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蒙牛問題乳品生產源頭調查:牧場無駐站員監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9/3ONDIwXzM5NDI3OA.html

元旦已過,蒙牛「問題奶」事件漸淡出公眾視線,然而,蒙牛仍欠消費者一個明確的答案。

雖在2011年12月26日,蒙牛集團稱事件已有調查結果,然至今仍未對外公佈問題奶源何在。

依照蒙牛的解釋,飼料發霉導致乳品黃曲黴毒素M1超標。然而,飼料發霉或許是肇事源頭之一,但「問題奶」的關鍵究竟在於蒙牛內部監測缺失,還是生產環節存在紕漏?

新快報記者日前深入蒙牛「問題奶」生產源頭——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試圖探求「問題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被檢出黃曲黴毒素M1超標140%。

事情曝光後的第三天,蒙牛集團稱,產生問題產品的原因在於,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髮生黴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黃曲黴毒素M1超標,原奶質檢疏忽導致了問題發生。但對於這批飼料及奶源來源,蒙牛稱暫時無法追查。

潮濕本是四川氣候的特點,飼料是否極易黴變?蒙牛對奶源的監管如何?其內部質檢流程又如何?為求答案,新快報記者將調查第一站鎖定生產方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下稱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眉山生產基地是蒙牛的第24個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區的首個生產基地,設計日處理鮮奶800噸。

蒙牛工作人員:生產基地不接受採訪

2011年12月28日,新快報記者來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基地入口附近,豎立著一塊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贏得好聲譽需要20年,而要毀掉它,5分鐘已足夠,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來就會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棟建築物,分別為蒙牛原奶存放處、主生產車間、飼料存放處及蒙牛餐廳。在原奶存放處的屋頂上,「建設世界乳都,打造國際品牌」的口號十分醒目。

在 向門衛通報記者身份後,蒙牛公司便出來了一位自稱姓呂的辦公室接待員。新快報記者提出採訪要求,欲進工廠內參觀該公司乳品生產流程。呂小姐告知記者,公司 任何對外溝通以新聞發言人為主,若進入參觀需經上級同意。等待數小時後,新快報記者仍未被獲准進廠參觀。據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吃了閉門羹。

而此前,蒙牛對外態度並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蒙牛曾於2008年8月、10月兩度主動邀請媒體團對其生產過程和奶源基地參觀,考察其安全生產狀況。

如今,「問題奶」事件再度爆發,蒙牛大門卻不再敞開。

溯源第二站

現代牧業洪雅牧場

生產基地採訪遇阻,新快報記者欲從奶源處尋找原因。

在全國範圍內,蒙牛奶源的供給構成是80%是牧場,20%來自農戶奶站。

眉山市奶辦負責人蘇學文告訴新快報記者,蒙牛在眉山的生產基地並未收散戶原奶,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建立收奶關係的牧場有22個,其中眉山12個、成都3個,其餘分佈在樂山、遂寧、貴陽等地。

記者瞭解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的原奶過半為香港上市公司現代牧業(01117.HK)位於洪雅縣的洪雅牧場(下簡稱現代牧場)所提供,兩家企業於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養奶農戶、政府機構均將現代牧場稱之為「蒙牛的牧場」。

蒙牛「問題奶」事件發生後,現代牧場也被業內視為「問題奶」最可疑的來源之一。

現代牧場負責人:「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

洪雅縣是眉山市的奶牛養殖大縣,這座偏遠小縣城近期卻因蒙牛「問題奶」事件而聲名大噪,各路媒體蜂擁而至。

2011年12月29日,記者從眉山市來到位於洪雅縣東嶽鎮千秋村的現代牧場。幾經周折後,新快報記者獲准進入現代牧場辦公室採訪。

現代牧業(洪雅)有限公司是現代牧業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奶牛養殖、銷售、飼草加工、種植、收購以及有機肥的生產銷售。

「到目前,我們沒有發現牧場有過任何問題,我也是事件曝光後才知道此事。」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告訴記者,蒙牛「問題奶」事件對該牧場暫無影響。據其稱,該牧場日產原奶約100噸,其中70噸~90噸送往蒙牛眉山加工廠,佔後者原奶產量的60%~70%。

然而,在「問題奶」事件爆發後,蒙牛卻未曾到最大的原奶供應商查因。「我們與蒙牛的合作還和之前一樣,生產照常,牛奶照送,蒙牛也沒為這事找過我們」。劉長軍強調:「蒙牛對外稱已有結果,但沒來我們牧場調查過,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們牧場不存在問題。」

劉長軍稱,喂牛的牧草都是周邊農戶現割的新鮮牧草。外購飼料均有檢測,出廠也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飼料的保存標準是離牆離地,周轉週期非常短,最多十來天」。

儲 存十餘天飼料會否易受潮發霉?劉長軍回應稱:「不好說,環境複雜才會意外黴變。家裡的饅頭放陽台上,有的可能放十天八天還是好的,只是變幹了,換個地方不 到一天就可能會發霉。」他稱:「沒有發霉的(飼料),以前沒聽說過,現在也沒聽說過。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牛吃了黴變飼料就會流產。你覺得是牛流產的損 失大,還是飼料的價值大?」

不過,記者未獲准去飼養房參觀。

現代牧場負責人:蒙牛駐站員已撤離該牧場

蒙牛與牧場究竟是怎樣的合作方式呢?

劉長軍告訴新快報記者,在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蒙牛曾派人駐場。據稱,蒙牛對牧場整個生產流程均有一定標準,且會監管。「從擠奶,到收集至緩衝罐,到進入製冷設備降溫,再到奶倉收儲,全過程都會查看。」

此 外,蒙牛的駐站員還會查看管路、奶倉等原奶的收集設備和運輸設備的衛生情況,檢測空氣淨度、奶牛乳房潔淨度和管路微生物殘留等。「比如管路微生物殘留,牛 奶會有一定量殘留在管道壁上,滋生一定微生物,工作人員會拿測試紙在管道上擦一下,再放到器皿中培育,檢測微生物情況是否達標。」劉解釋稱。

在問及飼料環節是否被監控時,劉長軍回答稱具體不知情:「不知從何時起,蒙牛已開始撤離駐場員。」

對蒙牛駐場員撤離一事,劉長軍認為,「這是蒙牛對現代牧業規範化養殖的認可與信任」。「我們這種養殖場操作規範,能完全達到蒙牛的標準,甚至超標準。蒙牛會覺得他們的駐場員起不到作用,沒有必要再派人駐場」。

「問題奶」事件曝光後,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盧建軍對媒體表示,原奶供方和公司有一個誠信合約,公司有一個管理機制在約束,目前已經管控到牛的嘴和獸藥的問題上。

有 消息稱,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集團已投入30億元進行奶源建設,並表示從奶源到成品嚴格把關,確保「批批檢驗、批批合格」。為此,蒙牛為奶站安裝了攝像 頭,為奶牛建立譜系檔案;運奶車都是恆溫儲運,並安裝了GPS以確保24小時可監控。蒙牛集團副總裁姚海濤曾表示,將對更多奶站進行託管,對不具備託管條 件的,會派人監管。

然而事實是,蒙牛在現代牧場的駐站員早已撤離,蒙牛的其他合作牧場是否亦如此,尚未證實。

溯源第三站

小區牧場和奶站

飼料黴變已被公眾接受為是此次事件的主因。而在四川眉山,究竟飼料是否極易黴變?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所謂的小區牧場,即是由幾十家農戶共同組建而成的牧場,每家農戶將自有三五頭奶牛集中飼養,飼料、擠奶等均進行統一管理。

據瞭解,除現代牧場等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大部分原奶外,蒙牛其餘補充原奶則由這類小區牧場提供。

業內人士:飼料存放不當易黴變

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除現代牧場這類規模化養殖牧場和奶農散戶養殖外,小區牧場是奶牛養殖的第三種方式。

記者在上述小區牧場看到,飼養員正用搭配好的飼料喂養奶牛,現場可聞到一種帶汁乾草狀的飼料發出一股發酵酸味。洪雅縣規模奶牛動物衛生監督員熊勝遠告訴新快報記者,這種發酵飼料名為青貯飼料,是由代苞玉米發酵而成,目的在於促進消化吸收。

據瞭解,若製作方法不當,如水分過高、密封不嚴、踩壓不實等,青貯飼料有可能腐爛、發霉和變質等。同時,已開窖的青貯飼料也易變質,尤其是取料後,與空氣接觸面大,不及時利用其質量易變差。

此外,小區奶場喂養奶牛的飼料還有青牧草、干牧草、紅薯等粗飼料及玉米、豆粕等精飼料。牧場的飼養員告訴新快報記者,一頭奶牛一天至少要吃八九十斤各類飼料。據介紹,青草是牧場附近的田地裡每天現割的新鮮牧草,玉米豆粕類成品飼料則由兩層塑料袋封裝。不過記者看到,這裡干

草的儲存是直接堆放在倉庫,並未做到離牆離地。記者還走訪了數家奶農看到,乾草的儲存亦是如此,且部分倉庫地面還有水跡。

如此儲存是否會產生黃曲黴毒素?奶農們表示並不知情。

業內人士表示,干牧草飼料極易因運輸、存放不當黴變,產生黃曲黴菌類等,而國內奶牛養殖對飼料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對於黴變部分,大多數牧場也只是簡單挑揀一下然後混入到飼料中。

中 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奶牛養殖基本上是由20%精飼料和80%粗飼料組成,其中精飼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構成,而四川氣候濕熱,飼料保 存過程中容易出現黴變,尤其是玉米特別容易受到黃曲黴毒素的感染。而奶牛長期吃這種黴變的飼料後,加上黃曲黴毒素並不能通過代謝消滅,其後原奶就會受到污 染。

四川眉川:8分鐘檢測黃曲黴毒素M1

蘇學文表示,小區牧場的投資少、缺設備,無法做到對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進行檢測。同時,記者在當地菊樂和新希望兩家乳企位於東嶽鎮收奶站也瞭解到,其奶站也無法做到對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菊樂奶站每天天剛放亮就開始收奶,攪拌牛奶、取樣、進行感官評定、比重實驗、酒精實驗、玫瑰紅酸實驗、乳成分分析、採集奶樣、過濾……每家奶農送來的奶都要進行上述步驟的檢測。

其 中,感官評定是目視觀察牛奶的顏色、稠度,聞氣味、品滋味;比重實驗為檢測牛奶的稠度;酒精實現則檢測牛奶的新鮮度;玫瑰紅酸實驗是檢測牛奶中有無鹼性物 質;乳成分分析即檢測牛奶的理化指標,包括檢測脂肪、蛋白、非脂肪乳固體;此外,還有駐站員監督收奶的全過程,並每週一次檢測三聚氰胺。

上述流程中,均未涉及到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產品批批檢測費用是個天文數字,抽檢方式則便宜些。一個中型企業,三聚氰胺一項檢測費一年需要1000萬元,乳品屬於微利,企業難以做到批批都要自檢。

不過,在元旦期間,四川省眉山市等地推出一款黃曲黴毒素M1快速檢測卡,只需將原奶滴入快速檢測卡內,等8分鐘就可得知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是否超標。

溯源第四站

洪雅縣畜牧局

蒙牛「問題奶」曝光後,洪雅縣畜牧局一直繃緊神經,兵分兩路對奶源進行檢查。12月27日起,洪雅縣各部門分兩個工作組,對全縣28個收奶站展開抽樣檢查。

根據其提供的檢測報告,包括現代牧場在內的各牧場和奶站檢測的所有項目均在國家規定的限定值內,黃曲黴毒素M1均小於0.5微克/公斤。

文件顯示:加工企業無檢測報告

「包括黃曲黴毒素在內的其他有害物質事故,在洪雅奶牛養殖史上都沒有發生過。」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洪雅縣縣政府,洪雅縣奶牛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張德祥對記者如是說。

另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洪雅的產量遠遠不夠蒙牛的需求,蒙牛的問題奶源到底在哪,我們也不知道。」

不 過,在洪雅縣縣政府,新快報記者看到一份未公開的官方文件,內容是縣畜牧局關於蒙牛乳製品黃曲黴毒素M1檢查的情況匯報。文件在對現代牧場的調查結果中有 一行文字如此描述,縣畜牧局要求現代牧場提供近期的檢測報告清單和蒙牛眉山生產基地檢測報告單,「從提供的部分檢測單看,鮮奶質量合格,但無加工企業檢測 報告單。」該「加工企業」即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為何「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其中玄機不得而知。但是,現代牧業與蒙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現代牧業成立於2005年9月,公司絕大部分股東是由蒙牛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組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按照蒙牛集團的要求:哪裡有廠,哪裡缺奶,就到哪裡建牧場。按照現代牧業與蒙牛簽署的戰略合作合同規定優先為蒙牛提供90%的奶源。

現代牧業也跟隨蒙牛的發展而大舉擴張——由2009年-2010年度11個牧場、7.2萬頭乳牛的規模,擴大到2010年-2011年度的17個牧場、11萬頭乳牛,營收在2010年-2011年度達11.134億元,同比增88%,淨利潤增100%。

行業標準:「必檢項」卻未驗出問題奶

「我們主要檢驗原奶的理化指標,包括蛋白、脂肪、微生物等。因為原奶收購是以質定價的,我們的指標均高於國標。」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表示。對是否有檢測黃曲黴毒素M1一項,他稱,黃曲黴毒素M1不是常規檢測項目,只是一種抽檢項目。

蘇學文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在乳品生產加工企業有兩個環節可檢測出黃曲黴毒素M1。「乳品進場之前要進行檢測。正常情況下,檢測合格後會有一個報告告知牧場。如有異常,還要向奶辦報告,否則屬企業違規。除收奶之前檢測外,加工成品後應還有一次黃曲黴素M1的檢測。」

據《企業生產乳製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規定,乳製品生產企業需要檢測項共有37項,其中黃曲黴毒素M1是明確要求為「必檢項」。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對外宣稱,除了就國家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測之外,蒙牛還增加了對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檢測;在產品出廠之前,自檢合格的產品還必須通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進行第三方獨立複檢合格後才能進入市場。

公司宣傳資料顯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27人,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鑑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

在如此嚴格的檢測程序後,蒙牛仍有黃曲黴毒素M1超標的成品牛奶,令人匪夷所思。而為何洪雅縣畜牧局在檢查後得出「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的結論,更是一個未解之謎。

記者手記

散戶奶亦可溯源 蒙牛至今無結果

關 於「問題奶」蒙牛至今仍稱無法溯源,或未對外公佈調查結果。目前,未有任何一家奶源承認自家飼料、原奶有問題。而加工企業將問題推給奶源,奶源又將問題推 給加工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對「問題奶」的溯源並非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散戶奶農都可做到追溯至每家每戶,甚至每頭奶牛身上。

在奶站,收奶 時均有採集奶樣的留樣過程,各家奶農均有唯一編號。蘇學文表示,正常情況下奶樣留10天。「如果早上收了25戶原奶,留樣並進行初步檢測,合格後再送往加 工企業。企業再檢測,若合格表示這25戶原奶全部合格。若檢測有問題,企業退回。此次將留樣進行再檢測,得知具體哪家不合格,不合格一方將賠償其餘24戶 奶農的損失。」

蘇學文還稱,原奶的保鮮十分關鍵,從擠出到上交奶站不會超過24小時。原奶收集後,生產企業也會盡快把原奶加工成成品。即 如果是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產品,一般來說是17日收入的原奶。蒙牛在10月19日被檢測出存在問題,奶樣保存期約10天。由此可見,若蒙牛檢測 出問題後及時溯源,將不難查出問題奶源所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若原奶果真有問題,企業在收奶時檢測出問題,可以處理掉,問題奶也不會流向市場。」

蒙牛產品出現問題,當地奶農也受牽連。奶農胡學容就因此愁容滿面——2011年12月24日剛公佈質檢結果,25日原奶收購價即從3.05元/公斤降至2.8元/公斤。

據悉,今年散戶標準奶收購價從最高3.5元/公斤跌至3元/公斤左右,如今再跌至2.8元/公斤。「4頭奶牛,每天擠奶幾十斤,跌價後,每個月收入要少好幾百元,已經在虧損邊緣。再撐三個月,不漲回原價,我們就不養奶牛了。」胡學容無奈表示。

恰在此時,蒙牛等乳企以原料漲價為名,開啟一波集體漲價潮。

在 「問題奶」事件中,多路媒體赴川探求真相,希望蒙牛還消費者一個信任。然而,在眉山市各級政府、專家、牧場奶農們都在努力時,唯獨蒙牛對此事「羞羞答 答」,秘而不宣。「我們找蒙牛要資料,他們也要拖很久才給到我們。」眉山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對新快報記者稱:「我也認為他們對待此事態度欠妥。」

與三聚氰胺事件不同,黃曲黴毒素超標事件,或許只是一件非人為的偶發性事件,蒙牛若能敞開大門坦誠應對,或許更能顯示企業責任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7

重磅IPO調查報告屢現 輿論監督為上市把關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35170.html

2012年第二季度,雖然市場估值走低,但擬上市企業仍在積極爭取成為公眾公司的機會。二季度,共有110家公司 的上市申請上了發審會,55家公司成功完成掛牌上市。圍繞著這些預披露公司、已過會公司包括新報會公司,輿情熱度依然不減。舉報、質疑、感嘆、羨慕、八 卦……首次公開發行(IPO)輿情中有各種元素。而或許是因為缺少類似歸真堂等涉及社會性話題的公司,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由普通網友在自媒體等 平台上發起的輿情佔比並不高,各類專業媒體對預披露書乃至公司實際經營的各種分析調查,成為這個季度IPO輿情中的主導力量。另一方面,作為監督者的媒體 本身,也遭到來自同行和業內的質疑和監督,媒體IPO灰色產業鏈的話題,在這個季度的輿情熱度也明顯升溫。

二季度IPO審核及發行概況

二季度過會率略上升至81%

第二季度,發審會共審核了110家公司的上市申請,其中創業板、 中小板和主板分別有54家、43家和13家,分別佔上會公司總數的49%、39%和12%。110家公司中89家公司過會,過會率81%,較第一季度上升 約2個百分點。第二季度上會公司的主承銷商排行中,招商證券以11家排名第一,國信證券(8家)、平安證券(7家)、國金證券(7家)和華泰聯合(7家) 緊隨其後。

深市公司上會數量及融資額領先滬市

在第二季度上會的公司中,110家公司中的97家(佔比88%)都打算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雖然二季度申請到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平均預計募集資金規模只 有3.1億,不足申請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的1/5,但是由於申請上市的公司數量眾多,申請到深交所上市的公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依然高出上交所1/3。

二季度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環比有所上升

根據萬得資訊的數據,2012年第二季度共有55家公司成功上市(以正式上市日期為界限),其中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分別有26家、18家和11 家,實際募集資金達到374.5億,環比第一季度增加23億。55家上市公司中有35家都屬於製造業,佔比約為2/3。二季度上市的公司中有29%來自廣 東,另外來自北京和江蘇的企業分別佔15%和13%,三地企業合計超過新上市公司的50%。

二季度IPO輿情熱點聚焦

專業媒體推出更多重磅監督報導

今年二季度是預披露新政實施以來的首個完整季度。在這3個月裡,財經專業媒體在更充裕的時間環境下,推出了多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深度調查報導,這些 報導很可能對部分公司的IPO進程產生了實質性影響。公司IPO上市,所申報的材料都是經多家專業機構之手產生,一般性的質疑通常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而 財經專業媒體則在深度調查方面有獨特優勢,可以在有明確線索的情況下,投入較高的人力、時間、資金成本來完成一篇報導,這也是普通網友通常難以完成的。據 我們觀察,部分在IPO輿論監督方面表現突出的媒體,也屢屢再獲相關方面的舉報信息,從而推出新的監督報導。亦有新的媒體也參照其做法,對IPO報導投入 更多資源,也推出了較具影響力的監督報導。最終的結果是,在二季度就有多家公司遭遇到專業媒體的深度調查報導的質疑,並在隨後上會被否或被終止審核或過會 後被叫停。

與已上市公司相關的IPO更受關注

擬上市公司的客戶或者股東名單中會不時出現上市公司的名字,而這恰好是公眾關注的興趣所在。比如,作為會稽山紹興酒二股東的輕紡城 (600790),由於受益預期而在會稽山預披露次日大幅上漲。斯菲爾電氣董事長同時是長電科技(600584)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董事會7人中4人 和長電科技有關,由此也引發一些媒體的關注。華恆銲接首次上會的時候,輿論關注到公司對三一重工(600031)及其關聯方存在重大依賴,二季度再次上 會,從披露的信息來看公司與三一集團的業務相關度仍然很高,媒體也對此再次展開討論。

股東中知名人物引輿論聚焦

由於蒙牛乳業創始人之一孫先紅的入股,蒙草股份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預披露之後被多家媒體報導。「白卷英雄」張鐵生以3224萬股持股位居禾豐牧 業第五大自然人股東,這一消息使得很多經歷過那一年代的人士感慨起歷史發展的潮流,亦引發了傳統媒體和微博自媒體兩個輿論場的高熱度。廣東易事特有「德隆 系」血脈,「湧金系」持股會稽山紹興酒,無錫雪浪環境因為農行經濟學家向松祚入股而被廣泛關注,導致最後農行還為此發表聲明。

縱觀媒體報導,擬上市公司的股東中出現知名機構或者人物的,通常都會轉載量較高。這些公司的輿情熱度較高,讓公司的名稱頻繁進入公眾視野,但對公司過會和發行則未見明顯影響。

少數招股書錯誤貽笑大方

部分公司的招股書中出現低級錯誤。如某公司招股書中「員工受教育程度」的烏龍數據, 「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10%、大專佔20%、其他佔比為71%,合計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00%」,而上面幾個分項相加比例卻為101%。因其是二次 上會,在新舊兩個版本招股書中,某位核心技術人員的出生年月也出現了差異。招股書工作量數據龐大,出現瑕疵雖可以理解,但也體現了責任心的問題。這些在媒 體和微博成為笑談,影響公司形象,也影響了保薦人所在券商的形象。

多次闖關的公司熱度偏高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IPO公司但凡不是首次上會,媒體在報導時都會將此點寫入標題。典型的如4次衝擊資本市場的神舟電腦和3次衝擊資本市 場的皇明太陽能,此外還有二次上會的欣泰電氣、寶色股份、鵬翎膠管、銅都閥門、富煌鋼構等等。通常輿論關注點是公司前次被否的原因以及此次有無改進,媒體 還會對兩次招股書進行對比。

寺廟上市引來議論不斷

二季度,由曲江文旅的財神廟上市,牽出國內幾大佛教名山籌備上市的話題,輿論熱議。普陀山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九華山和五台山據稱也在準備上市,峨眉山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登陸A股。 人民日報、新華社以及主流財經媒體對此都做了專題報導,網民也積極參與討論,多數對此持反對或調侃態度,李開復和薛蠻子等意見領袖表示不可思議。國家宗教 局也表態,世界其他國家沒有將宗教活動場所打包上市的先例,發展市場經濟應符合社會的基本底線。對此,當事主體普陀山的回應是,寺廟上市是誤讀,其實上市 公司資產主要是索道、旅遊紀念品等,不包含景區門票和寺廟。

光伏行業公司IPO之路坎坷

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不少擬上市公司的近期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從而影響其IPO進程。較為典型的則是光伏行業。數家該行業公司上會時被否,亦有該行 業公司預披露後遭媒體強力質疑,最終終止審核,也有數家公司則見勢不妙主動撤回申請。輿論對該行業公司的慣性思維已基本形成,任何一家光伏行業公司,如果 打算繼續推進IPO進程,則會遭到媒體更嚴厲的審視。

媒體自身成為IPO輿情的議題

在二季度,財新傳媒等媒體刊出對IPO期間媒體灰色產業鏈的系列報導,對部分媒體在IPO期間的作為提出質疑和批評。該報導刊發後,在微博等自媒體 渠道引發較多討論,一些公司方面人士也表達了一些不滿,而證券監管部門、新聞管理部門,對此也有一些表態。輿論普遍認為,媒體監督絕不能成為謀取利益的工 具。

二季度IPO公司輿情熱度榜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從二季度所有處於IPO階段的公司中,按照新聞報導、網絡轉載量以及網友評論等多項指標評選出10家輿情熱度最高的公司。

來伊份、新大地、中郵速遞位列前三

涉及到社會性話題之後,輿論熱度會比通常的財經議題要高出一籌。上個季度的歸真堂等如此,本季度的來伊份熱度排名第一,也是因為涉及到食品衛生問 題。4月央視節目實地暗訪發現一些蜜餞加工廠的生產環境有問題,其中涉及來伊份的加工廠。消息一出即在網絡和微博引發熱議,不過公司也迅速做出回應,及時 道歉,並對後續處理作出安排。應該說公司的應對還是比較及時的。這一波輿情會否對公司IPO產生影響?近日來伊份正好上會,結果稍晚應能揭曉。

新大地遭媒體提出多項嚴厲指控,最終是被監管部門終止發行。輿論的問責仍未結束,相關中介機構也遭到媒體的質疑。

作為知名的大型公司,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自然受人關注。其融資規模、業務競爭力等,都是輿論重點討論的話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相宜本草是近來發展勢頭很猛的國產護膚品品牌,但其專利技術、業務模式等,也有不少媒體提出疑問。掌趣科技在今年1月就已經預披露並成功過會,但是 在4月份要發行時,華誼兄弟2010年入股時和其簽訂的對賭協議又重新被提起。禾豐牧業的股東名單中出現著名歷史人物「白卷英雄」張鐵生,皇明太陽能三次 衝擊資本市場失敗,又傳出和有關官員的關係。

財富趨勢被媒體曝光重大業績造假行為,而被證監會取消上市審核。安溪鐵觀音以茶葉第一股的身份上市,有鐵觀音這3個字,公司想不受關注都難。中技樁 業因在IPO階段遭到一批同行指責,公司隨後召開媒體見面會並邀請行業專家公開澄清。輿論如此熱鬧,雖然公司壓力有點大,但對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還是有幫助 的。

註: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以二季度所有處於落實反饋意見、初審以及上會等IPO不同階段的企業為統計樣本,計算出IPO公司輿情熱度指數。IPO公 司輿情熱度指數是在對境內外報刊、門戶網站、主流微博平台,以及論壇股吧等多個信息源監測的基礎上,通過新聞媒體報導數量、網絡轉載數量、微博數量以及輿 情分析師評分等多項數據,經由加權計算得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4

以科學分權和異體監督反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8/100478014.html
2012年正逢中共十八大召開,中央紀委就前五年的工作作了報告,新任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也召開座談會就反腐問題向學者聽取意見。從年初的薄、王案,到年尾的李春城案,以及一度引發熱議的「表哥」「房叔」等網絡反腐事件,2012年反腐領域可謂看點頗多。

  如何看待目前的反腐形勢和問題,未來改革方向何在?財新記者專訪了長期研究此課題的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

2012新看點

  財新記者:如何看待過去的一年的反腐形勢?有哪些動向或趨勢值得關注?

  李永忠:這一年的形勢,我想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首先,大案不斷告破,要案動地驚天。從王立軍案,到薄熙來案,再到李春城案,不單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很詫異。

  第二,腐敗穩步推進,直逼要害核心。上世紀90年代,我到中央紀委研究室工作時就說過,如果不改革權力結構,腐敗將穩步地向要害部位和核心層逼近,那時絕大多數人還不認同這個觀點。現在看來,從陳希同,到陳良宇,再到薄熙來,三個政治局委員倒下了。每屆政治局委員只有20多人。這個比例遠遠超過千分之一點七的全國黨員的違紀率。

  第三,網絡反腐「給力」,「表哥」「房叔」落網。過去都是計劃模式的反腐,是權力反腐,儘管很努力,但效果很一般。網絡反腐恰恰是一種「市場反腐」——運用市場化的工具,市場化地積聚民眾力量,所以它很「給力」。那些傳統監督機關難以發現的、不屑於發現的,或者是不敢發現的「表哥」「房叔」等,都因網絡揭發而落網了。

  第四,中央高度清醒,重視超過以往。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講到,腐敗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在他任總書記的十年,這是對於腐敗形勢,說得最重的一句話,沒有迴避嚴峻形勢。前面沒有「如果」,後面也不是「將會」,而是「就會」。已經超過我們過去「三個並存,兩個依然」(成效明顯和問題突出並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並存,群眾對反腐敗期望值不斷上升和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治並存,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的反腐敗形勢定調。

  而到了習近平,說得更重。他當總書記之後三天即兩談「警醒」,而且說的是「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他還提到「大量的事實證明」,可見這個判斷不是憑空的。

  前十年有兩個省部級官員因貪腐被判死刑,一個政治局委員(陳希同)「落馬」;最近這十年,有四個省部級被判死刑,兩個政治局委員(陳良宇、薄熙來)「落馬」。數量都翻番,而且觸及高層、核心層。「腐敗愈演愈烈」,此言不虛。十八大剛剛結束,中央候補委員李春城又被「雙規」,這些都讓人警醒。

網絡反腐如何看

  財新記者:2012年1月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公報首次公開表態要求重視互聯網反腐的作用。如何看待網絡反腐的作用和侷限?如何真正發揮民間力量?

  李永忠:我以為,網絡反腐的特點有六。第一,在空間上,是最廣大的平台。第二,在時間上,是最迅速的渠道。第三,在傳遞上,能讓個人充分、自由地表達。

  第四,對非常嚴格的出版檢查制度現狀,是一個矯正。互聯網技術全世界通行,在其他國家,特別是清廉指數很高的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廣泛、影響力這麼大的網絡反腐,因為他們正常的新聞輿論監督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我們國家的新聞輿論監督還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網絡這個渠道一打開,限制很難跟得上,網絡反腐就一下子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

  第五,它是對計劃反腐、權力反腐的必然補課。第六,它是對同體監督的一種自發糾偏。目前的反腐主要屬於一種同體監督,尤其是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模式,存在根本缺陷——效率最低,時間最緩,成本也最高。

  網絡反腐也有侷限,我總結有三。

  第一,全靠網民個人的自我約束,易不負責;第二,虛實摻雜,難辨真假;第三,傳播極快,容易無序。鼠標一點,無數信息就出去了,很快會產生令人害怕的群體性聚集效應。

  如何看待這些侷限?第一,要疏導而不阻撓,這樣民間反腐才能真正發揮力量;第二,要回應而不迴避,必須有一套及時回應網民的機制,一迴避,一失聲,假的、壞的東西也容易迅速蔓延。

  第三,要引導不要領導。對於民間網絡傳播來說,這裡沒有領導者,它不相信任何權威,誰說的真實,誰說的有理,誰就會成為意見領袖。網民有他的評判標準,只要信息發佈和討論足夠充分透明,真實的信息、有理的意見就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力。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開放程度,同它的執政能力成正比。執政能力越強、根基越穩定的地方,就越不怕開放。所以應該對網絡反腐和民間反腐給予最充分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同體監督之弊

  財新記者:近年來,出現了「小偷反腐」「情人反腐」等現象。目前的反腐機構眾多,但是實際發揮作用的主要是紀委系統。如何看待紀委在法外反腐的問題?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可以有哪些借鑑?

  李永忠:「竊反」「情變」之所以能成為反腐導火索,關鍵是有炸藥包,即官員的貪腐問題存在。就像2007年「落馬」的福建建陽原市委副書記李兵說的,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就如同給自己埋地雷,埋得多了,自己都不知道埋在哪裡,埋了多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哪一顆會被引爆,一引爆就被炸得粉身碎骨。

  目前的腐敗「地雷」很多,但反腐的探雷器不行。因為它基本上是同體監督,計劃反腐。紀委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監察部門是政府的一個部門,這種探雷器,對腐敗的地雷要麼指針失靈,要麼裝聾作啞。

  最經典的一個例子是,郭光允當年揭發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也尋求過省紀委書記的支持。結果程維高直接給中央打報告,以生病為由把那個紀委書記免職了。後來提拔上來的紀委書記,就給他和李真(程維高秘書)通風報信。

  所以,現實中實名舉報的比例非常低,人們不相信同級紀委有權力、有膽量去監督同級黨政主要領導。30多年來的反腐敗,幾乎沒有一起同級黨政主要領導的腐敗案件是由同級紀委檢舉揭發的,這是不得不正視的現實。監督的「監」字,本身就是從旁去看的意思,但同體監督就像同一把刀,刀刃再鋒利也不可能砍到自己的刀把。

  按照黨章的規定,紀委是黨內專門監督機關而非辦案機關,其主要職責不應該是辦案,而是監督。但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由於及時有效的監督實現不了,各級紀委就只能通過努力辦案去履行職責,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於是,紀委的辦案職能越來越強,監督的功能卻越來越弱。加上違紀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紀委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大,它變為一個辦案機關,又沒有其他人和組織能對它形成及時有效的監督。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從省紀委書記到市紀委書記,出現一些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例如,湖南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他涉案金額就比他的市委書記還要大得多。

  從長遠看,要解決同體監督不力和「腐敗越演越烈」的問題,根本之道,還是要靠改革黨的權力結構來解決。

  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異體監督。它不屬於香港的公務員系統,直接對特首(回歸前是總督)負責,對香港政府各部門保持嚴格的獨立性。同時,還有各種制度規定保證它能依法獨立地行使職權,因此它能夠實施及時、到位、有效的監督。但它畢竟只是一個城市反腐的模式,我們不能對它的具體模式進行照搬,但異體監督的實質應當學習。

黨內分權是關鍵

  財新記者:不少觀點認為,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司法獨立、落實新聞和言論自由,是反腐的治本之策。你怎麼看?又該如何發揮人大等現行機構的作用?

  李永忠:現在中央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強調底線思維,我認為公平正義就是底線。而司法不獨立,公平正義的底線就不可能有,新聞言論不自由,輿論監督就成空談。就像習總書記講的,空談久了,必然誤國。在「權力過分集中」的計劃模式下,人人都怕說錯話,於是就變成了人人、處處都只會講官話、講套話、講虛話、講空話,甚至講假話,很少有人敢講真話。現在新任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明確提出不要念稿子,就是為了要聽真話,包括罵聲都要聽。要有這樣的氣魄和膽識,老百姓才會對新一屆黨中央、中央紀委推進政改、開展反腐敗抱有信心。但是,就像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講的,「權力過分集中」是我們一切問題的「總病根」。

  我們現在的路徑是,用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用黨的權力結構改革帶動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帶動社會改革、司法改革和新聞輿論等的改革。

  而黨內權力改革的方向,必須是黨內權力的分解——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分解。毛澤東在1956年黨的八大時,就提出要建立黨內的國會,表明黨內決策權與執行權需要分開;鄧小平在32年前就指出,對於黨內監督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強調監督權要獨立。只有科學分解、合理配置黨內權力,黨內民主才有存在的空間,黨內監督才有發展的時間,黨員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我們現在主要採用的還是蘇聯模式,權力過分集中。舉例來說,「一把手」這個詞長期在黨內生活的稱謂中生根,就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黨內的權力結構有嚴重問題。因為黨的領導體制本來就是委員會制,不是首長負責制,黨委書記只是會議的召集人。現在黨委書記的權力就像行政首長一樣,加上紀委也在它的領導下,就有了絕對的權力。而絕對的權力必然絕對地傾向於腐敗。

  所以我們「一把手」腐敗的比例,通常佔同級犯錯誤領導幹部的40%左右,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50%。「一把手」的選拔程序和標準要求要高得多、嚴得多,但為什麼「一把手」違紀違法甚至腐敗犯罪的比例也高得多?只能說明「一把手」的崗位風險太大,權力結構太落後。

  改革黨的權力結構,必然會推動國家權力結構的改革,包括發揮人大制度的作用。通過這些年的慢慢運作,人大從原來的橡皮圖章,已經逐漸變硬。但它的彈劾、罷免、質詢等權力,實際上還是沒有得到切實履行,人大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黨委佔用了人大相當多的權力,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遠不如黨委的領導那麼具體、那麼有力。二是人大的機制和人員專職化不行,特別是人大常委會的人員構成,更多還是從安置退居二線的領導的角度考慮,從有利於人大工作開展考慮較少。要想人大能夠有效行使監督權,同樣離不開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預防腐敗要靠政改

  財新記者:中央曾經多次重申,反腐敗要將腐敗懲處與腐敗預防相結合。腐敗預防應該解決哪些問題?就國際經驗來看,官員財產公開被認為是有效的制度。你也多次主張,建立官員財產公開制度要破除阻礙,可以通過有條件赦免,以推動政改,著重將來。怎麼評估中國建立這一制度的前景?

  李永忠:看一下中央紀委的反腐敗方針就會發現,在十六屆之前只有八個字: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到十六屆,吳官正同志經過艱苦的思想工作,才統一了大家的認識,加了後八個字:懲防並舉,注重預防。

  但是,無論火災、水災、疾病,還是最難預測的地震,都強調預防為主。為什麼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腐敗問題,反了30多年了還只是「注重預防」,而不是「預防為主」?這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腐敗越演越烈了。

  就像你治病,頭疼只是現象,必須解決頭疼的原因。我們現在反腐敗也是,老吃止疼片,例如要求官員的配偶和子女協助組織管好官員的八小時外生活圈,如果分權和制衡的問題沒有解決,搞這些只會事倍功半。

  這些年搞預防腐敗,也主要是從標上預防,從本上預防很少。什麼時候能夠改成以預防為主,以治本為主,以制度建設為主,把權力過分集中和同體監督的問題解決了,腐敗的形勢才能開始好轉。

  從本上預防,需要政治體制改革來支持,要建立民主和法治。現在的國家預防腐敗局,從操作上可以搞政改特區的試驗,抓一些權力結構改革的試點。

  根據中國目前反腐敗面臨的現實情況,包括實行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需要注意解決腐敗的呆賬和存量問題。不反腐敗會亡黨亡國,腐敗如果反不好,也會亡黨亡國。

  1982年,在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時鄧小平有句話,說這股風勢頭很猛,不過一兩年時間,大量的幹部被捲了進去,比三反五反時嚴重得多。現在30年過去了,搞市場經濟改革,但政治體制改革沒跟上,權力的含金量空前增高,缺乏制約,相當多的幹部早就忘乎所以,產生了多少腐敗存量,大家其實都很清楚。不少地方查出來的窩案,幾乎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都爛了,必須考慮社會治理的穩定性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要根治腐敗必須考慮有條件赦免的問題。這個有條件,一是通過人大立法:二是保持強大壓力;三是設定一個時間點,在此之前匿名全部退贓的可以既往不咎。通過有條件赦免來解決大範圍的腐敗存量問題,然後才能真正推動政改,官員財產公開、對腐敗零容忍等這些才能建立起來。

  實際上,赦免目前也是有法律基礎的。現行《憲法》第67條17款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進行特赦。而且在實踐中,之前處理很多大案、窩案,無論是黑龍江韓桂芝案、福建遠華案,還是遼寧慕綏新馬向東案等,事實上都搞過局部地區的有條件赦免。

  1989年最高法、最高檢和監察部聯合發出《關於貪污、受賄、投機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須在限期內自首坦白的通告》和《關於有貪污賄賂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在限期內主動交代問題的通告》之後,不到兩個半月時間,投案自首或主動交代問題的就達到5 .3萬多人,僅縣處以上幹部就有1480人,其中廳局級61人,部級1人。

  現在我們各方面條件更充分了,技術方面也可以做好配套,方便匿名退贓,效果肯定會更好。

  當然,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要想通過赦免解決存量,清白啟新,必須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這個壓力必須給夠。十多年前,我對群眾中「絕不赦免」的呼聲,就能充分理解。群眾既是腐敗的直接對立面,又是反腐敗的主力軍,沒有來自群眾的反腐強大壓力,就很難對腐敗分子形成持續的震懾作用。因為,腐敗分子不可能一聽赦免的號召就主動退贓。

  本刊記者秦旭東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34

陳藹玲監督核四 大爆蔡明忠怕海盜船


2013-05-06  NCW  
 

 

常常搭飛機的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首次搭乘直升機的「處女秀」竟然是暈機連連。四月二十八日一早,她應台灣第一部空拍電影紀錄片導演齊柏林之邀,首度乘坐直升機,從空中鳥瞰北海岸之美。直升機從松山機場起飛,途中經過北海岸、翡翠水庫,來回一小時航程。最近她為了反核四不斷的挺身而出,航程中飛機還刻意在核四廠上空盤旋兩大圈,讓陳藹玲看個仔細。

航程中,只見陳藹玲像個好奇寶寶似的,不停拿出相機拍照,還開心的談論著先生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陪孩子到遊樂園玩時,怕頭暈不敢坐海盜船,就連坐最簡單的旋轉咖啡杯,都不行,」所以蔡明忠到遊樂園,大部分只有坐在旁邊等待的份。

才剛爆完老公的料,陳藹玲就開始暈機,眼下的美景,也沒太多的精神欣賞;下機時,更驚覺身分證竟遺留在登機前的洗手間內。這位「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為了台灣環境教育發聲,從登機時以先生為玩笑化解緊張,到後來自己還暈機,實在搏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68

中國財長:大多數地方債未納入預算管理,脫離中央和人大監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66

dfz5

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日前完成實施20年來的首次大修,並將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在解讀該法案時,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坦承,目前大多數的地方債沒有納入預算管理,脫離中央和大人監督。

相比原預算法,新預算法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套上預算監管的“緊箍咒”。樓繼偉說,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雖總體可控,但大多數債務未納入預算管理,脫離中央和同級人大監督,局部存風險隱患。

以下是他的解讀亮點,來源為新華社

新預算法折射下一步改革方向

  樓繼偉說,1995年開始施行的原預算法在今天已難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尤其是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預算法。

  他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此次修改突出預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納入預算管理;遵循預算公開原則,強調預算必須接受社會監督;更加符合經濟規律,拓展預算審核重點、完善地方債管理等多處修改,傳遞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改革方向。

  亮點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預算接受人民監督

  新預算法一大亮點是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如第4條明確規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第5條明確規定“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樓繼偉說,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徑的,不僅包括稅收和收費,還包括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蓋廣義政府的所有活動;同時,將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債務遊離於預算之外、脫離人大監督。

  亮點二:避免“過頭稅” 預算審核重點轉向支出預算和政策

  原預算法規定預算審查重點是收支平衡,並要求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完成上繳任務。於是在客觀上帶來預算執行“順周期”問題,容易導致收入征收部門在經濟增長放緩時,為完成任務收“過頭稅”,造成經濟“雪上加霜”;而在經濟過熱時,為不擡高基數搞“藏富於民”,該收不收,造成經濟“熱上加熱”。

  樓繼偉說,新預算法旨在改變這一現狀,將審核預算的重點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同時,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通過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解決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或短收問題,如超收收入限定沖抵赤字或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年度執行中出現短收,允許增列赤字並在下一年度預算中彌補等。這些規定強調依法征收、應收盡收,有助於避免收“過頭稅”等行為,增強政府“逆周期”調控政策效果。

  亮點三:規範專項轉移支付減少“跑部錢進”

  針對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偏小、限定用途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繁雜、交叉重複、資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問題,新預算法第16條、第38條、第52條等條款對轉移支付的設立原則、目標、預算編制方法、下達時限等做出規定。

  樓繼偉說,新預算法重點規範了專項轉移支付,如強調要建立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事項不得設立專項轉移支付、除國務院規定上下級政府應共同承擔事項外不得要求下級政府承擔配套資金等,有利於減少“跑部錢進”現象和中央部門對地方事權的不適當幹預,也有利於地方統籌安排預算。

  亮點四:“預算公開”入法從源頭防治腐敗

  與原預算法相比,新預算法首次對“預算公開”做出全面規定,第14條對公開的範圍、主體、時限等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轉移支付、政府債務、機關運行經費等社會高度關註事項要求公開作出說明,並在第92條中規定了違反預算公開規範的法律責任。

  樓繼偉認為,將預算公開實踐成果總結入法,形成剛性的法律約束,是預算法修改的重要進步,有利於確保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而對於預算不夠細化問題,新預算法第32條、37條、46條等多處做出明確規定,如強調今後各級預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經濟性質分類編制。樓繼偉說,按功能分類能明確反映政府職能活動,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還是水利上;按經濟分類則明確反映政府支出按經濟屬性究竟是怎麽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於支付工資,多少用於辦公用房建設等。兩種方式不能偏廢,分別編制支出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預算有利於更全面理解預算是怎樣實現的。

  亮點五:嚴格債務管理 防範債務風險

  相比原預算法,新預算法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套上預算監管的“緊箍咒”。樓繼偉說,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雖總體可控,但大多數債務未納入預算管理,脫離中央和同級人大監督,局部存風險隱患。

  按照疏堵結合、“開前門、堵後門、築圍墻”的改革思路,新預算法第35條和第94條,從舉債主體、用途、規模、方式、監督制約機制和法律責任等多方面做了規定,從法律上解決了地方政府債務怎麽借、怎麽管、怎麽還等問題。

  亮點六:“勤儉節約”入法 違紀鐵腕追責

  針對現實中的奢侈浪費問題,新預算法對於厲行節約、硬化支出預算約束做出嚴格規定,如第12條確定了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第37條規定嚴控機關運行經費和樓堂館所等基本建設支出等。

  樓繼偉說,相對於原預算法僅就擅自變更預算、擅自支配庫款、隱瞞預算收入等三種情形設置了法律責任,且不夠具體明確,新預算法重新梳理了違法違紀情形,加大了責任追究力度,在第92、93、94、95四條里集中詳細規定了法律責任。如對政府及有關部門違規舉債、挪用重點支出資金,或在預算之外及超預算標準建設樓堂館所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撤職、開除的處分。此外,如構成犯罪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將抓緊修訂預算法實施條例

  新預算法即將施行,貫徹實施如何不打折扣至關重要。樓繼偉表示,關鍵要做好新預算法實施的立法配套工作。

  他指出,中央層面需按照新預算法確定的原則及授權,抓緊修訂預算法實施條例,研究制定財政轉移支付、財政資金支付、政府債務管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地方層面可制定有關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或者地方性法規。總之,要加快形成一套較完善的現代預算制度,增強新預算法的可操作性、可執行性,為依法理財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55

“別把企業當孩子摟著,改革本質是理順關系” 訪安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徐恒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56

資料圖:徐恒秋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三合一”以後基層食藥監管就弱化了嗎?話不能這麽說。如果弱化了,那是地方政府不重視。

一些監管人員過去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生怕企業受委屈。改革的本質就是要理順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關系。

春節放假前兩天,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走廊里幹幹凈凈的”,往年這時候,有審批權力的處室門口都排著隊,來自食品藥品企業的人提著大包小包來維護關系。

局長徐恒秋感嘆,食品藥品體制改革在省局層面“明顯看到成效”,因為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關系理順了。

就在半年前,2014年10月,南方周末記者首次到安徽省食藥監局采訪時,她正為在黃山舉行的全國遊泳錦標賽上多名運動員疑似食物中毒的事發愁。

當時,全國食藥改革正處在最膠著的時期。安徽省率先在縣(市區)采取“三合一”(工商、質監、食藥)的市場局改革模式,在105個縣(市區)及848個鄉鎮設置了市場監管機構。一時間基層反應強烈,擔心食藥機構喪失了獨立性,會弱化食品藥品監管。

“那時候省局的任務布置下去,就像掉到水里一樣,沒反應。”徐恒秋坦言,下面的監管人員都在觀望,“前路一團漆黑,腦袋老大的”。她感覺,每天上班好像就是等著基層出事,而且遲早要出事。

徐恒秋決定不再等了,而是想辦法在現有框架下推動改革。在出任省食藥監局局長前,她做了6年的省衛生廳副廳長,主導安徽上一輪基藥改革,後來這成了全國有名的“安徽模式”。

2015年2月16日上午,徐恒秋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一開口就對“三合一”的安徽食藥改革模式做了回應。

“三合一”後怎麽加強食藥監管?

南方周末:安徽和浙江是省級食藥改革里最早提“三合一”,當時出於什麽考慮?

徐恒秋:安徽全面鋪開做市場局,所以影響比較大。其實這個“三合一”也是學的。深圳早就有,上海浦東也在試點。2014年春節剛過,一位省政府領導就帶隊去深圳考察。當時大家都覺得深圳模式不太適合安徽。但後來不知為什麽,還是按市場局推開了。

南方周末:你在這種情況下接手食藥監管工作,是不是很難?

徐恒秋:一開始總覺得這樣弱化了食品藥品監管。當時最難的是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認識不一致。大家都在疑惑,改革到底能不能起作用?改了是不是監管能力更差?基層機構能不能聽指揮?但在無力回天的情況下,我只能想怎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現在一年多了,回過頭想想,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弊也有利。

南方周末:你看到了哪些好處?

徐恒秋:如果光靠我們食藥系統,很難在鄉鎮一級的基層建監管所,但其實基層原有的工商所已經很完備了。“三合一”之後,我們機構有了,房子有了,隊伍也有了,人可能還多一些。不過,監管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教育、培訓、改造。我們要主動讓“三合一”之後的部門認同我們,致力於食藥監管。

南方周末:但基層也反映,過去安徽最小的縣級食藥局行政事業編制也有二十多人,現在成立市場局,一般食品藥品只設兩個股,不到十個人。鄉鎮市場監管所沒有增加人員,只是增加了食品藥品和質量監督職能,監管會不會力不從心?

徐恒秋:縣里人少了,但我們鄉鎮基層的“腿”多了,總體的監管人數沒有減少。食藥監以前基層都沒有人,現在一部分人做執法工作,底下有稽查隊、執法隊,連鄉鎮所都是我們的人員,工商來的同誌也做食藥的工作。

南方周末:怎麽調動工商部門的人主動做食藥工作的積極性?

徐恒秋:我們主要是因勢利導,努力改造基層所隊伍。

“三合一”後,基層部門其實也很迷茫,沒爹沒娘的感覺,不知道該誰管。我們主動關心他們。先是掛牌,我們所有的基層所都加掛了食藥局的牌子。2014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來了一個通知,“可加掛”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牌子。我們一看到就趕緊開始加掛,市局都很希望推動這項工作,三天後合肥市的縣局就掛牌了。全省各縣區市場監管局、鄉鎮、街道(社區)市場監管所都加掛了食品藥品監管局牌子。之後就統一服裝,銅陵市就推得很好,因為市場局是沒有制服的。大家都穿上食藥局的制服,歸屬感就強了很多,形式上我們是一家人了。

南方周末:光有形式也不行,實質上有什麽改變嗎?

徐恒秋:隊伍建設非常重要,光有制度沒有人才也是空的。國家2014年撥了1500萬的培訓費,我們全部用在了內部培訓上,覆蓋了全省140多個縣(區)、培訓基層新進人員萬余人。

我相信,這支隊伍通過兩三年的改造、培訓、磨合、協調,應該會成為很有力的隊伍,這需要有一個過程。

南方周末:磨合期間有什麽新問題嗎?

徐恒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是現有的監管機制還很不完善。尤其是基層監管機構,盡管加掛了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牌子,但實質性運轉沒有完全到位;一些鄉鎮、街道還存在監管的空白。二是監管力量不適應。食品藥品監管是專業執法。基層機構職能調整後,普遍存在人手少、劃轉來的人員年齡偏大、專業技能不足,“不願幹、不會幹、不敢幹”的問題較為突出。不過也不要緊,我們逐漸會淘汰年齡大的,等再進人之後就好了。到時候一定要嚴格限制專業。三是擔當意識不夠。隨著簡政放權的不斷深入,責任和風險也隨之下放。一些地方事權下放時,存在超範圍放權,既違法又使得基層監管機構無力承接,監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受到質疑。

不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

南方周末:過去您一直在衛生部門,來食藥監這段時間正好趕上了食藥改革,最大的感受是什麽?

徐恒秋:食藥監我來了一年零七個月了。可以說對食品藥品監管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思路也在不斷清晰。

我們作為典型的執法監督部門,首當其沖的任務便是要依法行政。相關法律法規必須要健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馬上就要正式出臺了,藥品管理法也在修改的過程中,國家食藥總局也出臺了十多項規章制度。

我們也針對本省制度空白,2014年出臺了十幾項制度。其中,吹哨人制度(鼓勵企業內部人士舉報)是我們受益最多的制度。

南方周末:上海福喜事件之後,好像大家都在談論吹哨人制度?

徐恒秋:福喜事件是2014年7月20日發生的,我們吹哨人制度是在6月30日建立的。上午開會宣布實施,下午就接到舉報。就在前幾天,合肥一個縣里又有企業員工打電話來,說企業回收過期肉,重新加工出售。我們接到消息後,省局和市局都一起過去,結果屬實,這就很嚴重了,立馬移交公安。到目前,已經收到十多起針對性強的舉報,查處了一批案件。

南方周末:通過舉報查處,你對監管企業有哪些新的認識?

 

徐恒秋:以前一些同誌覺得企業是我們的服務對象,甚至是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把他們摟著抱著呵護著,生怕企業受委屈。我來了之後堅決強調,監管部門和企業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企業的生與死掌握在他們自己手里。企業在市場上活得好,靠的是他們的質量和安全。監管部門決不能同違法企業沆瀣一氣,要杜絕各種不正當的地方保護和貓鼠遊戲。我們監督他們把好的產品生產出來,這才是對企業最好的服務。

南方周末:您之前在衛生部門主導改革,食藥改革和醫改比,哪個更難?

徐恒秋:食藥改革相對簡單。食品安全是社會治理,不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現在只要把心態放正,依法行政,理順監管和被監管的關系,保證公眾利益就行。如果不理順這個關系,就是給我們一個單獨的機構也很難。食藥改革走到現在,是考慮怎麽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原來管不好的管好了嗎?

南方周末:改革後,原來管不好的食品比如豆芽,現在能管好嗎?

徐恒秋:所有地方都在為豆芽扯皮,我們不想扯了,就管起來。蚌埠的豆芽就管得特別好。我們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普遍建檔、目錄管理、開辦報告等措施,全面加強食品生產小作坊監管

南方周末:2013年8月,新華社報道安徽蕭縣病死豬案,當時多個監管部門說,病死豬肉問題原因在於“職能重疊、部門打架”,表示“等今年底機構改革了就好了”。食藥改革進展緩慢是不是造成了當時的監管真空?現在改革完成了,豬肉問題怎麽監管,病死豬回流餐桌能否杜絕?

徐恒秋:病死豬肉的監管主要由農委負責。在以前,商務部門和農業部門監管有交叉。現在,只要進入市場,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也不會推卸責任。蕭縣病死豬事件發生在黑作坊里,機構改革之後,我們加強市場監管的頻次和力度,所有的黑作坊都會取締。

南方周末:2014年10月,全國遊泳錦標賽16名運動員疑似食物中毒,最後為什麽沒聽見下文?

徐恒秋:我們後來把樣品送去疾控中心檢測,也是模棱兩可的結論,沒法判斷。這不是檢測設備的問題,可能還是檢測能力的原因。作為專業性、技術性的監管行業,現在技術支撐還不到位,一些監管技術、裝備、手段還跟不上,也影響了監管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南方周末:改革這一年多,食藥監管水平提高了嗎?

徐恒秋:在省局這塊,我們是明顯看到成效了。至於基層,如果說這麽短時間就提高了,那是睜眼說瞎話。新的監管體制運行還處於磨合期,一些地方監管體系尚不健全,監管責任不落實,監管經費不到位,地方保護主義時有發生。“三合一”以後基層監管就弱化了嗎?這個話不能這麽說。如果弱化了,那是地方政府的不重視,需要把地方政府的責任壓實。

南方周末:怎麽落實地方負責?

徐恒秋:為了讓地方政府重視,2015年1月,安徽省政府與各市簽訂年度食品藥品安全目標責任書。16個市的市長立下“軍令狀”,各地要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只要地方政府的責任意識起來了,他絕對知道這是掉烏紗帽的事。責任狀一簽,就把基層的責任夯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7

【新食局訪談】“如果不重典治亂,食藥安全很難扭轉局勢”——訪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段宇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921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段宇飛 (袁端端/圖)

不能簡單地以市場監管的方式與理念去實施食品藥品監管,更不能以此削弱食品藥品監管的體系、能力。

作為監管部門來說,最擔心的不是發生問題,而是不知道可能風險在哪兒,因此風險清單顯得尤為重要。

“食品安全進入新常態”“食品安全輿情熱度下降三成”。進入2015年之後,業界坊間對中國食品安全形勢流露出少有的樂觀情緒,段宇飛對此卻持謹慎態度。

在這位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看來,目前食藥品安全形勢仍然嚴峻,隱患尚存,不能過於樂觀。不法分子唯利是圖,違法手段百出,導致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屢打不絕,而現有的監管力量和手段並不夠充足,“如果不重典治亂,從嚴治理,食藥安全很難扭轉局勢。”段宇飛說。

2015年4月9日,段宇飛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他認為食品藥品監管必須貫穿依法嚴管重處這條主線。

南方周末:去年出臺了29項最嚴格覆蓋全過程的制度,為什麽這麽密集?

段宇飛:加大依法查處和打擊力度,必須要有制度作保障,一方面新形勢有新要求,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有不健全之處。我來省食藥監局工作不久,正好遇上幾起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當時就發現,像這樣的突發事件發生後,哪些領導應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部門之間應如何聯動,對外應如何作新聞發布等等,沒有完善的預案和應急響應機制。當然,制度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執行。

南方周末:你把這些制度稱為“重典治亂”,但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在趨好。

段宇飛:作為監管部門,我們看到當前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發展的同時,更應該居安思危。要更加清醒地看到,現在食品藥品安全隱患還很多,有些地方問題還比較嚴重。我省的食品藥品安全仍然處於風險高發期,消費總量“量大面廣”、產業基礎“小散亂低”,還存在產銷秩序不夠規範、誠信環境還較缺失、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滯後、監管能力比較薄弱等問題。所以我們要營造高壓態勢,建立最嚴格的科學監管制度,重典治亂。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最嚴格的監管制度?

段宇飛:每一個發展階段,應該有相應的標準。十多年前,我當縣委書記的時候,那時候講的是如何解決溫飽問題,還沒有強調食品安全。我們建立的最嚴格的監管制度,是與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就現階段而言,只要是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最有效地促進食品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最有力地落實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企業的各方責任,就是最嚴格的監管制度。

南方周末:廣東的網購額一直是全國前列,網售食品藥品質量如何監管?

段宇飛:客觀地說,要落實這類監管有一定難度,因為它牽涉到多部門跨區域跨地域跨層級的合作及相關法律,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效果不一定好。作為監管部門,我們計劃在稽查部門專門成立一支隊伍,從事這項工作。之前,我們向國家食藥總局建議,成立一個國家級的網絡監管大隊,專門負責監管網上銷售的相關產品,想借助國家的力量一起推動。我們按照總局要求建立了全省藥品電子監管系統,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須全部加入藥品電子監管網,實現全部藥品制劑品種、全部生產和流通過程的電子監管。我們還建立國內首家保健食品行業電子商務導購平臺——廣東保健食品商匯。

南方周末:前段時間南方周末曝光了網售面膜亂象,廣東化妝品生產企業數量占全國的45%,有三千多家,有什麽好的監管辦法?

段宇飛:化妝品安全問題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很多項目沒有標準,監管和執法沒有依據,而且化妝品行業的準入門檻不高,沒有統一規範管理的制度,生產經營過程中代加工的現象也很普遍,容易發生各種不規範的問題。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風險防控,實行網格化監管。同時也是要抓住重點,如廣東的化妝品廠家70%的企業在廣州白雲區,其次是在汕頭,我們把這兩個地區監管好,八九成就保住了。

南方周末:監管中會面對地方保護主義的幹擾嗎?

段宇飛:當然,我們在監管過程中,有些地區的領導不想出事,擔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能籠統地說是地方保護。其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的共同責任。去年我們嘗試約談了一些監管責任不落實、監管工作不到位、食品安全問題較突出的地區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負責人,進一步明確了要求和責任、達成了共識。

為什麽不考慮深圳順德模式?

南方周末:食藥機構改革,廣東的深圳和順德都是吸引全國來學習的改革樣本,但廣東省改革卻沒有參照這兩種模式。

段宇飛:中央對本輪改革是有明確要求的,國務院18號文件明確,獨立設立機構,對食品藥品實行集中統一監管。廣東省對市縣改革指導意見也重申了這一精神,要求省、市、縣三級全部單獨設置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現在,除了深圳和順德,廣東都按照國務院的指導意見改革到位了。

至於說哪一種模式最好,目前沒法下結論。但我們希望不論哪種模式,都要註重頂層設計,註重監管效能,既然強調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在具體的實踐中就要有所體現,尤其是不能改來改去,上下不對應,左右不一致,更不要五花八門、各搞各的,這樣會影響整個監管隊伍的士氣和軍心的穩定,也不利於監管的有效開展。

南方周末:所以沒有采用深圳的市場局模式?

段宇飛:食品藥品安全的問題,不完全是市場秩序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的對象是特定產品的質量安全,屬於公共安全範疇。而且食品藥品監管專業性更強,用普通產品質量監管的方法來管食品藥品不合適,將它簡單地歸類市場秩序也不合適。即便在個別縣、鎮結合地方實際確實有需要綜合設置市場監管機構,綜合執法的首要責任仍然是確保食品藥品安全,不能簡單地以市場監管的方式與理念去實施食品藥品監管,更不能以此削弱食品藥品監管的體系、能力。食品藥品監管要加強,不能弱化。我們還是希望有一支獨立的執法隊伍。

南方周末:目前改革順利嗎?

段宇飛:當前正處於體制改革調整的磨合期,省內各地進展不平衡,我們的鄉鎮機構的掛牌率僅為61%,鄉鎮派出機構人員到位率僅為50%。一些監管部門對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控意識不夠強,有些工作銜接不夠到位,安全隱患大、死角多。部分縣(市、區)改革“翻燒餅”。原獨立設置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由於工商、質監屬地化後,地方政府受機構數額限制,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監管模式,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與工商、質監整合,其獨立性、完整性受到影響,專業化水平也將受到影響。

南方周末:相比其他地方,廣東面臨的監管問題有哪些特別之處?

段宇飛:廣東是食品藥品生產消費大省,監管任務十分繁重,主要特點是“三多一少”,即“監管企業多、產業產值多、從業人員多、監管資源相對少”。從食品醫藥企業數量來看,廣東居全國首位,食品生產流通、餐飲、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企業數量都占了全國1/10左右,化妝品企業更是占了全國的45%。盡管總產值占全省GDP的1/5,但一些產業的規模化、規範化、現代化程度不高,生產力水平低下,很多企業仍是采用落後工藝和原始手段。此外,我們還毗鄰港澳,是重要的關口。

南方周末:這麽重的任務,監管力量能相匹配嗎?

段宇飛:差距很大,我們的監管資源相對薄弱,基礎設施、執法裝備水平、技術檢驗能力及人員編制等,都和我省經濟發展水平及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地位不相匹配。就拿人員來說,我們的監管人員只有萬分之一點一,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而且人員到位不足、專業性不強,市縣監管隊伍的人員到位率70%,鄉鎮派出機構人員到位率只有50%。

南方周末:現在最擔心的是哪塊內容?

段宇飛:作為監管部門來說,最擔心的不是發生問題,而是不知道可能發生的問題在哪里,或者說風險在哪兒。正因如此,我們今年堅持問題導向,以防控風險、排查隱患為目標,強化風險預警、風險監測、風險防控、風險處置能力,各級各部門各領域都列出風險清單,並納入季度和年度考核指標,做到對監管風險心中有數、處置及時、打擊精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20

王岐山派神秘人物監督發改委 網上找不到其簡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373.html

王岐山派神秘人物監督發改委 網上找不到其簡歷

北京日報 2015-08-22 09:53:00

這兩天,國家發改委官網連續透露重要人事變動消息,除了大家熟知的寧吉喆外,另一位“神秘高官”也進入了委領導行列,他叫任建華。為什麽說神秘?因為網上根本找不到任建華的簡歷,關於他從哪里來,官方也沒有給出明確信息。

任建華

這兩天,國家發改委官網連續透露重要人事變動消息,除了大家熟知的寧吉喆外,另一位“神秘高官”也進入了委領導行列,他叫任建華。

為什麽說神秘?因為網上根本找不到任建華的簡歷,關於他從哪里來,官方也沒有給出明確信息。以至於很多媒體作出了這樣的新聞標題:任建華任發改委副主任。

國家發改委領導包括黨組成員、秘書長和副秘書長,黨組成員中不僅有主任、副主任,還有紀檢組長和兩個二級局局長,任建華排名在副主任王曉濤之後,國家糧食局長任正曉和國家物資儲備局長孫霖之前,也並不意味著就任副主任。

昨晚,發改委官網正式更新任職信息,任建華接替劉曉濱擔任紀檢組長,而劉曉濱仍保留黨組成員身份。

根據公開資料,任建華曾擔任中紀委幹部管理室副主任和信訪室主任,是一名老紀檢。

十八大後,紀檢系統幹部調整頗為密集,巡視組長、省級紀委書記、派駐部委的紀檢組長等位置迎來了不少新人。在這批獲得重用的幹部中,有一個鮮在公開場合曝光的群體,那就是中紀委的內設職能部門的領導們。

中紀委機構職能調整完成後,共內設27個部門,其中包括12個專司辦案的紀檢監察室。一年來,超過10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發生了職務變動,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他們是——

張立軍,現任中紀委駐全國人大紀檢組組長,曾任中紀委組織部部長。

肖培,現任監察部副部長兼中紀委宣傳部部長。監察部副部長職務為2015年7月確認。

遲耀雲,現任山西省紀委常務副書記,曾任中紀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

劉明波,現任安徽省紀委常務副書記,曾任中央紀委研究室主任,中紀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王舸,現任陜西省紀委副書記,曾任中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副主任。

侯覺非,現任中紀委駐國家工商總局紀檢組監察局局長,曾任中紀委法規室主任。

許傳智,現任中紀委駐國家民委紀檢組組長,曾任中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

田野,現任中紀委駐水利部紀檢組組長,曾任中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

陳雍,現任監察部副部長兼中紀委第十二紀檢監察室主任,監察部副部長職務為2015年4月確認。

傅奎,曾任中央紀委副秘書長、綜合辦公室主任,2014年2月任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今年8月被免去現職,料將出任重要職務。

這些中紀委自己培養的要員們身處要害部門,擔負重要職責,身份職務特殊,他們在中紀委工作期間,個人簡歷很少對外披露,直到外放部委和地方後才逐漸為人所知。近期,這批官員集中獲任要職,並非偶然,既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加強對各方監督的迫切需要。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1

最年輕的立法院 新勢力全面啟動改革 國會新局》民進黨穩定過半 主導年金、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2016-01-25  TWM

未來四年,民進黨政府對重大政策將有高度主導權;而王金平不續任立法院長後,朝野黨團如何互動協調,也值得關注。

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自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以來,台灣一共舉行了八次立委選舉,二○一六年,泛國民黨勢力首度無法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這也是民進黨創黨二十九年來,第一次同時贏得政權與國會多數,實現「完全執政」的目標。

磨合!

龍頭換人 四黨團共同協商早在半年前,台灣走向第三次政黨輪替的趨勢就已十分明朗,蔡英文在選戰後期,花了相當大心力拉抬同黨立委候選人,並號召支持者集中政黨票,目的就是希望在國會取得穩定多數,以免再次落入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朝小野大」的困境。

選舉結果,民進黨在一一三名立委組成的國會當中斬獲六十八席,比率超過六成;面臨重大挫敗的國民黨,只保住三十五席;新創立的時代力量與親民黨,則分別贏 得五席與三席,得以各自組成黨團運作。未來四年雖然朝野角色易位,立法院仍將維持由「兩大兩小」四個黨團共同協商的現狀。

新局!

素人激增 實現理念是關鍵儘管立院仍維持四個黨團的權力結構,但因為王金平無法繼續連任立法院長,再加上時代力量候選人一直以「打破密室協商」為重要選戰訴求,未來國會議事運作,可能面臨一段磨合調整。

「大換血」是每一屆新國會必然的現象。一六年二月一日,將有四十六名非現任立委進軍國會,其中不乏回鍋老將,也有更多新面孔;由於許多國民黨資深立委競選連任失利,本屆立委當選人平均年齡僅四十九.九四歲,是○八年國會減半以來最年輕。

除了平均年齡下降之外,「非專業政治人物」大量攻占經常由基層民代或卸任地方首長競爭的區域立委席次,是這次選舉的另一特色。

例如時代力量的黃國昌、林昶佐、洪慈庸;民進黨的呂孫綾、蘇巧慧;國民黨的蔣萬安等人,過去也許曾經參與公共事務,卻沒有議會實際政治經驗。這些「素人立委」與列名各政黨不分區立委的專家學者一樣,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立委職權與國會各項議事規則。

療傷!

藍營慘敗 透過在野盡監督之責一六年,台灣民眾除了選出首位女性總統,本屆立法院也將有四十三位女性立委,較上屆多出五席,三八.○五%的女立委比率更創新高,代表台灣女性參政的意願與機會逐漸提高。

民進黨在國會單獨過半,意味著立法院一六年將首次出現非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代表民進黨角逐二月一日立法院正、副院長的人選,近期就可望底定。目前黨內最 資深、同時長期擔任黨團總召的柯建銘,有機會以區域立委身分挑戰國會議長;早在九二年就曾當選立委、深受蔡英文信任的蘇嘉全,則是另一位有力人選。

首度淪為國會少數的國民黨,進入療傷止痛階段,名列國民黨不分區第一名的王金平,可能因輔選立委成績不佳,主動辭去立委資格負責;由於黨團欠缺有力領導者,待國民黨臨時中常會,由代理黨主席黃敏惠指定新任黨鞭人選後,才能進一步整合黨團戰力。

立委賴士葆指出,國民黨不是沒擔任過在野黨,角色調整不是問題,儘管未來四年席次居於劣勢,但他研判,國民黨不會以霸占主席台的方式牽制政府,但會透過協商與議事程序,對法案與預算嚴格把關。

在立法院擁有主動權的民進黨,則開始沙盤推演立法院開議後的政治議程,並針對不同議題,尋求與其他政黨合作可能。民進黨人士指出,攸關追討國民黨不當黨產的《政黨法》與《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等草案,社會已經有高度共識,極可能是優先推動的法案。

至於《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攸關電業自由化的《電業法》草案,以及牽涉廣泛的年金改革法案,則將等新內閣上任後再合作研議。

「國會怎麼改革,將會是立法院長人選底定後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指出,根據過去民調資料顯示,民眾對於立委表現並不滿意,其中黨團協商一直被質疑是黑箱作業,新國會如何提出可行的制度改革,將會是社會關注焦點。

改革!

列出清單 不同觀點可公開辯論柯建銘也同意戴立安的觀點,他主張立法院開議後,朝野各政黨就立即針對國會改革事項列出清單,將有共識的部分優先處理,「如果對國會改 革有不同觀點,那就公開辯論吧,什麼事都可以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雖然仍是國會第二大黨,但僅剩的三十五席立委,如果不與其他在野黨合作,將不足 以同時在立法院八個委員會中各取得一席召委。

也就是說,若各政黨席次不變,未來四年部分委員會的每周議程,將由兩位民進黨立委輪流安排,執政的民進黨在法案與預算審查上,主導權將遠勝於過去四年的國民黨。

若未來國會改革的重點是限縮朝野協商範圍,讓審查法案及預算的權力回歸院會與委員會,對於民進黨政府推動政務,將更為有利。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94

今日頭條炮轟艾瑞數據失實禁止任何合作 後者稱接受質疑和監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137.html

今日頭條炮轟艾瑞數據失實禁止任何合作 後者稱接受質疑和監督

一財網 劉佳 2016-02-04 18:00:00

2月4日下午,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朋友圈發表言論,稱艾瑞數據作假,禁止公司任何部門和艾瑞有任何合作。

艾瑞2015年12月“主要新聞資訊平臺日均活躍用戶數”監控數據

“這條朋友圈我很久就想發但一直沒發。因為同事說要我成熟,說行業就是這樣的,改變不了,很多優秀公司很氣憤最後也忍了。市場部同事說我們和他們做一些商業合作,他們出具的數據可能會接近真實,就算不合作也不要公開交惡。但因為我真的不想生著氣回家過年,更因為我相信壞生意會被社會進步所淘汰,世界也會越來越透明。所以,我不會做任何妥協,並禁止公司任何部門和艾瑞有任何合作,我以未曾給過艾瑞一分錢為榮。bye bye”。

2月4日下午,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稱艾瑞數據作假,禁止公司任何部門和艾瑞有任何合作。

引發這場糾紛的“導火索”是艾瑞在發布的數據中顯示,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為“數百萬”,但今日頭條稱,包括TalkingData、TrustData、QuestMobile在內的的所有第三方數據機構報告中,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數都超過三千萬。

今日頭條方面向艾瑞數據發出終止一切合作的聲明郵件。郵件稱,“艾瑞咨詢:鑒於貴方近期發布的數據報告,多次在行業內遭受普遍質疑,我方不認為貴方具備提供客觀、準確、中立報告的技術能力,也不認為貴方具有提供客觀、準確、中立報告的主觀願望。鑒於此,我方將從即日起終止與貴方的合作。凡是由你方提供的涉及我公司產品的一切行業數據,我方也不予認可。”

今日頭條聯合創始人張利東朋友圈截圖

今日頭條聯合創始人張利東也發朋友圈稱:“艾瑞是所有第三方數據公司里面最垃圾的,我為門戶時代互聯網行業能容忍這樣一家低級公司的存在感到恥辱。”

而在張利東朋友圈下,艾瑞總裁楊偉慶留言稱“艾瑞公司創立13年,我們以維護品牌為己任,但是移動的樣本數據,卻是我們內部沒有最好的解決。還在人事調整致力解決中。”

楊偉慶同時也在朋友圈發表言論進行了回應,他說:“兩年內,艾瑞一直致力於推動今日頭條的真實數據體現,但今日頭條對艾瑞的所有建議均不理睬,發生如此事件,非常遺憾的看到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的如此言行。” 他同時表示,艾瑞接受行業各個層面的質疑和輿論的監督。“

楊偉慶介紹,艾瑞移動互聯網連續監測數據中,除了樣本推算數據之外,也按照國際慣例,采用全流量審計的數據矯正。艾瑞目前的加碼審計中,每天覆蓋3億多臺上網設備,審計中國網民每日超過100億次用戶訪問行為。加碼審計業務截至目前得到了BAT等多家互聯網企業的支持,已經有上百個互聯網產品通過艾瑞認可的審計流程,在艾瑞排名數據中,體現了真實的數據結果 。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