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只是打才是真功夫” 探秘太極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742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十幾名學生在校園操場上練習陳氏太極拳。(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太極拳是一種攻防的功夫,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演化成養生為主,但技擊功能不可否認。”陳氏太極第十一代傳人陳照森說,之所以人們覺得太極拳不能打,是因為普通人接觸的太極,都以養生為主。

在朱天才看來,太極的實戰不必非得通過打人來展現,“我在美國教拳的時候,我可以站兩個小時,美國籃球運動員半個小時都站不了,這就不是一種比試嗎?”

陳家溝村支書陳景約統計,陳家溝村民三千多人,家家戶戶都有學拳的傳統,太極拳學校4個,像陳照森這樣的家庭武館三十多家,在外教拳的拳師兩百多人,太極拳的直接受益家庭超過200戶,幾乎所有的村民間接受益。

2017年5月5日,一場大風刮進陳家溝。村道旁成排的垂柳枝條隨風搖曳,像打出了一套太極纏絲勁,綿軟而有力。

陳家溝被稱作太極拳的發源地。因為太極拳,這座黃河北岸原本普通的村落被打造得格外別致。

從河南溫縣縣城向東五公里,穿越碧色的麥田,抵達迎賓路,遠遠就能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砌牌坊,上題鎏金大字——陳家溝。穿過牌坊,是石板鋪就的仿古街道,兩側林立的店鋪均與太極有關,太極拳館、太極養生館、太極服裝店、太極商店……

也正因如此,近些日子,這座小村落被置於一場輿論風暴的漩渦。4月27日,格鬥教練徐曉冬與自稱太極大師的雷雷在成都進行了一場比試,不足20秒鐘,雷雷戰敗。

這場江湖“約架”被一些人看作現代搏擊對傳統武術的“秒殺”,引起公眾強烈關註。中國武術協會很快針對“約架”發表聲明,稱這種“約架”違背武德,涉嫌違法,對此應堅決反對。

作為太極發源地的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繼承也是一種真功夫”

“太極拳當然能打。”5月7日,面對圍攏追問的一群媒體記者,被稱為太極大師的朱天才顯得情緒激動,說起話來也斬釘截鐵。

今年72歲的朱天才與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被稱為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自陳家溝突然進入大眾關註視線後,陳家溝的習武之人也迫切希望,這些陳氏太極拳的佼佼者能夠盡快站出來為太極拳發聲。

常年在外的朱天才匆匆趕回陳家溝,第二天一大早便面對眾媒體采訪。朱天才說,他本身並不反對打假,而是反對心懷不軌、惡意炒作的打假,“太極拳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些人有目的地謾罵、誹謗,是別有用心”。

如今在太極村的人,也在討論太極拳的實戰能力。“拳頭的事情要用拳頭來證明。”一名在廣州開武館傳授陳氏太極拳的弟子趕回陳家溝。朱天才和村里的一些老人則一直堅持老理,他們搬出陳家溝的祖訓,“不和狂徒較量,不與無知逞強。”

這座位於清風嶺上的村莊,曾是一座豫北普通村落,因處在黃河、洛河交匯處,北臨沁河,常年受河水沖刷形成大小溝壑,陳家溝因此得名。

公開資料顯示,明末清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建太極拳,後歷經發展,又派生出楊氏、武氏、和氏、吳氏和孫氏太極拳。

在陳家溝祖祠里,立著這五家拳派的石碑,從事太極拳研究三十多年的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介紹說,石碑表示這五家拳派認祖歸宗,也被國家體育總局承認。

陳家溝人試圖向外界證明,太極拳實戰並非“花拳繡腿”。

如今開館授徒的陳俊淩說,“祖上都是開鏢局走鏢的,學太極拳都是用來保命的,要是不能打,他們能走鏢?”

嚴雙軍說,直到清末,陳氏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及其兒子仍走鏢為生,“太極拳如果沒有技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根本不可能流傳下來”。

漫長的傳承使得陳家溝盛行習武之風。“看到兩個小孩一起玩,大人就說你倆比試一下看看。”陳家溝70後拳師、被稱作“八大天王”之一的張福旺說,正是習武之風,才使陳氏太極得以傳承。

後來,太極拳一度被禁止練習,陳俊淩至今還記得自己關起大門在月色下練拳的日子。“完全是繼承的心理,家里人也給時間讓你練。”

情形在改革開放後好轉。1978年11月16日,鄧小平會見日本友人時,題詞“太極拳好”,陳家溝太極拳得以重見天日。1980年,溫縣成為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次年3月,一個日本代表團來到陳家溝參觀,村民們在操場上表演了太極拳。

正是這一年,朱天才的命運也發生改變。他回憶說,1981年,新加坡內務部長帶著新加坡國術總會的人員到河北永年參觀楊氏太極拳,後又輾轉到陳家溝參觀,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太極拳。第二年,新加坡希望中國選派人員去新加坡交流,並希望有陳家溝的拳師。

“縣里3月份找到我,最終12月定下來,我被選為兼職專業運動員,國家管吃管住讓我練功。後來王西安、陳正雷、陳小旺也被選中外出交流,1990年代後,每年都繞地球一圈,我們四個多少對推廣太極拳起到決定性作用,才被人叫作四大金剛。”朱天才說。

朱天才和張福旺都覺得,這麽多年在國外教拳的經歷,都是靠打出來的,也能證明太極拳的實戰能力,“老外是絕對不客氣的”。

那段時間,陳照森開始在國內教拳,被人踢館更是家常便飯,被踢館“不下二百次”。

1985年1月,陳照森在安徽淮北教拳,結束當天晚上,當地四個練武之人攔住他,要和他切磋。遭到拒絕後,四人在陳照森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襲擊。

“一個一米九的大個子在後面摟住我,一個從前面進攻。”陳照森說,面對四個人挑戰,他踹倒一人,打翻兩人,第四人不戰而降。

張福旺還記得,2007年他跟隨河南文化代表團去美國俄勒岡州進行表演,“對方兩百多斤的個子,一看你的功夫打得跟摸魚似的,就會上來感受一下。”他很快將挑戰者制服。

不過,在朱天才看來,太極的實戰不必非得通過打人來展現。“我在美國教拳的時候,我可以站兩個小時,美國籃球運動員半個小時都站不了,這就不是一種比試嗎?”

相較於實戰過招,72歲的朱天才如今更註重太極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太極拳是一種道,是祖祖輩輩積累出來的大智慧,“繼承也是一種真功夫。”

另一位陳氏太極嫡宗傳人、廣州陳正雷太極會館館長陳娟同樣認為,現代太極拳的文化意義遠遠大於把誰擊倒。“現在韓國跆拳道館遍布中國的中小學,那麽多中國孩子天天要對著韓國國旗敬禮,全國各縣城都有幾家瑜伽館,而太極館才有多少,我們的傳統國粹才方興未艾,既要去偽存真,更需要共同推動。”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很多大師都是自封的”

“太極拳是一種攻防的功夫,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演化成養生為主,但技擊功能不可否認。”陳氏太極第十一代傳人陳照森說,之所以人們覺得太極拳不能打,是因為普通人接觸的太極,都以養生為主。

“既能健身也能技擊,但技擊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在練習,能練出水平更要刻苦用心。”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說,“就像菜刀,很多人是用來切菜,但你不否定它也能用來殺人。”

更深的誤解還在於,一些手段拙劣的太極“大師”層出不窮。一段拍攝於2012年的視頻報道顯示,經梧太極第一傳人閆芳曾表演“隔空打人”的神技,即掌推第一個人,其身後的其他人紛紛後退或倒地,誇張程度令人咋舌。

對於隔空打人,所有太極拳師都坦言,“身體不接觸打倒人,誰也沒這種能力,是惡意炒作。”但是陳照森相信“雀不飛”的絕技是存在的,祖上高手曾有人做到,“現在還沒看到有人達到這個功力。太極十年不出門,以前除了種地就是練拳,現代人很難持之以恒。”

對於大師的稱謂,朱天才也越加反感。“現在很多大師都是自封的,大師滿天飛,沒有標準,三年五年就敢稱大師。各行各業都有真假,練太極拳的三億人,才幾個閆芳?出現上百個人也微不足道。武術界早就對閆芳敲警鐘了,但她恬不知恥,遇到這種人能怎麽辦呢?”朱天才說。

為了讓來訪者真實體驗太極拳的實戰,連日來,陳家溝的拳師們讓躍躍欲試的來訪者全力攻擊。5月6日,一名挑戰者迅速出拳,拳師側身閃躲,順勢抓住打過來的拳頭一拽,挑戰者趴在地上。

這名拳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受電影電視劇的影響,普通人以為武術技擊很慢,打起來非常好看,“實際上太極實戰招數陰狠毒辣快速,幾秒鐘斃敵,打起來並不好看,管用就行”。

也有把挑戰者打傷的情形。嚴雙軍說,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一名武術家來陳家溝找王西安比試,“對方一拳打來,王西安一拎一松,對方倒地後喘不上氣來了”。

嚴雙軍與王西安私交甚篤,“馬雲多年前曾派助手到陳家溝暗訪,打聽哪個老師功夫好,後來找到王西安,一個月報酬100萬元。”

“誰掙的錢多誰功夫好”?

陳家溝誰的功夫最好?“誰掙錢多誰的功夫好。”一名村民如是回答。

作為陳氏家族理事會理事成員,陳海民並不反對這種說法。他覺得,太極拳這次所面臨的尷尬局面,與產業化、商品化不無關聯,“平時被捧到天上,摔下來就疼”。

陳家溝太極拳產業化肇始於1981年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籌建,“當時學校屬於體育局,是公辦,教職工不允許開武館,只能偷偷教人。”曾擔任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的陳俊淩說。

上世紀90年代末,陳家溝成立旅遊辦公室,陳俊淩擔任主任,和村支書策劃旅遊景點,提出太極文化旅遊,“從那以後,村里出現了太極主題的旅社、飯店、商店和太極服裝店。”

2000年以後,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改為民辦,一些教職員工離開學校,開設拳館收徒。陳家溝的家庭武館興起。

陳照森原來就是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老師,改制後,他開辦家庭武館,現在有學生二十多人,每人每年學費六千元,“也會開培訓班,兩百多人,每人收費幾百元”。

因為土地緊張,難以獲得批地,張福旺則租了場地開辦家庭武館。他的武館一年收徒100人,去掉吃喝,一名學徒純利潤1000元,每年辦一兩期學習班,一期一兩百人,一年下來收入二三十萬,“作為農民,收入不能算低了”。

陳家溝村支書陳景約統計,陳家溝村民三千多人,家家戶戶都有學拳的傳統,太極拳學校4個,像陳照森這樣的家庭武館三十多家,在外教拳的拳師兩百多人,太極拳的直接受益家庭超過200戶,幾乎所有的村民間接受益,“陳家溝打造成太極發源地後,村里3000畝地,有2000畝被企業承包做養生產業基地,每畝耕地每年可得超過千元的補貼。”

盡管全村因太極拳受益,但是陳海民認為,把武術、太極拳作為商品買賣交易,是很卑鄙的做法,“以前練拳是為了傳承,老師家就是拳場,誰給老師弄一兩煤油,弄個饃饃,就必須得教,那是義務。現在練拳是一個出路,屁股後教幾個人,就有吃喝了。”

陳家溝流傳這樣一則軼事,一名企業家來練拳,給拳師送來了一百斤茅臺酒,讓許多村民生慕。

“現在學太極拳人多了,授拳的人也虛了,有些人拳沒學個所以然,就敢另立門派,在外面不擇手段地掙錢。社會誘惑太多,難免出現各種借太極拳來欺騙。”陳海民說。

不過讓陳海民欣慰的是,陳家溝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至今沒被打破,“村里的孩子練拳不收錢”。

不過無論如何,太極拳已然是當地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2015年10月,焦作市組織全球百萬人演練太極拳,並申報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溫縣一名縣級幹部表示,今年焦作市正籌劃世界百城千萬人習練太極拳,“打造太極聖地,以太極拳為核心,實現一二產業融合,發展健康產業,是溫縣十三五計劃戰略目標。”

如今,陳家溝正是一片在建工地,許多圍繞太極文化的項目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與此同時,約戰風波戛然而止。5月3日,中國武術協會發表聲明稱,“約架”行為有違武德,涉嫌違法,應堅決反對。5月11日,徐曉冬在一檔視頻節目中,落淚致歉。

武林以另一套規矩收場。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陳海民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