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同仁堂蜕变:“御药房”借力“新医改”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8OQJVO5LDN9H.html


李建勋现在还忙着在京郊各个工厂之间跑。

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同仁堂第一代药工。1953年,他作为所在药店的骨 干,被北京市总工会调集加入同仁堂。“当时同仁堂只有170多人,国家说同仁堂发展需要人,就把我们100多人调过去了,那时候我才20岁出头。”李老回 忆着他来到同仁堂的过程,说话间,顷刻已是56年。

创办于1669年,被雍正皇帝1723年钦定为供奉御药房、代制内廷所需药材的“定点药店”的同仁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之一。60年在同仁堂的历史上并不算长,然而在这60年里,同仁堂经历了破裂、重生、兴盛和腾飞。

事实上,中药作为我国的特殊文化符号,一直面临着传承和拓展的困惑。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受到西药的强烈冲击。然而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复苏,以“治未病”为主的中药重新受到重视。

新的医改方案中,中医药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表示:“国务院提出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北京市又将医药产业列为未来的经济支柱,这些都是同仁堂应该抓住的历史机遇。目前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同仁堂有42个品种入选,包括四个独家品种。”

同仁堂目前确立的战略是“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告诉记者:“中药企业向病源上游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同仁堂正在健康领域扩张,这也是未来我们所依仗的重要支柱。”

梅群表示:“健康药业成立之初的年销售收入仅2亿元,今年将达到30亿元。未来,治疗药品和保健品将各占一半,争取在5年之后,两大板块的销售额都突破100亿元。”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

同时,同仁堂继续在下游产业链上延伸。目前公司拥有1000家零售药店。将在5年之内新开设1000家,包括100家海外药店。

2008年底,同仁堂在其工厂原址上成立了同仁堂中医院,试图用340多年前乐显扬“前店后厂”般的方式,为中医扬名。

梅群承认,要想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以同仁堂为代表的国内中药企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尽管同仁堂已经走出国门,但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并不多,大多数的海外同仁堂开在华人聚集区。中药也不被视为治疗药物,而只是被批准为保健品。

田瑞华告诉记者:“同仁堂至今还保存着498个古配方,其中超过一半的配方出于各种原因从未公布过,这将是中药的巨大财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9

專坤大陸客 假貨藥房賤招賺到盡

2011-2-24  NM




消委會剛在上星期公布十八間售賣假藥的藥房黑名單,在粉嶺、上水一帶幾乎無人不識的龍豐藥房,其中三間分店榜上有名。

本刊放蛇發現,這間專攻大陸客、在新界區擁有八間藥房的龍豐仍未收斂,竟仍敢向遊客兜售雜嘜貨或即將到期的藥物,實行以賤招賺到盡。

上週六,本刊記者假扮大陸客,到龍豐藥房在北區的多間分店掃貨,雖然未有發現假貨蹤影,但卻領教到龍豐坤客的兩大賤招。

第一招︰力推「大力嘢」

「你要的那個賣完了,我們這個是德國貨,跟美國那個是一樣的東西。」記者在粉嶺聯和墟的龍豐分店,用普通話要求購買美國牌子、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丙種球 蛋白注射液」,一名店員隨即堆起滿臉笑容殷勤招呼,不過,他指記者要買的美國貨早已斷貨,反而推銷另一種、他聲稱是相同產品的德國貨。

記者拿起德國貨發現產品竟是用來「打點滴」(吊鹽水)的藥品,並非注射劑,店員呃得就呃,堅稱用途一樣︰「這個比美國那個產品強勁十倍!」

據藥房的老行尊表示,這種推銷手法,行內人稱為賣「大力嘢」。所謂「大力嘢」,即訛稱產品功效特別勁。「大牌子產品通常利潤有限,只得百分之十至二十,但如果佢同你sell一啲細牌子或者雜廠藥,分分鐘利潤可以多成倍!」老行尊說。

事實上,龍豐店員口中「強勁十倍」的德國牌點滴,索價八百八十元,不但比記者原本所要購買的美國貨貴足一倍;而且,記者向區內其他藥房查問,這個德國牌子的點滴,零售價原來只需六百多元,擺明開天索價。

第二招︰主動減價「快艇貨」

除了力銷「大力嘢」外,記者再向店員要求買「骨樂健膠囊」,該藥盒面寫明「建議零售價」是二百八十元,店員先向記者開價二百八十元,隨後竟又主動減價︰「你買兩盒算你五百,好不好?」

記者其後再到另外五間龍豐購買此藥,幾乎每間的售價都不同,其中上水新豐路的分店,更平至每盒二百廿元。

龍豐自動調低售價,原來這批藥的到期日是今年六月,即是還有三個月便到期!「店員肯主動減咁多,一定係就快到期嘅『快艇貨』,要嗱嗱臨出貨,寧願賺少啲都唔好蝕到血本無歸!」藥房老行尊爆料說。

根據消委會公布,龍豐三間分別位於粉嶺及大埔的分店,去年在海關放蛇下,共查獲廿二種不同品牌的假藥及球蛋白針劑,最後更被控以《應用虛假商品說明》(即 藥物成分與標籤不符)及《應用偽造商標》罪,合共罰款五萬八千元。(根據法例,最高刑罰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及監禁五年)。本刊多次造訪龍豐藥房要求老闆謝少 海回應出售假藥事件,但謝一直未有現身。

「佢哋已經唔係第一次賣假藥啦,上得山多終遇虎!」另一位在新界區經營藥房廿多年的老行尊黃伯指,龍豐老闆謝少海在十年前開始在上水、粉嶺一帶開藥房。 「佢起初都正正經經做生意,但後來有啲藥成日斷貨,好多客想買又買唔到,佢索性自己去搵其他『代替品』賣。」黃伯指,行內早已知道龍豐售賣假藥。

藥房業界更指,謝少海除了是龍豐的老闆外,亦是康美化妝城的董事。「佢同上水、粉嶺地區的鄉事派好熟絡,上水康美開業時,鄉事委員會仲送咗個超巨型花牌俾佢,三、四層樓咁高,幾咁誇張。」知情人士說。

不過,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一聽記者問起謝少海,堅稱不認識此人;當日與謝少海齊齊為醒獅點睛的前主席簡炳墀卻指,是朋友介紹認識謝,只知道他是正當商人。

謝少海做藥房起家,生意越做越大,除任職十六間公司董事,更持有十六個物業和鋪位,市值超過兩億。

諗頭多多的謝,近月更打算涉足骨灰龕生意。他任董事的巨豐(香港)有限公司在去年以一億五千萬購入位於粉嶺業暢街的六層高貨倉,近日更向城規會提交申請, 將貨倉改建為八萬個骨灰位的龕場,成功申請機會很微,但若成功,以每個位平均售價二萬元計,單是出售龕位收入便達十六億,相當和味!

對於市面不少假藥充斥,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建議市民,到藥房買藥時,可要求先見藥劑師︰「藥劑師一定唔敢向你賣假藥同過期藥,如果佢咁做,隨 時會被吊銷牌照。」長遠而言,他更建議政府應效法歐美國家,規定藥房持牌人必須是執業藥劑師,以進一步規管藥房的操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4

老百姓大藥房衝刺IPO 藥房剝離成行業利好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9/0MMDcyXzQwODA0MQ.html

3月2日,證監會IPO新增審核企業中,老百姓大藥房位列其中。如果成功上市,老百姓大藥房將成為A股市場上第一家連鎖零售藥店,填補行業空白。

而目前商務部正在全國牽頭調研基層醫療機構剝離門診藥房,如果順利實施,無疑也將給老百姓藥房等行業連鎖龍頭帶來市場擴容機會。

募資併購

老 百姓大藥房創立於2001年,是一家由單體民營藥店發展起來的中外合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全國首開平價大藥房模式。資料顯示,目前公司已成功開發了 湖南、陝西、浙江、上海、北京、江蘇等共十五個省級市場,擁有門店600多家,總資產近10億元,淨資產近5億元,年銷售額近36.6億元。

2007年11月,歐洲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瑞典殷拓集團簽下8200萬美金的投資協議,入股老百姓大藥房。

手握8200萬美金,老百姓大藥房加速了在業內併購擴張及新開門店的速度。繼2011年5月正式接管常州市最大藥品零售企業萬仁大藥房後,老百姓再度與安徽省龍頭連鎖藥店百姓緣大藥房商議收購事項。

中國藥店銷售額排行榜顯示,2010-2011年度,安徽百姓緣大藥房排第15位,2010年銷售額為11.7億元;老百姓大藥房排第四,2010年銷售額31.5億元。若兩家合併,則銷售額逾43億元,超過目前排第一的海王星辰,後者2010年銷售額為34億元。

目前,國內藥店連鎖企業僅海王星辰於2007年11月9日登陸紐交所。此外,益豐大藥房及開心人等多家連鎖藥企業也在積極籌備上市,國內藥品零售企業湧動的上市潮正漸行漸近。如果本次老百姓大藥房如期上市,也將填補我國A股市場連鎖藥品零售企業上市的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表示,公司今後三年仍以併購為主,併購資金一部分自有,不過大部分靠融資。計劃3年內,旗下將有1家年銷售額10億元的省級門店,5家年銷售額5億元的門店。

行業機遇

南 方醫藥商業經濟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10月份,國內近半零售藥店銷售的增長,主要依靠新開門店來帶動,部分門店甚至出現負增長。在度過了近 5年的黃金發展期後,零售連鎖藥店開始進入發展瓶頸。房租、人力等經營成本的提升導致毛利率明顯下降,一些議價能力稍弱的中小型零售藥店,已經初顯大面積 虧損跡象。

謝子龍也表示,連鎖藥店行業近年的生存較為艱難。新醫改下各省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對連鎖藥店來說也是個打擊,「基藥無利潤可賺,而我們還面臨稅收增加、人員工資增加等各種資金壓力,因此整個藥店行業在今年生存都較為艱難。」

謝子龍曾多次在議案中呼籲,城市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首先應實施醫藥分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設藥房,醫生開具處方後由附近社會零售藥店調配銷售,並由醫療保險機構按規定報銷,這樣可使資源合理配置,節省財政投入。

有接近商務部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商務部有意從城市社區醫院著手試點,取消其門診藥房職能,已經完成在全國的摸底調研,包括老百姓大藥房在內的全國數家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的負責人都參與了商務部組織的相關座談。

去年5月份商務部出台《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指出,在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以藥補醫的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周邊藥品零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可率先探索醫生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的模式。

此舉對於近年來一直不振的醫藥零售藥店,可謂打了一劑「強心針」。

國藥控股高級研究員干榮富指出,探索社區醫院的處方流向社會連鎖藥店,是國家鼓勵門診處方流向社會藥店的第一步,商務部意在引導醫藥商業終端做大做強。

對 於商務部此舉給行業帶來的影響,老百姓大藥房並不願直接回應。但謝子龍在議案中表示,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齊率普遍較低。根據其在某地的調查,基層醫療 機構的國家基本藥物配齊率最高的不足60%,最少的僅有27%。他建議,藥店可以通過市場手段解決藥品供應保障問題,對醫療機構短缺品種能夠起到較好的補 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7

保險股中的大藥房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6451.html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06年至2012年保險業經營情況,原保險保費收入由人民幣5,641.44億元上升至人民幣15,487.93億元,複合增長18.33%,其中2012年同比上升8.01%;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由人民幣1,509.43億元上升至人民幣5,330.93億元,複合增長23.40%,其中2012年同比上升15.44%;壽險保險保費收入由人民幣3,592.64億元上升至人民幣8,908.06億元,複合增長16.34%,其中2012年同比上升僅2.44%。
 
雖然自2006年伊始中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增長高速,但近年明增長動力源自財險,相反壽險保險保費收入增長則呈現呆滯,其中中國人壽(02628:HK)的市場佔有率亦由2006年的45.27%下跌至2012年的32.41%。這個亦是近年中國人壽(02628:HK)業績持續倒退而股價跑輸大市的部份原因。
 
保險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三大範疇,其一是本身的保險營運收入,其次是存款和持有債券的定息收入,其三是其投資於資本市場的的回報。因此推動保險公司股價基本上有兩條腿,前者是保險營運收入、存款和持有債券的定息收入等穩定的現金流令其有得守,後者是股權投資令其股價有得攻!由於中國保險公司股權投資仍以A股為主,因此A股走勢是推動中資保險股股價的動力。但在實際表現上又如何呢?
 
中國人壽(02628:HK)是近年三大內險股中的大藥(弱)房是也!不過其股價以長時間來計仍跑嬴A股一條街,這個正是其中由保險營運收入、存款和持有債券的定息收入等穩定的現金流所衍生的效應。以美國The Travelers Companies(TRV:US),其近五年股價在經濟低迷和歐美保險業進入低増長期仍大幅跑嬴DJIA。不過投資保險股並非穩賺不賠,若果在2007年許投資AIG這一隻千古大弱房,後果真係慘過炒五線莊家股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477

辦藥房有多好賺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1.html
近年有不少內地自由行來港搶購生活所需物品,令零售業甚為興旺,作為財力有限的個人想搞盤生意去「食這條水」,越來越多人想辦藥房,不讓屈臣氏、萬寧賺盡所有內地自由行的金。

平日,就算在旺角這些黃金地段也能看到不少藥房,今天的藥房就好像便利店「總有一家在左右」似的,連身邊也有朋友想辦甚至已經辦了藥房,到底辦藥房又是否真的好賺呢?過年時期有時間見到這位朋友,止凡立即要問過明白。

這位近年辦了一家藥房的朋友已經不是做生意的新手了,他開酒吧有三年多了,近年就開始與朋友搞藥房,晚間就繼續搞酒吧,現在就兩盤生意兩邊走。雖然每檔生意都還需要親力親為,但相信總有盈利吧,否則不太可能捱這麼多年的。

當我見開藥房的朋友,第一時間當然問一問朋友,到底在藥房賣奶粉是否很賺錢呢?朋友的答案讓我驚訝,原來藥房賣奶粉,每罐只能賺到幾元,一罐二百多元的奶粉,賺幾元即只是賺三至五個巴仙,我很懷疑如果計及舖租與基本開支的話,賣奶粉這個動作到底算不算賺錢。他還建議我如果有小朋友,不要買美XX的品牌,因為實在有很多水貨客,這品牌特別缺貨。

朋友補充說,如果夠「無良」,每罐奶粉可多賣幾十元,不過他沒有這樣做,他目標是想建立一下街坊客,想多做一下街坊生意,這才是長遠方向。他的藥房搞了不足一年,還在起步階段,這個方向是對是錯,不得而知,只不過很多產品的「水位」甚至做生意的方向,都還在摸索階段,祝他好運。不過他好像有位行內朋友作軍師,這會多一點成功把握。

早前也跟另一位朋友討論過辦藥房的生意,朋友有意跟另一位內行人合夥辦藥房,他認為最賺錢的藥房都要有註冊藥劑標誌的,這點我其實不太明白,不知是否有些毛利高的產品需要有註冊藥劑標誌才能賣,所以沒有註冊藥劑標誌的藥房都賺不了大錢。

而他指出,平日售賣的普通日用品,則要靠在不同地區多開幾家藥房才能做到分散成本。例如辦一家藥房要50萬,到生意上軌道時可能純利每月只有幾萬,兩位老闆落手落腳可能只夠賺自己份人工,不好景時或出現競爭時還可能要蝕本呢。但當多拿幾個50萬出來,在不同地區多開幾家店時,很多成本都可以由這幾家店共同分擔,所以每家店的平均純利可能倍升也說不定,朋友說這就是開藥房的小小秘訣,老是想著一家店的運作是計不通的。

另一個挑戰,是辦藥房跟家庭式茶餐廳很相似,就是在收銀處那位人兄的誠信問題,要搞大藥房或茶餐廳至有多家分店,如何設計一個系統好讓任何外請員工都可以擔任這個位置呢?這是一大挑戰。因為現金現貨交易,收多收少,誰知?在收銀櫃拿多拿少,誰知?街上很多藥房或茶餐廳不能搞大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老闆的親信去做收銀處,當計劃要搞三、五、七家藥房時,一定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否則只能像個打工仔親力親為,賺份糧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86

藥房託管的真相

2013-03-03  NCW  
 

 

藥房託管如火如荼。醫院和藥企都要通過託管從藥房實現利潤,這注定了政府指望通過剝離藥房解決看病貴的問題,是一種奢望◎ 本刊記者 何春梅 文hechunmei.blog.caixin.com 北京一家二甲醫院近日連續接待了好幾撥醫藥企業,打算將自家藥房託管出去。這家醫院的藥房曾是年利潤約3000萬元的「利潤中心」 ,但隨著近年一系列要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批零差價的政策進入實施階段,藥房逐漸變成了醫院急於脫手的「成本單元」 。

和醫院一樣著急的還有醫藥企業。正在四處尋找合作對象的九州通(600998.SH)一位內部人士坦陳,當前業界對藥房託管業務批評的聲音居多,醫藥企業擔心相關部門會隨時叫停,因此大家都在忙著搶項目、搶資源。

地方政府也沒閒著:在中國招標網以及中國政府採購網等招標網站上,地方政府或地方衛生局掛出的藥房託管招標公告比比皆是。

有別於此前的行政強制,2013年以來蔚然成風的藥房託管主要源於利益驅動,醫院、藥企、政府三方均蠢蠢欲動。

最近半年多來,藥房託管的消息從各地陸續傳來。康美藥業(600518.SH)僅在2014年的頭兩個月,就和80多家醫院簽下藥房託管協議; 1月17日,廣州醫藥有限公司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簽約,託管藥房;去年,廣東省人民醫院與華潤廣東醫藥等幾家醫藥商業龍頭公司開展了同樣的業務。而從去年下半年起,包括北京朝陽醫院、湖北鄂州市的公立醫院等,都開始了藥房託管的試驗。

目 前, 已 有 南 京 醫 藥(600713.

SH) 、 上 海 醫 藥(601607.SH/02607.

HK) 、白雲山(600332.SH) 、嘉事堂(002462.SZ) 、九州通等多家醫藥企業涉足藥房託管業務。據商務部2013年5月發佈的數據,2012年至少有29家企業承接藥房託管業務。

所謂藥房託管,即藥房的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產權歸醫院,同時醫院提供藥事服務人員並管理醫院用藥目錄,而託管方——通常為醫藥流通企業負責醫院藥品的採購和庫存管理。

藥房託管不新鮮。從2001年6月30 日廣西柳州市眾醫院與三九醫藥集團簽訂藥房託管協議算起,已然走過十餘年。期間爭議不斷,既有初期 「醫藥分開破冰之舉」的期盼,也經歷過醫藥商業企業退出、不了了之的尷尬。

在2013年之前, 「藥房託管」多由政府主導。比如關注度較高的 「南京模式」 ,就是2006年2月由南京市紀委牽頭運作,最初是為了 「遏制收送回扣、紅包、開單提成、亂收費等不正之風」 。

南京醫藥當年即大規模涉足藥房託管業務,託管規模一度達到10億元,藥房託管成了南京醫藥的主營業務之一, 「南京模式」也一度在河南等地複制。不過,在2010年以後,以南京醫藥為代表的藥房託管模式逐漸式微。

新一輪的藥房託管,是在「醫改」相關政策擠壓下變通出的一種 「過渡」安排。政府希望切斷醫院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但同時又無法給公立醫院提供足夠補償,因此願意接受藥房託管這種過渡措施;醫藥企業則希望藉機佔領醫院這個主要的藥品銷售渠道;醫院則指望在監管禁止醫院搞批零差價之後,通過託管來甩包袱,保收益。三方各有所圖,一拍即合,但注定難以共贏。

業界幾乎一邊倒地認為,當前興起的藥房託管業務, 「醫藥分離」只是表象,無助於破除 「以藥養醫」 。睿信投資合夥人劉明和2007年曾任南京醫藥藥房託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林雖然支持藥房託管,認為現代化的藥房託管對探索醫藥分離有積極意義,但當前中國正如火如荼上演的藥房託管,在他們看來多是 「假託管」 ,還處於藥企不計成本拿錢換終端資源」的初級階段。醫院緊握藥品採購目錄不放,託管方大多只扮演藥品集中配送的角色,遠談不上現代化管理。

藥房託管收益知多少

一度沉寂的藥房託管業務再次成為焦點,很大程度上源於康美藥業今年以來的行動。

2月11日晚間,康美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與遼寧中醫藥大學、本溪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 ,將託管遼寧中醫藥大學4家直屬醫院和遼寧省中醫醫療集團22家下屬醫院的中醫藥房。

這已是2014年康美藥業對外宣佈的第四批藥房託管計劃。此前,康美藥業已託管廣東惠來、普寧和吉林通化三批共55家醫院的藥房。僅僅兩週時間,康美藥業宣佈託管的醫院藥房超過80家。

如此激進地收編醫院藥房,到底能給康美藥業帶來多大收益?證券公司對此看好。針對近日康美藥業託管的80多家醫院,國信證券算了一筆賬,認為康美藥業前三批收購的55家醫院藥房每年將貢獻淨利潤0.675億元 -1.35 億元。光大證券也分析稱,康美藥業作為綜合性公司,可享受採購的進銷價差,也可借此擴展自身產品(如全品類中藥飲片化藥等)的銷售, 「預計未來公司的淨利率將遠高於行業平均淨利率1.5%」 。

國信證券稱,根據康美藥業的公告,惠來縣人民醫院2013年收入1.1億元;普寧4家醫院2013年收入約為12億元,另外5家鎮衛生院收入較少;通化45家醫院2013年收入20億元左右;遼寧26家醫院收入數據未披露。若按照公告「醫院每年藥品採購量約佔業務收入45% 左右」的比例計算,康美藥業三批託管的55個藥房每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

康美藥業稱, 「藥品從倉庫領入藥房即視為醫院確認購入,醫院按實際領取藥品數量和價格結算給公司。 」據此康美藥業將佔有藥品批發價和銷售價之間的所有價差。不過,其中一部分將以託管費的形式回饋給醫院。

如何分配這部分價差,如何與醫院分成,決定著康美藥業的最終收益。康美藥業並未對外透露與相關醫院的分成比例,也沒有透露為獲得這些託管項目到底投入了多少資金。康美藥業的董秘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回答上述問題。

劉明稱,目前大多數藥企都還處於「賠本賺吆喝」的階段, 「現在還看不到藥企與醫院分成的比例,一般應在30% 以下。給每個醫院提成之後,藥企的利潤就沒多少了。 」劉明說,在藥房託管初期,藥企能賺的只有較少的配送費及少量自有品種的錢。所謂自有品種,即藥企自己生產的藥品。

據此前南京醫藥、國藥控股等公司的數據,醫院藥房毛利率超過50% 很常見,而託管藥房的藥企須向醫院繳納 相當於銷售利潤30%-50%的託管費用。

「南京模式」後來不了了之就是因託管費用越競越高,導致藥企無法承受。

不過,藥企們表示它們看重的並非短期收益。在藥品零售市場中,醫院渠道佔據了八成份額。對藥企而言, 「誰掌握的產品越多,誰掌握的終端越多,誰就更有能力勝出」 。因此,即使「賠錢賺吆喝」 ,藥企們也蜂擁而上。

當然,對多數藥企來說,賺錢多少主要還要看合作模式。藥企和每家醫院的合作模式並不相同。有的單純負責流通和配送,利潤率在10% 左右;有的則承擔了醫院藥房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還有的純粹是給醫院墊資,因為醫院和醫保結算週期較長,有時需要外部公司墊資來實現醫院收支平衡。

劉明稱,目前國內大多數簽約的藥房託管,其模式多為集中採購,負責流通和配送,主導權還在醫院。 「真正的藥房託管必須與現代化藥事服務相結合,藥企的競爭力是現代化的藥事服務能力;而現在藥企的競爭力是錢和關係,誰出的錢多,誰的關係硬,誰就能簽下合同。 」劉明表示。

談判關鍵: 補多少, 怎麼補當前,和企業一樣對藥房託管「主動積極」的,還包括醫院和相關政府部門。

不過,醫院多少有些無奈。

前述正為藥房找託管方的北京某醫院管理人員告訴財新記者,目前醫院藥房流水2億多元,此前利潤一年約3000 萬元,藥房共有40名員工。 「取消以藥養醫後,這40人怎麼辦?」該人士稱,以此前北京醫改的 「成功」經驗來看,用醫事服務費來補,也補不足。

在沒有財政配套補助醫院藥品加成損失的情況下,醫院不得已把藥房拿出來託管,這樣至少不用自己承擔藥房服務的成本。當前,藥房託管的操盤者不是醫院,而是地方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上海閔行、湖北鄂州即是如此。

藥房託管經歷過三階段。第一階段是2009年前允許藥品加成時,醫院希望通過託管明正言順地拿到利潤;第二階段是2010年上海閔行和河南鄭州搞的藥房託管,主要是採用信息化和現代物流手段,將藥房物流交由第三方託管,醫院實現零庫存;第三階段則是當前,在要求藥品零加成等醫改政策擠壓下,醫院主動選擇將藥房外包以保證收益。

現在,醫藥公司與醫院談判的焦點在於利潤如何分配。醫院的底線是來源於藥品經營的利潤收入至少不少於託管前,藥企則力保託管過程中不虧損。

「糾葛點主要有五個:首先是補貼的比例;其次是補貼的形式;三是對現在的利益鏈條有多大衝擊;第四是能否滿足醫院現在的供應鏈,需要的 『量』和『藥』必須滿足;第五則是必須滿足醫院未來新藥的審批,因為每年醫院要上一批新藥,你要能採購到。 」劉明表示。

據劉明介紹,當前雙方爭議最大的是補貼比例。比例過高,藥企承擔不了,就容易出問題,比如把進口合資的藥品換成毛利較高的國產藥。

同時,醫院方根據門診病情及醫生用藥習慣,保留了制定「醫院用藥目錄」的權力,藥房必須根據醫院開出的用藥目錄實施採購。因此,藥企在採購過程中,有多大比例的採購自主權,同時有多大比例的自有藥品進入醫院,也是雙方談判的重點。

「對於藥企來說,如果當地基本藥物採購比例過高,他們幾乎無錢可賺,因此,醫院有多少自費項目,是關注點。 」上海複星醫藥一位內部人士對財 新記者分析稱,醫院自費的項目越多,醫院和藥企長期合作的可能性就更大。

「以藥養醫」 格局難破

醫院和藥企忙著談如何分配藥房收益,因此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藥房託管「跟老百姓沒關係」 ,託管雙方都沒有降價動機,也就無法動搖以藥養醫的格局。

「藥房託管根本無傷舊體制的筋骨。 」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認為,藥房託管從本質上說,不僅不能破除以藥養醫,甚至變本加厲。

廖新波認為,藥房託管表面上切斷了藥品與醫院的關係,實際上醫院還控制著藥品採購目錄,醫生處方與藥品銷售的利益鏈沒有因為藥房託管而消失,反倒因為醫院要與醫藥公司分成,在政府投入基本沒增加的前提下,醫院為了保持收入,會更加趨利。因為只有多開藥,多開貴藥,才能提高總收入,進而給醫院的分成才會水漲船高。

藥房託管與原有醫院藥品銷售模式相比,區別僅在於藥品供應由多家變為一家,藥品採購由分散變為集中,而醫生的處方模式沒變,收入結構也沒變。

「這種模式不影響醫生一毛錢的灰色收入,所有增加的收入,都是向上游廠家提高議價能力得來,原來的灰色鏈條一點沒變。 」一位醫藥業資深人士表示。

從2001年至今,藥房託管業務一直未能形成規模,醫院自行管理藥房業務的現狀也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原南京醫藥藥房託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林曾表示,只要醫院藥劑科沒有把 「採購目錄的制定」與 「報採購計劃」的權力交給託管方,那就只是集中配送,不是藥房託管。他認為,藥品回扣本質是「處方權尋租」 ,真正的藥房託管可制約醫生處方權,當前根本做不到。

而對醫藥代表來說,藥房託管改變的只是統計渠道。複星醫藥旗下一公司的內部人士表示, 「原來要去醫院統計,多少醫生、哪個科室用了我多少藥,再給提成;現在跟藥廠直接統計,操作上更便利了,畢竟醫院是公立單位,悄悄統計是違法的。 」該人士表示。

在湖北鄂州當地政府的強勢監管下,相關醫院實施藥房託管後,患者藥品費用降低5%,實施託管十個月內即直接向患者讓利近300萬元,藥品費用總水平也因大處方和高價藥的使用減少明顯降低,藥費佔比從實施前的平均47% 降至43%。醫院開支也減少了。但這是通過醫藥生產企業的讓利實現的,持續性堪憂。 「不排除醫藥生產企業拒絕向託管方供貨的情況,而生產成本低,藥品安全與質量也將受到影響。 」廖新波認為,取消以藥養醫,必須解決醫院和醫生由誰養的問題。 「只有增加政府投入,建立補償機制,回歸醫生的價值,才可能實現醫藥分開的改革目的——解決看病貴的問題。 」廖新波稱。

「南京模式」 再思考

業界一邊倒的批評,給正在搶灘的藥企帶來了壓力,它們擔心藥房託管被叫停,因此更急於在政策變動之前爭得入口;搶到資源後,又面臨如何做好託管服務的難題。 「南京模式」在2010年後的式微提供了前車之鑑。

2003年8月,南京棲霞區堯化醫院率先實行 「藥房託管」改革試點,2004 年9月南京雨花台區區屬5家醫院跟進;從2006年開始,南京醫藥承接了南京全市的醫院藥房託管,到2007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百億,排名全國醫藥商業企業第四位,最多時託管藥房超過100家。

「南京模式」特點是實行「兩權分離」和「三個不變」 ,即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權歸醫院,經營權交給受託方;醫院藥房的產權、藥劑科的職能和藥房人員的身份不變。這一模式曾被很多機構看好,原因是通過集中採購和配送,對供應商的砍價能力增強,藥價平均降幅30%;醫院削減了藥品庫存成本, 「託管費」成為醫院穩定的收入;企業與醫保直接結算,減少了資金佔用週期。看上去是一個共贏模式。

然而好景不長,2010年之後,南京醫藥很少再提及其藥房託管業務,業內普遍認為託管失敗。在藥房託管運行之初,醫藥公司給醫院按利潤分成約35%;隨著參與競標的醫藥公司越來越多,這一比例達到了40%,甚至有醫院達到了45%。而政府要求託管後,藥價要降低幾個百分點,給老百姓讓利。此外藥企還需支付託管藥房人員的工資、獎金等。醫藥公司的成本節節攀升,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廖新波分析稱,有的醫藥公司要承擔原來醫院藥房欠下的債務,要買斷醫院藥房的所有庫存,還要墊付醫院之前的藥品費用,託管風險很高。面對高費;、率,醫藥公司常常更換「毛利」更高、出廠價更便宜的藥品,而醫院出於用藥安全考慮,對此做法有意見,雙方矛盾加劇,最後以醫藥公司退出告終。

截至目前,新一輪搶灘藥房託管的醫藥商業公司並未發展出有別於南京醫藥的新模式。據劉明介紹,此前在河南、陝西、江蘇等地的藥房公開招標,選擇託管方的標準都是誰出的錢多誰託管,比的不是藥事服務能力。在劉明看來,公立醫院的用藥流程完全可以重新梳理,引入現代化的分藥器、分包機來替代人工服務。 「首先投資硬件,重新梳理流程,用機器取代人工。現在一個藥劑師成本很高。 」這樣的改造並不容易。劉明舉例說,改變醫生的用藥習慣 就很難。很多醫院的大專家不會打字,而要重新梳理流程,必須實現信息化管理, 「人、錢、物的變動非常複雜」 。

對醫院的改造還要在保障原有系統繼續運營的基礎上進行。比如南京鼓樓醫院,一天門診有3萬單,每天要出藥,只能一邊讓原有系統運行一邊改造,很複雜。此外,管理過程中還必須確保藥品供應不掉鏈子,不管什麼藥,醫院開了單子,企業就必須去談判拿下。

「現在的藥企都在搶資源,根本來不及考慮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還是管理能力,能讓醫院提高效率,讓患者提高滿意度。 」劉明相信現在只是過渡,未來藥房託管會更加現代化。

今年2月10日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在接受公開採訪時曾讚揚藥房託管「對破除以藥補醫有一定作用」 。這話遭到很多醫藥業內人士的反對。一位醫藥企業協會內部人士分析指出,要改變當前以藥養醫的現狀,只有在民營醫院成規模,能與公立醫院競爭了,才有可能。 「中國的醫改搞了四輪,沒搞成,現在直接改醫院很難,又變成改藥,壓生產企業。 」該人士稱,藥房託管是一個方向,但需要不斷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63

「藥房託管」:誰在推動圈藥房運動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73

醫藥企業、地方政府、公立醫院正共同掀起新一輪「藥房託管」浪潮。藥房託管並非新事物,自2001年開始就發生了兩次託管浪潮,但多以失敗告終。在這新一波所謂三方共贏的改革背後,患者贏了嗎?

「幾次改革,均以失敗告終」

打著醫改的旗幟,藥房託管浪潮再度襲來。

2014年1、2月間,康美藥業(股票代碼:600518)連續發佈四則公告,宣稱已和共計81家公立醫院簽訂藥房託管協議。所涉醫院包括吉林省通化市市屬全部45家公立醫院,以及康美總部所在地——廣東省普寧市下轄的10家公立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直屬的4家醫院、遼寧省中醫醫療集團所屬的22家醫院的中醫藥房。

康美藥業是一家發跡於廣東潮汕地區普寧市、主要生產中藥飲片的民營企業,選擇的合作夥伴多為中小城市的二級及以下醫院,以中藥藥房為主。

南方週末記者通過聯絡與其合作的醫院瞭解到,這些合作大多尚未進入實質運轉階段。通化市衛生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南方週末記者稱,「項目是市政府牽頭搞的,任務還沒佈置到衛生局,還沒進入實施階段,還不知道怎麼弄。」

這其實已經是過去十餘年中發生的第三波藥房託管浪潮。

最早的藥房託管試驗發生在廣西,直接參與者和推動者是當時的三九醫藥集團。該集團從2001年開始託管了柳州市中醫院等7家醫院藥房(藥劑科)。

曾對三九藥房託管模式進行過調查,並給衛生部寫過內部報告的吳永佩稱,這個「藥房託管」最早的試水案例在幾年後「以醫院相繼收回藥房告終」。吳永佩現任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藥事管理研究部主任。

此後,各地雖有零星嘗試,但均未成氣候,直到2006年,南京政府在全市範圍強力推行藥房託管試驗,才掀起藥房託管第二輪熱潮。

此輪改革由南京市紀委牽頭,從2003年開始在棲霞區堯化醫院試點,2006年在全市一、二級醫院全部推行,參與藥房託管的公立醫院達156家。此後,南京市還曾嘗試將藥房託管推行到三甲醫院,但成效甚微。

2009年,新醫改在基層醫療機構推行基本藥物統一招標後,這場由地方政府強勢推進,主要由國企南京醫藥集團所屬醫藥企業參與的藥房託管行動隨即偃旗息鼓。

「南京這個改革,一年多下來企業虧了約2000萬,給醫院交的錢太多,還要給職工發工資,企業最後也沒有太大興趣參與了。」吳永佩稱。

自2013年開始,藥房託管第三波開始回潮。根據南方週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13年一年裡,至少有6起公開宣佈的藥房託管案例,涉及醫藥企業十餘家,公立醫院兩百餘家。

2013年歲末,國家衛計委醫改辦專門組織召開了「藥房託管相關情況研討會」,8個省市的有關負責人、院長和4名專家受邀參會。「衛生部從來沒有說過支持藥房託管這件事。」吳永佩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但正在關注相關進展,遲早要表態。」

而醫藥商業企業的主管者——商務部,則是藥房託管的支持者,其發佈的《201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僅2012年,參與藥房託管的醫藥企業就有29家。

藥房託管,誰受益?

無論動機如何,也不論具體細節如何變化,從最初的三九模式、到後來的南京模式,再到如今新一輪熱潮,藥房託管的一些關鍵細節都並未改變:藥房的產權仍歸屬醫院,託管醫藥企業只在具體經營上做文章;藥房原有員工的人事關系、歸屬並未改變,工資和薪酬由託管企業負責;必需保障醫院不低於託管前的藥品收益,按一定比例上繳利潤。

康美藥業的新圈地運動,在這些具體做法上也並無實質突破。但在康美的公告中,對一些關鍵細節並未明示:比如,是否需要上繳利潤給託管醫院及上繳比例是多少,是否需要承擔藥房職工的薪酬發放等。

在以往的三九模式和南京模式中,參與託管的企業均需向醫院繳納一定比例的託管費(以房租、管理費、質量保證金等名義收取),例如在南京模式中,醫藥商業企業需將銷售收入的30%-40%上繳醫院。

表面看,醫藥企業與擁有壟斷權的公立醫院簽署的似乎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僅就經濟利益而言,醫院是「保賺不賠」的獲益方。

曾將藥房託管的青海紅十字醫院院長張建青在向媒體介紹其藥房託管經驗時稱:3個月的藥品收入將近一千萬元,這給了醫院充足的現金流。藥房的人員工資和房屋水電均由企業承擔,藥品的失效報廢等風險也轉移到企業身上,「醫院藥房因此由虧損變成了盈利」。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這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除去醫改政績不談,藥房託管可以減少財政支出和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也是地方政府熱衷推進的原因之一,有些地方的託管甚至還可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南京藥房託管方案中,參與託管的醫藥企業被要求承諾在現行價格基礎上將採購成本平均值從75%降至45%,其中10%直接讓利於患者,10%設立「南京市貧困患者救助基金」,交由政府「藥房託管綜合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

因而,在各地藥房託管的熱潮中,多見地方政府積極的身影。2003年的南京模式中,藥房託管改革直接由紀委牽頭;本次康美藥業和通化45家醫院的合作協議,則是直接和通化市人民政府簽署。

看似不合算的醫藥企業,在這場藥房託管盛宴中,除了收穫壟斷渠道,控制終端等「中長期」目標外,也不可能長期放棄現實盈利。既要支付醫院不低於託管前的藥費收入,又要滿足政府政績讓利於民,參與託管的企業的利潤從何而來?

在託管方案最初的設計中,減少中間環節,壓低公關費用,節約物流成本等被當作「壟斷渠道」者的利潤之源。「實事求是地講,降低經營成本也是可能盈利的。」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生來認為,一個醫藥企業,壟斷幾十家醫院的藥品供應,規模上來,成本就降低了。

「三九集團肯定是賺了錢的。」吳永佩稱,其採用的卻是另外一些「賺錢的手法」。

據吳永佩的調查,在藥房託管後的實際運作中,三九集團為節約成本,獲得利潤,儘可能節約支出。將藥房處方審核的功能取消掉了,還不允許藥師人員出去交流學習。藥房就剩下一個發藥的功能。企業為了提高利潤,更多銷售自己企業生產的藥品,而且進便宜藥(同一個通用名藥品,由不同廠家生產,成本質量不同,價格不同,但賣給消費者都是相同的價格),藥品質量無法保障,缺藥很多,最後醫院看苗頭不對,只能收回。

另外一些帶著美好想法的企業,則在現實中敗下陣來。在南京的藥房託管試驗中,部分託管企業除了支付零售收入總額36%-45%左右的費用外,還承擔藥房人員薪資福利以及藥房的固定費用開支;租用藥房的房屋及設施,支付租金。2005年起,陸續有託管方因為虧損陸續退出託管,逐漸轉變為配送關係。

吳永佩認為,所謂的「藥房託管」改革,如果為了「錢」和「政績」,反而損害患者權益,不符合「醫改」方向。

難以實現的公益目標

以探索「醫藥分家」之名進行的藥房託管改革,打出的社會公益目標是切斷醫生和藥商之間的腐敗通道,有效降低患者醫藥費用。

官方提供的一系列數字都證明了這兩個目標的達成。根據陳天明、張文鳴主編的《南京衛生改革與發展報告》提供的數字,據不完全統計,至2007年上半年,二級以下藥房託管的醫療機構藥品銷售5.98億元,直接從處方上讓利群眾3134.9萬元。

此外,其認為醫藥經營企業與醫院的利益關係儘管依然存在,但由於與醫生的利益聯繫切斷了,因而醫藥代表到醫院活動的現象不見了。

湖北鄂州提供的官方數字則是:在湖北鄂州,相關醫院實施藥房託管後,在原先藥價基礎上通過讓利方式使患者藥品費用降低5%,實施託管10個月內即直接從處方上讓利患者近300萬元,藥品費用總水平也因大處方和高價藥的使用減少而明顯降低,藥品費用佔比從實施前同期的平均47%下降4個百分點至43%。

在這些數字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現實?

《中國醫藥導報》曾對南京藥房託管試驗進行調查,揭開了數字背後的秘密。南京市某託管了幾家醫院藥房的醫藥商業企業負責人向其記者介紹,是否降低患者負擔,政府部門主要是考察藥費是否降低,參考的指標是「藥佔比」,就是藥費佔全部就醫費用的比例。既要降低「藥佔比」,又要做大銷售額,怎麼辦?只好讓患者多做其他的化驗、檢查。為了這個目的,有的醫院還派專人監督臨床醫生,督促他們給病人開化驗單、檢查報告。

南京建鄴醫院的一位醫生則對記者說,這些指標其實並不能說明託管的效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降低單張處方值還不容易?拆處方不就行了?比如,原來一張處方單上開四種藥,價格共40元錢,現在我把藥開在兩張處方單上,處方值就下來了,但藥品總價格沒有變」。

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認為,藥房託管表面上切斷了藥品與醫院的關係,但實際上醫生處方與藥品銷售的利益鏈並沒有因為藥房的託管而消失,原來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因為醫院要與醫藥公司分成,在政府投入基本沒增加的前提下,醫院為了保持至少達到藥房託管之前的藥品收入,保障醫院正常的運轉秩序,反倒會更加趨利。

即便把藥房託管出去,購藥行為還是受醫生的處方權指揮,「只有多開藥,多開貴藥,從藥品數量和單價上共同提高,才能達到加成總利潤的提高,進而給醫院的分成才會水漲船高,醫藥公司也是喜聞樂見的,因為他的利潤也高了」。

在如此邏輯下,醫藥企業和醫院結成利益同盟,最終由患者和醫保埋單。「說藥房託管是探索醫藥分開,實際是在偷換概念。」吳永佩稱,國家醫改政策中提出的「醫藥分開」,實際上是指將醫藥企業藥品購銷合同中,利益與醫院醫務人員行為之間的分開,而不是要把醫和藥分開。

據吳永佩介紹,在歐美等西方國家,醫院往往不設藥房,80%的藥品銷售由社會零售藥店完成,有其特殊背景和歷史成因。這些國家社區醫療很發達,承擔了常見病、慢性病、疾病恢復期的診療任務,普通疾病患者的醫療需求一般可在社區醫療機構解決,醫院門診量不大。另外,這些國家社會零售藥店很發達,不但數量多,規模也很大(多為連鎖店),而且從業人員業務素質高,持有執照的註冊藥師直接對患者用藥履行責任。

「這些條件在中國尚不具備。」吳永佩稱,在社區醫療服務尚不發達,藥品經營企業技術較弱,藥品分類管理尚不完善,醫院門診量還很大的情況下,硬性把門診藥房從醫院分離出去,會產生更多負面問題。

其在對部分託管醫院的調查中發現,為了實現盈利目的,一些託管後的醫院藥房,部分進口藥、合資藥、品牌藥已經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沒有在醫院公開招標藥品目錄內的品種,甚至是一些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小藥廠的產品。

將藥房託管給企業,用藥合理不合理,誰來管?誰來監管醫院藥品的質量好壞?誰來防止用藥錯誤?誰來承擔醫療事故?「這些都已是以往藥房託管中顯露出的現實問題。」吳永佩稱。

託管給誰,誰說了算

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認為,此輪藥房託管重新興起,和2009年新醫改後一系列政策帶來的利益變動有關,「在藥品零差率改革背景下,醫院為甩掉藥房成本包袱,降低運行成本而有了參與意願。」

廖新波所稱的藥品零差率改革,是本輪醫改中被官方強力推進的改革措施,即要求公立醫院以採購價銷售藥品,取消原來政策允許的15%藥品加成比例。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的公立醫院改革中,這個政策被用來彌補公共財政投入的不足,成為醫院資金來源的主要途徑,俗稱「以藥養醫」。

目前,「藥品零差率」的改革已在全國基層醫療機構覆蓋,並自2013年開始在縣級公立醫院推廣,影響醫療機構近95萬家。

取消藥品加成,意味著醫院近一半的收入來源被切斷。在原本的方案設計中,這個虧空將由醫療服務收費的提高和財政補助的增加解決。但具體執行時,因地方財力不同,改革醫院各異,有的省市地區不願意拿錢,補償機制不到位,醫院藥房從創收源變成成本源。

「一些地方為了甩包袱,就將藥房託管給企業,由企業來投入,承擔藥劑科的成本開支。」吳永佩說,所以此輪藥房託管中,醫院院長的積極性相比之前略高。

那麼,哪些企業又能在此輪藥房託管競爭中勝出?

「藥房託管的本質,就是政府及公立醫院拿權力換取金錢,企業拿金錢換取獨家供貨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干對南方週末記者稱。

康美藥業之所以在通化和普寧勢如破竹,或與其過往積累的政府資源密切相關。其合作的主要對象之一——吉林省通化市,為著名的中藥之都,而以中藥為核心產業的康美藥業早就在此有業務開展。

早在2009年,康美藥業與集安新開河重組的合作簽約儀式上,就有多位吉林省和通化市的領導參加。2012年,康美藥業吉林人參產業園也在通化落成。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藥企業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吉林通化堪稱「藥都」,薈萃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製藥企業,比如修正藥業、通化東寶、通化萬通藥業等,但偏偏該市的45家公立醫院的藥房交給了「外地人」康美藥業。「在地方保護嚴重的醫藥行業,如果沒有過硬的政府關係,很難跨過這批地頭蛇。」

一位不願具名的通化市「被藥房託管」的醫院藥劑科主任對南方週末記者稱,通化市的藥房託管全部是直接和市政府談的,沒有徵求過醫院和藥劑科的意見,從來沒有上面的人到醫院就相關問題作出解釋和說明,目前在醫院層面還沒有任何進展,「我們和你們知道的一樣多」。

這位藥劑科主任稱,目前藥劑科的工作人員對藥房託管改革「比較擔憂」,因為都知道在別的地方也搞過,都不成功,「藥劑科人員薪酬待遇怎麼弄,能不能保證藥品質量和按時供應,是不是真能降低醫藥費用,這些都是疑問」。

在通化,除了公立醫院藥房,康美的業務還延伸到公立醫院產權改革。2013年11月和2014年1月,康美分別與該市下轄的梅河口市和通化縣簽訂合作協議,整體收購通化縣人民醫院、通化縣中醫院、梅河口市婦幼保健院、梅河口市友誼醫院及梅河口市中醫院等5家醫院。

除了通化市,另外與康美簽訂了合作協議的10家醫院,均在康美總部所在地廣東省普寧市。

就此次藥品託管改革的有關問題,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絡康美藥業負責人表達採訪意願,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宣傳的段女士稱,公司負責藥房託管事務的李姓副總目前正在東北出差,聯絡其未回覆,公司目前尚不能對「是否進行過招標程序」等問題做出回應。

而在另外一些藥房託管案例中,大部分是通過招標方式確定參與託管的企業。例如南京模式、鄂州模式等。雖名為公開招標,但能獲得壟斷經營權的也大多為「政府信任」的企業。在南京藥房託管中,80%以上的業務由國有上市公司南京醫藥壟斷。

事實上,在各地推行的藥房託管實踐中也不乏藥商的抵制。曾參與藥房託管改革的台州市中醫院院長李秋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改革的阻力「不是一般大」,藥商們私下聯合,集體不參加醫院的投標,連續導致兩次投標「流產」,一些醫藥代表甚至給醫院的每位中層及骨幹醫生都寄了快件,意圖煽動他們反對藥房託管。「當時幾十封快件堆在醫院的傳達室中」。

2014年3月4日,牛正干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部分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在3月3日聯名提議,叫停以行政權力配置資源的藥房託管,歸還醫療機構採購藥品的自主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49

【IPO解讀】益豐大藥房,您申購了嗎?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6490881
今日A股迎來17只新股密集申購,市場上資金面異常緊張,逆回購利率尾盤甚至衝破50大關。財說今日為您詳解其中的一隻醫藥新股:益豐大藥房。該股有何投資價值?是否會演繹蘭石重裝的連續上漲,且看此文。$益豐藥房(SH603939)$ 

業務簡介
  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及與健康相關的日用便利品等產品的連鎖零售經營,總經營面積達122072平方米,銷售產品品規達 1.57 萬餘種,合作供應商 1210 余家。



益豐大藥房的具體業務流程如下:



       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銷售環節,扣除發行費用後,會投資於「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等項目,投資總額為8.16 億元,以募集資金投入約 7.26億元,其中,投入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6.1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等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1.15億萬。

亮眼的「艦群型」的門店佈局及選址系統
       益豐有一整套「商圈定位法」的門店選址方法:對新進城市的人口數量、密度、消費能力及習慣的分析,鎖定擬進入商圈,根據不同的商圈特點,確定預選門店的店型和店址範圍,運用選店模型確定具體店址。

公司堅持區域聚焦和直營門店戰略。截至 2014 年底,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蘇、浙江和江西等中南和華東的六省市開設810 家連鎖直營門店,總經營面積達 122072平方米。
810家門店經營效率如下:


益豐藥房在行業中的地位

1、醫藥零售市場規模快速擴張

  2001年-2013年,我國醫藥零售市場總規模實現了 16.26%的年複合增長,其中 2013 年達到 12645 億元,同比增長 17.99%

2、醫藥零售市場終端仍以醫療終端為主
  醫藥零售市場終端主要包括醫療終端和零售藥店兩大類,2013 年我國醫藥零售市場總規模 12,645 億元中,其中,醫療終端市場總規模達到 10026 億元,佔比 79.29%;零售藥店市場規模約為 2619 億元,佔比僅 20.7%。


3.醫藥零售藥店數量龐大,增速放緩
  根國家藥監局統計,截至 2013 年底,我國零售藥店總數達到 43.27 萬家,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但近年增速呈逐年放緩趨勢。


4. 益豐大藥房行業競爭力排名前六
  根據 MDC 數據統計,益豐大藥房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和 2014 年連續四年在中國藥品零售企業綜合競爭力百強榜排名第六位,並獲得 2014 年成長力冠軍。
我國大多數藥店連鎖企業仍以區域性經營為主,門店多集中於若干個各自具有競爭優勢的省份。如下圖所示,截至2013年年底,益豐大藥房在全國擁有660家門店,主要在湖南、湖北、江蘇等南部省份,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和海王星辰連鎖藥店分別擁有2389家和2066家門店。
截至 2013 年底,全國主要的醫藥零售企業門店分佈情況


益豐財務數據解讀

1. 2014年營業收入約為22億元,同比增長了23.6%

  2014年營業收入約為22億元,同比增長了23.6%,高於2013年同比增長率17.2%,淨利潤為1.4億元,同比增長了42%,略低於2013年42.9%的同比增長率。


2. 收入主要來自有醫藥零售
近三年來,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有醫藥零售。2014年度,醫藥零售收入為20.9億元,佔比為96.85%,醫藥批發收入為6786.26萬元,僅佔全部收入的3.15%。

  按產品類別來分,藥品是益豐的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度益豐收入達17億,佔比79.52%,有逐年下降之勢。其次是保健品,2014年收入為2.4億元,佔比11.23%,有略升趨勢。剩下是醫療器械和其他產品,收入佔比約為10%。


3. 公司主營收入主要來自湖南地區
從區域來看,公司主營收入主要來自湖南地區,其次是上海、江蘇兩地。2014年來自湖南地區的收入為99千萬元,佔比45.93%;上海區域收入為37千萬元,佔比17.35%;江蘇區域收入39千萬元,佔比18.23%;最少為浙江地區,只有1.18%。公司收入地區差別較大,有擴張潛力。

招股書顯示,截至 2013 年底,湖南省擁有57家藥店零售連鎖企業,8949家連鎖門店,藥店密度為4269人/店,競爭激烈。


4.毛利率水平保持持續小幅增長
2014年,公司毛利為88.70千萬元,同比增長27.17%,毛利率則為39.77%,比起去年同期38.66%,有小幅度上漲。


5.保健品的毛利率最高
報告期內,公司分產品毛利率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種類藥品、醫療器械、其他產品毛利率均保持了穩定上升趨勢,與主營業務毛利率和綜合毛利率基本同步。

6.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及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比較如下:

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本公司作為零售連鎖企業,主營業務以零售為主,另有少量批發,而上述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除零售、批發外,還涉及醫藥製造、分銷、物流等其他業務。

投資風險提示:
財務報告審計截止日後,公司經營狀況保持良好態勢,公司所在的醫藥零售行業不存在較強的週期性特徵。預計公司 2015 年一季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較 2014 年同期增長約 10%-30%。公司以下投資風險值得注意:

1.   區域市場集中風險
公司醫藥零售業務目前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蘇、浙江和江西等中南和華東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公司在該地區拓展業務時,可能面臨擬拓展區域的市場消化能力較為飽和及過度競爭的風險。

2.   新開門店不能在短期內實現
公司擬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新開設 550 家門店。新開門店需要一定的建設期及市場培育期,難以在短期內取得效益,可能對公司業績增長構成不利影響。

3.   商譽減值的風險
截至 2014年底,本公司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的賬面價值不存在高於可收回金額的情形,故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但是不排除公司收購公司(後更名為」楊浦益豐「、」普陀益豐」)未來因經營不善、宏觀經濟變化等原因導致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賬面價值出現高於可收回金額,產生商譽減值,從而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的風險。

4.   多元化經營水平低
目前公司業務仍然以藥品及保健品零售為主,與發達國家同行業的綜合經營藥品、保健品、化妝護理用品和便利生活用品的商業模式相比,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水平較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01

藥房連鎖上市公司跑馬圈地 小型藥房“賣身”的時機到了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6862.html

藥房連鎖上市公司跑馬圈地 小型藥房“賣身”的時機到了嗎?

一財網 王悅 2015-08-25 18:02:00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不少小型藥房來說,現在可能到了一個不錯的“賣身“時點:三大藥房都想收購更多的門店,有更多被收購的機會,並且開出的價格也十分誘人。

在過去半個月的時間里,A股三大藥房連鎖上市公司一心堂(002727.SZ)、老百姓大藥房(603883.SH)、益豐藥房(603939.SH)相繼公布了2015年度的年中報告,除了營收高速增長之外,三家上市公司均高調亮出了收購計劃,半年之內的數次大舉並購也成為了中報亮點。

 

營收(億元)

同比增幅

凈利潤(億元)

同比增幅

一心堂

24.99

20.50%

1.74

10.43%

老百姓

20.88

12.70%

1.20

14.72%

益豐藥房

13.02

25.11%

0.87

30.27%

(1~6月營收數據)

“包括一心堂、老百姓、益豐以及我所了解的正在籌備上市的兩到三家連鎖藥店,都在積極的尋找並購的機會,未來連鎖藥房的區域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中康醫藥資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吳瀚在公開場合表示。

中報顯示,在過去的半年時間內三大A股上市連鎖藥房的並購事件可謂緊鑼密鼓:一心堂完成了包括海南聯合廣安堂、山西百姓平價大藥房、山西長生藥品在內的超過450家藥房門店的收購,位居並購首位。而老百姓完成了包括安徽合肥為民、湖南康一馨、常州慶和堂在內的119家藥房門店的收購,益豐藥房則完成了包括蘇州粵海、上海五洲、宜昌廣福堂等在內的64家藥房門店的收購。

與此同時,益豐藥房在公布年中報期間甚至高調宣布其計劃在三年內擴增2000家門店的計劃:加大行業並購步伐,以華中華東六省市場為中心,逐步向中部和東部其他區域延伸,力爭在未來三年內,完成相當於1000家門店銷售規模的並購。

“對於連鎖藥店來說,相比較前兩年的慘淡,現在確實是迎來了春天。一方面,醫藥分家對於連鎖藥房來說是個重大利好,未來市場份額的競爭現在提前開始布局;其次,這些上市的連鎖藥房有錢之後開始跑馬圈地,也是滿足資本方的要求,美國現在的兩大藥房巨頭CVS和WALGREEN也是通過將近20年的並購才把業務從區域化做到了全國化。”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合夥人金毅對記者表示。

類似於美國三大藥房發展初期的情況,以A股的三大上市藥房為代表的中國連鎖藥店其實仍處於爭奪區域壟斷市場的競爭狀態:

“目前在並購對象的選擇上,我們先看距離,離我的‘大本營’越近的,優先選擇作為收購標的,營收數據什麽的放在其次,如果距離遠了才會去看這個並購標的本身的質地如何。”益豐藥房董事長高毅如此表示。

在金毅看來,連鎖藥房的區域化布局主要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在采購和供應鏈上,區域集中化可以縮小成本。其次,因為目前國內的藥品銷售仍然是以省為單位進行招標與銷售,區域化布局符合行業的銷售特征。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不少小型藥房來說,現在可能到了一個不錯的“賣身“時點:三大藥房都想收購更多的門店,有更多被收購的機會,並且開出的價格也十分誘人。

那麽對於中小型藥店來說,究竟是擇機而出還是待價而沽?

“我覺得主要看三個方面,首先你的企業有沒有接班人,如果沒有,現在擇機而出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次,在你所在的區域里是否有規模,如果你本身是有優勢的,那可以再等等,這個價格有可能還會水漲船高;最後還要看藥房所有者對未來收購估值的自己的一個判斷。”金毅表示。

一個值得借鑒的例子發生在美國。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隨著大型藥房的並購加劇,美國的中小型藥店的數量已經逐漸減少,但仍有一些依賴提供社區差異化服務的中小型藥店存活了下來。CVS與WALGREEN這些大型藥房連鎖更擅長的是提供標準化的藥房服務,而一些紮根於社區的小型藥房在客戶管理,尤其是慢病管理業務上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64

領錢、打電話、管帳互不認識 首腦分頭下單 破案實錄》機房內設名廚、藥房 還拜關公保佑

2016-05-02  TWM

詐騙集團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人人幾乎接詐騙電話接到煩,卻又永遠搞不清楚。 話筒後那群人的來歷,隨著辦案的歷程,集團背後的祕辛,也逐漸被揭露。

幾乎所有人都接過詐騙集團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有時是親切的客服小姐,有時又化身正義的警察;有時索性認你當老子,在話筒裡哭得肝腸寸斷。這些騙子胡亂認人作父,就是想要把你辛苦攢來的錢,搬進他們的口袋裡。

然而,這些傢伙又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本尊永遠藏在幕後。詐騙集團成員日子怎麼過?藏身處是什麼樣子?成員是哪些人?老闆又是何方神聖?一切真相都像罩著五里霧,讓人摸不著頭緒。

詐騙集團就像是說謊說了二十年的小木偶,一暝長一寸的大鼻子枝繁葉茂,跨過黑水溝,橫渡五大洋,真實面目卻模糊不清。去年破獲的「○八二○」專案,從「機房」、「水房」到集團老闆都被一網打盡,警方的層層查緝,也揭開詐騙集團的神祕面紗,讓人得以一探究竟。

「水房」最難破

藏身大樓 取名常與「發財」有關台中市刑大警員黃信修是辦「○八二○」專案的核心人員。他說,「『○八二○』這個公司叫『川流不息』,其實我們逮到了很多機房、水房(詐騙集團中負責處理金流的部分)間的通訊聯繫,這些所謂『公司』,都喜歡取個與發財有關的名字。」能破獲「川流不息」,是因為一起二○一四年的強盜案。

那天深夜十一點多,男子陳政達車上的現金四五○萬元在台中東勢被洗劫一空,「他來報案我就覺得怪,哪有人三更半夜身上帶著那麼大筆的現金?」台中市刑大開始跟監調查陳政達,才發現案子不單純。

原來陳政達是詐騙集團中「水房」的老闆。

刑事局偵七大隊長黃建榮也是辦「○八二○」的主力,他說:「詐騙集團的分工如同組裝生產線,機房、水房甚至車手集團都不相統屬。」在詐騙黑話中,「匯水」意指地下匯款的洗錢管道,「水房」即為管理地下匯款的單位,犯案所得通常在中國,台灣再靠車手集團提領現金。

「『水房』最難破獲!因為『水房』都隱身在大樓之中,裡面就像辦公室。」處理「水房」金流的人員,是否需要高學歷?精通財務?黃建榮笑笑:「不用啦!用心投入就會熟能生巧!」儘管詐騙集團靠著網路科技、金融、甚至大數據犯案,但「更多的是經驗傳承。」殺頭生意有人做;許多詐欺犯學歷不高,卻能在「水房」呼風喚雨,「都是為了賺錢!」從查獲「水房」開始,台中市刑大透過跟監、監聽,逐漸掌握到「川流不息」的樣貌,儘管「水房」、「機房」與「車手」彼此不相統屬,循線查緝常遇「斷點」,但警方勤追通訊紀錄,詐騙集團首腦徐敬智的身分也逐漸浮上枱面。

徐敬智的父親在台中豐原公老坪山區經營佛堂,是修行人,徐敬智同樣篤信宗教。黃信修說:「詐欺犯非常迷信,他們辦事前都會先找『神壇』。」「川流不息」的詐騙機房設在印尼,「去印尼前,幾個老闆還在半夜十二點殺到高雄去拜神壇、問事情。」

設培育中心

拉中輟生供吃住 惦惦賺不愛火拚黃建榮笑說:「每個機房都會拜一個神,有人拜平安,有人求財富,也有人拜心安理得。我們跟監機房的人,還曾遇過攻堅前他們還在拜。」前詐騙集團成員雯雯也說:「我們到菲律賓機房前,還到指南宮請了一隻純金金雞!」求神拜佛,祈求「騙人順利」,儘管荒誕,卻是事實,印尼機房中甚至還設有關老爺的神座,拈鬚橫眉看著詐騙百態。

為了培育去「機房」的詐騙人員,集團會吸收輟學生、青少年,「川流不息」甚至還在台中一間檳榔攤設置「人才培育中心」。黃信修說:「他們在台灣常租一個檳榔攤做掩護,平常開會、泡茶,有人手頭上不方便,檳榔攤樓上可以住,新人也可以來這裡,沒事就多練習。」詐騙好賺,黃信修說:「很多黑道轉去做詐騙,現在惦惦賺錢就夠,有錢誰要去拚命?」黑道加入詐騙行列,青少年也容易被吸收。黃建榮說:「首腦、股東多數有黑道背景。」去年八月二十日,印尼動員大批警力圍剿三棟別墅,這裡就是「川流不息」的機房所在。「詐騙集團在機房中,是足不出戶的。」雯雯說:「只有廚師可以出門!因為他要採購每周食材與日常用品。」在「機房」中,三、四十位一線、二線、三線的詐騙人員朝夕相處,每天朝八晚六,晚上還要開檢討會。一線每成功一筆可抽成,每間機房價碼並不統一,「有人辛苦賺到了超跑名車,也有機房最後只能吃泡麵,沒騙到任何人,倒閉收場。」

源頭很隱密

老闆化身藏鏡人 層層斷點難追查「機房裡其實非常血汗!」黃信修說:「每個人生活空間可能就只有一張床墊。」雯雯苦笑:「在那裡,手機必須沒收,一周只有一天能用Skype報平安。」不過為了生活,「機房」內部生活機能一應俱全,黃建榮透露,「有些還設有藥房」,以因應組員生病所需,甚至連生理期的止痛藥,藥房都備好了。由於「機房」目前都設在第三國,雯雯說,「現在還會請保全盯監視螢幕,會請保母幫我們洗衣清理。」印尼機房的廚師甚至出自知名餐廳,每月能賺十多萬元。

印尼警方攻堅後,台灣首腦緊急開會,聚集在徐敬智的佛堂,讓台中警方人贓俱獲,「○八二○專案」從老闆到機房全部落網。警方在徐敬智家中查到現金一千五百萬元,「這應該是要發給員工的薪資。」黃信修說,「桶仔(機房黑話)的負責人稱為『桶組』,他和電腦手(機房中主導電信業務的人)能分到詐騙總金額一五%,其他一、二、三線也可分贓。」黃信修粗估,「光是一個桶仔,經營兩個月,估計能騙到七千五百萬元。」要設置一個「桶仔」,必須花費二百萬至五百萬元,老闆隱身幕後,數個「桶仔」再與「水房」、「系統業者」分紅,組織複雜,溝通卻緊密,層層「斷點」,則讓源頭隱密難查。

黃建榮坦言:「機房、水房、老闆都有聯繫、但互不相識,很難把證據連起來,『○八二○』是特例。」舉例來說,「川流不息」的水房可能也與「咬錢虎」或其他公司有業務上來往,雯雯說:「當時我們去埃及,是新莊、高雄、台中三團『合桶』(桶仔合作即稱為「合桶」)。」通常合桶是為了人力調度上的便利,首腦間會彼此聯繫,但不見得熟識。

要抽絲剝繭談何容易?發展了二十多年的詐騙集團,組織變得既嚴密又怪誕,但背後真正的祕密,或許就如同黃信修所言:「那是貪婪!」

撰文 / 陳亭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