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生活篇》宸鴻總經理 走過死亡幽谷更懂生命意義 孫大明學會用一百分的熱情享受生活

2011-5-30 TWM




曾因潛水意外走過死亡幽谷的他,總是開玩笑地說:「我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多活的,生活當然要更精采才行。」的確,綜觀孫大明過去的關鍵決策,每一項改變,都讓他的人生更豐富。

撰文‧林心怡

「回顧我的人生有兩個重要的切點,一是在摩托羅拉期間決定去中國發展,大約是在一九九二年的時候,當時所有的人都勸我不要去,說去中國會很苦,但我還是去 了,那次經驗讓我更加惜福;二是在潛水意外的瀕死經歷,讓我感慨人生苦短,要努力工作,更要認真享樂!」孫大明大方地分享他人生中重要的關鍵轉折點。

的確,九三年,他放棄美國摩托羅拉駕輕就熟的職位,冒險遠赴中國開疆闢土,最後讓他穩坐摩托羅拉中國公司首席代表大位;○三年,他因潛水意外走過死亡幽 谷,悟出人要精采活出每一天的哲理;○六年,原本打算從摩托羅拉做到退休然後再享受人生的他,卻意外進入宸鴻這家今年營收上看千億元的觸控大廠。一連串的 關鍵決策,造就了孫大明多彩多姿的人生體驗。

一場意外差點丟了性命

時序來到○三年,地點是馬爾地夫潛水區域,那場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意外,讓孫大明更珍惜生命,也更認真地享受生活。

其實在發生意外的前一天,孫大明就覺得在台灣新買的潛水裝備中,氣壓表有點怪,「人家正常的降都是一格一格,我的是五十格一跳。」但喜愛潛水的孫大明隔天仍邀了潛水教練,一起下水,還因貪戀海底拍照差點丟了性命。

「當時海底的世界實在太豐富了,我只顧著追逐,忽略了潛水的氣壓表出了問題,結果我一口氣,一吸,完全就沒氣了!你知道人在沒有氣(氧氣)的時候是什麼感 覺嗎?當呼吸調節器變成真空狀態時,我戴的面罩,啪一聲!整個貼在臉上??。」孫大明在描述他潛水瀕死經歷時,說得開懷大笑,卻讓記者一行人聽得心驚膽 戰。

「當時我的腦海閃過一個念頭:果然被我猜中了,氣壓表真的有問題!雖然事情發生得很快,但我並沒有驚慌太久,腦海立刻直接跳到要如何解決問題,我拚命地 划,邊游邊跟同行的潛水教練打手勢傳達我快沒氣的訊息,終於還是獲救了。」「有了這次瀕死的經驗,我更珍惜生命,更落實Work hard,Play Hard︵認真工作、認真玩︶的生活哲學了!」勇於接受挑戰的孫大明意味深遠地說。

所以,不論是面對工作還是生活,孫大明的座右銘都是告訴自己「Can do、Will do、Must do︵能做到、會做到、必須做到︶」,「我覺得人的Attitude︵態度︶很重要,設定目標後,就要趕快執行。就像農夫犁田,低著頭做就對了!工作是如 此,玩樂也是!」

進宸鴻迎接更多挑戰

也正因如此,孫大明把他的多元興趣與嗜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他不僅是潛水攝影的愛好者,還喜歡到非洲原野探險,到世界各國去旅遊,用照片寫日記。

○六年,友人送了他一本︽人生必到五十個地方︾的書,讓自認旅遊經驗豐富的他,「驚覺」自己才去過三十二個地方,大嘆人生苦短,決定計畫退休。

○六年八月,在摩托羅拉任職滿二十年的孫大明,原本計畫在○七年初退休,沒想到宸鴻創辦人江朝瑞得知消息後,立刻飛往北京拜訪他,力勸他進宸鴻。

江朝瑞對他說:「我們才相差一歲,你先別退休,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你!」為了表示誠意,江朝瑞甚至把自己在廈門的房子讓給孫大明住,讓他在評估公司產業發產前景之餘,也深受感動,毅然接下職務。

「其實對我來說,我現在是追求Earn life︵賺取人生︶,並不是Earn money︵賺取金錢︶。雖然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工作上我全力以赴,但我也會用一百分的熱情享受生活。」最近才出了攝影集的孫大明,出國旅遊總是腰間掛 一個相機,肩上再扛一個錄影機,拍下生命珍貴的每一刻。

是誰說事業成功的背後,找不到豐富的生活品質?雖然孫大明身為科技人,但一張張媲美專業水準的攝影照片,記錄了他瑰麗的人生歷練,也訴說著一段段他到處遊歷的奇幻冒險,正如同宸鴻近四年營收成長十倍一般,令人驚豔。

孫大明

出生:1952年

現職:宸鴻科技總經理

經歷:摩托羅拉中國公司首席代表摩托羅拉台灣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學歷:伊利諾州立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4

台灣老大 能用一碗麵翻轉劣勢?

2012-07-02 TCW




我們是「全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全台灣最多的零售據點」、「中國最大食品飲料公司之一」,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激昂的說著,右手還配合著翹起大拇指比畫著。

這是統一企業現在的優勢。在台灣,統一是食品業的老大,在中國,頂新集團(頂新集團包括味全、康師傅)穩穩坐在老大位子上。在方便麵(即泡麵)、即茶飲與稀釋果汁等這些重要的主戰場,統一的市佔率沒有贏過頂新,而且還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的老大為何無法「統一」兩岸?這是未來羅智先在兩岸戰局上,最重要的挑戰。

「現在競爭的對手,已經從本土跨越到國際,」羅智先說。當市場從台灣放大到兩岸,要面對的競爭者,猶如奧林匹克競賽般,來自世界各國。在諸多的勁敵中,頂新是最難纏,也是最想要超越的目標。在雙方纏鬥較勁中,外界更想知道統一企業的佈局。

「我們根本不把頂新當作競爭對象,」統一的一位高階主管私下說,這句話從頂新的手下敗將說出,讓人驚訝,統一有什麼本事,敢對市場老大發出豪語?

雙方短兵相接統一靠一款酸菜牛肉麵扳回一城

在過去,統一一直把頂新當作頭號敵人,想盡辦法要在方便麵、飲料領域當中,超越對方,苦苦不得其門而入,直到一包被譽為是紫色旋風的「老壇酸菜牛肉麵」的出現。

一包十八克的酸菜有多大的威力?答案是人民幣三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一億二千萬元)。

統一在二○○九年推出老壇酸菜牛肉麵,狂銷人民幣約三十億元,是過去單品方便麵銷售金額的十五倍。康師傅跟進開賣的「陳壇酸菜麵」,銷售金額僅約人民幣十億元,只有統一銷量的三分之一。

頂新集團從一九九二年進軍中國,靠著「康師傅」泡麵闖出一片天,牛肉麵更是其強項。統一推出的「老壇」打贏康師傅的「陳壇」,這是關鍵的一役,讓康師傅顏面盡失,也讓統一軍心大振。

今年康師傅大幅度調整策略,把營運重心從產品轉向銷售,大舉採用「買斷經營」方式,壟斷部分重要據點,讓統一半年內損失約四萬個銷售點。

這情況好比台灣的統一超商的架上,看不到味全乳品的道理是一樣的,利用排他性來增強自身產品的銷售量。康師傅準備以牙還牙,讓統一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能見度下降。

雙方,短兵相接,從沒有一刻鬆懈過。五月份,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世界方便麵峰會上,羅智先遇到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時,雙方熱情握手合影。如同競技賽般,比賽前雙方行禮如儀過後,就會展開激烈的廝殺戰。

策略上,統一既要超越頂新,另一方面還要擴大事業的版圖,才有機會可以在下一輪的競賽當中勝出。統一要如何做到?

比速度:統一慢半拍頂新上架、決策都超前

比速度,統一總是慢半拍。不論是新產品上架速度,或是做決策,和頂新相比,統一就是慢。

頂新魏家一共有四位老闆,其中三位常駐在事業第一線的中國,他們熟悉大陸市場的特性就是一夕數變,所以決策可以很快的落槌執行。而統一則以全球最大的碳酸飲料公司可口可樂為例子,這麼大的企業,老闆也沒有常駐中國來回應。

展現出來的是,在中國,康師傅把新產品佈滿終端市場,只需要三十天就可完成,統一則至少要四十五天。十五天,足以讓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生根,也可以搶到更多的客戶。

決策速度慢,失掉商機,還為自己創造競爭對手。一九九九年,康師傅財務狀況不佳,原本邀請統一買下三三%股權,卻因統一決策過程拖延,錯失機會,還為自己製造勁敵。

一件投資案,在統一企業經過層層關卡審核後,大約要花一年才會定案。在頂新,不到三個月就敲定,統一從來不諱言談論決策的「龜速」。

「我們的確比較慢,但是力求穩健,」一位統一的中階幹部說。「寧願踏出去的那一步是對的,也不要貿然行事。」這是台南幫一貫的行事步調。

唯恐踏出去的步伐不對,二○一○年統一成立「投資管理委員會」(內部簡稱投管會),平均兩個半月開一次會,來決定集團所有的重大投資與人事案。如此一來,案件的審查時間更慢,「做對比做快更重要,」這也是羅智先的風格。

比創新:頂新追隨、模仿統一自創新產品能力較優秀

在中國市場產品要又快、又新,才能吸引消費者青睞。中國的飲料業者觀察到,統一在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強的創新力,「老壇牛肉麵」與「冰糖雪梨」就是最好的例子。康師傅大多利用追隨、模仿的方式快速生產,然後以低價策略切進市場。

中國飲料行銷專家曾分析,康師傅雖然有新品上市,但其創新能力不如統一。去年,統一的冰糖雪梨銷售量不錯,沒兩個月,康師傅就出了一款相仿的產品,銷售量還超越了統一。

這點讓羅智先氣得牙癢癢,氣到說出絕對不要讓統一成為「只是會拚價格」的公司,意指不認同頂新殺價搶生意的行為。

比佈局:統一擴點略失策頂新廣設基地、擴大結盟勝出

中國市場大,先後在中國四十多座城市建立六十五座生產基地的頂新,場面拉得又遠又大。場面得以拉開得力於中國的「讓利」外,聯盟策略功勞不小。與朝日、伊 藤忠、三洋合作,更拿下中國百事可樂,讓產品從方便麵、飲料,還跨足到原本不打算進入的碳酸飲料市場。聯合國的營運模式,讓頂新集團站穩中國食品業集團龍 頭,也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相較於頂新的擴大產品版圖,統一則反向採用「減法」,來佈局中國。

過去,統一把在台灣經營的這一套,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單一定點、大量生產。孰料中國市場太大,火力集中只設立一個廠無法把深度拉遠,腳步也無法邁開。立即改變政策,把工廠規模縮小一半,同時往二線、三線城市走,深耕市場。

縮減營運項目,在羅智先的想法裡是要「聚焦」在自己的強項。在台灣,把起家的黃豆事業收起來,改以貿易取代。積極往東協國家設廠,採用「散焦」方式,擴大 版圖,在不同的地區與市場,建立自己的強項。戰局會打得很辛苦,但只要攻下灘頭堡,就有肥美的果實,泰國、越南都有佳作。在泰國,蔬果汁賣到第一,越南則 以水產飼料見長。

比人才:統一愛內部培養頂新擅長大舉對外攬才

要比企業規模、比戰線,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裕的人才,才能攻克版圖。頂新魏家在業界向來以敢給、敢用,卻也快速消耗人才著稱,因此專業經理人,很少有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退休。

早期,擅長經營規畫的李家群、飲料研發的梁士傑等人,都曾為開拓大陸市場立下汗馬功勞。但隨頂新逐漸壯大,這些人因理念不同陸續求去。頂新大量起用專業經理人,但實際掌控經營權的仍是魏家,尤其是魏應州的兒子魏宏名進入公司服務後,等於宣告專業經營人很難成局。

這種景況在統一集團最明顯。日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屆齡下台,正說明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再多的戰功終究不敵歲月。

統一在確定羅智先接班後,正進入「新舊輪替」階段,重用羅智先班底的人是可預見的軌跡,現任乳飲群公司群副總經理的黃瑞典,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

黃瑞典曾與董事長高清願的女兒高秀玲同為統一超同事,在高秀玲引薦給夫婿羅智先後,成為「國王人馬」。儘管內部對他的評價兩極,但從黃瑞典擔任統一重要轉投資德記洋行董事長後,他在集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羅智先同時也在思考中國的接班團隊。在中國,現在有六百個人名列在晉陞的名單中,每一季都在瀏覽、過濾,時機一到,這些人就會被拉出來成為一線戰將。

「在中國,不見得會輸給頂新,」統一副總經理楊文隆說。「我們是鴨子划水,等我們冒出頭你就會看到了,」楊文隆口中的潛力,就是持續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佈局,是統一業績持續前進的動力。

論佈局,統一不如旺旺集團的氣魄,戰線從食品拉遠到金融、媒體。不像頂新集團,大氣的回台買大樓、買房。更現實的,拿羅智先從二○○七年擔任總經理期間,旺旺、頂新的營收、稅後淨利同步往上走,統一集團的稅後淨利卻「倒退嚕」。

統一擴張兩大課題持續勝出、提升獲利才能坐大

如同羅智先所說,食品業是一場奧林匹克賽,必須加入國際競賽才有勝出機會,「勝出」與「提升獲利」,成了統一擴大版圖外的兩大課題。

羅智先企圖以創造出差異化來解決勝出。

「我們在追尋不一樣的產品,」羅智先口中的不一樣產品。統一取得位在廣西長壽村的水源,以高於瓶裝水五成、低於其他品牌天然水三成售價在市場銷售,利用產品與價格的差異,來避開激烈的戰局。

同時,提升品牌力來拉高獲利。台灣統一有一百零六個產品品項,每個品牌每年可帶來一億元收入。「只要每個品牌都能夠成長五○%,就很熱鬧了,」羅智先聚焦在這些產品上,把銷售發揮極致,不用創造新產品,一樣可增加營收,提升獲利。

「我們的競爭者至少也跟我們一樣愚蠢無能,只要我們稍微好一點就會贏,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這麼可怕,」羅智先在少犯錯間找到成功的機會,用「制度」讓公司 永續發展。只不過,在等對手犯錯的期間,會不會在時間優勢上犯下了大錯,在對手像八爪章魚什麼都抓的擴張,會不會減法經營讓對手有壯大的機會,反而正是一 種錯。這些都沒有答案,要等羅智先的領導來證明,統一還是老大。

【延伸閱讀】到中國賣泡麵飲料,統一暫居2、3名——2011年中國食品、飲料市場銷量市佔率前3名

稀釋果汁

第1名可口可樂 34.2%旗下美汁源的「果粒橙」,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0億元)

第2名康師傅 20.2%2011年底攜手百事可樂,欲對抗可口可樂

第3名統一 16.7%2011年果汁銷售已破人民幣30億元(約合新台幣141億元)

泡麵

第1名康師傅 40.9%長年市佔第一

第2名統一 13.5%「老壇酸菜牛肉麵」是大陸第二熱賣口味

第3名華龍 12.4%主攻低價市場

即飲茶

第1名康師傅 50%具廣大通路優勢

第2名統一 25.5%無菌PET包裝有競爭優勢,奶茶市佔六成

第3名娃哈哈 12.4%近年被前兩者超越,打算將茶飲料推廣歐美市場

註:以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4.7:1;美元兌新台幣匯率30:1計算資料來源:玉山投顧、財經知識庫、《蘋果日報》、《第一財經日報》、鉅亨網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統一大陸佈局還差頂新、旺旺一截——台灣3大食品集團營運能力比較

比營收旺旺成長第一旺旺 169% 約884億元頂新 107% 約3,095億元統一 34% 約3,880億元

比獲利頂新賺最多頂新 170億元 成長73%旺旺 126億元 成長108%統一 94億元 衰退14%

比大陸佈局統一生產基地最少頂新 65家 將砸84億元,在杭州新增一泡麵廠旺旺 34家 將投94億元,在湖南長沙設休閒食品及乳飲廠 統一 14家 砸570億元,未來3年將生產基地提升至31家

註1:頂新集團數據以康師傅、味全、全家財報合併計算註2:營收與稅後淨利漲幅是2007年與2011年比較註3:金額均為新台幣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蘋果日報》、中國證券網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0

頂新魏家 用一碗泡麵闖出兩岸千億帝國 台灣老商道

 

2012-12-31 TWM  
 

 

2012年12月29日,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齊聚故鄉彰化縣永靖鄉,為原地重建的百年祖厝「成美堂」舉行揭牌儀式。《今周刊》獨家直擊成美堂發現,頂新魏家的興盛,其實交融著閩客文化,背後是台灣逐漸失落的拓荒精神與商道。

製作人.賴琬莉 撰文.林讓均、梁任瑋、許瓊文 研究員.楊政諭又到歲末年終、迎向新年的隆冬時節,台灣即將發生的兩件大事,都與食品版圖橫跨兩岸的「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有關。

第一件受到全台矚目,是每年跨年夜的台北一○一大樓煙火秀。

二○○九年,頂新魏家入股台北一○一大樓三七%股權,成為最大民股股東。頂新老二魏應交每年都以台北一○一副董事長身分,對外回應跨年煙火秀進度,他說:「今年保證不縮水。」據了解,一二年台北一○一大樓跨年煙火,首度與全球知名煙火團隊法國廠商Group F合作,展現法式浪漫。

另一件大事,是頂新魏家的家族大事。魏家位於彰化縣永靖鄉的百年祖厝「成美公堂」(以下簡稱「成美堂」),將在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修復完工、重新揭牌,這不僅是地方大事,而且也撼動台灣文化觀光界。

一二年冬至(十二月二十一日),我們來到永靖鄉的頂新台灣總部,一腳跨進正在整建的工地,眼前出現一座巍峨的閩客建築;剛修築好的黑瓦紅牆在冬陽下熠熠生輝,絲毫感受不到當天籠罩全球的末日傳說。

這座具有「二進雙護龍」格局的三合院,就是名列台灣二十大古宅、歷史上百年的「成美堂」。也就在這裡,孕育出台灣第二大富豪家族「頂新魏家」。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財富排行,魏家四兄弟資產淨值六十六億美元,排名台灣第二富豪。

「很少有人修理古厝這麼大手筆!」一位在現場施作的師傅迎面走來這麼說道。的確,為了全部以百年前的建築工法修復成美堂,魏家耗時六年、花費超過新台幣五億元,可說刷新了台灣整修古蹟的紀錄。

當日,這座二千坪的偌大古宅正在進行最後修飾,上百位工作人員在園區中忙進忙出,為一個禮拜後的揭牌儀式做準備。屆時以魏應州為首的魏家四兄弟,將率領八房、約三、四百位魏氏宗親回到成美堂祭祖,重現昔日這個永靖望族的風光面貌。

敢闖

搶先西進中國 返台入主味全永靖鄉是彰化縣的農村鄉鎮,以種植苗木、蔬菜和花卉為主,約有四萬人。清朝晚期,廣東潮州府饒平縣的客家人渡海來台,定居在濁水溪豐沃土壤的永靖,世居於永靖者約有七成來自饒平縣。

頂新魏家第一代先祖魏儉正,早在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就從福建省永定縣遷徙來台,攜眷定居永靖鄉。魏應州四兄弟則是遷台的第五代傳人,家族至今已綿延七代。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彰化早在清朝就擁有『鹿港』這個貿易商港,而且彰化是台灣中部最早發展、也是最早接受移民的城鎮!」彰化縣長卓伯源說,這樣的地理條件與商貿背景,不僅養成彰化人敏感的商業嗅覺,這些移民先祖的冒險犯難DNA(基因),至今仍在後代的血液中流竄。

據彰化縣政府估算,彰化縣的旅外人口居全國前幾名,約有三四○萬人;其中當然包括遠赴中國發展的頂新魏家,他們身上同樣擁有開創的大無畏性格。

在父親魏和德過世之後,魏應州四兄弟傳承父親創立的製油廠,但也繼承了千萬元的家族負債。為了搏翻身,一九八八年,魏應行代表三位哥哥到中國探查商機,隔年就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母親就曾經憂心地問家人:「老四去中國發展,不知是對,還是不對?」結果證明搭上首波西進列車的魏家四兄弟是對的!他們在一九九二年創立了「康師傅」,靠泡麵崛起,可說是第一代成功的台商。

「頂新」魏家在台灣名氣大響,則是一九九八年返台入主食品老廠味全。當時,魏家聯合市場派的股市聞人「阿丁」大吃味全股權,後來股價一路從七十六元跌到十二元,讓魏家大失血、差點爬不起來,魏應州事後還笑自己根本是「蛇吞象」。但昔日沒沒無聞的彰化小油商,卻因敢入主台灣第二大食品品牌,一仗打響名號。

「從入主味全、收購台北一○一大樓股權等布局來看,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但魏家就是敢闖、敢做,這可以看出魏家四兄弟的野心!也正是這種野心,讓他們開創出如今的事業格局!」一位同樣出身彰化的食品界老闆說。

他觀察,台灣的食品業老闆通常很保守,以至於做了幾十年仍然固守本業;但頂新卻因為夠開創,才發跡二十年,就坐擁食品王國,還跨足超商、餐飲,以及房地產等不同領域。

現在,頂新又斥資六十億元打造占地總共十五公頃的「頂新文化園區」,其中不僅包含成美堂,還有康師傅泡麵博物館,乃至於五星級飯店。魏家這個食品界的成吉思汗,等於正式揮軍文化觀光產業。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長期研究台灣企業史發展,他觀察,其實客家族群通常較為保守,但因為彰化是台灣客家族群被「福佬化」最深的地區之一;也因此,頂新魏家雖然具有客家血統,卻有著閩南人冒險犯難的精神,因此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魏應州四兄弟從彰化永靖,走到中國市場發光發熱,深受家族淵源和父親生意頭腦的影響。魏家兄弟的父親魏和德十幾歲就在藥鋪打工,後來與弟弟魏維德成立「新成美藥材行」。

會鑽

「生意囝仔」靈活、執行力強和德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魏家老鄰居陳慶浩說,魏和德當時就很有生意頭腦,看到當時人們買了藥材,還得費心思去切片,於是自行研發一款切藥材機器,增加藥材的銷量。而他中年之後,轉開「鼎新製油工廠」,也幫頂新集團打下基業。

魏應州在初中畢業之後,就跟著父親魏和德學做生意,是典型的「生意囝仔」。魏和德過世後,魏應交、魏應充與魏應行也都在高中畢業後,就幫哥哥扛下家族事業。父親的身教與豐富的工作歷練,讓四兄弟練就靈活變通的能力,也培養出敏銳的商業嗅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年代,魏家前往中國發展,但初期賣清香油、蛋捲卻大虧錢,讓四兄弟苦思解決之道。

有一天,魏應行在火車上肚子餓而泡了碗泡麵來吃,居然引來乘客圍觀,急問他去哪裡才買得到。「一碗麵就驚動整列火車的人,來中國賣泡麵肯定大賺!」就這樣,魏家四兄弟乾脆拿賣不出去的油炸起了泡麵,果然因為市場切入得早,寫下康師傅傳奇的第一頁。

從吃一碗小小的泡麵,聯想到這是一門生意,還付諸行動,魏家人的生意頭腦,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許多人聞到泡麵商機,但真的去賣泡麵的人有多少?就像數學人人會算,但買賣卻不是人人會做。魏家人擁有靈活變通的生意頭腦,與他們從小就跟著父親從事各種生意有關。

○九年,頂新回台大舉收購台北一○一大樓的股權,外界以為這是魏家證明「衣錦回鄉」的炫富之舉,還暗笑魏家搞不清楚台北一○一大樓還在虧錢,根本是賠本生意。

但這就是魏家的精明之處。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當初頂新曾請人精算,取得台北一○一大樓的每坪價格約四十五萬元,遠低於鄰近信義計畫區每坪動輒一、二百萬元的價格;而且台北商辦租金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上漲空間大,「整體評估,實在很划算!」台北一○一大樓在一○年轉虧為盈,一二年獲利甚至上看六億元、商辦出租率破九成,似乎也印證了頂新當初的投資眼光。

這中間還有個有趣插曲,顯示魏家四兄弟在交際手腕上的靈活。當時,因魏家砸下超過七十億元、大吃台北一○一大樓股權,一度引發魏家與官股之間的緊張。

為了緩頰,魏應州連忙偕同魏應交,回台拜會相關部會的長官,身段放得很低:「我們兄弟在大陸做生意做久了,居然忘了台灣的習慣,買賣之前應該要先打聲招呼!」「而且,真的很不好意思,不小心就買了這麼多(三七%股權),不過我們絕對挺官股到底。」今年台北一○一大樓董監改選,董事長由官股推舉的「基金教母」宋文琪擔任;而過去三年交出亮麗經營績效的魏應交,則身兼副董事長與執行長,並未與官股爭鋒,顯然深知「民不與官鬥」的道理,也可看出魏家的身段靈活。

勇於開創、做生意靈活,成就了魏家四兄弟的霸業,但魏應州四兄弟卻還有堅毅不拔的硬頸精神。

硬頸

不服輸 從哪跌倒、從哪站起三十多年前,魏家四兄弟就都在父親的製油廠幫忙。由於搾油需要先把種子曬過;因此,兄弟們必須把種子材料從永靖街上的製油廠,先搬到三輪車上,載回老家成美堂的門口埕曝曬,之後再送回工廠搾油。

而由於這段路必須經過一段不小的斜坡,當年,永靖街頭就常上演這樣一幕:魏應州帶頭一腳一腳、費勁地踩著三輪車,三位弟弟則在一旁幫忙推車。一時之間,魏家「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佳話也就在街上傳開。

「與四位董事長握過手就知道,他們手都是粗的,這就是以前做過頭了!」康師傅台灣辦公室主任陳文敏說。至今,頂新集團儘管家大業大,但仍然由魏應州在前帶領方向,三位弟弟則各有分工、輔佐長兄。

曾為「康師傅」做過教育訓練,也研究頂新集團企管文化的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洪順慶說,魏家四兄弟具有寶貴的「台灣牛」精神:純樸務實、堅苦卓絕。「早期台灣老闆都是自己帶頭做,這就是典型的創業家特質!」洪順慶說。

而這種「台灣牛」的創業精神,也幫助魏家熬過多次旁人不看好的重大挫折。

最早魏家到北京,生產清香油,結果南方機器到了北方,冬天完全無法運轉,加上當時食用油都是散裝,瓶裝油打不進市場,第一樁生意宣告失敗。幾年下來,資本幾乎告罊,魏應州不服輸,他的名言是:「我在哪裡摔跤, 就要從哪裡爬起。」其實,他是破釜沉舟,不拚出成績,無顏見江東父老。「魏家到中國發展初期很苦,他們熬過來,靠著是不服輸的精神。」一位食品業者觀察。

尋根

沿襲傳統 照顧每一位族人康師傅坐大後,魏家一九九八年入主味全,因為股價重殺、頂新大失血;再加上康師傅該年也因金融風暴等因素,導致本業虧損。兩面夾殺之際,後來是日本的三洋食品,買下三分之一股權,戲劇性地解決了魏家的燃眉之急。

「還好我是在四十五歲時跌那一跤,要不然我恐怕連爬起的機會都沒有!未來,我沒有輸的本錢了!」回顧那段歷史,魏應州仍餘悸猶存。

「曾經被逼到絕境,奮力一搏,才終於置之死地而後生。與其說這練就魏家的『霸氣』,不如說這也是他們客家血統中『硬頸精神』的表現!」一位魏家親友這麼詮釋。

難得的是,四兄弟還能團結一心打拚。「家族企業一向容易產生紛爭,但頂新魏家敬重大哥魏應州之外,還分業不分家;而且儘管不分家,魏家卻把財產信託、制定規則,讓財產得以公平分配!」帶領康師傅財報複核團隊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吳德豐說。

魏應州曾語重心長地告訴吳德豐:「留財產給子孫,是留福,不是留禍!」所以,魏家四位兄弟共生九子、六女,財產很早就交付信託,就連裝潢費用、坪數分配都有規定,而事業則只傳男,不傳女。

魏家的這套機制恐怕連自家子孫都不清楚,其實這個作法主要源自於福建永定魏家祖先客家人傳統。

在客家文化中有「夥房制度」與「公田制度」,前者是指兄弟永世不分割;後者所帶出的精神,則是利用公田等制度,均分利益,確保每個族人都受到照顧。

魏應州也把這套「公天下」的作法,引進企業經營。康師傅在天津建立的員工宿舍兼訓練中心「格林園」,其實就是魏應州想以照顧族人般的心情,所建立的宿舍。

魏家四兄弟分工明確,老大魏應州負責康師傅;老二魏應交負責地產,並任台北一○一大樓副董事長兼執行長;老三魏應充負責味全;老四魏應行負責中國全家便利商店及餐飲事業。

回饋

打造彰化成為陸客必遊景點○九年,魏家返台買台北一○一大樓股權,魏應州以「鮭魚返鄉」形容集團布局台灣房地產;不過魏家一口氣買下帝寶十四戶豪宅,又準備砸百億元現金布局地產,一位房產業者笑稱:「這恐怕不是鮭魚回流,而是條大鯊魚。」事實上,從一九九八年入主味全之後,頂新魏家不管是在公司投資,或個人置產,已經砸了超過三百億元在台灣投資,尤其近年在台灣的房地產布局,更是令人側目。

從○八年開始,魏家以一坪八十至八十八萬元買下帝寶豪宅,如今每坪已漲至二六○萬元以上,漲幅已達兩倍。

○九年底,二董魏應交成立頂禾開發,目前頂禾台灣土地資產包括中華票券金融大樓、味全新北市三重廠,及北市臨沂街等案,除了少數住宅土地已推出建案,其餘土地與商辦都未有進一步動作。

魏家除了在房地產布局外,隨著原地重建的成美堂揭牌,這固然是家族尋根的大事,但這消息同樣震動永靖鄉,乃至於彰化全縣。因為這一揭牌,也將揭開了魏家深耕台灣、發展文化觀光產業的首部曲!

魏家修建古厝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因為預計日後將變更為博物館用地,「這等於是把財產捐出去,後代子孫想賣也賣不掉,更落實不分家的原則!」知情人士透露。

「昨天我去田尾,當地業者對我說,頂新最近叫的一批園藝植栽,光是松樹一項,竟然訂單就高達八千萬元!」卓伯源振奮表示,未來幾年要完工的頂新文化園區,無疑是彰化拚觀光、拚發展的祕密武器。

以往,在台灣的觀光地圖上、特別是陸客的環島行程,幾乎找不到「彰化永靖」這個地名;但可以想見,未來載著大陸觀光客的遊覽車將一車車湧進,因為大家都想要走進成美堂,探訪「康師傅」魏家源自於此、綿延好幾代的台灣老商道。

渡黑水溝來台 打造兩岸食品 帝國

頂新魏家發跡大事紀

渡海來台

1826 年 先祖魏儉正從福建汀州縣永定渡海到台灣,扎根於彰化縣永靖鄉,開中藥鋪「成安藥鋪」。

1845 年 第二代魏尚瑩精通醫術,同時行醫營商致富,開中藥鋪改號「成美」,三世祖建造「成美公堂」,1917年完工。

當時經濟背景 清治時期 一府、二鹿、三艋舺 北部輸出茶和樟腦 南部輸出砂糖1958 年 第四代魏和德創建「鼎新製油工廠」,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1980年魏應州帶領三兄弟承接家業,亦負債千萬。

當時經濟背景 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鼓勵出口採取自由開放政策,由出口帶動生產。

1988 年 魏家到中國發展事業,1992年康師傅方便麵大賣。

當時經濟背景 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新興行業,將經濟主力升級至高科技產業。

1998 年 魏家兄弟回台入主味全公司。

2009年入股台北101大樓。

2012年整修「成美堂」完工。

第五代四兄弟齊打拚 縱橫食品、地產業

魏家四兄弟分工

魏應州(食品業)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CEO(康師傅控股市值 4747億元)魏應交(地產業)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台北101副董事長、頂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頂禾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頂基地產董事長魏應充(食品業)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頂新國際集團執行董事(味全市值177億元)魏應行(餐飲、流通業)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董事長、頂巧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鮭魚返鄉 投資逾300億近年魏家回台投資標的與金額時間 標的 金額(新台幣/億元) 備註1998年 頂新入主味全 約100 本刊估算

2008~

2009年 宏盛帝寶14戶 15 魏家四兄弟購入2009年 台北市臨沂街

「頂禾園」預售案 10

2009年 台北101大樓股權 約70 取得37%股權2010年 新燕三重廠土地1.6萬坪 101.69 味全與頂新集團占7成2010年 渥然居1戶 ─ 魏應州的小兒子魏宏丞購入

2010年 大直廠辦

「長虹旗艦」 ─

2011年 台北市長春路預售案「素直」220坪 ─ 總銷金額18億元2011年 華票大樓330坪 46.28 2012年 敦南苑1戶 2.8 魏應交女兒魏妙玲購入2012年 頂禾園9戶 ─ 魏家四兄弟購入

整理:梁任瑋

出身彰化 衣錦榮歸回饋鄉里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觀察,頂新魏家回家鄉彰化縣永靖鄉,完成祖厝「成美堂」修復,此舉類似「徽州」商人傳統儒商的精神,保持著宗族的組織結構,傳承儒家文化的思想。無論是修建祠堂、祭祀祖先,「忠孝節義」的思想觀念,在徽州社會是很重要的,可見魏家也相當重視儒家的文化以及倫理。

(許瓊文)

彰化除了頂新魏家外,也出了許多名人,包括在美國職籃暴紅的林書豪、暢銷作家九把刀,以及下列的企業家:施崇棠 華碩 市值2439億元羅 結正新輪胎 市值2134億元蔡其瑞 寶成國際 市值883億元鹿港辜家 和信集團 / 中信集團 市值5807億元(含中信、台泥、中租、中壽、開發金)曾崧柱 美利達 市值370億元蔡國洲 金可 市值292億元施振榮 宏碁創辦人 市值686億元王振堂宏碁蕫事長 市值686億元註:以12/25收盤價推估市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7

華創資本熊偉銘:教你用一句話搞定投資人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95
以下為投資人熊偉銘的口述整理稿:

投資人到底是如何判斷項目的?


投資人在考慮項目的時候,其實都類似,大家都知道最關鍵的是人。但其實我們一般與創業者都不是認識很久。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投熟人,但畢竟這樣的項目非常少。像雷總(雷軍)只投自己的熟人,投到現在其實熟人也投遍了。所以熟人也是有限的,我們大多數時候面對的都是陌生的創業者。而投資過程如果快的話可能幾個月就成交了,在這個過程中很難判斷一個人到底怎麼樣。所以話說回來,投資過程中對人的判斷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投資人判斷一個投資機會,首先要看項目整個呈現的機會是什麼,這個機會有多大,當然這個機會有時候是完全沒有的,很多市場都是這樣。

大家不用糾結自己的市場目前有多大,有很多是剛出現的市場機會。無論是移動互聯網市場、在線視頻市場、或者十多年前的互聯網市場,當年都不是現成的市場。關鍵是,能夠準確抓到新興市場裡的細緻需求,而不能只憑藉報導和數據,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講,尤其早期項目,需要詳細介紹,像在怎樣的市場,怎樣的行業裡某一階段有什麼機會,這個機會會如何延展,為什麼自己有這樣的興趣和能力做這件事情,以及這件事情接下來該如何做等。

投資人通常不願看人云亦云的項目,需要創業者作為前幾名去打中市場那個點,如果市場已經非常火,就別打其他人都打過的點,一定要打不一樣的。或者,創業者也可以找市場中的某個細分,但都需要找到其他創業者還未投入研究的市場並將其研究清楚。
還有,創業者對這個行業的思考一定要比投資人強,因為投資人每天看無數項目,在不斷消化大量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不一定對每件事情都想得很透徹,所以當投資人決定項目投資時,主要是取決於這個創業者想得十分細緻,他們更願意投在這個領域比自己強的人。

如何用一句話勾起投資人興趣?

創業者一定要把自己的業務呈現的非常清楚,但這並不意味著要花很多時間,有時候即使簡單的握手,一句話介紹,就能打動人。最簡單的說法是,「你在做一個某某行業的某某」,比如一個電動車項目,你可以說「我在做一個汽車行業裡的iPhone」。那個行業可以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創業者可以將一個熟識概念擱到自己發現的新興市場裡。創業者只需要用一句話說明白,至少投資人會問一句,會覺得有意思,會有反應。在說明過程中做比喻是最簡單的。當然,如果你說我做的事非常俗,就是賣一個什麼東西,但是這個似乎市場需求非常大,上線了幾個月,我現在的用戶大概多少,或者我的收入上個月多少,這個月大概翻了兩倍,下個月看的話可能翻五倍...這些也都能引起投資人興趣。所以說,需要給投資者一個非常明確的點來勾起他的興趣。

有些項目,你剛開始做的時候甚至有可能還沒想清楚。那你就說你的成長,比如這個要爆發,我們的數據大的一塌糊塗,我現在已經超過過米聊了,我現在奔著微信去幹。

好的項目都是一句話能說明白的,如果你說的非常費勁,說的天花亂墜,就是說不明白的話,那肯定是項目有問題。

我們回過頭來總結一下:

第一,投資人需要創業者非常清楚地表達自己面臨什麼樣的機會。

第二,最好有數字,無論是用戶數據、收入或是估計到的市場的規模,甚至什麼都還沒做,但是創業者已經看到非常具體的機會,這一點一定要說的非常清楚。

第三,要把自己的優勢講的非常明白,從人、市場機會、產品這幾個方面講,找一個你覺得最強的點去講。比如說,創業者曾經在百度做了十年,在某某個團隊裡面做了哪些哪些產品,加起來這些用戶多少,只要有這一句話,不管你做什麼就有無數的人找你。

把賺錢的機會告訴投資人

很多創業者在介紹項目的時候會把太多的經歷擱在說明書上,你看我這個產品是黃的,是藍的綠的,其實有些東西沒用。比如遊戲行業,創業者說我喜歡這個遊戲,我愛玩兒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有多酷,但其實創業者的判斷和市場判斷有可能完全相左。其實你只需要放一分鐘視頻,這是我們遊戲,什麼都不用說;第二張全是數據:我的數據怎樣,我的日活躍怎樣,周活躍怎樣;團隊的背景如何;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如果做好什麼情況,做的最差怎麼樣;五張就結束了。

如果重點講產品,其實是要連著市場一塊兒講的。這個時候就非常忌諱籠統,比如這個市場很大,每年有多少新生入學,每年有多少遊戲玩家,這是投資人一聽就走神的地方。要非常非常具體,你要舉出這個行業,比如教育行業,這個課件是怎麼樣的,是化學高二的課程,在哪些省分別是什麼情況,總共有多少道題,有多大的需求...這些東西會讓投資人覺得,你真的扎進去把這個東西弄明白了。

我們看到大部分團隊在講的時候,都是花了太多時間在美工或是產品說明上,而沒有把賺錢的機會告訴投資人。你要告訴投資人,你們把錢給我,這個事能變成什麼樣,差了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往好裡看會變成什麼樣。要把這個圖景給到投資人,我們叫忽悠,要讓投資人在聽你講的時候,腦子裡呈現出「這不就是一個某某行業裡的某某嗎?」他一旦形成了這個初步的意見,基本上你就成功了一半!

用最簡單的方法告訴投資人你在幹什麼

有很多時候大家試圖用特別複雜的詞,去美化自己做的事。

很多項目開口就說我們要做平台。千萬不要這樣講,平台是成為的,而不是建的。除非你真的要蓋一個水泥平台,我理解那是一個平台。只有大家都在用你的服務的時候,你才能成為自己的平台,你還不確定有幾個人能用你的東西,你就說我自己是平台,那就是痴人說夢。還有「大數據」。大數據這個事兒現在已經跟吃煎餅果子一樣了,你敢不大數據嗎?大家已經變成常識的,就不用再說了。就像互聯網金融現在也沒人說了,已經是一個常識性的觀念了。

其實說的越樸實,大家越容易理解越好。創業者就要用一句話闡述我們是干什麼的,比如我就是一個賣題庫的,我就是一個賣簡歷的,OK。說的越簡單越好。比如我說「百度在做高智能的個性化的信息增值服務」,你完全不知道它在做什麼;但比如我說「它是賣關健詞的,競價」,你立馬就懂了。從最簡單的東西然後再放大,流量多少,每天的UV多少,轉換率多少,定價多少,然後你再展開這些東西。這點非常關鍵,這個很多創業者可能得過這關。講的越清楚、越簡單,投資人就越容易抓到其中精髓。

所以,創業者應該干的事其實非常清楚,問題是什麼,機會在哪兒,我們怎麼解決,回報會如何,就這麼簡單。

來源:i黑馬
口述:華創資本合夥人 熊偉銘
整理:吳琴、李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91

宋柯談高曉松和阿里音樂:我們用一兩個小時就統一了意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5/151030.shtml

宋柯

宋柯

我跟曉松兩個作為內容行業的老兵,已長達20年,對行業目前所處的低迷狀態的前因後果理解比較深。也深感目前在互聯網娛樂領域里,音樂是相當滯後的。所以,我們很想跟一個互聯網企業合作,親身介入到數據娛樂音樂新時代里,探索所謂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服務模式和音樂生態。我覺得我跟曉松還是有這樣的能力的。

阿里作為最領先的互聯網企業,我想應該是個非常完美的合作對象。

我跟曉松是20年的老搭檔了,加入阿里音樂以後,分工會很明確:他主外,負責內容和戰略;我主內,負責經營和管理。對於阿里音樂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是有默契的,可能這看起來是個很大的話題,但我們用一兩個小時就統一了意見。

對於阿里音樂的未來發展,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在新的數字時代創造出更好的商業模式,為這個行業做些小貢獻。

阿里音樂是阿里巴巴繼電影、數字娛樂後,在文化娛樂領域的新布局。 馬總(馬雲)一直想在音樂這個領域建立自己的生態,借由互聯網的影響對音樂行業做些改良,使其能更健康的發展。

關於具體的業務構想和規劃,目前還不方便對外透露,在進一步研討中。阿里音樂此前整合了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它們在各自領域里都有一些用戶和服務優勢,我們會基於這些已有資源好好發揮,爭取為消費者創造一些性價比更高的服務。

————————

在愛奇藝自制綜藝節目《奇葩說》第二季上,高曉松不再擔任導師。他在早前的微博中曾說:“今年會在音樂上踏踏實實做些事。”在加入阿里音樂以前,宋柯、高曉松應許家印的邀請,雙雙任職於恒大音樂。彼時的恒大音樂旗下主要有4大塊業務,分別是:音樂版權的運營;音樂節的商業運作;傳統唱片和經紀業務;其他商務合作。在恒大音樂,宋柯主抓商業和品牌,高曉松則全面把控內容。

高曉松在微博對此表態,“從1995年我和宋柯成立麥田音樂,整整20年過去了。阿里音樂集團將是我倆音樂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站。”

此次成立的阿里音樂集團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兩款音樂服務應用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並而成。根據比達咨詢2014年度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數字音樂平臺的市場份額中,天天動聽占17.3%,蝦米音樂占4.6%,合並後,兩者市場份額累積達到21.9%。

此前,蝦米音樂走專業音樂人路線,天天動聽主打大眾用戶。阿里希望新加入的高曉松和宋柯能憑借其各自在音樂文化領域的資歷、經驗和人氣,整合阿里已有的音樂資源,建立起自己的音樂生態圈,同時為藝人最大化挖掘潛在商業價值。加上阿里巴巴數億用戶所產生的大數據,阿里音樂可以反向輸出給唱片公司,開發出更大的商業價值,打通阿里巴巴集團“數據”與“娛樂”的核心脈絡。

在阿里巴巴未來的戰略方向上,文化娛樂是其中重要一環。馬雲曾說:“好萊塢對美國最大的貢獻是傳遞美國價值觀,客觀上形成了美國獨特的價值體系。所以,中國也需要把這些價值挖掘出來。阿里巴巴會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此前,阿里投資文化中國,改名阿里巴巴影業,分別入股華誼兄弟、光線傳媒,成為大股東。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24

就是他 用一款App「針灸」汙染中國 馬軍用理性、科學揪出違規證據 讓蘋果也低頭

2015-10-05  TCW

他,設計量化機制,成功讓蘋果、優衣庫、NIKE等跨國企業低頭,要求供應鏈改善汙染問題。他,透過不斷溝通,將企業、地方政府拉入環保工作。他是中國知名的「環保鬥士」馬軍,要讓環保成為「撬(帶)動中國產業升級的支點」。

想像一下:在高雄後勁溪、桃園南崁溪發生汙染當下,民眾一看到工廠違規排放,馬上拿起手機拍照、標定汙染地點之後,上傳至一款順手好用的App。一瞬間, 全台灣有志守護河川的使用者,都收到了這個訊息,同聲譴責汙染廠商,環保單位在輿論壓力下,立即著手追查、嚴格開罰!

很可惜,上述的場景,在台灣仍只是一場夢,但早已在中國實現。二○一三年,一款名為「汙染地圖」的App上線,民眾可以即時得知全中國三百八十個城市的空 氣品質、河流汙染訊息,監控九千多家企業的汙染排放情形,同時開放民眾同步上傳汙染狀況,迄今已超過三百萬人次下載。連央視前主播柴靜的一天,都是從「刷 一下汙染地圖」開始。

「世界上再強大的政府,也沒有辦法獨力治理好汙染,它需要依靠的是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在紀錄片《穹頂之下》中,柴靜秀出自己的手機空氣汙染監測畫面,她所秀出的「汙染地圖」App,在今年正式更名為「蔚藍地圖」,誓言找回中國藍天。

震驚!

汙染嚴重 馬軍決心公布數據

這款汙染監測軟體的幕後英雄,是一支戰鬥力高昂、名為「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的團隊,當中的靈魂人物,正是組織的創辦人馬軍。

提起馬軍,許多人或許覺得陌生,但在中國、歐美環保與新聞圈裡,他早已赫赫有名。這位思慮清晰、溫文儒雅,說起話來不疾不徐的環保鬥士,曾獲得有「綠色諾 貝爾獎」之稱的哥德曼環保獎,甚至進入美國《時代》雜誌「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世界人物」、英國《衛報》「可以拯救地球的五十人」之列。

台灣環保健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認為,馬軍將企業、地方政府也納入環保工作的一分子,而非環境保護的對立面,是IPE的工作模式最值得環保組織借鏡的部分。

過去十年,隨著中國經濟高度發展,工業汙染、相關信息與數據不公開的問題益發嚴重。曾經擔任香港《南華早報》記者的馬軍,被黃河遭受嚴重汙染的畫面所震驚。

「有一次,我站在黃河支流汾河邊上。那段河道乾枯已久,但在我們採訪前下了一場大雨,我就看著那五顏六色的汙水,從工廠區裡一條、一條地流出來,流過青綠 色的麥田,最後全匯集到河道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馬軍回憶,當時他心中浮現的,是杜甫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如今的長江、黃 河,哪裡還有詩中的景致?

除了汙染畫面震撼,受公害所苦的村民向他傾訴時,臉上無助、哀傷神情,更在馬軍心裡打了死結,寫成報導出刊後,問題依然無從化解。類似的畫面不斷累積,馬軍終於決定將胸中的苦悶化為行動。

二○○○年之後,馬軍自《南華早報》離職,進入一家協助外商適應中國環境標準的諮詢公司,在企業運作實務中,他看準中國進入「信息時代」、人人都有行動裝置的優勢,決定以蒐集、公開企業汙染數據為工作方法,對各大企業品牌進行「name and shame」的戰術,○六年創立IPE。

「西方習慣以司法來處理大型汙染公害事件,中國在司法上有所不足,我們引入公眾參與來彌補這一切,而公眾參與的核心,正是信息公開。」馬軍說。但可別因此 認定,馬軍是位擅長煽動群眾情緒、製造政治壓力的運動家,恰巧相反,「與企業及地方政府溝通時,我們是專業地、practical〈實際地〉進行工作,講 求的是事實。」挖掘!

縝密蒐證 成功讓蘋果低頭耐心做苦工蒐集數據、實事求是地反覆檢核,最後精準歸納出企業與汙染之間的關聯。這套工作方法,已經成功讓優衣庫、沃爾瑪、NIKE等大型 企業,因為下游供應商被列入「汙染企業排名」而改變採購策略。當中,IPE與全球龍頭品牌蘋果交手的戰役,更讓IPE一戰成名。

一○年四月,經過長時間的蒐集,IPE彙整蘋果供應商違規排放汙染物質、毒害工人的證據,首度去信蘋果公司要求改善,並公布完整的供應鏈名單,「第一次聯繫時,蘋果拒絕了,他們主張供應商名單屬於業務機密,也否認自家供應商發生環保問題。」但馬軍與團隊並不放棄,他們針對各項疑點再度深入調查,土法煉鋼地比對汙染數據、各公司股價,追蹤每一則財經新聞,挖掘出蘋果的完整供應鏈,「台灣的財經雜誌也給我們很大的幫助,為了投資,大家都盡力把蘋果供應鏈給挖出來。」馬軍笑著說。

經過一年半的漫長奮鬥,忍受「果粉」對他們排山倒海的批評,IPE公開兩份深度報告、與蘋果面對面交手七次,終於讓蘋果心服口服,放棄創辦人賈伯斯最引以 為傲的「供應商保密」原則,公開在中國的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並承諾開放部分供應商接受環境檢測,一旦發現汙染問題,立即要求供應商改善。

「我記得很清楚,一一年八月,蘋果告訴我,或許你們是對的。」受訪中始終保持冷靜的馬軍,終於露出了寬慰的表情。

蘋果之役後,不少在中國的外資企業,都開始對自家的環保標準提高警覺。現在各大品牌只要在IPE的網站,輸入任何一家供應商的關鍵字,就能得知這家企業是否因環境汙染而被舉報、開罰。

「日本企業若(在中國)顯露出怠慢環保的態度,都有可能進入IPE的射程。」日媒《日經技術在線》曾如此報導。

成功讓蘋果低頭而一戰成名,馬軍卻再三強調,IPE不是企業的敵人,「如果企業願意投入汙染改善措施,我們甚至願意協助申請低利貸款。」IPE的核心價值 之一,在於讓環保成為「撬〈帶〉動中國產業升級的支點」,「要環保、還是要發展」的古老辯論,在IPE的工作方法之下,幾乎可說是假議題。

量化!

公開評比 讓官方成環保夥伴不過,在中國複雜的政經環境中,作為知名NGO的領導者,馬軍無疑是、也必須是擅長追求雙贏的。

IPE近年來搭配中央政府日益重視環保、要求監測資料公開的「政策主旋律」,成功地讓許多地方政府成為環保夥伴。「我們設計一套量化的機制,將各地方政府 資訊公開的情況做一個評比,就可以看出誰做得多、誰做得少。」另一名中國NGO資深工作者指出,在中國揭發空氣、土壤汙染,是敏感議題,主事者仍可能有被 調查、「失蹤」,甚至被收買的風險,「IPE的發言講求證據,又願意與官方維持一定的互動與合作,等於幫了環保部門一個大忙。」「就譬如針灸吧!我們力量 或許是小的,但只要下針的穴位是對的,就能發揮作用,改變現狀。」在九月上旬首次來台的公開演講中,馬軍如此譬喻。

無論是面對不願合作的地方政府,或強勢的跨國企業,馬軍都採取科學方法應戰,將汙染巨量數據由鐵杵磨成銀針。「未來,我們也想針對小米手機供應鏈進行監 督、要求改善。」當年那位曾被「五色河流」震撼的年輕記者,如今冷靜而精確地深入穴位,一步步療癒飽受工業汙染之苦的中國。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IPE為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簡稱,成立於2006年。其建立的「中國水汙染地圖」,是目前唯一全面收集中國水質、排汙與環 境違法企業資訊的公益資料庫。IPE擅長將大量分散、未成系統的環境訊息集中,以App、電子地圖等形式展示給公眾,引導公眾利用這些資訊,以公民身分參 與環境決策和管理,或者以消費者身分運用購買權力影響企業的環境表現,促使企業擔負起應有的環境責任。

馬軍小檔案

出生:1968年

現職: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經歷: 《南華早報》記者、曾獲哥德曼環保獎、美國《時代》雜誌「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世界人物」學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新聞系

撰文 / 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69

失業茶農+滯銷農產=振興沒落茶鄉的武器 台北塑膠廠老闆 用一枝冰棒翻轉台東小鎮

2016-02-29  TCW

台東鹿野,失業茶廠頭家

曾經,阿貴以為人生,等於照片中那座以他為名的茶廠。過去的台東鹿野是不夜城,整條街半夜烘茶、盤商搶貨,富貴攀遍整座山坡。直到低價進口茶搶走了生意,一條街上廢棄的茶廠比開門的多,人跡罕至。此時的阿貴失業又腳傷,房子已經二次抵押,帶著孩子的他,還有什麼路可走?台北來的鄰居李銘煌告訴他:來做冰棒。七年後,遊客回來了,茶廠變身冰棒工廠,阿貴家門口多了一輛賓士。

「轟」一聲,鹿野鳳梨田間,一台重型機車騎士正在「巡田」。

他是李銘煌,一位典型的台灣成功中小企業家:擁有一座塑膠工廠,做遍全球生意,二十年來營收平均近億。除了重型機車,還有四輛跑車、兩棟信義區房子,是賓士G Car俱樂部成員。

但他跟俱樂部老闆們有點不同:他不只接國際訂單,還做在地冰棒。

在台北,他跟華歌爾、耐吉(Nike)供貨商談千萬元訂單,跟水晶品牌施華洛世奇的小老闆喝茶。在台東鹿野,他跟果農、路邊的水果攤當好朋友,度假別墅成了冰棒工廠,兒子打球的室內籃球場塞進六座水果冷凍庫。

問題:茶農、果農鄰居失業水果送不進盤商、人人錢景不明

這座冰棒工廠,改變的不只是台北老闆,還有一群失業茶農,以及一個被進口茶打倒的茶葉重鎮。

命運本是平行線的他們,因一枝冰棒而交織開展。

在台東熱氣球節大紅之前,一車車的觀光客,因「有籽的冰棒」慕名而來,原本門可羅雀的鹿野街上,香港、日本、澳門、加拿大、歐洲旅客穿梭。廢棄茶廠中的生產線,每年生產超過百萬枝冰棒,鳳梨、釋迦、芒果等,過去因為熟成難以運送而被丟棄的好水果,如今成為冰棒,滿足挑剔的嘴。

從浪費變成黃金,一個冰棒品牌怎麼逆轉農民、小鎮、失業勞工的困境?

故事,從李銘煌八年前家門口的一袋袋水果說起。

「台東的土真的會黏人,」本來只是個遊山玩水的老闆,但太常來了,索性買棟房子。一座廢棄茶廠待售,一百多坪只要四百萬元,「不買沒道理啊,」他心想。

變半個在地人後,他發現許多鄰居是空有一身手藝的茶廠師傅,轉而從農甚至失業,阿貴便是一例。

這是鹿野的第一個痛。

第二個痛出現在他家門口。每次從台北回到台東的家,他都很疑惑:為什麼門前總有人送來水果?一問才知道,附近水果園至少五%到一〇%的收成送不進大盤,若再加上盛產價低、天氣等因素,果農只好忍痛讓水果在果園爛掉作肥。

他試著付錢,但鄰居不收,「你願意吃,我就很感謝了。」果農說。

突破點:有人力、有食材兩低利用資源變含金商機

一邊是走投無路的阿貴們,一邊是令人痛心的食材浪費,他想起童年吃的枝仔冰,心中浮現想法:有水果、有人力,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一枝好冰棒?

從事塑膠射出產業二十幾年的他,進入二度創業的熱血狀態,動腦打造一個全新的生產鏈,想把兩項低度利用的資源,轉變成高價值的商機。

但他的創意,卻淪為行內人的笑話。當他開始詢價進設備,東部、南部的冰品及設備廠商口耳相傳:一個台北下來的傻子,竟要用果肉做冰棒!

「只有菜鳥才敢做的事,」他苦笑,「我如果是業內的人,可能就不會做了。」

內行人不會做的原因之一,是工序多卻賣不貴。果肉冰棒的流程是冰淇淋三倍,所需設備數量是四倍,售價卻是一盒高檔冰淇淋的四分之一。

原因之二是,新鮮果肉代價太高。例如一顆熟成釋迦要送到工廠,須用特殊的籃子裝著,避免壓成果泥,進工廠後,要以人工將果肉挖出,急速冷凍。

挖果肉、打碎、攪拌、注料、插棒、拔冰、封裝,七成的工序都需要人工。同業勸他放棄鮮果肉,改用香精跟果汁,同樣做得出「水果」冰棒。

商場經驗:重研發,拒絕跟隨放棄邊緣時刻,跑回台北擺攤聽意見

但他知道,若跟隨同業做法,終究會陷入一片紅海,也失去創業初衷。最難熬的時刻,他選擇直接聽消費者需求。

他跑到台北2 4 8農學市集擺攤,幾次被友人撞見,驚訝問他是否遇上變故?

七年前,三十元起跳的冰棒被嫌貴,素樸的包裝也換來輕視的眼光;但他同時也確認,人們對新鮮水果製成的無人工添加食品,是有需求的。

「以前我做生意就是這樣啦,客人都在第一線,他們的意見都是寶。」確定需求後,剩下的就是投入研發、提高產品力、並做大眾溝通。

他把一個冷凍庫加到六個,收更多農民的水果,打算長期奮戰。讓市場需求帶路,險境中加大投資,來自他過去經商經驗。他的塑膠事業歷經景氣循環而不敗,關鍵在於他能針對客戶需求客製化模具。在高價的運動服飾、內衣、泳裝上,常有布料、金屬、塑膠素材等交互運用的設計,其他廠商只能用黏著劑結合不同素材,他卻能開出模型,不靠黏著劑,也能結合布料、金屬、寶石等異質材料。

以華歌爾與施華洛世奇聯名的內衣為例,來自日本的華歌爾仔細比較了六家廠商,將產品放在酸鹼中三天,只有他的水鑽吊飾沒有脫落、脫色,「功練久了,注重研發的單子都會來找我。」

做冰棒,他也發揮研發精神。砸下兩千萬元,建置台灣史無前例的有籽冰棒生產鏈,建立同業難以超越的門檻。

但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一〇年,兩年過去,獲利卻遲未出現。兩個原因卡住當時五十歲的他。

其一,零行銷預算。過去他做的是B2B生意,可藉參展、產業鏈口耳相傳確保訂單,但冰品是B2C的生意,靠的是廣告行銷戰。

其二,通路高抽成。一般通路對冰品抽售價的五成,低成本的冰棒即使定價二十元,被抽一半之後還能獲利,成本高的則卻禁不起高抽成。

品牌跟業績都安靜無聲,李銘煌的太太無法再按捺,過去遊山玩水、優閒度日不復見,「你真的有想清楚嗎?」太太不客氣的問。他開始動搖,「只是想到那些鄰居,不做的話,可能連朋友都不能做了,捨不得啊……。」

從春一枝設廠以來,在當地創造難得的穩定工作,尤其讓女性有了添補家用的可能。他成了當地人口中的「李董」,連續三年,台北來的他被選為當地的高台好協會的理事長。

「這是不可以失敗的,」童年時,他的爸爸做生意失敗,全家長年背債,他從國小就懂得將針筒拔掉針頭當水槍賣,為錢而苦是他成長的環境,也是他為鄰居堅持下去的動力。

面對困境,他大可以降低對鮮果肉的比例堅持,可將工廠撤掉、產線外包,將生產線上的人工降低,用果汁取代果肉。但這麼做,「不浪費農夫的心血、為失業的茶農創造工作」的創業初衷,就不再成立。

「春一枝是為人而做的品牌。」他咬牙堅持這項企業價值。

成績單:搭上食安熱潮塑化劑事件變轉機,年營收破四千萬

二〇一一年,創業第三年,台灣發生了塑化劑事件,轉機終於出現。

當幾間飲料、食品大廠紛紛中箭,春一枝的傻氣,成了品牌的內涵。「吃得到籽的冰棒」浮出檯面,強打食安的主婦聯盟,對它開出長期訂單。

「全台灣只有春一枝真的用農產做(冰品、沒有添加物,還能做到量產,」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暨總經理許秀嬌說,有四成鮮果肉的冰棒,配方聽來簡單,卻遲遲沒有競爭者出現,「因為成本實在太高了啊!」

此時,它的產品力被辨認出來,與台東農友的關聯,成為無可取代的品牌特色。大量的媒體曝光,合作者一一上門。

腦袋動得快的李銘煌,開始用塑膠本業玩起行銷,客製化製作不同的冰棒棍,讓春一枝成為第一個進入博物館裡銷售的冰棒,包括微軟、故宮、誠品都主動談合作。 「客人會刻意跑來博物館吃冰棒,因為我們有獨家的史博館冰棒棍!」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公共服務組組長傅鳳琴說。

它的業績明顯成長,二〇一一年損益兩平,去年營收破四千萬元,使用水果超過八萬斤,水果種類也達到近十種,長期雇用當地十二名員工。

走過摸索期,他今年準備擴廠,場址正是為幫助鹿野鄰居而買下的地。除了跟數個品牌聯名製作冰棒棍,也進攻婚宴市場,開發小冰棒禮盒,配上兩顆水晶質感愛心的塑膠冰棒棍,挑戰知名冰品哈根達斯(Haagen-Dazs)的婚宴市場。

幾年下來,他不只幫助鄰居,也為自己的下半生找到事業夥伴:兩個兒子。

過去,即使商場上再威風、賺的錢再多,兒子們都不能了解爸爸。他從高中開始到年過半百,習慣一肩扛起所有的困難,情緒過不去,就到東部騎車騎到累、大睡一場。事業再成功,也取代不了,人在家中的孤單。

投入春一枝之後,兩個兒子看著爸爸在台東造成的改變,覺得「爸爸堅持做這些,很了不起!」兒子們加入爸爸的行列,他臉上寫著喜悅,「我看黃金交叉(指冰棒銷售超過塑膠事業)的那一天,應該不會太遠了!」

專家相對論芒果恰恰創辦人張智閔評析:通路、價格調整將成難題

對於春一枝的堅持,同樣經營水果加工、成立品牌的張智閔開門見山說:「他也是個笨蛋。」同樣是芒果冰棒,來自澳洲大型食品廠以水果汁製作,也賣25元,但由40%果肉組成的春一枝冰棒,每枝卻只賣30至50元,「他東西真的好吃,幹嘛賺那麼少?」建議春一枝應提高售價。

張智閔認為,春一枝從生產到銷售、品牌經營都自己來,管理成本太高、為企業帶來風險及固定成本,對規模化造成限制;如何拓展通路、提高價位,將是它走向規模化的關鍵。

撰文者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04

環保F1:中國大學生“極客”獲雙亞軍 用一公升燃料,汽車究竟能跑多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765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人類已經走到能源危機爆發的臨界點上,通過“環保F1”,可以發現千名具有創新能力和節能意識的年輕精英以及更具商業可能性的車輛。

隨哨聲鳴響,穿著黑色賽車服的黃燕妮半躺著駛出賽道。與普通大學生越來越早開起家用車不同,這位身高不滿160cm的北京理工大學大四女生所駕駛的,是自己設計的“水滴形”原型車(註:研發目的為最少空氣阻力及燃油燃燒最充分的車輛)。

黃燕妮與十幾名同學一起參加的是3月3日至6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2016年度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在這項有著“環保F1”之稱的賽事中,決定學生隊伍最終勝負的不是速度,而是在使用1公升燃油的條件下,車輛能跑多遠。

除北京理工大學之外,還有來自同濟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共三所中國大學的學生團隊與來自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等地的100多支學生隊伍一較高下。最終,同濟大學誌遠車隊以798公里/升的成績獲原型車柴油組亞軍,北京理工大學翼昇車隊以442千米/千瓦獲原型車電車組亞軍。

汽車環保馬拉松賽起源於1939年的美國。彼時,殼牌實驗室的科學家之間流行起一個挑戰:用一加侖燃料,看誰的車跑得最遠。看似是“極客”們的玩笑話,最終卻誕生了一項頗具規模的汽車環保賽事。

“車殼前部較扁平,尾部較陡,模仿鯊魚的形體特征,與低風阻系數的水滴造型結合,具有流線型。電路系統采用升壓模塊,可以實現電池系統電壓暫時升高,提高整車續航能力。”除了能對自己設計理念娓娓道來,作為車隊的車手黃燕妮還總結出“慢加速、慢減速、勻速行駛”的節能駕駛策略。

“人類已經走到能源危機爆發的臨界點上。通過這項賽事,我們最大的收獲便是這千名具有創新能力和節能意識的年輕精英。”英國人科赫是此次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的技術總監,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有的學生車隊想要讓自己設計的車輛駛上馬尼拉的賽道,需要經過十多項、涉及上百個部件的檢測。“所有問題都需要學生自己去解決,最終大約有5%的車輛沒辦法駛上賽道。”

同濟大學汽車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所長樓狄明說,參加比賽的車輛完全由學生自主設計,研發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在研發過程中,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著未來汽車發展材料輕量化、發動機效率最大化、外形更具流線型等趨勢。”樓狄明說,“雖然原型車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汽車產業中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比賽提升了學生們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的能力,為未來的汽車發展提供了想象的平臺。”

帶領兩支學生團隊來到菲律賓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械工程實驗中心主任鄧達強介紹,比賽中除原型車外,還設有“城市概念車”組別,要求學生設計坐姿駕駛、配有雨刷、車門、車燈、後視鏡等裝置的車輛,以求在日益嚴峻的能源條件下,發展更具商業可能性的車輛。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80

用一張A4紙 學透豐田管理術 三秒內,看出問題下好決策

2016-03-28  TWM

全球第一大車廠豐田汽車,在內部採用「紙一張」工作法, 讓每次討論都能更單純、更深入,工作效率自然大增。

員工經常手中拿著一張文件——在豐田,這是理所當然的。例如,每周一次各團隊召開的工作進度會議。團隊領導和十幾位員工手中都有一張已經統整在A3的個人工作進度表。或者和主管做簡單的討論時,部屬也必定帶著一張文件。不管需要花多少小時的大型會議,會議紀錄也是一張A3或A4紙。

豐田社長似乎有個獨有的規則,就是「在三秒鐘內下決定」。裁決的時機如果稍微延遲一點,可能會影響到重要的交涉,因此他常銘記在心要盡快下決定。也就是說,以部下的立場來說,紙一張的內容必須事前準備得非常完善,才能讓上司在很短時間內下決定。

利用「填空白框」的欲望

因為任何優秀商務人士都非常忙碌,沒時間慢慢看、慢慢想、慢慢下決定。所以,提案人應在事前就要動腦想了又想、思考再思考。再將絞盡腦汁的結晶製作成一目了然,讓對方能毫不費時地、當場就下決定的文件。

豐田所用的「紙一張」文件,是如何發揮功效呢?

首先,是會議的資料。我自己發現豐田的會議相關資料主要有兩個功用。第一是「減少無意義的會議」、第二是「讓會議順利進行」。

豐田開會時,承辦人一定要將開會目的、現況、課題等必需資料整理在一張紙上,放在每位與會者手邊。資料上必有的特徵,就是「框格」。希望在會議中提出的議題可以預先整理成各個主題,視覺上內容將會「具體」地呈現在框格內。如此一來,這張文件中到底有幾個已經整理好的議題、今天的會議內容是什麼,全部一目了然。

再加上,有時會刻意預留「空白框格」,好讓與會者將會議的結論填寫進去。

例如會議的目的是希望集思廣益想出對策,就須先留出空白框。框格內什麼都沒寫,如此,當出席者一看文件,就會注意到空白的框格,也會自然而然地將精神集中在「對策」上。

眼前如有一個空白框格,人們就會集中精神,產生想「填寫」的心態。這就是人的視線會無意地朝向一個空白的四角形框格中間,精神也比較容易集中。

表單特色:五大主題俱足

豐田管理職階級大致分主任、課長、室長、經理共四人。如是大型案件須階段性地和這四位主管討論。每次分別和這四人討論時,都須準備「一張」文件。「這個對策,這樣做會不會比較好?」或「日程會不會排得太緊?」等……。討論時,那「一張」文件會不斷被修正,工作也會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這些文件都有共通的主題。就是以下五點:

① 目的

② 現況

③ 課題

④ 對策

⑤ 日程

帶來「對喔!今後至少在現在的部門不論做什麼工作,只要先把這五個議題一個一個解決就好啦!」「會議紀錄也好,企畫書、報告也好,至少都以這五個觀點來整理就沒問題了!」的啟發。

另外,因為限制只做「一張」,不能寫入很多資訊,一定要思考再思考,製作完成時,論點自然清晰明確。結論愈是明確,也愈容易表示贊成或反對——。「紙一張」的草稿,可使討論變得更單純、更深入。

(本文摘自第一章,孫蓉萍整理)

撰文 / 淺田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74

尼克松訪華的宴會菜單 駁“周總理用一噸鮑魚款待尼克松”的不實之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503

1972年2月27日晚,周恩來和尼克松在上海舉辦的宴會上。(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76年精神號”專機抵達北京,展開其首度訪華之旅。當天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尼克松。在北京訪問數日後,尼克松一行續往杭州、上海兩地訪問。在華期間,中美雙方舉行了多次會談,2月27日下午,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揭開了中美兩國關系新的一頁。

關於尼克松訪華的細節,四十多年間國內媒體多有披露,其中大部分內容屬實,小部分與事實不相符。筆者認為其中疑點最多的,是關於“周總理用一噸頂級鮑魚款待尼克松”的故事。這一故事流傳甚廣,一些有影響的媒體也加以傳播。雖然尼克松訪華禮應隆重招待,但破冰下海捕撈一噸鮑魚,實在是不可思議。那麽,這一故事是如何流傳起來的?宴會上到底有沒有出現鮑魚呢?

冬天下海捕一噸鮑魚?

這一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北京“×龍網特約撰稿人”金亞銀。2005年6月7日,該網發表其題為“周恩來一噸頂級鮑魚款待尼克松背後的故事”的文章稱:

1971年10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抵達北京後,與周恩來總理正式敲定,美國總統尼克松將於1972年2月21日正式訪華。一向主張“外交無小事”的周總理開始為中美談判殫精竭慮,連客人訪華期間的菜譜都要親自審定。

為了接待好客人,周總理決定準備1000公斤新鮮鮑魚,讓尼克松充分領略一番東方大國的飲食文化。當時中國品質最好的野生鮑魚就出自黃海深處,於是國務院把采捕任務下達給遼寧省,遼寧省又落實給大連市,大連市則選擇了長海縣,任務最終落實給了鮑魚資源最豐富的獐子島。

1971年12月,正值數九隆冬的季節,獐子島人民公社的領導找到當時任潛水隊長的王天勇,給他布置了這項國務院交辦的重任:必須在翌年1月底,采捕1000公斤個大肉肥的鮮活鮑魚。

聽到這個消息,王天勇當時真有點懵了,數九寒天,采捕區水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作業條件極為惡劣。按照老規矩,潛水隊早就收船上岸了。而且富有采捕經驗的王天勇知道,冬季里鮑魚還不知藏到哪兒去了,要采捕到這麽多鮑魚,容易嗎?

……連續幹了近10天,王天勇和他的夥伴們共采上來1500多公斤鮑魚。從中選出的1000公斤優質鮑魚裝上軍艦,轉乘飛機,順利運抵北京,如期出現在尼克松總統一行在京期間的宴會上。

當尼克松聽說這些新鮮的鮑魚采自冰封雪飄的黃海深處時,不禁為中國人的好客而感動。周恩來總理對此非常滿意,在上海《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後,他致電遼寧,表揚大家都是中美談判的“幕後英雄”。

這篇文章只采訪了一個“當事人”,沒有其他當事人的印證,也沒有文獻的支撐,不像是一篇嚴肅的報道,本可一笑置之。孰料,該文發表兩天後,2005年6月9日,北京某大報以《捕一噸鮑魚款待尼克松》為題,對文章作了壓縮,署名“×龍”發表。

次年3月上旬,中×網轉載了金亞銀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註意和討論。同月15日,北京某報刊登了該報記者所寫的特稿《“海底闖將”王天勇與“鮑魚外交”》,情節與金亞銀所述基本一致。

2006年7月4日,大連某報發表了《三代潛水員的故事》,其中“王天勇:為尼克松訪華撈鮑魚”一節提及,“1971年年末,王天勇接到一個政治任務,需要下水采捕鮑魚。……經過一個星期的采捕,1000多公斤皺紋盤鮑帶著長海人民對祖國的深情被運往北京。王天勇後來才知道,這些鮑魚正是作為國宴主打菜肴招待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周總理也在事後對此大加表揚。”

2009年3月26日,中央電視臺第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播出了電視系列片《中國海島》的其中一集《長海鮑魚秘事》,時間長達25分鐘。2012年6月3日,中央電視臺旗下的中國網絡電視臺重播該片時稱其“以四十多年前圍繞獐子島發生的一次深海捕撈活鮑魚的故事為敘事線索,介紹了島嶼眾多、餌料豐富的‘國鮑’產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展現了當地遠古文化遺址,並對那段與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政局相關的鮑魚秘事進行了大膽猜想與合理解讀”。

質疑的聲音

自金亞銀的文章面世以來,學術界不乏質疑的聲音。迄今為止最強烈的質疑,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施愛東副研究員的論文《謠言的逆襲:周總理“鮑魚外交”謠言史》(載《民族藝術》2013年第4期)。施愛東從新聞傳播的專業角度出發,指出“這是一篇非常草率的舊聞報道。一件事關中美關系以及周恩來總理外交工作的故事,距離故事發生時間不到34年,理應采訪多名當事人,可是,記者卻只采訪了王天勇一位老人,其他只有諸如‘人民公社的領導’‘夥伴們’‘潛水隊員’‘他們’等匿名人物,除了幾位已故政治家,通篇再沒出現第二個當事人的名字”。施愛東指出金亞銀文章描述的當地氣候也不可信。

筆者認為,對所謂“鮑魚外交”的故事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正如中央電視臺重新播出《長海鮑魚秘事》時所承認的,“那段與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政局相關的鮑魚秘事”,只是一個“大膽猜想”,當事人拿不出尼克松訪華國宴上有鮑魚(更遑論是一噸鮑魚)出現的任何證據,相反,作為質疑方,我們現在可以拿出當年每一次正式宴會上都沒有鮑魚的有力證明。

菜單來源

從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抵達北京至2月28日上午離滬回國,中美雙方共舉行過四次正式宴會,即:2月21日晚中方的歡迎國宴,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謝國宴,以及2月26、27日中方分別在杭州、上海舉行的晚宴。

時任香港大公報社副社長的馬廷棟,奉命以《大公報》特派員名義,對尼克松訪華全程進行跟蹤采訪,並受邀參加了上述四次正式宴會。馬廷棟保留了四次宴會的全部請柬及大部分菜單(唯獨缺2月21日中方歡迎宴會菜單)。馬廷棟去世後,其公子馬文通先生將這些珍貴的紀念物慷慨地贈予筆者。

中方歡迎宴會

2月21日晚,中方以周恩來名義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松和夫人。以周恩來名義發出的請柬,封面為凸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內頁以紅色仿宋體書:

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訪華訂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一)下午七時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宴會

請出席

周恩來

據美國加州橙縣約巴林達市的尼克松圖書館藏《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日常活動記錄》,該晚尼克松及其夫人在“韓先生”(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韓敘)陪同下,從釣魚臺國賓館護送到達人民大會堂的時間,為晚上7時50分,比預定時間晚了50分鐘。而宴會結束、尼克松夫婦由周恩來總理陪同前往座駕離開人民大會堂的時間,為晚上10時15分。宴會進行了大約兩小時二十分鐘。

當晚的正式菜單,筆者未存,但有以下三方面的信息可以使用。

(1)被邀參加宴會的外國記者報道。

據馬廷棟報道,當晚被邀參加宴會的有隨同尼克松訪華的美國記者八十余人。翌日,香港《星島日報》刊登合眾社北京21日電稱,“中共總理周恩來本晚設宴款待美國總統尼克遜夫婦,菜單如下:竹筍蛋白湯、魚翅、紅燒蝦、鹵蛋、蛋卷、火腿、香腸、椰子雞、填鴨、杏仁餅、饅頭與水果”。

(2)中方工作人員的回憶

據當日參與接待工作的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工作人員唐龍彬回憶文章《接待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載《秘書工作》2012年第7期)記載,當晚“最後菜單定為:大拼盤、芙蓉竹筍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椰子蒸雞,另有點心和水果。”

(3)美方保存的英文菜單

2012年4月尼克松圖書館的“帕特·尼克松百年紀念展”,展出了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寫有日期為1972年2月21日的一份英文菜單。

保存於美國尼克松圖書館的中方歡迎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菜單上的英文可直譯為:

開胃冷盤、竹筍蛋白湯、三絲魚翅、炸燜大蝦、蘑菇芥菜、椰子蒸雞、杏仁豆腐、糕點、水果。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信息,2月21日晚的菜單可確認為:冷盤(包括鹵蛋、蛋卷、火腿、香腸、填鴨等)、竹筍蛋白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炸燜大蝦)、草菇蓋菜(蘑菇芥菜)、椰子蒸雞、杏仁酪、糕點、水果。

菜單上沒有鮑魚。

美方答謝宴會

2月25日晚,尼克松和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答謝宴會,中方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等應邀出席。

美方的請柬當天才向中方官員及在京中外記者發出。白色的請柬足有2毫米厚,兩面凸印有橄欖色的美國總統徽章,以中英兩語書寫:

茲訂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五)下午七時半假座人民大會堂敬備菲筵佇候

光臨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尼克松暨夫人謹訂

 

美國答謝宴會請(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當晚答謝宴會的中文菜單上,亦印有一枚橄欖綠的美國總統徽章。菜單為:

冷盤、豆苗鴿蛋湯、芙蓉三鮮、母油鴨塊、素什錦、松鼠桂魚、核桃酪、點心和水果。

美方答謝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據外電報道,菜單由美方委托中方擬定,最後獲得美方認可。所有菜肴均由人民大會堂廚師烹調,由美國政府付賬。冷盤前菜包括鹽水浸鴨、雙色魚卷、豌豆大蝦、黃瓜、番茄及青蔥、橙汁雞牛柳、粵式燒腸。芙蓉三鮮包括海參、雞柳及大蝦,點心包括湯圓及米糕,飲料包括啤酒、橙汁、中國葡萄酒和烈性的茅臺。美方空運了15箱尼克松喜愛的加州香檳,20加侖加州及佛羅里達州橙汁和10加侖西柚汁到北京,供宴客用。

菜單上沒有鮑魚。

杭州宴會

2月26日中午,尼克松和夫人一行由周恩來等陪同由北京抵達杭州。晚上7時30分,浙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南萍在杭州飯店舉行宴會,招待尼克松和夫人一行。周恩來等出席了宴會。

以南萍名義發出的請柬,文字考究地印在一塊貼在卡紙的綢緞上:

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訪問杭州定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下午七時半在杭州飯店禮堂三樓宴會廳舉行宴會。

請出席

南萍

據美聯社報道,“同在北京舉行的宴會相比,氣氛要不拘形式得多。尼克松在這里講祝酒詞是隨口講,而在北京他是照事先準備的講稿講。他贊美了杭州,當他引用了中國一句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時博得了熱烈的掌聲。”“周總理沒有講話,但是當他隨後挨著總統就座時,他興高采烈地談話,常常仰頭大笑起來。”(載1972年2月28日《參考消息》)

杭州晚宴的菜單,比北京兩次宴會都要豐富:

花籃冷盤、八味小碟、杭州煨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香酥鴨子、宮保雞丁、油燜冬筍、火腿川幹貝、“菊花”酥、紹式蛋包、冰糖蓮子、水果。

杭州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其中杭州煨雞(即叫花童子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為杭州特色名菜。

菜單上沒有鮑魚。

上海宴會

2月27日上午,尼克松和夫人由周恩來等陪同乘專機從杭州到達上海。據合眾國際社當日電稱,“今天尼克松總統飛抵中國最大的城市,進行他的最後一天的訪問,並將發表他和周恩來總理擬訂的開始改善中美關系的協議的具體細節。尼克松今天下午的活動日程表上沒有什麽安排,這大概是為了有時間對公報做最後一分鐘的潤飾。據說尼克松和周在杭州時都在他們各自的住處工作到淩晨三點,同助手們商量用兩種文字書寫的公報。”(載1972年2月28日《參考消息》)

下午,落款日期為2月28日的中美聯合公報提前在上海發表。公報里美方關於臺灣問題的一段聲明,體現了基辛格式的智慧:“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晚7時正,上海市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松和夫人。周恩來出席了宴會。菜單如下:

蝴蝶冷盤、八小碟、青豆蝦仁、掛爐烤鴨、花籃豆腐、蟹形桂魚、冬瓜盅、小籠湯包、花色甜點、豆沙湯團。

上海宴會菜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菜單上仍然沒有鮑魚。

晚宴於9時05分結束。尼克松一行隨後觀看了約一個半小時的中國雜技表演。第二天上午10時,從虹橋機場啟程回國。

任何有關歷史的闡述,應該依靠證據來說話。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金亞銀的文章,缺乏證據,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時任香港大公報副社長的馬廷棟受邀參加了尼克松訪華的四次正式宴會,文中三張中文菜單即其舊物,由馬公子馬文通先生惠贈給本文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