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宇縮水誰之過?──發水遊戲,自有官府一套(2010/07/03)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277


奧運站帝峰.皇殿開售前傳出收票只及單位數量七成,恐有認購不足之虞,事後卻 在短時間內沽清,令市場嘖嘖稱奇。其實代理或發展商究竟收多少票,只是停留在「聲稱」層面,即使是實數,亦可以是大量的重複票,就像新股超額認購倍數,多 與少,與上市後股價表現毫無關係。

至於該盤熱賣,亦與之前賣地類同:好條件的大把人搶,條件較次賣不好價,如條 件較次又要賣好價,結果自然是乏人問津。即如前兩周港島區某新盤開售,條件不如該區龍頭盤,卻想以溢價推出,即使只有區區數十,銷情冷淡亦應是意料中事。

筆者以前提及俄羅斯公仔結構,即在某地段內物業因各種條件排資論輩,新盤如想 用超高溢價開售,條件是否能超越該區龍頭盤呢?帝峰.皇殿在奧運站附近,建築質素與一號銀海同級,開則大小切合市場兩極化,位置則據說兼具兩站之利,樓價 略高於同區同系帝柏及柏景灣,而推售數量只是區區二三百伙,反應熱烈亦是在計算之內。

接著發展商提價1%加推,被目為不敢加價,既然現水平去到貨,利潤亦符合發展商預期,接近原價加推「以價就量」又怎 能視為看淡?假若發展商大幅加價而銷情變淡,淡友又有另一版本的故事可造。其實看好看淡無所謂,但應該基於合理的分析與推斷,一面認為新盤造價偏高,另一 面又批評發展商不敢加價,實乃首鼠兩端。

當然此等「兩頭蛇」行為或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普遍現象,「公就我贏,字就你 輸」、「我錯都係你唔啱」,即如掛著中立招牌的政府資助機構亦是如此。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報告,提出五十一項建議,當中部份隱含規管「發水樓」之意。事 後主席陳智思表示希望發展商自律,不然政府應考慮立法規管。

說句公道話,所謂發水樓,即發展商售賣樓宇總面積超出地則比率,是根據一套套 政府定下的遊戲規則,並由政府相關部門批出圖則。究竟寬免多少面積是由政府部門決定,而建多高多密,更有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核。建築圖則及規劃經多次批核及 修改,才能建成物業,與發展商的「自律」無關。陳先生應該呼籲政府定好遊戲規則,並責成相關部門嚴密把關。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指出,自利是人的天性。自律一詞狀甚高貴,但要求別人犧 牲利益來乘人之美,乃屬反逆人性。本港主要發展商絕大多數是上市公司,要向股東負責,當然在法例容許之下把利潤最大化。各種「發水措施」,原意甚佳,亦有 陰謀論如筆者視之為「救市措施」,但當原意有所偏離,或客觀環境已變,為政者便有調整相關政策之責。

而此等調整,究竟又以何人的利益為依歸?例如嚴格執行環保露台與工作平台分作 兩份,從用家的角度,兩者連成一片還有些用途及看頭,把兩者分開,甚至要兩戶人分佔同一長條型的工作平台,用家便成為受害者。筆者就想不到有誰會在此種安 排之下得益。

筆者在一著名台灣討論區,看到有人這樣描述香港民情:兩個人買魚蛋,其中一人 有五粒,另一人有六粒,往往是拿著五粒那人要求剝奪別人多出的一粒,而非為自己爭多一粒。發水遊戲亦作如是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65

說史140510最寒冷的冬天(二十八) 誰之罪?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5/10/%E8%AA%AA%E5%8F%B2140510%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4%BA%8C%E5%8D%81%E5%85%AB-%E8%AA%B0%E4%B9%8B%E7%BD%AA%EF%BC%9F/

說史140510
最寒冷的冬天(二十八) 誰之罪?
蕭律師執筆

在撤離軍隅里後,沃克Walton Walker和 麥克阿瑟Arthur MacArthur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沃克認為如果他們能撤回平壤,就可以沿平壤──陽德──元山在朝鮮半島最狹窄之部位建立一道弧形防線。 他認為有能力守住這道防線。朝鮮半島由南向北呈逐漸擴大的蘑菇狀。但即使最窄的距離,寬度也有125哩。如果在這條防線部署七個師,那每個師需要防禦的寬度仍有二十哩左右。 這裡離南方還是太遠,路況非常惡劣,補給極為困難。 中國人可以悄悄繞到他們背後,直接切斷退路。

當中國人在第一波進攻大獲全勝後,天平正朝敵方傾斜:對方兵力明顯佔優,而且信仰極為堅定,面對敵人無所畏懼;他們在夜間作戰勇猛靈活,敢溜入敵陣進行肉搏戰。 開戰前一度壓在中國人心裡的恐懼──對美國先進武器的畏懼──現在轉移到第八集團軍身上。 不久前他們還對中國的作戰能力不以為然,現在他們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肆意誇大敵人的厲害。 他們曾像騎士般向北進軍,現在則需要面對毫無準備的撤退。在西線,高層的誤判把戰地變成屠宰場。

現在似乎沒有人願意負責。 在東京,當完勝的美夢徹底粉碎時,大員們目瞪口呆。 麥克阿瑟一直想讓周圍的人把自己視為無所不能的人,現在他在戰場上輸給一支農民將軍領導的軍隊,因此對他喪失信心的不只是軍隊,還有他本人。***他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願負起失敗的責任。 每當談到這個問題,他都會把自己說成是華盛頓政策的最大受害者:所有錯誤,就是因為華盛頓對他的束縛和控制,阻止他當初對中國設在鴨綠江對岸軍事基地發動攻擊。他原本指望華盛頓方面允許他與中國全面決戰,借助這場規模更大的戰爭,重新奪回只屬於自己的勝利,進而證明自己、重拾自己的聲望。 布萊德雷Omar Bradley發現,當麥克阿瑟的請求遭到拒絕時,他那「才氣逼人卻脆弱不堪」的思想,突然被現實徹底擊碎。

不久,麥克阿瑟便透過與他關係不錯的刊物,為自己的失敗進行辯護。 十二月一日,《美國新聞》發表了一篇麥克阿瑟的長篇專訪。他恣意攻擊華盛頓當局,認為是他們阻止「乘勝追擊」中國軍隊,轟炸在滿洲的軍事基地。他聲稱,這讓他「在軍事上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無法取得以往的勝利。」

在華盛頓,這篇文章被視為麥克阿瑟又一次的「馬後砲」,杜魯門Harry Truman的憤怒可想而知。他馬上發布了禁止各黨派擅自評論韓國問題,規定有關韓國問題的任何政策性聲明均須事先通過國務院的審查。

後來,布來德雷認為這又是一個關鍵時刻,因為參聯會沒有對總統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華盛頓一直軟弱無力,即使在聽到壞消息時也只是默默忍受,不採取任何措施及時扭轉戰局。這肯定是杜魯門執政時期最灰暗、最銷沉的時刻。這位總統原以為已經結束的戰爭,現在不僅進一步擴大,更糟的是,指揮這場戰爭的將軍成為政府的最大敵人,最大的政敵。 麥克阿瑟明目張膽地怪罪政府沒有提供應有的支援,甚至毫不掩飾地將失敗的全部責任推卸給政府。

十一月三十日,也就是中國人開始進攻那天,總統突然變得語無倫次。當他被問及美國將如何因應韓戰局勢時,他居然回答:「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應對挑戰。」另一名記者問:「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杜魯門本可巧妙迴避這個問題,但他卻回答「包括我們擁有的各種武器」。 於是一名記者繼續問:「這是否代表我們正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杜魯門的回答是「我們一直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的問題」,又說「前線指揮官將負責所有武器的使用」。

這讓很多人極度震驚—-不僅是美國民眾,還有美國的盟友。 他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杜魯門的話意味著戰區司令官麥克阿瑟最後將決定是否使用原子彈。 於是政府不得不尷尬地收回總統「蝦碌」的厥詞。 在那幾個月裡,參聯會名存實亡,不管以前多麼勇敢公正的成員,都變得越來越官僚。 一旦覺得自己走上事業巔峰,就會變得謹慎、淡漠。 戰場上的勇敢和官場上的勇敢,兩者永遠不能並肩共處

參聯會希望麥克阿瑟能重整軍隊,把第十軍併入第八集團軍,以便統一指揮。 他們相信,中國人的補給能力極為有限,而美軍有超乎尋常的機動能力,這可以讓聯合國軍後撤四十到五十哩,然後重新集統、整編。 如果中國軍隊繼續前進,美軍就可以用飛機和大砲組成一個威力無比的防線。 況且,在發動第一波進攻後,中國軍隊在大多數地區實際上已與後方失去聯繫。 但麥克阿瑟馬上拒絕考慮這個方案,他的態度令參聯會瞠目結舌。

中國人的參戰和聯合國軍隊在北方慘敗加劇了現有的政治分歧:一方使反華勢力更激進;另一方面,人們對麥克阿瑟的決定仍鮮有懐疑,這無疑為政府帶來更大的壓力,也讓杜魯門的民調大打折扣。 對於親華派來說,這是美國的亞洲政策徹底失敗的絕佳證據。

最令華盛頓難過的是,他們在朝鮮的軍隊是美國最好的軍人,卻還是遭到了重創。現在美國正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打仗,他們原本裝備不精良的軍隊突然變得不可抵擋,而國內的政治支持度卻江河日下,指揮官也開始對政府橫加指責。

在那個關鍵時刻,不僅參聯會,就算在當時最受人敬重的政治人物 馬歇爾George Carlett Marshall也未能有效遏制麥克阿瑟。

而麥克阿瑟的情緒變得極為波動,最明顯的莫過於他對中國兵力的估計。 他對敵人的態度從大膽的低估變成了漫無邊際的高估。中國軍隊進攻前,他和 威洛比Charles Willoughby在估計中國兵力時是「微不足道,六萬人左右」。 現在他卻說他正面臨敵人的五十萬大軍,而華府不允許他把戰火延燒到滿洲,這讓他的空軍對滿洲的軍事基地束手無策。

對華盛頓的無能最憤怒的莫過於Matt Rickway李奇微中將。 他從一開始就對麥克阿瑟的北上決定感到不安。這個決定的危險太大了,幾乎是不計後果、不顧士兵的生死。 現在前線部隊全盤崩潰,卻沒有明確的戰術。麥克阿瑟拒絕負責的做法更讓李奇微怒不可遏。同樣令他憤怒的是華府的軟弱,他們既沒有目標,也沒有指揮,致令麥克阿瑟隻手遮天,形成不可思議的權力真空。

十二月初,第二師殘兵在平壤集結。平壤火車站亂成一團。混亂、絕望的美軍官兵焦急地坐在車廂裡,希望盡快離開這個鬼地方。十二月七日,他們終於在靠近漢城的 永登浦找到一個宿營地。
EPSON MFP image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67

電視劇價格半年漲三十倍 “賣腎買劇”誰之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16.html

在近日開幕的上海電視節上,國產劇越來越高的價格成為了業內人士的熱議話題。被戲稱為“賣腎買劇”的電視劇市場,能夠支撐多久?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甚至感嘆僅今年電視劇價格就漲了三十倍。這些年不斷走高的電視劇價格,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電視劇價格半年怒漲三十倍

這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在6月7日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尖峰”論壇上,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感嘆,在未來一年里最重磅的電視劇如《如懿傳》、《擇天記》、《歡樂頌2》、《海上牧雲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騰訊都花了高價購買版權。但在三四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也就賣了30萬一集,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在今年漲了30倍。

“賣腎買劇”雖然是業內一個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渠道方的版權購買壓力。事實上,漲價的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版權,這些年IP價格、制作費、演員酬勞、編劇酬勞都在漲,整個行業看上去都在漲,是否只要有買方願意買單,這個天價的現象就會持續呢?

對此,曾打造過《虎媽貓爸》、《如懿傳》等精品大劇的金牌制片人黃瀾表示:“所謂的天價背後,其實是觀眾的強烈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市場供給,之所以版權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創作的核心資源也在漲價。而且,只有好的劇才會賣得貴,但是可以給平臺帶來價值。”

天價購劇一直都存在,但是行業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則是“貴的劇就一定是好劇嗎?”以及“這里面有沒有泡沫?這些泡沫會破滅嗎?”馬中駿坦承,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泡沫,“現在演員價格飛漲,很多過億都不算貴,頂級大神的作品一下就報了3000萬、5000萬。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下,需要我們理性判斷。”馬中駿坦言,要想讓“天價飯局”成為“平民盛宴”,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賣腎買劇”誰之過?

那麽到底誰導演了這一場版權價格戲劇性暴漲?

首先,影視市場的繁榮是價格上漲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暴漲的理由。那麽暴漲的直接原因在哪里?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坦言,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臺之外的新闖入者,不斷發起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電視劇版權價格不斷高漲。視頻網站不惜常年虧損的代價重金搶版權直接導致電視劇版權價格飆升,本來這一現象應該隨著視頻網站整合而減弱,但隨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殺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互聯網巨頭的支撐下,各家版權競爭更加激烈,也就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事實上,視頻網站已經很多年虧損了,視頻網站要實現盈利最好是整合得只剩下一家視頻網站,目前的格局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少峰表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成為電視臺之外影視劇最主要的購買方,視頻網站的介入對影視劇價格的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看出,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各自背靠三大互聯網巨頭,一方面三巨頭為各自旗下的視頻網站“輸血”,為買劇提供“彈藥”;另一方面,他們短期並不指望視頻網站能夠盈利。在互聯網思維下,他們更希望能夠占據視頻網站這一流量入口,為將來變現做準備。

發力自制紓解困境

不過,長達十多年的全行業虧損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視頻網站正在嘗試“自救”,即多渠道變現,包括發展付費模式、涉足電商等;另一方面,也在與背後靠山BAT一起合作發力網絡自制內容。以騰訊視頻為例,騰訊視頻借助騰訊集團的力量成立企鵝影業。成立半年,企鵝影業在本屆電視節期間霸氣連發27部電視劇項目,其中不乏大量超熱門IP,諸如《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三體》、《沙海》、《悟空傳》、《青雲誌》、《風聲》、《無心法師2》。

去年開始,視頻網站再度回歸到多年前大量級的劇集采購,對內容源頭的生產與投入量級產生巨大影響,帶來電視劇價格不斷飆升。對頂級優質內容的定價權加速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的同時,不斷攀升的版權費也為視頻網站帶來不小壓力。

對視頻網站而言,用戶的忠誠度源自對播出內容的追隨,內容換了平臺,用戶將隨之轉移。因而,對於與騰訊視頻有著強聯動效應的企鵝影業而言,要想做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勢必要做好兩手準備。

騰訊視頻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好的作品,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騰訊視頻還是要勇敢地去拿,比如騰訊視頻天價獲得2017年電視劇《如懿傳》的網絡播出權;另一方面,面對天價的電視劇市場,騰訊視頻也會進一步推動企鵝影業發力自制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41

電視劇價格半年漲三十倍 “賣腎買劇”誰之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16.html

在近日開幕的上海電視節上,國產劇越來越高的價格成為了業內人士的熱議話題。被戲稱為“賣腎買劇”的電視劇市場,能夠支撐多久?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甚至感嘆僅今年電視劇價格就漲了三十倍。這些年不斷走高的電視劇價格,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電視劇價格半年怒漲三十倍

這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在6月7日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尖峰”論壇上,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感嘆,在未來一年里最重磅的電視劇如《如懿傳》、《擇天記》、《歡樂頌2》、《海上牧雲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騰訊都花了高價購買版權。但在三四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也就賣了30萬一集,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在今年漲了30倍。

“賣腎買劇”雖然是業內一個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渠道方的版權購買壓力。事實上,漲價的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版權,這些年IP價格、制作費、演員酬勞、編劇酬勞都在漲,整個行業看上去都在漲,是否只要有買方願意買單,這個天價的現象就會持續呢?

對此,曾打造過《虎媽貓爸》、《如懿傳》等精品大劇的金牌制片人黃瀾表示:“所謂的天價背後,其實是觀眾的強烈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市場供給,之所以版權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創作的核心資源也在漲價。而且,只有好的劇才會賣得貴,但是可以給平臺帶來價值。”

天價購劇一直都存在,但是行業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則是“貴的劇就一定是好劇嗎?”以及“這里面有沒有泡沫?這些泡沫會破滅嗎?”馬中駿坦承,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泡沫,“現在演員價格飛漲,很多過億都不算貴,頂級大神的作品一下就報了3000萬、5000萬。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下,需要我們理性判斷。”馬中駿坦言,要想讓“天價飯局”成為“平民盛宴”,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賣腎買劇”誰之過?

那麽到底誰導演了這一場版權價格戲劇性暴漲?

首先,影視市場的繁榮是價格上漲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暴漲的理由。那麽暴漲的直接原因在哪里?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坦言,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臺之外的新闖入者,不斷發起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電視劇版權價格不斷高漲。視頻網站不惜常年虧損的代價重金搶版權直接導致電視劇版權價格飆升,本來這一現象應該隨著視頻網站整合而減弱,但隨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殺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互聯網巨頭的支撐下,各家版權競爭更加激烈,也就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事實上,視頻網站已經很多年虧損了,視頻網站要實現盈利最好是整合得只剩下一家視頻網站,目前的格局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少峰表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成為電視臺之外影視劇最主要的購買方,視頻網站的介入對影視劇價格的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看出,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各自背靠三大互聯網巨頭,一方面三巨頭為各自旗下的視頻網站“輸血”,為買劇提供“彈藥”;另一方面,他們短期並不指望視頻網站能夠盈利。在互聯網思維下,他們更希望能夠占據視頻網站這一流量入口,為將來變現做準備。

發力自制紓解困境

不過,長達十多年的全行業虧損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視頻網站正在嘗試“自救”,即多渠道變現,包括發展付費模式、涉足電商等;另一方面,也在與背後靠山BAT一起合作發力網絡自制內容。以騰訊視頻為例,騰訊視頻借助騰訊集團的力量成立企鵝影業。成立半年,企鵝影業在本屆電視節期間霸氣連發27部電視劇項目,其中不乏大量超熱門IP,諸如《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三體》、《沙海》、《悟空傳》、《青雲誌》、《風聲》、《無心法師2》。

去年開始,視頻網站再度回歸到多年前大量級的劇集采購,對內容源頭的生產與投入量級產生巨大影響,帶來電視劇價格不斷飆升。對頂級優質內容的定價權加速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的同時,不斷攀升的版權費也為視頻網站帶來不小壓力。

對視頻網站而言,用戶的忠誠度源自對播出內容的追隨,內容換了平臺,用戶將隨之轉移。因而,對於與騰訊視頻有著強聯動效應的企鵝影業而言,要想做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勢必要做好兩手準備。

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好的作品,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騰訊視頻還是要勇敢地去拿,比如騰訊視頻天價獲得2017年電視劇《如懿傳》的網絡播出權;另一方面,面對天價的電視劇市場,騰訊視頻也會進一步推動企鵝影業發力自制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51

地产大佬谈万科乱局:谁之过 何所得

http://www.xcf.cn/jrdd/201608/t20160812_775874.htm

http://www.xcf.cn/jrdd/201608/t20160812_775874.htm 2016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直击:

  地产大佬谈万科乱局:谁之过 何所得

  ◎每经记者 王杰 隋丕宁

  恒大突然加入“战局”,为万科股权之争增添了新的看点或变数,但目前尚无法判断这一事件的走势。

  自7月4日复牌以来,各路“土豪”在公开市场不断操作买卖万科股份。

  对于每一个新角色的加入,舆论的描述也从“三国杀”变成“四国大战”,再变成“战国七雄”。是的,围绕万科的这场股权争斗整朝向大佬争雄的方向发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与资本市场的买和卖不同,更多的市场人士从各自的角度或立场赋予了这场已然历时一年之久的股权争斗更多的法律和专业的意义。

  8月11日,在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万科股权之争进行分析。

  ●忆当年:名利之间的取舍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很多企业家眼里,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很多人钦佩他打下了万科的一片江山。跟万科比较熟悉的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为王石当年放弃万科股权一举作出阐释。

  田明透露,当年王石有一个判断,他觉得在中国,名、利、权不可能都拿,他要的是出名,所以对利他就不拿。王石希望把万科搞成像汇丰、GE这样的公司,没有什么显著的大股东,由管理团队来经营这个公司,其他的投资人喜欢就买,不喜欢就走。

  谈及此,田明话锋一转,“我觉得他的这个想法不太切合实际。”

  田明认为,创业者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把企业创业成功,第二个任务是应当为这个企业奠定一个好的产权基础,以及一个传承的机制,而王石没有能够完成第二个任务。

  曾经在万科干了10年的阳光100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林少洲回忆称,“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还在万科工作,关于股权这个问题,我 和王石为 这个问题起码争论了4次,当时我也不是代表我一个人,我代表了当时的一批高管团队。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很多企业采用的那种管理层持股的方式,我们团队来作为 万科的重要股东,这样来维持万科持续的发展。”

  “但是当时争论无果,我也是因为这些问题,因此对战略方向产生了分歧,陆陆续续地很多高管出走,其实跟这个事是有关系的。当时就留下了一个治理结构的隐患,导致现在出现了这种困扰。正因如此,我认为现在确实对万科来说面临一个特别重大的发展方向上的考验。”

  林少洲认为,股权之争这事对万科的影响非常大,万科是有比较强团队的公司,这跟它的股权结构有关系,因为它没有特别强势的大股东,所以它的团队 文化的发 育就特别强大,这其实推动了万科这几十年来非常稳健而且持续的发展。现在,这个结构如果发生变化,这个团队的信心,他们这个基础会受到影响,这对万科未来 的发展可能会蒙上一层阴影。

  ●谈治理:资本与职业经理人平衡

  对于时下的万科股权之争,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直言,这是过去半年多在中国上演的最大的,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的商战大戏。各种嚼舌根之后,万科的困局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向松祚认为,万科股权之争折射出两个深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在中国,职业经理人文化,或者职业经理人的规则怎么建立,究竟是资本主导,还是职业 经理人主 导,还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完美的平衡?向松祚认为,应该坚持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资本的力量和职业经理人的力量要达到完美的平衡。

  第二个,监管者的责任。万科股权争斗这个事情,如果一开始监管部门就能够介入进来,能够正确地引导,以法律为准绳,以规则为指导,相信不会走到今天这么一个局面。

  对于资本的力量和职业经理人力量的平衡,香港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认为,从理想状态来说这是很对的,但要达到那个平衡是极度不容易的。

  既然达到平衡不容易,那在中国企业面临的生态之下,该怎么办?林少洲认为,最需要的是克制、自制,职业经理人需要提升自己的自制力,资本也要自制力,不要把事情推到极端,大家都要为长远的目标、长远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这样才能把整体的问题解决得更好。

  谈及万科之争带给人们的启示,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原来的大股东华润明显可以发挥影响力,但是它不发挥它的影响力,而是调动职业经理人团队的 积极性, 最后走到社会上,普遍公认他们是一支卓越的团队。一旦这个情况有变化,靠制度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可能以后在中国一定要做大做强的企业里,职业经理人要重新 对比一下。跟王石的行进轨迹几乎高度吻合的是任正非,任正非也是有可能在华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持有很高的股份,但是他没有持有很多股份,并且他也坚定 地不上市。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上,你如果要按照任正非的框架,可以规避现在王石和郁亮们碰到的风险。

  (每经记者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当事人审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23

新澤西火車脫軌誰之過?老舊鐵路系統再受質疑

美國時間29日早上8點45分,與紐約曼哈頓一河之隔的美國新澤西霍博肯(Hoboken)車站一列火車發生脫軌事故,目前確切消息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75人受傷。脫軌的火車上有大約250名乘客。

新澤西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說,“這看上去就是一場交通事故。” 當地執法部門稱,沒有跡象顯示新澤西州霍博肯市火車相撞事故與恐怖主義相關,或系故意行為。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已經從華盛頓派出小組赴事發地評估該事件。

事故發生於當地上班高峰時間。這輛始發於紐約州Spring Valley鎮的Pascack Valley線通勤火車,按照計劃應該於8:38分到達終點站霍博肯, 事故發生時已經晚點了近7分鐘。據現場目擊者描述,火車以比一般進站時更快的速度駛入站臺。進站後火車也沒有任何減速的跡象,而是直接撞向了鐵軌盡頭的阻擋裝置。第一節車廂在撞飛阻擋樁之後“飛”入火車站建築屋內,對火車站建築造成明顯的破壞。

事故發生的霍博肯火車站(Hoboken Terminal)是新澤西重要的交通樞紐,有包括出軌的Pascack Valley在內的3條通勤火車的終點站,也有輪渡、公共汽車和地鐵(PATH)。

除了位於霍博肯火車站地下的地鐵在下午打掃幹凈後重新開放以外,通勤火車,公交車站和輪渡都在下班高峰時繼續關閉。新澤西交通局發布公告稱,其他未受影響的交通線路都無條件接受已經購買的停駛火車、汽車或者輪渡票,以幫助受到影響的乘客在不增加開支的情況下繞路回家。

新澤西交通局表示,駕駛出軌火車的司機是48歲的蓋里格(Thomas Gallagher),他已經在新澤西交通局工作了29年。經過簡單治療後,蓋里格已經出院,目前正在協助調查中。

超速出軌事故多

其實,翻看一下近幾年的火車事故報告,可以發現這樣的事故並不少見。

與這次霍博肯事故類似的有:2008 年 12 月,因為慶祝聖誕節通宵8 個小時後導致上班時神情恍惚,紐約史泰頓島的地鐵 MTA 的司機在進入終點站時錯過了安全停車區,駕車直接撞向鋼鐵保險杠。在最後的幾秒鐘,她試圖拉動緊急剎車,可是卻錯誤地拉到了喇叭桿。

美國近年來鐵路事故頻發,事故原因也經常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今年4月3日,在費城郊外的賓州Chester鎮,以接近限速170公里時速行駛的美鐵89次火車,撞上了停在鐵軌上正在施工的美鐵工程車。事故造成2名美鐵軌道維修工死亡,火車前兩節車廂出軌。負責調查的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在初步報告中指出,美鐵89次火車本該行駛在另一條軌道而不是發生撞車的3號軌道上;而且更為詭異的是,工程車原定要修理的是旁邊的2號軌道。目前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還在調查,為什麽不該出現在3號軌道上的火車和工程車會陰差陽錯地出現在那里。

近10年來傷亡最嚴重的是2015年5月12日的費城火車出軌事故。當時一輛由華盛頓開往紐約的188次載客列車,在行經賓州費城里奇蒙港附近時,疑似以超過160公里的時速進入彎道造成出軌事故。事故至少造成8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其中11人重傷。該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負責調查的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在記者會上提出了兩種解釋,一種是有石頭砸中司機,另一種是司機以為自己在另一個軌道上,但是無論哪一種原因,都造成司機失去“現狀意識”,所以以遠超過限速的時速沖入彎道。1943年時,在同一個彎道,超速的火車出軌造成79人死亡。

類似的事情還不少。2013年12月1日,紐約大都會北方鐵路運營的哈德遜線通勤火車因為司機睡著導致在斯派滕戴維爾站前超速駛入彎道,造成四節車廂嚴重出軌。該事故造成4人遇難、63人受傷。

當然也有設備故障造成的事故。2013年5月17日,大都會北方鐵路運營的紐黑文線在Fairfield Metro 站外因為轉向輪軸連接桿損壞出軌,倒在臨近的鐵軌上,與臨近鐵軌上行駛的另一輛火車相撞。事故造成65人受傷。事故發生前幾天的車檢報告中有提到轉向輪軸連接桿的問題,但是不知為何沒有人就此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維修處理。

美國火車缺乏“防呆”系統

美國的鐵路系統大多都始建於上兩個世紀。那時火車時速不高,所以按照現代的標準來看,彎道轉彎半徑都太急。但由於大規模改建鐵路線路成本巨大,美國都是以限速的方式來讓列車通過這些急轉彎。

在2013年因司機睡著而忘了減速從而造成彎道出軌事故後,大都會北方鐵路全面加裝了強制減速裝置,使得列車能在進入彎道前自動剎車。

2008年,美國國會曾通過法案,要求美國的列車到2015年前均安裝精確列車控制系統(Positive Train Control,PTC)。該系統在原理是通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在需要減速或者靠近禁止駛入的區間地段之前實行自動剎車,這樣即使司機打盹也可以防止列車相撞、超速出軌、無授權進入施工區、軌道轉轍器錯誤等複雜情況的發生。

然而,由於成本和安裝過程複雜等原因,美國一些鐵路公司並未能按期完成安裝。部分公司甚至威脅說,如果要強制安裝,公司將全面關停所有業務。因此,美國國會不得不將安裝期限延長至2018年。

據悉,29日當天的出軌火車所屬的新澤西運輸鐵路公司名下擁有440輛列車,全都沒有裝備精確列車控制系統,公司雇員也無人接受過如何操作該系統的培訓。

火車司機待遇高

美國的客運火車司機全都是工會會員。鐵路工會的會員享受高福利和勞動保護,收入也遠高於同等學歷人士,而且通常可以提前退休,享受私營公司員工沒有的退休金。在3大汽車廠商破產之後,美國的工會在私營企業中已經不多,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或者依靠稅收補貼的部門員工之中。

新澤西交通局內的17個鐵路工會因為無法和新澤西交通局達成正式的用工協議,已經5年沒有簽署任何合同。今年3月,新澤西交通局的鐵路工會曾打算聯合罷工,迫使新澤西交通局接受工會提出的要求。新澤西交通局之前曾向工會建議新的合同,以保證工資每年有強制性增長,在今後9年內漲幅總共不低於21%,且強制增長率也適用過去5年,政府一次性補發過去5年沒有增長工資的損失。但是工會對這個建議不滿意,仍然威脅發動罷工,最後雙方雖然達成了協議,但具體內容沒有公開。

2013年因為打瞌睡造成火車出軌的大都會北方鐵路公司司機洛克菲勒 (William Rockefeller)也是工會會員。他迄今為止沒有受到任何起訴。負責調查的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聲稱,該司機患有事先沒有被醫生診斷出的“睡眠紊亂綜合征”。事故發生時,洛克菲勒48歲,已經在大都會北方鐵路工作了11年。事故發生後,洛克菲勒因病無法繼續開車,但仍繼續享受著10萬美元的年薪,僅僅是損失了開車時才有的各種補貼。事故發生2年後,洛克菲勒達到工會允許的年齡加工齡的要求而申請退休,之後就一直享受著退休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16

“掌門對掐”風波驟起 上海家化困局誰之過?

就在中國本土最大日化集團上海家化(600315.SH)即將迎來第一位女掌門人之際,一場兩大舊掌門人“對掐”卻意外上演,奪走了市場的關註。

一方是曾經執掌上海家化28年的“教父”葛文耀,一方是大股東平安曾力挺的“外援”職業經理人謝文堅。前者28日淩晨在其個人微博上發長文,痛斥謝文堅僅用三年時間掏空上海家化,並列舉多項“罪狀”,稱將以個人名字向有關部門舉報。而對於葛文耀的指責,謝文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則回應對方“誹謗”、“胡說八道”,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比兩大舊人紮眼的“對掐”,同樣讓外界矚目的還有上海家化目前面臨的困局。平安入主上海家化五年來,日化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但這家本土日化集團卻先後經歷了兩年內鬥,元老敗走,而後開啟了備受爭議的職業經理人三年執掌之路。而就在近三年,上海家化業績逐年下滑,股價也一路走低,目前已與平安入股成本接近。此番新掌門履新,市場在抱有期待的同時亦更多擔憂,上海家化或已錯過最佳發展期,重回往日光彩已然困難。

舊人互撕

作為曾經的元老,雖已離開公司多時,葛文耀卻始終對上海家化保持關註,尤其針對後繼掌門人謝文堅在任時的種種作為,多次發聲。

11月25日晚間,上海家化公告稱,謝文堅因個人原因辭去包括公司董事、董事長等在內的所有職務。同時公司將聘任張東方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並由劉東擔任公司代理董事長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為止。

而在這一消息公布兩日後,葛文耀於28日淩晨在其個人微博突發長文,“嗆聲”謝文堅。

“謝文堅僅用三年時間掏空了家化這個極優秀的市場和財務的企業。”葛文耀在微博中列舉謝文堅渠道塞貨、費用超標、“任人唯親”等致親信高某獨攬采購大全多條“罪狀”。並稱其將以個人名義就相關內容向證監會、公安局、嘉華董事會等舉報。

當日上午,葛文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微博文中所講均有事實根據,不少家化老員工向其反應謝文堅以“洪荒之力”花錢。所以其呼籲,有相關方對謝文堅進行離任審計和調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追問其是已向有關部門提交舉報信,葛文耀稱就以微博長文舉報。“很多人幫我轉發,有人已幫我轉到相關部門,謝文堅非中國公民,我希望平安、家化董事會能盡快對謝進行合規的審計和調查,阻止其離境,我說的許多問題自然就會被證實。”葛文耀稱。

葛文耀微博長文中所說的上海家化設立新工廠以及辦公樓搬遷,確有相關事宜可查。2014年前五月底,上海家化公告,為配合政府的搬遷工作新,投資13.5億元在上海青浦工業園區建立新工廠,其中6.7億元資金來自政府補助。另據本報了解,今年7月,上海家化辦公樓正式搬至上海江灣。

“家化是上市公司,一切公開透明,所有的事都是按照公司程序來的。”對於上述被葛文耀所指責的相關事項,正在進行離任交接的謝文堅則這樣回應《第一財經日報》。

對於葛文耀列舉的系列罪狀,謝文堅則堅稱為“胡說八道”、“人生誹謗”,並稱自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而對於離任是否將接受審計,謝文堅的回答則是:“一切程序公開透明,該走的程序都會走,也會有相關公告。”

而對於自己接下里的去向,是否會離境,謝文堅則並未給出相關回應。

家化困局

資料顯示,張東方曾任維達國際(03331.HK)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來自上海家化的信息顯示,在張東方其任職的六年間,領導公司管理團隊,成功使維達銷售收入增長數倍,市值增長超過數倍。雖然張東方履歷靚麗,但新人履新,首先擺在其面前的或就是上海家化的業績和股價雙困局。

在上海家化發布三季報後,曾有不止一位機構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上海家化連續兩年業績下挫,謝文堅領導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不懂快消,攻堅兩年,成效仍難服眾,或面臨被替換的威脅,而今一語成讖。

回顧上海家化的業績來看,2014年上海家化實現凈利潤8.98億元,同比增長12.22%。2015年雖然凈利潤高達22.09億元,但剔除出售天江藥業的投資收益,扣非後凈利潤僅為8.17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降幅6.38%。這是上海家化11年來凈利潤首次下滑,因為這一業績,以謝文堅為首的管理層股權激勵當年未能兌現,但從年報披露來看,當年上海家化關鍵管理人員薪酬從上一年的994.28萬元增長至1686.68 萬元,漲幅達69.63%。

在此之後,上海家化業績下滑並未剎車。2016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42.87億元,同比下降7.14%;凈利潤4.33億元,同比大降45.17%。同時,上海家化還預計,2016年度的凈利將的降幅將在80%—90%。

從最新的報表中可見更多讓市場擔憂的數據,例如,前三季度銷售費用增加4.7%至38.7%,管理費用增加1.8%至10.5%,。此外,收賬款較年初增加0.56億元至8.18億元,存貨也較年初增加0.06億至6.83億元。

“2016年難堪的業績,將成為謝文堅離任後留給張東方第一個要應付的問題。”上海一私募高管對本報分析認為,謝文堅領導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或應為上海家化如今的困局承擔諸多責任,其上任之初許諾的“五年計劃”目前看已無法實現。

在入主之初,謝文堅團隊曾為上海家化制定到2018年實現120億元銷售規模的總目標。對比行業數據來看,5年實現120億元,這意味著,上海家化每年的複合增長率要達到23%,幾乎超過整個市場增長率一倍。

和業績一起下滑的還有上海家化的股價。即使在任掌門上任的第一個周一,上海家化的股價也表現欠佳,28日收跌28.33元/股,對應市值約190億元,相應去年6月360億元的市值,縮水近一半。

指針撥回到2011年12月31日,平安正式以51.09億元的金額實現了對上海家化集團的全資收購,獲得上海家化27.72%的股權。而201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上海家化的股價為28.11元/股,也就是說,再跌下去,平安最初的籌碼或進入浮虧。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平安曾試圖通過平安信托旗下太富祥爾基金以邀約收購的方式,使持股比例上升至58.87%,以實現對上海家化的絕對控股。但原本計劃以40元/股邀約不超過2.09億股,最終僅成交1022.66萬股,占比上海家化總股本1.52%。彼時,上海家化的股價持續徘徊在40元左右。由此看,平安的這部分籌碼目前已浮虧近三成。

“之前平安與葛文耀的內鬥已經讓家化元氣大傷,謝文堅在任三年也未讓公司回複元氣,接下里想要迎頭趕上是有困難的。”在上述私募高管看來,對於新掌門人張東方而言,接下來在上海家化的路或“並不好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94

國海證券PK“蘿蔔章”: 究竟誰之過?

12月14日,有消息稱,華龍證券出現了約5億元的債券交易違約,國海證券員工私刻蘿蔔章,涉及債券代持規模近百億,震驚債市。不過12月15日,華龍證券就發表公告,稱已完成“違約債券”的交割。近兩日國海證券也連續發文,稱將追究偽造公司印章“失聯員工”刑責,且不存在違規債券交易行為。

但即使如此,國海證券的公告並不能打消市場疑慮。蘿蔔章是想刻就能刻的?最終誰又該為這100億元代持債券兜底?

國海證券風控存疑

12月14日,有傳言稱國海證券一個債券團隊負責人因請某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券浮虧巨大,最為關鍵的是當事人已出國失聯,且使用的是蘿蔔章。

隨後,國海證券公告稱:“經核查,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我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公司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文中所提及的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楊、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張楊、郭亮為我司資產管理分公司原老團隊員工,張楊已於2016年8月1日離職,郭亮目前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

對於“蘿蔔章”,有業內人士質疑,業務協議可以偽造公章蓋章,但銀行間市場用於資金結算的公司或產品,其結算賬戶的公章如何偽造呢?

對此,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的債券交易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債券代持在業內尤為常見,我每月的債券代持業務少則幾十單,多則幾百單,每單至少5000萬元。在債券代持中,很多金融機構是不去審查這一公章的,很難審查出這一公章的真假。”另一固定收益部人士也稱,很難去想到要去偽造一個公章,銀行間債券交易的歷史上沒有出現過此類事件。

現在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誰該為100億元債券代持負責?

《第一財經日報》致電國海證券債券方面的一名負責人,並沒有得到回應。前述債券交易員則解釋:“若私刻公章為真,張楊、郭亮勢必要對此進行負責。但這也表明國海證券的風控存在一定問題。一般而言,債券代持要經過層層審批,要先後經過投資經理、部門總經理、公司法人的簽字,然後要經過交易員、結算運營部簽字。且還需在OA系統內留底備案。但顯然國海證券這一案例中,債券代持沒有經過層層審批和簽字,一個人搞定了所有流程。”

另一位中型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國海證券的公開表態還是不能讓人信服。100億元債券代持數量龐大,稽查、財務審查難道沒有發現問題?”

但也有某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我願意相信國海證券發出的聲明,相信機構之間的信用。但這背後到底實情如何,還真不好妄下結論。”

或導致多家機構違約

債券代持最大的風險是約定時間到期後,原委托方不贖回債券。多位被訪人士均如此表示。所謂債券代持是指,金融機構賣出債券,獲得資金,並和交易對手私下簽訂協議,約定好在未來某一時點以接近當初的成本價再將其買回。雙方也設定一個資金成本,作為代持機構所賺的錢。

前述債券交易員表示,券商和基金公司參與債券代持,更多的是為緩解資金的流動性難題。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多家金融機構參與債券代持,還有不同訴求。譬如,為承接國債承銷資格,銀行、券商均有意願成為代持方,用來沖擊交易量排名。同時,在季末年末等關鍵時點,一些機構為了掩蓋債券投資的虧損,就以代持方式向其他機構轉移這部分虧損。此外,對於銀行而言,在考核時點將債券暫時轉出來可降低風險資本占用量。

但銀行間債券市場屬於場外市場,采取一對一撮合的交易方式,市場監管更多地依賴行業自律,使得市場透明度大為降低。債券代持一直被視為灰色地帶。天風證券一位固定收益研究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自去年開始,債券代持被監管層認定為並不合規,委托方和代持機構方雖簽署協議,但一旦發生糾紛,協議是否能獲得監管層的認可和法律的支持,存有一定風險。”

“按照協議,債券代持到期後應將其再買回,這是機構之間的一種信任。但這種信任僅是一張白紙,如果因市場變化導致債券大幅虧損,也存在對方不想贖回的危險。因此盡管私下已經簽訂了回購協議,並加蓋公章,但這一協議具有何種法律效益,還很難說” 前述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震驚債市。這會帶來何種影響?

“我們一直在關註國海證券100億元債券事件,因為這件事情的影響太大了。”前述債券交易員說:“其一,100億元的債券體量尤為龐大,一般要找四五十家機構代持,每家機構代持2到3億元。但此次事件中,卻集中由一家機構代持。當下債市下跌,若委托方不能贖回債券填補這一漏洞,代持的機構將面臨巨大損失。更為重要的是,金融機構之間相互借錢稀松平常,代持機構也有可能欠別家機構的資金,加之當下資金面收緊,或引發連鎖反應,所有金融機構都平不了帳。一家金融機構違約,能導致十幾家機構違約。”

“其二,若國海證券接盤這筆100億元的債券,按照當前的行情,它將損失5億元,整個部門的業績都被抵消,也會影響國海證券整體業績表現。對於國海證券自身而言,此次事件說明其風控存在一定漏洞,有可能被監管層降級”。

更讓這位債券交易員擔憂的是:“每天很多機構均在做代持,如果國海證券假章事件成真,我要重新審視公章的真偽,到期後委托方是否會將其贖回。否則一旦出現類似事件,可能要自家機構兜底這些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67

胡孟青:跌市誰之過?

1 : GS(14)@2012-05-21 23:58:3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521/91975
股市大跌,是誰之過?簡而言之,是過去大半年市場對既有問題採取視而不見態度,更甚是不斷發表非理性樂觀言論。無疑,往往事後才會孔明,幾星期前無論花旗、摩通等大行,力陳5月市況樂觀,呼籲Don't Sell in May,結果又重演去年情況。形勢比人強,傳統智慧再勝一仗,該死唔使病,亦不要再賴今晚出場的秋官。
截至上周三的一星期,區內股市走資為今年之最多,當中以中資股情況最明顯。有人歸咎大行拿區內市場發洩,當我們是提款機。但鬧大戶之前,請先問一句,賺錢獲利,是否人之常情、正常不過呢?
歐元兌美元儘管仍低於1.30水平,但上星期幾次股市大跌後,歐元某程度上似有承托,似乎要再重複去年的「班資回國」一幕。
曾幾何時,市場人士認定希臘問題不足為患,但連續兩輪拯救後,市場已變得失去耐性。希臘走,豈不是不明朗問題一掃而空?不要忘記,希臘有賴債不還的絕招。那麼以德國為首的歐盟,難道定會向希臘讓步?首先,德國僅為面子但沒義務。其次市場已看穿任何善意舉動,其實只是拖延時間。
故希臘去與留,市場似乎不會受落,於是一早做定防火牆,盡快把資金調回歐洲,多購些具備抵押功能的債券,以應付流動性一旦出現問題時「有渣拿」。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483

職場慧眼:究竟誰之過

1 : GS(14)@2012-06-30 16:17: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9/164702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