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老大 能用一碗麵翻轉劣勢?

2012-07-02 TCW




我們是「全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全台灣最多的零售據點」、「中國最大食品飲料公司之一」,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激昂的說著,右手還配合著翹起大拇指比畫著。

這是統一企業現在的優勢。在台灣,統一是食品業的老大,在中國,頂新集團(頂新集團包括味全、康師傅)穩穩坐在老大位子上。在方便麵(即泡麵)、即茶飲與稀釋果汁等這些重要的主戰場,統一的市佔率沒有贏過頂新,而且還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的老大為何無法「統一」兩岸?這是未來羅智先在兩岸戰局上,最重要的挑戰。

「現在競爭的對手,已經從本土跨越到國際,」羅智先說。當市場從台灣放大到兩岸,要面對的競爭者,猶如奧林匹克競賽般,來自世界各國。在諸多的勁敵中,頂新是最難纏,也是最想要超越的目標。在雙方纏鬥較勁中,外界更想知道統一企業的佈局。

「我們根本不把頂新當作競爭對象,」統一的一位高階主管私下說,這句話從頂新的手下敗將說出,讓人驚訝,統一有什麼本事,敢對市場老大發出豪語?

雙方短兵相接統一靠一款酸菜牛肉麵扳回一城

在過去,統一一直把頂新當作頭號敵人,想盡辦法要在方便麵、飲料領域當中,超越對方,苦苦不得其門而入,直到一包被譽為是紫色旋風的「老壇酸菜牛肉麵」的出現。

一包十八克的酸菜有多大的威力?答案是人民幣三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一億二千萬元)。

統一在二○○九年推出老壇酸菜牛肉麵,狂銷人民幣約三十億元,是過去單品方便麵銷售金額的十五倍。康師傅跟進開賣的「陳壇酸菜麵」,銷售金額僅約人民幣十億元,只有統一銷量的三分之一。

頂新集團從一九九二年進軍中國,靠著「康師傅」泡麵闖出一片天,牛肉麵更是其強項。統一推出的「老壇」打贏康師傅的「陳壇」,這是關鍵的一役,讓康師傅顏面盡失,也讓統一軍心大振。

今年康師傅大幅度調整策略,把營運重心從產品轉向銷售,大舉採用「買斷經營」方式,壟斷部分重要據點,讓統一半年內損失約四萬個銷售點。

這情況好比台灣的統一超商的架上,看不到味全乳品的道理是一樣的,利用排他性來增強自身產品的銷售量。康師傅準備以牙還牙,讓統一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能見度下降。

雙方,短兵相接,從沒有一刻鬆懈過。五月份,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世界方便麵峰會上,羅智先遇到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時,雙方熱情握手合影。如同競技賽般,比賽前雙方行禮如儀過後,就會展開激烈的廝殺戰。

策略上,統一既要超越頂新,另一方面還要擴大事業的版圖,才有機會可以在下一輪的競賽當中勝出。統一要如何做到?

比速度:統一慢半拍頂新上架、決策都超前

比速度,統一總是慢半拍。不論是新產品上架速度,或是做決策,和頂新相比,統一就是慢。

頂新魏家一共有四位老闆,其中三位常駐在事業第一線的中國,他們熟悉大陸市場的特性就是一夕數變,所以決策可以很快的落槌執行。而統一則以全球最大的碳酸飲料公司可口可樂為例子,這麼大的企業,老闆也沒有常駐中國來回應。

展現出來的是,在中國,康師傅把新產品佈滿終端市場,只需要三十天就可完成,統一則至少要四十五天。十五天,足以讓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生根,也可以搶到更多的客戶。

決策速度慢,失掉商機,還為自己創造競爭對手。一九九九年,康師傅財務狀況不佳,原本邀請統一買下三三%股權,卻因統一決策過程拖延,錯失機會,還為自己製造勁敵。

一件投資案,在統一企業經過層層關卡審核後,大約要花一年才會定案。在頂新,不到三個月就敲定,統一從來不諱言談論決策的「龜速」。

「我們的確比較慢,但是力求穩健,」一位統一的中階幹部說。「寧願踏出去的那一步是對的,也不要貿然行事。」這是台南幫一貫的行事步調。

唯恐踏出去的步伐不對,二○一○年統一成立「投資管理委員會」(內部簡稱投管會),平均兩個半月開一次會,來決定集團所有的重大投資與人事案。如此一來,案件的審查時間更慢,「做對比做快更重要,」這也是羅智先的風格。

比創新:頂新追隨、模仿統一自創新產品能力較優秀

在中國市場產品要又快、又新,才能吸引消費者青睞。中國的飲料業者觀察到,統一在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強的創新力,「老壇牛肉麵」與「冰糖雪梨」就是最好的例子。康師傅大多利用追隨、模仿的方式快速生產,然後以低價策略切進市場。

中國飲料行銷專家曾分析,康師傅雖然有新品上市,但其創新能力不如統一。去年,統一的冰糖雪梨銷售量不錯,沒兩個月,康師傅就出了一款相仿的產品,銷售量還超越了統一。

這點讓羅智先氣得牙癢癢,氣到說出絕對不要讓統一成為「只是會拚價格」的公司,意指不認同頂新殺價搶生意的行為。

比佈局:統一擴點略失策頂新廣設基地、擴大結盟勝出

中國市場大,先後在中國四十多座城市建立六十五座生產基地的頂新,場面拉得又遠又大。場面得以拉開得力於中國的「讓利」外,聯盟策略功勞不小。與朝日、伊 藤忠、三洋合作,更拿下中國百事可樂,讓產品從方便麵、飲料,還跨足到原本不打算進入的碳酸飲料市場。聯合國的營運模式,讓頂新集團站穩中國食品業集團龍 頭,也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相較於頂新的擴大產品版圖,統一則反向採用「減法」,來佈局中國。

過去,統一把在台灣經營的這一套,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單一定點、大量生產。孰料中國市場太大,火力集中只設立一個廠無法把深度拉遠,腳步也無法邁開。立即改變政策,把工廠規模縮小一半,同時往二線、三線城市走,深耕市場。

縮減營運項目,在羅智先的想法裡是要「聚焦」在自己的強項。在台灣,把起家的黃豆事業收起來,改以貿易取代。積極往東協國家設廠,採用「散焦」方式,擴大 版圖,在不同的地區與市場,建立自己的強項。戰局會打得很辛苦,但只要攻下灘頭堡,就有肥美的果實,泰國、越南都有佳作。在泰國,蔬果汁賣到第一,越南則 以水產飼料見長。

比人才:統一愛內部培養頂新擅長大舉對外攬才

要比企業規模、比戰線,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裕的人才,才能攻克版圖。頂新魏家在業界向來以敢給、敢用,卻也快速消耗人才著稱,因此專業經理人,很少有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退休。

早期,擅長經營規畫的李家群、飲料研發的梁士傑等人,都曾為開拓大陸市場立下汗馬功勞。但隨頂新逐漸壯大,這些人因理念不同陸續求去。頂新大量起用專業經理人,但實際掌控經營權的仍是魏家,尤其是魏應州的兒子魏宏名進入公司服務後,等於宣告專業經營人很難成局。

這種景況在統一集團最明顯。日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屆齡下台,正說明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再多的戰功終究不敵歲月。

統一在確定羅智先接班後,正進入「新舊輪替」階段,重用羅智先班底的人是可預見的軌跡,現任乳飲群公司群副總經理的黃瑞典,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

黃瑞典曾與董事長高清願的女兒高秀玲同為統一超同事,在高秀玲引薦給夫婿羅智先後,成為「國王人馬」。儘管內部對他的評價兩極,但從黃瑞典擔任統一重要轉投資德記洋行董事長後,他在集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羅智先同時也在思考中國的接班團隊。在中國,現在有六百個人名列在晉陞的名單中,每一季都在瀏覽、過濾,時機一到,這些人就會被拉出來成為一線戰將。

「在中國,不見得會輸給頂新,」統一副總經理楊文隆說。「我們是鴨子划水,等我們冒出頭你就會看到了,」楊文隆口中的潛力,就是持續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佈局,是統一業績持續前進的動力。

論佈局,統一不如旺旺集團的氣魄,戰線從食品拉遠到金融、媒體。不像頂新集團,大氣的回台買大樓、買房。更現實的,拿羅智先從二○○七年擔任總經理期間,旺旺、頂新的營收、稅後淨利同步往上走,統一集團的稅後淨利卻「倒退嚕」。

統一擴張兩大課題持續勝出、提升獲利才能坐大

如同羅智先所說,食品業是一場奧林匹克賽,必須加入國際競賽才有勝出機會,「勝出」與「提升獲利」,成了統一擴大版圖外的兩大課題。

羅智先企圖以創造出差異化來解決勝出。

「我們在追尋不一樣的產品,」羅智先口中的不一樣產品。統一取得位在廣西長壽村的水源,以高於瓶裝水五成、低於其他品牌天然水三成售價在市場銷售,利用產品與價格的差異,來避開激烈的戰局。

同時,提升品牌力來拉高獲利。台灣統一有一百零六個產品品項,每個品牌每年可帶來一億元收入。「只要每個品牌都能夠成長五○%,就很熱鬧了,」羅智先聚焦在這些產品上,把銷售發揮極致,不用創造新產品,一樣可增加營收,提升獲利。

「我們的競爭者至少也跟我們一樣愚蠢無能,只要我們稍微好一點就會贏,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這麼可怕,」羅智先在少犯錯間找到成功的機會,用「制度」讓公司 永續發展。只不過,在等對手犯錯的期間,會不會在時間優勢上犯下了大錯,在對手像八爪章魚什麼都抓的擴張,會不會減法經營讓對手有壯大的機會,反而正是一 種錯。這些都沒有答案,要等羅智先的領導來證明,統一還是老大。

【延伸閱讀】到中國賣泡麵飲料,統一暫居2、3名——2011年中國食品、飲料市場銷量市佔率前3名

稀釋果汁

第1名可口可樂 34.2%旗下美汁源的「果粒橙」,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0億元)

第2名康師傅 20.2%2011年底攜手百事可樂,欲對抗可口可樂

第3名統一 16.7%2011年果汁銷售已破人民幣30億元(約合新台幣141億元)

泡麵

第1名康師傅 40.9%長年市佔第一

第2名統一 13.5%「老壇酸菜牛肉麵」是大陸第二熱賣口味

第3名華龍 12.4%主攻低價市場

即飲茶

第1名康師傅 50%具廣大通路優勢

第2名統一 25.5%無菌PET包裝有競爭優勢,奶茶市佔六成

第3名娃哈哈 12.4%近年被前兩者超越,打算將茶飲料推廣歐美市場

註:以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4.7:1;美元兌新台幣匯率30:1計算資料來源:玉山投顧、財經知識庫、《蘋果日報》、《第一財經日報》、鉅亨網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統一大陸佈局還差頂新、旺旺一截——台灣3大食品集團營運能力比較

比營收旺旺成長第一旺旺 169% 約884億元頂新 107% 約3,095億元統一 34% 約3,880億元

比獲利頂新賺最多頂新 170億元 成長73%旺旺 126億元 成長108%統一 94億元 衰退14%

比大陸佈局統一生產基地最少頂新 65家 將砸84億元,在杭州新增一泡麵廠旺旺 34家 將投94億元,在湖南長沙設休閒食品及乳飲廠 統一 14家 砸570億元,未來3年將生產基地提升至31家

註1:頂新集團數據以康師傅、味全、全家財報合併計算註2:營收與稅後淨利漲幅是2007年與2011年比較註3:金額均為新台幣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蘋果日報》、中國證券網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