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論:牛熊之爭太無謂 林少陽

2009-05-06  AppleDaily






 

最 近凌厲的升市,幾乎令人忘記了我們身處世紀罕見的經濟危機。瑞銀公佈第一季度再蝕近20億瑞郎,提醒大家經濟餘寒猶在,然而瑞銀股價在業績公佈後不跌反 升,因為投資市場炒的是前景:相比去年全年虧損209億瑞郎,一季只蝕20億,已算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目前市場的主流意識,似乎仍然停留在金融海嘯的 痛苦回憶之中。投資者對前景有所顧忌,絕對可以理解,因為環球金融企業的槓桿比率仍然極之偏高,上星期滙控(005)及巴克萊銀行才被英國政府出示黃牌, 歐美國民仍須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亞洲出口市場前景陰霾密佈,即使最近兩個月的定單回升,仍可能只是去年清減存貨後的短線補倉行動。

儍瓜多還是資金多

我 亦聽到另一把市場聲音,向我高呼牛市已至。作為一個市場參與者,賺錢才是真理,意識形態之爭太無謂。現時是否牛一,不過是一個稱呼而已。據索羅斯夫子自 道,不懂投資的女兒,亦曉得揶揄父親的反饋理論(Theory of Reflexivity)只是花招,他最依靠的不過是自己的「背脊」──直覺──因為每次背痛的時候,他便有預感目前的倉位不對路,要即時修正。這是一個 市場參與者,與學者最大的分別。索老既要賺大錢,又想做哲學家,「邊有咁便宜」?已故著名投機者科斯托蘭尼曾說過,要洞悉股市趨勢,最重要是評估市場上是 「儍瓜多,還是資金多」。經過去年美國倍增幣量與今年3月中國M2突破25%的15年新高之後,你說現在是否資金比儍瓜多?我知道我的經濟學家朋友,肯定 會潑冷水:「虛火啫」!說的也是,做的卻須變通。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4

牛熊之辯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063


 

主流的言論還是牛熊之辯。

 

十分明顯的是,我站在牛的一方,我的立場是十分明確。

 

我是不擅於長篇大論說服別人的那種人,所以我簡略講講自己的看法,或者更正確一點是,簡略評論一下別人的看法。

 

別人:實體經濟未能支撐股市的上升/經濟數據未能支持股市上升。

 

笈笈:股市是較實體經濟為領先。大家可以回顧返以前幾十年來股市由熊底回升,是否同時實體經濟很好,還是經濟還是很差的時候已經開始變成牛市(經濟很差的指標包括 GDP 增長、失業率不斷創新高等等)

 

別人:市場一片樂觀氣氛,投資者對後市過份樂觀。

 

笈笈:樂觀的情緒是比幾個月前增多。但大部份「專業」投資者,例如財經人士以及大量基金經理,均對後市抱審慎態度。而小弟心目中「燈神」名單中的幾位成員都告訴我大市會下跌,例如萬三點才能吸貨,甚至會再試新低,那麼,我怎能不樂觀呢?

 

別人:啊邊個邊個(那位先生以前睇市好準的)話海嘯的影響未完結,經濟復甦仍是困難重重。

 

笈笈:這算是訴諸權威嗎?再者,有邊一次經濟由衰退變復甦不是困難重重的呢?

別人:美元下跌,正在崩潰中。國債被炒爆才會進入股市。

笈笈:A. 美元下跌不代表崩潰。B. 美元下跌不代表股市會不好。C. 市場的資金是跟回報而流動,股市回報比國庫債券好,那資金自然就是由債市流向股市,這就是為何股市上升前總是債券價格上升。若然不是這樣,我們做股票的, 分析債市有個屁用?還有,債市有調整,不代表炒爆或者債券災。亦不代表會有股災。

 

我的主要看法是,股市七成時間都是在上升,熊市(比年半時間更長的)更是少之又少。牛市永遠會隨時有10-20%的調整,但這樣不代表我們要死抱大量的現金,甚至有些人提議的黃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87

牛熊之辯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1.html

八月以來的市場十分凶險,已將不少經驗不足或者是overtrading 的投資者清袋離場。不少人辛苦經營數月至數年的贏利,幾日之間就全部歸還市場,甚至嘔突。

像老師那樣日日叫衍生工具、借貸孖展、短炒如洪水猛獸等,那只是叫囂,無助認真思考真正的問題。造成嚴重虧損最主要的問題我認為包括幾個:

  • 缺乏對風險的認識,尤其是 risk of ruin。
  • 對自己使用的工具或者投資的類別沒有充份的理解。(個人認為很多人對「股票」這回事也沒有充份理解)
  • Overconfidence。
  • Hindsight Bias。
  • 基於以上兩點,憑一己的 wishful thinking 去扭曲對現實在或技術指標的理解,去為自己的操作合理化。
  • 沒有遵守紀律。
  • 沒有時刻將自己的倉位 mark to market。
篇幅有限,其實大部份的東西在舊文 "Trading Psychology", "Money Management" 等地方都有 cover 大部份的觀點。炒權如何輸身家(多數是short 權慘死),應如何避免,由於我不是期權專家,我建議對期權十分有興趣的朋友,可請教功力已臻化境的權王漢尼拔:http://blog.yahoo.com/_IBET36RJ4IWUJA5ZHAXQMP7CI4/articles/page/1

我在此只對近期發生的事作多一點補充。

個人認為今次最多人虧損的原因在於大跌出於無聲無色,而且段段快放。而熊市出現時,之前並沒有瘋狂的牛三階段。電視報紙沒有新的少 年股神、美少女股神或者師奶股神;而上一個牛熊週期的哎吔股神例如燈火,在其網站的虛擬組合於未大跌前已蟹到阿媽都唔認得,套牢得以為深無可深,以為已衰 到貼地。哪料過多幾個星期後仲可以更衰。



由於沒有出現明顯的牛市瘋狂現象,不少人都好像沒有怎賺過錢,熊市那麼快重來,很多人是接受不了。這個週末我打書釘看了幾份本地財 經雜誌,大部份 Pundits 仍然相信這是牛二,仍有不少人看年底25000點以上。當中不少觀點包括沒有經歷牛市瘋狂階段、經濟巨浪未完(例如美國樓市超復甦[!??])、超低息環 境下不會有熊市、新興市場仍然有強勁增長、股市沒有跌穿去年五月的重要支持低位,數「浪」(Elliot's Wave Theory)沒有確認熊市等等。(竟然有人說道氏理論並不確認熊市,我實在無法理解)

首先,不論你選用什麼理論作為操作指引,應不能偏離兩件事:1. 要有助辨清現實;2. 具備實用性。

或許我這樣說會得罪很多波浪理論的支持者,可是,Elliot's Wave Theory 正正是一不具實用性,二是無法辨清現實。據我幾年來觀看不少使用波浪理論的所謂專家,其如何神準只是在事後將股價圖Fit 入數浪的框架。而不少人作預測,也只是將歷史股價圖 Fit 入數浪的框架,而且如何去 Fit 也經常有偏差很大的爭議。個浪之後點走呢?多數是斷估。但事後發展出來,股價圖的右邊永遠都可以事後修正 Fit 入那些數浪框架,以達致永遠正確。

為何我要提波浪理論呢?主要是在我和其他朋友討論道氏理論時,發現混淆「波浪理論」和「道氏理論」的人十分之多。關於道氏理論,可看回舊文: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html,不贅。將「波浪理論」和「道氏理論」劃清界線十分重要。

當大家重讀道氏理論後,若能充份理解,對於牛熊之辯已不會有太多疑惑。最重要是,道氏理論可貴之處,並不是去預測什麼,而是它利用人性(市場的參予者)恒久不變的特性,以及經濟週期的循環,協助我們分析當下發生的事情。我引述道氏理論之中的幾點,在作拋磚引玉:
  • 市場是人所組成,而人是會犯錯的。市場的集體智慧對未來的看法都會偶然犯錯(但市場的本質是容許參予者快速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因此,任何理論聲稱市場永不犯錯都是不能成立的(例如漫步理論)。道氏理論並不是用來擊敗市場的絕對正確兼完美無瑕的系統,它只是投資和投機的一種輔助,因此在使用它時必需客觀地搜集事實的證據來操作。
  • 市場/大盤有三種主要運動,包括基本趨勢(Primary trend)、次級趨勢 (Secondary reaction/correction)、日常波動 (Daily fluctuation)。這些不同種類運動可以同時間往不同方向發展。基本趨勢即是我們時常所講的牛市或者熊市,能持續以年計的長時間。而次級趨勢即是我們常聽到的牛市調整和熊市反彈,一般持續三星期至數個月。日常波動即是每日不同的上上落落,這是沒有整體大趨勢的影響。
  • 基本趨勢即是基本整體的牛和熊市分別。時期通常由最極端的少於一年至到幾年的時間。可是,這種趨勢發展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即是升跌幾多,維持幾耐),是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預測的
  • 熊市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市場參予者開始放棄股價再上衝希望,將高價買入的股票拋售。第二階段、反映企業的盈利倒退所引起的拋售。第三階段、由絕望引起的拋售,拋售者已不再理會股票的質素、價值或前景,他們只想藉拋售而得到某些現金部位。
  • 牛市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市場參予者恢復企業前的信心。第二階段、企業盈利強善和增長帶動股價上升。第三階段、投機活動極之活躍股價膨脹明顯,股價上升由期望和希望所帶動牛市的型態必定是每一個接著的高位必定高於前一個,而每次調整的低位都高於前一個次級調整的低位
 


不 少投資者另一弊病是,以自己數年前的買入價來作買賣判斷,而漠視近期的股價或基礎因素的發展。或許,閣下幾年前買入的價錢可能十分低,但可要知道,目前得 到的賬面贏利也是錢,基本面會改變,趨勢會走完,錢可以蒸發得很快。若果不聞不問,或者死牛看好,搞不好幾年坐貨得個吉,那可要痛心疾首(最慘是痛心疾首 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妻兒)。
技術指標可能不同人有一些判斷的偏差,但也不可能差得太遠。正如下圖是一個美女,或者一些人不覺得她很美,但至少肯定不是豬扒先。
正 如恒指週線十分明顯已出現向下突破(更不要說日線圖),呈一浪低於一浪,視力不是太差的也應該看得清楚。我實在不太明白為何仍有大量評論告訴散戶這仍是一 個上升趨勢。為何一定要穿去年五月低位才算是牛轉熊呢?難道那個位比2010年低至2011年7月21600-22200的支持位長嗎?或者有什麼特殊意 義嗎?搞到由高位跌六千幾點下來才確認一些事是否有用呢?
以上問題是值得深思的。或許我說的東西具有爭議,也不一定正確,但我堅持主張以下幾件事:
  1. 摒棄無謂的預測,細心分析當前形勢為重。
    •  
    • 應實事求是,不作幻想,認清並尊重擺在眼前的事實,不要看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  
    • 作為有責任的投資者,應該先嚴控風險,下一步才搏取回報。市場並不是不勞而獲搵快錢的地方。
    •  
    • 應視 Paper loss 為實際虧損,容許 paper loss 擴大,那麼實際的虧損就會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7

熊本熊之父 公開不敗設計學 專訪水野學 「天賦不可靠,知識才重要」

2016-06-20  TWM

這位日本最耀眼的設計師,創造無數代表作,但從不認為是老天爺賞飯吃,他認為,所謂創意絕非憑空想像,要接納不同的意見,不斷累積知識而成。

「熊本熊,歡迎你回來!」、「真高興看到你復出!」今年四月十六日,日本熊本縣發生大地震,該縣那隻從日本紅到台灣的超萌吉祥物 ── 熊本熊,也立刻在官方網站上宣布暫時停止活動;直到五月五日,身兼熊本縣營業部長和幸福部長身分的它,才開始又到各地傳遞愛和溫暖。

它不只是熊本縣民的精神支柱,更帶來實質的巨額經濟效益。根據日本銀行的統計,熊本熊誕生後的前兩年(二○一一年十一月到一三年十月),為熊本縣創造的收入高達一二四四億日圓。(約三八○億元新台幣)而據熊本縣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熊本熊一一年誕生以來,使用它作為行銷訴求的商品營業額逐年增加,一五年創下一○○八億日圓新高,五年累計則達到二四一九億日圓。

設計出這個最佳代言人的,是good design company創辦人水野學。

他虛懷若谷

設計,就該滿足客戶需要在日本,水野學的其他主要作品還包括NTT DoCoMo電子錢包「iD」的視覺設計、為三百年的老店「中川政七商店」重新打造品牌,與優衣庫潮T「UT」合作。

除此之外,他也為天后級的日本流行樂女王椎名林檎設計官方後援會「林檎班」的標誌,為宇多田設計唱片封面。在台灣,除了熊本熊,一般民眾另一個之前常接觸的水野學作品,是台灣7-ELEVEn自有品牌「7-Select超質選」的包裝。

「日本最耀眼的設計師。」外界如此形容水野學的驚人設計能量。但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位創造無數經典的四十四歲設計師,在言談之間卻把姿態擺得極低。

他認為,設計的本質是「滿足客戶的需要」,而非自我理念的發想創作;至於所謂「天賦」,則是完全不可靠的空洞資產。

關於自己的成就,水野學首先歸功於他的家庭,一個沒有太多限制的成長環境。「我是獨生子,但並沒有被寵壞。」他笑著回憶,父親的個性是沉默寡言,「安靜到…,我經常不知道父親到底在不在家。」媽媽則是完全相反,「常常說話、常常笑、常常哭,也常常生氣。」由於爸媽都有工作,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居多,常畫圖自娛。

愛畫畫的他,看似理所當然地考上了日本東京都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但他坦言,努力考上大學的理由並非為了學到更多設計理論,「純粹是想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可以體驗更多人生。」水野學說:「比起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我在大學更大的收穫,來自於有很多自己的時間,累積了各種經驗。」水野學尤其喜歡旅行,國內外各地的旅行經驗,讓他獲益良多。

他跳脫框架

主張設計非個人創作

嚴格來說,水野學是在念完大二的時候,才決定要從事設計相關的工作。他認為當一個藝術家也很好,不過設計師會面對大眾、影響力更大;也或許是受到樂觀的母親影響,希望能帶給人們喜悅。「從當時開始,我對於靠設計貢獻社會這種事就一直很有興趣,也很想快點畢業,當一個大人。」有些人逃避出社會,但是他很高興能離開學校。

靠設計貢獻社會,這個定位,大致底定了水野學和其他設計師的許多差異。

簡單來說,由於把自己的能力看做一種讓社會更好的工具,因此,水野學能夠以更務實的低姿態,看待自己與客戶的互動。

他舉例,學設計的人,常有自己的堅持,於是和企業客戶之間意見不合,甚至發生摩擦。但水野學認為,「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要實現企業的願望,所以我從來不會有『自己想法和企業要求不符』的狀況。很遺憾的,很多設計師誤以為這是自己的創作,這是舊思惟,上一個時代的想法。」除此之外,「很多人以為設計或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老天爺賞飯吃。不過我不這麼認為。設計的智慧,其實是靠知識的累積。」如何才能累積知識?他說:「我愛看電視、愛看書,也愛上網查資料…,任何能累積知識的事,我都樂於投注心力。」創意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但想像力往往來自於知識的連結,這是水野學的另一個務實。

在他所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時報出版)一書中,水野學說明了三個能增加知識的有效步驟。

第一, 解析「經典」:找出公認最佳品牌或長青品牌。在找出經典款的過程中,就可以廣泛吸收同類商品的相關知識;而找到經典款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原因和標準,將有助於推出更好的設計。

第二,是要了解時下流行。流行雖然多半是一時性的、是經典的反面,但如果同時掌握經典和流行,就能迅速擴展知識的廣度。水野學說,自己每個月會看幾十本雜誌,無論男性、女性、財經、甚至體育雜誌都看;在街上看到有趣的事會拍照和同事分享;看到電視廣告或節目時,也會得到許多啟發。

第二, 嘗試找出「共同點」或「固定的規則」。也就是透過分析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例如生意興隆的店家,水野學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包括:「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如果是雜貨飾品店,感覺要有點擁擠」。

呼應「設計並非創作」的說法,水野學不用「作品」來稱呼他的設計,既然是為了客戶的需求製作,他總是以「製作品」或「完成品」來稱之。「所有『完成品』都是令我驕傲的自信之作,但如果以貢獻度而言,『熊本熊』是突出的設計之一。」

他保留傳統

擦亮奈良三百年老店招牌

他曾在《東洋經濟週刊》分享熊本熊的發想過程,強調暢銷商品一定要「具備它該有的樣子」,才能真正抓住人心。例如,如果用一種生物來比喻熊本縣,會是什麼?應該不外乎是熊。既然是日本的熊,應該不會是粉紅色的,而且對熊本縣顏色的印象,多半是黑色。

此外,水野學還做了研究,發現有紅通通的臉頰,像麵包超人、皮卡丘,都會受到兒童歡迎。熊本熊的眼睛,則是參考了很多動物吃驚表情的照片。由此可見,設計不是憑空想像,的確是許多知識的累積。

至於有三百年歷史的奈良中川政七商店,水野學則把自己放到三百年前思考:如果我三百年前接受委託,會怎麼設計?「我常跟顧客說『回到原點』,而不是『做出新意』。」他調查後發現,當時有春日大社,而春日大社的寶物殿有掛軸,上面有鹿,於是他為中川政七商店設計了有鹿的標幟。並不是凡事都要創新,而是要找出最適合,容易讓人聯想的定位。

身為資深前輩,水野學對設計有興趣的年輕人,語重心長地提出建議。「設計現在已經是世界上必須的重要知識和技術。之前設計一直被誤以為是天賦或超能力,可是我認為設計不過是知識和技術。」他進一步呼籲大家重視設計力,「現在這個時代需要設計,因為現代全球的技術力已經相當均衡,要贏得經濟競爭,最好的武器就是設計。

察覺到這件事的企業和設計師,應該就會變成贏家。」

水野學

出生:1972年

現職:good design company代表董事、 慶應大學特別客座副教授經歷:pablo production公司和 DRAFT公司員工學歷:東京都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成績:「The One Show」金牌獎、 CLIO Awards銀牌獎等 國際和日本國內大獎日本設計天王 長知識的三步驟1. 解析「經典」:找出市場公認經典款品牌,汲取屹立不搖的主因。

2. 抓準趨勢:擴大知識的廣度,每月看幾十本雜誌,男性、女性、財經等都會涉略,看電視廣告也會獲得啟發。

3. 找共同法則:分析生意興隆店家共通點,透過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例如「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

撰文 /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92

券商看2017年A股:唱多情緒更濃 牛熊之爭誰將勝?

暴跌開局後一路震蕩徘徊的2016年A股市場行至尾聲之際,各大券商預測2017年行情的壓軸大戲紛紛上演。在一片對明年A股市場偏樂觀的氛圍之中,有部分券商甚至對“牛市歸來”給予期待。

周期複辟、成長股價值重估成為2016年後半程的主旋律,而即將到來的2017年是否將迎來風格切換?業內普遍認為,周期股將先搭臺成為配置方向,在成長股經過調整估值消化之後可能迎來投資機會。但也有觀點認為,2017年仍不是全面戰略性配置成長股的最佳時期,主要從市場風格變化中擇時介入。

唱多情緒濃

“不管投資哪類資產,年初至今一路走來,我們都不會覺得太容易,不確定性加劇是最直觀的感受。”正如長江證券副總裁劉元瑞12月21日在該公司2017年度投資策略會上所言,2016年的A股投資也並不容易。

不過,對於即將到來的2017年,多數券商均釋放出偏樂觀的積極情緒,認為明年將是充滿機會的一年,部分券商甚至認為明年將走向牛市。就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而言,券商普遍預測2800點為底部支撐點,最高上升至3500點~3800點區間,也有少數預測最高點為4000點。

具體從給出上證指數運行區間預測的券商來看,最新發布觀點的長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在流動性總體寬裕、風險偏好修複、盈利小幅增長的背景下,預計上證指數核心波動區間為2800點-3600點。同樣預測2800點為上證指數運行區間底部的還有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張華恩、國元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明利、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陳亞龍,但區間頂點則不同,分別為3500點、4000點、3800點。另外,招商證券策略研究主管分析師王稹預計,上證指數主體區間為2900點-3800點,廣發證券則預計上證綜指2017年波動區間為2750點~3550點。

相較上述券商人士給出一個統一的區間,上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屠駿則給出了一個有條件性的預測,其認為,2017 年上半年是“滯後傳導”還是“盈利持續修複” ,由中遊定勝負,關鍵點看原材料庫存的回補是否會進一步帶動產成品庫存的回補、上遊行業是否向中遊行業輪動。由而分別對應兩種 A 股市場的上證綜指趨勢,“滯後傳導”——波動核心中樞3000點,區間2800點~3200點;“盈利持續修複”——波動核心中樞3200點,區間3000點~3500點。

分季節或者季度性的階段行情而言,多家券商分析人士給出“二季度行情較好”、“下半年好於上半年”的觀點。

“A股市場目前陷入低谷,市場對經濟將陷入類滯脹預期的困擾,金融市場有債市去杠桿的擔憂,外部有強美元預期的壓制。但這些擔憂都是階段性的,緩解後,我們認為A股將在春季迎來震蕩上漲行情。”陳果如是稱。

興業證券策略團隊認為,年初市場制約因素較多,仍是螺螄殼中的結構性行情,二季度起,經濟基本面或再承壓,貨幣政策有望迎來恢複期,隨著兩會、“十九大效應”增強,政策不確定性下降,改革預期提升,投資者或隨之提升風險偏好。“整體來看,2017年A股行情演繹會經歷從結構市到趨勢上行的過程,其中二季度行情較好,四季度開始風險因素主導。”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也認為明年二季度將迎來投資機會。

“上半場小波折,下半場更精彩。”張華恩認為,當前市場仍在尋求需求拐點何時出現,但地產投資的延續性和補庫需求將使得這一過程相對緩慢,上市公司盈利修複同樣滯後顯現,預計到明年1季度市場將延續震蕩上行趨勢;但2017年3、4月開工旺季前後,如果需求向下拐點得以證實,而房價、通脹等政策約束又沒有解除,需求下行與政策錯位將構成市場壓力最大的階段;進入下半年,維穩壓力下政策邊際轉向可期,十九大召開前改革預期密集發酵,風險偏好企穩驅動市場迎來年內最佳進攻時機。

此外,廣發證券和申萬宏源方面也認為下半年市場環境好於上半年。其中,申萬宏源方面表示,維持“熊市在2017年6月前結束”的判斷。

相較階段性行情而言,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和華泰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戴康則均提出“牛市論”。

“展望17年,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票,上市公司業績將逐步改善,改革和轉型加速提高風險偏好,市場有望從震蕩市演變為牛市。”荀玉根依據的邏輯在於,大類資產比較中股票占優,上市公司的盈利2017年將逐漸走出右側,此外,改革和轉型望加速,市場風險偏好將回升。

“慢牛換芯,盈利牽牛”則為戴康的策略觀點。其認為,明年將從供給側慢牛切換向盈利牽牛,這一輪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時間要遠長於2011年以來的任何一次,主要基於三個判斷:中國企業在接近償債周期的尾聲、中國正在進入一輪主動的補庫存、地方政府開啟新一輪的擴張周期。

周期股搭臺成長股唱戲?

關於行業配置,周期股與成長股誰占主導成為一個關註點。根據券商觀點,普遍認為,先由周期股搭臺,成長股為後半程的重頭戲。

“16年投資主線是周期反轉、價值重估,17年切換為改革發力、成長回歸。”荀玉根表示,周期股結束0-1進入1-N階段彈性下降,絕對收益資金入場,價值股配置意義仍在;國企改革進入混改的新階段,實質性的突破將修正市場對改革的悲觀預期,成長股相對估值不斷消化,以三季報數據推算2017年中相對估值回到2013年初水平。其投資策略在於,以價值股為底倉,向國企改革和真成長進攻。

陳果也偏向於看好成長股明年的投資機會。“2017年,我們認為核心變化是周期股由強轉弱,成長股吸引力上升。”陳果分析稱,一季度PPI迎來高點,一季度後主板傳統行業業績將迎來拐點,周期股將由強轉弱,成長性行業的相對吸引力上升;預計年初成長股仍將面臨機構調倉壓力,配置有望進一步下降,預計一季度之後配置將接近標配;2017年定增再融資的批準速度趨於穩定,將降低市場對於成長股業績增速的擔憂,風險偏好繼續修複,高風險偏好資金有望再次流入成長股。

“2017年周期先搭臺,但成長仍是“重頭戲”。代表未來的新興成長經過長時間調整,在2017年春節後可能迎來“輕裝上陣”的行情。”申萬宏源方面也表示,代表未來的新興成長經過長時間調整,在2017年春節後可能迎來“輕裝上陣”的行情。

張華恩則認為,2017年價值與成長拉近平行線。“2017年周期股將走向分化,國內定價的黑色鏈彈性收斂,全球定價的大宗品在財政周期共振下具備邊際改善空間,調整後可做中線布局。成長股當前的估值消化與盈利增長正拉近平衡的距離,明年1季度或迎來最佳配置時點。”張華恩分析稱。

然而,屠駿明確指出,小盤成長股估值切換與風格走強2017年上半年難以看到,具備估值優勢的"一帶一路"建築類央企是2017年上半年確定性的配置方向。

在秦培景看來,2017年仍不是全面戰略性配置成長股的最佳時期,但結構上,其中的VR(虛擬現實,硬件+內容)、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精準醫療四大板塊已值得關註,可以結合後續市場風格變化擇時介入。戰術配置上則可在“三去”、“防泡沫”、“寬貨幣”、“緊信用”里做排列組合。

“周期股、藍籌股繼續走強的基礎是堅實的。資金凈流入,一方面會帶動股市整體的上漲,另一方面對緩解高估值成長股的調整壓力有利,有望縮短高估值板塊的調整時間,進而參與板塊輪動,形成風格切換。”王明利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