聯網廣告至今沒有優良的貨幣化模式,這種「內容化」的廣告在移動廣告荊棘中開始淌出了一條小道。

        數據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Facebook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移動廣告收入超過1.5億美元,在總廣告收入中的佔比達到14%。第二財季的移動廣告收入僅為4000萬至5000萬美元,第一財季近乎於零。Facebook移動版放入動態信息的贊助內容廣告的點進率達到全部Facebook桌面廣告的13.7倍。動態消息(News feed)的收入,在2012年第二季結束時大概一天的營收是100萬美元,而到了本季度結束,每天的營收大概是400萬美元。

      除了news feed,facebook還在廣告空間上「開拓疆域」:包括facebook的搜索欄,現在搜索一款遊戲,已經出現了應用程序的推廣;facebook的退出頁面,微軟70萬購買,用於推廣自己的windows和surface。

       5、廣告的貨幣化成績:優勢蓋過劣勢

       對於facebook,無論普通顯示廣告和贊助商故事,還是移動廣告,本質都是SNS化的廣告。被SNS化後的顯示廣告已經在廣告市場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數據來證明。

        準確度:來自尼爾森的數據顯示:按照行業方式達到目標用戶的準確率為95%,高於行業72%的標準;按照更細的標準,如25-34歲的女性,到達的準確率為90%,高於行業35%的平均水平。

        市場份額: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市場的廣告印象總數達1.1萬億次,其中3460億次來自Facebook,這意味著Facebook已佔據約三成市場份額,位居互聯網企業之首。但到2012年9月被google超越,但依然以第三季度11億的記錄高出yahoo很多——Emarketer記錄了這個過程,但呈現的數據還低於facebook的實際收入,我們僅看下這個趨勢。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精準、關係營銷、移動端的合理模式——說完facebook的廣告優勢,仍需要冷靜面對facebook的廣告天生的劣勢。

      1)、用戶的轉化難度:對於這點的不樂觀源自網友對網站的不同需求,常把facebook的廣告和google的搜索相比,facebook用戶的購買需求要低於搜索廣告的用戶群體,也就是說,進行搜索的用戶通常都是有購買需求的人,得到搜索後的結果也就是廣告容易轉化成購物,在廣告轉化的漏斗中,最終流下去進行購買的用戶比例較高,而facebook的用戶登錄網站是為了社交生活和娛樂等情感需要,並沒有明確的購物需求,即便因為精準投放、朋友推薦會使得廣告點擊率較高,但不太會轉化成購買,所以facebook的廣告效果反而欠佳。

      因此facebook的廣告單價偏低,TBG Digital對將近2.8億次Sponsored Stories廣告展示進行了研究後得出的結論:移動版「贊助商故事」廣告點進率CTR達到1.14%,CPC(每次點擊成本)為0.86美元, CPM(每千人印象成本)達到9.86美元。Facebook的全部桌面廣告(包括了贊助商故事和傳統的側邊欄廣告),其CTR僅為0.083%,CPC僅為0.88美元, eCPM僅為0.74美元。相比之下,google的點進率為0.98%(數據來自於Chitika),是facebook的桌面點進率10倍多,但低於facebook的移動廣告的點進率,而Google的平均CPC價格從2010年Q4的1.11美元下降至2011年Q4的1.02美元 ,略高於facebook,但依然呈現下降趨勢。值得關注的是,隨著news feed允許放置廣告後,facebook的廣告價格增長了7%,美國及加拿大地區,廣告單價增長了20%。

       對此,桑德伯格(facebook的COO)曾做了一個這樣的反駁, Google的廣告根據用戶的搜索需求產生,屬於「滿足需求類」的廣告。全世界高達6000 億的廣告業中,僅有20%的投放是屬於這種類別的,更多的廣告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力,屬於「創造需求類」,市場有4800億,facebook屬於後者。這是具有商業企圖的爭辯,但也有一定道理,因為所有的電視廣告、平面廣告、顯示廣告、視頻廣告其實都是為了刺激需求而做的廣告,在廣告轉化漏斗中,搜索引擎這類滿足需求類廣告提高了流向底端的購買轉化,但無處不在的顯示廣告刺激了更多的人湧向漏斗的頂端,即便流向比例要低,但總量依然非常可觀,開篇SNS廣告在整個互聯網廣告行業中份額增長是一個樂觀的基礎。

       2)、隱私的掣肘。2011年推出「贊助商故事」後,立馬有用戶跳出來批評facebook侵犯了用戶的隱私,不能在不經過用戶的同意下將用戶的行為「搭售」廣告。其實這類關於隱私的問題一直伴隨著facebook貨幣化的始終,相比「廣告效果不如搜索」這之類的質疑,隱私的困擾直搗SNS的根本,SNS最核心的用戶數據都不允許你動了,精準廣告將是無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後面將單獨闡述。

     6、盈利模式之平台分成:賺到的不只是抽成

      2012年Facebook應用中心上的程序接近800個,從數據上來看,從這些應用程序上得到的分成收入應該平均佔到總收入的15%,2012年第一季度18%。
       查看原圖        facebook從平台上收取的,可不只是虛擬產品的抽成,從目前來看,至少包括三部分費用:應用出售虛擬產品使用facebook支付系統的抽成收入,應用程序為了推廣而在facebook上做的廣告,facebook在應用程序頁面上投放其它廣告產生的收入。其中:

     抽成是常規收入,facebook對其平台上的應用做了強制性的規定,必須用自己的支付系統便於統計抽成,抽成比例30%。

     來自應用平台的推廣收入:公開數據顯示,面向Facebook平台推出一款社交遊戲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除了佔收入30%的分成,還包括約佔收入20%的市場營銷費用。這些營銷費用包括購買facebook側邊欄廣告,newsfeed廣告、移動端廣告、搜索引擎推廣廣告等。移動newsfeed裡面進行應用程序的廣告投放效果目前越來越得到認可, 比如一家名為TInyCo的開發商,在移動版News Feed的廣告點擊率比其他廣告提高了一半.

      來自其他廣告主投放在應用平台上的廣告收入:facebook有試圖建立廣告聯盟的嫌疑,開始在zynga等遊戲的網頁上投放廣告,在2012年第二季度的財表中,這部分收入已經佔到facebook總收入的4%,接近760萬。

        說到平台分成收入,不得不提到facebook和zynga的關係,根據facebook2012年第二季度的財表,zynga前三個季度和前六個月的收入佔據了facebook的11%,2011年佔據12%。這就意味著zynga在整個平台分成收入中的比例達到70%。2011年,facebook曾和zynga簽署過這樣的協議: Zynga承諾,在協議期內,它開發的任何包含與Facebook有整合或包含Facebook數據的遊戲將僅提供給Facebook,在任何Facebook新遊戲推出前至少一週會告知Facebook。作為Zynga此「重大承諾」的回報,Facebook將幫助Zynga完成「每月特定Zynga遊戲用戶有一定增長的目標」。如果Zynga遊戲超過或達不到Facebook所承諾的增長目標,排他性協議的條款將變更。因此雙方的捆綁定極強,兩個公司的股價也經常互相影響,但這種排他性的、被動的合作關係不利於zynga,目前這種捆綁開始漸漸鬆綁,zynga開始搭建自己的程序平台。

        這類似良性的宿主和寄生物的關係:寄生物成長,宿主不被蠶食也因此受益。遊戲等應用程序為了得到更多的用戶的使用,寄託於facebook的用戶數據來推廣自身的遊戲,而facebook從收入考慮更是樂於協助。

       最後再來對比下facebook和蘋果這個應用大拿的app store收入對比,兩者一樣,應用平台分成都是主營業務的補充。可以看到facebook的應用分成收入的增幅非常可觀,和蘋果的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小。

             查看原圖
三、隱私問題:事關SNS生死之硅谷式困境

        Facebook的成長過程始終伴隨著事關生死的隱私風險,隨著facebook的用戶規模和各種數據的極大增長,facebook尋求數據的貨幣化,並開發不同的產品進一步挖掘用戶數據,譬如2012年推出的timeline和social graph,將用戶的個人資料開發到了無限,產品的社交化越徹底,用戶在網上分享越多,隱私風險越大。這是典型的硅谷式困境:即增添新功能確保產品更容易使用,同時保護用戶隱私被無意洩露。

       這種困境源自SNS的本質悖論: SNS本質是以個人主頁為核心的呈現形式,用戶添加個人資料、經歷、興趣、timeline、好友,創建個人主頁,這就意味著網站內容的「所有權」其實很難明確區分歸屬——屬於用戶本身還是屬於平台。用戶已經把這當做了一個自我的空間,一旦出現廣告,某種程度上類似一種侵略,這點也引起了Facebook發展過程中始終伴隨的隱私問題。facebook在貨幣化過程中有兩次大的隱私糾紛:

       2007年的beacon風波:2007年,facebook推出beacon廣告系統,用戶在包括ebay在內的四十多個合作網站上購買東西的記錄,會在其用戶主頁上公佈,借此推廣網站和產品的品牌,如果基於這個訪問記錄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應該比google的轉化率更高。有不少人測試發現,當你從FB上退出,或者說你在隱私設置裡選擇了不讓別的用戶看到相關信息,facebook依然會追蹤你的這些行為,這個產品得到了當時facebook用戶的一片罵聲,多個原告發起訴訟,指控Facebook及其夥伴違反了一系列法律,其中包括《電子通信隱私法》、《視頻隱私保護法》、《加州消費者司法補救法》以及《加州計算機犯罪法》。合作的四十個網站迫於壓力也均保持了緘默,該合作實際上並未得到有力推進。這是facebook企圖變現用戶流量和行為的第一次致命的碰壁。

       Facebook的應對和糾紛結果:風波出現後,facebook的應對及時但並不誠懇,他們宣稱任何FB用戶都可以取消進入這個BEACON系統,設置了一個退出(opt out)的按鈕,但是這個鈕很難被發現。但隨之facebook引入了更嚴格的隱私政策,即每個人有權選擇你的哪條動態可以共享,共享給哪些人。2009年,Facebook達成和解協議,該網站將終止Beacon業務,並出資950萬美元創建一個促進網絡隱私保護、安全的基金會。

      2011年的贊助商故事風波:facebook於2011年推出贊助商故事,具體形式已經描述。這個產品同樣引起了用戶的不滿,因為利用用戶的資料來進行廣告銷售行為,譬如說某人喜歡某東西某產品,其實並未得到授權。

       Facebook的應對和糾紛結果:雙方達成和解,Facebook同意支付1000萬美元來和解這起集體訴訟。同時,Facebook還向集體訴訟的律師支付了1030萬美元,向集體訴訟代表支付了3.75萬美元。除此之外,Facebook還要授權允許其1.53億美國用戶退出「贊助商內容」。在此案中代表原告的經濟學家費爾南多·托雷斯通過對Facebook廣告營收數據進行分析後預測,隨著用戶選擇退出這項廣告產品,Facebook將在接下來兩年內損失1.032億美元。也就說facebook因為贊助商故事的隱私糾紛將總共損失1.3億美元。相當於facebook2012年第三季度廣告收入的1/10。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和隱私的博弈中,facebook基本選擇了自動敗退,隱私是SNS的一個痛,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用戶的倒戈,在facebook歷史上,「anti-facebook 」這樣的小組經常在facebook發起新的產品更新時大量湧現出來,用戶經常發起反對活動,譬如註銷賬號、撤離facebook等,這對於視用戶為命的互聯網企業,尤其用戶作為內容生產和平台構建核心的SNS網站,更是事關生死的大事,facebook的妥協和賠償也算是「破財免災」了。

      但這裡面有個有意思的悖論:很多反對facebook的人又通過facebook這個平台來進行反對,這說明即使是不滿意facebook傲慢地更改網站,用戶依然認可facebook的價值和影響力。《facebook效應》裡寫了這樣一個「倒戈」的故事:2006年置faceboo於極大信任危機的「反facebook分子」——「反對facebook動態新聞」小組的發起人本帕爾,在2008年9月公開撰稿:『動態新聞真正引發了一場革命,值得我們駐足欣賞,隱私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得更易於控制了——我可以控制想要分享的內容,我能夠和所有人分享我的信息,而我想要保密的內容依然留在我的腦海裡。」

四、樂觀的定性總結和定量嘗試

        1、定性總結:如上是我對facebook保持樂觀的原因:宏觀來說,SNS廣告收入將逐步上升,蠶食其它類型的互聯網廣告份額;微觀來說,作為互聯網企業,facebook有一流的用戶規模和流量,作為SNS企業,facebook有著完善的用戶數據,而其逐步成熟的貨幣化手段——包括各種類型的廣告和平台分成利用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在貨幣化的過程中,隱私成為了一個掣肘。但和已經大江東去的myspace不同的是,facebook的隱私問題並不是最敏感的社會安全問題,而是和用戶的體驗產生的衝突問題,最終的結果來看,facebook做過妥協,用戶最終接受,在妥協中也推動了產品的更新間接推動了貨幣化的開展,用戶體驗和盈利的博弈得到比較折中的解決。

       facebook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它至少做對了兩個關鍵的事情:

       第一個:抓住了盈利的根本:數據,還是數據。產品的開發是為了激勵用戶分享數據,有了數據便不斷開拓匹配的廣告產品。這一點前文有了詳細描述

       第二個:吸取了前車之鑑:SNS有兩種死法:死於不堪重負的技術問題,死於不堪一擊的社會問題,前者是friendster,後者是myspace。鑑於前一種「死」法,Facebook採取了漸進的策略,在早起在各個高校以及從高校到高中的擴張過程中,facebook採取了一個梯形的擴張,即進入一個學校前達到一定用戶量級後,暫停擴張,購買服務器穩固網站架構保證一定訪問負荷後再進入下一個學校;對於後一種「死」法,facebook的把關人角色扮演相對到位:必須實名,最初針對不同人群採取不同的區域網絡,也就是說高中生一個網絡,大學生一個網絡,學生外群體一個網絡,彼此之間看不到對方主頁和信息,當然後來這個區域網絡被打破,但起初的把關對於各種圖謀不軌進行了時間上的緩衝,facebook沒有太多的公開的惡性安全事故。

六:關於股價的定量:答案在風中飄

        能力有限,做不了定量分析啦!facebook的股價將怎麼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我持樂觀態度。本人分析了facebook上市後35周的表現,已及對應時期內影響股價的企業動態,做了如下的表格。
      查看原圖      開篇所說,波動性極強,產品動態、投行機構的反應、研究機構的報告、競爭對數的數據都引起了facebook的漲跌,但仍有跡象可循,兩句話:

       1、  IPO後第三季度財報前,IPO帶來巨無霸的市值引起市場的巨大反彈,同時對貨幣化成果的不夠明朗,股價基本節節敗退。

       2、  第三季度財報後,facebook仍有小幅波動,但股價基本穩步增長到24以上,並保持螺旋增長,根本原因在於移動版news feed帶來的移動貨幣化的成功,盈利結果比較明朗。

      從這個角度來說,市場還是冷靜的。

      而2013年,facebook的股價將往哪裡走。答案在風中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0

史無前例:發達國家主權債“貨幣化”超10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62

過去兩年內,全球主要央行紛紛開動印鈔機,主權債務的貨幣化愈演愈烈。

由於央行購買了大量主權債,市場上可以購買的全球主權債規模正快速下降,部分導致了流動性匱乏。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TBAC)曾在2013年夏天發出了類似的警告,此後美聯儲宣布逐漸撤回量化寬松,並最終結束了QE3,令美債價格上升(收益率大降)。

這也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一個有趣現象,全球負收益率國債的比重近來正大幅上升。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上周約有3.6萬億美元的政府國債是以負利率進行交易,占摩根大通全球政府公債指數(Global Government Bond Index)中券種交易量的16%。若加入短期的國庫券,美銀美林估計上周以負利率成交的債券金額約為7.3萬億美元。

來自摩根士丹利的下圖顯示了2015年以來,政府債務凈發行規模(減去央行購買量之後),不僅創下了歷史新低,而且第一次為負。據金融博客ZeroHedge,這是發達國家央行的主權債貨幣化第一次超過了100%。

Government Debt Net Issuance 2015_0

這張圖也可以看清,究竟是誰在買政府債務,而且將國債收益率越拉越低,導致全球負收益率國債比例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06

印度民間藏金為央行40倍 政府推“黃金貨幣化”盤活存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552.html

印度民間藏金為央行40倍 政府推“黃金貨幣化”盤活存量

一財網 薛皎 2015-05-08 14:25:00

為了限制當地群眾日益旺盛的黃金需求,印度政府或推出“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從而有效盤活民間黃金存量。印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其每年進口黃金約800-900噸,中國位列第二,一旦印度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對於全球黃金的供需格局將會帶來明顯影響。

印度無疑是全世界對黃金需求最旺盛的國家。據印度財政部5月6日提交國會的文件顯示,目前印度央行 (RBI)共持有黃金557.75噸,而印度民眾則持有超過2萬噸黃金,幾乎是央行儲備的40倍。

5月8日,據印度媒體報道,為了限制當地群眾日益旺盛的黃金需求,印度政府或將出臺一項“本地黃金貨幣化”的計劃,該計劃旨在抑制印度對國外黃金的進口需求,減少民間黃金存量。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其每年進口黃金約800-900噸,中國位列第二,一旦印度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對於全球黃金的供需格局將會帶來明顯影響。

“印度‘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將顯著抑制該國黃金進口需求的潛力,而印度的需求對全球黃金市場極為重要。今後幾周需要關註此計劃的細節。” 某業內人士說道。

據悉,所謂的“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是指印度民眾可以將家中的黃金珠寶、金幣、金條存入銀行,由銀行將黃金熔化,計入儲戶名下的資產,同時根據存入當天的黃金市價計算利息,當儲戶存入的黃金到期或者想提前取出時,會得到按取出當日黃金價格折算的現金。

分析人士指出,該計劃本質上是為了讓儲戶利用持有的黃金獲得收入,從而幫助印度的寺廟信托、甚至企業盤活手頭的黃金資產,同時,通過這一計劃,印度政府可以吸收民間的黃金,鼓勵民眾將黃金作為貨幣貸給政府。

某參與籌備“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的印度財政部官員向媒體表示,計劃的框架已經準備就緒,會在一周內公布。

其實,盤活黃金存量的做法在印度早有先例。據悉,去年印度國家銀行曾向印度最富有的Tirumala Tirupati Devasthanams神廟借入黃金,借期為五年,利率以1%計算。這些黃金被運到政府的鑄造廠制成金塊,每年神廟從銀行收取的利息折算約等於12公斤黃金。

今年2月份,由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發布的2014年《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印度時隔3年後終於超越中國重回世界第一大黃金消費國。

報告指出,2014年印度對於黃金的需求較2013年增長8%,也成為是WGC自1995年有記錄以來印度需求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印度的珠寶制造需求在2014年增長了14%,以690噸刷新歷史紀錄,大部分增長出現在2014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年的10月份,是印度的傳統宗教節日——排燈節,這也是該國每年黃金需求最旺盛的時期。

與印度每年三、四季度是黃金需求高峰期不同的是,中國對於黃金需求明顯增長是在每年的第一季度。WGC分析稱,去年一季度中國黃金需求量大增主要由於春節和西方情人節到來,以及當時金價偏低等因素提振中國金飾需求,抵消了總體投資需求的下滑,一季度總體黃金需求延續了2013年同期的強勢。

“季節效應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表現非常明顯,在節日前夕,庫存開始增加;節日期間,贈送禮品消費需求強勁,庫存便開始急速下滑。”WGC分析師稱。

過去幾年,由於進口限制問題,印度黃金需求遲遲沒有得到釋放。去年11月底,印度政府決定取消針對黃金的進口限制規定,即印度政府從2013年8月份以來規定貿易商必須將進口黃金數量的20%再出口的規定(80:20規則),而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印度央行可能會進一步收緊黃金進口限制。

值得註意的是,WGC報告稱,雖然印度、中國對於黃金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去年一年全球黃金需求量卻下降了18.7%。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美聯儲已經結束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並且在今年很大程度上存在加息可能,因此降低了黃金作為“通脹對沖”的吸引力。

GFMS報告認為,2015年或將出現近年來黃金價格的低點,預測年平均值為每盎司1170美元,“對價格較有彈性的買家在2014年缺席市場,我們認為在2015年晚些時候一些被抑制的需求會得到釋放,對價格起到一種支持,並扭轉屆時的熊市表現。而就目前而言,強勢美元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意味著現金依然為王,這對黃金價格的2015年上半年表現無疑是新的壓力。”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11

互联网行业:流量带来货币化质变,020转入实际商业模式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5

作者:郝云帆

行业观点:

2015年下半年的趋势:商业模式渐趋清晰,公司分化开始加大。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概念以及O2O的运营模式已在各个行业领域中进一步普及。虽然在特定行业中(如家政、专车和教育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和O2O的新商业模式已经初见端倪,但是其货币化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以及布局连接线上和线下的业务体系的成本正随着资本价格的整体上涨而进一步提升;线下资源的价格以及特定领域的竞争程度也日趋激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们认为2015年下半年应更加坚定贯彻自下而上的选股方针,精选产品体验/服务质量优秀、资本实力雄厚以及掌握丰富线下资源的公司。


选股思路和投资主题:

I.移动互联网流量的量变带来货币化的质变:随着流量转型的成功,我们认为2015年互联网企业移动收入与移动流量占比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全球移动广告市场都进入货币化实质阶段,特别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海外市场。手机游戏仍是移动互联网流量货币化最好的手段之一,但是CP(内容制作游戏公司,例如:博雅互动)风险将继续高企,投资渠道仍是最佳选择。


II.O2O从概念将开始转入实际的商业模式:O2O热度将继续升温,与其相关的投资和并购将更为活跃。因此我们看好线下重以及具有更多线下行业知识的互联网企业在O2O领域的发展前景。


III.线下行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不仅包括在线化,同时包括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或重塑原有的商业模式。同时具备了线下优势和线上思维的传统企业将成为O2O领域重要的参与者。












(来源:招商证券)


格隆汇声明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00

全國棚改超400萬套 提高貨幣化安置助樓市去庫存

從統計數據來看,全國棚戶區改造的速度依然在加快,同時貨幣化安置的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2日發布消息稱,今年1-6月,全國已開工棚戶區改造401.64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66.9%,完成投資6794億元。

此外,今年1-6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365.98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7.7%

按照預定計劃,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明確要求,今年要開工改造棚戶區600萬套,同時要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十三五”的改棚任務依然艱巨:一方面,“十三五”期間棚戶區改造的“硬骨頭”項目越來越多,征收拆遷的難度也會更大;另一方面,由於一些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放緩,配套資金的難度也會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600萬套的任務,壓力很大,困難也不少。但我們有信心全面完成任務。”倪虹說。

2016年全國棚改任務為600萬套,將有6個省的建設任務超過30萬套。而在2015年,全國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40萬套,其中棚改580萬套,為歷年之最,湖北、山東、河南、貴州等7個省的全年棚改任務超過30萬套。

“十二五”之前,我國保障房主要以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為主,“十二五”前期,面向城市“夾心層”群體的公租房開始被政府大力推廣,並在此後與廉租房逐漸並軌。

到了“十二五”中後期,棚戶區改造已經成為我國保障房建設的主力類型。2014年我國改造了棚戶區470萬戶以上,到了2015年,這一計劃上調至580萬套。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如加上2015年的580萬套棚改房,自2008年至2015年的八年間,我國共計進行了263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

棚改任務逐年加碼,一方面是改善相關民眾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政府也打算通過加大貨幣化安置方式,幫助解決一些城市的樓市庫存問題。

2015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要求各地要制定相關指導意見和具體安置目標。

此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文件,要求提升當地棚戶區改造的貨幣化安置比例。

倪虹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貨幣化安置)有利於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去庫存。去年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達到了29.9%,今年我們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向50%努力,對於消化庫存是一舉雙得。

對於貨幣化安置的好處,倪虹認為還可以提高效率。“建設回遷房一般要兩到三年時間,通過貨幣化的安置可以馬上就讓動遷居民住到新的房子里去,他可以免受過渡之苦,提高效率。”

從今年各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來看,一般都把貨幣化安置的比例設置在50%以上,甚至達到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96

全國棚改近600萬套 貨幣化安置比例沖刺5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發布消息稱,2016年1-9月,全國新開工棚戶區改造57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6%,完成投資1.2萬億元。

按照預定計劃,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明確要求,今年要開工改造棚戶區600萬套,同時要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2016年將有6個省的棚戶區改造建設任務超過30萬套。而在2015年,全國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40萬套,其中棚改580萬套,為歷年之最,湖北、山東、河南、貴州等7個省的全年棚改任務超過30萬套。

2015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達到了29.9%,官方曾要求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向50%努力。

按照官方預計的這個比例計算,意味著今年全國有300萬套棚改房是通過貨幣購買來解決房源的。

事實上,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方式對於目前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過剩的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傳統方式來看,棚戶區改造需興建大量的專用安置房,增加市場建設量。而轉為貨幣化安置後,可通過居民自行購買商品房、政府購買商品房賣給安置居民或者直接給與貨幣補償的方式進行安置,這也意味著可減少一部分新建房源,另一方面也能消化一部分商品房,對於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一定幫助。

截至目前,住建部尚未對外發布過2016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情況。但從一些地方省份的進展來看,今年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的比例已經大幅提高。

截至9月底,安徽省今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任務已超額完成,開工27.95萬套,其中,貨幣化安置比例達58.27%。

今年,安徽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為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6.63萬套,基本建成16.9萬套(含公租房)。目前開工數已完成目標任務的104.97%;基本建成27.91萬套,完成率164.58%。

在今年的棚改中,安徽大力推進貨幣化安置。為此,該省將貨幣化安置與安排財政補助資金、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政策性貸款掛鉤,並總結推廣了“房票安置”等經驗做法,打通棚改和住房市場之間通道,加快消化房地產庫存。截至9月底,安徽全省棚戶區改造通過貨幣化安置戶數為16.28萬戶,實際貨幣化安置比例達58.27%。

近日,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通報了全省三季度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情況,據數據,截至9月30日,雲南省2016年棚戶區改造已開工16.9412萬套,占國家下達任務數18萬套的94.12%;棚改貨幣化安置7.1545萬戶,貨幣化安置比例為4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73

獨家丨樓市去庫存再迎大利好:明年棚改貨幣化比例將再提升

按照慣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在近日發布2016年1~10月全國棚戶區改造進度情況,如不出意外,將會是提前完成“全年600萬套改造任務”。

這是建立在前9個月工作進度基礎上的結果。2016年1~9月,全國新開工棚戶區改造57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6%,完成投資1.2萬億元。

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籌劃2017年的棚改計劃,並在2016年的基礎上再度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這對於一些樓市庫存壓力較大的地區,將是一大利好消息。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包括住建部在內的六大部委近日給地方政府下發通知,要求2017年繼續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統籌兼顧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結合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形勢,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努力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要部署市縣盡快啟動2017年棚改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引導和鼓勵居民通過選購庫存商品住房等方式實施貨幣化安置。”上述通知稱。

2017年全國棚戶區改造的具體計劃指標,將在今年年底舉行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會議上予以確定。

2015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達到了29.9%,官方曾要求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向50%努力。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這也意味著2016年有300萬套棚改房是通過貨幣購買來解決房源的。

事實上,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方式對於目前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過剩的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傳統方式來看,棚戶區改造需興建大量的專用安置房,增加市場建設量。而轉為貨幣化安置後,可通過居民自行購買商品房、政府購買商品房賣給安置居民或者直接給與貨幣補償的方式進行安置,這也意味著可減少一部分新建房源,另一方面也能消化一部分商品房,對於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一定幫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曾表示,根據目前住房市場的現實情況,有必要利用貨幣化安置打通保障房與商品房之間的通道,實現住房存量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高庫存城市,通過貨幣化安置方式,以商品房庫存來解決非常現實。現在很多地方樓市去庫存壓力很大,再建實物保障房,實際上是給市場加壓,不如盤活存量資源。”任興洲說。

今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方面力度非常之大。

今年3月初,河北省政府出臺《關於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措施》,要求從2016年起,新啟動的城鎮棚戶區改造及其他房屋征收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於80%。

2016年,包頭市棚戶區改造任務28705套(戶)。截至11月初,該市今年城市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28705套(含純貨幣安置18512套,回購安置房3889套),開工率達到100%,貨幣化安置比例占78%。

據湖南省住建廳副廳長袁湘江介紹,根據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於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2016年、2017年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分別不得低於50%、60%。

湖南省將對全省2017年度棚改項目申報的審查中,棚改貨幣化安置率未超過50%的地區不予受理;要求市州簡化棚改貨幣化安置審批程序;指導市州、縣市區搭建貨幣化安置房源選購信息平臺,加大群眾選擇貨幣安置的獎勵措施。

2016年有6個省的棚戶區改造建設任務超過30萬套。而在2015年,全國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40萬套,其中棚改580萬套,湖北、山東、河南、貴州等7省全年棚改任務超過30萬套。

在“十二五”中後期,棚戶區改造已成為我國保障房建設的主力類型。2014年我國改造了棚戶區470萬戶以上,到了2015年,這一計劃上調至580萬套。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如加上2015年的580萬套棚改房,自2008年至2015年的八年間,我國共計進行了263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十三五”的棚改任務依然艱巨:一方面,“十三五”期間棚戶區改造的“硬骨頭”項目越來越多,征收拆遷的難度也會更大;另一方面,由於一些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放緩,配套資金的難度也會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46

三部門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 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

1月10日,據住建部網站消息,住建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三部門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要求確保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確保落實棚改信貸支持政策,抓緊籌劃2017年棚改工作,優先安排出讓棚改騰空的土地。

以下為通知全文:

住房城鄉建設部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棚戶區改造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財政局、國土資源局,天津市城鄉建設委、財政局、國土資源房屋管理局,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財政局、規劃和國土資源局,重慶市城鄉建設委、財政局、國土資源房屋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財務局、國土資源局:

棚戶區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既包括棚戶區征收拆遷和居民安置,還包括開發利用好騰空土地資源,實現騰空土地出讓,依合同約定及時償還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棚改貸款,實現在市域範圍內棚改資金大體平衡。為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全面推進棚改,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加速推進棚改。《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2016年改造600萬套棚戶區住房任務,要在原來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棚改推進力度,確保早開工、早見效;確保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確保落實棚改信貸支持政策;確保棚改資金安全高效利用。同時,要抓緊籌劃2017年棚改工作。

二、依法依規控制棚改成本。要樹立精打細算理念,嚴格依法依規辦事。要建立健全征收拆遷補償標準的規則,嚴格評估制度,確保征收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嚴禁大手大腳花錢,嚴禁違規支出。

三、科學規劃棚改騰空的土地。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中發[2016]6號)提出的“合理安排建設用地,推動城市集約發展”要求,做好城市規劃工作。騰空土地的道路、綠地、公共空間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占比,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要通過科學規劃,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確保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出讓。

四、註重配套和環境建設。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加強騰空區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抓好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商業等公共設施建設,搞好綠化,美化環境,吸引企事業單位和居民進駐。

五、優先安排出讓棚改騰空的土地。在編制地區土地利用規劃、制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時,要優先安排棚改騰空土地出讓。市、縣的棚改騰空土地出讓收入、屬於政府所有的棚改安置小區配套商業設施銷售收入,優先用於棚改;棚改實施主體要構建動態還款機制,確保按合同約定及時償還貸款。

六、同步推進產業發展。各地在推進棚改的同時,必須努力發揮本地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社會投資,培育主導產業,完善產業鏈條,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讓城市居民不僅住得下,而且住得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財政、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爭取本地區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與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密切配合,努力完成今年棚改征收拆遷和居民安置任務,實現在市域範圍內棚改資金大體平衡。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2016年7月1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64

李克強:好續建棚改項目建設 繼續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1月16日,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對棚戶區改造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2016年,各地區、各有關方面積極作為、密切配合、攻堅克難,圓滿完成棚改年度目標任務,對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拉動擴大有效需求等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棚改任務仍然艱巨,望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實責任,保障好資金等各項條件,既推動今年新開工600萬套棚改任務早安排、早啟動,又抓好續建棚改項目建設,繼續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力爭讓更多群眾早日入住。要圍繞抓好工程質量安全、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做好分配管理服務,完善措施、細化工作、嚴格監管,讓搬進新居的群眾住得更加放心、舒心。嚴肅查處挪用套取棚改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成績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88

助樓市去庫存 全國去年棚改貨幣化比例48.5%

2017年初之際,地方政府陸續發布當年棚戶區改造數據,並打算進一步提高貨幣化安置的比例。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棚戶區改造計劃開工600萬套。據各地上報數據,當年全年開工606萬套,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投資1.48萬億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近日表示,2016年全國棚戶區改造中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48.5%,比2015年提高了18.6個百分點。2017年將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劃,繼續因地制宜推進貨幣化安置。

從近期一些省級政府對外發布的棚戶區改造計劃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不但增加了棚改的規模,還打算進一步提高貨幣化安置的比例。

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14日召開,山東省將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今年確定棚改開工任務76.36萬套。至此,山東省棚戶區改造任務已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

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人介紹,今年山東省棚戶區改造工作將重點向城中村、城邊村、建制鎮拓展,以改善更多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山東住建部門將對1505個改造項目實施精準管控、動態督導,確保10月底前全部開工。

2016年,山東省棚戶區改造完成投資1296億元,實際開工53.4萬套,完成年度任務的111.2%,貨幣化安置比重達到55.9%,連續7年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棚戶區改造任務。

河南省2017年計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42萬套(戶),基本建成30萬套,並明確提出,貨幣化安置率要達50%以上。

2017年甘肅省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16.62萬戶。2015年和2016年甘肅省分別實施棚戶區改造11.62萬戶和13.07萬戶。

甘肅省正在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推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提出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將達到50%以上。在甘肅省一些市縣,已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使得棚改實施主體多元化。

地方政府之所以樂意推動提高棚戶區改造的貨幣化安置比例,與幫助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直接關系。

傳統方式來看,棚戶區改造需興建大量的專用安置房,增加市場建設量。而轉為貨幣化安置後,可通過居民自行購買商品房、政府購買商品房賣給安置居民或者直接給與貨幣補償的方式進行安置,這也意味著可減少一部分新建房源,另一方面也能消化一部分商品房,對於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一定幫助。

陳政高近日也表示,2017年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繼續堅定不移抓好三四線城市和縣城房地產去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