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擰開龍頭就能喝“海水”:天津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791.html

從天津市區出發,向東北方向行駛一個多小時後,便看到了一座位於渤海之濱的火力發電廠。兩座大型冷卻塔噴著熱氣,煙囪高高矗立,整個廠區仿佛被海水包圍,像是一艘巨輪。

這是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單位、國家第一批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的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簡稱“國投”)北疆發電廠。“與其說這是一座電廠,倒不如說是一個循環經濟體。”20日下午,天津國投津能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電水鹽化材”一體化

在國投北疆循環經濟展廳里,魏剛首先給記者描繪了這樣一幅“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生產圖景:

利用海水作為發電機組的循環冷卻水,發電過程中,機組產生的余熱加熱海水,蒸發出淡水,剩下的高濃度海水被送入漢沽鹽場。由於濃縮鹽水鹽度比普通海水高了一倍,大大提高了制鹽效率,又節省了22平方公里的鹽田用地,為濱海新區提供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煤炭燃燒後產生的灰渣、脫硫石膏等,每年可制成100多萬立方米的建築材料。制鹽的母液進入化工生產程序,生產溴素、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等市場緊缺的化工產品。

目前,北疆發電廠已經形成了“電水鹽化材”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同時實現了廢棄物“完全零排放”。

“來,你先喝點水。”在北疆發電廠的海水淡化控制室,工作人員給記者遞過來一杯水,水質甘甜清澈。“這就是淡化後的海水。”魏剛說,目前北疆電廠的海水淡化能力已達到日產20萬噸。

魏剛介紹,北疆電廠海水淡化產品水主要用於三個方面:一是北疆電廠發電機組自用水;二是與自來水以一定比例進行摻混後進入新區市政管網供水;三是流入中新天津生態城市政管網,用於綠化、加速鹽堿地改良、道路清洗等。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一期工程使用國外海水淡化設備的同時,北疆發電廠也結合實際工況,優化改造生產工藝和設備,自主創新,取得海水淡化專利,並在“海水淡化阻垢劑替代試驗”等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了進展,為二期采用自主研發的海水淡化工程創造了良好條件。

魏剛說,國投北疆項目的海水淡化有三個特點:一是產水規模大。一期工程淡化水產能為20萬噸/天,占全國海水淡化總量的20%。二期投產後,淡化水規模為50萬噸/天,約占全國海水淡化總量的40%;二是競爭力強。國投北疆項目采用“五位一體”循環經濟模式,顯著增強了海水淡化的競爭力。三是供水水質安全。北疆電廠通過水質在線檢測等措施,保證供水水質安全和穩定性。

產水成本接近國際水平

京津唐地區淡水資源嚴重缺乏,華北平原已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特別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海水淡化產業關系著國家水資源安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均提出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

根據《天津市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規劃(2015-2020年)》,到2020年,天津市海水淡化規模達到60萬噸/日,海水淡化工程產能利用率提高到70%,直接利用海水量20億噸/年。

而濱海新區也計劃在未來重點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工程及裝備制造業,並根據北京需求,實施海水淡化進京工程,繼續深化實踐“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廢物排放最小化、經濟效益最優化。

據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脫鹽分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全國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139個,產水規模102.65萬噸/日。

第一財經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我國目前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在沿海9個省市分布,集中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島。北方以大規模的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的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南方以民用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噸級和千噸級工程為主。

反滲透(RO)、低溫多效(LT-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是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我國已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相關技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海水淡化過程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技術難點,就是“高濃縮倍數”。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國投所屬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已經在2012年攻破了兩倍濃縮海淡的技術難題,目前正在從事三倍濃縮3.5萬噸/天海水淡化的技術攻關工作,20日,在曹妃甸港“1000噸/天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試驗裝置”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三倍濃縮海水經過蒸發、冷凝處理後,成為純凈的淡水。

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千噸級海水淡化裝置蒸發冷凝器國產化率達到97%,造水比達到1:16,鹽水濃縮倍數最高為3,造水比和濃縮倍數兩項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但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仍然缺乏市場競爭力。專家介紹,海水淡化產水成本主要由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構成。其中運行維護成本包括維修成本、藥劑成本、膜更換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受能源、人力等價格波動影響,產水成本集中在5~8元/噸,已接近國際水平。其中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平均產水成本6.37元/噸,千噸級海水淡化工程產水成本8.44元/噸。

“我們的海水淡化成本在7元左右。與目前天津市4.9元的水價相比偏高,但與7.5-8元的工業水價相當。”魏剛告訴記者,國投北疆電廠附近已經成立了一家公司負責推廣銷售淡化水。“在有些行業如電子工業、藥品生產等,淡化水還是有競爭優勢的。”他說。

國投北疆發電廠。攝影/章軻

國投北疆發電廠海水淡化裝置。攝影/章軻

工人在取用海淡直飲水。攝影/章軻

國投電子院曹妃甸港日產1000噸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試驗裝置。攝影/章軻

全國海水淡化工程技術應用情況分布圖

全國沿海省市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圖

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產水用途分布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