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收益到底怎麼算最精確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345054
雪球上有網友問股票投資的收益怎麼算才準確?作為一個考過CFA當年啃過GIPS(全球投資表現標準)還沒完全忘光的人,依稀還是記得兩種算法的,這裡就做個簡單介紹。

先來看案例,以下為本人虛擬的案例:

查看原图

三年過去了,上述投資人的年化收益率到底是如何呢?

先來說第一種算法,即時間加權收益率。這種法子最簡單,就是我們最常用的複利計算法:

查看原图

年收益16.35%,看上去還是不錯的表現。但是如果我們細看資金就會發現很奇怪了,連續三年總共投入了800元,但是三年後只剩下了717.5元,明明虧了82.5元,怎麼反而算下來還是很高的年收益呢?其實,這就是時間加權收益率的缺陷所在,它並不考慮實際資金的流入流出,也不考慮賬戶真實賺錢與否,而只考慮流入後的復合收益。

你也許會問,那麼扯淡的算法有什麼用!

當然有用,對於那些對於資金流入流出身不由己的人,最是有用了——比如公募私募的基金經理——他們替人管理資金,所以無論投資者是申購還是贖回,都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所以他們只需要對資金流入後的收益負責——所以你看到的基金回報率,都是用時間加權收益率。

但是,如果是一個個人投資者,那麼情況就不同了。對於個人投資者,何時追加何時撤資完全由自己決定,選擇在第二年末大額追加500元資金然後承受30%的虧損顯然是一個失誤——這恰恰是很多人在上證指數6000點高位時所作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得改用資金加權收益率來計算了。其實資金加權收益率計算很簡單,就是IRR(內部收益率)計算方法,以常見的Excel表格為例:

查看原图

在A1到A4單元格依次輸入歷年的現金流,前三年因為是投入,所以要添加負號。然後在A5中輸入B5單元格顯示的公式,回車後就會得到-7.08%的答案,這就是用資金加權收益率計算後得到的結果,這是與我們實際虧錢的結果相一致的。

查看原图
在學術研究上,常常會對比計算一個公募基金的時間加權收益率和資金加權收益率,絕大多數情況下後者是低於前者的——這就意味著基金的持有人總體而言不是選擇了在高位申購就是選擇在低位贖回——也就是說在擇時上是錯誤的。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虛擬案例中的當事人,擇時上的錯誤是導致資金實際虧損的罪魁禍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