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的中國賀歲片讓大導演很囧,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簡稱《泰囧》),上映十六天(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狂賣人民幣八億二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九億元),中國票房已經勝過賀歲片名導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與國際名導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並確定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更令大導演很囧的是:根據券商預估《泰囧》製作加上行銷費用,一共不過人民幣六千萬元,至今票房超過投資成本近十三倍。投資此片的光線傳媒在深交所的股價,從電影上映至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為止,已經上漲四九%。 其打敗的對手,如《唐山大地震》或《一九四二》,其製作費分別是人民幣一億二千萬元和二億一千萬元,前者票房超過投資成本四‧六倍,後者至今仍未回收。相較之下,《泰囧》的回收率高於兩者。 中國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諮詢研究經理劉翠華指出,電影暑假檔和賀歲檔共占中國近八成票房。從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跨年到二○一三年春節二月十四日,預計有七十八天,共有五十部片子上映,等於不到兩天就有一部新片,可謂競爭激烈。 《泰囧》以小成本殺出重圍,更有意思的是,其導演兼演員徐崢還是第一次執導電影,《泰囧》這匹黑馬跑出好成績,讓專家也跌破眼鏡。 《泰囧》其實是二○一○年《人在囧途》的續集,《人在囧途》成本僅有人民幣七百萬元,票房卻近人民幣四千萬元。 秘密一:成功「接地氣」用在地化詞彙,引發共鳴 《人在囧途》的題材很簡單,主要是敘述在過年前夕,所有中國人都要急著返鄉過年,其中,兩個價值觀身分差距甚大的人被迫同行發生的故事,在這其中,有因價值觀衝突所造成的反差笑料,但也有只在中國才會出現的光怪陸離現象。 擔任《人在囧途》演員的徐崢觀察,「觀眾喜歡它(《人在囧途》)的原因,他覺得從電影裡面,看到了他自己的這個生活。」在《人在囧途》之後,徐崢想做囧途二,找上光線傳媒投資。 「囧系列」的題材,成功把喜劇,與中國庶民生活做出連結。得藝國際媒體發行部總監陳鴻元認為「囧系列」屬於「公路電影」,「喜劇片原本就是容易賣座的類型,大多數人進電影院不是為了尋求生命意義,而為了娛樂。」 喜劇片通常非常在地化,中國稱此「接地氣」,比起大製作電影強調場面的「大」,《泰囧》要的是「真」,企圖用人物定位與在地化的詞彙,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泰囧》選擇泰國當拍攝地,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出國的第一個旅遊地,共鳴度高。 三位演員各自代表中國不同階層,徐崢演的是滿腦子想找個創投,投資他的新能源事業,好大發利市,這是目前中國城市菁英的普遍形象,其為了事業冷落了家庭與小孩;王寶強代表只安於做hand–made(手工)的蔥油餅小販,陽光燦爛的傻蛋青年;黃渤飾演原本是徐崢的事業夥伴,卻因為競爭,反目成仇,三個人在泰國展開囧人囧事。 這次的劇本設定,更市場導向。中國南北對於笑料的要求不同,北方偏好耍嘴皮子、玩文字遊戲的喜劇;南方偏好動作搞笑。《泰囧》裡透過主角身分與價值觀的差異,製造對話笑料娛樂了北方觀眾;劇中飛車追逐,被黑社會追打劇情,則討好南方觀眾。 合拍過兩岸電影,威像影視總監製葉如芬認為,《泰囧》的拍攝手法與故事結構,顯然是經過計算,如同《人在囧途》,《泰囧》在電影收尾時,還是回頭點到友情、家庭與事業的抉擇,不多不少分量正好。 秘密二:不迷信大製作滿足內在探索,又不說教 其實,中國觀眾的口味在改變,大製作、大導演是票房靈藥的定律也在改變。《痞子英雄》的編劇陳慧如認為,中國電影圈也在探討大導演似乎不再是票房保證。 放眼中國賀歲檔,《王的盛宴》講鴻門宴,或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講抗日戰爭饑荒逃亡的故事,大製作歷史故事,這些題材對中國觀眾,已經過於沉重。《一九四二》賣座不如預期,電影上映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投資方華誼市值已經縮水超過人民幣二億三千萬元。 中國觀眾其實開始正向內求,希望電影可以讓他們有些內在探索,但又不要太過沉重。《泰囧》反應了中國快速成長後,人們處於新舊價值衝突與取捨,在笑料、人生意義與現實感三者間,分量拿捏得剛剛好。太多笑料流於鬧劇,講太多人生意義流於說教,太接近現實則笑點也沒了。 秘密三:切中末日行銷主打等死不如去影院笑死 劉翠華也分析,《泰囧》打著末日狂歡,「在家等死不如去影院笑死」的行銷語彙,正中心裡發悶的社會情緒。 不過,話說回來,好劇本、好演員、好檔期,這僅是提高電影的勝率,但能否變成黑馬,沒人說得準。 只能說,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大轉向,才是讓中國電影圈大腕們感到很囧的真正原因。 【延伸閱讀】《泰囧》有望登上中國影史最賣第3名 ——中國10大熱賣電影票房表(人民幣億元) 《阿凡達》(外語片)13.78《變形金剛3》(外語片) 10.88《鐵達尼號3D》(外語片) 9.75《人再囧途之泰囧》(華語片) 8.28《畫皮2》(華語片) 7.26《讓子彈飛》(華語片) 6.76《唐山大地震》(華語片) 6.73《不可能的任務4》(外語片) 6.46《功夫熊貓2》(外語片) 6.08《金陵十三釵》(華語片) 5.92 註:票房統計至2012/12/28;《鐵達尼號》中國譯為《泰坦尼克號》資料來源:時光網 整理:曾如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