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學的原則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439


 

投資的範圍包括「道」和「術」兩方面。

 

「道」是心態、心理和理念上的東西。

 

「術」即是技術。例如買入賣出、測市或者評估股票的技術。

 

有人重道而輕術,亦有人重術而輕道。我個人相信中庸之道,術道並重才能不斷精進。

 

點解術道並重,那是因為很多時候兩者的界線並不時常可以清楚劃分。

 

大家看我的 blog,似乎一直以「道」為主,重「道」而輕「術」。

 

「術」其實很 tricky,要做得好,甚至講得好並不容易。而亦有些像網友方東所講,某些「術」一旦被廣泛採用,就會變得不靈。例如 PEG估值法,在香港突然被廣泛採用,結果是信 PEG 者死。

 

我認為即使要鑽研市場技術,也要「術」中有「道」。

 

建立自己的市場技術,也要有根有據,得到 充份證據證明是行得通,而可以較 generally 採用才算成功。術中之道在於科學精神,不能單憑直覺了事。很多人犯了「過份自信」(Overconfidence)、「確認偏 誤」(Confirmation Bias) 或者「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而誤信偏頗之「術」。最常的錯誤是缺乏統計基礎的技術,或者一些不能普遍化的殊例當作普遍性之用。

 

我幾個月前極力推介的 Ken Fisher "The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主要精神都是教大家如何正確建立「術」。

 

「術」要稱得上可靠,或者科學化,必先要滿足一些條件:

 

-它是建基於系統化的觀察和量度真實的事件。

 

-它所形容的事情能夠清楚介定,並能被其他研究人士複製從而觀察或量度。

 

-能為所觀察或者量度的事情找出解釋,並成為假設 (hypothesis)。

 

-要不斷測試和挑戰自己所立的假設為錯誤,直至這些測試和挑戰都不成立(不能證明假設為錯誤)。

 

-經以上程序,我們會做出一系列的假設,這些假設連成一起,成為「理論」(theory)。

 

-理論又會刺激我們產生更多的假設。如果所有假設和理論能夠完全適用和符合所有理論主要涵蓋的情況,它就成為「定律」(law)。

 

當然我們一般能應用在股市上的技術,未必能滿足以上所有要求。所以很多技術我們只能稱之為「應用技術」,或者「較為可靠的應用技術」,而不能隨意稱之為科學。主要精神在於,盡量科學化,令自己所用的技術變得可靠,愈可靠愈好。

例如測市,單用大市歷史P/E來計算,是不是可靠的指標呢?可否用 P/B、Price/Cashflow、PSR、dividend yield、yield gap等等呢?或者以上咁多個指標一齊使用,甚至將它們十幾年的歷史值拼在同一張圖看呢?會得出甚麼結果呢?

----------------

特此感謝網友狼人的插畫,太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4

中環在線:俄鋁歐柏嘉嚇學生勿做科學家 李華華

2010-9-22 AD  
 
 

 

俄鋁(486)行政總裁歐柏嘉(圖)噚日專程由莫斯科飛嚟香港科技大學,同班學生交流交流,有貴客自遠方來,除咗學生哥聽教取經,俄侶獨董梁愛詩同張震遠都有入西貢捧場!

歐柏嘉話,佢讀書個陣讀完物理走咗去讀經濟,佢話當人對科學研究得越深入,最後只有兩條出路─唔係做和尚就係當兵,呢個係佢對科學家嘅睇法……唔知班理科生會唔會嚇親呢?

咁後尾點解從商呢?佢話自己有唔少朋友都係科學家,喺90年代初去探佢哋,佢仲記得好清楚啲朋友無錢交幾個月水電費,所以佢揀做生意。其實一句可以講完喇,學生應該向錢看囉!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1

中環在線:從商不及搞科學陳啟宗唔認叻 李華華


2010-12-14  AD




 

為咗鼓勵啲學生哥喺數學科方面多多努力,恒隆地產(101)搞咗個數學獎鼓勵吓佢哋。到底點解香港人咁少喺數學界發展呢?

創辦人陳啟宗(圖)噚日出席數學獎頒獎禮之後話:「我哋呢一代人嘅role model係科學家,我哋下一代嘅role model就係李嘉誠(華華絕對係佢下一代o架!),o依家呢一代就係劉德華,其實都係時候畀返科學家一啲尊重……」

Well,超人同劉華都係好多人嘅偶像,而且仲係永恒o架,話口未完,宗哥繼續話:「真正叻嘅人全部都係搞科學,好似我細佬咁,我呢啲中等嘅只係從商……」

宗哥一啲都唔認叻,而且仲咁睇o依家嘅商人,果然係豪情壯語呀!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7

战略思维的科学与艺术之二:思维模式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1904.html

略思维由两个部分构成: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思维品质体现为一个人的判断力,思维模式体现为一个人怎么使用自己的判断力。思维品质是战略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模式,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具有战略性。

笔者通过测评企业领导人才发现,具有战略性的思维模式,有三大特点,可以用三个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是A,一个是R,一个是T,放在一起,正好是ART,艺术。

A代表 aligned,即“目标一致性”,意思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目标体系,叫做战略地图。关于什么是战略地图,我们可 以参考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的《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目标一致性强的人,不会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有目的地做事。

R代表resource,即“资源敏感性”。意思是制定目标的时候首先考虑自身可利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SWOT分析里面的 S(strengths)和W(weaknesses),讲的就是对资源的认识。基于资源的战略规划(resource-based planning)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T代表timed或者timing,即“时间感”。意思是考虑问题时关注时间维度,平衡长、短期利益。时间感强的企业领导人审时度势,对环境变化敏 感,因而善于抓住商机;能够预见行业趋势,因而做事有前瞻性。SWOT分析里面的O(opportunities)和T(threats),讲的就是对环 境变化的敏感度。

一个企业领导人思维的目标一致性很强,那么,他对于企业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例如,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为了实现 “让汽车民主化”的最高战略目标,毅然决定放弃所有其他车型,只生产T型车。后来,又毅然决定放弃所有色彩,而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一个人的思维目标一致 性不强,属于战略思维的低级错误。然而,我们太多的企业领导人不懂得取舍,他们喜欢用“既要…又要…”的句型。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颇受追捧,其他 公司不是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产品,而是不敢像苹果那样在产品属性上面做取舍。苹果电脑为了工业设计而牺牲功能性,不但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使自己的产品对于 目标细分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

能够画出一个清晰的战略地图的企业,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航空业是一个不容易盈利的行业,美国的西南航空连续30多年盈利,是一 个奇迹。对于西南航空的奇迹,不同的人有不同版本的诠释。笔者发现,西南航空的诸多举措,包括航油期货、采购单一机型、使用二线机场、飞短线、快速周转、 简化机上服务、快乐员工策略、与工会搞好关系等等,完全可以排列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的战略地图。

一个企业领导人对资源敏感,那么,他会关注三大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他意识到财务资源是企业的生命线,技术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基础,人力资源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他懂得财务资源最难得,人力资源最难管的道理。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非常好地体现了对有 限资源的最大利用。花大钱做小事,是企业做精做强之道;花小钱做大事,是企业现金流干涸的原因。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思维资源敏感性不够,属于战略思维的中级 错误。太多的企业领导人无视企业自身资源局限,制定了过多过高的目标,结果以失败告终。德隆公司的失败,就是一个例证。它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 于,它没有GE的资源,却照搬GE的战略,做GE在做的事情。

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时间感很强,那么,他对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有着良好的直觉,知道什么时候该终止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该开始什么事情。个人电脑 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对于有时间感的人,传统打字机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曾经是打字机制造商的IBM的几次转型,体现了其领导人卓越的时间 感。互联网的普及,在毁灭某些商业模式的同时,也给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机会。未来的办公软件是否像谷歌预期的那样基于云计算,我们拭目以待。

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思维时间感不好,属于战略思维的高级错误。很多时候,商业评论家们很难找出企业领导人失败的原因,而往往用timing不好来搪 塞。虽然一些概念和理论模型涉及时间维度,例如投资回报率、货币的时间价值、波士顿矩阵等等,Timing仍然是A、R、T三个思维模式里面最难学习的。

为了提升战略思维模式,企业领导人必须时常自问:Why?(为什么做?)What?(我有什么?)When?(什么时候?)

(作者本名李峰,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风里领导力学派创始人,著有《五大品质:卓越领导力心理基因解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8

交棒的科學:如何預測企業傳承模式?

http://www.p5w.net/newfortune/gongsi/201111/t3957925.htm

 通過盤點家族與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可以預知企業最佳的傳承模式。從15家樣本企業的測試看,新希望等6家企業有條件成為實質的家族企業;國美、百度等7家企業可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廣廈、比亞迪面臨路障較多,長遠看有家族股權稀釋的可能。

  筆者常問企業家們,將來會如何將辛苦開創、經營有成的企業交接下去:會交棒給子女還是非家族經理人,股權會賣給外人麼?得到的答案往往模棱兩 可:「難說,在情感上希望子女接棒,但在實際上可能交棒給非家族經理人」,或者「這問題離我太遠,因為我還不老」。這些回答令人憂慮,因為從諸多研究中我 們已確知,企業傳承是非常艱巨的挑戰。
然而,傳承的成敗因素複雜,難以通過系統的分析找出可普遍通行的成功模式。即便企業傳承在全世界範圍是 個重要的老話題,到目前為止,各界對此問題的探討大多停留在故事性質的個案層面。這些個案雖具啟發性,其適用範圍卻不能確定,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再有,傳 承的重要準備工作,如家族治理、接班人培育與股權規劃等,往往需時甚久,長達10年甚至20年以上。這些傳承決定往往多年後令企業家後悔莫及,就像種樹一 般,若在今天種下棗樹,20年後就不能希望它結出李子。我們十分需要一個方法去評估未來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交接的模式,以便規劃配套的準備工作,然而,這 方法到目前為止還不存在。
本文希望介紹一個推測中國企業傳承模式的方法。這方法是根據筆者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莫頓·班納德孫 教授為研究企業的最佳經營及所有權歸屬所構建的模型(詳見2010年3月本專欄文章),提出多項可由創業者或企業外部人回答的問題,然後依據這些問題的答 案計算積分,構造指標,藉以推斷企業各種不同傳承方式的可能性,如是可繼續由家族經營與控股,抑或由非家族經理人經營,甚至考慮將家族股權出讓。我們希 望,通過集思廣益,進一步完善這套方法。

  從家族特殊資產與企業路障,預測三一集團、比亞迪等15家民企的傳承模式
在筆者與班納德孫教授的模型中,家族特殊資產與企業路障是影響企業傳承模式的兩大類因素。我們要預測企業傳承模式,第一步需要盤點創業者家族與企業現有的特殊資產與可預知的未來路障。
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往往不是賬面數字,而是創始家族賦予企業的核心價值、特殊工藝及創辦人獨特的創意、領導方式、政商關係等。一般來說,若創業者家族能為 企業注入較多的特殊資產,這企業便較適合由此家族經營;反之,特殊資產少、較為標準化的企業較適合由職業經理人經營。評斷創始家族能否繼續經營企業,為企 業增值,取決於家族新世代能否維護並注入新的特殊資產。
企業路障可能來自家族、公司內部,以及行業、市場、制度層面。這些路障威脅家族對企業 的控制,迫使家族股權稀釋,甚至喪失控制股權。例如,家族成員可能會在內鬥分家後將股權賣給外人;公司在行業競爭加劇時,若不能成功轉型或注入新的競爭 力,可能會被收購;而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制與干預,可能導致企業融資困難,面臨倒閉。企業家能做的是儘早預測可能出現的路障,並採行適當的策略排除或繞過 它。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曾大舉實施多元化,但在意識到宏觀調控可能帶來風險後,毅然放棄眾多快速擴張的機會,「寧可走慢一兩步,不能走錯半步」,成功躲 過風雨。至於創業者家族能否長期有效控股企業,取決於家族能否為跨越路障提供所需的領導人才與其他優勢。
要預知未來的最佳企業傳承模式,每一 位創業十年且有成的企業家都應該著手盤點家族與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並回答相關的問題(表1)。然而,包括筆者在內的企業外部人士,因缺乏家族與企業內 部資訊,無法猜測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因此設計了另一套問題,希望利用可觀察到的公開資訊,側面評估一個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狀況(表2)。


隨後,我們選擇了15家不同規模、處於不同行業及地區的企業來測試這一方法(表3)。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目的不是評論個別企業;而且由於樣本小,整體結果不能代表中國企業的一般狀況。


我們先看一些平均數字(表2)。特殊資產中的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部分,所有企業各題平均分為 0.45,領導特徵0.53,政商關係0.58。可見,這15家企業最重要的特殊資產是政商關係,其次為獨特的領導方式,再次為文化價值觀。我們發現,大 多數公司都在各自網站上宣傳企業文化,但真正有多少公司落實了企業文化仍屬未知。即便如此,通過公開資料得出的數據也顯示,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是這15家 中國民營企業最需要加強的特殊資產。當然,文化與價值的形成需要時間積澱,因此也更需要第二代企業家為之努力。
路障中,在家族、公司與行業、制度層面,所有企業每題平均分分別為0.44、0.4、0.53,看來政府與體制仍是這15家民企的最大「殺手」。另外,家族內部路障亦不可小覷,隨著創辦人逐漸老去,矛盾可能會凸顯,其破壞力較之制度路障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15家企業的特殊資產總平均分為7.8,低於我們預先設定的高低基準(8分),主要由於企業文化及核心價值所佔比重較高—16題中佔7題。筆者認為, 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特殊資產,也較容易從中區分企業間差異。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中取得初步成功的企業,一般都離不開創辦人的獨特領導風格,也多少會 有一些政商關係,從中很難區分企業間的差異,因此比重相對略低。路障總平均分為6.87分,低於基準分8分,可能因為樣本中的公司即使有一些問題暴露,但 大都是相對成功的上市企業,在公司與行業層面的路障相對較少。也可能是這些企業一向在中國高成長的環境下發展,還沒有面臨高度不景氣的經驗與風險。
各企業根據特殊資產、路障得分,可以找到對應的經營、所有權模式(圖1)。我們選取的15家樣本企業中,有6家落在圖2的右下象限,說明它們未來因應家 族資產與路障,有條件繼續由家族經營與控股,成為實質的家族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模型雖然推斷美的集團有家族傳承的條件,但現況是由於創辦人何享健 之子何劍鋒另立門戶,一時未見子承父業,其旗下上市公司美的電器由職業經理人管理。當然不排除日後何劍鋒繼承集團控股公司,成為實際接班人。另有7家落在 左下象限,顯示其將來有可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成為家族控股但由非家族職業經理人管理的企業;最後有兩家企業分別落在右上與左上象限,但十分靠近縱軸8 分的中線。雖然我們並不能斷言它們的傳承模式,但與其他13家企業比較,這兩家企業面臨較大的路障,未來有較高可能性家族股權稀釋,甚至喪失控制權。


當然,這些企業的分數由當前情況所得,今後可能會發生質變。比如,三一集團的特殊資產、路障 得分均為8分,處在左下方格,適合家族控股、職業經營。但隨著繼承人梁冶中的成長,特殊資產部分第12題將由0變為1,特殊資產總分由8變為9,企業跨入 右下方格,意味將來可能由家族控股與經營。當然,若幾年後繼承人沒有顯著提高,企業將仍維持在左下方格。玖龍紙業、海亮集團等情況也類似。
同 時,路障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致使家族對企業的股權作出調整。如路障增多,家族即使不願主動出售股權,外部壓力也可能迫使家族釋出持股。例如面對融 資需要,家族可能被迫賣出部分股權;面對強大競爭壓力,家族甚至必須賣出持股退出企業。在我們的樣本中,廣廈、比亞迪面臨路障較多,雖然創業者家族或創辦 人現階段仍持有相當比重的股份,但長遠來看,若不幸路障情況惡化,而家族卻未能及時注入新的特殊資產,那麼他們就有股權稀釋的可能性。

  國美資金路障
撼動黃光裕家族控制權
  詳解國美電器的案例,可以比較清晰地說明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因應家族資產與路障變化而調整的動態軌跡。
在創辦人黃光裕因行賄案件被羈獄中後,國美電器曾經不得不由職業經理人陳曉經營。陳曉並非由國美內部培養提升的經理人,而是被國美收購的永樂電器的老 闆。後來發生了著名的黃光裕與陳曉經營權之爭,陳曉被大眾視為不忠誠的職業經理人。難道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是一個錯誤?黃光裕當時就應該把經營權交給他 的親人嗎?
在15家樣本企業中,國美的特殊資產部分得分最低,16題僅得5分。這主要由於黃光裕被逮捕後,政商關係破裂,該部分得分為0。根 據我們的預測模型,較低的特殊資產適合職業經營,看來,把國美託付給職業經理人雖說是不得已之舉,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實則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被捕後的黃光裕 或其家人能帶給企業的特殊資產十分有限。如果其決定值得商榷,也只能說創業者選錯了人,而不是選錯了方式。
至於後來發生的老闆和經理人爭權事 件,除了內外多重原因,最根本的是黃光裕家族的股權在企業發展中不斷稀釋,控制權減弱。這也印證了我們傳承模型的預測:路障越多,股權越容易被攤薄。國美 1987年由黃光裕在北京成立,短短20餘年間從一家小商店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王國。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路障莫過於融資的困難,我們且看黃光 裕如何繞過這資金路障。
在2004年以前的早期發展中,國美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及類金融運作獲取資金。後者包括三種方式:第一,壓低進貨價格 (黃光裕被譽為「價格屠夫」);第二,以緩期支付供貨商貨款進行短期融資;第三,通過現金銷售及供應商欠款取得浮存現金,部分供應商承擔各類門店管理及促 銷費用(圖2,本刊2005年9月文章《國美蘇寧 類金融生存》亦有分析)。


類金融運作幾乎沒有賬面成本,而銀行貸款則需付出利息。數據顯示,一家新門店的啟動資金平均 為4000萬元,其中3500萬元可通過類金融運作獲得,另500萬元資金缺口通常通過銀行貸款取得。銀行貸款往往條件苛刻,同時對政策十分敏感。擴張初 期,黃光裕的政治網絡或許還不足以幫助他獲取大額貸款。所以,國美早期的資金鏈相對比較脆弱。當然,這類融資對股權沒有顯著影響,黃光裕保持絕對控制。
2004-2006年,國美繼續類金融運作(表4)。2005-2006年,其門店數增長247家,開店費用達8.2億元,浮存現金累計貢獻4.5億 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2004-2006年基本維持在7000萬元左右水平,對財務政策的選擇無重大影響。周轉天數由3個月延長至5個月,應付款項大幅 上漲,同時應付票據比重增加,導致抵押存款增加。


2004年的上市徹底改變了國美的資本結構(表5)。其2004-2006年通過上市融資和 銀行貸款,獲得26.5億元資金,類金融資金籌資僅5億元左右。而同期的銀行存款水平較穩定,資本融資增加3.5億元。至於融資風險,發行股票及可轉債資 金來源穩定,但債轉股會導致股本稀釋。而融資成本方面,上市後需要分紅,成本一般高於銀行利息及債券利率。但上市獲取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及融資渠道,也解決 了公司發展的資金瓶頸。


上市之初,黃光裕家族佔有國美電器75%的股權,雖然到2006年稀釋到51%,但仍處於絕 對控股地位。收購永樂後,陳曉控制的Retail Management佔有國美電器14%的股權;陳曉進入核心管理層,擔任總裁一職,其餘管理層高官均為原國美人馬,無管理層持股。2006年5月,股東 大會通過關於給予董事會一般授權:有權決定配發或增發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20%之股份;購回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10%的股份。想不到這一授權後來成了陳曉 稀釋黃光裕股權的法寶。
2007年至2010年中,國美繼續類金融運作(表6)。此時國美的規模給予公司更強的議價能力。而且,黃家和部分官 員之間的關係想必已相對成熟,銀行貸款已非遙不可及。在此期間,國美電器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結構有所改善,存款抵押率有所下降,浮存現金水平增加20 億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基本維持在7000萬元左右,與歷史水平相當。


與此同時,國美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表7)。相對類金融運作獲得的25億元,資本融資收穫 41億元。然而,公司花錢的效率卻相當低。2007年,國美發行可轉債46億元,主要用於收購大中電器,其36億元的收購天價遠高於蘇寧提出價格的 100%。這種大股東圈錢容易花錢快的現象,在上市公司中頗為普遍。


所有融資都有成本。比如貝恩資本幫助國美度過了難關,但其將可轉債轉股後,佔有了國美電器 9.98%的股權,黃光裕的股權由33.98%降為30.65%。或許這正是陳曉希望看到的。從2007年的51%到2010年9月的30.65%,黃光 裕從絕對控股演變為相對控股。黃光裕從未給予管理層股權激勵,陳曉則推行允許管理層持股2%的計劃。陳曉自己持有1.24%,他的女兒陳葉持有0.42% 股份。
簡而言之,國美早期的資金路障未撼動黃光裕的絕對控制權。上市及收購則稀釋了黃光裕的股權,也把陳曉推向了國美核心管理層,但黃光裕仍 處於絕對控股。當黃光裕變為相對控股後,他的權力也受到相應制約。公司資金路障導致黃光裕家族股權不斷稀釋,從絕對控股到相對控股的轉變,在本質上為後來 的控制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把國美放到我們的傳承模式圖中可以看到,國美隨著特殊資產減少、路障增多,從開始圖中右下角的家族絕對控股、家族經 營,轉變為現在左下象限偏高位置的家族相對控股、職業經營(圖3)。若未來家電行業競爭加劇,國美會跨入左上象限,被競爭者兼併收購,或成為股權分散的公 眾企業;亦或黃光裕日後出獄復行視事,特殊資產回升,國美會重回右下象限,再次由家族控股、家族經營。

  從家族傳承指數
考察家族傳承的可能性
  血 濃於水,多數創辦人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同時他們也希望知道自家有沒有家族傳承的條件,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個簡易的家族傳承指數(圖4)。該指數是家族 特殊資產積分與企業路障積分兩者相除之商,指數值越高,說明以目前已知的狀況來看,未來家族繼承的可能性越大。需指出的是,該指數隻顯示當前情況。比如百 度和國美得分較低,主要因為目前創辦人子嗣年幼,當然近期家族繼承的可能性極低,但不表示這些創辦人不能從長規劃家族治理,培養家族接班人。反之,得分較 高的多是第二代已開始或有能力接班的企業。值得提醒的是,得分較低但必須開始傳承的企業需留意風險。一般來說,家族傳承指數大於等於1的,近期進行家族內 部交班相對比較安全。


「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曾盛讚孫堅之子孫權。培養出一位優秀的「富二代」固然值得稱讚,但 即使孫權才華出眾,也未能避免東吳的衰敗。可見,傳承不僅要看特殊資產,更要看特殊資產能否應對重重路障。古代皇權自然是家族世襲,如今在現代公司體制 下,企業傳承有更多的選擇。希望本文介紹的模型和盤點表可以幫助中國民營企業找到最恰當的傳承模式。找到傳承方向只是傳承準備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必須制 定一套配合此傳承模式的家族與企業治理制度,並長期貫徹執行。有志於打造百年老店的企業家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59

玩網遊也能玩出頂級科學成果

http://www.infzm.com/content/70144

開發這款電子遊戲的終極目標是,玩這個摺疊蛋白質遊戲的普通人,也可以玩出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發現來。

電子遊戲在我們的生命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根據2011年的一項數據,到21歲的時候,一個普通的電子遊戲玩家在遊戲上花費的時間相當於他 (她)整個中學階段的上課時間。而更早的一項統計給出的數字是,僅僅在一年裡,全世界玩接龍遊戲的時間累計為90億小時,相當於建設500條巴拿馬運河的 時間。

幾名生物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在三年前的一次頭腦風暴中獲得一個創意:何不讓人們將花在打怪獸和救公主上的腦力用於科學研究?他們研發了一款叫做「Foldit」(摺疊)的網絡遊戲,玩家在遊戲的競爭中有可能為醫學研究做出貢獻,甚至於找到治療艾滋病或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

Foldit遊戲有著詭異卻又誘人的畫面,玩家的任務就是摺疊蛋白質,尋找它最穩定的狀態。

研發這款遊戲的三位主角分別是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專家左蘭·波波維克(Zoran Popovic)、生物學家大衛·貝克(David Baker)和計算機科學家大衛·肖森(David Salesin)。遊戲於2008年上線,2010年研究人員和玩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第一篇論文,2011年他們在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在內的幾家重要學術刊物上一口氣發表了五篇論文。

在這些文獻的署名中,多數都會出現「Foldit玩家」這樣一個看起來有點怪怪的集體署名。根據遊戲上線之初波波維克的豪言壯語:「我們可能改變科學研究的方式,以及完成科研的群體。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普通人來玩這個遊戲,產生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

草根分子生物學家

Foldit遊戲有著詭異卻又誘人的畫面——特別是對沒有生物學背景的新玩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條或者多條彩色鏈狀物以各種形態彎曲摺疊,某些鏈條呈綠色,某些鏈條呈紅色。鏈條與鏈條之間可能還存在藍白相間的條帶。這一切都足以讓初次接觸Foldit的人一頭霧水。

不過,只要簡單地接受一下在線培訓,就能很快掌握遊戲的基本規則。遊戲規則完全按照現實中的物理規律設定。玩家的任務就是摺疊蛋白質,尋找它最穩定的狀態。

雖然蛋白質種類繁多,但它們都是由一條或者多條氨基酸鏈(肽鏈)摺疊而成的。一種蛋白質只有一種特定的形狀,這種形狀下的蛋白質能保持在最穩定的狀 態。就如同山坡上的皮球在自然狀態下總會往山下滾,直至到達山腳才靜止下來,達到穩定狀態。Foldit的遊戲原則之一,就是需要玩家找尋蛋白質最穩定的 形狀。這個遊戲賦予用戶一系列的控制功能,如「搖動(shake)」、「擺動(wiggle)」、「重建(rebuild)」等,用來調整蛋白質的側鏈和 骨架,以獲得最佳能量構造。用戶能夠以單獨或者集體的形式來進行遊戲,通過改進結構預測方案來獲得積分。

「我玩這個遊戲純粹是覺得好玩,我想知道像我這樣一個生命科學白痴能不能對分子生物學研究做出貢獻。」66歲的玩家邁克爾·卡西迪(Michael Cassidy)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住在紐約布魯克林,退休前從事雜誌出版工作。

他為分子生物學做出貢獻的方式,就是坐在電腦前,發揮他的空間想像能力,用鼠標拖拽那些奇怪的彩色鏈條。卡西迪加入了一個名為虛無之客(Void Crashers)的玩家小組,成為小組中年紀最大的一名玩家,後來還成為了隊長。2011年10月,卡西迪帶領的「虛無之客」出現在《自然》的子刊上, 成為對艾滋病毒成熟和複製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逆轉錄蛋白酶分子結構的發現者之一。

這一類酶叫做「逆轉錄病毒蛋白酶M-PMV」,在艾滋病毒的成熟和自我複製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抗艾滋病毒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抑制或阻斷逆轉錄酶的作用。而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都沒有確定逆轉錄蛋白酶的分子結構。

「有些人就是能觀察兩分鐘遊戲,然後就得到最高分。他們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但是他們就是能以某種方式做到。」貝克說。

人腦提示電腦

人體中有超過10萬種不同的蛋白質,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在理論上已經為人類所瞭解,但要預測蛋白質的結構,需要的計算量非常之大。

早在2005年,華盛頓大學貝克實驗室開發了一個名為「Rosetta@home」的分佈式計算項目,用於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質-蛋白質對接和蛋 白質設計的研究。所謂分佈式計算,就是將需要進行大量計算的項目數據分割成多個小塊,散發給多台計算機分別計算,再上傳運算結果並統一合併,最終得出數據 結論。

在全球範圍內,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這個計算網絡,成為該項目的志願者。志願者所要做的僅僅是安裝某些特定的程序。當志願者的電腦存在閒置處理能力時,程序會自動利用這些閒置資源進行數據計算。因此,志願者自身並不需要進行手動的計算操作。

但是,計算機在計算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困難,就好比人類一眼就能識別出網站登錄的驗證碼,而計算機卻做不到。如果完全使用計算機進行運算,可能需要花費幾個世紀。

此時,計算機就需要人類給一點提示。

貝克在肖森的撮合下見到波波維克,他說需要發明讓玩家能夠做出提示的屏保程序。波波維克回答他:「沒人會關心這個的。你要真想讓人參與,你就得把人放在中心位置。」

於是他們一拍即合,開始開發一款全新的網絡遊戲。Foldit依然屬於分佈式計算項目家族,但它需要玩家親自動手參與蛋白質的結構預測和設計。玩家不需要有生物化學知識背景,因為遊戲利用的是人腦天生的空間感知和推理能力。

虛無之客小組來自德國的玩家Madde對M-PMV結構的發現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我從2008年5月Foldit上線之後就開始玩這個遊戲,我也 是虛無之客的早期成員之一。」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Madde目前還是德國「Foldit 百科」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可他就是一個對生物化學一竅不通的人。卡西迪說:「我們團隊中既有17歲的高中生,也有像我這樣的66歲的退休老人」。

Foldit不僅在「易操作性」方面獲得了較好的玩家體驗,它在科學研究方面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數千名玩家的集體參與下,研究人員只花了三個星期就獲得了此前一直困擾他們的逆轉錄蛋白酶的精確分子結構。

還能玩出什麼名堂

研究人員越熟悉蛋白質的摺疊方式,就越有可能設計出更好的蛋白質藥物用於疾病治療。例如對癌症的治療。

癌症與艾滋病不同,它源於身體內部。當身體某些部位的細胞不受控制地發生增殖時,就會引發癌症。在正常情況下,身體中存在一系列限制細胞無限增殖的 蛋白質。但在某些外部因素——如紫外線、香煙中的化學物質等——的刺激下,抑制腫瘤的基因可能受到損害。基因發生了變化,產生的蛋白質也有可能會失去原有 的功能。若能弄明白這些功能蛋白質的結構並設計出類似的具有相應治療功能的蛋白質,那麼就能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此外,Foldit還對阿爾茨海默症等疾 病的治療提供幫助。

在中國也有一群Foldit玩家,他們集中在中國分佈式計算論壇,並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中國隊」(Team China)。但與世界頂級玩家團隊相比,Team China的實力還有明顯差距。

「這(虛無之客)是一個非常強的隊伍,我們能長時間地留住我們的隊員。大家相處非常融洽,我們常常在遊戲中分享各自發現的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 彼此共同進步。」卡西迪很開心地說,「我們的隊伍絕對是一個國際化的隊伍,我們的隊員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還有美國。」

玩家團隊之間雖然不存在直接的「對抗性」競爭,但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得分與總排名。Foldit的官方網站顯示目前排名第一的團隊是「奪冠者」 (Contenders),該團隊共有37位成員,成績為3804分;「虛無之客」排名全球第三,共47位隊員,成績為3313分。「中國隊」共104位 成員,團隊全球排名第44位,成績僅為25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3

轉載:科學研究在於探明問題的本質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3ww.html

轉載:科學研究在於探明問題的本質

來源:infzm.com

作者: 李航 最後更新:2012-04-04 11:03:43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693

1.「這是問題的本質嗎?」

我是在日本京都大學讀的本科和碩士,從大四開始接觸研究,導師是長尾真(Makoto Nagao)教授,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長尾先生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在學術界很有影響。他後來成為京都大學校長,現在是日本國會 圖書館館長。長尾先生是我的啟蒙導師,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讓我印象深的是他經常強調做本質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例會上,我們向他介紹研究的進展,他 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是問題的本質嗎?」當時,我對這一點理解並不很深。後來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越來越體會到它的重要,對問題本質的探索其 實是做科學研究的精髓!

2.什麼是本質的研究

真正的科學研究是探明問題本質的研究,其成果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經得起實踐檢驗;

(2)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3)簡單明了;

(4)實用的(僅限於工學)。

因為如此,本質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

波普爾(Karl Popper)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理論在西方產生了巨大影響。波普爾認為任何學說 要成為科學理論,其必要條件是它必須是可證偽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反例來驗證其真偽。「天鵝是白的」這個命題是可證偽的。如果找到一隻黑色的天鵝,這 個命題就會被證明是錯的。「如果我從小開始學鋼琴,現在一定能夠成為一名鋼琴家」,這個命題是不可證偽的,現在的「我」無法重新走一遍人生,也就無法驗證 其真偽。只有經過無數次驗證,不能被推翻的理論才能成為科學。即使是成為科學的理論,某種意義上仍然是假說。萬有引力定律也好,相對論也好,只是目前沒有 被推翻的、現在暫時被大家承認的「假說」。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被人們當作真理達一千多年,後來發現它是錯的。誰能保證我們現在堅信的學說將來不被證偽?科學 家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斷試圖推翻自己建立的學說,尋求對自己學說的批評,探究更正確的學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接近真理。波普爾的哲學因此被稱為批 判的理性主義。

我們現在談到科學,往往意味著真理。好像科學就是真理,真理就是科學。其實,十八世紀產生於歐洲的科學,即所謂的science,是狹義的科學,僅 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科學是數學化的自然學,工學是數學化的技術學。科學的目的在於探求自然的奧秘,工學的目的在於改變人類的生活。但是,兩者都需 要抽象,都需要建立數學模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工匠,完成了長城、大運河、故宮等偉大工程,但是缺的是把技術總結上升為理論的想法。工匠們死了, 他們的手藝也就失傳了。

科學與工學需要抽象,就是說把最核心的概念提取出來,忽略其它要素。在考慮物體運動時,我們把物體看作「質點」,因為這時物體的其它特性都是不重要 的。抽象也意味著一定的近似。做萬有引力實驗的時候,是不可能造出一個只有兩個物體相互吸引,而沒有其它物體干擾的實驗環境的。如果我們要精確地驗證萬有 引力定律,往往發現實驗結果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符。因為世界錯綜複雜,研究中的近似總是必要的。同時,科學與工學需要數學模型化,只有建立在數學理論基礎上 的科學、工學才具有普遍意義,因為數學是系統的、嚴格的。

本質的東西往往是簡單的。所謂奧卡姆剃刀原理,主張在所有可能解釋現象的理論或模型中簡單的理論或模型是最好的。

愛因斯坦說:「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儘量把所有事情變得簡單,以致不能更簡單)。他的 E = m c^2 公式是個典型的例子。為什麼會有奧卡姆剃刀這樣的普遍原理存在,不得而知。從統計機器學習的角度來看,是可以解釋的。複雜模型往往會對已有數據進行很好的 預測,但對未知數據的預則就會有很大誤差,相反,簡單模型對已有數據的預則並不那麼好,但往往擁有更好的推廣能力,對未知數據的預測會更準。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研究不需要考慮實用,但是工學研究是要考慮實用的。這裡有一個笑話:一個醉鬼天黑時在路燈下找東西,別人問他:「你在找什 麼?」他說:「我在找鑰匙。」問:「你在哪裡丟的鑰匙?」答:「那邊。」問:「那為什麼在這邊找?」答:「因為這邊比較亮。」實用研究切忌「在已有的燈光 下找東西」,它必須是因所要解決的問題而驅動的。

抓住本質的研究是有生命力的。波爾茲曼提出了熵的概念,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特性,是熱力學的奠基人。但是,最初他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得到 的卻是同行們的猛烈抨擊;大家並不認同他的學說。波爾茲曼晚年憂鬱沮喪,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波爾茲曼長眠於維也納,墓誌銘非常簡單,僅寫著熵的定義 式:S = k log W;但這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波爾茲曼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理論卻是永恆的。

3.如何做本質的研究?

怎樣才能做本質的研究呢?前輩們曾分享過他們的觀點。

胡適提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研究的兩個基本步驟。首先要能標新立異,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新的想法。之後,要能對提出的假 說做嚴格的論證或實驗,去偽存真。曾在博文《科學家的小故事》中談到科學家的基本素質,其中包括想像豐富,思想深刻。這兩點是科研工作者必備的,也是科研 工作有別於其他工作的地方,因為只有想像豐富,思想深刻,才能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卡耐基·梅隆大學金出武雄(Takeo Kanade)教授著書《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提出同樣的想法,並給出很多具體實施方案。

笛卡爾提出:懷疑一切。在他的《方法論》中,笛卡爾說: 「我相信的第一個法則是,如果不是確信如此,不承認任何事情為真」(The first law I believed was never to accept anything for true which I did not clearly know to be such. )不能因為是權威人士說的,大家公認的,就一定正確,並不加思索地接受。懷疑一切的態度在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

有一位日本教授總結了做研究的三階段:守、破、離。對科研工作者,特別是研究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研究在於創新,但是上來就否定已有的理論、方法,多半會走彎路,因為你對已有的科研成果理解不夠。應該採取的策略是:

1.守,先假設已有的理論、方法是正確的,謙虛地學習並掌握它們;

2.破,發現已有理論、方法的問題缺點;

3.離,建立自己的新理論、新方法,甚至是全新的理論、方法。

另外,功底紮實也是做好研究的必要條件。

可以看到:做研究不難,做好的研究難!正如開發產品一樣:做產品不難,做好的產品難。

(作者介紹:李航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互聯網搜索與挖掘組高級研究員及主任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檢索,自然語言處理,統計機器學習,及數據挖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2

科學城重組利益鏈調查:7200萬現金控制33億資產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388

一處埋藏在內蒙古草原深處的大型礦藏——內蒙古玉龍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玉龍礦業),成了銀泰系掌門人沈國軍的最新「獵物」。

2012年5月初,銀泰系控股的深市上市公司科學城(SZ.000975)披露一項重組預案:置出現有酒店主業,購入玉龍礦業。這則公告在科學城復牌後引爆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的熱烈追捧,連續拉出7個漲停板,短短幾個交易日股價翻番。

然而,在二級市場爆炒獲利的背後,還有另一條潛藏更深的利益鏈條——如果此次重組成功,銀泰系僅用少許資金就能控制一個評估資產超33億元的礦企, 為沈國軍完成其商業帝國構築最後一架「云梯」;科學城大股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泰」)的副總裁韓學高「一夜暴富」,4個多月內股 票市值增加1.3億元。

交易的另一邊,在這場資本盛宴中,此次重組交易方、玉龍礦業的三位神秘自然人股東,從參與國資改制,到清退幹部持股,再到賣給上市公司,經歷了罕見的暴富過程。

沈國軍的財技

沈國軍只需掏出7200萬元現金,就能取得評估值為33億元的玉龍礦業的實際控制權。

科學城此次公告了一個巧妙設計的重組預案,現有酒店主業將被置換出,以定向增發和現金支付的方式,購入玉龍礦業。經此預案重組後的科學城,將完全變為一家采、選、冶煉銀鉛鋅礦的礦業類上市公司。

此前,科學城主業多次發生變更。早在2005年,中國銀泰首次取得了科學城的控股權後,將其重組成一家酒店經營的上市公司。而在2008年,中國銀泰再次謀求把科學城變身為能源礦產類的資產平台。

科學城董秘劉黎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銀泰從2008年開始,曾先後與山西晉煤集團、陝西煤業集團等國企尋求合作,但因為民營資本在與國有資本合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最終沒能合作。」

中國銀泰成立於1996年12月,總部在北京。跟多數浙商老闆一樣,沈國軍保持低調,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銀泰系在資本市場中就以「兇狠」著稱——沈國軍精通資本之道,以中國銀泰為控制平台的銀泰系,十多年間在資本市場上攻城略地,控制了數家百貨業和商業地產上市公司。

沈國軍給銀泰系制定了三大戰略領域:百貨業、商業地產和能源礦產。他曾這樣形容說,「百貨業是一鍋需要慢慢煎熬的湯,淨利潤不大,但是現金流量大,可以滋潤其他行業;商業地產是會增值的銀鍋具,能成為家傳寶;能源(礦產)是可以馬上吃的肉,利潤豐厚。」

不過,能源礦產領域的「肉」,沈國軍一直未吃上。一位熟知沈國軍的浙江礦業老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能源領域裡,銀泰有自己的一支隊伍,在內蒙及全國其他地方投了一些項目,但沒有成規模的。」

此番借助科學城收購玉龍礦業,銀泰系將納入覬覦已久的能源礦產。

「沈國軍是搞金融出身的,很懂得資本運作的手法。」資本人士魏江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稱,「從科學城公佈的預案看,中國銀泰只掏出了注入上市公司的2.5億元,其他都不用掏錢的,從科學城收回的酒店資產不僅不會虧,將來還能為銀泰投資帶來更多現金流。」

南方週末記者查閱科學城重組預案和2011年報發現:沈國軍需要通過定向增發付出2.5億元,但置換回來的銀泰酒店按2011年末淨資產算為 1.78億元,也就是說,沈國軍實際只需支付7200萬元(2.5億元-1.78億元),就能取得評估值為33億元的玉龍礦業的控制權。

這次重組若能成功,銀泰系堪稱四兩撥千斤,僅用很少的投入就為沈國軍完成其商業帝國的完美版圖。

三位神秘自然人暴增40多億元

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三位自然人以成本幾乎為零的股權投資,在科學城的重組中,獲得了超過40億元市值的超額回報。

在這項交易的另一邊,玉龍礦業為什麼會接受這樣一樁買賣?

「玉龍礦業王水主動找到中國銀泰,尋求合作。」科學城董秘劉黎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王水是玉龍礦業的大股東,身份神秘。

南方週末記者從赤峰礦業人士處獲悉,王水原是一家國有礦企員工,在該國有礦企破產倒閉之前便離開,後投資了很多礦企。早在2002年12月,玉龍礦業前身鑫源礦業取得工商登記註冊時,王水投資80萬元持有27%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

2002年玉龍礦業成立時,王水成為股東之一,2004年5月變賣全部股權給侯仁峰,此後便淡出了玉龍礦業。直到2010年,王水通過海南信得投資 有限公司分兩次取得了玉龍礦業的最大股權,合計持有玉龍礦業39.47%股權。王水和李紅磊分別持有海南信得80%和18%的股權。

查閱相關財務數據,海南信得取得這部分股權合計支付現金2.17億元,2010年10月30日以3337.26萬元獲得了6.08%的股權,12月16日以1.83億元獲得了33.39%的股權。

海南信得入主後的兩年內,玉龍礦業進行了兩次大比例現金股息分紅。2010年分配股利和股息2.98億元,2011年支出4.39億元,合計為7.37億元。

這兩次分紅,堪稱「透支式分紅」,意味著玉龍礦業將賺到的錢大部分都分掉了——根據報表,玉龍礦業2010年賺2.4億元,但年末淨資產較上年度末 的6.5億元不升反降至4.8億元;同時,年末負債總額由2009年的9000萬元猛增至2.7億元。2011年,玉龍礦業實現淨利潤達4.3億元,但年 末的淨資產僅較2010年末時的4.8億元增加5000萬元至5.3億元,即餘下3.8億元也進行了分紅。

依據39.47%的持股比例計算,海南信得獲得的股利和股息達2.90億元,已經超過了此前2.17億元的投資總額,且獲利達7300多萬元,也就是說,通過兩次大比例現金股息分紅,王水們已經收回了取得玉龍礦業股權的成本。

而此次重組預案顯示,科學城以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向自然人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購買其合計持有的玉龍礦業69%股權,交易價格確定為22.93億 元。其中,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將分別獲得科學城19801.81萬股、19798.78萬股和1663.81萬股,王水還將得到2.29億元現金。玉龍 礦業股東權益評估值高達33億元,是其賬面淨資產的5.2倍。

這意味著,在通過分紅收回玉龍礦業股權投資成本後,這些股權再次為王水們帶來了巨大收益——以5月28日收盤價9.99元計算,王水等三位自然人所取得的科學城41264.4萬股股票的市值超過40億元。

重組完成後,三人將分別佔科學城股權比重的18.24%、18.24%和1.53%,而原來的大股東經過定向增發後股權雖經稀釋但依然還是第一大股 東和控股股東。儘管三人所持股權加起來超過中國銀泰,但中國銀泰有5名董事,能控制董事會,而且侯仁峰與王水向中國銀泰承諾:在公司重大問題需要股權說話 時,他們不會聯合一致行動。

因此,即使重組之後,中國銀泰將依然保持對科學城的控制力。

南方週末記者多次撥打王水個人手機,均處於無人接聽狀態。當記者向赤峰礦業行業和政府監管部門人士詢問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三位自然人的情況時,得到的回答多是「不方便」或稱「多年不聯繫了」,但他們的一個共識是「此人非常低調」。

另一暴富的自然人股東——侯仁峰,則是在王水2004年退出玉龍礦業時進入的。當時他購買了20名股東的股權,全部轉讓價格僅為323.50萬元,他一舉成為玉龍礦業最大股東,持股30%,直至2012年海南信得進入,他才退居第二股東。

據科學城披露,侯仁峰自2004年起至今,目前已累計從玉龍礦業及其前身獲得現金分紅4.3億元以上——同樣,侯仁峰收到的現金分紅遠遠超過他當初的投資額。

至此,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等三位自然人以成本幾乎為零的股權投資,在科學城的重組中,獲得了超過40億元市值的超額回報。

礦產國資的落寞

中國目前在礦產資源資本化過程中存在大量而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國有礦產資源被低價買賣,以及國有資產在資本重組中被忽略和被掠奪。

玉龍礦業擁有一處中大型礦藏——花敖包特銀鉛礦,該礦地處大興安嶺中南段有色金屬成礦帶上。

中國重要戰略金屬研究和勘探領域資深人士、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建明告訴記者,大興安嶺中南段是我國北方目前最重要也是最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戰略基地。

「赤峰、錫林郭勒地區都處在這一成礦帶內,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主要有色金屬銅、銀、鉛、鋅等礦產儲量處在全國前列。」他說。

基於這儲藏巨大的成礦帶,中國有色集團、湖南有色集團、中金黃金、西部礦業等國內十餘家大型上市礦企多年前便開始在這一地區佈局。最近資本市場多家 ST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和借殼上市的礦企就在這裡。盛達礦業(000603)、盛屯礦業(600711)、2011年完成借殼上市的興業礦業 (000426),當前正在借殼上市途中的ST寶龍(600988),其借殼主體都是處在這一成礦帶上的礦企。

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礦業專家王子祥告訴記者,找他聯絡和買賣礦的投資者很多,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人來看礦,其中大多數是跟上市公司收購有關,且以民營資本為主。

「礦產資源資本化是一種趨勢,尤其在探礦方面對我國是有利的,因為國內探礦資本是嚴重不足的。」劉建明稱。

但也有不少專家指出,中國目前在礦產資源資本化過程中存在大量嚴重問題,尤其是國有礦產資源被低價買賣,以及國有資本在兼併重組、借殼上市中被忽略和被掠奪。

據查,玉龍礦業前身鑫源礦業2002年設立時第一大股東是內蒙古地勘十院,該院是內蒙古地礦局下屬單位,佔股為50%;其他股東均為自然人,且多為地勘十院和內蒙古地礦局工作人員。

然而,經過十餘次頻繁而複雜的股權演變,在2012年5月科學城發佈重組公告時,地勘十院在玉龍礦業中的股權比重僅為14.789%。

南方週末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海南信得取得的這些股權不少是內蒙古地礦系統內一些領導和工作人員所持股份,例如:王文龍為地礦局下屬地勘十院院長,將1000多萬股轉讓給了海南信得;王傑是內蒙古地礦局副局長,也將830多萬股轉讓給了海南信得。

「2010年礦業開始回暖,玉龍礦業產量非常高,盈利能力很強,當時我們很多人都得到了玉龍礦業部分自然股東轉讓的消息,當時參與購買股權的人也很多。」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最後,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落到王水手上的。他在內蒙礦業領域資源和人脈很廣。」

地勘十院幹部職工富有程度,在內蒙乃至全國礦業界都知曉。該院憑著改制後靈活的機制,在大興安嶺中南段的成礦帶上非常活躍。他們深知玉龍礦的價值所 在,也看得見玉龍礦業的盈利能力,為何卻願意放棄股權?赤峰多位礦業人士對此表示懷疑:「玉龍礦業清退幹部持股,到底是真的清退了?還是變相轉讓給了利益 相關人?」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城此次重組計劃中,並沒有收購玉龍礦業中的國有股權,即地勘十院14.789%的股權和內蒙古地礦集團8.54%的股權,內蒙古地礦集團由內蒙古地礦局改製成立,為內蒙古國資委出資的國有企業。

科學城公佈的預案對此未披露原因。

「玉龍礦業讓中國銀泰收購,很可惜。」王文龍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本來內蒙地礦系統可以把玉龍礦業做成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但背後問題太複雜。據瞭解,他們曾在2008年花兩千多萬元聘請平安證券公司為玉龍礦業獨立上市,但以失敗告終。

「股神」高管

銀泰副總韓學高停牌前以每股4.19元的低價買入2182萬股,復牌後股價暴漲,韓學高獲利1.3億元。市場質疑其內幕交易。

科學城此次涉礦重組的另一個大贏家,是中國銀泰的副總裁韓學高。

2012年一季報股東名單中,中國銀泰副總裁韓學高突然坐在了科學城新第三大股東的位置上,持股達2182.74萬股。以5月28日收盤價每股9.99元計算,韓所持股份市值已超過2億元。拋開持股成本,韓學高淨賺1.3億元。

對此,韓被關注重組的市場投資者調侃為「股神」,有市場人士質疑韓學高涉嫌內幕交易等問題:「韓學高為中國銀泰的高管之一,有關科學城重組的內幕,他肯定知道。」

大宗交易系統數據顯示,韓學高是於1月4日和1月9日,以均價4.19元從中國銀泰手中買入。1月17日,科學城公告因重大事項而停牌。5月初,重組預案公佈,科學城復牌,股價連續漲停,最高到11元。目前仍在10元左右徘徊。

中國銀泰為何減持?而韓怎麼能以這麼精準的時間點和如此低的價位獲得股權?是否構成內幕交易?儘管市場充滿疑惑,但科學城對此未發佈任何澄清公告。

據公開資料,韓學高,1972年生,與銀泰系老闆沈國軍同為浙江人,現任中國銀泰副總兼財務負責人。此前沒有在銀泰系公司中持股的記錄,也非中國銀泰的股東。

科學城董秘劉黎明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因為這兩年裡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中國銀泰在全國佈局了大量商業地產,投資達到30億元以上,但後續開發資金存在問題,而高管韓學高能給中國銀泰籌集到資金,以解銀泰系燃眉之急。

「中國銀泰為了感激韓學高,把中國銀泰持有科學城的2182.47萬股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給韓學高。」劉黎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同時,韓學高與沈國軍有個協議,韓不能隨意在二級市場拋掉股票,在股東大會上,也會與中國銀泰保持一致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9

【公民巡視】「惡的科學」難以解釋「殘忍」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765

人做出殘忍的事情,是因為他的心理有「同情障礙」?

2012年10月6日晚,蘇州一名女子在該市一商場的停車場內準備上車時,遭遇持刀搶劫被割喉,腿部也被刺了一刀。這則殘忍行兇的消息後面,網友的 跟帖不少。一條說,「逼近基尼指數極限,經濟衰退,這樣的事會越來越多的。」還有一條說:「昨天是寧波,今天是蘇州,受害者仍然是女子,仍然是割喉!對待 惡性刑事犯罪當用重典。」

我正好在讀一本關於「殘忍」的書——《惡的科學:論同情與殘忍的起源》(The Science of Evil: On Empathy and the Origins of Cruelty)。這本書要是在中國出版,也許會遭到上面兩位網友的痛罵,因為作者西蒙·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在「殘忍」問題上的觀點是:人做出殘忍的事情,是因為他的心理有「同情障礙」,形成了人格發展的自然缺陷。雖然巴倫-科恩也考慮 到殘忍者的環境生長條件(如兒時受到侵害和父母虐待),但他認為殘忍主要與當事人的腦部基因狀況有關。這種看法雖然與基尼指數極限或者不重罰則犯罪頻發的 外因決定論相左,但同樣也是一種決定論。

這本關於殘忍的書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殘忍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但又一直沒有得到較好解釋的問題。人們通常用「惡」來言說殘忍,而惡是什麼 呢?惡又體現為怎樣的社會行為呢?巴倫-科恩的解釋是,惡是一個人對他人的感受完全缺乏同情的能力(他用的是「移情」empathy一詞)。他以生物醫學 的研究結果提出,特別無情的和特別替人著想的人都是少數,而大多數的人則是處於中間。

這與大衛·史密斯(David L.Smith)在《非人:為何我們會貶低、奴役、滅絕他人》一書中對殘忍的討論有不謀而合之處。史密斯說,我們如果把別人當作同類來對待(也就是具有 「同情」)時,就不會有殘忍的行為。馬克·吐溫說過,「人類是唯一殘忍的動物」,但史密斯認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殘忍對待他人的幻想。誰沒有想像過以 牙還牙、以眼還眼?……但是因為你覺得將渴望復仇的白日夢變成現實是錯誤的,然後就克制住了。或者也許你確實施行了報復,但是報復手段卻沒有幻想的那麼誇 張(你只是發了一封令人不快的郵件,而不是把他們大卸十八塊)。人們在想像殘忍行為時的愧疚程度,與他們眼中該行為的殘忍程度成正比。而愧疚程度則與約束 程度成正比。這便是為什麼殺人和折磨人的行為很難實施,尤其是在正常情況下。」

心理學家們討論「正常情況下」的殘忍,因為只有在正常情況下,人才必須也才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美國民眾普遍關心人的行為責任問題,他們堅信人的 自由選擇和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擔負個人責任。但他們也知道,人的行為並不都是自由意志的結果,社會應該重視人有時會身不由己的情況,這是因為,兼顧個人責 任和可使罪行減輕的情節,事關整個社會的司法公正和法治秩序。

巴倫-科恩討論殘忍的心理成因,將它與個人的犯罪行為聯繫起來,正是在法治文化環境中的美國人所關注的。巴倫-科恩強調,「對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我 們並不叫他為他的幻覺負責;對糖尿病患者,我們不叫他為他的口渴負責。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低,我們說那是因為他的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正常,也就是說, 我們承認他的行為的生物醫學原因。同樣,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由低同情心所造成,而那又是因為他頭腦的同情電路(empathy circuit)不起作用,那麼這個人該在什麼意義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呢?」

巴倫-科恩有關大腦基因決定人的殘忍的看法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擔心,對犯罪行為的單純心理學解釋,會給一些人製造逃脫刑責的藉口。心理理由是很容 易被濫用的,對此該持審慎的懷疑態度。例如,一個犯下謀殺罪的罪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允許以「犯案時行為控制能力弱」為理由得到減刑?生物醫學對殘忍的 解釋也許可以滿足人們的知識好奇,但不應該成為為殘忍犯罪開脫的藉口。

作者為加州聖瑪利學院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55

以科學分權和異體監督反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8/100478014.html
2012年正逢中共十八大召開,中央紀委就前五年的工作作了報告,新任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也召開座談會就反腐問題向學者聽取意見。從年初的薄、王案,到年尾的李春城案,以及一度引發熱議的「表哥」「房叔」等網絡反腐事件,2012年反腐領域可謂看點頗多。

  如何看待目前的反腐形勢和問題,未來改革方向何在?財新記者專訪了長期研究此課題的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

2012新看點

  財新記者:如何看待過去的一年的反腐形勢?有哪些動向或趨勢值得關注?

  李永忠:這一年的形勢,我想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首先,大案不斷告破,要案動地驚天。從王立軍案,到薄熙來案,再到李春城案,不單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很詫異。

  第二,腐敗穩步推進,直逼要害核心。上世紀90年代,我到中央紀委研究室工作時就說過,如果不改革權力結構,腐敗將穩步地向要害部位和核心層逼近,那時絕大多數人還不認同這個觀點。現在看來,從陳希同,到陳良宇,再到薄熙來,三個政治局委員倒下了。每屆政治局委員只有20多人。這個比例遠遠超過千分之一點七的全國黨員的違紀率。

  第三,網絡反腐「給力」,「表哥」「房叔」落網。過去都是計劃模式的反腐,是權力反腐,儘管很努力,但效果很一般。網絡反腐恰恰是一種「市場反腐」——運用市場化的工具,市場化地積聚民眾力量,所以它很「給力」。那些傳統監督機關難以發現的、不屑於發現的,或者是不敢發現的「表哥」「房叔」等,都因網絡揭發而落網了。

  第四,中央高度清醒,重視超過以往。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講到,腐敗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在他任總書記的十年,這是對於腐敗形勢,說得最重的一句話,沒有迴避嚴峻形勢。前面沒有「如果」,後面也不是「將會」,而是「就會」。已經超過我們過去「三個並存,兩個依然」(成效明顯和問題突出並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並存,群眾對反腐敗期望值不斷上升和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治並存,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的反腐敗形勢定調。

  而到了習近平,說得更重。他當總書記之後三天即兩談「警醒」,而且說的是「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他還提到「大量的事實證明」,可見這個判斷不是憑空的。

  前十年有兩個省部級官員因貪腐被判死刑,一個政治局委員(陳希同)「落馬」;最近這十年,有四個省部級被判死刑,兩個政治局委員(陳良宇、薄熙來)「落馬」。數量都翻番,而且觸及高層、核心層。「腐敗愈演愈烈」,此言不虛。十八大剛剛結束,中央候補委員李春城又被「雙規」,這些都讓人警醒。

網絡反腐如何看

  財新記者:2012年1月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公報首次公開表態要求重視互聯網反腐的作用。如何看待網絡反腐的作用和侷限?如何真正發揮民間力量?

  李永忠:我以為,網絡反腐的特點有六。第一,在空間上,是最廣大的平台。第二,在時間上,是最迅速的渠道。第三,在傳遞上,能讓個人充分、自由地表達。

  第四,對非常嚴格的出版檢查制度現狀,是一個矯正。互聯網技術全世界通行,在其他國家,特別是清廉指數很高的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廣泛、影響力這麼大的網絡反腐,因為他們正常的新聞輿論監督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我們國家的新聞輿論監督還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網絡這個渠道一打開,限制很難跟得上,網絡反腐就一下子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

  第五,它是對計劃反腐、權力反腐的必然補課。第六,它是對同體監督的一種自發糾偏。目前的反腐主要屬於一種同體監督,尤其是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模式,存在根本缺陷——效率最低,時間最緩,成本也最高。

  網絡反腐也有侷限,我總結有三。

  第一,全靠網民個人的自我約束,易不負責;第二,虛實摻雜,難辨真假;第三,傳播極快,容易無序。鼠標一點,無數信息就出去了,很快會產生令人害怕的群體性聚集效應。

  如何看待這些侷限?第一,要疏導而不阻撓,這樣民間反腐才能真正發揮力量;第二,要回應而不迴避,必須有一套及時回應網民的機制,一迴避,一失聲,假的、壞的東西也容易迅速蔓延。

  第三,要引導不要領導。對於民間網絡傳播來說,這裡沒有領導者,它不相信任何權威,誰說的真實,誰說的有理,誰就會成為意見領袖。網民有他的評判標準,只要信息發佈和討論足夠充分透明,真實的信息、有理的意見就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力。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開放程度,同它的執政能力成正比。執政能力越強、根基越穩定的地方,就越不怕開放。所以應該對網絡反腐和民間反腐給予最充分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同體監督之弊

  財新記者:近年來,出現了「小偷反腐」「情人反腐」等現象。目前的反腐機構眾多,但是實際發揮作用的主要是紀委系統。如何看待紀委在法外反腐的問題?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可以有哪些借鑑?

  李永忠:「竊反」「情變」之所以能成為反腐導火索,關鍵是有炸藥包,即官員的貪腐問題存在。就像2007年「落馬」的福建建陽原市委副書記李兵說的,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就如同給自己埋地雷,埋得多了,自己都不知道埋在哪裡,埋了多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哪一顆會被引爆,一引爆就被炸得粉身碎骨。

  目前的腐敗「地雷」很多,但反腐的探雷器不行。因為它基本上是同體監督,計劃反腐。紀委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監察部門是政府的一個部門,這種探雷器,對腐敗的地雷要麼指針失靈,要麼裝聾作啞。

  最經典的一個例子是,郭光允當年揭發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也尋求過省紀委書記的支持。結果程維高直接給中央打報告,以生病為由把那個紀委書記免職了。後來提拔上來的紀委書記,就給他和李真(程維高秘書)通風報信。

  所以,現實中實名舉報的比例非常低,人們不相信同級紀委有權力、有膽量去監督同級黨政主要領導。30多年來的反腐敗,幾乎沒有一起同級黨政主要領導的腐敗案件是由同級紀委檢舉揭發的,這是不得不正視的現實。監督的「監」字,本身就是從旁去看的意思,但同體監督就像同一把刀,刀刃再鋒利也不可能砍到自己的刀把。

  按照黨章的規定,紀委是黨內專門監督機關而非辦案機關,其主要職責不應該是辦案,而是監督。但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由於及時有效的監督實現不了,各級紀委就只能通過努力辦案去履行職責,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於是,紀委的辦案職能越來越強,監督的功能卻越來越弱。加上違紀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紀委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大,它變為一個辦案機關,又沒有其他人和組織能對它形成及時有效的監督。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從省紀委書記到市紀委書記,出現一些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例如,湖南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他涉案金額就比他的市委書記還要大得多。

  從長遠看,要解決同體監督不力和「腐敗越演越烈」的問題,根本之道,還是要靠改革黨的權力結構來解決。

  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異體監督。它不屬於香港的公務員系統,直接對特首(回歸前是總督)負責,對香港政府各部門保持嚴格的獨立性。同時,還有各種制度規定保證它能依法獨立地行使職權,因此它能夠實施及時、到位、有效的監督。但它畢竟只是一個城市反腐的模式,我們不能對它的具體模式進行照搬,但異體監督的實質應當學習。

黨內分權是關鍵

  財新記者:不少觀點認為,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司法獨立、落實新聞和言論自由,是反腐的治本之策。你怎麼看?又該如何發揮人大等現行機構的作用?

  李永忠:現在中央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強調底線思維,我認為公平正義就是底線。而司法不獨立,公平正義的底線就不可能有,新聞言論不自由,輿論監督就成空談。就像習總書記講的,空談久了,必然誤國。在「權力過分集中」的計劃模式下,人人都怕說錯話,於是就變成了人人、處處都只會講官話、講套話、講虛話、講空話,甚至講假話,很少有人敢講真話。現在新任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明確提出不要念稿子,就是為了要聽真話,包括罵聲都要聽。要有這樣的氣魄和膽識,老百姓才會對新一屆黨中央、中央紀委推進政改、開展反腐敗抱有信心。但是,就像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講的,「權力過分集中」是我們一切問題的「總病根」。

  我們現在的路徑是,用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用黨的權力結構改革帶動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帶動社會改革、司法改革和新聞輿論等的改革。

  而黨內權力改革的方向,必須是黨內權力的分解——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分解。毛澤東在1956年黨的八大時,就提出要建立黨內的國會,表明黨內決策權與執行權需要分開;鄧小平在32年前就指出,對於黨內監督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強調監督權要獨立。只有科學分解、合理配置黨內權力,黨內民主才有存在的空間,黨內監督才有發展的時間,黨員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我們現在主要採用的還是蘇聯模式,權力過分集中。舉例來說,「一把手」這個詞長期在黨內生活的稱謂中生根,就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黨內的權力結構有嚴重問題。因為黨的領導體制本來就是委員會制,不是首長負責制,黨委書記只是會議的召集人。現在黨委書記的權力就像行政首長一樣,加上紀委也在它的領導下,就有了絕對的權力。而絕對的權力必然絕對地傾向於腐敗。

  所以我們「一把手」腐敗的比例,通常佔同級犯錯誤領導幹部的40%左右,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50%。「一把手」的選拔程序和標準要求要高得多、嚴得多,但為什麼「一把手」違紀違法甚至腐敗犯罪的比例也高得多?只能說明「一把手」的崗位風險太大,權力結構太落後。

  改革黨的權力結構,必然會推動國家權力結構的改革,包括發揮人大制度的作用。通過這些年的慢慢運作,人大從原來的橡皮圖章,已經逐漸變硬。但它的彈劾、罷免、質詢等權力,實際上還是沒有得到切實履行,人大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黨委佔用了人大相當多的權力,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遠不如黨委的領導那麼具體、那麼有力。二是人大的機制和人員專職化不行,特別是人大常委會的人員構成,更多還是從安置退居二線的領導的角度考慮,從有利於人大工作開展考慮較少。要想人大能夠有效行使監督權,同樣離不開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預防腐敗要靠政改

  財新記者:中央曾經多次重申,反腐敗要將腐敗懲處與腐敗預防相結合。腐敗預防應該解決哪些問題?就國際經驗來看,官員財產公開被認為是有效的制度。你也多次主張,建立官員財產公開制度要破除阻礙,可以通過有條件赦免,以推動政改,著重將來。怎麼評估中國建立這一制度的前景?

  李永忠:看一下中央紀委的反腐敗方針就會發現,在十六屆之前只有八個字: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到十六屆,吳官正同志經過艱苦的思想工作,才統一了大家的認識,加了後八個字:懲防並舉,注重預防。

  但是,無論火災、水災、疾病,還是最難預測的地震,都強調預防為主。為什麼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腐敗問題,反了30多年了還只是「注重預防」,而不是「預防為主」?這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腐敗越演越烈了。

  就像你治病,頭疼只是現象,必須解決頭疼的原因。我們現在反腐敗也是,老吃止疼片,例如要求官員的配偶和子女協助組織管好官員的八小時外生活圈,如果分權和制衡的問題沒有解決,搞這些只會事倍功半。

  這些年搞預防腐敗,也主要是從標上預防,從本上預防很少。什麼時候能夠改成以預防為主,以治本為主,以制度建設為主,把權力過分集中和同體監督的問題解決了,腐敗的形勢才能開始好轉。

  從本上預防,需要政治體制改革來支持,要建立民主和法治。現在的國家預防腐敗局,從操作上可以搞政改特區的試驗,抓一些權力結構改革的試點。

  根據中國目前反腐敗面臨的現實情況,包括實行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需要注意解決腐敗的呆賬和存量問題。不反腐敗會亡黨亡國,腐敗如果反不好,也會亡黨亡國。

  1982年,在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時鄧小平有句話,說這股風勢頭很猛,不過一兩年時間,大量的幹部被捲了進去,比三反五反時嚴重得多。現在30年過去了,搞市場經濟改革,但政治體制改革沒跟上,權力的含金量空前增高,缺乏制約,相當多的幹部早就忘乎所以,產生了多少腐敗存量,大家其實都很清楚。不少地方查出來的窩案,幾乎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都爛了,必須考慮社會治理的穩定性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要根治腐敗必須考慮有條件赦免的問題。這個有條件,一是通過人大立法:二是保持強大壓力;三是設定一個時間點,在此之前匿名全部退贓的可以既往不咎。通過有條件赦免來解決大範圍的腐敗存量問題,然後才能真正推動政改,官員財產公開、對腐敗零容忍等這些才能建立起來。

  實際上,赦免目前也是有法律基礎的。現行《憲法》第67條17款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進行特赦。而且在實踐中,之前處理很多大案、窩案,無論是黑龍江韓桂芝案、福建遠華案,還是遼寧慕綏新馬向東案等,事實上都搞過局部地區的有條件赦免。

  1989年最高法、最高檢和監察部聯合發出《關於貪污、受賄、投機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須在限期內自首坦白的通告》和《關於有貪污賄賂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在限期內主動交代問題的通告》之後,不到兩個半月時間,投案自首或主動交代問題的就達到5 .3萬多人,僅縣處以上幹部就有1480人,其中廳局級61人,部級1人。

  現在我們各方面條件更充分了,技術方面也可以做好配套,方便匿名退贓,效果肯定會更好。

  當然,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要想通過赦免解決存量,清白啟新,必須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這個壓力必須給夠。十多年前,我對群眾中「絕不赦免」的呼聲,就能充分理解。群眾既是腐敗的直接對立面,又是反腐敗的主力軍,沒有來自群眾的反腐強大壓力,就很難對腐敗分子形成持續的震懾作用。因為,腐敗分子不可能一聽赦免的號召就主動退贓。

  本刊記者秦旭東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