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散量化靠ETF之1]低波動股的免費午餐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2293059
前言:作為一個信奉量化投資的小散戶,一直在美股市場進行量化操作,而ETF則是主要工具。美股的魅力,不僅在於哪些來自全球的上市公司,更在於琳瑯滿目 的ETF產品。許多成熟的量化策略已經被基金公司開發成為ETF產品,對於不能自行執行量化策略的散戶而言,簡單持有這些ETF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朋友 問起,所以就打算寫一個系列,介紹一些我始終關注的量化ETF。

"天底下沒有免費午餐",在金融市場,大多數人信奉這樣一句名言。事實上 經典的CAPM模型也是這麼定義的,唯有更高的Beta才能為我們帶來超額收益。但是,這一假設從提出以來就始終與實證有所矛盾,尤其是在過去10年,越 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了這一神奇的現象--理論上該低收益的低波動股反而有更高的收益,而2011年Andrea Frazzini和Lasse H. Pedersen的那篇Betting Against Beta更讓此因素以BAB的縮寫成為了傳統四因子模型之外的第五因子(說句題外話,第六因子上市公司質量QMJ也被學界提出,並和BAB一同被作為研究 巴菲特的重要思路)。

當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不需要知道太多複雜的學術觀點,我們只需要知道投資低波動率(volatility)的股票 可以在享受低風險的同時,享受到更高的收益即可。那麼風險有多低收益有多高?標普近期的一份研究做了回測,我們可以直接看下表。下表共有5列,第一年是不 同的回溯年限,第二和第三是兩種組合構建方法,由於還只是學界討論可以忽略不計,第四列是又一種組合構建方法,不過因為標普公司已經推出了對應的指數,所 以我們要細看,至於最後一列則是作為比較的傳統指數。

查看原圖

從 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截至2012年3月底的20年中,S&P 500指數的年化回報是8.59%,波動率是15.06%,由此得出sharpe比率(衡量回報和波動性價比的指標,越高越好)為0.358。而與此同 時,標普公司推出的S&P 500低波動指數((S&P 500 Low Volatility Index)歷史回測下來的年化回報卻是10.36%,高出了1.7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波動率僅為8.59%,只是S&P 500指數的57.04%,正因為收益夠高波動率更低,所以這一指數的Sharpe一下子提高到0.632,雖然不算高,但已經是不俗的提高了。

之 所以低波動股能夠帶來更高的收益,完全在於其防守性。標普的研究顯示在S&P 500指數上漲的月份中,對應的低波動指數平均每月跑輸0.98個百分點,但是在下跌的月份中,低波動指數卻每月跑贏1.94個百分點,正是因為漲得少跌 的更少,使得低波動股累計的長期的超額回報。

20年時間,10.36%的年化回報可以把10000美元投資變成71818.09美元,而8.59%的收益率卻只能變成51975.26美元--當中的2萬美元差額就是免費午餐了。當然,這還只是此策略帶來的第一道免費午餐,若條件許可,其實可以更為豐盛。

正 如我們前面看到的,低波動股的波動率更低,風險更低。如果我們願意接受更高的風險,那麼就可以在低波動股投資上使用槓桿--如果你能夠像巴菲特那樣有低成 本甚至負成本的資金來支持這樣的槓桿,那麼情況就會更為美妙。有研究顯示,巴菲特的投資組合兩大特色就是低波動股與高質量股,並且利用大約1.4倍的近乎 零成本槓桿來提高收益。如果我們也把10.36%的年化收益用上1.4倍槓桿,那麼就意味著簡單測算下年化收益變為14.504%,20年下來就可以把1 萬元變成150111.22元,幾乎是原始持有S&P 500指數的三倍--而與此同時放大1.4倍後的波動率也不過12.026%,依然低於S&P 500指數。

正因為低波動股的投 資相當美妙,所以景順投資旗下的PowerShares在2011年5月推出了名為The PowerShares S&P 500 Low Volatility Portfolio的ETF,交易代碼為SPLV。目前的基金規模在25億美元左右,能夠跨越10億美元這道大關,暫時來看還算是成功的。

SPLV 由於是一隻大型股ETF,雖然等權重且量化,不過年管理費也就是0.25%,雖然相比跟蹤S&P 500指數的巨無霸SPY的0.1%高出了0.15個百分點,但考慮到此此略長期1.77個百分點的年超額收益,這點成本的增加還是能夠承受的。自推出至 2012年9月30日的一年多時間裡,S&P 500低波動股指數上漲13.28%,基金淨值上漲13.00%,算上管理費和跟蹤誤差損耗0.28個百分點也算是令人滿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50

安東尼•波頓折戟教我的事兒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175204
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最終選擇了不再和中國股票糾纏,卸任了富達中國特別情況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並於明年4月1日正式退休。

作為歐洲投資業的傳奇,安東尼·波頓在1979至2007年間掌管富達英國特殊情況基金期間,28年年化收益率19.5%,大幅高於同期富時全類股指數13.5%的年化收益率。本該功成身退的安東尼·波頓卻因為看好中國投資基金而選擇延遲退休,於2010年4月創立富達中國特別情況基金並擔任基金經理。

很可惜,3年多過去了,基金依然虧損13.25%。若以3年年化收益來看,收益為-4.93%,跑輸指數8.99個百分點。這對於曾經在歐洲市場長期跑贏指數的安東尼·波頓而言,顯然絕不是愉快的經歷,折戟一說也因此而來。

從歷史上來看,折戟的投資大師,安東尼·波頓不是第一位,比如曾經連續15年跑贏S&P 500指數的明星基金經理比爾·米勒(Bill Miller)由於在次貸危機中繼續奉行其自身的「價值投資」理念買入大量金融股而導致業績大損,當美股指數已經創出新高時,其基金淨值還在半山腰(見下圖)。即使是大師也有折戟時,更不要說普通投資者或者普通基金經理了,這無疑凸顯了股票投資時選股的難度,這些年指數基金大行其道,正是要規避基金經理在選股上摺戟的風險–安東尼·波頓的折戟,再一次堅定了筆者作為指數投資派擁躉的決心。

查看原圖
說回安東尼·波頓,他緣何折戟中國股市?波頓曾經有這樣的概括,「錯誤不在我的交易策略,也不在於這個不成熟的市場,而是我把自己的策略放在了這個不成熟的市場。」的確,中國股市相比發達股市有其自身特色,尤其是宏觀經濟、企業誠信度方面,均與成熟市場有所不同。其實從富達中國特別情況基金的歷史表現來看,安東尼·波頓已經逐步掌握了如何駕馭中國股市的秘訣了,2011年他跑輸指數14.37個百分點,2012年則跑輸4.23個百分點,而今年迄今則跑贏9.01個百分點,顯然投資業績是越來越好了——很可惜,安東尼·波頓還是選擇了退休,沒有了徹底收復失地的機會。

查看原圖
不過,即使安東尼·波頓不退休,即使未來追回了所有跑輸指數的差額,卻也難以完全挽回其作為股神的榮耀。在2010年這個的時間點去看好中國股市並創設一隻中國股票基金,本身就是看錯了大趨勢–2010年4月迄今,無論是恆生國企指數還是上證指數均有20%至30%的跌幅(下圖藍色綠色曲線),而同期即使買入追蹤S&P 500指數的指數基金也有近40%的正收益(下圖黑色曲線)。可見投資之道,看準大趨勢選擇上漲市場+指數平均收益,遠比糟糕市場+股神的組合更能帶來絕對收益——更何況股神還有犯錯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96

從價值投資出發,加倉H股減倉A股?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217826
我不是個價值投資者的實踐者,所以很少會談價值投資。

但是,只有在一個問題上我是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那就是AH股溢價問題。

同一家公司,在上證所或者深交所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份是A股,到港交所發行港元計價的股份則是H股。本著同股同價的原則,理論上兩地股價應該是一樣的——就像匯豐銀行同時在香港、倫敦、紐約三地上市,三地價格幾乎一致。不過很可惜,由於A股和H股之間並不存在類似香港紐約倫敦之間的股份轉換套利可能,所以A股和H股之間即使經過匯率調整,也經常出現折價或者溢價。以6月21日收盤後為例,海螺水泥的A股相對超值,價格相對H股折價18.81%,而浙江世寶的A股相對H股最昂貴,溢價591.30%,想實時瞭解所有AH股溢價情況的,可以查看新浪港股頻道的AH股比較表。

雖然就單一公司而言,往往存在A股相較H股長期溢價的問題,但是就整體而言,則是在A股大幅溢價和小幅折價之間搖擺——搖擺節奏則取決於兩地市場的情緒。

為了反映A股相對H股整體的溢價水平,恆生指數公司發佈了恆生AH股溢價指數,以100代表A股和H股等價,大於100則代表A股溢價,比如指數等於110時,就代表A股整體相對H股溢價10%;反之若小於100則代表A股折價,比如指數等於95時,代表A股相對H股折價5%。

查看原圖
上圖是恆生AH股溢價指數自發佈以來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價值投資在AH股溢價問題上得到了極好的貫徹。雖然A股溢價不乏出現像2007年那樣超過100%的瘋狂情況,但最終還是要向平價回歸的——平價之後可能再瘋狂,但是瘋狂之後依然要回歸平價。這一點從圖中紅色向右下傾斜的回歸線上得到了證實。

正因此,這就為熱愛大盤藍籌股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輪動機會——如果你真的相信價值投資,那麼在同樣的公司A股整體比H股貴10%甚至15%的時候沒有道理不棄A股轉H股的——反之當A股比H股折價5%的時候,自然要抱緊A股。從恆生AH股溢價指數的長期走勢來看,105也就是A股相比H股溢價5%似乎有點價值中樞的味道,所以我們可以自己草擬一個根據恆生AH股溢價指數調整A股和H股的策略,比如:

恆生AH股溢價指數=105時,50%A股+50%H股

恆生AH股溢價指數=115時,20%A股+80%H股

恆生AH股溢價指數=95時,80%A股+20%H股

當然我們還可以設置更多的條件,比如110或者100,使倉位比重調整更平滑——但是A股溢價越高,A股比重越低的思想是不變的。

除此以外,其實技術分析用在恆生AH股溢價指數上也是個好選擇,當A股溢價超賣時(比如RSI>75)不妨增持H股,反之則增持H股。下圖是恆生AH股溢價指數的14日RSI走勢,總體來看作為一個參考指標還是不錯的。

查看原圖
當然,這兩者結合就更好了。當且僅當恆生AH股溢價指數超買且A股溢價離譜時減倉A股,同時當且僅當恆生AH股溢價指數超賣且A股顯著折價時大幅增倉A股,這樣的輪動將更好的過濾一些雜訊。

說回當下,目前恆生AH股溢價指數最新為112.59點,即A股溢價12.59%,這一水平並不算低了,再加上恆生AH股溢價指數的14日RSI指標剛剛觸及80點的超賣位,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在這個位置增持H股減持A股似乎是個好選擇。

你或會問,A股投資者怎麼投資H股。其實,去年10月A股市場就有了H股ETF(510900),將其與上證50ETF(510050)搭配,倒是捕捉AH股溢價波動的好工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H股ETF(510900)目前交投並不活躍,每日也就一兩百萬元的成交,資金量大時,還需慢慢買,避免過高的衝擊成本才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70

投資收益到底怎麼算最精確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345054
雪球上有網友問股票投資的收益怎麼算才準確?作為一個考過CFA當年啃過GIPS(全球投資表現標準)還沒完全忘光的人,依稀還是記得兩種算法的,這裡就做個簡單介紹。

先來看案例,以下為本人虛擬的案例:

查看原图

三年過去了,上述投資人的年化收益率到底是如何呢?

先來說第一種算法,即時間加權收益率。這種法子最簡單,就是我們最常用的複利計算法:

查看原图

年收益16.35%,看上去還是不錯的表現。但是如果我們細看資金就會發現很奇怪了,連續三年總共投入了800元,但是三年後只剩下了717.5元,明明虧了82.5元,怎麼反而算下來還是很高的年收益呢?其實,這就是時間加權收益率的缺陷所在,它並不考慮實際資金的流入流出,也不考慮賬戶真實賺錢與否,而只考慮流入後的復合收益。

你也許會問,那麼扯淡的算法有什麼用!

當然有用,對於那些對於資金流入流出身不由己的人,最是有用了——比如公募私募的基金經理——他們替人管理資金,所以無論投資者是申購還是贖回,都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所以他們只需要對資金流入後的收益負責——所以你看到的基金回報率,都是用時間加權收益率。

但是,如果是一個個人投資者,那麼情況就不同了。對於個人投資者,何時追加何時撤資完全由自己決定,選擇在第二年末大額追加500元資金然後承受30%的虧損顯然是一個失誤——這恰恰是很多人在上證指數6000點高位時所作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得改用資金加權收益率來計算了。其實資金加權收益率計算很簡單,就是IRR(內部收益率)計算方法,以常見的Excel表格為例:

查看原图

在A1到A4單元格依次輸入歷年的現金流,前三年因為是投入,所以要添加負號。然後在A5中輸入B5單元格顯示的公式,回車後就會得到-7.08%的答案,這就是用資金加權收益率計算後得到的結果,這是與我們實際虧錢的結果相一致的。

查看原图
在學術研究上,常常會對比計算一個公募基金的時間加權收益率和資金加權收益率,絕大多數情況下後者是低於前者的——這就意味著基金的持有人總體而言不是選擇了在高位申購就是選擇在低位贖回——也就是說在擇時上是錯誤的。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虛擬案例中的當事人,擇時上的錯誤是導致資金實際虧損的罪魁禍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00

吐槽下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順帶歡迎新指數化產品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375825
近期看到廣發基金關於美國房地產指數的發售公告,頓時為國內那些希望投資美國房地產REITS的投資者感到高興——他們終於不再只有鵬華美國房地產這麼一個糟糕的標的可選了,終於有指數化產品了。

作為一個對主動投資相對寬容的指數化投資者,我一般很少對指數化基金冷嘲熱諷。但是鵬華美國房地產這只基金卻幾乎聚集了主動管理基金的所有毛病,堪稱「標本」,讓人實在不能不吐槽下。

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雖然是一個主動管理基金,不過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隻「類指數化」基金,從下面的十大持倉股我們就能看出,和其跟蹤的MSCI美國房地產指數的持倉還是很接近的,10大持倉股中有8個也是指數的十大持倉股,剩下的兩隻也在指數中排12和13。這種被稱為「指數基礎上加加減減幾個點」的類指數投資方法,其表現一般很難創造太多超額收益的,當然一般也不會大幅跑輸。

查看原圖
當然,我說的是一般。顯然,鵬華美國房地產不是一般的,所以從下面的歷史回報統計我們就可以看出,從基金設立以來,其是大幅跑輸指數的。

查看原圖
顯然,在2011年末到2012年間,鵬華美國房地產是大幅跑輸指數的,每年都在10%左右。這對於一個類指數化投資的基金而言,也算是比較難做到的「豐功偉績」了。那麼鵬華的美國房地產基金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再看下面的淨值走勢圖就一目瞭然了:在基金成立的最初四個月中,鵬華美國房地產幾乎是空倉的,就是這段時候恰好錯過了美國房地產基金20%左右的升幅——這可算是國內許多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毛病,一看跟蹤標的漲得快就想等回調減倉,結果往往錯過行情,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承認,看清市場波動做好擇時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在最初4個月中,鵬華美國房地產沒做對。

查看原圖
事實上,即使到2013年,鵬華美國房地產依然不是全勤投入,根據持倉表格顯示,其持有的銀行存款比重達到17.9%,快接近20%了。所以鵬華美國房地產在2013年一季度繼續跑輸指數也就不奇怪了,指數上漲7.52%,但基金倉位也就8成出頭,照此推算對應的收益也就6.17%,很不幸即使持倉的部分此基金似乎也沒跑贏,所以實際淨值增長只有5.01%,又跑輸了2.51個百分點。

當然,上述還不是最糟糕的。看看下面的基金費率吧,為了上述如此糟糕的管理,持有人每年竟然需要支付1.5%的管理費和0.3%的託管費,兩者合計可就是1.8%的費率。需知MSCI美國房地產基金過去10年的年化回報也不過是10.9%,給這每年1.8%的費率一扣,可就只剩下9.1%了——前者可以在10年間把1萬元變成2.81萬元,而後者只能變成2.39萬元,當中的0.42萬元大半落入了基金公司的囊中。

是的,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犯了主動型基金最常見的三個錯誤:(1)高昂的管理費;(2)擇時錯誤導致不該有的空倉期和眼下較高的現金比率導致嚴重滯後基準;(3)類指數化的投資風格。

正因此,如果我們有了新的選擇,對這樣的基金能免則免——尤其是在有了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之後。作為指數基金,一個基本的好處就是管理成本下降,廣發收取的是0.8%的管理費+0.3%的託管費,合計1.1%,比鵬華還是要低0.7個百分點的,這意味著10.9%的年化收益只會被削弱到9.8%,10年下來1萬元變成2.55萬元,要多出0.16萬元。

當然,這麼寫絕對不是為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打廣告——作為一個可以直接投資美國股市的投資者,廣發這樣的產品對我毫無吸引力。和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同樣跟蹤MSCI美國房地產基金指數的先鋒房地產基金ETF(VNQ),其年管理費你猜是多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0.1%,這意味著管理費造成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更難得的是,自2004年9月推出迄今,其通過優秀的管理水平,年化收益是8.92%,反而比指數同期8.85%的收益略高,不但抵消了管理費的不利還產生超額收益,難能可貴啊。

當然,如果說管理費還是中美市場環境不同的無可奈何,那麼廣發基金官網發佈的一篇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邱煒的採訪中透露的建倉策略就讓我捏把汗了:

《中國經營報》:新基金成立後採取的建倉策略是什麼?

邱煒:鑑於目前的市場狀況,由於市場擔憂美聯儲的退出,市場面臨調整,預計發行完畢後,調整將進入尾聲,我們將採取謹慎建倉的策略,根據今後美聯儲的最新策略靈活調整我們的建倉策略。


指數基金還要去擇時還要緩慢建倉,萬一看錯方向,恐怕又要步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最初四個月慘痛教訓的後塵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66

AH股輪動,收益輕鬆兩倍增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518277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從價值投資出發,加倉H股減倉A股(http://seekingbeta.net/blog/html/y2013/400.html)?,談的是如何利用恆生AH股溢價指數來進行A股和H股之間的輪動。當然,當時限於條件,用的只是A股和H股整體來做演示。

必須感謝恆生指數公司,它新近推出的恆生AH股精明指數,讓我們可以從個股層面來精確把握AH股輪動的潛在收益。

先來看圖,有些直觀感受。

查看原圖
下圖中共有三根曲線自2006年迄今的走勢,藍色的就是此次發佈的恆生AH股精明指數,目前收盤點位是3029.19點,按照2006年1月3日1000點基點計算,收益是202.9%;綠色的那根則是恆生AH股H股指數,反映的是那些同時有A股和H股股票的H股表現,最新點位為1595.01點,即那麼多年收益僅為59.5%,至於紅色的則是恆生AH股A股指數,最新點位1421.32,即收益為42.1%。可見那麼多年下來,無論是直接A股還是H股,收益都差不多,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與之相比,恆生AH股精明指數的收益就很客觀了,比起相對較好的H股近60%的收益,還是要高出140多個百分點,說兩倍增絕不誇張。

那麼恆生AH股精明指數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其實他採取的策略和筆者此前提到過利用恆生AH股溢價指數做A股和H股輪換的思路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具體到個股層面。每個月,恆生AH股精明指數都會要做一次調倉,對於那些同時有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會根據兩者匯率折算後孰高孰低來做選擇,如果A股價格是H股的1.03倍以上,就持有便宜的H股;如果A股是H股的0.97倍以下,就持有便宜的A股——之所以採取0.97倍到1.03倍的緩衝帶,以及每個月調倉一次,應該是為了減少換倉頻率,減少手續費支出。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策略,一個秉持價值投資策略只在AH股中持有便宜貨的策略,就可以產生如此之多的超額收益,可見低買高賣輪動多麼重要。

對於那些同時可以投資A股和H股的投資者,根據此指數的編制方案自己做一個指數化投資產品,應該也不算太麻煩,當然若內地投資公司能夠在創新上有所突破,搞出一個A股和H股混合的QDII ETF產品,那麼就更造福普通投資者了。

原始鏈接:http://seekingbeta.net/blog/html/y2013/61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67

規避潛規則,等閒不買新基金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625605
「XX基金在發行,你說要不要認購啊」,隔三岔五,就有朋友來問類似的問題。

只能說銷售機構在推廣新基金上真是不遺餘力,而我的回答幾乎都是:不要!

是的,因為「幫忙資金」這個基金業發售的潛規則,認購新基金往往會造成浪費時機的問題,得不償失。

什麼是「幫忙資金」?可以看百度百科上摘錄的一個介紹:

幫忙資金基金發售借助「幫忙資金」的現象比較普遍,大基金談判籌碼比較高,給「幫忙資金」的利潤較小,小基金談判籌碼低,給的籌碼也就高些;一般「幫忙資金」收取的費率是千分之幾,由於存在利潤空間,所以大機構投資還是願意認購這樣的基金。

「幫忙資金」很氾濫,這在很多新基金的發行中不難發現。很多基金季報的數據顯示,不少新基金在下一個季度報中都有大半資金撤離,這很顯然是幫忙資金的撤退,而這對其他投資人既不公平,也很不利。

這些資金通常來源於券商、銀行手中的大客戶資源。基金公司在發行新產品之前,會首先與銷售渠道聯繫並簽訂銷售協議,客戶經理就會動員手中的客戶資源待基金發行時進入,一旦開放申贖就立即退出。


下面這張圖,則是近期發行的一隻基金的規模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2012年12月11日成立的新基金份額在一季度縮水的非常厲害,少了90%還多。雖然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是幫忙資金所為,但是這樣異常的情況,足已構成我們的合理懷疑。

查看原圖
其實,懷疑靠不靠譜不重要。因為我們看到的實質就是,在基金開放申贖(這意味著幫忙資金可以退出)之前,這個基金淨值僅增長了0.2%,幾乎是無增長——而同期A股卻是難得反彈期。造成的後果就是這段時期嚴重跑輸指數。

查看原圖
為了幫忙資金的安全,這段時間新基金你不投資,考慮到業內潛規則也就算了。但問題在於這一個月,有許多新基金的月度收益連0.2%都不到,比起貨幣市場基金都要差很多——當然,考慮到這些基金大多是1.5%的年管理費和0.2%的託管費,折合下來一個月就要折損0.14%的費用,收益低也就不奇怪了。

是的,在新基金發行時認購,你不但可能錯過未來一個月的投資良機,而且可能在這一個月中連跑贏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都做不到,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認購它呢!目前基金品種很豐富,大多數新發基金都能找到同類產品,有成熟運作的產品可買,何必選擇那些受到潛規則牽絆步履蹣跚的新基金,成為潛規則的犧牲品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4

週五烏龍指:不問真相只談操作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860987
週五A股出現了罕見的「烏龍指」操作。

當天晚上就有朋友希望我談談自己的看法,這裡就來說幾句。

不問真相,真相與交易無關

正如這個帖子的標題所言,對於週五「烏龍指」事件,我不關心真相是什麼。

是的,如果你是出於娛樂,那麼眾多關於「烏龍指」真相的調查、猜測、段子夠讓你看得高興。

但是,如果你像我這樣把「賺錢」放在投資第一要義的話,那麼這些其實都無關痛癢——在週五交易時段中,你根本無法無法確定真相是什麼,也無需知道真相是什麼,你要做的只是根據當時市場具有的公開信息,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能夠力爭不虧錢甚至賺錢。

更何況,作為一個信仰價格反映市場所有信息並能指導操作的投機者,我們根本無需關心真相,只要跟隨價格跟隨我們的心即可。

所以,我們就根據不同的操作情景,來做一個交易操作層面的分析。

不買不賣的,權當噪音

不買不賣的,說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因為目前投資主力在美股,A股這邊主要也是基於A股和H股的溢價做輪動,所以對於A股本身的短線波動並不太關注。

所以雖然11點半之前的行情有看到,光大烏龍指的傳聞也有看到,但並沒有什麼操作打算——尤其是看了下我關注的A股H股溢價率沒有值得操作的變動之後。

再加上那天正好手機Note2遭遇字庫門變磚了,所以中午吃完飯就忙著修手機去了,等我修好手機重新能看到行情已經是2點了,那時候一切都塵埃落定了。

你問我是否後悔11點半收市前沒有拋空下午收盤前再撿回來做個差價?

真不後悔!

作為一個量化交易者,關鍵就是執行紀律,嚴格按照事先預定的操作規則進行買賣——既然週五的上漲沒有觸及我的操作規則,那麼不操作就是最英明的選擇——更何況,作為一個交易週期越來越長,甚至每個月只允許自己操作一次的中線交易者,越發覺得日內、日線的很多波動真的是雜訊是噪聲,這不是我有能力賺的錢,那就要放棄,只賺自己有把握的。

這個股市,錢是賺不完的。你要認準你容易賺到的錢,而對於其他的則視若不見——對我而言,週五的烏龍指就不在我賺錢的範圍內。

追高套牢的,應當檢討

股市有買就有賣,既然早上一度漲了那麼多,那麼自然就有高位買入者。

從高位算起,下午兩個小時光滬深300指數就是4.23%的下跌,不小的損失啊。

為什麼會去追高,這無疑是套牢者必須反思的問題。

下圖是週五早上滬深300指數的走勢,第一波猛拉速度太快,除了那些利用計算機自動化交易的投資者,普通小散是不會來得及殺入的。大多數追高套牢的,都是在黃色標記的第二波拉高中。

查看原圖
我知道,有一些投資者是看到微博、貼吧上各種版本的利好傳言,真以為當日會有大漲行情。

但問題在於,你可有分析過歷史上的單日大陽線行情是怎麼走出來的?

下表是滬深300指數歷史上主要幾次大漲的日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行情軟件看看這些日子的大漲都是怎麼走出來的。

查看原圖
大漲日怎麼來?我們會發現高開高走的是很大一部分,剩下的也大多是在開盤1小時內甚至是半小時內就做完多空選擇然後快速向上拉升的,像週五這樣都過了一個半小時再開始拉升的只有一次,也就是2008年11月19日,是下午才開始拉升的——但是我們看看當日滬深300指數的走勢,下午也是緩步上拉,哪有本週五「烏龍指」這樣飆升的走法。

查看原圖
只要對歷史大漲行情的走勢有點瞭解,你大體就不會相信市場漫天傳的利好傳聞——自然也不會盲目追高了。

所以,如果追高買入了,也不要什麼想著去找光大索賠之類,證券市場本來就是爾虞我詐的地方,你首先要反思的是為什麼技藝不精被忽悠進去了,這樣的反思對你的投資技藝成長才有好處。

高位減倉的,要致以敬意

如果說高位追入的是悲劇,那麼能夠在高位減倉鎖定利潤的無疑就是高手了。

對於高手,當然要致以敬意。

當然,敬意之外,就要考慮你能不能偷師學到一些。

其實,至少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你在下午的回吐行情中保存勝利果實甚至是獲利。

其一、消息面。大概11點32分的時候,就有媒體指出上午的飆升是光大的烏龍操作了。而光大證券從下午1點就開始臨時停牌,結合這兩個消息一印證,大體也就知道事情大體的真相了。所以1點開盤後拋盤如潮也就不奇怪了——作為散戶,你要拋售的量比別人小,自然應該跑得快,這時候就全看你的操作速度了。滬深300指數當天下午用了整整14分鐘才完成2.32%的下跌,那時候指數依然上漲1.23%,顯然你有充分的時間保住不俗的勝利果實。

其二、技術面。下圖是週五下午滬深300指數的1分鐘走勢圖。在經歷了14分鐘的下跌之後,滬深300指數有4分鐘的反彈,然後開始繼續下跌。這是一個頗為明顯的看跌走勢,即使是從技術面也該離場保留勝利果實了——而對於那些使用股指期貨能夠做空的投資者,則是做空賺錢的好機會啊,從13點21分創出下午新低開始算起,一直到收盤滬深300指數又跌了1.77%,而在整個過程中滬深300指數都是標準的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走勢,連被震出來的機會都沒有,這是多好的盈利機會!

查看原圖
當然,你或許會說這不過是馬後砲。

是的,這的確就是馬後砲,但這就和圍棋高手無論輸贏都要復盤一樣,這對於下次遇上類似情況如何操作依然是大有好處的——就像你不對歷史大漲交易日做過復盤,又怎麼可能再下一次類似情況時判斷出到底是有真利好還是烏龍走勢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94

烏龍指永無止盡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904374
光大烏龍指的事件還未停息,大洋彼岸的高盛又「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烏龍指行為,讓我們看到在這個高頻時代,這是多麼稀鬆平常的事情。

  高盛這次的烏龍門事件,具體可以看《高盛曝「烏龍門」:交易程序錯誤或致上億虧損》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682,下面只摘引兩段:

  消息人士稱,在昨日美國市場開盤後的幾分鐘內,高盛一個原本用來追蹤客戶購買期權投資需求的交易系統發生了故障,向紐交所、納斯達克和CBOE發出了交易指令。

  這些報價指令指向包括摩根大通和Kellogg在內的股票和ETF相關的期權。其中部分交易指令的價格以默認價格發出,這與當時的市場價格相差甚遠。

烏龍門屢見不鮮

  當然,如果你對美股關注比較多,就會知道這次高盛的烏龍門其實不算什麼,只是美股歷史上眾多烏龍門中比較小型的一個。要想查看更多烏龍門案例,《從烏龍指說開去》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38和《高頻交易事故的解析與啟示》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MzAzNzE0MQ%3D%3D&appmsgid=10001417&itemidx=1&sign=773e9e600ec65ffa54ba0b2443d128c5&scene=1#wechat_redirect 裡面提到了相當多的案例。這裡只從後文中摘錄幾次:

  2012年,全球經濟持續動盪。與此同時,世界各地與高頻交易相關的交易系統發生了多起故障事件,對投資者產生了較大影響。

  2月,東京證券交易所發生嚴重技術故障,241家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受到影響,技術故障持續了近3個半小時。

  3月,美國第三大證券交易所運營商BATS在其交易所上市當日,經歷一次嚴重技術故障後宣佈取消上市,令華爾街大跌眼鏡。隨後,由於納斯達克[微博]的系統癱瘓,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股票上市當天開盤時間被推遲了30分鐘,交易故障給投資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混亂。

  8月6日,由於技術故障,西班牙股票交易所被迫暫停交易近5個小時。此前的4月份,為配合高頻交易,西班牙股票交易所運營商BME遷移至一個更新更快的交易平台,以增強自身競爭力,但是3個月之後就發生了大規模的中斷交易事故。

  8月7日,東京證券交易所宣佈,由於其交易系統發生半年來第二次「當機」故障,東證指數(TOPIX)期貨等所有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全部暫停,日本國債期貨和期權交易暫停超過90分鐘,不過股市交易並未受到影響。

  烏龍指永無止盡!這是我對於這類事件的一個基本判斷。

程序bug不可避免

  看多了烏龍指事件,就會發現幾乎都是電腦程序出的錯——而在程序設計上,bug(缺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微軟夠牛了吧,Windows系統一度獨霸PC操作系統。但就是這樣幾千人開發測試的操作系統,在發佈後卻不斷會爆出漏洞、bug,系統三天兩頭告訴你有最新補丁可以安裝,其實就是為了把這些bug給修復。

  蘋果夠牛了吧,iPhone、iPad幾乎成為移動互聯時代最時髦的硬件設備。可就是這樣的設備,玩家「越獄」,繞開蘋果的限制安裝各類程序的做法卻幾乎沒聽過。為什麼能「越獄」,因為蘋果家的iOS系統有漏洞,所以玩家就能借用漏洞獲得更高的權限。

  至於說服務器上的Linux之類,雖然看著牛逼,但是一樣難逃bug,記得2010年時還爆出過一個隱藏了14年的bug剛剛被修復。

  是的,設計程序的人只可能考慮到有限的情況,但是現實的複雜卻使得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無限的。以有限應對無限,自然就有了bug。操作系統是如此,各大金融機構使用的系統更是如此。

  所以,我相信未來類似的烏龍指事件還會層出不窮——只要金融機構們依然對高頻交易孜孜不倦的投入,依然不斷的更新設備上馬新系統,這個問題就不可能規避。

  如何在烏龍指高發的時代,避免烏龍指造成的損傷,這無疑是每一個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要麼更高頻要麼更低頻

  其實,A股的投資者還算是幸運的,由於漲跌停板的限制,所以類似美股2010閃電崩盤(flash crash)那樣股價從幾十元被打倒幾毛錢的事情不會在A股上出現,隨之而來的被強制平倉血本無歸的事情也不會出現,所以甚至連股指期貨,上週五都沒有出現爆倉的問題。

  但是,上週五因為烏龍門看錯方向做錯操作而導致虧損的投資者確是有的。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應對未來多半還會出現的烏龍門?

  我的想法是要麼更高頻,要麼更低頻:

  選擇一、更高頻。上週五光大烏龍訂單用處的同時,應該就有不少高頻突破系統跟入在滬深300指數期貨上追漲,而且以這些系統的特性,應該還能從下午的回落中賺錢——只要系統速度足夠快設計合理,烏龍門反而會成為利潤的來源。當然,這就需要不斷硬件投入,拉開軍備大賽了。

  選擇二、更低頻。所有的烏龍指都是日內出現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把我們的交易週期下降到日線甚至周線月線級別,並且不用槓桿,那麼所謂的烏龍指不過是一段隨機遊走的雜訊,忽略不計就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99

定投越久,效果為何越差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5517858
身邊有不少朋友是基金定投的擁躉,每個月都會撥出一筆錢做定投。

有定投比沒定投當然是好的理財習慣,但是光有定投,卻是遠遠不夠的。

伴隨你定投的時間累積,定投對於低位買入拉低成本的作用是會越來越差的。

為什麼許多人特別喜歡定投?我看了下,不少是2007年末2008年初開始定投的。在那個過山車般的暴跌行情中,定投的確是積累低成本倉位的好手段。下圖是我做的一個模擬試算,從2007年12月底開始做定投,藍線是上證指數,紅線則是逐月定投的平均成本。我們可以看到,從6000點一路下來,定投平均成本下降飛速,到2009年2月的時候平均成本也就2621點左右,伴隨之後上證指數反彈到3400點以上,那段日子的賺錢效應很明顯——6000點一路買下來在3400點時候還有25%以上的浮盈,自然讓投資者感覺不錯,隨之愛上定投。

查看原图
不過,我們必須明白,之所以持倉成本能夠伴隨定投快速下降,關鍵在於你之前是零倉位。比如說你每個月投資4000元,那麼第二個月的4000相當於總投資的50%,第三個月相當於總投資的30%,依次遞減。在最初,每一筆定投相對總投資佔比還是比較大,尤其是遇上暴跌行情,的確可以比較好的攤薄成本。

但是,如果我們定投好多年了,比如10年每月4000元做下來了,那麼接下來的4000元,就不過是總投資的1/121而已了,即使點位很低,能夠起到的攤薄作用很微弱了。

下圖是改從1997年初就開始定投的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最初平均成本的上下波動還算明顯,但是越到後面越是平緩,無論高位還是低位,對總平均成本影響很小。

查看原图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關鍵還是得多資產的再平衡(Rebalance)。

還是拿2007年到2008年這段行情為例吧。假如你在2007年末已經經過多年定投,累計了100萬元的金融資產。那時候你決定按照股債6:4分別買入上證指數和國債指數。2008年,上證指數暴跌,原有60萬元股票資產縮水至20.766萬元,40萬元債券資產倒是增值至43.76萬元,合計64.526萬元。

所謂再平衡,就是要讓股票和債券的比重重新恢復到6:4,根據計算,需要賣出17.95萬元國債指數資產,轉為買入上證指數,使總共股票恢復到38.72萬元。2007年末5261.56點買入60萬元上證指數,2008年末1820.81點買入17.95萬元上證指數,兩者平均下來持倉成本迅速下降到3666.23點了。

因為再平衡是用原有資產來進行,無論資產如何效果都是類似的,不似定投存在定投金額和累計金額差距會越來越大的問題,所以才是長期持有中利用市場波動降低持倉成本的好方法。比如以前介紹過的傳奇基金經理大衛·史文森(http://seekingbeta.net/blog/html/y2013/512.html )就是資產再平衡的忠實支持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