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也談談有效市場理論(已補充修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t4q.html

本文章作者明顯把股市當成商品交易市場了,這是很多股市有效市場論者犯錯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商品交易市場和貨幣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有效市場,比如黃金、石油、美元、歐元、棉花、玉米等等。有效市場最基本的條件有幾方面:1.海量的專業投資者參與單一產品的買賣,2.資訊獲取的成本趨向於零,3.產品必須高度標準化(比較和分析產品的成本為零)


在有效市場裡面,「恐慌時買入,樂觀時賣出」是不適用的,會死人的。

有效市場論對應的是商業和消費的買賣行為。在商品交易行為裡面有效市場是可以成立的,但當中也還包括內交易成本之差。假設兩家相連的店面銷售同樣的產品,理論上價格會是一樣的。但兩家相隔幾條馬路的商店,價格就可以相差甚遠了,當中價錢之差,就是尋找和比較交易價格的成本。今天的股票市場已經不是一個只有著小貓三幾隻股票的市場,明顯有著這種尋找交易的成本。不明白的可以看一下「交易成本理論」。股市包含大量股票產品,股票也不是標準化的產品,市場並不能夠立刻把信息轉化成買賣行為。明顯地股市並不符合有效市場的基本條件。

商交所可以算是理性的有效市場,也假設世界上還真有一個股票市場符合有效市場的基本條件。但 是股市卻是商交所和賭場的混合體,明白了賭的特性就會明白為什麼股市絕對不可能是一個理性的有效市場。"博弈論"裡面就用了巧妙的手段證明人性在賭博的情 況下絕對是沒有理性可言的,有著明顯怕嬴卻不畏輸的特徵,這個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股民賺了20%匆匆賣出,虧損20%繼續堅守、對盈利的股票減持,對虧損 的股票增持的不合常理行為。

股市中不僅包括了商業行為中的尋找交易的成本,也有著人性的賭的明顯特徵,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認為股市是有效市場都是不能夠成立的。
原文地址:談談有效市場理論作者:rzxct

曾經,我非常反對有效市場理論,但是最近我在研讀CIIA的教材,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突然想明白了有效市場理論的含義。當然,這不能說純粹得益於這套書(雖然這套書寫得確實很棒),這更得益於我本來就讀過不少關於有效市場理論的書籍並且對此進行過很多思考。

現在我開始說我對證券市場的觀點,那就是在證券市場,想獲得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是很難的,這句話從我這個本來的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者口裡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下面我開始分析原因。

首先,我想讓大家看看,其實證券市場中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很聰明的人,街上的那個乞丐,工廠裡的那個打工妹,是不會把自己的錢投進股市的,在股市上轉悠的 人,大多數都是在其他方面比較成功的人,這一點,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那麼你覺得你和他們想比,有多少勝算?也許你會說,這些人在下面成功,在股市上未必 也成功,而你呢,以為自己在股市上有著獨特的能力,那麼我想跟你說,所有在股市上的人,都是和你一樣的想法。

股市,和開個小飯店是一樣的道理,這一條街上有很多小飯店了,你覺得你開一個新的小飯店會賺比他們更多的錢嗎?首先,你的經驗不如他們,或許你經過一段時間,已經學得了經驗,但是這時你也僅僅和他們一樣的水平,你不可能獲得超過他們的平均利潤率。

股市和現實生活,同樣都是謀生的場所,你所賺的錢,永遠都不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只能取決於你的天賦和勤奮,除此以外,都是空想。在現實生活中,有個人 可能幸運中了一次彩票,但是想靠彩票過上幸福的生活絕對是妄想,一個人的生活,最終取決於他的勤奮,他很努力,就能多賺錢,他很懶惰,就得干很多體力活還 賺不到錢,這個的道理放在股市中也不會失效。

這就是有效市場理論的含義,有效市場理論不是說在股市上沒有賺得超過指數收益的方法,而是說你不能平白無辜獲得這個收益,這就好比你不可能平白無辜在那個 飯店街開個小飯店馬上就能賺得很多錢是一樣的。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假如你想在那條飯店林立的飯店街生存,你就必須有超越其他飯店的手段,而這個手段不可能 是無緣無故就到了你的大腦裡,這個手段只能是得自於你的超凡的天賦或者勤奮,同樣在股市中,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也就是說,無論股市中,還是其他的領域,都遵循利潤率為零這個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平白無辜獲得超額的利潤,沒有一個廠家能夠用一個專利賺一輩子的錢, 他的技術將很快被別人獲得,他將只能獲得平均的利潤,這個利潤只能彌補資本的成本。這個道理,真正體現了上帝的公正性,那就是不努力不得食,任何一個人的 所得,與他的勤奮是一致的。所以說股市中的有效市場理論,在現實中本有其原來的版本,有效市場理論不過是其在證券這個市場的表述方式。


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鑽研技術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自以為很瞭解了,結果到了市場中卻一敗塗地的真正原因。有效市場理論是如此邏輯清晰,以至於不可能被違背。


所以我們馬上就可以得出我們的結論,股市中的失敗,絕大多數是由於沒有付出真正的努力,也沒有獲得真正正確的認識,卻又有著非凡的自信導致的。股市中唯一 能長期獲益的方法,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一句話,在股市中成功和在其他人和另一種的成功一樣,都是靠超過別人的勤奮,與此不一致的任何想法都將導致必然 的失敗,任何認為證券市場比其他更容易成功的想法,也即認為證券市場有超額利潤的想法都將導致必然的失敗。這就是有效市場理論的真正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1

丁遠博士的選股標準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t9u.html

丁遠教授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著名教授,與許小年齊名,擔任過中國巴菲特但斌先生的財務分析老師。在上一輪牛市(2006-2008年)中,丁遠教授用他的投資組合遠遠跑贏了同期大盤,說明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1 其他應收款/總資產< 10 %
中國公司中, "其他應收款"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會計術語. 一般情況下,這筆賬應該是零和微小的,代表著進步,為旅遊和薪水等,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未上市的母公司往往利用其對上市子公司的現金機器,並拿錢離開,沒有理由. 自從中國規禁止非金融公司間的金融借貸,上市公司通常記錄金錢改採取的相關公司合併為"其他應收款" .

2 其他經營性現金流入/總營運現金流入< 10 %
為了有一個健康的和可持續的現金流入,公司應當從銷售其商品或服務主要接收一些現金.

3 其他現金流出,投資/總現金流出投資< 10 %
當一家公司投資,應該投資到東西(包括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或債券,就像他們的名字) . . 但有時,一些公司做投資弄成以外的一切可能性,我姑且稱之為前… …

4 非營業收入/銷售< 10 %
非經營性收入,往往是公司改採用來打扮自己的淨收入. 我與博士張華(記者黃庭鈞)教授張俊喜(香港大學) ,就這一問題在中國做過一種專業研究.

5 營運現金流量> 0
主要關鍵的是會計盈餘是會計基礎. 公司可輕易操縱它用一些非現金項目. 記住:現金為王!

   ROA> 7 % ,連續三年
資產收益率是一項非常好衡量的為經濟的盈利手段,他很難操作,特別是考慮連續三年.

7 P/E< 20
在這裡,我們進入一個問題,哲學辯論和個人愛好. 很多投資者會說:高P/E 公司有高增長潛力. 對於我來說,這是完全一樣的困境,跟你所面對的一樣。當你在你面前的這兩家廠商都賣大白菜:一個銷售正常的一個正常的價格,還有一個聲稱,他賣的是有機的,並將價格提高一倍. 我寧願去挑選第一,是因為我知道,至少這個價格值得。

前5項他用現金流來做主要衡量的方法,避免大股東或者上市公司操縱財務指標。
賣出原則非常簡單,PE超過40,就賣出。

 對捉摸不定的中國股市,丁遠教授多次因準確的判斷而贏得尊敬。早在2005年的夏天,丁遠教授呼籲學員買股票。因為他經過計算發現,不少公司 的市價比淨資產還低,其中不乏優質的公司。以寶鋼為例,其派息率(紅利/股價)達到8%,已經遠遠超過銀行利息,非常誘人。而到了2007年10月,他指 出:A股已經瘋狂,A股和H股市值已經超過日本,中國的銀行、券商、石油公司、地產公司超過全球著名的同行,這顯然是股市「地震」前的徵兆。

丁遠教授:「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資產,也沒有絕對不好的資產。只要性價比高,什麼資產都可以買;如果性價比低,再好的資產也不能買。這就是安全邊際。」在 丁遠教授看來,選股的標準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性價比。他通過市盈率、市淨率、紅利率等指標衡量股票性價比,同時與關聯交易風險、成長性、現金流、盈餘質 量等指標掛鉤,得出了股票組合,不斷新增符合標準的股票,剔除不符合標準的股票,並且在一年多來持續跑贏大盤。根據計算,他也準確地找到了時點:從 2007年8月底開始呼籲離開A股市場,去年7月他建議學生以30%倉位重新開始參與,去年9月加倉到50%;去年11月加倉到70%。

「未來有一波更大的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各國大規模的救市,很有可能造成新一輪的流動性過剩,從而推高各種資產的價格。從歷史來看,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為了避免「9?11」 後經濟衰退,通過長期的低利率,造成了前兩年的流動性過剩。如今,各國為了救市注入大量現金,再加上低利率政策,正在醞釀一個更大的泡沫。「很多人覺得中 國2007年的大牛市不可思議,我認為三到五年內,你可能看到一場比2007年更大的資產泡沫。」

正如他在去年成功判斷出低點,丁遠教授認為下一個增倉點還需等待。「投資不是智力比賽,而是定力比賽。你明明知道前面有一顆鑽石,但沿途卻有各種妖魔誘惑 著你,讓你迷失方向。所以,炒股就是比拚耐力。一定要找到好公司,在性價比高的時候買入,然後長期持有,在性價比降低後更換股票。股票與黃金的區別在於, 股票是母的,好企業會不斷製造利潤,只要安全邊際夠低,僅分紅權一項就能帶來不錯的回報。而黃金是公的,未必能產生收益,很可能還要你支付費用。」

「骨灰堆裡盛開的花朵最鮮豔。只有前一批人在慘痛下跌中離場,後一批人才能獲得暴利的機會。」那麼,投資者是否準備好充足的現金,為下一個機會做好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2

持有現金、資產與負債的分別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r2w.html

十年前在中國,如果你擁有一百萬元人民幣,百萬富翁哦,想必會有很多的人羨慕吧?今天你的身家即使已經翻了番至兩百萬元人民幣,即使你的身家已經跑贏了CPI,也不可能像以前般令人羨慕了,甚至會感覺到被別人給比了下來。

再想想十年前歐洲人擁有一百萬歐元,美國人擁有一百萬美元,他們今日身家同樣翻一番至兩百萬元。他們的感受和我們在中國的感受會是一樣的嗎?是什麼導致這種落差?是通脹嗎?通脹只是部分原因,影響比通脹更大的各國GDP增長的不同。

 

如果一名歐洲人十年來一直持有現金,他每年的感受到的財富損失大約是:現金/1-(CPI+GDP增長-利率),以歐洲過去十年的情況計算,大約也就是每年損失2%罷了。

如果是小日本呢?因為小日本過去十年持續地零增長、零通脹。他們一直持有現金並沒有損失,反而賺了利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日本的政府國債利率只有1%,卻廣受到日本國民的熱烈追捧。

如果情況發生在中國呢?在中國,過去十年持有現金每年感受到的損失估計應該達到12%之巨。也就是說十年前的一百萬元相當於現在的三百萬元左右的了。

 

大約在七八年前,身邊的一班朋友們的資產都在七八位數之間。幾年下來有的人還在七位數浮沉,有的人已經進入了十位數,完全不在同一個級別,少有聯繫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呢?除了投資項目回報的不同,更多的是對資產管理的取向。

有的朋友幾年前和我身家差不多,卻因為見識過香港回歸後的負增長年代,投資相當保守,一直持有過多的現金比例,一直等待機會。現金卻在不知不覺中快速貶值。

大多數的朋友更像我,不愛負債同時也厭惡持有現金。除了公司正常營運所需要的現金外,其他的幾乎全部用於購買了不同類型的資產,身家隨著資產的快速上漲而上漲。

小部分已經少有聯繫的朋友卻不單止厭惡持有現金,更是熱衷於負債,十釐以下的借貸幾乎是來者不拒。幾年下來,二三十倍的回報,把一班朋友們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其實在中國,最為大家所認識的致富故事是,不少人十年八年前拿著十幾萬元按揭貸款買了幾十萬元樓宇,今天他們的房屋已經價值兩三百萬,就也是過去幾年持有負債而買入資產的結果。

 

事後孔明沒有多大意思。未來十年又會是怎麼樣?中國未來十年相信GDP還是會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通脹率相信會繼續維持在5%左右。十年後的M2供應量很可能又是比現在的多三四倍。持有現金而不是資產,估計每年將要面對10%的損失。

 

網絡上看到一些博友也跟老外學起了現金和資產管理,我覺得很可笑。如果一個人將身家的50%買入股票而另外50%卻持有現金等待,即使他持有的股票年漲了30%,他的身家也只是上漲了15%,相當於和國民資產同步而已。

 

老外持有現金等待,站在他們的立場並沒有錯,因為他們沒有多大的損失;中國人持有現金,卻是明明白白地以每年10%的速度虧損中。我不鼓勵負債,但絕對反對持有現金。在中國,既然我們的現金購買力時時刻刻都在貶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買入何種資產而不是持有現金等待買入資產。我們應該學習的是資產的置換而不是資產的管理。

 

無論是股票還是個人的其他資產,我一直都堅持滿倉操作也是基於這個原因。還記得「萬元戶」這個名詞嗎?不久的將來「百萬富翁」這個名詞也會成為過去式,就像現在的香港一樣。

 

 

備註:這裡指的負債不是指高利貸,房屋和車子一樣是商品而不是資產,房屋所佔據的土地才是資產。優質資產泛指一切稀缺、難以再生而需求不斷增加中的一切資源。水源、土地、野生藥物、牛黃、優質股票、稀缺資源、能源、古木等都可算是優質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4

關於361度的一點點八卦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17pkw.html

昨天和來自石獅的朋友吃了一頓飯,話題談到了361。聽說361的財務來自朋友的公司,立馬顯露出本能的好奇心,朋友也將他所知的儘量告知,大致如下:

361自己的工廠管理做得很差,但85%以上的生產都是外發的。自己工廠生產大致沒錢賺,工廠都是用來應付官員巡查的。

外發工廠分A、B、C三級,A級質量好、貨期都比較準時;C級隨時被淘汰。

一般外發價為零售價2.3折,公司批給地區總代理按3.5至3.8折,總代理批給加盟零售店按4.5折。地區總代理每年都有任務,無論是否能賣出都必須完成任務,公司不退貨。

兩本賬戶是肯定的,但基本靠譜。公司各環節收回扣還是比較嚴重,但定單卻是排得滿滿的。

 

以上純粹道聽塗說,本人對現價9.5倍PE的361(1361.hk)還是提不起興趣。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6

談談人和商業、米蘭站IPO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17hh8.html

去了武漢漢口的步行街,短短的幾百米步行街,四家李寧、四家X特步、兩家361、一家安踏、一家Adidas、一家Nike、一家Converse、一家Puma,還有幾家不知名的球鞋店,佔據了步行街六成的店面,想不明白?……

離開武漢前,去了武漢人和的地下商場,看到情景和網絡上流傳的熱鬧視頻完全不一樣。基本上有一半的商戶沒有開門,十家有七八家貼了轉讓紙。整個商場水靜鵝飛,由於商戶預繳了一年的管理費,今年公司業績也許還未受影響,但明年管理費肯定很難收。本來想拍張照,被惡保安阻止了。小商戶欲哭無淚,想抗議被警告大老闆姓賀的!呵呵,欠稅大王恆大老闆姓溫我可聽過,人和姓賀還是第一次聽說,有意思。

回正題,人和從北方往南發展明顯水土不服,哈爾濱的情況還算可以,也許因為冬天這邊太冷人都喜歡往地底鑽。下個月回去後要去去廣州人和地下商場看看實際經營狀況。公司網站上的實景照片水份很大。這只股票看來只能減持不宜增持了,儘量年報看來很吸引。現在先持有再看看,真不行錯了可要盡快認。公司股價低迷看來是有些道理的。

 

今天才從博友的博客上得知米蘭站招股了。眾所周知米蘭站是靠買賣二手手袋起家的。兩年前就從朋友口中得知米蘭站開始準備上市部署了,當時本來是想打著中國概念股的旗號,但面對中國法律的灰色條例,不了了之。我來簡單說一下當中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法律是允許俗稱水貨的平衡貿易商業行為,也就是說如果香港代理的LV售一萬元,商家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LV然後賣九千元,去和正規代理商競爭,這個行為是合法的。但在中國,卻被告知是非法的。

現在米蘭站招股,集資所得用於發展國內業務。問題來了,很多人都知道米蘭站買賣二手手袋,但很多所謂的二手貨其實是全新的,賣價也是很接近新貨!為什麼會有人賣全新的貨給米蘭站?在香港(現在國內也流行起來),有這樣的一班人,想去歐洲玩又不願意花錢,他們往往去歐洲前就會先去瞭解一下哪些名牌手袋受歡迎兩地價差又大的,然後去歐洲玩的時候順便買兩三個回來,賺些旅行費。米蘭站如果在國內開三幾家站應該沒什麼問題的,但如果一旦做大了,官非是少不了的。

用iPhone是無法在新浪博客回帖的,新浪網看來並不太與時並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7

二次創業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0ms21.html

昨天又和幾位廠佬吹水,大家的生意都是一塌糊塗。期間我們提出在香港和台灣弄一個健康的支裝飲料品牌系列:低卡無果糖無代糖添加。由於香港和台灣有大量的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又有大量怕肥的女仕,對於低卡路里的飲料需求應該是蠻大的,而且又有一定的消費能力。現在市場上的飲料卡路里都在兩三百以上,而且大 都高糖,就算無糖飲料也一樣高卡。他們除了清水和茶,幾乎沒有選擇,市場幾乎空白。而且港台兩地連鎖店高度集中,分銷渠道相對簡單。

 

在這其間,我們從產品類別選擇(什麼台灣綠茶、烏龍茶、苦瓜汁、紅莓汁、大麥茶、日本玄米茶、花旗參茶、黑豆水、纖維渣、普洱茶、檸檬水……)、生產設備 的採購、材料的選擇、分銷渠道、電視廣告、試用推廣,甚至連生產地的選擇和產品名稱:健本,找誰代言都想好了。大家都盡自己所懂的去給予意見,氣氛少有的 好。算一算投資資本,約需要三千萬港幣。按六個人算,每個人五百萬,問誰有興趣,大家搶著舉手加額。以為萬事俱備之時,忘了最重要的事:誰負責營運?大家 都你推我我推你的,反正就是不想幹活。創業就是這個樣子,年輕時有衝勁但沒錢。年紀大了有資本有經驗了,但又失去魄力了。營運一家公司要越做越有勁真的很 難,特別是累積了一定的資本後,誰也不想弄得自己太累,開始越來越佩服那些大企業家,要二次創業原來真的很有難度。

花都巴菲特2010-12-06 17:13:41 [舉報]

記得成龍推過爆爆茶,現在已經不知去哪裡了,還有很多飲料,都推出了
市場定位好,系一回事,有無逆向思考過,先想想如何會失敗
例如1為何康師傅 可口可樂 統一等不推出相似定位或者相同定位飲料,
2如果該飲料推出反映良好,那麼其他大品牌肯定會知道,因為他們有無數市場調查員,那麼他們立刻跟進,他們的銷售渠道品牌效應會否立刻將你地新品牌擊垮
3可樂成功,品牌系最重要既,人地有無數金錢打廣告已經系大眾腦袋形成條件反射,想起可樂就聯想到各種愉快場景
並且隨手可得,渠道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渠道有否很得力的代理商,須知道飲料大把,為何分銷商要冒風險代理做
反正我知道每年百事等都有好多新品種推,但淘汰的也不少,所以考慮清楚

花都巴菲特2010-12-06 17:19:57 [舉報]

幾千萬投入飲料行業,可能光夠廣告費,重點系要定位營銷做得好,無必要買設備生產,大把生產線可以貼牌灌裝,做輕資產營運系最好選擇

博主回覆:2010-12-07 06:23:16

廣告費約千三四,香港和台灣市場可塑性高,現在己經有二三十個細牌子,有些投資百零萬專賣烏龍茶既都仲有。市場太細分,大牌子根本做唔來。每日每款求兩千支銷售,每支賺兩蚊,大牌子點會做?辦廠系因為要控制源頭,出一次事就玩完。而且開始研發求人太煩,數量太少人地亦唔會做。辦飲料廠唔貴,三百萬有找。最大開支系廣告、上架費和餘數(120天起)

花都巴菲特2010-12-07 18:51:57 [舉報]

自己沒經驗,控制生產米仲難~~~
如果系內地上市, [頂] 到時幫襯你買幾支飲下

博主回覆:2010-12-07 21:01:31

有呀,有朋友系RBT做老總,亦有靚水源。設備找H and K Germeny教到會,配方外包給大家的研究所就行,不超過十萬一款。其實真的不難。最難是定位推廣,絕對是苦差。

知遠察微2010-12-08 04:58:51 [舉報]
咁好嘅idea點解唔做?唔單止有錢賺,仲益咗唔少人,辛苦得來亦有成就感。至於市場推廣,可以外包之嘛。

博主回覆:2010-12-08 06:16:29

錯。唯一無法外包既就系市場推廣。市場推廣唔只系廣告甘簡單,仲有形象、定價、促銷、公關、市場調查、售後跟進、重新定位等等。第一年做唔起就無得再做,反而其他全部可以外包。

gongdejun902011-07-26 19:44:02 [舉報]

內地有零卡飲料,怎麼不搞搞看。

博主回覆:2011-07-27 01:47:31

有同行在浙江搞,量跑不起來,分銷成本非常高。虧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8

朋友的忠告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0m2hg.html

今日和在基金公司裡做的朋友在香記飲咖啡,談起QE2。他的看法和我完全不一樣。他認為中國A股和資產已許會是最不受惠的一個國家。他認為中國外匯管制未開放,熱錢進來容易離開難,所以外資寧可在 新加坡、香港去投資中國股票和經過基金公司投資國內資產。另外中國銀行業並未開放,中國央行可以通過收緊銀根去抵消新增的熱錢,當熱錢離開再放鬆銀根,所 以衝擊會有限。他反而不斷建議我購入一些估值非常高的消費股,特別是中低檔次窮人消費得起的那些,但要避開高檔消費股。他認為中國馬上進入一個新紀元,就 像美國四五十年代的情況,工人消費能力將會大漲而富人增長開始放慢,貧富差距慢慢收窄,到時國內消費費的利潤會以50%至60%的速度增長,最樂觀情況下可以年年翻倍,情況就像當年的P&G。我即時無言以對,心裡並不服氣,但只表示會好好研究。

但他指出另一樣事情卻直接擊碎了我的部署。我一直在想,最近為什麼指數一直漲,我手上的二三線低估值的股票總是不太漲,但手頭上股票不便宜藍籌股卻越漲越 有。本來還打算尋找著相對低估值的股票去防範一旦股市爆破時的衝擊。還好今天他說出了我沒有注意的要點,避免了我犯下大錯:他指出現在處於牛市當中,什麼 狗屁股票你想賣都能賣出。但當股市急轉向下,現在很多成交幾千萬的二三線股成交會只剩下幾十萬,到時你想賣也賣不掉,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股票干跌,什麼也做不了,多少賬面利潤都會化為烏有。所以很多基金公司都在看好大市的同時作出了壞的打算,把流通量低的股票換成大市值成份股,方面隨著離場。他建議我在雍抱泡沫的同時,要以成份股為主,不要持有過多的二三線股。我突然想起08年股災時香港的確是很多股票是幾乎零成交的。當年國內A股一些股票連跌十幾個停板,想止賺離場也無從。

謝謝你SAM哥,我知道怎麼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9

發現高槓桿的股票離暴漲不遠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0lvmq.html

不知道有多少人試過成功預計公司營業額大幅增長,但幾年下來公司利潤卻一直下跌。當年我就在貨櫃股上面嘗試過這苦頭了。因為近年來我喜歡尋找一些營業槓桿高﹐收入增長大多轉化為利潤增長的股票。很多時候要成功預測行業的銷售增長並不難,難在營業額增長的同時,成本的增幅會比營業額的增長高嗎?中 國未來的汽車銷售、電器銷售一定是越來越多的,但成本漲幅會不會更大,或者毛利率大跌?聯想營業額十年下來漲了十幾倍,股價還在原地踏步。06年我看見新 船訂單大幅增長,心想貨櫃需求肯定大幅增長,買入了兩大貨櫃製造龍頭股:中集和勝獅,結果當然我是對的,營業額大幅上升,但成本漲得更多,盈利不升倒跌, 最後止損離場。現在中國的汽車和電器行業令我想起了當年的悲劇很可能會重演。

 

我細心留意了香港這十年來漲幅十倍八倍的股票大多都有著高槓桿效應:中移動、江西銅業、中石油、中海油、騰訊網、新奧燃氣、周大福、香港交易所(十幾年來 漲了六十倍)、惠理基金……它們的共通點都是營業額的增長遠高於成本的增幅。當然營業額一但下跌,盈利跌幅也更大。當年的美國上市的盛大和百度也屬於這種 情況。

 

這令我想起了最近想買入又還未有到價的數碼通(0315),它的業務就是營業槓桿高-由於成本基本固定﹐在智能手機流行推動下的收入增長大部分轉為了盈利增長。營業額是漲了幾個巴仙,盈利卻漲了50%!到底中國還有哪些股票是成本增幅會遠低於營業額增幅的?在我看來,租金工資未來還是要大漲的。大家幫忙給給意見,研究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0

三年翻一翻,十年后退休。 管我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0lcqr.html

寫這Blog,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價值投資的重要,不要過分貪心,以三年升一倍為目標就行。其實如果真的達標,連同股息在內,十年下來就是十多倍的回報,也該心足了。同時把買賣足跡記下,讓自己將來能弄清楚自己選股曾經犯過的錯。

 

其實小部分中國文化真的害人不淺,什麼失敗乃成功之母是最錯誤信息,大部分人一次失敗就完了。失敗的經驗教訓應該在別人身上找,血的教訓網上一大堆,為什麼總是要自己去經歷這些不快呢?明明知道是老千股還是要買入,這些人不是找死嗎?其實買股票前做一件很簡單的動作就可以避免買入老千股了:上Google網,把要買入的公司名稱輸入,後面加上「騙」字或者「老千」便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了。如輸入:「位元堂」 「老千」,你就可以看到別人經歷了,失敗為什麼要去經歷?

 

以下是我香港H股的持股,還有A股三萬三千股招商銀行、一萬股平保、二十萬股農行和十萬股工商銀行在國內購買的,有空再慢慢分析買入的原因,這一千三百萬 市值的股票幾乎是我的大部分的資產,我會當每隻持有的股票是自己的公司好好看守著……十年後希望會能夠價值一個多億港幣吧,那就可以退休了。

 

三年翻一翻,十年后退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1

我是偽價值投資者(二)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0lqsk.html

巴菲特是很成功的,但我們不是巴菲特,不像巴郡那樣持有多餘現金,也沒用巴郡船大難調頭的問題。事實上巴郡的增長高峰期肯定已經過去了,除了因為資本增長 後無法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外,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的普及令訊息成本低了很多。聽老股民說,在沒有互聯網前,如果他們沒有買某隻股票,想知道那隻股票的市盈率 都不容易,更別說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了。那年代,年報是可以賣錢的。因此那年代市場上經常會有嚴重低估的股票,股評人不評點,估值再低短期也難以大漲。

 

我說我是偽價值投資者,並不代表我不長線投資了。我們有幸生長於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我們不是巴菲特,沒有他們巨額資金難找出路的苦惱。相反,我們沒有多餘的現金,在尋找到新的價值窪地,就必須賣出現有組合中估值偏高的股票,以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以下我做一個數字化例子說明,並假設所有假設成立(現實中很難有這好事)。

 

假設ABC公司是一個高成長性的公司,每年每股盈利增長20%,並預計未來三年也可以保持20%每股增長。三年前(2007年)你有幸以10倍PE買入,當時價錢10元,現在(2010年)市場開始熱炒這只股票(高估),PE升至25倍。現在股價是10/10X1.2X1.2X1.2X25=43.2元

又假計XYZ公司是一家你新發現的價值窪地,市場並未開始關注它(低估)。預計未來三年每股增長也是20%,現在PE為10倍,價格為10元。

三年後(2013年):ABC公司開始減少關注,估值回平常水平的15倍PE。XYZ公司市場也開始關注了,估值也回到正常水平的15倍PE。

 

三年後兩家公司的股價和累積回報應該分別如下:

ABC公司:43.2X1.2X1.2X1.2/25X15=股價應該是44.79元三年漲3.68%!

XYZ公司:10X1.2X1.2X1.2/10X15=股價應該是25.92元三年漲159.2%

 

作為一個理性的選擇,你是否應該現在(2010年)把ABC公司賣出,然後買入XYZ公司呢?如果你還是看好ABC公司的成長,那你三年後(2013年)再以合理的估值買入吧。你ABC公司損失的回報,XYZ公司已經幫你賺了回來。而且一但市場逆轉,XYZ公司的下跌空間一定要比ABC公司要好,不是嗎?

 

價值投資的真諦是長期持有具增長前景的好股!ABC公司是好股,難道XYZ公司就不是好股了嗎?難道換馬至XYZ公司就不算是長期投資於具增長前景的股票了嗎?

 

大部分投資者無法在股市賺錢是因為他們想估計市場的走向,他們大部分是想以43.2元賣出ABC公司然後以更低的價格買入。如果我說的是以43.2元賣出ABC公司然後持有現金期待以更低價買入,這是投機!

 

我組合中從來不持有多餘現金,也不建議持有現金,以國內的叫法,我是長期滿倉操作的。就算股市明顯泡沫我也只會把股票換馬至相對安全的增長股。現實中我這種投資方法並不被大眾認為是價值投資法,因此我稱自己做偽價值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