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學的原則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439


 

投資的範圍包括「道」和「術」兩方面。

 

「道」是心態、心理和理念上的東西。

 

「術」即是技術。例如買入賣出、測市或者評估股票的技術。

 

有人重道而輕術,亦有人重術而輕道。我個人相信中庸之道,術道並重才能不斷精進。

 

點解術道並重,那是因為很多時候兩者的界線並不時常可以清楚劃分。

 

大家看我的 blog,似乎一直以「道」為主,重「道」而輕「術」。

 

「術」其實很 tricky,要做得好,甚至講得好並不容易。而亦有些像網友方東所講,某些「術」一旦被廣泛採用,就會變得不靈。例如 PEG估值法,在香港突然被廣泛採用,結果是信 PEG 者死。

 

我認為即使要鑽研市場技術,也要「術」中有「道」。

 

建立自己的市場技術,也要有根有據,得到 充份證據證明是行得通,而可以較 generally 採用才算成功。術中之道在於科學精神,不能單憑直覺了事。很多人犯了「過份自信」(Overconfidence)、「確認偏 誤」(Confirmation Bias) 或者「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而誤信偏頗之「術」。最常的錯誤是缺乏統計基礎的技術,或者一些不能普遍化的殊例當作普遍性之用。

 

我幾個月前極力推介的 Ken Fisher "The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主要精神都是教大家如何正確建立「術」。

 

「術」要稱得上可靠,或者科學化,必先要滿足一些條件:

 

-它是建基於系統化的觀察和量度真實的事件。

 

-它所形容的事情能夠清楚介定,並能被其他研究人士複製從而觀察或量度。

 

-能為所觀察或者量度的事情找出解釋,並成為假設 (hypothesis)。

 

-要不斷測試和挑戰自己所立的假設為錯誤,直至這些測試和挑戰都不成立(不能證明假設為錯誤)。

 

-經以上程序,我們會做出一系列的假設,這些假設連成一起,成為「理論」(theory)。

 

-理論又會刺激我們產生更多的假設。如果所有假設和理論能夠完全適用和符合所有理論主要涵蓋的情況,它就成為「定律」(law)。

 

當然我們一般能應用在股市上的技術,未必能滿足以上所有要求。所以很多技術我們只能稱之為「應用技術」,或者「較為可靠的應用技術」,而不能隨意稱之為科學。主要精神在於,盡量科學化,令自己所用的技術變得可靠,愈可靠愈好。

例如測市,單用大市歷史P/E來計算,是不是可靠的指標呢?可否用 P/B、Price/Cashflow、PSR、dividend yield、yield gap等等呢?或者以上咁多個指標一齊使用,甚至將它們十幾年的歷史值拼在同一張圖看呢?會得出甚麼結果呢?

----------------

特此感謝網友狼人的插畫,太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