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一部加入迪士尼家族的華語動畫喜羊羊躍升領頭羊的三個祕訣

2011-11-07  TWM




一群小綿羊加上一隻想吃羊的狼, 再平凡不過的童話故事,不但在兩岸三地擁有四億名粉絲,去年更創造出高達六十億港幣的商機,如今周邊商品悄悄登台,準備搶攻台灣父母荷包。

撰 文‧梁任瑋

沒有日本卡通唯美、夢幻的線條,也沒有傳統華語動漫講述大道理的敘事結構,靠著狼與羊兩種動物角色,它輕易擄獲兩岸三地四億名孩 童的心,今年三月,甚至連香港首富李嘉誠、「紅籌之父」梁伯韜與中信泰富前主席榮智健,集資成立的意馬控股,也以十億元港幣吃下這家公司一五.三%股權, 它就是從廣東發跡的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

二○○五年開播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已在中國六十個頻道播出,目前電視卡通累積七、八百集, 它的背後是由廣東原創動力、動漫火車兩家公司組成,廣州原創動力負責製作、發行「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視節目、電影所有版權,動漫火車則管理周邊商品授權 業務,目前已授權給三百多家廠商,發行一萬多種商品品項,打破華語卡通肖像授權商品的新紀錄。

「喜羊羊與灰太狼」如今看似成功的經營模式, 在○一年到○八年也走過一段慘澹歲月。

祕訣一:故事簡單角色單純○一年成立的廣東原創動力公司,是由曾經創作九○年代流行歌曲︿悲傷茱麗葉 ﹀的作詞人盧永強與股東們創辦,在喜羊羊成功前,也創作過十幾部動畫作品,但都因收視率普普,未獲電視台青睞。

動漫火車行政總裁蘇思偉說, 一開始大家不熟悉作品與角色,想在電視台播出,動漫公司必須貼錢給電視台才有機會上架,這對剛起步的公司來說,「連自己都吃不飽了,哪有錢可以付?」所以 廣東原創動力公司前兩、三年幾乎都是賠本經營。

在電視環境裡,作品再好、收視率再高,若無法撐過前四、五年資金回收期,一切都是空談,當時 被逼到絕境的盧永強,最後回歸卡通故事最常出現的動物角色,在○五年推出「喜羊羊與灰太狼」。

不過,故事顛覆傳統狼吃羊的角色,講的是一群 綿羊如何靠智慧不被灰太狼吃掉,灰太狼甚至一輩子沒有吃過羊,被塑造為「可愛的反派」,現在中國甚至有一句順口溜是「嫁人要嫁灰太狼」,成為新好男人的標 竿。

蘇思偉說,「喜羊羊與灰太狼」一開始就有很好的條件,第一,它擺脫過去中國卡通一貫的丹鳳眼、忠孝節義刻板印象,取材自廣州羊城元素, 講的是典型童話故事裡羊與狼的情節,裡頭完全沒有豬與牛角色,這對後來進軍中東伊斯蘭國家有極大幫助,成為「喜羊羊與灰太狼」成功的第一個祕訣。

「喜 羊羊與灰太狼」在推出四年後才嘗到走紅滋味,○九年,首次登上大銀幕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電影,創下九千萬元人民幣票房,打響「喜羊羊與灰太 狼」在中國動漫市場的知名度。

祕訣二:授權商品經營品牌○九年,廣東原創動力趁勝追擊,另外成立動漫火車公司,負責消費品商標授權,以及管 理品牌形象,並請來曾在可口可樂任職總經理的蘇思偉擔任行政總裁,讓沒沒無聞的小綿羊與大野狼開始鹹魚翻生,並開始經營其他動漫公司沒有的產品授權部門, 成為「喜羊羊與灰太狼」成功的第二個祕訣。

蘇思偉舉過去在可口可樂的行銷經驗,「可樂賣完一瓶,要再花費一瓶的原物料成本生產,但卡通特色 是今天播完了,可以不斷重播,完全沒有本錢。」電視台想再重播,就得再與動漫火車續約,讓「喜羊羊與灰太狼」到後期宛如倒吃甘蔗,財務壓力愈來愈輕。

祕 訣三:結盟迪士尼進軍全球不過,讓「喜羊羊與灰太狼」敲開國際大門的轉捩點是一○年,動漫火車與迪士尼簽約,成為迪士尼第一個亞洲卡通品牌授權商,雙方連 手進攻中國以外的市場;今年二月,香港意馬集團買下動漫火車股權,一方面與資本市場連結,也讓「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行銷策略更多元,這是竄紅第三個祕訣。

根 據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統計,中國有六千餘家動漫公司,競爭非常激烈,每分鐘生產成本是一萬元人民幣,但收入只有四百元人民幣,真正獲利的公司不到十家, 廣東原創動力是其中一家。

目前動漫火車與迪士尼合作走出大中華地區,迪士尼已開始將一百集「喜羊羊與灰太狼」翻譯成十八種語言在全球五十二 個地區播放,是第一部走向國際的華語自製卡通,明年農曆春節賀歲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電影4」中,也將結合迪士尼「小龍大功夫」電影裡的「小龍」角色, 這是迪士尼公司首次參與非自家品牌電影,看好的也是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

另一方面,「喜羊羊與灰太狼」原本只鎖定四至十一歲兒童收視群,為 了向下深耕,動漫火車也預計在明年推出零至四歲的粉紅色、BABY系列周邊商品,還將推出十四歲至二十歲的青少年喜羊羊系列,蘇思偉說,「給喜羊羊、灰太 狼穿不同衣服,就可以說不同的故事。」蘇思偉很清楚,要再花六年塑造另一隻喜羊羊成為國際巨星不易,因此動漫火車採取在既有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基礎上, 適時增加新的卡通人物在電影或是卡通之中,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益。今年六月,動漫火車開始在台灣與新加坡成立分公司,看上的就是每年上億元的授權商 機,未來更將結合迪士尼龐大的集團資源,搶食國際五十二個地區的動漫市場,若說喜羊羊成為華語動漫的「領頭羊」,一點都不為過。

動 漫火車集團

成立時間:2009年

負責人:蘇思偉

資本額:10億港 幣

主要業務:喜羊羊與灰太狼商品授權

主要股東:意馬集團

2010年獲利:8580萬港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0

中國最賣華語片 回收13倍的秘密

2013-01-07  TCW  
 

 

今年的中國賀歲片讓大導演很囧,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簡稱《泰囧》),上映十六天(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狂賣人民幣八億二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九億元),中國票房已經勝過賀歲片名導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與國際名導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並確定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更令大導演很囧的是:根據券商預估《泰囧》製作加上行銷費用,一共不過人民幣六千萬元,至今票房超過投資成本近十三倍。投資此片的光線傳媒在深交所的股價,從電影上映至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為止,已經上漲四九%。

其打敗的對手,如《唐山大地震》或《一九四二》,其製作費分別是人民幣一億二千萬元和二億一千萬元,前者票房超過投資成本四‧六倍,後者至今仍未回收。相較之下,《泰囧》的回收率高於兩者。

中國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諮詢研究經理劉翠華指出,電影暑假檔和賀歲檔共占中國近八成票房。從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跨年到二○一三年春節二月十四日,預計有七十八天,共有五十部片子上映,等於不到兩天就有一部新片,可謂競爭激烈。

《泰囧》以小成本殺出重圍,更有意思的是,其導演兼演員徐崢還是第一次執導電影,《泰囧》這匹黑馬跑出好成績,讓專家也跌破眼鏡。

《泰囧》其實是二○一○年《人在囧途》的續集,《人在囧途》成本僅有人民幣七百萬元,票房卻近人民幣四千萬元。

秘密一:成功「接地氣」用在地化詞彙,引發共鳴

《人在囧途》的題材很簡單,主要是敘述在過年前夕,所有中國人都要急著返鄉過年,其中,兩個價值觀身分差距甚大的人被迫同行發生的故事,在這其中,有因價值觀衝突所造成的反差笑料,但也有只在中國才會出現的光怪陸離現象。

擔任《人在囧途》演員的徐崢觀察,「觀眾喜歡它(《人在囧途》)的原因,他覺得從電影裡面,看到了他自己的這個生活。」在《人在囧途》之後,徐崢想做囧途二,找上光線傳媒投資。

「囧系列」的題材,成功把喜劇,與中國庶民生活做出連結。得藝國際媒體發行部總監陳鴻元認為「囧系列」屬於「公路電影」,「喜劇片原本就是容易賣座的類型,大多數人進電影院不是為了尋求生命意義,而為了娛樂。」

喜劇片通常非常在地化,中國稱此「接地氣」,比起大製作電影強調場面的「大」,《泰囧》要的是「真」,企圖用人物定位與在地化的詞彙,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泰囧》選擇泰國當拍攝地,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出國的第一個旅遊地,共鳴度高。

三位演員各自代表中國不同階層,徐崢演的是滿腦子想找個創投,投資他的新能源事業,好大發利市,這是目前中國城市菁英的普遍形象,其為了事業冷落了家庭與小孩;王寶強代表只安於做hand–made(手工)的蔥油餅小販,陽光燦爛的傻蛋青年;黃渤飾演原本是徐崢的事業夥伴,卻因為競爭,反目成仇,三個人在泰國展開囧人囧事。

這次的劇本設定,更市場導向。中國南北對於笑料的要求不同,北方偏好耍嘴皮子、玩文字遊戲的喜劇;南方偏好動作搞笑。《泰囧》裡透過主角身分與價值觀的差異,製造對話笑料娛樂了北方觀眾;劇中飛車追逐,被黑社會追打劇情,則討好南方觀眾。

合拍過兩岸電影,威像影視總監製葉如芬認為,《泰囧》的拍攝手法與故事結構,顯然是經過計算,如同《人在囧途》,《泰囧》在電影收尾時,還是回頭點到友情、家庭與事業的抉擇,不多不少分量正好。

秘密二:不迷信大製作滿足內在探索,又不說教

其實,中國觀眾的口味在改變,大製作、大導演是票房靈藥的定律也在改變。《痞子英雄》的編劇陳慧如認為,中國電影圈也在探討大導演似乎不再是票房保證。

放眼中國賀歲檔,《王的盛宴》講鴻門宴,或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講抗日戰爭饑荒逃亡的故事,大製作歷史故事,這些題材對中國觀眾,已經過於沉重。《一九四二》賣座不如預期,電影上映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投資方華誼市值已經縮水超過人民幣二億三千萬元。

中國觀眾其實開始正向內求,希望電影可以讓他們有些內在探索,但又不要太過沉重。《泰囧》反應了中國快速成長後,人們處於新舊價值衝突與取捨,在笑料、人生意義與現實感三者間,分量拿捏得剛剛好。太多笑料流於鬧劇,講太多人生意義流於說教,太接近現實則笑點也沒了。

秘密三:切中末日行銷主打等死不如去影院笑死

劉翠華也分析,《泰囧》打著末日狂歡,「在家等死不如去影院笑死」的行銷語彙,正中心裡發悶的社會情緒。

不過,話說回來,好劇本、好演員、好檔期,這僅是提高電影的勝率,但能否變成黑馬,沒人說得準。

只能說,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大轉向,才是讓中國電影圈大腕們感到很囧的真正原因。

【延伸閱讀】《泰囧》有望登上中國影史最賣第3名 ——中國10大熱賣電影票房表(人民幣億元) 《阿凡達》(外語片)13.78《變形金剛3》(外語片) 10.88《鐵達尼號3D》(外語片) 9.75《人再囧途之泰囧》(華語片) 8.28《畫皮2》(華語片) 7.26《讓子彈飛》(華語片) 6.76《唐山大地震》(華語片) 6.73《不可能的任務4》(外語片) 6.46《功夫熊貓2》(外語片) 6.08《金陵十三釵》(華語片) 5.92

註:票房統計至2012/12/28;《鐵達尼號》中國譯為《泰坦尼克號》資料來源:時光網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5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第二章:惡性通貨膨脹毀了古羅馬帝國和現代政府 北京時代華語圖書

http://xueqiu.com/8132516637/24188380
物價上漲是稀缺資源在需求強勁時的自然結果,也是一個長期以來的歷史現象。各種經濟學派從需求拉動、成本推動、經濟結構和貨幣數量等角度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解釋,制定了各種政策來應對物價上漲給社會帶來的壓力。通貨膨脹一詞也不容置疑地將社會和政治的關注集中在貨幣現象上,從而物價上漲始終被歸結於上層統治者的權謀和手段。近年來,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強勁,人們開始注意到通貨膨脹的全球相關性,特別指責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不負責任地發行紙幣。

最早的通貨膨脹與紙幣毫無關係,始於羅馬皇帝尼祿當政期間(54—68)。當時的羅馬帝國統一了歐洲,侵佔了亞洲,控制了非洲,與尚無正面接觸的秦始皇統一下的遠東中國成為兩個最大的文明社會。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古羅馬帝國被稱為「大秦」,《後漢書·西域傳》中描繪「大秦國一名廣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可見,羅馬帝國紅極一時,即使是遙遠的中國也對其有所瞭解。

從公元前82年的馬略[1]蘇拉[2]之爭開始,羅馬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內戰,最終愷撒終結了原始的公民共和制。公元前28年,屋大維和阿格里帕擔任執政官,徹底清洗元老院。次年,屋大維向自己控制的元老院交出權力,還政於民,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3]」稱號,羅馬帝國從此時開始創立。全盛時期羅馬帝國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廣袤的土地加上戰爭俘獲轉成的奴隸,成為強大的帝國軍隊不斷侵略的兩大財富激勵。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和奴隸終會達到極限,擴張不得不中止。羅馬帝國發展的重心開始轉向內需。對富人和中產階級的稅賦成為滿足皇帝虛榮和控制能力的來源,同時也是瓶頸。

愷撒執政期間(公元前100—前44),羅馬建立起了金銀貨幣體系,羅馬貨幣隨著羅馬大軍的征服戰爭得以擴張到地中海周邊遼闊的區域,而廣闊的貨幣流通貿易,又反過來大大強化了羅馬帝國對周邊地區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強了其實力。在此期間,羅馬帝國物價穩定、稅收適中、貿易經濟繁榮,商業貸款利率處於4%~6%的穩定區間。

54年,尼祿皇帝上台。他具有藝術天賦,寫詩、彈琴、歌劇、戲劇,幾乎樣樣精通,但同時,他更是一個充滿野心且窮奢極欲的人,羅馬城市建設和貴族消費都在他的統治下達到頂峰。64年,羅馬發生大火,燃燒了整整一週,羅馬14個區中有10個被毀壞。在大火之後,尼祿皇帝開始大規模重建和新建紀念性建築,為了籌集工程資金,他採用了降低金銀幣成色的做法。

查看原图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當時,羅馬已經實施了金屬貨幣制度,金銀銅幣廣泛流通在被佔領區域,羅馬幣最為貴重。在無法繼續提高稅賦水平,同時不得不承擔龐大軍隊和官吏群體的成本的情形下,尼祿開始在銀幣中普遍加鑄廉價的金屬,如鉛、銅等,發行不足值貨幣(貨幣貶值)。很快,老的銀幣就陸續退出流通被回收熔化,再製造更多的廉價銀幣。這就是金融界所稱的「格雷欣法則」,即劣幣驅逐良幣[4]。貨幣貶值導致交易率低下、經濟衰落,又需要政府繼續投入更多的貶值貨幣,這種惡性循環導致政府信用和執政能力逐漸下降。

據記載,尼祿皇帝在位的14年間(54—68),羅馬銀幣的含銀量從100%降到90%。到117年,含銀量降到85%,到180年,含銀量降到75%。又經過兩任皇帝到211年,羅馬銀幣的含銀量僅剩50%。從尼祿時代開始的貨幣漸進貶值週期持續了150多年。在1世紀含銀量達90%的羅馬銀幣在戈爾蒂安皇帝統治的238年含銀量只有28%,而到了268年的克勞狄二世時,含銀量已經下滑到只有0.02%。事實上,以銀幣發行量之大,如果足值發行,羅馬帝國已經沒有可以挖掘的銀礦了。尼祿開了頭,之後歷代羅馬皇帝都蕭規曹隨,如法炮製。此時的羅馬銀幣如同今天的紙幣一樣,只有信用承諾和財富象徵意義。根據英國著名學者瓊斯(A.Jones)的研究,138—301年,羅馬軍人的服裝價格上漲了166倍,自2世紀中葉到3世紀末,小麥的價格上漲了200倍,按照複利計算,這段時間的物價上漲率每年在5%~6%。金屬貨幣下的通貨膨脹就這樣發生了。

260—268年,羅馬帝國已經陷入了嚴重經濟困境,國內叛亂不止,國外連年戰爭,由於貨幣面值很高但含銀量極低,導致物價飛漲,稅收加重,士兵開始嘩變,以至於國王奧勒良在275年被刺殺。

面對市場上的怨聲載道,政府試圖改革。但是羅馬帝國選擇了錯誤的方向,採用了強制的管理手段來控制物價。戴裡克先皇帝在301年頒佈凍結物價的法令,公佈了700~800種物品和服務的最高價格,其中包括小麥、棕櫚油、甘藍菜、鵝等商品,甚至理髮師、家庭教師等的最高工資也做了相應的規定。法令異常嚴格,觸犯法令的人將被處以死刑。但是,物價凍結後,市場立即陷入蕭條,利息率也不斷被抬高,法律進而又將利息限制在6%~12%之間。自然,正常商業活動全部轉為地下經濟,游離出監管體系之外。這個法令很快被下任統治者廢除。關於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有數不勝數的論文,但貨幣貶值導致的物價上漲一直是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羅馬帝國的這次通貨膨脹,與1000年後出現的紙幣無關。紙幣本位下,貨幣價值更依賴於政府的權力和信譽。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產生於中國宋朝的成都。宋朝於960年建立,965年吞併了蜀國,試圖用銅錢取代當地流通已久的鐵錢。當地銅礦不足,流通貨幣奇缺。商人便紛紛發行自己的票據用於交易,即「交子」。1005年成都的知府張詠選擇了16家商號統一發行交子,從而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1023年政府還在成都建立了專門機構「益州交子務」獨家發行交子,次年在全國統一發行。交子除了用於商業和消費交易外,主要用於戰爭的軍用和財政管理的民用。

1069年,丞相王安石進行改革,試圖把茶葉、食鹽、穀物等重要經濟資源統一國營,同時強制執行稅收貨幣化。還有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加大交子的發行量。在1107年,國家交子發行達到2400萬貫,超過額度的20倍。市值跌到面值的10%以下。此後的金朝、元朝和明朝都是採用紙幣的方式不斷盤剝大眾,直接導致經濟危機,也間接導致政府垮台和改朝換代。儘管文獻中少有關於通貨膨脹的分析,但紙幣大明寶鈔導致嚴重危機而被廢除之後,中國長期嚴禁紙鈔發行,經濟都維繫在銀兩本位的基礎上。

幾乎所有發行紙幣的國家都有通貨膨脹的歷史,在特殊情形下,還產生過惡性通貨膨脹。在中國金融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中國民國期間和幾年前的津巴布韋惡性通貨膨脹的紙幣原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普遍進入經濟衰退期,整個歐洲在1920—1921年間,製造業下降了9.5%。英國失業率高達11%,美國失業率則達11.5%。相較之下,更為嚴重的經濟衰退發生在戰敗的俄國和德國,並且導致了惡性的通貨膨脹。其中,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從1919年1月到1923年12月,物價指數由262上升為126160000000000,上升了4815億倍,被稱為「最經典的通貨膨脹」。究其原因,當時的德國政府無法從稅收中籌集足夠的資金支付戰敗國賠款,只能將財政預算平衡的壓力轉移給印鈔機,這一行為極不負責任,但是看起來卻是當時唯一能緩解內憂外患的政治壓力的權變策略。當然,後果令人髮指。通貨膨脹爆發後,德國所有薪水必須按天發放。甚至有這樣的記載,發工資前,大家通常都要做好熱身準備,拿到工資,立刻以最快速度百米衝刺,跑向市場與雜貨店,因為晚一分鐘,物價都有可能上漲很多倍。德國的惡性通脹最終為納粹上台提供了土壤。

而進入現代,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則最為知名。2008年7月,津巴布韋開始發行面額為1000億元的鈔票,其官方表示通脹率已經達到了2200000%。起初是由於總統羅伯特·穆加貝的強硬態度導致了津巴布韋進出口貿易的停滯,而後政府為了填補財政赤字開始濫發紙幣,在通脹與商品供給量不足的雙重作用下,大量商店倒閉,失業率開始上升。為了挽救經濟,津巴布韋政府加大了貨幣的供給,最終創下了當時世界範圍內的通脹率的紀錄。更加不幸的是,幾天之後這個紀錄便被打破,到了2008年11月,津巴布韋的月通脹率已經達到了79600000000%,在世界經濟史上位列第二,僅次於1946年的匈牙利。在經歷了10年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後,2009年,津巴布韋終於放棄本國貨幣,開始使用美元。至此,經濟形勢才逐漸趨於穩定,並且開始逐步恢復。
查看原图
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經濟強國,仍然需要時刻與通脹做鬥爭。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為了應對通脹,決定將黃金價格提高,從一盎司兌換20.67美元提高到兌換35美元,讓美元大幅貶值。二戰後的50年代晚期和60年代初期,由於美國的通脹政策和外國央行越來越擔心他們不斷增長的龐大美元儲備,美元開始承受壓力,美國政府開始通過對一些領域實行控制和政府干預做出回應,這些措施保留了黃金可兌換性、美國國債市場、利息均衡稅,最終甚至對薪資和物價進行了干預。1971年,美國政府宣佈脫離金本位,將美元與黃金繼而與白銀徹底脫鉤,從此持有美元紙幣者再也無法向銀行系統兌換黃金和白銀,美元價值的唯一維繫是美國政府的信譽。今天,黃金兌美元的價格已經超過脫鉤時的幾十倍,美元大幅貶值。

無論使用金屬貨幣、金屬匯兌紙幣還是今天完全依賴政府信譽的紙幣、電子幣,確定交易需求、儲備需求和更加複雜的需求(如貨幣收藏者)並為之提供合理的供給量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市場解決方案,有政府解決方案,也會有同業或國際協調解決方案。在不同發展階段,市場、政府和同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解決方案的實施也伴隨著不同的結果,如經濟發展、市場崩潰、政府破產等,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過程。各種學術觀點、各種政策依據、各種效果判斷等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金融發展歷史圖解。人類並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歷史還是會成為現實的,這就是我們始終關注歷史上通貨膨脹的原因。

[1]馬略(約公元前157—前86),古羅馬統帥,政治家。

[2]蘇拉(約公元前138—前78),古羅馬統帥,政治家,獨裁者。公元前88年任執政官,為爭奪米特拉達梯戰爭指揮權與馬略發生衝突,相互仇殺,爭得兵權後率兵東征。

[3]奧古斯都原意為「神聖的」,「高貴的」,帶有宗教和神學式的意味,一般用來指稱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屋大維」。

[4]「劣幣驅逐良幣」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9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第五章:維京海盜消亡的貨幣迷蹤 北京時代華語圖書

http://xueqiu.com/8132516637/24393539
一個古老的「儲錢罐」,揭開了一段隱秘的金融史。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殘暴民族,卻對貨幣和金融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解。

2007 年冬天,專門探寶的大衛·惠蘭和安德魯·惠蘭父子,在英國約克郡哈囉蓋特發現了一個古代罐子。罐子已經有千年歷史,裡面儲藏了617 枚銀幣,及一個實心的黃金臂環,還有許多銀製飾物和沒有打造成形的銀塊。經過考證,這些財富屬於一個維京人的首領,不知出於何種緣故,他將財富深藏於此。如今歷史學家們對於流傳已久的維京海盜和維京人有了更加確切的瞭解。英國文化大臣霍奇說:「這種發現對我們的歷史而言是無價之寶。」英國此前只發現過一次維京海盜寶藏,在整個歐洲大陸的發現也不過六七次。因此,這罐寶物便成為大英博物館重要的館藏品。我們也因此有機會瞭解,銀幣是如何揭示一個民族的興亡與演變的。
查看原圖
史書上記載的維京人(Vikings) 生活在1000 多年前的北歐,即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人以遊牧和漁業為生,擁有當時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維京人從6世紀以來就通過波羅的海不斷向歐洲大陸和俄羅斯進逼,從事海上貿易活動。不過,從8 世紀起,貿易就演變為商業掠奪和襲擊。維京人不斷突襲歐洲各國城市和宗教場所,掠奪財富,捕捉俘虜作為奴隸,甚至長期佔領土地和城鎮。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隊伍沿著西歐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大不列顛島,並且還向西歐進行了侵擾。英語中的「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意思。

維京人都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他們用橡木製造船身和船槳,用松木製造的桅杆可以在大風中適度地彎曲。維京人總是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船頭和船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在龍骨上架好橫樑之後,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樣,輪廓上的整條木板層層相揳,上面一層剛好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在最上層的蒙板上開鑿出若干小孔,5 米長的木槳就能從孔中伸出。最後再鋪上地板,架上桅杆,在桅杆頂上裝上金屬製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都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製造出來的船,全長20 米左右,是維京人最常用的船。這種「龍頭船」份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足以保證在歐洲的所有航道中快速行動。相比較,別國的船,設計很笨重,去不了遠海。
查看原圖
維京人又極為擅長戰鬥,他們從孩童時代起就開始訓練,訓練內容包括馬術、划船、游泳,尤以摔跤為重點,哪怕是冬天躲在屋裡玩阿拉伯傳來的棋盤遊戲,也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維京人數量相對較少,於是戰鬥中多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取得勝利。戰鬥中他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狂熱,從不畏死,讓人談之色變,被稱為「狂戰士」。

由於維京人行動快速,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和可以談判的首領,加之掠奪的廣泛和殺戮的殘酷,歐洲各國深受其害,當時的大都市基輔、漢堡、巴黎、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以及英國所有城市都曾被洗劫過。8—11 世紀被稱為維京海盜的時代,至今仍在歷史和傳媒中不斷被渲染和神化。加勒比海盜和庫克船長的故事也都有維京海盜的影子。

不過,在橫行霸道了3 個世紀後,維京人陸續安頓下來,慢慢消失在歐羅巴大陸的版圖上。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版本描述維京海盜的去處:或者被英國國王鎮壓而臣服,或者被法國文化折服而同化,或者被基督教文明感化而放下屠刀,或者是發現了農業和商業文明更有利於生存和發展而轉型。所有不同角度都有自己的邏輯和歷史依據。

讓我們看看熟悉金融的歷史學者如何從銀幣中揭示維京海盜之謎吧。在確定這罐寶藏屬於一個離開的維京首領之後,學者們開始專注於銀幣的來源。當時英國的東北部被維京人佔領,西南部則是盎格魯—撒克遜a人的天下。罐中銀幣的大部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發行的,那些銀條、銀塊也被維京人用作貨幣。

令人驚奇的是罐中居然有撒馬爾罕b、阿富汗和巴格達三個地區的銀幣。維京人的足跡遍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裡海、俄羅斯大陸、阿拉伯地區,我們可以想像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全球貿易和貨幣已經發展到了何種便利和快捷的階段。如此廣袤的區域,各種貨幣交易都能積聚在這個海盜的罐中。

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看得出來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860 年,沿著伏爾加河順流而下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做交易,從諾夫哥羅德c 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裡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據考證,維京人的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的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

根據維京人的貿易路徑和貨幣積累,可以推知當時被維京人佔領的俄羅斯的基輔是重要的中轉城市,來自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的貨物經過基輔和波羅的海到達北歐。從銀幣的多樣和磨損可以看出,這個貿易不是直接的,而是不斷接力的結果。

罐藏的銀幣中有幾枚是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阿瑟爾斯坦(Athestan,923-939) 製造的,年份是927 年。正是這個國王最終打敗了維京人,統一了英格蘭島,使得分裂了幾百年的英格蘭終於成為一個國家,從而得到其後歷屆英國國王的尊重。

另外幾枚銀幣上,聖徒彼得手中的劍被改成了錘子,這是維京人信奉的挪威教的標誌。由此可以看出,維京人正處於宗教皈依的過程中,但頑固地保留著歷史。從這個罐子保存得如此完好這個情況上也可以推測出,這個維京首領只是打算暫時離開信奉基督教的約克郡而已。

一部分維京人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他們基本遷徙到德國、奧地利一帶,與古日耳曼人融合。一部分維京人被法國國王用土地和爵位收買變成諾曼底公國居民。另一部分維京人進入伏爾加河流域建立起俄羅斯公國。當然,今天的無數英格蘭人也是維京人的後代。甚至歷史學者還指出,遠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維京人已經訪問並佔領過這個新大陸。維京人已經是一個消失在歐羅巴大陸的民族,但維京海盜卻始終是現代文明的夢魘。

關於維京海盜的故事和傳說還有很多,其中許多流傳很久,被大家熟知。但筆者最關注的是,如同任何一個人類族群一樣,貨幣成為維京人貿易和儲藏財富的工具,它們是如何幫助維京人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成為日耳曼人、諾曼底人、英格蘭人和俄羅斯人的一部分,並進入農耕社會安居樂業的,又是如何幫助維京人在近代歷史上扮演發現新大陸和殖民者的角色的。顯然,貨幣和金融體系對一個活躍了幾百年又融合於歐羅巴的民族的文明歷史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可惜的是,我們的現代史和人類文化對金融這樣的制度演化遠遠不夠重視,沒有像科學進步、技術發明、政治體制和語言學等一樣進行系統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維京人一樣具有遷徙意識的族群,如曾遠征歐洲的蒙古民族、今天的吉卜賽人等,都是沒有多少金融制度安排的族群。當年的蒙古人佔領中原地區直接照搬了宋朝先進的貨幣制度,而且賦予其更多的掠奪性,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不過,同樣是在全球遷徙的猶太民族,則最終建立了令所有民族望塵莫及的金融帝國,這真是值得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350

發力華語大片 華人文化聯手IMAX成立5000萬美元電影基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651.html

6月16日,華人文化控股集團(下稱“華人文化”)和IMAX公司(IMAX.NYSE)以及IMAX中國(01970.HK)共同宣布設立中國電影基金。新成立的中國電影基金首期總額為5000萬美元,將在未來三年時間里投資近15部華語大片,為每部影片提供300萬~700萬美元不等的資金支持。投資決策將由華人文化與IMAX共同組成的綠燈委員會來實施,並在未來引入包括國內傳媒娛樂機構在內的新的投資者,進一步擴大基金的規模。

中國電影基金將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爆行情,將華人文化在中國文化產業的經驗與優勢與IMAX品牌進一步結合。同時,新成立的中國電影基金也將繼續強化IMAX的品牌,幫助IMAX與中國的電影工作室、電影放映商、中國本土發行夥伴以及內容創作者等建立更深入的聯系,並將繼續幫助IMAX增加其在中國DMR電影市場的份額。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表示:“中國電影觀眾對於優質華語大片的需求正在大幅增長。新成立的中國電影基金是華人文化在中國電影產業擁有的較強能力和豐富資源以及IMAX品牌和獨特觀影體驗相結合的自然結果。這只基金將催生更多賣座的華語大片。”

IMAX公司CEO Richard L. Gelfond表示:“我們在好萊塢取得了較好成績。在中國,我們也已經與一系列電影工作室和制作人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此次新成立的中國電影基金將進一步深化我們與中國電影產業之間的聯系,使我們有機會為中國以及全球觀眾帶來更多高品質的華語大片。我們將繼續堅定地在中國開展電影產業的相關業務。”

據悉,IMAX正在加速開拓中國市場。就在本周,IMAX及IMAX中國與中國電影院線運營企業四川盧米埃影業有限公司宣布簽訂10家新IMAX影院的全分帳協議。

據悉,華人文化與IMAX早就有合作。2014年4月,華人文化出資4000萬美元,獲得IMAX中國10%的股權。IMAX中國於去年10月8日上市,今年3月,華人文化等售出IMAX中國的部分股權,套現近10億元。目前,華人文化仍持有IMAX中國的部分股權。

在中國影視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影視基金也層出不窮。僅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就已經有多只基金成立,同樣在今天,百度糯米影業設20億元人民幣基金,計劃未來兩年投資至少30部電影。6月13日,上海國際電影節聯合天籟影視、星光傳媒、騰飛影業、雨璇文化等多家影視公司發起“J計劃”,成立了10億元的基金用於扶持影視項目;同日,一響天開文化有限公司聯合中藝博悅、卡氏中國基金共同發起一只30億元人民幣的影視專項基金。

眼下的國內市場,股市低迷、資本寒冬,唯有電影票房不斷井噴,而電影行業正在迎來更熱的一波投資浪潮。不過,電影屬於高風險投資。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新生品牌,有一個嚴格的參照體系和質量標準,制作或生產階段的不確定性更強。影響電影收益的環境因素非常多,並且因為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很難提前預判。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在同一時期碰上另一部卓越的電影,那就只能自認倒黴。

一家影視產業的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在中國,未來十年依然是內容領域投資的黃金期。因此,電影基金和電影公司的合作模式和方法依然值得深入探索。如何通過量化分析,形成一個相對理性的投資邏輯以降低風險,可能是所有基金管理人的終極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30

《西遊伏妖篇》刷新華語影史紀錄,可周星馳更關心自己的生意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31/1073365.html

《西遊伏妖篇》於大年初一(1月28日)當天以3.47億刷新了《速度與激情7》在中國創下的3.46億單日票房紀錄,截至1月30日9:40分,票房成績高達6.21億(包含未開映場次已售出的票房)。

此前2016年同樣大年初一,《美人魚》曾在72小時內破8億,最終收獲34億。今年,周星馳能否再創票房神話?

雖然不再演電影,但這一點沒妨礙周星馳繼續引領喜劇狂潮,對於《西遊伏妖篇》有網友表示:

這部電影周星馳編劇,周星馳制片人,周星馳電影的續集,有周星馳三個字就夠了。

2013年《西遊降魔篇》在內地收獲12.48億票房,成為2013年度票房總冠軍;2016年《美人魚》上映前,周星馳與投資方簽了20億保底發行協議,最後實際票房高達34億元,創下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

種種跡象顯示,大IP周星馳依然是票房成績的實力保證,票房逐年飆升,賺錢賺到飛起。

星爺的商業版圖

算上80年代跑龍套那些年,在娛樂圈30多年的周星馳早已家財萬貫,賺得盆滿缽滿,但他似乎從未停下來過。

電影

1993年,周星馳和楊國輝等人組建香港彩星電影公司,並拍攝出經典影片《大話西遊》。然而,當時《大話西遊》並不受歡迎,遭遇了票房失敗的彩星公司沒有賺到錢。

1996年,周星馳從拍攝《大話西遊》的香港彩星電影公司抽出自己的股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這也是周星馳眾多公司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家公司,我們從前看過的許多高質量、高娛樂的喜劇電影都出自這家公司:

公司成立當年,《食神》在香港上映,收獲了超過4000萬元票房佳績;

1999年,《喜劇之王》獲得全港票房冠軍;

2001年《少林足球》獲得金像獎,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

2004年《功夫》更是超越《少林足球》,票房高達6100萬港幣,內地票房過億,全美票房近1億美元。

近幾年的《長江7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也有星輝海外的參與,均收獲了高等評價。

但賺錢如開掛的周星馳從一開始就未局限於演員。除了拍電影,也涉足了投資、房地產等領域。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說道:

對於賺錢,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對我而言,當然是希望可以多賺一點錢。

投資

1989年,周星馳第一次創業就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星煒有限公司,與妹妹周星霞、媽媽淩寶兒共同擔任公司董事,2003年更名為彩鷹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周星馳正式通過這家公司完成對尖沙咀GranvilleIdentity商場的收購。

2009年6月4日,帝通國際宣布向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的公司(BVI)以及菱電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擬以3億港元購入GranvilleIdentity商場,以新股及可換股票據進行收購。6月18日香港方面有消息指出,公告中提到的BVI公司BeglobalInvestmentsLimited,背後的股東之一正是周星馳。通過這次收購,周星馳在帝通國際持有了24.21%股份。

2010年5月,帝通國際發布公告稱,周星馳出任公司的執行董事,任期五年。同時,帝通國際更名為比高集團有限公司(BingoGroupLimited),並在5月27日香港創業板上市,周星馳擁有比高35.64%的股份,成為了第一大股東。

直到2011年3月29日,周星馳向菱電物業以平均每股0.15元,先後買入1.9億股和2.17億股,總股數約4.07億股,令周星馳的持股由42.96%增至56.2%,涉資6105萬元,成為比高絕對控股股東。

現實生活中的周星馳,跟演過的電影中無厘頭形象完全不一樣,是一個對商業之路規劃非常清晰的商人。

坊間傳聞,周星馳愛錢,要想參與周星馳的項目並不難,只要條件開的足夠高。此次《西遊伏妖篇》包含了21家出品公司,有《美人魚》的高票房先例,現在有這麽多人來分食票房也不奇怪。不過,周星馳對這些投資也沒攔著。甚至其中還有曾鬧過官司的華誼兄弟,據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報道,內部人士透露,是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遠赴香港,跟周星馳密談和解之後的成果。

但也有消息稱,或因為電影成本飆升需更多資本投入。據悉,2013年拍《西遊降魔篇》成本1.13億,在演員方面主演就只有文章和舒淇,其他演員如黃渤、周秀娜、羅誌祥都是友情演出,其他演員大部分用了周星馳自己的人,其中二師兄豬剛鬣由周星馳的助理所演。2016年拍《美人魚》時,成本達到了3億,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制作成本更是升到4億。

今年1月4日,上海新文化影業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新文化香港擬與Young&You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以下簡稱Young&Young)公司共同投資周星馳控股的全資子公司PREMIUM DATA ASSOCIATES LIMITED(以下簡稱PDAL)。投資完成後,新文化將持有PDAL40%股權,作價10.4億元人民幣;Young&Young持有11%股份,作價2.86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新文化的實際控制人和Young&Young的唯一股東均為新文化董事長楊震華,也就是說新文化和楊震華持有PDAL公司51%股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而周星馳原先持有PDAL公司100%股份,現在僅剩49%股份。

為何星爺要把控股權交給別人呢?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股權轉讓後周星馳將套現13億元,是最大的贏家。

目前有關PDAL公司的信息略顯神秘。公告顯示,PDAL公司於2002年2月28日在BVI註冊成立,2003年5月22日在香港登記,旗下擁有晴港置業等3家子公司。PDAL及其子公司主要從事電影和影視娛樂內容投資、開發、制作等業務。

PDAL公司還曾做出業績承諾(見下圖表格),因此也有消息稱,是周星馳不自信了,資本運作在電影市場已不稀奇,只不過這次是周星馳同意“被運作”。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財年是指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目前來看,尚未查到《西遊伏妖篇》與PDAL有關系,但新文化是電影出品方之一,若此次收購真的能跟這部電影的票房有關聯,2016財年的業績承諾就不難實現了。

房地產

早期,周星馳在炒樓方面曾因眼光獨到,獲得“樓王”“鋪王”稱號。

1990年,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賭聖》,拿下香港票房最高紀錄。小有成就的周星馳在中國香港中環附近買入第一套房產,自此便開始踏上炒房之路。

1996年10月份,周星馳以8380萬港元的價格買下香港“普樂道七號”四層高豪宅,用來自住。

2002年,周星馳投資3000萬港元買下香港旺角兩間商鋪,並以每月23萬港元的價格出租,2004年他又以4300萬港元將其賣出。

2004年3月份,周星馳轉手賣出“普樂道七號”套現2億港元,又以3.2億港元購入太平山頂的“普樂道十號豪宅天比高”地塊,並和菱電合作,獲批重建4幢“天比高”超級洋房,估計每幢售價約4億港幣。其後,周星馳又斥資5000多萬元收購灣仔皇後大道東鉅芝樓,如今樓價已升至近1億元。

2007年,他以2.1億港元買入位於九龍尖沙咀的GranvilleIdentity商場,2009年又以3億港元的價格出售,賬面凈賺9000萬港幣。

房地產投資的經歷也給電影提供了靈感。電影《美人魚》就是以房地產過度開發汙染了海洋環境為背景的故事,在影片開頭,鄧超飾演的劉軒和張雨綺飾演的李若蘭兩家房地產開發商競價拍地,為了搶青羅灣這塊地皮兩人瘋狂舉牌,最後劉軒拍得這塊地。事後,在慶功宴上有人告訴劉軒,若蘭搶這塊地並非真要買,而是為了把地價擡高,周邊的房子會很快賣出去,若蘭就會賺300億,而鄧超會虧200億。電影內容直指房地產潛規則。

喜劇之王的內心

這位喜劇之王贏得了粉絲的心,卻跟周圍的朋友相處的一塌糊塗。曾經交好的吳孟達、王晶、羅家英等都對周有過抱怨。2014年,向華強妻子陳嵐炮轟周星馳一事曾在娛樂圈引起不小的轟動。當時,許多對星爺有意見的明星也開始站隊,表達自己對周星馳的不滿。外界一直盼周有所回應,但沈默多日後,周星馳的回應是,“不喜歡響應,默默拍自己的電影”。

沈默、孤僻、愛錢、天才、暴脾氣……在娛樂圈多年,周星馳被貼過許多標簽。但他似乎從來不在意。

此前,一直只看周星馳的電影,少有看他的采訪。第一次看周星馳的采訪節目是在2014年的一期楊瀾訪談錄中,當時看著電視上清冷、內向的星爺,跟電影中的角色大相徑庭,曾以為他遭遇了什麽特別慘的變故。

後來才知道,這是真實的周星馳。

他是孤獨的。他的朋友田啟文曾說過:

周星馳像武俠小說里的孤獨老人,讓別人無法靠近。

1962年,周星馳生於香港九龍的窮人區,家中境況不好。7歲時,父母離異,他一直跟母親和兩個姐姐生活。一次在電影院里,周星馳親眼見父親挽著另一個女人。在學校,個子長得瘦小,沒有家庭背景,他經常被別人欺負。多年後,周星馳曾提到自己小時候的期盼:掰著手指頭算自己什麽時候才能長大,長的高大健壯一點,不再被其他小孩子欺負。

20歲時,周星馳報考了第11期香港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但沒考上。同年在好友介紹下,進入第11期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夜訓班。

1984年,一同起步的梁朝偉拍了《鹿鼎記》很快就紅了,而那時候周星馳還在跑龍套,電影《喜劇之王》就取材於周星馳的真實經歷。當時,為了生計,他不得不說一些拍馬屁的話,為了一個死屍的角色厚著臉皮軟磨硬泡。

在無線簽約之後,周星馳主持了一檔少兒節目,一待就是6年。曾經有媒體報道說他不適合娛樂圈,也就適合主持少兒節目。他就把報道剪下來貼在床頭,用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成為喜劇之王的路上實在經歷了太多苦難。只有真正深入了解過周星馳的經歷後,才能走進他的內心,才能理解他深深的孤獨感。

但正是這些經歷,讓他不會去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幾個知心朋友,大部分人都不會懂他。而了解他的人,才會發現他的魅力之處。

曾是星輝簽約藝人的陳國坤對周星馳的評價是:

他(周星馳)其實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人。很多人對星爺有點誤解。每個人都說星爺很難相處,其實不是,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可能他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他想的東西太高,很多他想的東西我們理解不了,然後他才發脾氣。

不過我對付他還是很有絕招的,因為他也非常喜歡李小龍,所以每次他要發脾氣,我就裝作李小龍的樣子,他就不罵了。

星爺的經歷,不禁讓人想起同樣出身草根,同在喜劇領域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嶽雲鵬。許多專訪顯示,嶽雲鵬的臺上臺下性格差別其實非常大。在臺上,他是萌賤的“小嶽嶽”,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沈默、冷靜、嚴肅的人。巧合的是,嶽雲鵬同樣是經歷過辛酸的成長環境,靠自己一點一點努力,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才迎來出頭之日。

其實,這世上哪有那麽多天才,有的只是不放手的機會。只有努力過,做好充足準備,機會一來你才能毫不猶豫,即刻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32

聽完這50首歌,我們想為華語音樂創作說幾句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6/161260.shtml

聽完這50首歌,我們想為華語音樂創作說幾句話
新音樂產業觀察 新音樂產業觀察

聽完這50首歌,我們想為華語音樂創作說幾句話

2016年50大金曲,順便了解下當下華語音樂創作現狀。

本文由新音樂產業觀察(微信 ID:takoff)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新研室

關於華語音樂,最近出現不少爭議,有人說“華語音樂將死”,有人說“中國沒有音樂”。對此,新觀群友們已經有過深入探討。(看這里:華語音樂早已經是一潭死水?)簡而言之,有一種觀點認為,華語流行音樂很爛,就對了。那麽,華語音樂到底有多爛呢?新研室抽空把年前想做卻沒做的事情做了,挑出了2016年50大金曲,順便了解下當下華語音樂創作現狀。 

新研室給自己定了幾個標準:

1.詞曲創作都必須是華人,歌詞是華語(含方言)。

2.盡量多元化,不同音樂風格都聽聽,搖滾和偶像都挑挑。

3.不要太另類,相對比較容易接受。

結果如下:

254812706593864469

145101990265749385349855186682759695 

挑歌的過程中,新研室最深刻的感受有三:

首先,相對歐美音樂,華語流行音樂確實比較單一,不只是風格的單一,也包括編曲結構和層次的簡單化,顯得歌曲的可聽性略淺。

其次,華語流行音樂顯得“單調”的一個原因可能在於節奏變化有限。相對而言,歐美歌手,尤其是黑人歌手的節奏感遠遠好於華人,所以借由節奏的變化,可以帶來不同的創作動機、行進方式和器樂變化。國人的音樂,重歌詞和旋律,節奏感偏弱,造成創作的局限。

還有,整體制作水平確實不太高,尤其是把音樂平臺上大量所謂獨立創作算入的話。

其中有一些問題是根源上的問題,比如節奏感,中國人節奏感就是不強,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節奏感不強會影響電音和說唱等重節奏的音樂創作;有一些是行業變遷帶來的,比如制作水平。個體生產質量必然不如精英生產,自媒體也有同樣的問題。

但是我們認為如果因為上述問題存在而全盤否定華語音樂創作就有些偏頗了。需要強調的是,當我們評判當下整體音樂創作質量時,簡單粗暴的把傳統唱片業時代拿來對比是不對的,時代的變化必然會在行業變遷中體現出來。

對於作品來說,這個時代最大的變化是什麽?兩點:

1.個人作品取代精英產品

上面這50首歌,十有八九歌手都參與詞曲創作。歌手介入創作,最直接的影響是讓歌曲更貼近歌手歌星,更像個人作品,而不是標準化產品。傳統唱片業的創作是產品導向,企劃、收歌、錄制、包裝,強調專業化流程,為了保證作品達到行業售賣標準,收歌來源相對固定。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Leon Now》黎明

1.Sugar in the Marmalade(詞:周耀輝/曲:雷頌德)

2.Prime Donna(詞:周耀輝/曲:雷頌德)

3.我愛花香不愛花(詞:林夕/曲:雷頌德)

4.從今開始(詞:林夕/曲:雷頌德)

5.Be My Girl(詞:林夕/曲:雷頌德)

6.酸(詞:林夕/曲:雷頌德)

7.透明(詞:十方/曲:雷頌德)

8.珍惜(詞:黃偉文/曲:雷頌德)

9.Ellie(詞:周耀輝/曲:桑田佳佑)

10.知道不知道(詞:小兵/曲:小兵)

11.Dawn (曲:雷頌德)

12.Sugar in the Marmalade(詞:周耀輝/曲:雷頌德)

上面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這個情況在傳統唱片業並不少見。華語市場上,傳統唱片業就是由少數創作精英把持的。精英把持創作,當然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穩定,但同質化也較嚴重。也許你會覺得,孫燕姿和張惠妹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啊?你不知道的是,唱片公司每年要犧牲多少同質化的新人才能捧出一個孫燕姿或張惠妹。

如今最大的不同是,任何人,無論好賴,都有可能吸引到自己的粉絲,形成自己的圈子,為此,個性化作品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年輕一代,但凡有點能力的都更願意自己寫歌,獨立發行,好賴是自己的作品。上面50首歌里,絕大多數歌手都有參與創作。

這是一個趨勢,產品化轉向作品化,個人化,敝帚自珍。從鹿晗到齊一,莫不如此。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制作水平參差不齊。條件好的如鹿晗,制作水平相對較高的,條件不好的,如大量民謠、Indie-Pop、古風等,制作水平相對較低。

但新研室認為這是階段性問題,隨著制作工具的不斷進步,隨著市場競爭促使個體生產者逐漸具備產品意識,加強品控,制作水平會逐漸回升。這里面有一個比較正面的例子是汪蘇瀧,過去大家都認為他屬於網絡歌手,被戲稱為“QQ音樂三巨頭”,但這些年來,汪蘇瀧的作品制作水平是不斷提高的,這就是加強品控的結果。

2.傳播的去中心化和圈層化

在前互聯網時代,標準化產品加上集中的資源是成功的基礎。這意味著唱片公司的風險最低,銷售規模化可能性最大。隨著標準化產品變成個性化作品,傳播從中心化變成碎片化,受眾也越來越圈層化,廣為傳唱的大眾金曲和一統天下的大眾明星都越來越少。

當前條件下,一首歌要想被盡可能多的人接受,想要實現全渠道傳播,真正形成大眾狂歡,必須符合兩個條件:滿足最廣大受眾的基本審美需求,觸動社會情緒。前者的代表是《小蘋果》和《成都》,後者是《野子》。《小蘋果》和《成都》都屬於朗朗上口、簡單易學的歌曲,《野子》不好唱,但是好聽,而且唱著特別“爽”。

因為圈層化的原因,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局限於已有的圈子里,當我們抱怨聽不到好歌的時候,很可能需要跳出自己故有的圈子去主動發現。比如鹿晗的《某時某刻》和《微白城市》我們認為都是好歌,但非鹿晗粉絲的圈子很難get到。實際上,新研室挑的這50首歌也遠代表不了誰。因為圈層化的關系,我們的選擇也很有局限。但另一方面,廣為傳唱的好歌會越來越少,代之以不同圈子里傳播的分類市場金曲,音樂欣賞會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和圈子化。

與此同時,新研室發現,國內的音樂平臺缺乏有效的幫助用戶智能發現新歌的途徑,使用國內的音樂流媒體服務,會越來越局限於已有的音樂認知體系中不可自拔。相比之下,Spotify的智能歌單在歌曲推薦上已經有達到很高的水平,這也有助於歌曲的充分傳播。

那種能在不同圈子里全渠道傳播的歌曲,通常都會被呲之以鼻,《最炫民族風》、《小蘋果》、《一萬個舍不得》、《董小姐》、《成都》,原因前面提到了,這種歌曲一般審美標準是按全中國人的欣賞水平來平均的。這些年唯一的例外是《野子》,這首歌之所以能紅,除了有一定傳唱性,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切合了社會情緒,這些年大家都覺得自己活得太憋屈了。

總結

音樂市場回暖,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之前十年,行業轉型帶來的市場萎靡,造成內容匱乏,導致現在綜藝節目只能更多消費15-20年前的老歌。但是,作為行業眼中的“新樂(lè)觀”,我們認為華語歌曲創作並沒有那麽爛。而且,產品質量跟市場發展是由直接關系,隨著音樂市場的繼續回暖,市場競爭會促使創作團隊更加重視產品質量,加上,版權價格的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平臺、團隊和財團願意把錢投入到新版權生產上,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華語歌曲的整體質量。

華語音樂 創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49

周末娛覽王:華語電影催淚20大

1 : GS(14)@2015-03-29 12:29:02







很久沒有這樣的大哭一場吧?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幾乎每份鐘都有一個催淚位,務求抽乾觀眾淚水為止。回想昔日港產片也不乏感動情節,本報娛樂版嚴選二十套中港台的催淚電影,看看會否激活你的淚腺。撰文:蘇芬妮



《雙城故事》(1991)主演:曾志偉、張曼玉、譚詠麟

【簡介】陳可辛首次執導,便逼觀眾墮入他的悲情佈局。曾志偉和譚詠麟飾演莫逆之交,因同時愛上張曼玉而兄弟反目,十多年不相往來。片末,志偉被驗出患有絕症,性命垂危,陳可辛偏偏安排一場三人聚首的戲份,眾人要在友情、愛情及面對生離死別作出取捨,令人動容。【催淚場面】結尾三人在顛簸的郵輪相擁,看着志偉慢慢死去仍在為阿倫與曼玉的感情擔心,那種友誼令人刻骨銘心。




《新不了情》(1993)主演:劉青雲、袁詠儀

【簡介】世上最令人傷感的事情,是當人擺脫困境重燃希望之際,命運再次作弄你,將你由高處摔到低谷。《新不了情》就是這種殘酷調子,起初鋪排出開朗的袁詠儀,令潦倒的劉青雲恢復鬥志,到觀眾也以為否極泰來之際,即交代袁詠儀骨癌復發,令其性情大變。雖然是預告的結局,但仍會令觀眾泛起憐憫之心。【催淚場面】袁詠儀發現自己癌病復發指着張艾嘉來罵的一段獨白,將病人不忿的心情表露無遺,令人同情。




《天若有情》(1990)主演:劉德華、吳倩蓮

【簡介】經典的苦情戲,就是只需聽到袁鳳瑛的《天若有情》配樂奏起,便聯想到電影結尾華Dee拎刀捅死黃光亮的悲壯一幕。富家女遇上古惑仔,早已注定是苦戀結局,片中令人肉緊場面極多,窩囊半世的達哥發圍手刃仇家固然令人激動流涕,最後華Dee滴着鼻血載吳倩蓮在公路飛馳,以及誓死要去殺黃光亮,同樣教人欷歔。【催淚場面】苦等愛郎的吳倩蓮穿上婚紗沿金鐘天橋一路赤腳喪跑,只是搜索華Dee的蹤影,那片苦澀永成經典。




《歲月神偷》(2010)主演:任達華、吳君如

【簡介】雖然《歲月神偷》當年在柏林影展奪得水晶熊獎,但電影不只是拍給小孩看的。電影重現六十年代港人的刻苦精神和人情味道,節奏輕鬆,誰知末段調子一轉,大哥李治廷患血癌赴京就醫,惜未能救活。最後,細佬鍾紹圖遵照祖母指示,將喜愛的東西一一拋入苦海,當中包括英國國旗,港人感受最深吧。【催淚場面】任達華脫掉結婚戒指買血救大仔,當吳君如到醫院時發現丈夫手上空空時那份不安與無奈,令人掉淚。




《阿郎的故事》(1989)主演:周潤發、張艾嘉、黃坤玄

【簡介】發哥相依為命的兒子黃坤玄要跟前妻張艾嘉返美,他要在賽車場尋勝利。結尾被撞到七孔流血,發哥仍撐着最後一口氣。【催淚場面】結尾響起《也許不易》的歌,眾人看着發哥的車爆炸欲救無從,心酸到爆。




《龍的心》(1985)主演:成龍、洪金寶

【簡介】「童年時話過,一生到盡頭」成龍為了智障的大佬洪金寶,甘放棄出海的夢想,被迫當差照顧他。【催淚場面】成龍忍不住哭着對洪金寶說寧願將他殺死後再自殺,觀眾感受到那份無奈。




《搭錯車》(1983)主演:孫越、劉瑞琪

【簡介】推着破舊木頭車靠收集空酒瓶及破爛為生的啞叔孫越跟養女劉瑞琪相依為命。劉瑞琪名成利,卻未能見養父最後一面。【催淚場面】劉瑞琪唱出《酒干趟賣無》一曲「沒有你那有我……」,完美演繹父女情。




《唐山大地震》(2010)主演:徐帆、張靜初

【簡介】徐帆演的母親在地震瓦礫中兩個只能救一個,三十二年後張靜初重回老家,徐帆下跪向女兒道歉,重看仍然感人。【催淚場面】張靜初看見墓中藏着課本與書包,知道母親三十年來的自責,終於崩潰。




《親愛的》(2014)主演:趙薇、黃渤

【簡介】黃渤的兒子被人拐走,多年來走遍中國各縣尋子,常常被騙。終在探訪中找到兒子,卻發現趙薇這名養母也是受害人。【催淚場面】趙薇知道自己懷孕了,終於知悉自己被丈夫一直騙了,所有希望都幻滅了。




《大小不良》(1984)主演:岑建勳、小彬彬

【簡介】小偷與頑童,竟然因為拍檔偷錢而生出了有如父子的感情,岑建勳與小彬彬令觀眾笑足大半場,怎料尾段來個悲慘結局。【催淚場面】岑建勳為救小彬彬被警察槍傷,臨終前與小彬彬真摯對話,刺穿觀眾心窩。




《忘不了》(2003)主演:張栢芝、劉青雲、原島大地

【簡介】古天樂交通意外身亡,留下兒子原島大地給女友張栢芝照顧,幸好結識了當小巴司機的劉青雲,互相扶持走出人生陰影。【催淚場面】原島意識到將被遺棄,拉着栢芝不走說:「唔好唔要我啦,我會乖啲㗎嘞。」




《法外情》(1985)主演:葉德嫻、劉德華

【簡介】劉德華扮演的孤兒做律師,並接了葉德嫺飾演的老妓女涉謀殺案。葉德嫻發現律師竟是自己骨肉,擔心影響對方聲譽。【催淚場面】主控官找來修女力證二人關係,葉德嫻情急大叫認罪,母子情深令人動容。




《何必有我》(1985)主演:鄭則士、鄭文雅

【簡介】鄭則士演的智障人士肥貓感動幾許人,不斷遭人欺負,但仍努力自立,更與母親焦姣相依為命。【催淚場面】肥貓母親焦姣臨終前託孤鄭文雅,此時肥貓哭着唱出《世上只有媽媽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主演:白燕、張活游、馮寶寶

【簡介】楚原成名作,幾乎將數得出的不幸事全搬進電影:貧窮、失業、患病、行乞樣樣齊,白燕和張活游成為悲情戲代表。【催淚場面】馮寶寶跪住同白燕道出幾兄妹逃學的原委,是為乞錢替母醫病。




《玻璃之城》(1998)主演:黎明、舒淇

【簡介】黎明與舒淇的不倫苦戀以悲劇告終,固然令人婉惜,但最催淚還是導演張婉婷巧妙地穿插殖民地色彩的事物。【催淚場面】黎明在倫敦的大橋上找尋舒淇的身影,中間閃現二人的溫馨日子。




《星願》(1999)主演:任賢齊、張栢芝

【簡介】任賢齊飾演的洋葱頭車禍逝世,獲特赦返回人間五天,但不能跟張栢芝表明身份。幾經波折,栢芝終得悉洋葱頭身份。【催淚場面】兩人相認後卻是離別之時,洋葱頭化作星星重回天上,栢芝哭着揮手告別。




《KANO》(2014)主演:曹佑寧、永賴正敏

【簡介】永瀨正敏飾演的教練帶領日治時期台灣的嘉義農林棒球隊進軍甲子園比賽,由最初評為無機會的分子,卻一直殺入決賽。【催淚場面】投手曹佑寧在決賽中帶傷繼續投球,邊滴着血邊投出球,感動全場觀眾。




《愛的世界》(1990)主演:劉松仁、鄭柏林、黃坤玄

【簡介】劉松仁虧空公款豪賭輸清光借大耳窿,大仔黃坤玄拚死營救細仔鄭柏林,被兩車撞飛,奄奄一息還哼起《小太陽》。【催淚場面】黃坤玄告知柏林仔媽媽已死,令他哭着大叫:「我要媽媽!」刺痛了所有人。




《聽不到的說話》(1986)主演:劉青雲、馬斯晨

【簡介】馬斯晨飾演的啞女,為答謝劉青雲的多次捨身相救,以手語演繹出《分分鐘需要你》,非常感人。【催淚場面】劉青雲遭人暗算,忍着痛卻不支一直滾下樓梯,眾人想叫醒他卻叫不出聲。




《陰陽錯》(1983)主演:譚詠麟、倪淑君

【簡介】譚詠麟跟飾演女鬼的倪淑君當年戲中一段人鬼戀蕩氣迴腸,死門爆開倪淑君被吸走,譚詠麟盡最後努力不果跳樓殉情。【催淚場面】又是歌曲《幻影》催淚,配合譚詠麟救女鬼倪淑君不果跳樓殉情極淒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8/19092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074

內地破華語片紀錄《捉妖記》日吸1.7億

1 : GS(14)@2015-07-23 01:30:31

由「史力加之父」許誠毅執導、吳君如、曾志偉及井柏然主演的電影《捉妖記》,前日在中港兩地上映,香港的開畫票房只有80萬元,只算不過不失。不過《捉》片中4手2足的小妖王胡巴,在內地就成功吸引到觀眾入場欣賞,前日開畫票房有1.58億元人民幣,連同先前的優先場累計票房達1.7億元人民幣。成功打破上年有郭富城、甄子丹及周潤發助陣的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所保持的1.28億首日票房紀錄,成為歷年來華語片開畫票房冠軍。


■柯震東被封殺前,曾為《捉》片影電影海報。 微博圖片

柯震東借勢支持

另外,原本是《捉》片男主角的台灣藝人柯震東,因為在內地涉毒被封殺而換上井柏然重拍所有戲份。經歷了換角的柯震東依然關心《捉》片,他前日傍晚在微博上貼上胡巴的圖片留言說:「找一天去捉你,然後保護你們!」不少網友見狀都留言表示:「你才是他親爸」。撰文:李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718/192233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20

三華語片票房慘淡

1 : GS(14)@2017-01-14 12:25:46

近期電影票房不振,可能觀眾留力賀歲片吧,但新片戲碼不吸引亦是主因。前日七部新片上映,三部華語片的票房可以用慘淡來形容,成龍坐鎮的《鐵道飛虎》單日只有8萬元票房、王大陸的《一萬公里的約定》更只得5萬元,表現稍好是顏卓靈主演的《那年夏天你去了哪裏》,都只是有10萬元。由鷹眼謝洛美維拿主演的電影《天煞異降》,則以89萬元成為開畫及單日票房冠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4/19896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