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果籽人話】潮劇神功戲老師:「盂蘭節做足30晚」

1 : GS(14)@2017-10-09 03:18:01

老師在舞台前表演二胡。



盂蘭勝會在農曆7月至8月間在香港各區舉辦,走上了石塘咀山道的斜坡,在山道橋下搭建了一個相當陡峭的竹棚,竹棚内居住了一團由潮州汕頭趕來作戲的劇團。劇團只有一位大哥大紀老師,會點點廣東話,但方言或是普通話還是比較流利。



老師一般一完劇目,就會在棚後洗凍水澡,然後馬上進睡,第二天五六點又起來。起來後散散步,陽光一出就躲在棚下躲熱氣,所以老師眼中的香港是一個溫度剛好,就是比較悶焗的地方。



老師在台上的演出。

老師在台後休息,有年青人揮手鼓勵。

老師為短片錄製二胡曲目。


老師於石塘咀盂蘭勝會首支劇目。

老師正為表演作化妝準備。

盂蘭勝會台後的服裝道具。

對老師來說香港並非新鮮地,他從1988年來港作戲,之後常被邀請來港參與不同劇組,主要都從事潮劇中的老生(即是地位較高的位子,通常扮演皇上等較高級的角色),同時老師也不只是在外飄浮,亦是潮州某戲劇學校的導師。與老師坐下來一直談,一邊出汗,我問他,在這年紀要到處走,在戶外做劇,不累嗎?他說不累,做潮劇更像是他的生命,像這個盂蘭勝會是比較久一點的表演,在港一個月要做足這整個月,晚晚作戲整整的三十個晚上,他還是覺得很快活,就只憑兩隻字「喜歡」就剛好了。



盂蘭勝會台後的服裝道具。

除了化妝,落妝也是老師自理。

石塘咀盂蘭勝會的舞台。

製作:Justin Lun/ATUM Images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2/20160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36

【果籽人話】半夜急救動物 夜更獸醫:成晚可以做唔停

1 : GS(14)@2017-10-09 03:31:49

連醫生是一名晚上工作的急症獸醫。



在深宵的大圍,當糖水店、大牌檔都關門過後,有一家專責奇珍異獸急症的獸醫診所仍然亮燈。店面不細,有三間病房,上層為急症室、手術室,有個放滿咖啡粉的pantry。每晚有一行四人團隊在裏面穿梭,以連醫生(Keanu Lin)為首,另有三名護士輔助,人手不多不少,剛好足夠應付晚上的狀態。



連醫生已做了三年夜更獸醫,在行內有一定知名度,不少寵物主人都會慕名而來,令他就算是擔任晚間職務,預約數量仍近似日間門診,有些日子可以排至凌晨三點。正正因為節奏跟常人不同,剛開始身體完全不適應,習慣過後卻又出現小毛病。但比起毛病,他更滿足於從夜更的節奏中找到一個安置自己的位置,由下午6點到早上8點,一星期上班四晚,連笑稱:「像消防員的日程,很好,早上時間好用多了。」他直言,就算自己放工回到家,梳洗一下還有力跟小朋友玩,很精神,精神得有點過度。



晚間診症很容易就整晚都做個不停。

寵物比人類難斷症,通常都需要X光機檢查才可確認問題。

在當值的時候,他最主要遇到的都是病情危急的小動物,始終要凌晨趕至處理的,一定是相當嚴重的一個個牠。但連也道破他工作的一大重要性,所謂嚴重,也只是主人所覺得的嚴重,有時好多動物有着同一狀態好幾晚,硬是主人拖到某天覺得特別嚴重,才會帶寵物就醫,但很多時到這個時候已過了就醫的時機。雖然醫生是靠主人們維生,但亦不忌諱的說,他們做夜間急症,主要醫的其實是主人的心,寵物生死其實很容易判斷,但到了晚上,沒這麼多護士幫忙,主人也只有他們一家診所的選擇,所以做醫生更需要花時間輔導主人們心中的徬徨跟焦慮,主人們才敢信服醫生的決定。採訪:Justin Lun/ATUM Images攝影:Terry Wong/ATUM Images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9/201672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22

【果籽人話】廿蚊剪個髮 深水埗理髮師:雕蟲小技

1 : GS(14)@2017-10-09 03:47:41

由於店子太小,潘師傅閒時會坐在店外乘涼。



有人說深水埗是個貧民窟,人口密度高,大多是低收入階層和老人家居住,他們經濟毫不寬裕,大部份都需要靠拾荒維生,兩餐無以為繼,剪頭髮對他們更是一種奢侈。幸好,該區有不少同樣來自基層出身的店家派飯送暖,如北河同行明哥,算是一解燃眉之急。



不是街坊的或許未必察覺到,潘志森開業10年約50呎的理髮屋,門外掛着20元的紙牌。沒有客人時,他會坐在店面外的電話亭旁乘涼,與街坊聊天。熟客都「識架步」,自動自覺走進店內等他剪髮。潘師傅亦不消十分鐘就將客人的頭髮理好,客人們都帶着滿意的神情離開。「20元剪一個頭髮,當然是流水作業,這是一個定理。我給他剪得漂亮,是他走運;我剪得差,他又不會打我一身。」常將流水作業掛在嘴邊的潘師博,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正因為功夫紮實,所以才能應付每天十多個客人。



外面掛了20元的牌子,吸引不少低收入人士或長者光顧。

潘師傅的剪髮工具簡單。

潘師傅今年68歲,當髮型師已50年了,十多歲時從澳門來港,由洗頭仔做起,從中向師傅偷師,26歲正式跟朋友合資開設髮型屋,曾在中環等地開店,並主力服務女界,直至十年前才退下最前線,選擇在深水埗開店,一來年紀漸大欠缺心神,自言被潮流淘汰,二來租金相宜又能過日辰,而且他目的是幫助老人家和低下層。從前在自己經營髮型屋,都是以造型和美為主,現在則是需要和實用,目的和服務對象不同,他毫不感到被大材小用,反而喜歡聽老人家的人生經歷,並吸收其中的道理。理髮屋有不少老主顧,當中有長者平民、專業人士和億萬富豪,都因潘師傅剪得出七八十年代髮型的神髓而光顧多年,可見即使20元亦無濫竽充數。採訪當天有一位伯伯來剪頭髮,但是不夠錢,潘師傅亦不收分文。縱然他常說自己剪髮的技術是雕蟲小技,但這比捐錢或許才是最貼地的幫助。記者:陳煥欣攝影:林正言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3/20161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93

【果籽人話】一支螺絲批整衣車40年 「整番好就滿足」

1 : GS(14)@2017-10-09 03:55:03

衣車叔叔在深水埗已開業近十年。



香港小店逐漸被大家所注視,所謂之小,不只是財力,更是面積。余偉祥師傅,又名衣車叔叔,位處深水埗的店面窄長,但整店被衣車所包圍,連通道也只剛好夠放兩隻腳掌,由地下到天花板都是衣車。這裏的衣車有的是在等待衣車叔叔維修的,有的是他回收過來,整理好、補油、換上零件後重新售出。



「多數賣給誰?」我們問。衣車叔叔說:「現在多像你們這樣的學生來買,來學。你想想在我這邊買比較平,剛好合你們這種用一兩次就夠的心意。又或者主婦來買做DIY,始終我這裏開得久有點信譽,他們都知道這邊賣(衣)車都特別耐用。」



維修衣車的工具十分簡單,只要一支螺絲批。

店舖裏放滿了等待維修的衣車。

衣車叔叔每天都坐在店舖門前維修衣車。

既然耐用,那衣車叔叔豈不是沒維修生意了?他直然,生意是逐漸在下滑的,剛開初時興網上拍賣時,他會在網上賣衣車,現在網上短片變潮流,他又會拍片放上網教人用衣車。但做過種種之後,更意識到對的,這行沒很多前路了。他補充,指的不是順應潮流沒用,是順了潮流,衣車還是沒人用。



店舖內放了近百部不同型號的衣車。

衣車叔叔的桌子看似凌亂,但他卻能從中輕易地找出需要的零件。

衣車叔叔的工作間放滿了不同的配件。

衣車叔叔的煩惱,是大家以後不再需要維修衣車。但對他來說,他還是希望一生也在做。自言未到退休年齡的余師傅,維修衣車四十年,已是老行尊一位,但對衣車的熱情依存在,太太都說,他是(衣)車癡,一天埋頭埋腦不吃不喝在維修一部衣車也會很快樂,然後第二天又再來一次。每天都在重複,像衣車車衣一樣,但他還是很快樂,因為上癮了,多複雜的衣車都不要緊,到了沒法維修的日子,一定更煩心。



家庭主婦和學生也是衣車叔叔的顧客。

師傅維修每一部衣車需要十分細心。

衣車叔叔愛坐在店舖門口維修衣車。

採訪:Terry Wong/ATUM Images攝影:Justin Lun/ATUM Images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5/201629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40

【果籽人話】紅磡收舖租書店結業 老闆:執笠就執笠無得擔心

1 : GS(14)@2017-10-09 03:58:51

合成書局坐落在紅磡黃埔街,已有超過六十年歷史。



紅磡黃埔街租書店「合成書局」的鍾老闆說:「甚麼都要賣,所有東西都可以賣,我們可以賣雜誌,就賣雜誌,可以賣書就賣書,可以賣點數卡就做點數卡,可以賣遊戲就做遊戲,若果只租書就營運不到了。」他補充,不是租書沒利潤,只是租書負擔不起租金加幅。



鍾老闆的租書店附近一帶,已陸續被收舖,眼看如斯景象,無論是老闆或是老光顧都感受到快將來臨的命。要說這命,可以打從六十年前說起,他們家三代人都經營這家租書店,鍾老闆正是第三代傳人。



鍾先生是書局的第三代接班人。

書局除租借小說外,亦有租借漫畫和光碟。

書本對鍾先生來說是由小到大陪伴的玩具


面對未知的將來,鍾先生坦然說只能把一切都看開。

店中的書本堆疊至天花,用盡店舖每一吋空間。

閒時鍾先生亦會閱讀小說來解悶。

書本對他來說,就是由小到大陪伴的玩具,但不像普通人一般的看書,而是插書,把厚實的書本插在不夠位置的書縫之間,也是種學闆,要勉強塞好,突出一個書角,他光是練習就花了四十年。然而,四十年過後,鍾老闆面對這無法懼怕的危機,也只能聽命,雖說擔心書的將來,但盡量把一切都看開,盡量接受沒人買書的事實,盡量接受書本以磅算的價值,盡量以享受的角色去承受。



書局的書架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小說和漫畫。

書局已有多年歷史,除附近的街坊外,亦有老顧客從遠道而來到訪。

除經營店舖外,鍾先生亦要照顧兒子。

合成書局地址:紅磡黃埔街27號地下採訪:Justin Lun/ATUM Images拍攝:Terry Wong/ATUM Images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6/20163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83

【果籽人話】20年捱三刀疤痕18吋 《殭屍》美指張蚊:整定嘅

1 : GS(14)@2017-10-09 04:03:08

四年前上映的《殭屍》,電影裏頭的那個奇幻世界陰森淒冷,作為觀眾的視覺震撼依舊歷歷在目,其中一個幕後功臣定必是她──張蚊──當年30歲,憑電影首次獲金像獎提名。她是一個美術指導和服裝指導,15歲那年發生了兩件影響她一生的事,入行做電影和進行第一次的脊柱側彎手術。



這天我們相約在太子一間酒吧,不談電影,談談她的人生,分分鐘比電影更傳奇。11歲時發現背脊一邊凸起,15歲做第一次手術,在背脊開了條15吋長的疤痕,在脊骨嵌滿不銹鋼螺絲,好讓它固定不再彎下去,醫生還着她一生安心,他日身體火化後只會剩下那堆不銹鋼螺絲。手術後,她回到英國讀書,無法做運動,生活變得靜態,開始接觸藝術。直至廿五、六歲時,背脊的痛症再浮現,原來是上面的不銹鋼螺絲太重,把下面的脊骨壓垮了。惟有做第二次手術,醫生在X光下看不到深埋身體的螺絲,於是找來全世界所有的螺絲批,結果沒一支適用,用萬能批又擰又撬,血一直流,人只有五公升血,她就流了九公升血,手術過程中共輸血21包,整個身體裏的血液換掉了,也把她的煙癮去掉了,她憶述時一臉輕鬆,「好正常,好似整車咁,整完一樣嘢實有第二樣嘢。」



張蚊是一個美術指導、服導指導和藝術家,她稱自己為一個「空氣製造員」,因為一個美指應該要把現場的空氣帶給觀眾,讓他們恍如置身戲中。

第二次手術後,阿蚊在其藝術短片《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2015》中,以切豬肉模擬自己的手術過程,由丈夫飾演醫生,表達他在手術前後如何陪伴阿蚊度過心理難關。

阿蚊今年35歲,遇過許多不平凡經歷,她寫下了自己的人生時間線,最重要的是「仲有時間」。


用不淡然的方式 淡然面對惡疾

脊柱側彎病為張蚊帶來痛楚,也令她的藝術細胞活躍起來。第二次的手術前,她忽發奇想,請求醫生用醫學儀器為她拍低手術過程,最終拍下了六個小時的畫面,不過要「欣賞」自己的身體被切開、脊骨的鐵線和螺絲被逐一拆下的血淋淋畫面,並非易事,於是她把片段分拆再加上濾鏡,才終於見證到這一重要經歷。她回想:「我唔記得嗰種感覺,我有啲窒息嘅感覺,好怪,好似睇緊人哋啲嘢咁,唔覺得係自己嘅身體。」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她甚至擷下了影片中的定格畫面,印在布上,成了自己結婚裙上的獨特圖案,「人哋睇呢條裙以為係啲好靚嘅圖案,好似萬花筒咁,佢哋唔知道果啲相係嚟自我嘅手術,但其實我自己暗爽咗。」說罷,她笑得開懷。手術的後遺症是無止境的痛與痕,於是她又想,不如記錄一下它們的存在,在片場隨手拈來一些膠布,哪裏痛就貼個十字記號,一天過後回家才發現裙子佈滿十字;長時間的手術令她大腿的部份神經死掉,時有蟻爬火燒的痕癢感,她在手上裝了幾支畫筆,癢就抓在裙子上。做這些記錄病痛,為了讓自己快樂?她說:「不斷畀人睇,令到自己面對到件事,每一次俾人睇段片,我又好似舒服啲喎。」今年4月,她在這家酒吧舉辦了一次展覽《THE PAIN PARADOX》,邀請大班親朋好友到場,原來是來看她的第三次手術直播,雖然直播到她進入手術室後中斷了,但朋友過後的反應比她想像中激動,有人說她癲,有人被這個驚喜嚇壞,張蚊覺得,朋友經已在腦中見證她的手術,她把部份痛楚轉移到朋友的身上,「好多朋友睇完我啲作品之後,就同我講你真係好樂觀,你個人好正面,你好淡然去面對你個病,就令我停咗落嚟諗一諗,我咁都叫淡然,我搞咗成個展覽講我個病喎,哈哈,冇得再浮誇㗎啦喎。」



穿着貼滿十字膠帶記號的裙子,阿蚊才赫然發現自己一天裏承受如此多的痛。

阿蚊結婚所穿的裙上,圖案源於手術時拍攝的畫面。受訪者提供

經歷三次手術,阿蚊背上有條18吋長的疤痕,阿蚊笑說:「有人話介紹去疤膏俾我,去疤膏去乜鬼,搽幾十次都去唔走㗎啦,我幾自豪有呢條疤痕㗎,冇佢就冇宜家嘅我。」受訪者提供


最怕走不得 想到甚麼做甚麼

說張蚊的人生如戲真的不為過,23歲那年在英國倫敦遇上恐襲,25歲那年與朋友一起中過六合彩頭獎、35歲人撞過九次車,她說:「我應該係後期先知我唔係正常人,哈哈,我冇留意唔係個個人都咁多事發生。」不過最令她厭煩的,始終都是揮之不去的病痛,接二連三的手術沒有令惡疾斷尾,最壞打算是沒法走路,這是她唯一害怕的事情,所以她比任何人都衝動,「我驚自己郁唔到先趕住做咁多嘢,好矛盾,我又因為咁而唔休息,總之所有嘢都要取捨囉,我選擇快啲做我想做嘅嘢囉,無論事業上定係人生上。」讀碩士、狂接戲,甚至人生大事也衝着去做,「我唔理自己有幾忙,人哋正常結婚籌備一年,我記得我30號結婚,我拍戲拍到26號,哈哈,跟住用幾日喺片場搭個景,就係片場結婚嘞,所有嘢隨緣囉,好似完成一啲任務咁。」做了廿年美指,本身打算將來做個全職藝術家,最近有個新想法,想做導演,因為做電影久了,發現做導演也可讓她表達心中所想,找了個編劇寫了兩份劇本,靜待適合的時機開拍,「呢個係新目標,我仲幻想我第日行唔到路,好似Frida(墨西哥殘障女畫家)咁瞓喺床上面睇屏幕,哈哈,幾好吖。」也許沒有當天的脊柱側彎,沒有今天的張蚊?她淡然答道:「唔知㗎,但我覺得係整定嘅,好似一個已經安排好嘅劇本嚟,唔係話因為乜而乜。」訪問後,張蚊喝着手中的啤酒對我說:「多謝你今日畀咗個機會我休息。」原來她轉頭又要回去工作。這陣子,她一直忙着電影的前期工作,每天睡不過三小時,有病休養正常不過,不過阿蚊最想像一個正常人過活,不痛到走不到路她不服藥,不痛到睡不了覺她也不服藥,因為這個行為只會提醒她是個病人。在她眼中,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重要,「行得走得食得飲得,有乜嚟就選擇做咗先,寧願放假休養定做嘢?第日唔行得咪休囉。」記者:鄧天蔚攝影:蕭志南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7/201649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13

【果籽人話】9年主持500場婚宴 婚禮巨星:我係童話創造者

1 : GS(14)@2017-10-22 17:23:14

有九年婚禮司儀經驗的黃經緯(Gary)是每場婚宴的童話創造者。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要數人生大事,應該少不了結婚。一向覺得,參加婚禮是件神聖事,畢竟是見證一對新人的終生承諾,連在場的親友都會一併感受到莊嚴的祝福。對於有九年婚禮司儀經驗的黃經緯(Gary)來說,數數手指,他見證過500個愛情故事。在這500場婚宴當中,他形容自己為童話創造者,「因為我要為一對新人締造,最難忘浪漫的回憶。」



Gary笑指自己小時候,是個「無自信的肥仔」,不過為了識朋友,硬着頭皮參加中英文辨論隊,才知道原來自己喜歡說話,在台上享受觀眾的回應。司儀之路,不盡是平坦,機會沒有在天上飄落來,而是靠Gary不斷在網上自薦,才獲得機會去面試做司儀主持。「面試官要我立即做一次司儀給他看,我站起來,扮拿着咪就開始講: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歡樂滿東華的嘉年華當中,看到很多家長帶同小孩過來,大家一齊揮揮手......」



台上的Gary,舉手投足都滲出自信,淡定從容。

每次上台Gary都會做足功課,因為婚禮對每個新人來說都是人生大事,不容許半點出錯。

台下的Gary是貪靚一族,不過也是他對工作認真的一部份。

由無酬勞的活動,走到今日被冠以「婚禮巨星」的名銜,他坦言這九年間,曾經覺得這種工作重覆了很多次,好悶。古語有云,工多藝熟,那麼每一場婚禮,是否就能以舊酒新瓶的方式演繹?Gary話五年前的一場婚宴,令他反思自己,原來為新人去做司儀,並不是日常重覆工作般簡單,而是對每個新人來說都是人生大事,「新娘是再婚的,甚至帶同囡囡去迎接第二段婚姻,但她依然像個小妹妹,去迎接人生中最開心的一日。她對婚姻的堅持,令我認為我必需要用最大的努力,去為她完成婚宴。」參加過大大少少的婚宴,Gary指,不是所有婚禮都是夢幻的,試過主持一場很盛大的婚宴,那對新人都未過二十歲,十分年輕,但兩人結婚並不是自願的,而是基於某些特別的原因,他形容,「那個婚禮是最少笑聲的一次」。婚姻可以是愛情的中轉站,亦可以是達至目的的策略,Gary體會到婚宴的精粹,應是在於新人如何看待對方,而不是着重形式化。作為童話的創造者,自己又相不相信婚姻和童話呢?Gary:「雖然不會有完美的情人,但會有完美的愛情。婚姻是可信的,只要找到一個我們覺得適合的對象。」記者:劉芷晞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2/201905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76

【果籽人話】姊妹頂手舊文具店 學生求賒數都會心軟應承

1 : GS(14)@2017-10-22 17:48:52

Winnie(左)和妹妹Clara都是念舊的人,兩年前膽粗粗在成長的南山村頂手了一家舊式文具店,只因為不想它消失。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m.facebook.com/travel.appleseed文具店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放學後去逛逛,摸摸玩具,就算沒有錢買,都已經很滿足,奈何舊式文具店已買少見少,在40年歷史的石峽尾南山邨的平台商場還剩下一間,店主兩姊妹兩年前因得悉老闆打算結業而決定頂手,這個年頭,還在香港這個容不下舊物的城市經營舊式文具店,會不會太傻?



老闆黃惠儀(Winnie)和妹妹黃惠婷(Clara)在南山邨長大,「大任行」是她倆小時候的蒲點,「嗰時只係去睇下、摸下玩具,根本冇零用錢買,但有得逛已經好開心」,文具店老闆早就當她們世姪女般看待,兩姊妹長大後嫁人搬離該區,仍每星期回去探爸媽,兩年前得悉老闆打算移民,想結束店舖,二人不忍這個充滿童年回憶的老店消失,又得到家人支持,決定「搏一鋪」,膽粗粗頂手,將小店承傳下去。她們的爸媽是南山商場第一代的商戶,開設的配匙維修店至今仍在,弟弟十多年前也在這開了一家電腦及影印店,一家五口在小小的商場內就有三家店,可說是他們一家人的據地。頂手文具店後,她們沿用了上一手的名字,店內陳設也幾乎沒變,有懷舊的格仔地板、封塵的風扇、修補多次的高腳木椅,懷舊味濃,「我們盡量沒有改變外貌和裝修,因為這個是我們的回憶嘛,想舊客人入來就想起細個的事情,懷緬一下過去,現在櫥窗都擺了很多以前小時候的玩具。」說畢Clara就從櫥窗拿了幾部舊遊戲機給記者看,「這部遊戲機就是我們在這店買的,當年三姊弟儲了很久錢才買到,有很多回憶。」兩姊妹多年前為照顧子女而辭去工作,當上全職媽媽,如今又「復出」工作,還要售賣非常「濕碎」的文具,接手初期的確要花點時間上手,「貨品種類很多,鉛筆、鉛芯筆有很多牌子要記,顏色紙又有很多款,多得上手老闆花了幾個星期教我們。」雖然漸被新式文具店取代,但也有它的生存之道,「這裏不止賣文具,也賣服務,賣人情味。這裏很多貨品可以單一買,乒乓球、信封、label都可以一個個買,是為了迎合街坊,他們買一大包回去根本用不完,只會浪費。也試過有學生午飯時間來買顏色筆,但不夠錢,因為趕着上課用,他哀求我們容許賒數,讓他放學後才來付錢,我們都會心軟。早前又有升中的小學生,派位後會特地來告訴我們派位結果,分享喜悅,過時過節又會有客人拿自家製糕點給我們吃,這一切都很窩心,很有人情味,這些都應該是新式文具店做不到的。」有時小朋友來買東西,她倆也會苦口婆心地勸告不要浪費,叫他們肯定有用才買,當老闆的竟然不是想賺盡客人錢,甚至勸客人不要買,那還會有錢賺嗎?「這裏的客源主要是附近學生,街坊客不是沒有,但這條邨人口老化了,需要買文具的人較少,很難說有沒有錢賺,主要賺感情囉,我告訴你在這裏開文具店可以賺大錢,你都不信吧?哈哈哈!」在這裏,她們還重遇很多以前的中學老師和同學,舊朋友街坊也會懂得回來找她們,然而,這也令她們有點感觸,「我們在南山邨長大,很多街坊看着我們長大,看見很多街坊都開始老,多病痛,甚至離開了,都希望趁有時間可和他們多些溝通,見面傾計,這一點也是支持着我們繼續做下去的理由。」南山邨已被列入了重建計劃,雖然尚未有確實日期,但要發生的,總會發生,舊式文具店終有一天都會因為這些舊屋邨消失而沒落,她們也有點唏噓,「我們都沒有辦法,都慣了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新一代又不會考慮保留,這間店,做得多久就做多久吧。」



文具店賣的貨品都很「濕碎」,頂手初期,光是記鉛筆、原子筆的牌子,便要花很多時間。

店舖的櫥窗擺放了不少懷舊的文具及精品,當中不少是她倆的珍藏。

這部遊戲機是三姊弟小時候儲了很久錢後在這間文具店購買的,充滿回憶。


這兩盒卡式帶,你又有擁有過嗎?

這部cassette機也是二人的珍藏,放在櫥窗不賣的。

這個舊鐘是爺爺那一代留下,掛在店舖很啱feel。


自去年開始,她們又會親手紮一些傳統燈籠售賣。

店內還售賣不少手工藝品,都是兩姊妹親手做的。

南山邨已被列入重建計劃,舊式文具店終有一天都會因為這些舊屋邨消失而沒落。

大任行地址:南山邨南樂樓202室記者:黃子配攝影:伍慶泉、張志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9/20187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65

【果籽人話】食牛雜冇嘔入行 遺體防腐師:難忘處理自殺朋友

1 : GS(14)@2017-10-29 23:39:32

伍桂麟是位入行十三年的遺體防腐師。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m.facebook.com/travel.appleseed某日,記者去看一齣有關遺體捐贈的台灣紀錄片,每看到片中丈夫摸妻子遺體抽泣,記者都忍不住同流淚。惟身旁男子不為所動,離場時與記者對話更是異常冷靜,此時他遞上名片──「伍桂麟(Pasu),遺體防腐師」,難怪。



讀藝術出身的Pasu今年36歲,是位入行13年的資深遺體防腐師,回想入行時,他說只是誤打誤撞。「做殯儀生意的親戚怕我收入不足,叫我跟師傅做遺體防腐師。我覺得很新鮮,便答應去做兼職。」跟師傅的第一天,他以為可以落手落腳做,至少可以摸一下遺體。結果,師父只許他在旁觀看,觀察洗刷遺體、面容修復等工序。「第一天都是行行企企,反而最記得師父請我食牛雜麵!」曾聽說中大醫科生也有類似傳統,上完解剖課去吃牛雜打大佬。他笑說師父分明要給他考驗,想用一餐飯把他嚇走,怎料他一口氣吃完整碗麵。「完全沒反胃,這樣的天份也非人人有,我想我是注定要入行的。」一碗牛雜麵,寫定了Pasu此後的人生路向。



遺體會以專用灰色袋包好,Pasu尊重每位先人,多次叮囑攝影師絕不能拍到遺體模樣。

伍桂麟:「年輕人都覺得死亡好遠,事實上誰知道自己餘下多少日子?活好當下,是更大的學問。」

「入行十三年,我接觸過的遺體數以千計,有陌生人也有朋友。」以為遺體防腐師就是做遺體防腐工作,原來不只如此。「最難忘處理過墮樓自殺的朋友,我要重整遺體的面容,讓家人見最後一面時好過一點。」Pasu按先人的遺照,盡量把遺體修復成生前的模樣,「試想像,要是沒有人整理過先人的遺體,家人看到時會多傷心?我是見過的。」他笑了笑,「這工序用得着我學藝術的才能。」根據日本調查,香港男士平均壽命為81.32歲、女士平均壽命為87.34歲,兩者都是全球之冠。人人求長命百歲,Pasu卻反問最長壽是否最好?「我見過八成以上是老人家,你會看到他臨走前插住了很多喉;你摸得到,他的胸骨折斷了,證明他臨終前經過搶救。」訪問期間,Pasu都沒甚麼表情變化,看似是個沒情緒的人,直至他說到最難忘的一位老人家。「老人家十個都不怕死,只怕痛。他生前躺着動彈不能,想拔掉喉管,但你看到他手臂上滿有瘀青,就知道一定是曾被紮住,他掙扎才弄成傷痕纍纍。」躺在病床上痛苦離世,生命不能自主,Pasu覺得這非善終。「我會說這不是一個人應有的對待,難道在香港這個大城市,想怎樣離世也沒有選擇權嗎?」數以千計的遺體,告訴Pasu死亡原來如此接近,每日都有人離世,有年老也有年輕人。「我見過男女老幼,有些是有頭有面的,有些可能是無名無姓的,但其實死時根本沒分別。」Pasu總把一句話記在心──空手來,空手去。「人生在世得到過甚麼,死後根本大家都是一副無差別的軀體。反而你離世前,為在親友留下甚麼,為世界貢獻過甚麼,這才是意義所在。」做了13年遺體防腐師,他更看重一個人該怎樣生、怎樣死,「人人都活在當下,但怎樣才算活好,這是更大的學問。」記者:黃凱婷 攝影:蕭志南、張志孟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4/201923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56

【果籽人話】大學生重塑「地鐵宋」字體 航空公司心心眼邀請做廣告

1 : GS(14)@2017-12-10 23:53:15

20歲的馬進翰(Desmond)就讀香港大學建築系,自小對字體設計有興趣,連去台灣旅行也會買相關書籍作參考。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20歲的建築系學生,一年前因興趣動手砌字,不求回報只望保留逐漸失落的字體,竟獲大公司垂青,為宣傳計劃設計一套富香港特色的字體。他笑言:「原來興趣都有可能變事業?」


馬進翰(Desmond)就讀香港大學建築系,與大部份香港20歲年輕人一樣,從小就每日乘地鐵上課下課。不同的是,他特別留意地鐵站使用的字體,電話更藏有數十張不同站名的相片,他自小已經對字體感興趣。「平日會留意設計上使用的字體、怎樣配搭才好看,其中最喜歡『地鐵宋』。」Desmond指,地鐵由通車起一直沿用俗稱「地鐵宋」的字體,由柯熾堅專門為地鐵這種快迅移動的交通系統設計,因初時字體只見於香港地鐵而得名。「一般指示系統都是黑體配英文的『無襯線體』,用宋體是個非常特別的配搭,當中地鐵宋最大特色是字面大,每個筆劃都非常清晰,乘客在列車行駛時亦能一眼看清月台指示。」他從2016年起,發現新增地鐵站的指示牌已不再用傳統地鐵宋字體,於是去年暑假展開「重塑地鐵宋計劃」,更為此開設「鐵路研究社」專頁,介紹傳統地鐵宋和現成宋體的分別,吸引不少網民留言交流和支持。「地鐵宋越來越少見,取而代之是現成由字體公司設計的儷宋體,我便開始重做地鐵宋,希望保留香港人熟悉,又具代表性的字體。」利用課餘時間,他日花數小時密密做字,一天只能做好兩三個字。「難度在於地鐵宋本身結構方正,比例獨特,加上現時可參考的例子不多。」很多時候,他要憑空從相似字詞中,推斷字型和筆畫,或據僅餘的地鐵宋估計筆畫設計,以至做字需時長。他笑說其他同學課後喜歡吃喝玩樂,自己就喜歡坐着做字,連家人也笑他沒生活,才成就他能一年做好近二千字,完成後也會公開讓大家下載使用。問會否收費,他毫不猶疑直說絕不。「開始時沒想過要得到任何回報,只想更多人知道這計劃,也多接觸這字體,免費就最好不過。」現時距離目標六千個常用字,還要點時間,但這年來Desmond默默地堅持做字,似乎沒有白費。今年四月,一家歐洲航空公司突然在社交網聯絡Desmond,請他幫忙為宣傳計劃設計字體。回憶當時情景,Desmond笑得瞇起雙眼,依然覺得非常驚喜。「沒想過一間大公司,會找一個不知道懂不懂設計的後生仔,做這樣一件事。」原來那公司是土耳其航空,香港總經理Ahmet Serhat SARI趁來往香港的航線開通十五週年,便希望與本地年輕創作人合作,為公司的宣傳計劃「SENSES」設計一套中文字體。「我們從網上得知Desmond對保留香港獨有的字體很有熱誠,而且是個土生土長的年青人,這次合作正正表達我們對他的欣賞。」他補充說,一直覺得香港與土耳其伊斯坦堡十分相似,令他在港生活也感到很親切。「我們以伊斯坦堡為基地,是世界唯一連接歐亞的城市,也是重要的航空樞紐,這跟香港匯聚中西文化的特色相近。」
Desmond笑說首次接大project,花了約半年努力完成作品,但過程中家人比他更緊張。「以前家人雖沒甚麼微言,但從沒直說支持或鼓勵,今次卻不時提我一定要準時交貨。」他以最喜歡的地鐵宋為藍本,改動筆畫以配合宣傳計劃的主題。「我想這字體既保留香港本地特色,也能突出他們的主題——『超越自我』,所以用了較粗的筆畫,也用了更銳利的邊沿,象徵勇於突破自己的決心。」香港總經理Ahmet Serhat SARI亦認為簡潔有力的筆觸,能象徵城市的迅速和便捷。訪問期間,Desmond一直都正正經經,沒表露太多高興或興奮情緒,說話腔調彷彿一個公司管理層。直至記者問:「覺得自己叻仔嗎?」他才忽然變回一個20歲的小伙子,雙手叉腰挺胸收腹,笑逐顏開說:「都幾㗎!家人也有讚賞我!」很多人默默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就等一個有人發現的機會,Desmond慶幸有這次合作。「以後大家會在街上更常看到這些字體,或者就會更多留意地鐵宋。」這次合作更發生於畢業之前,令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前路。「之前一直覺得,讀完建築出來社會做事,當然是做建築師,不然會浪費多年學習的時間,字體設計由始至終只當是課餘興趣。但曾在建築公司實習,發現香港建築師很多都要聽指令工作,自由度很低。」反而做字體設計時,Desmond可享受自由,可以隨心按自己喜好設計。「這個計劃出現,我課餘喜歡做的事,為我帶來少少收入,原來興趣都有可能變事業。」興趣變成事業,似乎是很多人的夢想,聽着實在讓人羨慕。在Desmond身上,或者真的能夢想成真。


他平日習慣拍下地鐵站名,方便日後設計時參考。

用了一年時間,Desmond日花數小時重塑「地鐵宋」,現在已做好近二千字,並開設了Facebook專頁與網民交流心得。

土耳其航空的香港總經理Ahmet Serhat SARI,欣賞Desmond對保留香港獨有字體充滿熱誠,便趁來往香港的航線開通十五週年,邀請他設計一套專屬中文字體。


與重塑「地鐵宋」一樣,Desmond為公司設計字體時,要先畫出筆畫,再逐筆微調。

Desmond的設計將見於巴士車身,他興奮期待讓大家多接觸字體,多留意日漸消失於香港的「地鐵宋」。

傳統「地鐵宋」與儷宋比較。(「鐵路研究社」專頁圖片)



記者:黃凱婷攝影:林正言、張志孟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7/202368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