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固步自封令德國經濟奇蹟褪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855

在金融危機的反襯下,令人羨豔的經濟成功使德國自我陶醉。作為歐洲製造業大國,擁有著歐洲大陸最低的失業率和幾乎平衡的預算,以及同中國相媲美的經常賬戶盈餘。

德國製造業的成功是上佳運氣和經濟改革成果完美結合的產物。

首先,在生產資料、豪華轎車和化學製品上積累的長期優勢,以及恰逢其時地對接新興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讓德國獲益良多;

此外,施羅德政府在本世紀之初實施的勞動力市場改革極大地限制了工資,提高行業價格競爭力;

最後,僱主和工人之間融洽的合作氛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法國製造業的經理們羨慕他們的德國同行舒心的日子,由於德國工人接受更為靈活工作時間,因此德國製造業能夠更好更及時地滿足和服務客戶需求。

然而,這三大推動德國經濟走向成功的引擎正經受考驗。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趨勢趨緩,歐洲投資需求依然羸弱,造成德國產品國際市場需求減少。

與此同時,歐洲工資水平普遍走低,而德國工資水平得益於較低的失業率緩慢增長。

再者,德國基礎設施逐漸老化,使企業成本上升,靈活度下降。10年來德國公共投資增速一直低於公共資本折舊速度,德國在教育、研發方面的公共開支已經落後許多經合組織成員國家。

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那波投資熱潮後,德國的基礎設施曾一度相當健全。但是現在,坑坑窪窪的道路折現出基礎設施的老化。近期的洪水迫使從柏林通往西部的這條鐵路交通大動脈在今年餘下時間內關閉,從而導致從柏林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的時間增加一倍以上。高素質的工程師把大把時間浪費在堵車上,而不能富有成效地為客戶工作。在勞動力快速老化,合格勞動者日益稀缺的今天,這個問題被進一步放大。

所有這些都增加了德國製造業的困難和成本,經濟數據也開始顯現端倪,目前每小時生產率停留在2007年水平,是二戰以來的首次停滯。

原則上說,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增加基礎設施投入並保證大學和研究機構資金供給。資金來源並不困難,在長期減稅後,政府擁有上調稅率的空間。

雖然德國已經簽署了歐盟財政契約,包括限制公共借款的憲法修正案,但政府仍有一定的迴旋餘地。該規則仍然允許中央政府的結構性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35%。使用這些預計的盈餘及借貸是合法的,政府可以每年輕鬆增加200億歐元或佔GDP的0.75%公共投資。

然而,劇情並沒有按照劇本上演,政府試圖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盈餘微小增長,沒有計劃使用這些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選舉前,安格拉·默克爾執政的基民盟和反對黨社民黨競選政綱都不約而同指向所謂的財政責任。

如果他們信守這條競選承諾,將會給子孫後代帶來負擔。不管怎樣,和世界領先的製造業帶來的優勢相比,少量的政府赤字又算得了什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